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1 16:40:18
  • 相关推荐
学会提问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提问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会提问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学会提问》这本书时它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听起来让人误以为是和新闻采访相关的书名及朴素简单的封面实在是激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当我的目光准备匆匆掠过它的时候,书名下一行小小的字吸引了我——“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批判性思维,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无数次被人提起过,还时不时挂在嘴边,但细想却说不出所以然来。想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我决定阅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系统阐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种类、批判性思维的步骤、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证据的效力等问题,理论讲述中穿插着各种丰富的典型案例,密切地围绕社会生活展开,不断引导激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无形中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在求学期间尤其是大学以前,由于学业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的从书上汲取知识,课本上的一切不容置疑,我们要做的就是熟练掌握后做一些简单的应用。多年来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所培养出的思维习惯,就是海绵式思维。而另一种现在看来我们更需要的思维方式就是淘金式思维方式。用书上的话来说,前者重在吸收,重在信息和知识的获得;后者重在互动对话,对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形成自己合理的判断。海绵式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但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能一味吸取所有的信息,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在庞杂的信息里寻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书中介绍了有关证据效力的问题,具体分析了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作为证据是否可靠。刚好上一学期我们开设了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原来我们在新闻、报刊等地方看到的一些调查数据,那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包含着无数调研人员的日夜奔波和一遍又一遍严谨的测算。同时,在书中我了解到不同研究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比如研究人员是否专业、研究方法是否科学、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结论是否客观等等。假如在调查研究可信的情况下,文章的作者是否歪曲简化研究结论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看到一篇来源不明的文章里的一些数据时,不能迷信所谓的研究调查显示,首先应该质疑的就是这个研究的结果是否可靠。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独立的思考,不断的提出问题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点改变。

  当然,提出的问题并不只是对研究结果,本书讲了很多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向,以上只是一个方面的举例。在渐渐学会提问之后就会发现,许多文章漏洞百出,理论依据单薄,经不起推敲;许多文章煽风点火,歪曲事实,引导舆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但是仅仅提出问题就够了吗,并不是,与提出问题同样重要的是回答这些问题,找出问题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许多网络谣言的散播或许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缺少了这种思维方式,看到信息就照单全收,不做自身的判断,不知不觉被人利用成为思想的奴隶。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并不是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缺少提出问题的方法,而是根本没有想过要提出问题。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除了如何提出问题,提出哪些问题等这些理论知识之外,就是让我主观上想要提出问题,养成了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它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体系,从而更加全面、理性,不再会被表面现象迷惑。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我想引用奥巴马在美国高中的演讲里的一段话:“你们需要通过理科课程的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开发新能源技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你们需要从文科学习中培养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消灭贫困、愚蠢、犯罪和歧视现象。”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的思想也要不断进步。如果更多人学会批判性思维方式,现在的世界或许会有些不一样。

学会提问读后感2

  最近科技界处于长跑中的憩息阶段,很多厂商的新机都因为供应链问题拖后了,学会提问读后感。虽然爆料不断,但真正的新机也还就那么几款。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其实也没什么可值得推送的,包括今后也是,可能推送的文章,就真的只是文章了,但我还是会精简内容,也小标题的方式向大家呈现,感谢厚爱。

  《学会提问》不是一般的书

  其实我是最不爱看书的一类人,因为我的阅读速度太慢(当然,我意识到自己“阅读速度慢”是因为最近在看另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等我读完了应该会再写一篇类似的读后感)。要自己完全看完一本书,大概需要花费30小时以上,所以很多书包括身边借来的书在我面前基本上看了一两页就不看了,但这本书我却一口气看完了。因为:他是我买的。

  当然,我也不是突然心血来潮就去买它了。因为我的一个精神领袖:罗老师,在很多场合都公开夸过这本书,终于我按捺不住了......

  从翻开它的第一页,直到读完它以后,给我的感觉都是非常不一般的。坦率的讲我甚至之前以为【名书】讲的都是一些故事,类似于: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等,但其实还有一些类似于纯粹方法策略的工具书籍,那《学会提问》便是这么一本书。

  学会提问?我会提问~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恶意就是:讲的是如何问问题吗?那我基本上不需要了。我以极度片面的思维方式揣测作者定书名的意图。我读完后明白它其实讲的是:革命批评精神。善于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本身讲的是:学会善于向各方面提出问题,即学会去提问。

  (革命批评精神:对事物有相对全面的认识,看见他的好与坏,对其进行批判认识,革命地应用)

  我发现看完它的最大不同是,我甚至现在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都会常常不自觉的去否定。但我却也能很好的抑制自己不去【说出来】。因为我还不想被很多人厌恶。

  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1.意识到证据效力的强弱

  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由哪些所谓的:专家、大师、老师、当事人证词、典型案例或者极为专业的人员说出来的话,切记要批评认识,不要奉为《圣经》,甚至可以当面否定。

  即便对于自身的直觉、甚至个人经历和经验总结,都不要轻易去认定。这一个环节很可能深深的误导自己。

  2.了解22中谬误:

  光环效应谬误

  乱扣帽子谬误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稻草人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

  滑坡谬误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偷换概念谬误

  诉诸公众谬误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诉诸感情谬误

  事后归因谬误

  基本归因谬误

  转移话题谬误

  循环论证谬误

  一厢情愿谬误

  以偏概全谬误

  强求确定性谬误

  错误类比谬误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因果混淆谬误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当然,你明白,这些都打上,基本上半本书都上去了。反正你知道常见的谬误有22中就行了。

  我说出这22中谬误还是想说明生活中谬误其实非常常见,比如【迷信】,就是奉从【事后归因谬误】,因为迷信的效力都是发生在事后的。真正想了解这些谬误的同学,推荐也来阅读一下这本书《学会提问》。

  我的收获

  那我从这本说所传达的【学会去提问】思想中发现了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极度【可疑】和应该去【批判】的。比如上课是老师所讲的话:

  “法律应该以道德为基础”

  现在这句话甚至在百度上面都被认为是正确的。但百度说正确,他就一定正确吗?好,即便现在百度和我的大学教授都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可我还是这些【证词】的效力不足,还是要提出问题:道德常常是矛盾中的取舍,比如“忠与孝”、“爱与义”、“理与情”等等,但法律应该常常在矛盾中取舍吗?显然这样很不科学。

  当然,我想你一定也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可你要明白,我强调的内容并不是讨论这个问题,而是想证明我看了这本书后在思想上的一些变化。

  果然,还是冰心奶奶说得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会提问读后感3

  当我初读《学会提问》时,我就意识到,我可能是发现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他们缺少的是——批判性思维。而这应该主要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教育。

  从古到今,我们的教育就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进行渗透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道德观念始终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纵观当今社会,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都必须要有这样的内容“我一定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中考,从寒窗苦读到题海战术,我们的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的选择,批判的接受,否则,你会对这个社会无所适从。当今社会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如何拥有这项技能呢?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只有部分大学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作为中学的一名基础科学的老师,我们也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批判。

  细读此书,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并配有非常生动的实例,来引导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围绕“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理由是什么”“哪些词句有歧义”“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什么是描述性假设”“推理中存在谬误吗”“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等十一个要点,一步一步地指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我边读边想,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受益匪浅。作为学生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便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家长、老师、专家、领导的语言、思想和行为,避免上当受骗甚至可以解决盲从的问题,使公民逐渐走向诚信、民主,社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掌握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将来对某个事件产生疑问后,知道如何去寻找理由、搜集证据,如何利用互联网或者查阅资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如何通过探究实验验证一个又一个的假设,不再盲目、机械地学习,为知识所累。

  读完此书,我在扉页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本影响你思维方式的书,它不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但足以影响你的后半生。”

【学会提问读后感】相关文章:

课堂提问的教学反思01-06

学会忘记03-02

学会宽容05-04

学会生存作文01-18

学会独立作文【热门】01-17

学会独立作文【精】01-17

学会独立作文【热】01-17

【精】学会独立作文01-17

【热】学会独立作文01-17

【推荐】学会独立作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