高中化学必修课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8-30 18:18:44
  •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必修课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课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型可分为:

  A、化合反应(A B=AB)B、分解反应(AB=A B)

  C、置换反应(A BC=AC B)

  D、复分解反应(AB CD=AD CB)

  (2)反应可分为:

  A、离子反应:一种离子参与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反应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能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能否在水溶液中导电或熔化。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导电。③并非所有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公式。它不仅表示特定的化学反应,还表示相同类型的离子反应。

  这种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反应的化学方程

  拆卸:将易溶于水和电离的物质拆卸成离子形式

  删除:从方程式两端删除不参与反应的离子

  检查方程式两端原子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是指离子之间没有反应;如果离子能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

  A、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Ba2 和SO42-、Ag 和Cl-、Ca2 和CO32-、Mg2 和OH-等

  B、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H 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 等

  C、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H 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氧化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题干中的条件: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 、Fe3 、Cu2 、MnO4-等离子体,酸性(或碱性)应考虑给出的离子组,大量H (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6)

  第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不能写离子方程: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

  3、看化学术语是否正确:化学类型、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相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物-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还原)

  电子化合物降低-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有氧化)

  总结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

  金属 酸→盐 H2↑中:

  ①当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氢气从多到少释放:Al>Mg>Fe>Zn。②不同质量的酸与足够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氢就越多。③同一种酸的质量与不同金属的足够反应,释放出同样多的氢。

  三、物质检验

  (1)酸(H )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装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证明H 存在。

  方法2将未知液滴浸入干燥清洁的玻璃棒中,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 的存在。

  方法3用干净的玻璃棒蘸未知液滴pH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以了解溶液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 的存在。

  (2)银盐(Ag )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盐酸盐溶液倒入含有少量待测试液体的试管中振荡。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 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装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将未知液滴浸入干红色石蕊试纸上未知液滴。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装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净的玻璃棒蘸未知液滴pH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以了解溶液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硝酸银溶液倒入少量待测试液体的试管中振荡。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装有少量待测试液体的试管中振荡。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盐。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总结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

  常温常压下气态有机物:1~4碳原子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难溶于水;苯酚在室温下微溶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均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均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提取褪色的有苯和苯的同系物(甲苯)。ccl四、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醇、醛、含不饱和碳键的有机物、酚(酚)。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6、碳原子数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异构体的有机物为: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三、油酸甘油酯等。

  10.水解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拓展阅读: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提高化学成绩首先要认真听课

  这是最简单、快速、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化学不需要像物理和数学那样花很多时间做问题和研究。有很多化学知识点。此外,化学可以在课前预习,但课堂效率最高。老师通常可以记住70%-80%,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上仔细听。

  在课堂上,你可以跟随老师回忆书中的内容,看看记忆模糊的地方,需要加深印象,然后专注于课后复习。同时,老师也应该积极思考,简单地整理笔记,不要拖延上课。

  学好化学,其次要多做题

  化学属于科学。虽然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背诵,但也需要做题目,也需要做更多,尤其是计算题目。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元素周期表和方程式。我们必须背诵我们应该背诵的内容,并通过做问题来总结类型问题的规律。

  化学实验问题也是一个失分较多的问题。此时,我们应该记住更多现成的术语,学会区分细微的差异,注意细节,找出容易被忽视的点,关注记忆。

高中化学必修课知识点总结2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安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增加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横行周期;

  ③按照电子层数增加的顺序,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从上到下排列成纵向-族

  如何准确地表示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公式: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记住: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依据:

  ①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很难替代氢;

  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度,元素价格最高;替代反应。

  ②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气态氢化物产生单质和氢气的难度和稳定性;

  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度;替换反应。

  4.核素:一种具有一定数量质子和一定数量中子的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A==Z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元素周期律

  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加,吸引力增加,减少原子半径(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加,相互排斥增加,原子半径增加

  2.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

  同一主体:自上而下,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加,外部电子吸引力减弱,电子损失能力增强,还原(金属)逐渐增强,离子氧化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量逐渐增加——→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降低,获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NaOH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NH4Cl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Na2O

  2.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H

2O

  2.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高中化学必修课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05-29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0-26

人生的必修课作文07-01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10-25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05-17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05-25

高中化学工作总结10-07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10篇03-14

高中化学备课组长总结02-10

高中化学学期教学总结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