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
《呼兰河传》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满心酸、血泪,记载了一个荒凉时代的史书。在那片寒冷寂静的东北大地上,童年时代的作者见证了无数形形色色的闹剧。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鲁迅先生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样,萧红也生活在那一个动荡的时代,那个充满封建迷信的时代,那个芸芸众生麻木不仁的时代。但她没有屈服,没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笔书写了她的悲愤,将其化为了《呼兰河传》。她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隐喻了人们认为“善良”的举动背后的真相,强而有力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可悲。
书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长工,他为这个宅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分工钱。直到年迈时他仍被父亲毒打,却始终不曾还手。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也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对被奴役的命运毫无觉悟。他对弱者毫不同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笔下的东北“阿Q”。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就是荒凉的代表,人人麻木无知,这不仅是呼兰河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在那个时代,人们是为活着而活着,有的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在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也被当作是异类来看待,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在那个时代,周围只有看客,他们麻木地看着别人的'命运,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
这本书极尽所能地批判着封建迷信的思想,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敲响警钟。它怀着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变,期望文化的复兴。
萧红虽然早已停留在了那个时代,但是她的精神传达给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们。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更应该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2
一天买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样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那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杯具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向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杯具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正因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貌。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能够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法:请"云游"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述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我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我童年的愉悦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咱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好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3
今年暑假,我爱上了读书,我最爱看的书是《小狐狸发明记》,这是一系列的动画故事书。一共有13本,我每一天都翻看书本,不时乐得呵呵笑,遨游知识的海洋,这样的暑假真写意。
《小狐狸发明记》主要讲述森林边的胡萝卜小镇上,生活着一只古灵精怪的小狐狸,他酷爱发明,乐于助人,十分自信,但常常惹出乱子。和他一齐的还有一群古灵精怪的`兔子,他们身怀绝技,神通广大,却又调皮捣蛋,总是麻烦不断。这是一套好玩又好看的动画故事书。
在这套系列书里面,我最爱看的一个故事是《长老的秘密》里面讲述了小镇将要举行歌唱比赛,长老要求所有人都要参加,乐于练习,不能随意偷懒。虽然“叮咚”他嗓子很大,可是大家认为他声音很难听,所以他告诉长老,要求退出歌唱比赛,长老说:“谁也不能退出比赛,你要回家加强练习!”。叮咚在茂密的森林里面练歌,没有想到长老也在那里散步,当叮咚咿咿呀呀地开始练歌,长老听到后吓了一跳,以为有妖怪,长老从丛林房子的楼梯上绊倒了。叮咚看见长老跌倒了,立刻过去扶起长老,长老见到叮咚说:“我真的从来没有听过如此难听的歌声。”叮咚心里想:“我的歌声真的有那么难听?”叮咚就是说:“求您了,只要不要我参加歌唱比赛,您让我做什么都愿意。”于是长老给叮咚一个机会,要他这几天去监督其他兔子是否有练习唱歌。叮咚想法设法用毛线连接两个纸杯,发明了聊天机,及时地告诉长老大家在家练习唱歌的情景。可是却遭遇其他人的不满,说他是告密者,叮咚明白了十分惭愧,于是他向大家道歉,得到了大家的原谅,之后,叮咚对长老说:“我也要参加歌唱比赛。”
这本书有生动的故事、爆笑的情节、幽默的对白,让我在笑声中领略科学发明的奥秘和创造成功的欢乐。
它更告诉我:对于表现自我本事的机会,必须要好好珍惜,如果自我的本事不足,就要勤奋练习,不能偷懒,更不要出卖自我的朋友,做为一名一年级生,我在这个故事中学会了很多。经过暑假读书活动,我更爱读书了,我要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小学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4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它是女作家萧红写的。
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她从小在后园里长大的,和祖父在后园里一起玩,一起干活。其中,多次提到了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有意思,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虽然因为在旧社会而蒙上了灰色的基调。但还会有几抹亮色存在。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畔生活,还伴随着苦闷和伤痛。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旧思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比如文章中的团圆媳妇,她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才十二岁,本该是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她却早早的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是多么的可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用知识变得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没有可怕的战争。
旧时代的呼兰河是灰色的,而我们身处的新社会是多彩的。真想永久停留在这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似锦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5
在暑假里,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这是一本“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萧红用她那独特的文采描绘了呼兰河那个她小时候曾生活过的一个平凡、灰暗的小镇。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著名作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一共有七章和一个尾声,第一章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一节引出呼兰河以后,主要写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节主要写卖豆芽的女疯子;第三节写染缸房里的故事;第四节第五节主要写扎彩铺;第六节主要写小胡同卖麻花的;第七节主要写卖卖豆腐的;第八节介绍火烧云;第九节总写呼兰河的一年四季。第二章写了关于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上的活动,有什么“跳大神”,鬼节放河灯,台子戏,庙会,跳秧歌等。第三章写了祖父与祖母。第四章主要描述了我家的荒凉。第五章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第六章写了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主要写磨房里“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尾声讲述了故事的结局。
通过萧红细腻而详细地描述,我看到了一个对我来说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年代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第一章中关于泥坑的描写用了大量的篇幅,看到了人们的自私与麻木,而所有的死猪肉都要说是泥坑里淹死的,又反映了当时们的自欺欺人的心理,而之所以那样又是因为当时经济落后的无奈之举。而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小团圆媳妇之死,来的时候活蹦乱跳,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就走上了黄泉路了,她才十四岁,却早已成为人家的妻子,可她原本应该是个天真活泼孩子呀!而造成这一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那个恶婆婆。幸好我们生活在新中国。那时的整个社会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多少小女孩失去了亲人的爱,本该像我们现在的上学年龄的却不能上学,在家里做这做那,还要饱受摧残。想想那时的小女孩真是太可怜了。而我们现在吃的好,穿的好,父母都把我们当宝贝,享受着科学文化的教育。
总的来说,呼兰河当时的人们的经济是很落后的,精神是愚昧的,人心是迷茫的,尤其是迷信害了很多人。而我认为呼兰河也许就是当时整个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落后时期的种种生活,也庆幸自己生活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6
普普通通的小城,却承载了作者数不尽的回忆,平淡朴实的语言,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美好与淡淡的悲伤。
原本我对《呼兰河传》的内容并不感兴趣,甚至在观看时,日常无趣的剧情让我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但随着越来越深入地阅读,书中所描写的奇妙的世界让我深陷其中,反复品味。本书共分为七章节,每个章节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个整体,而我要重点描述的便是第五章。
第五章讲述了小团圆媳妇被众人的封建思想所毒害,最后被折磨致死的故事。这个短短的故事,却让我看完后,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为当时愚昧无知的社会感到悲哀。小团圆媳妇仅仅只有十二岁,却因自己对遭到婆家的毒打反抗,被认为是“鬼上身”。为了驱鬼,她的婆家用尽各种方法:跳大神、抽帖子,用热水烫等等,无所不用,但这些做法却大大加速了她的死亡。原本我想要谴责小团圆媳妇婆家的种种行为,可仔细一想,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给新媳妇下马威是寻常事,是为了教出好媳妇。后来,她的婆家也是花了重金去帮小团圆媳妇驱鬼。虽说这些人的本意都是好的,但又有谁来为小团圆媳妇的性命负责呢?她还只是个孩子,拥有着大好的未来啊!
小团圆媳妇无疑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妇女的一个缩影。即使其中的少部分人不甘命运,奋力与众人对抗也只是徒劳,她们成为了社会的异类,最终落得不幸的下场。更多的人还是被迫选择了顺从。那些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帮助人的名义,最后却让多少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这是时代的悲哀。所幸,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呐喊出他们不同的声音。
现在,人们的思想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顽固迂腐,但曾经的血淋淋的悲剧,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7
《呼兰河传》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座叫呼兰河的普通小城。而故事情节并不想任何其它普通小说,开门见山的直接直接引出人物与事件,而是一半时间花在了讲述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由此可见此书前半部分对呼兰河的景象做出了详细的描写,中后部分都以“我”的回忆陈说城里人的一些故事。其中不乏我在《呼兰河传》中最喜欢的作品《有二伯》。
这个故事讲述了有二伯三十多岁来了“我”家的那段时间。二伯在“我”家做长工,他没有亲人也没有家,每天都会换一个地方睡。说他性情古怪有二,其一,有东西不给他吃,他就骂,给他吃,他又不吃,其实无非就是争那份’挂念';其二,他和人没话说,却和天空的雀子,地上的大黄狗,甚至是碰了他的脚的砖头,都有很多话说,是一个怪性子。而当时有二伯在家的地位很是低,连鸡狗都不如,而且时常会发脾气。除此之外,有二伯经常被欺负,就连名字都会被他人嘲讽。老厨子常说,“我看你这个’二伯’一丢了,就只剩个’有’字了。”而’有’字的发音又很像有子,所以每次有二伯听到都会和老厨子打起架来。
有二伯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社会不同层面上的人。他常被萧红的父亲鞭打,每次都会被打得躺到地上,而每次被打倒后鸭子都会来吃他的'血。发生这种事普遍会都会来旁观者。但每次唱中没有任何一位旁观者会主动站出来帮助有二伯,来的人都是看笑话的。这让我了解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人们会把虐狗杀人当做笑话看。而当不闹事时就没在有有趣的事情。粮食基本上都是靠天攒的,只要有东西吃生活就能过得无忧无虑,毫无压迫感。这也导致人们不愿意受教育,素养不高。
《呼兰河传》这本书不仅着重陈述了封建社会的阴暗,更是体会了呼兰河中隐藏的低劣。表面上,这个地方看上去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城。但当萧红落笔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呼兰河的不寻常。萧红常在小说中提她家的院子是多么的荒凉。我认为这荒凉冷落的感觉,是由这座城中的人带来的。而有二伯,以及小说中其他悲剧人物,例如小团圆媳妇以及冯歪嘴子的悲剧都侧面的泄漏了呼兰河的荒凉。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8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1940年,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写的一篇长篇小说。以小孩子的眼光讽刺了现实中一些隐忍的荒谬与痛苦。
“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长期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平民已经没有反抗意识了。“大泥坑”吞噬了马,翻了车,淹了墙根,闷死了鸡鸭猫狗,甚至差点溺死了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大泥坑阻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可一年又一年,抬车抬马,却没有一个人说把这泥坑子用土填起来。温顺地顺应习惯了好不容易推翻了的封建制度,现在又温顺地顺应大自然的考验。麻木地面对生活,面对好的,坏的,平静得仿佛一滩死水,唯一能稍微激起些涟漪的却是大泥坑又淹死了什么东西,他们会欢呼,会精神饱满,会哈哈大笑,会幸灾乐祸。甚至大泥坑已经变成其在面对问题时毫不犹豫选择逃避,自我安慰的借口——瘟猪肉?不不不,不可能,就是大泥坑淹死的新鲜猪肉,于是继续吃。他们麻木,安于现状,守着以前的东西不愿改变。“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会就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事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那么求全责备?”
一群自己对生活麻木的人看到你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们嫉妒了,他们愤恨了,为了不使自己显得突兀,强迫你也对生活麻木。
天真无辜的.小团圆媳妇的到来如一束光照到了团圆家里的阴暗、封建、愚昧、颓废、麻木、扭曲。惊到了她婆婆,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高呢?女孩子怎么可以出去见人呢?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活泼呢?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开心呢?女孩子怎么可以坐得直呢?女孩子怎么可以走得快呢?人怎么可以不麻木呢?不可以!她身上一定有邪魅!于是虐打、跳大神、直接用开水洗澡只为去除莫须有的鬼疫。到最后奄奄一息,掌握了话语权的他们终于满意了,呵,没有人跟我不一样了。可是讽刺的是,女孩子不可以抛头露面却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迫脱掉衣服,赤裸着全身让村民看。
小团圆媳妇死了,人们似乎都在遗憾的失望着什么,是什么呢?失望自己没有笑话继续看了吗?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9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充分体现了读书的益处,书虽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到许多知识,学到不少的东西进而开拓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需要多读书。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阅读《呼兰河传》时产生的感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的世界吧!
《呼兰河传》讲述了作家萧红幼年居住在呼兰河时经历或者目睹的各种事情,顺带展示出了呼兰河地区的风土人情。从文中一些事件的叙述可以看出那里的人热情、喜欢帮助他人。此外,还有那里的大泥坑,那里的田地等等都被萧红在书中描绘出。可以说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勾画出。
在书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祖父的园子》,因为里面充满了美好、欢乐和温暖。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拥有各种昆虫如蝴蝶、蜻蜓、蚂蚱等和各种各样的植物蔬菜,我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通过文字已经可以想到这园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让我难忘的是萧红童年时祖父的陪伴以及他们相处时的种种欢乐场面,因为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对我的好了。
不难看出,祖父的这个园子中埋藏着萧红生命里一个无形宝藏,而这个宝藏就是快乐的童年。试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园子里嬉戏,该是多么地快乐啊!五彩缤纷的蝴蝶绕着你飞,玩累了还可以随手摘一根黄瓜吃。呀,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遗憾的是,这个园子只存在于萧红的笔下,现实中并没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书可以记事并且记载无限的内容,只要你愿意读就可以知道无数的事情,感受到许多不同的东西,通过阅读《呼兰河传》,我知道了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以及那里的民风民俗,还有一个充满美好的祖父的园子,收获丰富,感受也颇丰。以上就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感想。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0
在寒假中,我品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讲的是呼兰河城的民风民俗,书中也写了这个小城的种种风光,令人产生了向往之情……
这本书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我们大家讲述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
呼兰河真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镇子,这里的人们朴素善良,但是大部分都不愿意表现出来。祖父是作者最喜欢的人,他们祖孙二人天天在一起玩耍,祖父一直惯着儿时的作者,她想要什么,祖父就竭力怎么做,是那么的和蔼善良。再就是老胡家。他们家本来是一个家境还说的过去,生活不富裕,但是十分幸福快乐的。不料,小团圆媳妇嫁进来以后,婆婆和丈夫就时不时地虐待她,说是这孩子没羞没臊的,然而不久后,团圆媳妇死了,这一家也落寞了。至于冯歪嘴子,他的命运也是十分凄惨,妻子死了,剩下自己与很小的孩子相依为命。但是他冒着别人不信任和鄙视的目光坚强的活着。有二伯则是一个说话语无伦次,有时候也蛮不讲理的人,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呼兰河城的民风民俗,看到了那里人的朴素和善良。在那个时候,人们不像现在这样为了钱而拼上命,而是知足的就这么贫穷地活着。在那个社会,没有现在社会这么多的勾心斗角,也没有这么多的阴谋诡计,人们虽然比较粗俗,普遍没什么文化,可是心中却装着正直和善良。虽说都比较好事,但是也从不藏着掖着,有什么都说出来。
不过在那个社会也不完全是完美的`。在那个还有些封建思想残留的年代,人们都相信鬼啊神啊的,一看到那些所谓的“神人”,就不管人家说什么都相信,而且那时的人们也不是那么自由民主,有很多事都不能干,小孩子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被家中大人们殴打。也很可怜
但是还好,现在一切都好了,我们的社会变得团结和睦了,那些封建的旧毛病也都烟消云散了,如此幸福的我们,还有什么不努力的原因吗?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1
打开《呼兰河传》,灰暗的色彩,平静的叙述,把我们带到了20世纪初的呼兰城。
走进小城,在灰色的天空下,人们日复一日平静地生活着,春去,秋来,循环往复。唯一飘出笑声的地方,就是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后院。作者的童年生活快乐,却也寂寞,从祖父这里她获得里唯一的家庭温暖,祖父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爱,是作者心底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除此之外,在《呼兰河传》中,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描写了呼兰人的圣湖和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小城种的人们,大部分都是看客,他们愚昧无知,冷酷无情,对生命漠视。
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大漠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个女孩子并不像谨小慎微的团圆媳妇。于是,婆婆开始“好心”地教导才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了。却没想到出了事,小团圆媳妇“病”了。然后,“热心”的各位邻居带来了各种偏方,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画符、用开水烫……一一试过后,小团圆媳妇终于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终于“回家”了。
让人毛骨悚然的治病过程,就是在各个“热心肠”的邻居的围观下完成的,人命在他们眼里算什么!也许还比不上几块豆腐。这是什么样的吃人规矩!这就是打得小团圆媳妇丢了半条命的规矩,这就是呼兰人守着的老祖宗留下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它吃掉了小团圆媳妇的生命,更吃掉了千千万万呼兰人的心。他们像是没有知觉一样,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真是可恶,可叹!
万幸,在冯歪嘴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些许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后,一个人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虽是艰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改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冯歪嘴子坚强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毛驴饮水了,他就立刻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难,只要有希望,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而这,我想也是作者萧红的期待吧。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2
每个像萧红和我一样在小城里长大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自己生活的小城就像烙在自己身上的印迹,有爱与哀愁,也有其中的独特。
萧红笔下的黑龙江呼兰河城,尤其是这样。在这部长篇小说里,萧红开始着笔时就写到这是一个严冬会把大地冻裂的地方,这里以东西南北分每一条街道。道上走着这个城里的行路人,他们中穿梭着车夫、卖豆腐的、卖糖的,不同的街道里分布着不用打广告的布店、盐店、药店、学堂,火磨院子,萧红用笔带着我们走进了这个小城里,我走进去,像走在另一个年代的我的家乡,一下十分熟悉,一下又走进了她的时代的旧记忆中,点点滴滴都甚是吸引着人进去,甚至已经身在其中却令你浑然觉。
整篇《呼兰河传》,其实最让我合上书后感慨“怎么那么好啊”的,是萧红以“我”,“我”这个小女孩与祖父共同度过的童年生活。萧红家的后花园,是她幼时的乐土,后花园里生长着各种蔬果、花朵,倭瓜、西瓜、樱桃汁液甜蜜,园里小蜻蜓和蚂蚱、蜜蜂打开了童年里活泼的笑脸。小萧红总有着好奇的问题问祖父,字句里深映着祖父对她深深的宠溺和爱意。
一老一小,在后花园里采摘果子,祖父修剪玫瑰花的枝叶,她便偷偷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檐上,祖父闻到花香还嘀咕着这花开得真真是好,祖父的.样子惹得家人都开心地笑起来。萧红在这些片段里反复写,“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笑啊笑。而残忍的是,她在文末的时候一说“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让人觉得深感无力,断绝在故事的结尾。
“小主人逃荒去了。”萧红一生的经历来看,她一逃出去便是一生,那个童年天真的自己,还有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真的就远离了,再也不能见。而你或我都可能从小城走来,一生都在找回去的路。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3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不算是一本很厚的书,但写了很多事。
这本书不光讲述了是萧红小时候的事,还真实的反映了旧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她的笔,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旧社会老百姓。
萧红来自东北,正在她来到上海,饱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变成冰块的时候,她遇到了鲁迅,鲁迅的慈祥让萧红心中的冰块逐渐融化了,并且使萧红拿起了笔写作。最后,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传》。
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都是出自于《呼兰河传》。
但是,看完全书之后,我才能明白旧社会的黑暗,呼兰河的人是善良的,但旧社会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们的习俗害了他们。
当小团圆媳妇生病的时候,婆婆愿意花钱去请道士来"治病",这当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们明白,道士做法又怎样能治病呢最后,小团圆媳妇,这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鲁迅先生所处那个年代,是动荡不安的,但是人们依旧是善良的,但是,善良的人们的人们依旧摆脱不了封建的枷锁,依旧不能抛开那些没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办法".
在这种社会中长大的萧红是寂寞的`:妈妈对她是恶言恶气的,爸爸对她是冷淡的,奶奶会因为一些小时而拿针扎她的手指,只有爷爷对她是慈祥的。在那个时代重男轻女是十分明显的,生个男孩,家人会欢天喜地,生个女孩,家人会一脸嫌恶。你说,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萧红,怎能不孤独
所以在萧红四十二岁的时候,她就早早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呼兰河传》。
这本书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是多么幸福,更让我珍惜我此刻所拥有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了不用担心温饱是多么幸福。而且,也不能相信封建迷信,这样只能害了自己。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4
《呼兰河传》是一本萧红写她过去故乡的书。茅盾曾说过:“《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讲述的那个呼兰河时代,好像离我们有一些遥远,但作者却用自己的文字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乡。
在故乡中,小萧红最亲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小萧红宁愿依偎在祖父身边听那些讲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愿去触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这不仅衬托出了祖父的温暖,也拉出了一个大的无情的背景。
文中讲到:“我总是能不分昼夜地听到团圆媳妇的哭声”。团圆媳妇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她年纪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却总是被婆婆打骂,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请来大神,又是用各种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里塞。这不但没把病治好,还把团圆媳妇吓得天天做噩梦,也招来了街坊邻居来看笑话。他们把这当成是好看的大戏,你一言我一语地评价着。在我们看来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个时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却从未感觉到他们正在慢慢地毁了一个人。
这个地方的深处,好似住着一个“吃人”的怪兽,但可悲的是,人们都喜欢它。
村中有一个大坑,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钱。可却有多少小孩,包括鸡鸭羊这些牲畜,用这种方式无意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会发生的意外,这多么令人惋惜和无奈。
如今,我们再远观那个时代,那个远去的呼兰河,很遥远、很陌生,又很无奈。
这本书有一个神奇的魔力,尽管有时间的差距,但那种黑暗时代给人带来的来自心底的冲击,却是那么真切又深刻。萧红揭露了麻木的人性,这种感觉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记。
在我们如今的时代,没有迷信的团圆媳妇的婆婆,没有围观人的无情,没有路上没人填平的坑。可是那只“吃人”的怪兽还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适应了当下的社会。
所以,我们面对曾经远去的呼兰河,站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一定要坚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认定是对的事。
去奋斗吧,奔跑在这个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中!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5
周末无疑是读书的最好时光,早上打开《呼兰河传》,一口气读完后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黄昏。《呼兰河传》出自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前读的书再怎么悲伤也不像它所描绘的那样荒凉,再怎么荒凉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样死寂。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是彻彻底底的悲剧。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这部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我为萧红笔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没有色彩和花样,只有脆弱和枯槁。那里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对他们好比面对一堵厚墙。他们一生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可那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人,总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园的。《呼兰河传》这“回忆的诗学”,给予了我们片刻的精神的回归。
回首童年,确有千般滋味。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作文05-29
呼兰河传好句(11篇)11-2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7-02
《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8-25
呼兰河传好句11篇11-2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17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09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精品]06-22
《呼兰河传》的优秀读书笔记08-22
呼兰河传好句(集锦11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