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你是不是见过一发脾气就爱在地上打滚,甚至是在公众场合一哭二闹三抱妈妈大腿的小孩?你是否觉得孩子的爸妈需要帮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但孩子的爸妈想的却是“他才三岁多,他懂什么,长大了就会好”。
你是不是见过有些男孩永远管不住自己的手和脚,一接触小朋友就会冲突不断。你是否会想,他的爸妈难道不管教孩子吗?但这些孩子的父母想的却是“男孩调皮一些正常的,现在教了他也不懂,长大了就会好”。
你是不是也见过在家活泼开朗能言善道的小孩,可一到陌生环境就躲到妈妈身后,不与人打招呼,甚至一句话都不愿说。你在想她的爸妈是不是该想办法引导?但这些孩子的爸妈却无奈地对你说“这孩子从小就这样,见生人害羞!现在还小,长大了就会好的”。
我们听过太多家长这样说,然后呢?会变好吗?根本不会!因为孩子真正的能力弱项从来不会自然或者突然变好(后继文章会深度分析原因),相反糟糕的行为会不断升级。“孩子现在还小,他懂什么,长大了就会好”是个彻头彻底的世纪谎言!
昨天跟一位家长聊天,这是一位工作上很有成就的高管,也是一位很教育理念的父亲。他的孩子小辰(化名)今年9岁,各方面都很不错,就是在学校容易惹事,尤其是情绪急的时候就直接出拳头。一星期前下楼梯跑太快把一同学直接撞滚下楼梯,老师通知要去医院。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会有什么情绪?我想着急生气是免不了了,如果看到伤势严重还会想打孩子一顿。可是他接到老师电话赶到学校后,二话不说带着小辰一起接同学去医院,拍CT、做检查、拿药、跑上跑下,但这些都不是他去做,而是让小辰去负责,全程他也没有指责和批评小辰半句,甚至情绪都是平静的。从医院回到家,关上门总该“身体力行”教训一番了吧?可是并没有!他俩安静地吃完饭,爸爸才找来小辰听他讲事件的原委,帮他分析他犯了什么错,然后平静地让小辰承担医药费。
这位爸爸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很模范,我们甚至找不出一点可以调整的地方。可是就是这位爸爸,他很苦恼为什么孩子还是隔三差五就跟同学冲突打架,他接老师电话都成日常了。他不明白明明道理小辰也都听进去了,到医院排长队挂号、承担医药费等也让小辰尝到了不小的苦头,为什么孩子还是这样?他问到我。
我问他:“小辰容易跟别人起冲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直都有,幼儿园吧”爸爸回。
接着问:“幼儿园是怎么冲突的?”
爸爸想了想说“那会也记不大清了,反正老师就说他跟小朋友在一起手和脚喜欢去碰别人,抢同一个玩具的时候会推小朋友,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不过老师常投诉。”
“嗯,那你怎么处理的呢?”
爸爸摇摇头“那时候哪有时间处理,我那会儿是工作最忙的时候,完全没精力,孩子都是妈妈和奶奶带。而且我们想事情也不大,他妈妈也就让他道歉了事,事后再哄哄他,妈妈蛮宠小孩的,原则性也不强。”
“那你当时怎么看待孩子这个行为?”
爸爸一笑“没什么啊,就觉得男孩子嘛总归调皮些,也没出什么大事,长大了懂道理了就会好,不行长大了再教。”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我问爸爸:“那现在9岁了,长大了真的变好了吗?”
看着爸爸在思考。我继续说:“小辰在幼儿园有这种行为很正常,我们很多人最初都是从肢体接触来试探人际交往的边界的,甚至解决冲突也都是动手比动嘴快。因为我们先发展完善的是手脚,然后才是语言,而且我们有动物本能。但是当小辰第一次发生老师投诉的冲突事件时,你和妈妈没有一个人明确让他明白这是错的,也没有让小辰体验行为后果法,妈妈甚至事后还觉得孩子道歉受委屈了会哄他。”
“爸爸想一下小辰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吗?你们想法里都觉得男孩子调皮点蛮好的,他会不会觉得自己的这个行为很符合爸爸的观点,我很调皮也很有力量。所以这个行为会延续整个幼儿园,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你认为他用三年去根深蒂固地习惯了用肢体语言来解决冲突,会在上了小学后就能改变吗?”
这位爸爸很善于思考,他说:“你说的是,他的行为模式都6、7年了肯定也都固化了,现在就算做法正确了他也不那么容易改。所以现在我给他讲道理他都懂,但他行为改不了,这也是为什么人家说越长大越难教。不过我记得后来他抢玩具的情况就少了啊?”
“所以你就感觉他好像长大了懂事了?”
“对!”
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只单独看到表面行为,而没有关注问题的实质。我引导爸爸想“他是不抢玩具了,但冲突有没有变少?原来是手和脚弄弄别人,后来不这样了,换成了什么?”
问到这,爸爸已经明白“他是不抢玩具了但在游戏中总是希望自己先玩,意见不同就推搡同伴!手和脚不再是试探地弄一弄,而是变成了情绪一急就出拳头!行为看着不见了,其实是行为升级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时候你没做引导教育?真的是忙到完全没时间吗?”
爸爸没说话,我知道他想明白了,你明白了吗?忙是借口,意识上的'不重视是主因,因为相信“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会好!”
请你放心,长大了是会有变化,但是是越变越糟糕和越隐藏。小时候见生人害羞退缩,长大了也许可以跟人打招呼了,可是在马路上要问个路都要犹豫半天,工作会议中有想法要不要举手得想半天,在众人面前讲话一接触到人的眼睛脸就越来越红。
也许你会说不是有人小时候很害羞,长大了能言会道吗?是的,有这样的人,我就是。妈妈说我小时候别人问一句答一句,其余一句主动说的话都没有,可是现在变话唠,甚至工作中还要演讲。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演讲无论准备多充足心理总是很紧张忐忑,有很多担心和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前心里都要反复做准备,永远做不到真正的坦然自在,只有在最亲近的家人朋友面前可以放松点。关键是这个改变的过程很辛苦,也经历过很窘迫的时刻,你25岁为了工作才这么辛苦艰难地改变自己,但如果你的孩子5岁的时候就可以拥有这样的能力,为什么不?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家长说确实长大了就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求着闹着买玩具了啊,这不是变好了吗?
对不起,那只是因为到了没那么需要玩具的年龄了。人的行为有连续性和背后的原因,所以行为不会凭空消失改变,原因不拔除行为也不会根治。小时候不买玩具就当众哭闹打滚,背后是延迟满足和情绪管理能力太弱,到了一年级就不会自觉写作业,到了大学没人监督就玩乐放纵,工作了容易变月光族。
你以为长大了就会好?只不过是一个年龄段换一种表现方式而已。而没有及时去干预的原因,就是相信“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会好!”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育应该是越小越重视,越大越轻松!
后继文章将会深度解析“为什么大了不会好”的全方面原因以及为什么我们容易这样想。
PS:文中的小辰是化名,小辰是个颜值很高,教养不错的孩子。为了举例问题只讲了他的易怒爱冲突的一面,衷心感谢小辰的爸爸妈妈提供案例支持。
本文作者:龅牙兔乐乐姐姐,版权归龅牙兔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