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擒孟获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擒孟获读后感1
我喜欢《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和孟获。南中蛮王孟获起兵反叛,诸葛亮率兵平叛。第一次孟获是因为骄傲被诸葛亮生擒。第二次他还是因为骄傲被生擒。后来诸葛亮使用计策,一次又一次生擒孟获。第七次诸葛亮捉住孟获后说:“再放孟获一次。”孟获痛哭着说:“丞相七擒七纵,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我再不感恩戴德,那不就是无情无义的'人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足智多谋,还有他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从这个故事里我学到了做事情要用头脑,事前要想周全,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就像孟获的藤甲军那样被全部烧死。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做好。就像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道理那样。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不能骄傲,要不然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虚心,多学多问,增长知识。
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教我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七擒孟获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三国演义》之《诸葛亮七擒孟获》,我特别崇拜诸葛亮,他是这么的聪明和有能耐。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起兵征讨蛮王孟获。蜀将王平去迎战,佯装败阵,把孟获引入了深山峡谷,埋伏在山谷的士兵把孟获擒住。孟获不服,要整顿人马再战,诸葛亮放走了他。第二次因失粮草,孟获自家人闹矛盾,把他捉来献给诸葛亮,他同样不服,诸葛亮再次放了他。第三次因孟获弟贪酒误事,让诸葛亮反计捉获孟获,他同样不服,是天败不是无能,诸葛亮同样放了他。第四次孟获借兵冲来,诸葛亮出奇兵,孟获大败并踏入陷阱,他不服诸葛亮出计谋,诸葛亮同样笑着放走了他。后来虽然也有捉获孟获,但因是外在原因并不是孟获无能,均不服,第六次的擒获孟获,他对诸葛亮说若能擒他七次,他必服。在第七次诸葛亮不用一枪一箭,只用了一场火攻,就把孟获借来的三十多万藤甲兵得精光。这次孟获羞惭不已,心服口服,永不叛诸葛亮。
看了这故事我的感想挺多,诸葛亮成为了我学习上的楷模,他的聪明机智,他的宽宏大量的心胸,都是我要学习的东西。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可以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勇于接受挑战。我在暑假里去参加了跆拳道,它的精神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看了这个故事,我要向诸葛亮学习,一点点的说服自己和努力,克服学习中的辛苦,坚持下来,我从白带升级到黄带了,实现了我的目标。
七擒孟获读后感3
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是我们华夏儿女遗传基因和精神支柱,我们要像神圣的生命火炬一样将国学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比较喜欢、感受比较深刻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驾崩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当了皇帝,但他是位无能的皇帝。不久后,南蛮王孟获举兵十万准备谋反,诸葛亮率领人马迎敌,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猛获。七擒七纵使猛获比较终心服口服,彻底归顺。读了这段故事后,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而且面对敌人的时候心胸也很宽阔。
回想起我在学习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情。我的笔被同学弄坏了,如果我们都板着脸,恶声恶气得大吵大闹、大打出手,比较后两个人心里都很不开心,还要被老师放学留下来叫家长来学校,回家还要被父母批评教育。这时在我脑海里突然略过了这些像狂风暴雨般可怕的“场景”。冷静三秒后,我们并没有动手打架,而是和同学好好沟通,我主动说一句“没关系”,他也一句“对不起”,我俩都笑了。
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是不行的,我们需要运用智慧和胸怀去解决问题,这是我从这个故事里悟出的道理。以此可见,比较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是自身的实力和宽广的胸怀。
七擒孟获读后感4
《弟子规》有云:“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是也。
诸葛亮辅佐刘禅时期,南王孟获起兵十万造反,诸葛亮亲自率兵前去征讨。军队前进时,马谡来慰劳军队,对诸葛亮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但愿丞相这次南征真正的战略目标,在于使他们内心归顺。”
诸葛亮派魏延、赵子龙,第一次生擒孟获。诸葛亮设宴款待他,接着审问孟获:“如今你服不服?”
“不服!丞相靠山路狭窄,一举把我擒获,我回去一定要和你一决雌雄!”孟获斩钉截铁、理直气壮地回答。于是诸葛亮放孟获于山中。
第二、三次,诸葛亮生擒孟获,孟获皆不服。
第四次,诸葛亮当作大发雷霆的样子,命手下人道:“给我拖出去斩了!”
孟获脸上毫无惧色:“若丞相今日放我回去,我定报四纵之雪恨也!”诸葛亮见他还是不服,又放了孟获。
第五次,被自家洞主杨锋擒获,但他依旧不心服口服,高高昂起头:“这是被自家洞主擒获的,非丞相之功也!”
直到了第七次,诸葛亮在盘蛇谷内用大火烧死了兀突骨与三万藤甲军,孟获以为诸葛亮必死无疑。道盘蛇谷,火光四起,臭气熏天,方知中计,被诸葛亮满门擒获。诸葛亮派使臣于孟获帐中:“我们丞相还想放你回去,特派我来告知你。”
孟获滚下热泪:“七擒七纵,古今未之有也,我今日必服也!”
孟获和一家老小匍匐于诸葛亮脚下:“丞相,我今日必服也!”
诸葛亮问:“你真的服了吗?”
“丞相之大恩大德,世代皆不忘也。”孟获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于是,诸葛亮封孟获永为南人洞主,直到诸葛亮道沪水时孟获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武力压服别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诚意打动别人,让别人心服口服才是明智之举。
七擒孟获读后感5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吴两国。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
七擒孟获读后感6
说起诸葛亮,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让别人输,就要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当时,正是刘备死后不久的日子,曹丕派出四路人马前去攻打汉中。诸葛亮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决定率领大军去讨伐孟获。孟获得知后,便率领兵马迎战。孟获远远看见蜀军队伍交错,旗帜混乱,也就放心了。谁知,这正是诸葛亮的一个计策。孟获拍马出阵,没战几回合,蜀军回身就跑,孟获一路追赶。忽然三名蜀将带兵从山谷里冲出,切断了他的退路,把他活捉了。孟获被押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给放了。孟获回山寨后,让弟弟率领一百多人带一大堆珠宝给诸葛亮,这些计谋怎能瞒过诸葛亮?最后,又把孟获抓住了。但诸葛亮又把他放了。之后四次,他仍然败给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孟获只能向乌戈洞主借藤甲兵。藤甲兵身上的藤甲衣是刀枪不入的,诸葛亮就用火攻,把藤甲衣烧个精光。孟获第七次当了俘虏。这一次,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谢恩投降,永不造反。
读了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正在玩耍,看见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跑步。第一次,较小的.小朋友输了很不服气,要重新比过。他接二连三输了多次后,终于对另外一个小朋友心服口服。
现在,我想,要是每一个人都像诸葛亮一样以智取胜,而且还让别人输得心服口服的话。那我相信,世界一定会变的和平!
七擒孟获读后感7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第二十八章节《七擒孟获》读完以后我深深地佩服诸葛亮那种宽容的胸怀、聪明的头脑。故事主要讲诸葛亮在成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南方蛮王跟雍闿等,起兵谋反。而诸葛亮就第六次放了他。孟获已经加破兵败,就只好从邻国借来三万腾甲兵攻打诸葛亮。诸葛亮没动一枪一刀就一场火把腾甲兵烧了精光,然后七次擒住他,这时孟获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跪地投降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谋反。
我觉得故事中得诸葛亮非常聪明,能七次擒孟获让孟获心服口服,并跪地投降。而书中的孟获非常蛮横用十万蛮兵横冲直撞攻城可太轻敌结果被诸葛亮偷袭。途中逃跑又被拦冰杀个光最后想抓诸葛亮结果中了陷阱又被活捉。我在生活中有时也像孟获一样只会用蛮力解决问题。
上次,下课了因为唐明轩没事找事把我说成“萝卜丝”,然后用手做成“猜到”在我身上狂切。我怒火中烧,随手抓起唐明轩的'水壶丢了。然后他又挤水放我身上。我抓住他得衣领,就把他压在地上,抡起铁一般大小的拳头使出平生吃奶的劲往他身上疯打。最后我还是被老是罚了,要是当时我有诸葛亮那样宽容的胸怀、冷静思考,就不会对同学大打出手,给老是添麻烦。
我从书本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再做出决定,不能蛮横不讲理,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七擒孟获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有:《桃园三结义》《空城计》《三顾茅庐》《温酒斩华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算《七擒孟获》。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很多。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沪水,想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诸葛亮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很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家常之事,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把孟获放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时,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诸葛亮,那兵虽强,可是使用植物做的'藤甲有弱点存在。诸葛亮用火战胜孟获,孟获输的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本领高强,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孟获。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他不但没有这样,还给他松绑,请他吃酒,以礼相待,还把土地还给了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人,但也被他所感动,由此可见,最大的力量不是“打”!
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做,就少了一个敌人。此乃得心者,得天下也。
七擒孟获读后感9
在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第二十八章节《七擒孟获》读完以后我深深地佩服诸葛亮那种宽容的胸怀、聪明的头脑。故事主要讲诸葛亮在成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南方蛮王跟雍闿等,起兵谋反。而诸葛亮就第六次放了他。孟获已经加破兵败,就只好从邻国借来三万腾甲兵攻打诸葛亮。诸葛亮没动一枪一刀就一场火把腾甲兵烧了精光,然后七次擒住他,这时孟获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跪地投降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谋反。
其实我觉得故事中得诸葛亮非常聪明,能七次擒孟获让孟获心服口服,并跪地投降。而书中的孟获非常蛮横用十万蛮兵横冲直撞攻城可太轻敌结果被诸葛亮偷袭。途中逃跑又被拦冰杀个光最后想抓诸葛亮结果中了陷阱又被活捉。我在生活中有时也像孟获一样只会用蛮力解决问题。上次,下课了因为唐明轩没事找事把我说成“萝卜丝”,然后用手做成“猜到”在我身上狂切。我怒火中烧,随手抓起唐明轩的'水壶丢了。然后他又挤水放我身上。我抓住他得衣领,就把他压在地上,抡起铁一般大小的拳头使出平生吃奶的劲往他身上疯打。最后我还是被老是罚了,要是当时我有诸葛亮那样宽容的胸怀、冷静思考,就不会对同学大打出手,给老是添麻烦。
此次我从书本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再做出决定,不能蛮横不讲理,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七擒孟获读后感10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里面的精彩故事实在太多了,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等等,我最喜欢的还是《七擒孟获》,因为这个故事让我感慨良多。
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要解决更深层的问题,我们就要运用智慧!这是我从《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沪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的威望很高,就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孔明一共擒了孟获七次,也放了孟获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他不服,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后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却是用草木植物做的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七战七败,孟获输得可是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仅战术高明,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孟获,孟获诚恳地说道:“您具有上天一样的神威,至此之后,南中人不再反叛了。”于是,“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传为了千古美谈。
历史从未走远,反而历久弥新,在今天也能引人深思。诸葛亮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为他松绑、赐酒食,以礼相待。孟获虽是粗鲁之人,但也被这种宽容大量的情怀感动了,由此可见,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
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就会多个朋友,少个敌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七擒孟获读后感】相关文章: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08-09
智擒老鼠作文02-07
七根火柴读后感09-20
《第七感》读后感05-06
《七天》读后感10-15
《七色花》读后感10-12
《七律·长征》读后感10-31
七色花的读后感12-20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