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4-08-03 12:24:21
教师读后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后感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总是在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寻求高一级的.需要,而爱与归属的需要排在求知需要的前面,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当中,爱是核心。爱是师者之魂。

  电影《热血教师》是根据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的一段真实故事改编的。长久以来,克拉克一直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要有梦想,要敢于冒险,现在践行自己信念的时刻到了。他放弃了私立学校的优厚待遇,来到纽约最差的社区、毛遂自荐执教于一所学校最差的班级,一切都是因为他觉得这里的孩子应该更需要他。这个班级里的孩子已经连续气走六个老师,在大人眼中,他们简直无法无天,上课乱成一片,与老师当众顶嘴,嘲笑甚至谩骂老师。他们的家庭背景也极为复杂,有的单亲,妈妈在14岁就生下他;有的被养父毒打,与社会渣滓整日混在一起;还有的长着天使的面孔却有着魔鬼的心肠,桀骜不驯……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克拉克没有灰心,他制定班规,告诉孩子们我们是一家人,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他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甚至帮美莎卡烧饭照顾他们一家人;他为了让学生专心听课不惜让自己出丑——15秒喝一瓶巧克力牛奶喝到吐;他课间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艰难学习“双跳”,只为学生能学会一点东西。克拉克平等地与学生相处,不停强调“我们是一家人”,让孩子们心里上对这个班级、对这个老师产生很强的归属感与依恋感。他对学生的爱护、理解与尊重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事实证明,他们不是不能学,而是不愿学,不爱学,一旦心中产生动力,他们可以加倍用功,可以规规矩矩看着老师视频上课,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要求就提高了,最差的班级考出最好的成绩,他们创造了奇迹,这一切源于克拉克爱学生胜过一切!

  研究数据表明,87%的学困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是心理方面的,而非智力问题。真正地关爱、关注、赏识学困生,发现其闪光点,将其放大,帮助其体验成功,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激励,老师的爱会让他的内心产生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是无穷的、是汹涌的,是不可小觑的!关爱、赏识教育正是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体现,先关注学生再关注教材,先关注教的对象,再关注教的内容。先让孩子爱你,才会爱上你教的东西。

教师读后感2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

  这是《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封面上的一段文字,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读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常丽华,王金战、雷夫、魏书生、薛瑞平、李镇西等等这样的名师名班主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我们一起分享过她们的教育教学智慧的名师。在目录的指引下,我沉浸其中,每一个老师都是那样令人感动。他们是真正用爱、用心在做教育,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今天,当教师就要当窦桂梅这样有激情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俞玉萍这样有诗意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李圣珍这样的“差生救星”……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诸多案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让百合开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教师-俞玉萍和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关于她们,一个个经典而又凝聚教育智慧的案例随着阅读在脑中呈现。俞玉萍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她以她独有的爱和智慧,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着的并不起眼的小事情,如开学前一天和开学第一天,就是这些小事成就了“中国百合班”。桂贤娣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独树一帜,用爱心去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她们真的是一本“爱的教科书”,不光有爱而且懂爱,会爱,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你的爱。俞老师的“开学第一天”和桂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真的让我感受到她们爱的细心,爱的智慧。

  在教师这个岗位4年了,我体会着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点点滴滴收获在心头,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这正如美国富兰克林说的“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教师读后感3

  首先我想起就是教育工作者常说的那句话,只要是爱孩子一切都没有问题。爱能产生力量,有了爱,自己才愿意去做事情,并且不会感觉很累,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价值。正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所以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正是因为热爱孩子所以每天不觉得累。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就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为了能够让这些花朵茁壮的成长,我们要根据每朵花不同的特点和性格来进行因材施教,因为我始终相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但是班级中孩子这么多我又怎么能够全部面面俱到呢,我想就是缺少方法吧!也许这正是我算不上优秀的原因吧!但是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那么想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在工作中还要善于表达并合理运用自己的爱意,真正做到关怀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下,让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你对他们的爱心与关怀。既要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群体普遍可接受性,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程度、方式、方法等方面施予爱心。充满爱心的老师心中想的都是学生,很注意班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每时每刻都在关心自己,感受到爱。

  人们都说学无止境,读这本书我的最大感受是教育永无止境,我们老师的成长也没有上限。书中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故事,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就像前言中写的:你想让学生的生命与众不同吗?你想让学生都燃起对知识的渴望吗?你想成为卓越教师并教出卓越的学生吗?我一直都坚信,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都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个美好的愿景始终在等待着实现的那一天,我也坚信,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期待着找到自己无限的潜力,这些潜力始终在。只是我们应该坚持而已!坚持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教师读后感4

  好老师就是一本书,站在学生面前,将自己这本书打开,让学生读懂这本书,读懂什么叫做真诚、幸福、崇高。老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通俗来讲就是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灵魂。该如何育人呢?我认为,在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时候,老师也要先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某些学生就是某些的老师的缩影,你会看到,如果一个老师是以某种要求对待学生,那么他班级中的班干就是那样要求学生的。所以,老师要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应只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的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有创造、有执行力的人。

  做一名思考者。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思考的人,那么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是固定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那么你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跟别人不一样。从我自身来讲,本身信息技术这门课就很特殊,它接触的是最前沿的技术。我们要思考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不曾涉及的知识;思考如何以最佳的方式达到目标;思考在一些研究上,如何做到持续的推进,找寻创造点。

  做一名创造者。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所做的,都要经过思考,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是简单有效的。学生在完成某个任务时,他们用到的方法可能就是一步一步往下做,而我们要教授给他们的就是,如何让这个任务富有效率的完成。同一个任务,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去改变,去创造新的做法。我们要有创造力,做出杰出的表现。

  做一名执行者。任何事,只有做,才有结果。如果只是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往往都有一种惰性,常常会拖延事情,到了必须干的时候,才会将它完成。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将事情办好呢。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学生的楷模。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

教师读后感5

  《致语文教师》的作者是全国中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这本书里,余老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教师的智慧: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

  初次拿起这本书,有点试探,有点怀疑。以为他一个中学教师的书,不适合我这个小学教师读,但读着读着才发现,如果说这是一部讲学术力量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部讲精神力量的书。因为喜欢,读得也快,很尽致,很畅快。有一些粗浅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1、先“修己”再“达人”

  成长智慧和治学智慧说的都是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就写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成长,一部分是如何带领学生成长。也就是“修己”和“达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先修己再达人,先修持自己,再去超度别人。教育这种事,并不是我教你学,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2、趁着年轻多做事

  余老师在书中说:“年轻”这个概念是相对的。与我相比,你是年轻的;我与自己的70岁相比,我也是年轻的。我们都要趁着年轻多做事。”年轻不是一个年龄概念,而是一种年轻的精神状态。尽管有时我们披星戴月,翻山越岭,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哪怕60岁,也要时常鼓励自己,多年轻的年龄啊!

  3、一定要有指标

  我爱读书,但我不想做读书笔记,只想快快乐乐、脑子里没有一点杂念的享受这一会儿;我爱运动,但我不想制定运动计划,不想减肥……这是我的.常态,我常常放任自己,自己开心就好,似乎只有这样才没有亏待自己。但一面享受生活时,一面又在纠结:读了书没有反馈和成果,写了文章没有提高和质量,运动了没有强健身体,现在是快乐了,未来会一直这么快乐吗?直到看到余老师关于“一定要有指标要求”部分,看到他给自己的巨大指标要求,看到他如何的为难自己,看到他成果一步步闪现的喜悦,看到他在不断写作中思考的深入。就再也不再纠结:放任自己只能享受一时的生活,但为难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指标,多一点成果的要求,便才有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余老师的书里有太多干货,收获颇多但我清晰记得两句话:走万里路和读万卷书,都无法替代思考本身;别人的鸡汤再好喝,总归得自己行动。思考和行动是成功之本,春水于你暖不暖,总归需要脱下鞋子去触碰一遭。

教师读后感6

  开学初,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为老师们精心挑选了一些教育方面的好书。在众多书籍中,作为教师职场新手的我,瞬间被《非常教师》这本书吸引,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地研读了起来。

  《非常教师》这本书为褚清源、黄浩、崔斌斌共同所著。书中共记录了遂州外国语小学21位教师的点滴成长及他们日常教学生涯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揣摩又耐人寻味。“做最真诚的教育,做最懂孩子的教育”是遂州外国语小学校长李启书提出来的`理念,外国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个理念。

  书未看完,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我是否拿出真心与孩子交换?是否对孩子只有一味地严厉要求而少了些发自内心的关怀?

  记得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副班主任,班里出现了一个格外调皮的孩子“小超”。别看还是一年级的孩子,他的胆子可一点都不小,才开学一周,已经是老师眼中出了名的“小跳蚤”。别说上课认真听讲,就连让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起初面对这个“问题”孩子我也头疼,也及时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可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找到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向她们描述孩子的表现,她们也给我出了不少“金点子”。

  和往常一样,某次,“小超”又因为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被叫到办公室。这次我没有采取所谓的“整改”手段,反而和孩子套近乎聊天,走进孩子的内心。同时,我还及时寻求家长的帮助,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从点滴小事入手,在学习和生活上耐心地引导孩子。时隔半年,“小超”不仅学习跟上了班级的队伍,还成为了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这种故事似乎在我身边每一位老师的身上都司空见惯。正是因为我们的以心育心,毕业的芊芊学子还挂念着自己的母校,总想回来看望这些和自己交过心的知己老师。身为老师,当孩子们毕业后还挂念着自己,应该也是一种享受吧。

  我也会牢记“做最真诚的教育,做最懂孩子的教育”,把“爱孩子”作为每一步工作的出发点,就像罗老师所说的“不仅要理解孩子、迎合孩子、悦纳孩子,更要引领孩子、发展孩子、成就孩子。”

教师读后感7

  有效的教师更应该是是一位会思考、有思想的人。我们每天带着一颗会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却在忙于应付补课、出卷子、批改而使自己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我不要做这样的教书机器。

  一、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有两个方面:

  1、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外表、魅力、整洁、善良、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

  2、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高。

  二、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的教学行为。

  有四个变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定变量、环境变量、结果变量、过程变量。预定变量和环境变量是指对课堂教学有影响的场景特征,主要有教师特征、学生特征、班级特征、学校特征;过程变量除了指课堂中发生的对课堂教学有影响的师生行为的特征外还指学习任务或活动的特征;结果变量是指教学所达到的`效果。

  有9类教学行为产生了显著的一致性的教学效果:

  1、清晰明了;

  2、充满变化性和灵活性;

  3、以教学和学习任务为中心;

  4、热爱学科、充满热情和教学激励学生;

  5、批评(负相关);

  6、不诚实(负相关;)

  7、给予学生学习机会;

  8、运用有条理争论;

  9、多种水平的提问或讨论。

  与改进学生学习成绩高度相关的教学行为包括:

  1、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2、主动教学;

  3、让学生高度专注学习;

  4、高效利用教学时间;

  5、多变而灵活地将学生分组;

  6、通过专注于课程学习促使学生快速进步;

  7、学生为理解和掌握而学习;

  8、了解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合的教学,提出适合的目标;

  9、清楚界定教学目标;

  10、创建组织有序、注重学习、愉悦的学习环境。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心走出一条自反、自强、自创的路。

教师读后感8

  《致教师》这本书是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所著,朱老师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师关心的重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如“成为教师的理由”“样具备好教师的慧眼”“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奇”“怎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为教师一一解惑。当作为新手教师的我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许多原来萦绕于心的.困惑在书中得以解答,感觉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对我谆谆引导,让我拨开迷雾,看清前路。

  在书中朱老师提到新教育教师有三宝,分别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这种三专模式来源于国外的三大学派,一是以阅读为基“专业引领”模式,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可以来自我培训以实现专业发展。

  首先,专业阅读就是站在了大师的肩膀上前进。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智慧对话,是在向伟大的人请教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会将老师当成百科全书来寻求十万个为什么。在他们看来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老师的知识面不广就无法及时回应孩子,就会丢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主要有两大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和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怎样才是善于思考呢?主要表现在思维有一定的深度、速度、变通性和创造性。做为教师应该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如思维导图法。但最主要的是师生共写随笔,即教师通过教育日记、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觉地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够走得很远。在我们完善自我时,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闪光点。无论是在哪里,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取长补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学校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反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么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读后感9

  看了衢州女教师后,我深深的被她们的事迹所震撼,所感动。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学习了三位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后,感觉自己做的真是微不足道。在她们身上我看见了仁爱,看见了她们的坚持不懈,看见了她们执着的责任心,看见了她们那一份坚定的信念。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打电话给未到校的学生,这就是每个教师所应尽的职责。一般我们打电话,听见停机的也就放弃了。最多给充了话费以后,听到隐隐约约、语无伦次的声音,也就挂断了。但是三位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挫折而放弃。调课之后,继续寻找,不求任何回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很清楚,调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三位老师,以不放弃不抛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始终坚持着这一份信念。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她们的努力,她们的仁爱更是让我自惭形秽。今后,我也要像她们一样,做一个会坚持,会尽责,会关爱学生的老师。通过学习“最美老师”的事迹,我也要和我的同事团结一心,用爱与责任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出了课堂,我和学生之间便是好朋友。经常促膝长谈,学生会对我非常的信任,谈在学校的学习,学校的生活,有时甚至个人感情的.问题。学生会将他所遇到的问题遇到的迷惑说出来给我听。其实,我们经常说某个班的哪个学生真的很调皮很难教,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诸如此类的埋怨一大堆。并非如此,用心做最好,用心用行动去感化他们。我们坚持“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校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持理实一体化。做双师型的优秀教师,也切实的在做。理论讲完,马上实践。实践中有不明白的又讲理论。在理论中学习技术,在技术中掌握理论。让学生可以更快的掌握技术和理论知识。让他们能在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正是本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团结一心,用爱与智慧去教育学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孔子也曾经说过:“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只有关爱学生,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只有关爱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才可继续。我将坚持向衢江四小的三位“最美老师”学习,学习她们的责任心、爱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将它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行动中去,让“最美老师”的精神继续传遍全国各地。

教师读后感10

  拿着《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的一段话吸引住了:优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读后,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想法,也有很多共鸣。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优秀的孩子不会让你太操心,优秀的孩子会让你减少许多麻烦。 “优秀是教出来的吗?”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书,开始寻找答案。

  书的第一章: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就让我得到了了很多的收获。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最优秀的人,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都被学生学会;每一位有理想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传承,但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文化得到更好的诠释和传承。我也是一名老师,但是在教学上还太年轻,每当站在讲台总是紧张自己的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学生是不是全都学会了等等。总觉得自己像一叶小舟在大海不断的沉浮。可是当我读完于漪、窦桂梅、余映潮、孙维刚、魏书生这几位大师的事迹后,忽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于漪老师的备课方式让我对自己的备课有了深刻的反思。“一篇文章,三次备课,两次反思”让我惊诧不已:这样备课难度太大了!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几篇文章我可以做到这样备课,但是每一篇文章都这备课我自问可是做不到。但于漪老师做到了,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因此,这一惊诧让我找到了提升教学能力的钥匙。

  窦桂梅老师的“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让我惊艳不已,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重要意义。走近窦老师的课堂设计,就像走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而这源于精心的课堂设计。作为一名老师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并能从中学到各种知识技能是必须的,但能像窦老师这样研究每一节课的设计,还真是少。因此,从窦老师的身上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怎样才能都好语文课。

  读了余映潮老师的故事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与大师的.距离,更找到了提升的方法。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业务水平的欠缺。要想成为大师,首先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刻也不能停留。要真心的去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的去工作。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我可能不会成为大师,但我会努力做一名用心的老师。

教师读后感11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这与我们一直在说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师不谋而合。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假期中,我读了《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这本书, 书中关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的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应该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情感态度、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将好课的标准提升到了一个人文的程度,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无从评判,但也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

  书中认为好课应让学生受益一生,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应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适当、课堂组织高效,并且给好课定了三条评价标准:学生喜欢,质量合格,基本功过关。说实话,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互动,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现象,是无法进行量化,自然也无法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好的课堂应该是讲究效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凑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的语言是生动的,流畅的,具有启发性的,是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个老师的课是否受到学生的认可,只要看这个老师踏进课堂时学生的.表情就知道了。

  一堂好课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人文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毕竟它会在考试中显露无遗,而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一堂好课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触动,即使是细微的。因此教师就是要尽自己的力,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

教师读后感12

  《一生用来做教师》是由朱寅年、曾国华编著的,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每个人包括事迹介绍、小故事、本人文选、本人语录四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

  可以说,许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专家,绝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刻,境界高远,才会逐步锤炼出高超的教学艺术。如:正因为立下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志向,于漪才能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才能潜心教研,教出自己的`个性,才会成为中国教师的集体偶像;正因为认识到“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李镇西才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还专设班主任一项,他的“法治治班”“民主治班”,让我深受启发……

  读了此书,我了解了更多名家的教学模式。这些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一定借鉴价值。如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魏书生老师的魏氏班级管理法等等,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了解借鉴,为我所用。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做到真正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受教育!

  正如于漪老师所讲:“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我愿意与学生一同成长,也愿意帮助学生成长,更愿意收获成长的快乐。要成长,就要不断地学习,我愿意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愿意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愿意每天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接受新事物,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成长的冲动与渴望。

  愿我的成长能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成长一路温暖着我!

教师读后感13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吸引了我,书上讲了一位有32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退休后去应聘教育理论图书编辑,她应聘的理由是:熟悉小学教学教材,擅长编练习、做练习。我想这不就是十年后的我吗,我疑惑,小学教师不就是这样吗?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教师应该是这样的:

  一、用爱感动每一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老师,则应该一丝不苟地实践这一天职。热爱一词,有关心、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含义。老师只有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学生,才能搞好班级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老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事无巨细,时无长短,我想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教师就应该主动地去做。教师所做的这一切都将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时里,进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成长、进步。

  二、用精良的教学技巧影响每一位学生

  在未来教育中,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等,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21世纪的社会将是智能社会,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增大,社会活动将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知识的丰富为基石。一个有责任性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自我修炼的人。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教育心理学,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边想边思,不断丰富自己的底气,只要这样做事才会游刃有余,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将枯燥的事情做得鲜活灵动,让人流连忘返。

教师读后感14

  本学期学校为我们推荐了《一生用来做教师》这本书,无疑,这本书非常合适宜,为许多“颓废”的教师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本书是由朱寅年、曾国华编著的,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每个人包括事迹介绍、小故事、本人文选、本人语录四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

  许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专家,绝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刻,境界高远,才会逐步锤炼出高超的教学艺术。如:正因为立下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志向,于漪才能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才能潜心教研,教出自己的个性,才会成为中国教师的集体偶像;正因为认识到“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李镇西才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还专设班主任一项,他的“法治治班”“民主治班”,让我深受启发……

  读此书,我们可以了解了更多名家的'教学模式。这些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一定借鉴价值。如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魏书生老师的魏氏班级管理法等等,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了解借鉴,为我所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做到真正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受教育!

  书中于漪老师说:“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作为一名任教20多年的教师,我愿意帮助学生成长,更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教师读后感15

  最近读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书中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这一篇。为什么要这么急躁?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

  语文教学要做真正为学生长远发展的事。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要做好三件事,读书、写字、写作。让学生爱上阅读,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学习不大可能太过糟糕。相反不爱阅读孩子的学习会比较困难。儿童的学习越困难,就应该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出于追求分数,像猴子种果树一样急于求成,把语文课上成了训练课,让学生做许多的练习,有基础知识的,也有阅读短文的。可孩子的语文素养还是得不到提高,不少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还不能写一篇字通文顺的作文。因为做题浪费了时间,学生读书、思考以及说话的时间大大缩水,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上课完全变成听众,上课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懒于动脑筋,等着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与其费力不讨好做题,还不如简简单单地学语文,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练练字、读读书,写写日记、读后感。老师、学生的脚步也放松下来,享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在一个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遵循教育的规律,拔苗助长,学生的根基没有牢固,将来很难成材。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要有耐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比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要好。只要我们有爱心、耐心,静听花开的声音,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读后感02-25

教师读后感06-07

《致教师》读后感12-07

《我是教师》读后感02-20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02-23

塑造教师读后感02-20

《教师成长》读后感02-11

《有效教师》读后感03-18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7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