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11-12 00:28:11
弟子规读后感(集锦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带来忧愁。我们的品德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这句话给我的感悟最深,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总会深深地自责,因为我懂得了给父母带来忧愁、让父母没面子就是对父母的大不敬。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去野外玩,爬山的过程中我不小心被一块玻璃片扎伤了脚,幸好有大同学帮忙把我背到了医院,并通知我的爸爸妈妈,等爸妈赶到医院时,已经包扎好了。看到我渗血的脚,妈妈急得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问我疼不疼,我看到妈妈那么着急,咬着牙故做轻松地说:“妈爸,没事的,一点都不疼!”大夫也安慰妈妈说:“只是扎了一个口子,不碍事的,注意不要让她的脚着地,这样好得快些。”妈妈抹着眼泪答应着。

  回到家里,妈妈心疼地看着我的脚说:“丫头,真的不疼吗?”还忧心忡忡地说:“唉!这得什么时候才能好啊?”为了减轻我的`疼痛,妈妈不肯让我下床。不但抱着我大小便,而且亲自喂我吃饭。闲坐无事的时候,妈妈怕我的伤口疼,还用扇子对着我的脚轻轻地扇风。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脚很快地好起来了。但是经过几天的折腾,妈妈圆圆的脸却明显得消瘦了。如果不是因为我没有听妈妈的话执意出去玩,如果不是因为我没有照顾好自己,妈妈也不会如此担心,如此忧愁,现在想来,我真是不该啊!

  我的脚康复后,由于落下许多课,妈妈不得不把我送到了补习班。因为我不喜欢补习班的老师,我时常故意在补习班里大声说话,补习班里的老师说我,我就会大声得顶撞他,老师忍无可忍,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我领回去,妈妈气喘吁吁地赶来,马上面红耳赤地道歉:“老师,真对不起!我一定好好教训她,求您千万别让我把她领回去!”老师不肯,妈妈又说:“求你了老师,我再给您多加点钱好吗?”老师不耐烦地说:“也求求你了,放过我吧,我把你交的学费退给你吧!”妈妈说了很多好话,老师执意不肯留我,妈妈只好羞惭地领我回家了。回到家后,妈妈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坐在椅子上哭了起来。看到妈妈哭了,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现在想来,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而我却因为品德的缺失,不但让妈妈丢了面子,而且伤了妈妈的心。想到妈妈低三下四地为我求老师的样子,想到妈妈泪流满面的样子,我后悔得不得了,我真是一个不孝女啊!

  感谢《弟子规》,它让我明白,如果你心疼自己的父母,那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它受到损伤,免得父母为你担心;如果你孝敬自己的父母,就要注意言行,培养良好的品德,免得父母因你蒙羞。

弟子规读后感2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弟子规读后感3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就是《弟子规》,它是一本古典文学,是圣人留给我们的教诲,也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我的坏习惯很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圣人的教海,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可学了《弟子规》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我爱读书,爱读《弟子规》这本书,爱它的每一个道理,读完后,我自然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崇孝,做一个孝女。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 《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弟子规读后感6

  说起《弟子规》的风采,对于我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我们这个书香满溢的校园生活中,她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是她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记得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这位特殊的“老师”,每天课前我都会摇头晃脑地读着她的“弟子规,圣人训”的话语,虽然,我还不明白她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从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她的话有了一点理解,同时我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从古流传至今,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却因为父母的溺爱、呵护,忘记了孝。《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妈妈叫我帮忙做一些事时,我总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愿,妈妈叫我动作快点,我还是拖拖拉拉;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却是置之不理,有时还觉得很烦;犯错时,妈妈责备我,我还经常顶嘴。想想过去的自己,真是觉得非常惭愧。自从学了《弟子规》之后,我经常用里面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现在,妈妈叫我,我就会赶紧到妈妈身旁,并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妈妈教导的时候,我不敢再顶嘴了,而是低头反省,虚心接受。我的这一改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不但妈妈说我懂事了,变孝顺了,而且自己的各项学习也进步了许多,这可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啊!你说她是不是我的“老师”?

  说她是“老师”,却更像是我的“朋友”。现在,我每做一些事情时都会想到她的话。无论什么时候出家门时,我都会告诉爸爸妈妈,因为她告诉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车时,每当我看到老年人没有座位时,我会主动给他让座,因为她对我说:“长者立,幼勿坐”;每当在学校时,每当我玩得很疯狂时,她就会耳边轻轻地提醒我“幼不学,老何为”,我顿时明白小时候要好好学习,否则,长大就不会有所作为。在学习方面,我想着快快写完,去看我的游戏攻略,字写得歪歪斜斜,老师批评了我。回到家我的“朋友”告诉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这使我明白了学习不能浮躁不安,看对自己没有益处的书会败坏人的意志。我的这位“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教育着我,提醒着我,改变着我。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着我的心灵,让我变得懂事,变得慧智,她就是我喜爱的老师、朋友——《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7

  中国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候起中国就作为一个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的称号一直是中国独有的标志,而其中《弟子规》作为一本传世经典,不仅仅影响着古人,同时也影响着现代人;它不仅仅是一本启蒙读物,同时也是所有人规范行为的经典读本。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包含众多深刻理念,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孝”、“信”。所谓“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孝”乃是我们为人子女所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文明的高度进步。这些似乎正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弟子规》中讲孝的。但是,纵观大千世界,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就说我自己吧!“翊嘉,帮妈妈把垃圾拿出去倒了!”“啊?哦!”过了五分钟,我才去倒了垃圾。这时,妈妈便对我笑了笑。再看,我晚自习回到家,洗完澡,便对妈妈说:“妈,你去帮我把杯子的水换了吧!我要吃药了!”妈妈则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马上去给我倒水了,当妈妈回来时,我却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把这当做了妈妈本来就该要做的.事似的。现在想来,还真是愧疚啊!王祥都能卧冰求鲤,闵损也能劝和,我们却连倒个垃圾也拖拉,真是惭愧啊!在我们真应该把这句话改成“子女呼,应勿缓;子女命,行勿懒”啊!唯有“孝”才能报答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应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多多帮助亲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无信则不立”、“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都是讲诚信的,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失去了“信”,那人生必定会有缺憾!宋庆龄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她在小的时候,就知道不能失信于人。从小具有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终成一代伟人,深受人们爱戴。所以,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一个失信于人还不知自责的人,只会被别人鄙视。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事。这本传世经典,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人。它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所帮助、有所贡献的人。

  最后,再送给大家一句影响名人一生的名言——“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自己在行善!”

弟子规读后感8

  像被上了发条的机器般的生活,遗忘已成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永不回头看已走过的路。而今天,我们却被拉了回来,回过头看我们曾经留下的印记。

  ——题记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向世人演绎着不败的神话在世人面前树立着礼仪之邦的称号,可是这一切都成为过去,而今天,《弟子规》中所讲述的礼义孝悌却成为我们现代人的追求,重新追寻礼仪之邦的佳话,检讨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中所讲述的孝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切以父母为中心,就过最早的考经也说过“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啊。

  在古时,我们有用“乌鸦反哺之情”来比喻人的孝心,讲述一个人的孝情,以此来激励我们。

  大舜,处在一个极度压抑的四口之家中,他承受着家人对自己的迫害,却仍然怡色柔声,希望父母有一天能改正行为,经过一番努力,许多年后家人改了恶行,家变得和睦和乐。这是二十四孝之首的大舜,有纯诚目有高度智慧的孝行,改变了顽嚣的父母而今天的我们,把父母的叮咛说成啰嗦,不能容忍父母对自己的一点小批评,父母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就说父母的不是,我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你不是当官的爸爸,而是一个农民,一个每月几百元的工资的穷父亲”在我看来他是在侮辱他自己。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也在向更高水平发展,可是我们为什么忘了那最初的自己?就连最基本的孝也变得那样的难。

  不仅是“孝”在退变,就连“礼”也开始瓦解。

  《弟子规》中“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直”的简介说道“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可知道礼的分重。

  古人最注重礼节,礼节的周全是对对方的尊重,有敬意之礼,先人们一点点积累的名声,响彻世界的“礼仪之邦”的代号——中国,却渐渐地被我们一点点的抛弃。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书本上的两三幅旅游警示牌,那可是外国的风景区,在他们的`警示牌用两种语言写着同一句语言:“请别乱扔垃圾”一种是英语,而另一种却是醒目的中国字,可见我们的国人到他们那儿去旅行时,是多么的不讲文明,为什么总是忘记,真的是时间的巨轮滚动得太快吗?我们一定要丢掉“礼仪之邦”的美好称号吗?

  读后《弟子规》我们感悟,我们反醒,我们应该重拾那已被遗忘的记忆,找回那最初的自己,我们将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是我的信念,找回是我的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9

  3月30日星期日,在集团礼堂有幸听到张永久教授精彩讲课,小故事,大道理,大家听的都很明白,但做起来,就各有差异,这也是这个社会丰富精彩的地方,其中张永久教授讲课时经常提到的一本书《弟子规》,以前没看过,听完课后,在逛超市的时候正好发现一本注释版的《弟子规》,毫不犹豫的拾入筐中,在家里安静的角落,慢慢的品,慢慢的悟,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也明白做人的道理,也知道做人有许多规则,但就是没有把这些规矩系统化。“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著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是我读后的一点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弟子规读后感11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家里人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怎么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们都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昭示!助人为快乐之源!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我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此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一个人要充满爱心,要爱护他人,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贤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通过下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爱心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角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可是,当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懦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先生。”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做出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拒绝任何一次传递爱心的机会的。我们曾经向贫困小学捐书,我们帮助老人过马路,这都是爱心的体现。然而你可知道,借阅学校或别人的书时不乱涂、乱画,不折角、撕页,按时归还,摆放整齐,这也是一种爱呢?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无所谓大小,它也不必挂在口头上,它存于心里,它体现在一言一行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对他人多一些宽容与微笑,对他人多一些理解与关心,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校园、一个温馨的班级。愿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阳光般的明亮,每一个人的笑容都阳光般的灿烂。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它还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整洁,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要立刻想到学习,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还要不耻下问,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时,父母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

  垦利县董集镇官庄联小四年级秦梦璐

弟子规读后感15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同,因为不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直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现在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 二年一班 郭万达 指导教师 姜崇艳

  今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出处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通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作文10-22

《弟子规》读后感12-13

弟子规读后感09-29

读后感《弟子规》11-21

《弟子规》读后感01-09

弟子规读后感02-01

《弟子规》读后感【精】09-16

【热门】弟子规读后感09-20

【荐】弟子规读后感11-14

弟子规读后感【荐】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