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信仰”

更新时间:2021-02-12 15:13:01
  • 相关推荐
每个人都有“信仰”

  每个人都有“信仰”这句话是真的。

  在从幼教就开始提倡个性的这天,大家性格上的共性不断地被弱化。经济上,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到市场自由经济的变更新迭代,也致使了国人观念的改变。在人性金字塔中,根基是基本生存难题,具象化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茶米油盐。这天基本生存难题已经不是困扰十万万中国人的主要难题,紧之后,金字塔的上层——一个或许叫做个人信仰寄托——的东西就体现出来了。假如说得刻薄与实在些,这个“信仰寄托”不是以体现本身而体现的,却是以体现缺失而体现的。

  有的时候跟朋友沟通的时候会聊到我的信仰,对于没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人我总会反问一句:“那你这一辈子信什么呢?”有的朋友会说:”我信我自我。“有的朋友会说:“我信钱。”也有的朋友会说:“我信科学。”看到他们坚定的眼神的时候,我却不能觉得安慰。

  一生都没有信仰的人的确比较可怜,正因他们在现实世界里没有敬畏、没有不变的依靠,对死后的世界又没有期盼、没有认识。但是有一个无法让你敬畏、无法让你时刻依靠而不动摇的“信仰”,比找不到信仰的人还可怜!

  古希腊管哲学叫做“形而上学”,“形”就是物,“形而上”就是指那些表象后面的规律,“形而上学”固然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学问。那时的“形而上学”还不具备这天的贬义色彩,是一门只有权贵才有资格研究的学科。此刻我们去书店里面看到哲学与宗教总是并肩而行就是正因中世纪的宗教就是哲学的同胞兄弟,体现出了一种超越性的认识。但是宗教这个词还是带有很多教条色彩的,此刻的基督徒又是超越了中世纪宗教辖下的存在,是一群有着共同信仰的群体。简言之,如今宗教是宗教、信仰是信仰。

  在我看来,信仰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建立一个能够克服己身的价值观,这种精神上的财富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带给发自内心的满足。然而假如这个信仰还是局限在现有的.感官世界里面,不具备必须的超越性,就总是脱不了俗的。这个脱不了俗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很容易想到——靠不住。有的人信自我,但是古贤早就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教育给我们了,就像我们不能拽着自我的头发将自我拔起来一样,信靠自我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诡辩,当真正碰到自我帮不了自我的这个“南墙”的时候,就是这个“信仰”破碎的时候。信科学的人的确也很站不住脚,此刻的学术体系里面,我们把科学称之为实验科学,就是经过理论提出,实验论证而出现的科学。20世纪有一句话说”物理学大厦就差装饰了。“,结果正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整个大厦倒塌重建。进化论本是个假说,也近了科学书里面。此刻我们所接纳的哪一个——所谓实验1000次都贴合的——“科学真理”是不会被第1001次实验驳倒的呢?或许我们早就被老师教我们就信的教育方式磨平了怀疑的态度,但是假如说信仰是实验科学,总还是感觉怪怪的。信靠钱的就更不靠谱了,这个“信仰”也就是有钱人能当作调侃的下酒料罢了,你说呢?

  简言之,一个真正的信仰要能带给给我们靠的住的避风港,在任何时候它要能带给给我们千万年不变的真理让我们能借着它循规蹈矩地脱离困苦的境遇。在任何时候我们因着有一个真实的信仰,我们才能知道我活在世界的价值,而不是得过且过,一天到一年到一辈子最后落得个随烟散去。这样看来,我们对于“真实的信仰”的要求标准还是很高的。实际上,找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首先,我敢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位置留给信仰。“彼岸”这个词算是个人尽皆知,却很少有人说的明白的词,正因它所具备的超越性就是以前的宗教和此刻的信仰的基本特征。人在死之前永远不知道死之后的事情,这就是彼岸的超越性,这也是哲学的特色——所提出的难题是现实世界永远不能回答的。这正因有这样所有人都会问,但永远不能回答的难题,所以我敢说,人人都有信仰。有的人把具象化的信仰对象寄托在现实世界,有的人把信仰寄托给了彼岸之后,但是没有一个人会不思考生之前死之后。在提到个人信仰后不知所云的人只但是是没有意识到自我到底把信仰寄托给了谁,那个“谁”是不是真实的。圣经里面有句话的确已经被所有人理解,就是:“人在世上但是是客旅。”百年之久在上帝眼中但是须臾光景,人之将死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但是一念之间,

  人都明白这一点,所以或多或少都会将自我的灵魂交给某个存在。这么看来,国人缺的不是信仰,而是缺少给自我的信仰正名的勇气。

  每个人都有“信仰”,加引号的缘由是很多人的“信仰”没有被正名,甚至其中有很多靠不住的假信仰,假信仰会致使信徒越信越糊涂,越信越没信心。所以我期望看到这儿的你要与我一同静下心来思考,此刻在我们心中占据最大地位的,那个或者能够称之为“信仰寄托”的存在,会不会是靠不住的。我信基督,从信到此刻我有这样反思的频率越来越低了,正因我的信仰真实可靠。

  每个人都配有真实的个人信仰,请骄傲地为你的信仰正名,但请务必对你自我负责,找个靠谱的,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