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母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母亲读后感1
《我的母亲》是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这篇散文让我很受感动。散文作者老舍主要记述“我”的父亲去世以后,我的母亲非常辛苦,整天都为人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父亲的姐姐与我们住在一起,她脾气很坏,常常欺负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却任劳任怨。而姑姑死时,我的母亲一分钱也没有分到。日本鬼子进城搜家,我的母亲一点儿也不害怕,却坚强地护着“我”。我的母亲在“我”出国的时候病死了。散文以“心痛!心痛!”结尾,让读者们落泪。作者怎么能不心痛呢?
散文通过记叙我的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我的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我的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我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散文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我的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散文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我的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文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我的母亲一颗真切的心.
我的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的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我的母亲为了什么?我的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母爱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雨伞;母爱是刺骨寒风中的一碗热汤;母爱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母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母爱是一份牵挂;母爱是…….
老舍曾经说:“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我的母亲教会了老舍做人,教会了他劳动。
而在一些散文中的我的母亲对儿女的'爱又何尝不是呢?她们愿意为儿女奉献自己的一切,由小看来,可比做芝麻;由大看来,可比做天地。她们无论多么苦多么累也不想让孩子受一点伤害。而更多的是从我的母亲的为人处事中无形的给了儿女一种很好的教育。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在老舍,朱德,胡适的手中都曾撰写过《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我的母亲对其都有影响,正是有了他们的我的母亲才有了这三位名人的成就。正如是“我的母亲,其实在凡俗的生活中正是以一些细微的小事来震撼我们的心灵。”
母爱如水,我的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尽的源头之水;心里念着的,永远有对我的母亲的感激,我的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我的母亲吗?母爱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对这些,我的母亲当然毫无怨言,可对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难道不是吗?不同的我的母亲有着不同的母爱方式,不同的母爱方式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情怀——无私奉献母爱的全部。回过头来,回忆一下自己的我的母亲,我的我的母亲没有多大的文化,每次我看到的她都是在勤勤恳恳的工作,我的母亲似乎没有什么时间去偷懒,没有什么时间去精心的打扮。即使这样,她在我心中仍然是最美的,最伟大的,没有人可以替换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我是我的母亲一手带大的,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给了我一点儿为人处事上的“教训”。
之所以我肯静心的去做每一件事,之所以我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之所以能坚强的去经受挫折。我也要感叹“我都得感谢我的我的母亲。”
但是,母爱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这只怕非言语所能表达,我的母亲的已化作无私,已化作圣洁。十月怀胎的艰辛,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树立了人的品格。人最初的感知者就是我的母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的母亲就精心的呵护着我们,启蒙教育的熏陶,使我们理解了人性的美德!
读着《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不禁使我想起了每天早晨的那顿早餐……
早晨,我吃着“丰盛”的早餐一个肉松面包和一杯牛奶。而妈妈她却在吃一个剩馒头和昨天晚餐剩下来的一盘菜。我的妈妈,让别人吃着香喷喷的面包,自己却吃着剩饭剩菜。妈妈为什么没有为自己考虑?因为母爱。
正如日本鬼子进城搜家,“我”(老舍)的我的母亲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为什么?还是母爱!母爱让她不害怕,母爱让她坚强地保护着自己的儿女,使他们不受伤害。我的母亲是伟大的!
我的母亲常年受“我”姑姑的气,却没有一丝抱怨,而姑姑去世的时候,她的家产我的母亲一分钱也没有分到。我的母亲吃苦耐劳,忍耐,不贪财,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老舍写了这篇散文,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简朴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里的花,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已没了根。
《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使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让我受益匪浅。
我的母亲读后感2
很暖的周末。我的母亲执意要回乡下为老屋油漆门窗。
老屋并不算太老,迄今也只是三十几个年头,是乡下小村里唯一一幢青砖灰瓦的房子。在我的母亲眼里,它一直是她魂牵梦绕的结,是她心中永远的家。以至于从老家搬来城里十几个年头了,她还总是念念不忘地唠叨着老屋的诸多好处。
我对家的概念是无法与我的母亲等同的。也许并不是代沟的问题,而是两个女性对生活对家庭的理解观念不同吧。老屋是我的母亲嫁了父亲之后亲手一点点盖起来的,我的母亲常常提起这段事。说那时因为生产队需要扒掉她跟父亲结婚后栖身的两间小小东厢,才给了这块地基。生产队里派了人工来帮忙盖新房子,很短的工期,必须加了夜班地盖,因此我的母亲也成了盖房子队伍中的主力。而父亲,因为在外地工作,除了托人找机会买回些上梁用的木料及小村人羡慕的青砖灰瓦外,就没有再帮上一点忙。
房子盖好了,我的母亲年轻的心一下子愉悦起来。事隔多年她依旧会动情地对我说起那些久远的过去。她说刚搬进新房子里到处湿乎乎的,可她一点也不在乎,这比起她刚刚结婚时爷爷分给她跟父亲的那两间东厢好上一千倍了。那小东厢没有窗户,每逢切菜做饭的时候,都必须把两扇黑木板门推开才能借点光亮,为这,有一次她切掉了自己的小半截指头……
我看向我的.母亲伸出来的手,原本修长的手指不再是那般青葱圆润,无名指上有一处凸现的疤痕,象在记叙着那些历尽磨难的从前。
想来,我的母亲那时的愉悦并不限于此,更多的是对那些美好生活的憧憬吧?!
因此,我的母亲念及老屋的时候总是怀着深深的留恋的。她最想往那一院子的阳光,可以任由她将那些花花绿绿的被褥晾晒。她还想念院落里那些被她巧妙安置了的空地,有花有草,有蔬有果。当她做着菜的当儿,都可以去院角割上一茬韭菜洗净撒到要出锅的菜肴里。她蹲在城里狭小的卫生间里嘀咕:这城里,洗个衣服也不方便,不抵咱老家的院子,从机井里摇上一大池子清水,想怎样漂洗就怎样漂洗,那个感觉呀,唉……
这种失落我是无法感知的,虽然我走出老屋的时候十几岁了,可是我们总要成长,总在追求着另一种温馨舒适的生活。城里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没有泥泞与鸡屎狗粪的街道,是我倍觉舒心的首要原因。我用现代化的洗涤工具快捷对待那些看起来还是很干净的衣物,童年的老屋无论曾有过怎样的乐趣,都已渐渐地不留痕迹地走出记忆了。
只是,每年我都会陪我的母亲回去看老屋,看它是否还有着如昨的容颜。依着父亲的意思,早就把它廉价卖给村里人了。因为它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一无所用,并且在连雨的季节还要搭上小小的惦念。我的母亲说,那房子梁木不好,瓦片也时间太久了,得提防着它会漏雨,会塌陷。那年是被生产队催着盖的房子,什么都是凑合的……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光是温柔的,没有一点哀怨。我知道,那是她的骄傲,是她凭借自己的双手搭建的爱的小巢,在那小巢里,她靠着自己的倔强与勤劳,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节俭,绣花、织网地忙个不挺,养活了我跟妹妹长大,而父亲微薄的工资则被她一点一点积攒了下来还了盖房子时借的钱。
所以,我的母亲是断然不许别人打老屋主意的。她说即使塌掉也不会卖的,况且她是不会让它塌掉的。每年,找了阳光明媚的天气,她央我带她回乡下看它,就象看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踏上小村的土地,我的母亲的脚步变得格外轻快。村里人很热情地与她打招呼,羡慕地向她问起城里的这样那样。每每此时,她都满脸遗憾地数落,城里没有可以这样拉呱的邻居,城里连晒被子的地方都没有……
说着说着,也会自顾笑了,村人就调侃她说,那还是搬回来住吧!她也连声应了好,只是要等外甥女再大一些。
多大才算大呢?我也不知道,这话已经被她说了七八年了,依旧在说。只是每次从乡下回来之后,她的心情都会出奇地好,就好象城里就真的没有了阳光,城里的被子就真的从未晒过似的。
我们都不跟她计较。随着年龄增长,我竟也慢慢认可了我的母亲眼中的很多东西。老屋的院墙上是可以爬满蔷薇花跟云箩花的,老屋的院子里是可以瓜果飘香的,老屋的屋檐下可以看到小燕子呢喃的身影……站在老屋的平房上可以远眺,那清清爽爽的风夹了泥土跟麦香的气息飘过来了,那么轻柔那么惬意……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恋旧情结。只是所恋的事物跟程度各不相同。而生活,莫不也如我的母亲眼中的老屋,每一步都是值得怀想的。那挥洒了你青春最美好年华织就的梦,怎么能说丢弃就丢弃了呢?虽然,它是那般卑微渺小,在一些成功的人眼里不值得一提。但是,它毕竟是我的母亲心底最伟大的一笔财富。我的母亲用半辈子的执着怀想着她的老屋,其实是在怀念着那些曾经美好的一去不返了的日子……
静静地环顾,看那不变的青砖灰瓦映衬着墨绿色的门窗,心底蓦然有了些许感动,我拿起刷子,在老屋斑驳的窗棂上轻轻涂抹起来……
我的母亲读后感3
《母亲,我是你的疼》,格桑梅朵的散文,不觉间已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首先它吸引我的,便是题目。盯上了,便灼了眼,再也移不开。
我,母亲的疼,大概从母亲怀胎时就开始了吧?没当过母亲的,或许没有立场说这十个月对于一个母亲的煎熬。我只能说,母亲的细心呵护,使我健康地来到这世界,看到并享受到了这世界的明媚。
从来不敢随便写母亲,不是因为文字不适合歌颂,而是怕自己笔端的浅稚触不到“母亲”这两个字的灵魂,而亵渎了母亲的意义。显然,格桑梅朵也在寻找这样一个平衡点,写母亲但不歌咏,深情但不造作,于小心翼翼地斟酌中默默抒发,却戳人心坎。
全篇乍看来,像是作者对往事的追念,似是在一个冬日罕有阳光的午后,悠悠地独自怀想那曾纠结、曾恐慌、曾绝望中的温暖与感动。尽管作者笔下的儿时抓周、五娘的疯癫和眼泪、手术室里的濒死转回这些都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但这背后母亲的形象,却有着深深的烙印。我所认识的,母亲身上所特有的烙印。
故事后点睛的一两句话,总足以让人品味良久。她说:“你背过身的叹息,我心里看清的比眼睛多。”小时候的我们,饿了疼了怕了,总会把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然后便会有一个不管当时有多忙的女人匆匆过来,麻利的把问题解决掉。长大了些,我们才知道,她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我们曾经的淘气、爱惹事生非,她曾偷偷地抹过眼泪,为我们担心时,她曾眉头紧锁睡不好觉,她也常常会疲倦、会伤心。但这些,我们鲜少看到,只是我们心里开始慢慢懂得,母亲不想表露的辛苦,是使我们无忧成长的苦心。
记得母亲年轻时的一张照片,是和三个好姐妹在地瓜地里拍的。满地匍匐着绿油油发亮的地瓜叶儿,四个穿着裙子的女孩笑容灿烂。但母亲是我认为里面最美的一个:烫着精致小卷利落的短发,穿着过膝的小碎花粉裙,还有那隐约露着的红色塑料凉鞋。每每翻看,我都会崇拜的赞母亲时尚。如今的母亲,依然追寻着时尚,依然在卷卷直直后蓄着过肩的卷发,只是那带笑的眼角已爬上了根根枯藤,那发丝间早已有了银发的身影,且在母亲一日日的感伤中愈发地招摇。是,“每个母亲,都给了儿女天堂,儿女总是回头,才看清自己把什么给了母亲。”那,是时光的刻刀啊!无情地蚀着母亲。却在细细雕琢着我们。所以,当我们朝前奔跑时,不要忘了回回头。殊不知有时那一回眸的贴心,是母亲盼了多久的宽慰。母亲将爱植入了我们身体发肤的每一个角落,却那么简单地就从我们身上找到了满足。而我们,是否吝啬地连这点也没做到?
记起央视的一个公益短片,一位老父亲手里拎着几个橘子颤巍巍地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对着手机乐呵呵地说话:“我最近挺好的,别担心……哦,你妈啊?去跳舞了。”然后,画面切换。医院,老人正在给病床上的老伴剥橘子,满脸的倦容。当时蓦然便有种想哭的冲动。电话那头的年轻人,是否便毫无牵挂地忙起了工作,亦或心安理得高高兴兴地陪女朋友去了电影院?父母嘴里的'平安,儿女常常深信不疑,而儿女报给家里的平安,常常要被打上好几个问号。而细心的母亲,尤甚。为了爱我,乐观开朗的母亲变得瞻前顾后;为了爱我,柔弱的母亲扛起了半个家庭;为了爱我,疲累的母亲学会了强颜欢笑。就像文中一向不信佛的母亲,却为了“我”的健康而虔诚地斋戒烧香,又为了自己少有的一点俗念而诚惶诚恐。但是,为了爱母亲,我却想不出好的方法,我的倾听、我的上进、我的努力,怎么能换回母亲的青丝俊颜?又怎能阻止母亲那一颗时时牵挂的心?
母亲那长了茧子的双手,是双执风筝的手,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在天空徜徉地再惬意,她也要时刻的在地面仰望着,跟着跑,跟着笑,快乐着我们的快乐,但却始终一点也不敢松手。因为她怕下一刻,风筝会被勾住,她怕松了手,风筝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她是把爱活成了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啊,断不了,戒不掉。我默默地接受,也只能默默地飞得更漂亮些,再美一些……因为,那些美好的话语,我说不出,于是我只能笑着蹁跹。母亲也常常说,我太不善于表达,在亲情上,我只是怕太感性的东西过于矫情。可能,是我的太过自私。
“母亲!原来,却原来啊,我是你的疼啊!”
“一直,是你的疼啊!”
作者最后的呼喊,染着沉郁,带着疼惜。如鲠在喉的干涩,又如季雨后蕴散的潮湿。
其实,爱本是无负累的。母亲给予的,是这世界给我们的最丰厚的礼物,一步步感悟,一帧帧收藏,一寸寸回馈,且行且爱,不需繁复赘述,但求我亲爱的母亲:请让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好好地来疼你。
我的母亲读后感4
读了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我为老舍的母亲对子女的爱而感动,这篇文章真的可以称得上让人感动到落泪的挚情之作。
从文中我能深深感受到在老舍的父亲去世之后,老舍的母亲生活的艰辛!每天都为人洗衣服,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夜间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时常受大姑子的欺负,却任劳任怨;在刺刀下,饥荒中,依旧努力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是的,这就是老舍记忆中母亲的艰苦生活!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孩子。这样一位老母亲弥留之际,儿女不在身边,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文章以“心痛!心痛!”结尾,但实际上,心痛的只有老舍本人吗?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这是老舍对他的母亲的评价和赞美。母亲的爱是伟大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都是我们无可以为报的!
也许这篇文章没有毛泽东的大气,没有徐志摩的浪漫,但是文章通过对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的记述,表达了老舍对自己母亲的爱及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的愧疚之情。可以说老舍是用平凡的语言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点的母亲的`形象。
母亲是平凡的,因为她做的事情只是千千万万典型的母亲所做的事;母亲又是伟大的,她为她的子女所做的一切,使她在她的子女心中,在数千万为人子女的读者心中是一个伟岸、亲切的形象。
记得多年前,我曾看过一部名为《九香》的电影,是导演孙沙在1994年拍摄的作品。
该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九香的乡下老太太踏上进城的列车,去探望她的儿女们。随着列车的启动,她的思绪回到数十年前。
数十年前的九香,年轻美丽,丈夫与她恩爱非常,然而一场风暴袭来夺去了丈夫的生命,九香从倒塌的草房里救出五个幼儿,顾忌孩子,九香拒绝了另外一个男人对她的无私帮助,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含辛茹苦地将五个儿女先后送入大学。
在村口的老榆树下,她目送着一个个渐渐离去的儿女的背影,而自己的头发也逐渐花白了。当我看到饰演九香的宋春丽在影片中身着大棉衣在村口的老榆树下,带着喜悦而不舍的神情目送自己的孩子前往外地大学求学时,我感动得落泪,能强烈地感受到九香那时复杂的心境。
当我看到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我脑海中一直浮现九香的形象,特别是在老舍的母亲在得知老舍刚回到家中后就必须还校时,在老舍返校之前,老舍的母亲递给他一包花生,只说了句“去吧,小子!”。
虽然老舍并没有把母亲后面的事情写出来,而是写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我一直坚信,老舍的母亲是怀着复杂的心情目送老舍返校的,就像九香目送她的孩子去大学一样。
一方面老舍的母亲为儿子刚回到自己身边不久,便要离开而不舍,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到校后,努力学习,将来不用过与她一样的苦日子。
这样复杂的心情身为母亲的她不会在儿子面前表露出来,因为这只会让儿子更加舍不得离开她,耽误他的前程,所以她只会说一句不算太伤心的话,安慰自己,也安慰儿子,最后以眼里满是泪水的方式,目送儿子离开。
其实不仅仅只是老舍的母亲与九香,任何单身母亲在目送她的孩子前往外地求学时都会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
这就是母亲,静静地目送,将悲伤与不舍埋在自己的心中,正如歌曲中写道那样: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您心中苦与乐。
母亲的爱是成全,成就了孩子,让自己静静地老去。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抱紧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懂你》里面的这几句歌曲,令我久久不能忘记。歌曲写出了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不容易,时间将她的头发染得灰白,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她将最好的留给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将那份伤孤苦埋于心中。
我无法知晓老舍如果看完《九香》之后的反应,因为他早已在影片上映前离开了人世。但我坚信,如果他看到影片《九香》他一定会落泪,他母亲的身世经历与九香的身世经历太过相似。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我奔腾到哪儿,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尽的源头之水,心里念着的,永远有对母亲的感激。
马克﹒吐温说过: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辛普森也曾有言: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不同的母亲有着不同爱你的方式,不同的母爱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情怀,那就是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
母爱究竟有多伟大?这是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母爱是无私的,更是神圣的。
我很庆幸自己在5月12日那天读到了《我的母亲》,让我有勇气说出那句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话—妈妈,母亲节快乐,我爱您!
【我的母亲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07-04
我与母亲作文08-20
我的母亲作文(精选)08-06
我的母亲作文(经典)08-29
我的母亲作文【精选】09-24
(精选)我的母亲作文09-18
我的母亲作文12-21
(经典)我的母亲作文10-04
我的母亲作文[精选]07-28
【经典】我的母亲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