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断舍离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断舍离读书心得1
日本作者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试图让人从生活到精神上进行一场“减欲”之旅。我在读完后却想起中国古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及那句“有舍才有得”。
一个人物欲太多,容易陷入人生名利场,以至忽略自身内心的精神需要,在这前所未有之物资大丰富时代,个人的欲望太多格局却变小,断掉多余的.欲望才能拥有胸怀天下之气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现在人往往要求先得再舍,标榜自我主义的“小确幸”,以占他人便宜为荣。可惜谁都不傻,谁也不想让人占自己便宜,结果谁都占不着便宜,自私冷漠风气之盛前所未有,敢予舍,方有得。
放下过度的执念,舍弃多余的杂物,离开精神上负能量满满的“垃圾人”。从生活到精神都成为一个轻装上阵的人,清爽无负担的人才能从平淡的人生里活出真我。即便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也可以变成带给身边人轻松自在、用正能量感染他人、帮助他人获得简单爱的小人物。
断舍离读书心得2
主角是你,永远是你自己。
你要记住,断舍离的主角是你自己,而不是物品。考虑物品是否被留下前,想一想,我能不能用这件物品,而不是这件物品有没有价值。
当然,也不要有“捡便宜心理”,感觉超市打折就买买买。我在超市买的打折食品大部分都进了垃圾桶,每次扔到垃圾桶时都有愧疚之情。为了减少这种愧疚之情,每次去超市前我都会列好清单,只买清单上的东西,避免折扣陷阱的诱惑。
看完《断舍离》电子书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家里的东西也超级多,穿在身上的`衣服也就那么几件,但衣橱总是满满的。从一个小角落开始,断舍离,同时也梳理自己的生活规划,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物品处在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记住,断舍离的主角是你,永远是你。
断舍离读书心得3
今天,我将分享一部体裁新颖的书,它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但却比小说散文更具有实用意义,对生活更具指导意义,这部书就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文章开篇如是介绍书名中的三个字,也就道明了全书的主要观点。在上世纪末,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足,家中的物品越来越多,早已不局限于生活必需品,有限的空间,源源不断地物品,导致很多人家中的杂乱现象,于是各种收容术,收容容器出现,力求腾出更多的空间。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确实是一种另类的收容术,她采取从源头控制的思路,更加有效,并且不仅是对于实际的空间,更对于心灵的空间有效。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断,其实就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即舍弃家中到处泛滥的破烂儿,反复进行断和舍的步骤,就会进入离的状态,即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这里面涉及一个思维模式的变化,从“这个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到“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转变。读完书后,我也深受影响,狠心将一堆没什么用的东西都扔了,很多东西或许它曾经有过使用价值,但是如果对于现在的我没有用,或者我不需要它,没必要浪费时间刻意使用它,就将它扔掉。而在扔的过程中,也会重新思考购买的问题,一想到某个东西只是为了好玩,一时兴起购买,买回来迟早要扔,便会不自觉地放弃购买。这样久而久之真正留下来的东西很少,想乱起来都难。而且在此过程中,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到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另外,《断舍离》同样对心灵有效。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断舍离读书心得4
这本书躺在Kindle里已经很久了,开始看这本书缘于参加读书会时美女的推荐。最近有种忙疯的错觉,看书的时间被挤压了很多,看这本书也是因为书简短,有凑书单的嫌疑。不过这本书真的很适合在不太静心的时候看,简短易理解,并且里面很多关于人的'透彻理解……
1、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2、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3、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
4、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5、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
6、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断舍离读书心得5
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而且曾经我对这一特点非常自豪。我有一个抱了十几年的布娃娃,有小学时在学校图书馆借的书,有三年级时收到的贺卡,有中学阶段所有的教材、辅导书、作业本……我不允许任何人翻动我的东西,更别说扔了,我觉得那是我生活过的痕迹,是我成长的全部证明,没有了这些东西,我的那些年就都没有了,等我老了我会每天翻看回忆。然后,我经历了一些想要忘却的事情,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扔掉了有关的所有东西,可是我依然忘不掉。面对家里满箱满柜的东西,我开始怀疑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可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再后来,我有了孩子,小家伙天生来具有搅乱世界的本领。我混乱和整理的无限循环,终于开始意识到,家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是没有用的太多了。是的,我有这些东西,可是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连看都不愿意看他们一眼,别说是满怀深情的翻阅、回忆了。生活是一路飞奔向前的,我连眼下的生活都应接不暇,哪有时间整天活在过去呢。对我而言,再多的整理收纳都不如一个动作,就是扔。
《断舍离》就是一本讲扔东西的书,为什么扔,如何扔,扔的思考过程,扔的具体行动步骤。刚看到书名觉得好高大上啊,不明觉厉呀,看完整本之后突然意识到它只是在说扔东西。一边看就会有抑制不住的想要扔东西的冲动,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三次抑制不住,放下书,开始扔东西,扔完之后心情特别舒畅,拿起书继续看。我现在已经开始大清整行动了,这真是本神奇的书,立刻就可以看到效果。(Ps:我真的很佩服作者,只是扔东西这么个小事,居然写出将近两百页的一本书,丰富的联想、说服的能力真的让人叹服)
断舍离读书心得6
初见这本书,便被名字所吸引,看过书中的序,又被内容所吸引,作者说,想要提高幸福指数,一定要和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系。尤其是当你每次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时候就是去追逐、满足它。到了一定时候,你会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的位子,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先从整理头脑开始即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时候只想到它便宜、折扣低,没想到即便买回去了,它有没有使用价值,还是买了回去之后一直积压在某个角落。这也正是我们考虑问题的所在,很多时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时冲动,不分轻重就去做了,然而当问题的结果出现分歧的时候,才发现当初怎么会这么做呢?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以“总有一天会用得上”之类的借口,就那样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而是应该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这种精神,只有思想不断进步,行动上不断进取,你接触到的行业及技术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而不要受自己固化思维和想法支配,那都是行不通的。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选择的标准是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要想做到断舍离,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要超越,行动上更是要提高,人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经历,不断的选择,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务人生目标是什么,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茫而毫无意义,失去生机。
断舍离读书心得7
一句话描述:通过断、舍、离做好物品的整理,让生活更有品质。
重点内容:
断:不买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不必要的东西。舍:舍弃掉没有用的东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断+舍=离。
如何判断扔掉哪些东西?看看之前一年有没有用过,想想之后一年会不会用到,要是没有,就扔掉。改变对物品的看法,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物品的力量,对于一些我们无法最大限度利用的物品,我们应该把它放到最合适的位置,比如送给需要的人。不做断舍离的后果:1.没有收拾的屋子会释放废气。满屋子都是破烂,会释放影响心情的废气。2.环境中会产生灰尘。3.影响运气。杂物堵塞了运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做断舍离的好处:
1.时间充裕了。东西更少了。家务简单了。
2.提升内在能量。好的空间离,人会感觉更平静、愉快、自在。
3.提升自己的品味。会更加严格的筛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本书的内容比较简单,也容易懂,不过却不容易做到,我感觉基本思路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来,物品也是一样。对我们真正有用的东西可能只有20%,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地方,人生才能更有效率。
断舍离读书心得8
《断舍离》,书名的三个字颇有禅意,作者也说这是一种动禅,断意图断绝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不需要的东西,最后是达到离的境界,敬而远之,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山下英子看到了物质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被物质紧紧地束缚着,无法自拔,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看到促销或者打折的物品,我们都全部买进,却不知物为所用。这是一种异化的形象,物品的初衷是为我们所用,讲求的是它的“价值”,但现在我们只是一味地占有,欲壑难填。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意图割舍去过分的需求,从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过度到自我内心的灵修,后者是作者的真正目的。毕竟为物所控制,那么首先是要摆脱它们的控制,杜绝“越多越好”的念头,从而追随自己的内心,保持清心寡欲。
山下英子教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她认为检察存留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她严厉地指出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分别是逃避现实型、执著过去型和担忧未来型,通过她的分类我进行了自我反观,其实我们的身上往往杂合着以上三种类型的特征,只不过是深浅的程度,我们有时候对物品的需求是为了自我的填补和满足,用物品的'满足来逃避现实,另外就是对物品的过去过于执念,认为是一种纪念而不肯丢弃,最后便是觉得物品能够保证未来的幸福,例如食物。
当我们真正想要去行动的时候,我们便发现原来我们对物品的执念是多么地深,但为了“简单生活”,我们必须坚持到底,不能让杂物占据了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当然,作者也指出了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它更多地倾向于理性消费以及保持物品的“新鲜”,而让物品能够达到“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就更加难了,这个要求我们在行动上不断地实践,人生不仅只是加法,也要有减法,最后是一种自满。
断舍离读书心得9
《断舍离》,个人觉得这书名取得真霸气,因为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些,当断不断、该舍不舍、要离不离,导致了很多纠结的问题出现。
书籍封面就对断舍离三个字进行了注解:
这又是一本关于“整理”的书籍,日本人好像比较擅长做整理和收纳。作者山下英子通过练瑜珈而进行灵修,放下执著啥的,不可避免地使本书也注重个人意识层面的宣导——放下对物品的执念,做自己的主人。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另外一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虽然这个书名不怎么霸气,但是内容却很实用,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整理和收纳原则,如果你想学整理,《怦然~》这本书就绝对值得一看。
当然,《断舍离》这本书也有一些原则是不错的,值得借鉴,比如:
判断一件物品是否需要的原则是否适合当下的自己,是否确实在用。
七五一原则:看不见的地方放7成满,看得见的地方只放5成,拿来炫耀和展示的就放1成的空间。
周围的物品应该成为你生活和工作的战友,而不是累赘。
断舍离真正的对象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整理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一大难题,因为我真的.很难做到彻底的断、舍、离,如果按照《怦然~》那本书中的原则进行“舍”的步骤的话,我应该还可以丢掉一半的物品,看来我还是太执著了,根本就无法达到“离”的境界。
只希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断舍离读书心得10
《断舍离》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书名还以为是讲佛家禅意,翻来看里面的内容,才知别有洞天。断舍离,讲得是透过整理东西来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废物,来清理心理的杂物,让人身转而变得开心。全书虽然都在讲如何收拾杂物,但更多的是透过表面看内在的道理,这本书虽然我读过了好长时间,但书里面的一些观点我仍然记忆尤新,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我的生活。随着欲望不断膨胀,我们的人生也一直在做简单的加法,好的东西越多越好,最好是尽入囊中为我所有,欲望让自己变得像黑洞一样吞噬着身边的所有,好的东西,自然也包括各种坏的东西,所有的这些东西一股脑儿被塞入我们的肚子里,多得难以下咽、难以下咽。于是我们的肠胃开始消化不良,我们的精神也变得“萎靡不振”,原本纯净的`思想变得臃肿不堪。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生活原本很简单,只是我们太想把它画的更精彩,所以干净的画布上太多的累赘,让人审美疲劳。生活其实只需要寥寥数笔就可以很精彩,像是中国山水画,简单几笔渲染,尽透漏着朦胧之美。生活中我们需要对身边的杂物来个大扫除,保留有用的东西,把那些看似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弃之门外,眼光放在当下,只保留对当下有意义的东西。同样对于繁乱的内心,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大扫除,把内心的污秽清除,保留最简单的东西。对于没用的东西即使再动心也要能够拒绝,保持一种清爽简洁的生活观。“没用的东西是除了是垃圾之外,也是一种负能量,它占有你的思想,消耗你的能量,徒增你的烦恼”。念旧的人喜欢留下物件收藏过去,这种情怀很美好,但不要将这种情怀变成执念,并非所有的旧物情怀值得收藏,当你的内心被各种情怀旧物占满时,你的内心留不下别的空间来接纳新的事物,你若不清空或腾挪空间,新鲜事物就不会向你走来。
人要学会做减法,做到断舍离,抛开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拥抱更好的自律生活。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要经常给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做加减法,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和流动性,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当你的身心通过断舍离变得更加清爽后,心灵环境和精神面貌也会变得自由放松,从外在到内在,全部焕然一新,人的运气也会变得更好。
断舍离读书心得11
哈佛商学院在经过很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在凌乱肮脏中。结论是: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罪是不快乐!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通过整理家中的物品,该扔的东西就扔,不用的东西让它离开,让心理空间自由,人生由此变得开心!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所谓断舍离,便是主角与物品的相处方式。
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断绝想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物品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除了物品之外,每个人都可能还会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一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绪、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关系、左顾右盼反复为难的选择,也会在经常缠绕着我们,烦着我们,让我们不快乐。
判断一件物品或者一段情感该不该断舍离的标准就是,它是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这里,可以用一个坐标来理解。
在关系轴里,分清“我要用”和“可以用”。比如家里的厨房有一双一次性筷子,显然它是可以用的,但是我现在并不需要,就该果断地“舍”。既然最终都要舍,那么下次去外边吃饭时,就不要再多拿一次性筷子了,让它出现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此为“断”。
在时间轴里,分清“当下用”和“留着用”。为了活得快乐,每一个人都要去适时地活在当下,那些以后未来可能用得着的,可以收纳在一个整理箱内,腾出空间。在眼前出现的,只需要是当下用的。是为“离”。
活在这场人生风雨中,一切过往都是心路历程,那些曾经的不断、不舍、不离,都会在生命成长中变成一堆一堆垃圾。不仅无法腾出新的空间来盛载新的正能量和积极的生活理念,而且,原有的各个通道和回路种种淤堵和不通。身体和情绪的能量不畅通,无法新陈代谢,旧的出不去,新的进不来,身体怎么好得了?情绪怎么好得了?
断舍离是一种自在的境界。人与物品的关系,其实是隐喻人与生活的关系。断舍离可以清心自在、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快乐的生活,享自由舒畅的人生。由此,整个精神面貌、心灵成长,从上到下焕然一新。
心若不动,烦恼枉然,心更像是一面镜子,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浮云来往不着痕迹。没有人可以生活在别处,所以,断纠缠,舍固执,离烦恼,活好生命的此时、此地、此刻。
面对人世的纷纷扰扰,需要从内心的觉知和慈悲去活好生命的这一场缘起,不纠缠、不对立、不悲观。用生命中的那些温暖光明的信念和力量,化解生活中的愤怒、浮躁、不安、沉浮,活出生命的自在力、决断力、爱和喜悦。
1、心理匮乏感
喜欢囤积的人,往往早年生活在一个匮乏的心理环境中。说心理环境,是因为他们的物质生活未必匮乏,但成长过程中被养育者注入了很多关于匮乏的信念,这些信念根深蒂固。因而,总是担心和恐惧,好像不安全随时会到来一样。很多人囤积关系,美其名曰“人脉”、“社会关系”。然而,大多数时候,只是存了一个电话号码、加了一个微信号,就像某些囤积起来的物品一样,是没有效率的,很可能以后都不会有彼此深入连接的机会。但还是舍不得丢弃,总是会想着,万一什么时候用得着。
2、“不配得”情结
囤积就意味着,我认为我需要这样的物品,所以我购买了它,可是我又永远不能真正的拥有它们。我只配使用那些不时兴落满灰尘的物品。因为内心认定自己没有价值,所以会不断的创造情境来完成“不配得”的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的囤积也是如此。当人们认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没有价值的时候,就会更愿意在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人际交往中付出。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我在这些没有生命力的关系里,还是有价值的:“看吧,这还是被需要的!”
3、与情感的连接
有些人囤积过去使用过的物品,尤其是某人使用过的物品,这使得家里空间越发的狭小。他们就是无法把与过去有关的东西丢掉,这意味着,他们在这些物品上寄托了很强的情感。因而,丢掉物品就仿佛是丢掉了过往的岁月,人生的记忆。有些人跟小学同学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完全无话可说,可是还是没有办法退出群聊,时不时还打声招招呼。类似的事情,还可能发生在大家族里,长大后几乎没有可以谈得来的亲戚,平时亲戚间也没什么来往。可是在街上碰见了,还非得表现出充满热情,甚至热情到非要吃饭留宿,才能证明自己的纯真朴实。
4、内在的不清晰
对物品的囤积如此,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很多人不确定当下对自己来说什么最重要,也不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既不清晰自己想要的朋友是什么类型的,更不明确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人群在哪里;既无法判断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是对自己有益的,也无法判断什么样的社交完全是在浪费时间。结果就只能是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里流连忘返,合不合适一把抓,先建立起关系,其它以后再说。
如何断舍离?
1、针对心理匮乏感
当我们能够觉知到自己的匮乏和恐惧感的时候,恐惧与匮乏便不能抓住你了。你可以做个冥想或催眠,冥想催眠的音频在喜马拉雅和淘宝上都有很多,一搜索就可以找到。选择一个重塑内心丰盛和充足感的音频,专注地感受一下,时间不用长,30分钟足够,你就可以重塑内心的丰盛感和充足感。下次,你就可以对不必要的场合说“不”,然后你就可以与家人一吃共进温馨的晚餐了。
2、针对“不配得”情结
真正的人脉,来自于你也是人脉。如果你不能回应他人也可能需要的某种资源,那么你建立起来的所谓“人脉”和“社会关系”,也只是一堆没用的电话号码。当你对这有所觉知,你就会知道,与其攀附各种人际关系,不如静下心来钻研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或某一特长。如果哪天有伯乐对你青眼有加,交给你一项重任,你也能毫不费力的承担,从而走向人生的一个新台阶。
3、针对与情感的连接
当你觉知到某些人际关系,只是为了维持表面的详和,其实质只是僵尸粉一样的存在。你只是出于对某种断裂的恐惧,或者是面子上的过不去,而不好删除那些如陈芝麻烂谷子一样的人际关系。原来你想要囤积的是一份过往的情感或记忆连接,结果,你却失去了当下与自己最重要的关系更多连接的时间与精力,这不是得不偿失吗。有些人有些事注定要成为过去,随风而逝,而你,无论如何只能生活在此时此地此刻。
4、针对内在的不清晰
当以上部分你都能明确出来的时候,你内在的条理性就会清晰了。你开始把关注点拉回到当下,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才是对自己的生命发展来说最有益的。然后,你就开始选择了。你不会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你知道了断舍离的真义。你不会再把当断不断、当舍不舍的物品一股脑儿的搬回家,你的囤积症已经痊愈了,你开始了简单快乐的轻奢生活,生命由此充满了自在力、决断力、爱和喜悦。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山下英子
断舍离读书心得12
带着黄金三环(why、what、how)的思维模式,我认真品读了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倾情推荐的《断舍离》这本书。
一、为什么要断舍离?
我记得文中一句话对我印象最深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那么《断舍离》并不是仅仅的提升我们整理归纳,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拥有了轻松快乐的心情,才会积极投入良好的生活状态。
二、什么是断舍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通俗的理解,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三、怎样才能做到断舍离?
首先,要做的是彻底的减少,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入手,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谢谢!”,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
其次,要学会把有用的东西井然有序的进行归纳,我们要从空间里限制物品的数量,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的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的提升了品味。
《断舍离》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心灵的净化,而且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条理的整理和思考,同时与自己“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交朋友,生命也变得有意义。
断舍离读书心得13
断舍离是不一样的一些内容,断是断掉一些不必要的购买,不要添置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只留下必须的物品;离是用过断舍提升生活品质,认清自我,愉悦心情。断可以让你节约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让节省下来的金钱购买一些更有品质的必须之物;舍可以让你的储物之所腾出空间,不仅能让你找东西提升效率,而且可以让你的居所更加整洁舒适,有一定的呼吸之感。所谓流水不腐,户牗不蠹。这个世界所有有发展的东西都是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的更新与迭代才可以做到。就要有进有出,及时更新,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离是一种境界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物品及空间的`舒适感;
二是生活中自己对物品购买的思考及品味会提升,东西有限,就会有进有出,不再纯粹的为了购买而购买;也会提升自己的形象以及朋友眼中的地位;
三是精神层面的转变,断舍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甚至提升自己的敏锐的感知力。
通过对断舍离的理解和践行,最终可以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遇见更好。
断舍离读书心得14
起初,我想读这本书,因为它的名字看起来像一本灵修类的书籍。另一个原因是山下英子这个美丽的名字。此外,除了村上春树的书,我从来没有读过其他日本作家写的书,所以我很好奇。
总觉得自己像个勤奋的人,每天一定要把东西放在该放的的地方。最喜欢的是把它们整理在柜子和衣柜等,或者整齐地排列在外面也可以。但这些事情似乎每天都乱作一团,每天都要重新整理几次。我感到很自豪,忙碌证明了我勤奋,这是一种美德,从来没有感到任何不妥。
看完《断舍离》后,我意识到我需要的并不多。围绕着“我”、“现在”和“使用的东西”这三点来整理,我发现很多东西都可以丢弃。
读完书后,我开始为第二天做整理计划。周末我把衣服整理好,周一整理书桌,周二整理厨房,周三整理书架。不记得我清理了多少东西。起初,当我在想我是否可以用它的时候找不到东西。,还没有任何影响。
我特别喜欢囤积东西。当我买东西的时候,我想我将来会用它。我想有一天我会用它。事实上,几乎所有这些东西都没有被使用。
我舍弃我不喜欢的、不合适的和没用过的东西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现有的'东西,更珍惜它们。
一切都需要平衡,家里的一切也是如此。
这是一本好书。唯一的缺点是,所有的逻辑和有点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我吸收它的最好。
断舍离读书心得15
个人的成长就是思维方式的成长,活到老学到老,人是动态的,因此需要的思维方式也是动态的'。
当下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人更容易陷入到东西太多,无法取舍的情况,如此,断舍离就显得非常重要。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比较有触动,因为自己是缺乏控制力的人,每每定下来的目标,每每完成不了,反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自己让自己失望。
做事情都是有优先级的,一个人越有社会责任,那他在处理对别人的承诺和对自己的承诺时,很容易舍弃对自己的承诺,比如今晚不加班了,明天不打游戏了。
断舍离是一种聚焦的能力,当下最需要什么东西,就让你的世界充满这个东西,其他无关的都走开,不要占用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不要因为贵,舍不得用合适的东西,格调是怎么产生的。
回过头来,书是思想,人是行为,断舍离这件事情,要持续的做起来才有价值。
行动起来,从什么开始都可以。
【断舍离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断舍离作文05-20
断舍离的句子01-10
断舍离读书笔记01-08
断舍离读书心得02-25
《断舍离》读书心得06-02
读断舍离有感04-02
断舍离读书心得15篇02-26
断舍离读后感02-14
断舍离的读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