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
一词多义
(1)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2)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3)见:
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2
本单元有三篇文章,杂文一篇、随笔两篇。《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评论文章,有着丰富的文学性和形象性。其余两篇是随笔,与散文的特点相似,但更注重于说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短文三篇》节选了蒙田、帕斯卡尔、福尔格姆等作家对人、社会等方面的理解。
本单元是杂文、随笔单元,从应用的角度说,都是议论文。所以,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议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时常常用得到的。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都具有文学性、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语言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探究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都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
这里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一篇是杂文,三篇是随笔。杂文是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因为70年来,被这篇战斗檄文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来。这篇课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也值得学生好好学习。
随笔《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一文,其实是说明文。按照现在的文体分类法,可以归入学术文化随笔。它的主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人类的语言生活还在更快地前进,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这篇文章的写法很有特点。条理清楚,语言是精炼的口语。这篇文章不仅供看,而且供听,类似广播稿,人们一听就懂,它是“文体口语化”的范例。
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学方面的文章。过去教科书选用的议论文,大都是政论、思想评论和时事评论,关于母爱、父爱之类的议论文章,似乎从来没有进过课本。选用这篇文章就算开了一个先例。实际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成长的。学生从小学起已经读了不少关于父母之爱的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现在读这篇议论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是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西方思维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短文三篇》中《热爱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随笔。它是一段哲人语录,朴素而又深刻。它告诉读者,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人们如果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就不会留意死亡的降临。针对现在中学生中浪费生命、漠视生命、戕害生命的现象,学习这篇《热爱生命》,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只是几个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这几个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义深刻而丰富,足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它告诉人们,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人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能囊括吞没人的宇宙。道德的原则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学习这篇课文,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要维护人的尊严,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条》看似浅显或绝对,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记并实践了在幼儿园就学过的那些信条。这篇课文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高高兴兴去实践。希望在学生身上,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3
【必背文言文】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má)陵]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4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5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
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
①慈父见背(我)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1、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12、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0、晚有儿息息:子
1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12、逮奉圣朝逮:及,至
13、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4、寻蒙国恩寻:不久
15、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16、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或许。
三、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臣少仕伪朝。做官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2、终鲜兄弟没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四)名词作状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在家外。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家内。
3、则刘病日笃。一天天
4、躬亲抚养亲自
(五)使动
1、无以终余年。使……终
2、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使……闻,使……知道
3、保卒余年使……结束
五、句式
1、判断句
(1)“……为……”式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非……”式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被动句
A、而刘夙婴疾病B、.则告诉不许
3、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A、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宾语前置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慈父见背
C、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3)定语后置生孩六月
六、成语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七、语言风格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八.课文赏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6
学不可以已。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行,表示答应。
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制成;今义,认为。
故木受绳则直。绳,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金就硕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指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省,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蟹六跪而二鳌。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用心,古义,因为思想;今义,集中注意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7
简介:
《促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背景: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
字词:
1.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
2.尚:崇尚,爱好。
3.西:这里指陕西。
4.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5.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6.责:责令。
7.里正:里长。
8.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直,通“值”。
10.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居,积、储存。
11.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科,聚敛。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操……业,从事……行业。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4.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
15.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16.累尽:牵累而耗尽。累,牵连,妨碍。
17.裨益:补益。
18.款:款式,规格。
19.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20.流离:淋漓。
21.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22.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23.爇香:点燃香。
24.翕辟:翕,合。辟,开。
25.竦立:恭敬地站着。
26.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27.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28.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29.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30.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8
前赤壁赋原文: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lú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数次。
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一词多义:
1、望: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环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扣通“叩”,敲打)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2、相斗的牛。3、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8、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10、东: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进军)
11、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4、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被动句)
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9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bi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七)固定句式
四、文言精句、难句翻译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是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五、文言常识
本文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人,蜀汉灭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无所依靠,上表陈情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
六、文化常识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文中指优秀人才,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8、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称洲的长官。伯,长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0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绣tà(闼)汗cén(涔涔)qiāng(戕)害
残gēng(羹)冷zhì(炙)国cuì(粹)
cuàn(篡)夺万恶不shè(赦)
羽扇guān(纶)巾qiáng(樯)橹
二、给加点字注音
嫡亲(dí)当垆(lú)临邛(qióng)隅头(yú)孛老(bó)孱头(càn)
变徵(zhǐ)刬的(chǎn)鳏寡(guān)徘徊(pái)撚断(niǎn)浣纱(huàn)
恓惶(xī)祗候(zhī)盗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贼(máo)
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脍(kuài)炙人口国玺(xǐ)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
(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
(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
(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6)读尽缥缃万卷书:书籍
(7)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8)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
(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10)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
(11)你道是暑气暄:炎热(12)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1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14)错勘:错误地判断。
(15)大度:大方,气量宽宏(16)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
(17)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平,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19)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热闹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大概是,莫不是
(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
(2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
(25)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
(26)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用来掩盖、使人迷惑的手段。
四、根据解释填成语
(1)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的仪节,说道:拿来!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这里借指权贵的施舍)做奖赏。
五、文学常识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1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
①慈父见背(我)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1、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12、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0、晚有儿息息:子
1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12、逮奉圣朝逮:及,至
13、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4、寻蒙国恩寻:不久
15、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16、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或许。
三、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臣少仕伪朝。做官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2、终鲜兄弟没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四)名词作状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在家外。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家内。
3、则刘病日笃。一天天
4、躬亲抚养亲自
(五)使动
1、无以终余年。使……终
2、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使……闻,使……知道
3、保卒余年使……结束
五、句式
1、判断句
(1)“……为……”式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非……”式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被动句
A、而刘夙婴疾病B、.则告诉不许
3、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A、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宾语前置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慈父见背
C、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3)定语后置生孩六月
六、成语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七、语言风格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八.课文赏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每一次的翻阅美文,都是一场就别的重逢,一个人、一句话、一段故事、一生思索。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2
一、一词多义梳理
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
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故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①完:担中肉尽(《狼》)
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尽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④所有的':尽人皆知
⑤极:尽善尽美
属(以下读shǔ)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以下读zhǔ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⑤嘱托,通“嘱”:属予以记之(《岳阳楼记》)
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即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
④假如: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⑤当、当前:成功在即
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
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②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胜中秋尤胜——盛大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数不胜数——尽,能承受
错纷错如织——交错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
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
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
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
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
未果,寻病终——不久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
八尺为寻——量词,一寻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3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4
1.为:
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动词,叫做)
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动词,筑成)
③愚池之东为愚堂(动词,是)
④智而为愚者也/睿而为愚者也(动词,假装)
⑤皆不得为真愚(动词,算是)
⑥故凡为愚者(动词,称作)
2.乐:
①夫水,智者乐也(动词,爱好,喜爱)
②乐而不能去也(动词,快乐,高兴)
3.名:
①名之以其能(动词,命名,取名)
②而名莫能定(名词,名称)
4.居:
①冉氏尝居也(动词,居住)
②得泉焉,又买居之(动词,积蓄,储存)
5.莫:
①而名莫能定/寂寥而莫我知也/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代词,在句中作主语,没有人,没有谁)
②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溪虽莫利于世(副词,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没有)
6.类:
①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动词,类似,好像)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名词,种类)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5
一、句式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语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句式
二、句式变换
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的改写: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接受动作的词调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动作的对象移到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变换句式时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3、肯定名改写成否定句: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课堂纪律。”可以改写成“没有一个人不奠定课堂纪律。”改写后句子的`肯定语气要比原来的句子更强。改写时要注意:双重否定是表示进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须用上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个否定的词,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4、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改写:我们在写话或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例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是直接叙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转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改写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是必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是适当地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
5、因果句式的改写: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来写的。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结果只能是一个。改写时,可以用关联词,也可省支其中一个关联词,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变。
6、改变名中词语的顺序:例如“宝塔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可改写成“在夜色中,宝塔山显得更加雄伟。”两句都讲宝塔山雄伟。“在夜色中”作为一个附带成分起修饰作用。虽然句式改变了,但作用仍是相同的。
选用句式的方法技巧:在考试试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题。一般从陈述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另外还有句式一致、风格情调。
二、关联词造句五大方法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07-27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热门]07-27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6-09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1-10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03-14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08-30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2-13
高二语文月考总结01-18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总结11-21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