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1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时代里,我们都期待着对自我的回归与聆听,为了避免被纷繁的城市生活所裹挟,追寻心灵归属之路,呼唤“诗意地栖息”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期待,而《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一个有关“诗意”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它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存的地方之一。
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美好的地方,却在三毛的笔下充满了诗意。
所有的遇见起源于一场诗意的追寻,仅凭借着一张照片感应到的前世的乡愁,三毛走进“撒哈拉”,并对这荒芜的沙漠“一见钟情”。当她走进这片神秘的故土,她渐渐发现在这可怕干燥铺满黄沙的土地上,竟然有她幻想的温柔。
沙漠本是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一个炎热的世界,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世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为贫穷,跟世界文明是脱节的,土地贫瘠,文化落后,显得这里的居民愚昧而无知。可三毛在与异乡人的相处过程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他们淳朴、善良、可爱、感恩。三毛在深入探索这片土地时,以自己的爱感化他人,以自己的能力影响周边的人。给孩子们上课,做医生,分享好物,与他们和睦相处。三毛的到来,就如一阵风,将文明带来了,她讲述着沙漠之外的缤纷世界。所以在当地居民眼里,三毛是神圣的。
然而沙漠的生活并不容易,在原始的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三毛不得不去直面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困境。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荒山之夜》这篇,讲述荷西带领三毛在夜晚进军沙漠,去寻找古老的化石。不幸的是,在探寻中,荷西不幸踩入泥石流,慢慢陷下去。三毛像疯了似的到处转,想尽办法救荷西,不幸引来土匪,三毛凭借自己的机智成功逃脱。她回到荷西旁边,想尽办法救他。当时是零下几度,荷西几乎生命垂危。三毛便灵机一动,不顾自己安危,毅然脱下自己的长裙,套起备用轮胎,一头将荷西套住,另一头用汽车拉。荷西获救了,精疲力尽的俩人坐上车,就这样朝着小熊星座回家了。
三毛笔下的生活也是真实的,她记录下来的生活场景是有人间烟火的,我看着看着,就会对她笔下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撒哈拉沙漠距离我们是如此遥远,但是通过三毛的笔触,我似乎能闻到那里的气息。
面对撒哈拉的住所——似乎是一个坟墓区,天气酷热,屋顶玻璃,对面还是垃圾场。三毛竟然干起拾荒的老本行,用腐烂的羊皮制成坐垫,用托运棺材的大木箱制成桌子、衣柜和茶几,她将一切看似不可用的物品收入囊中,取出时已成为一切漂亮美丽的物品。在她的辛勤劳作下,一间破屋成了变沙漠里最浪漫的家。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人,看似在过着忙忙碌碌十分充实的生活,可生活的那潭水终究是死水;真正的生活,不是在忙碌中恍过,应该是滋润的,是热爱的。三毛,从小就立志成为拾荒者,她没有活在老师的期望中:成为医生、科学家,没有活在社会的热潮中,当大官,赚大钱,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用精神去拾荒,去拾起那些被他人、社会所障眼而迷失了路的美丽——被遗忘的美,她用心与自然交流,与这个世界对话,把最简单纯粹的生活,过出了无限美好。在忙碌纷繁的城市里,我们何曾想去遇水养花,遇土种草的生活,恐怕即使有过一丝对诗意的期待与幻想,也往往缺少行动与追寻的勇气。
书中三毛曾问荷西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撒哈拉人一样一辈子生在席子上?为什么要做家具?”何为入乡随俗,何为对生活的热爱,身旁便是。烦恼不仅仅只是生活中的困难那么简单。当你在尝遍这些苦时,当你一次次去克服,去跨越它时,你一定会感受到喜悦,这便是对你热爱生活中一个小句号中的一次小小的鼓励罢了,普希金曾经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由日子一点点拼凑起的生命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不管你吃了多少神丹妙药,走过多少里程,即使活过百多岁也没用。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有没有真正的活出自己,只有你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经历过幸福与痛苦,才会大悟,才会懂得生命的真谛。也许活着,就是以喜欢的方式度过,生命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非遵守不可的规则。
如果按沙漠阿拉伯人的话来形容他们一生必需品的三道茶:其一苦若生命,其二甜似爱情,其三淡若微风。而三毛正是如此,她吃过了苦,品过了甜,也曾像微风一般自由,在这其中缺了任何,都不足以拼成“三毛”——永远的三毛,诗意的生命。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2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同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幸;我想过埋怨别人,想过叛逆,可最终的结果如何,没有人会为我的过失买单,我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
寒假无聊,就想着读几本书,上网搜了很多适合女孩子读的书,最后决定先看《撒哈拉的故事》,不仅仅因为豆瓣对它的评分是9.3,还因为推荐的书里面我仅有《撒哈拉的故事》。
实际上这本书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看过,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哑奴,看的时候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现在看这本书,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现在的我读《撒哈拉的故事》,看的是三毛的生活和她对生活的热爱,在物质缺乏的沙漠里,三毛利用妈妈航空从中国寄过来的部分特产做着各种美味,把粉丝换作“雨”,开着吸引同事的'“中国饭店”;沙漠的生活,不同与正常的生活,对三毛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但三毛终究把生活过得美好起来。三毛和荷西的家是在坟场区的一大片垃圾场附近,起初三毛称之为“房子”,这个房子里有两个大小不一的房间、有一个四张报纸平铺起来大小的厨房、有一个带白浴缸的浴室和一个公用天台。三毛在《白手起家》中是这样说道“这个房子其实不必走路,站在大洞洞下看看就一目了然了。”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三毛解决了民生问题后,开始着手于对“房子”的布置,沙漠的东西贵的让三毛灰心,购买了基础生活起居用品后,不敢再买下去,虽购置了一些东西,但不太大的家看得见的东西也只是地上铺满的席子。这样的家,三毛是不喜欢的,只是结婚的事被公告后,那个家,便成了一个离不开的地方。沙漠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都需要三毛独自去面对,忙于生计的荷西只能到了周末才回到那个家来陪伴她。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中期的作品,即是三毛与荷西结婚后,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期间,这本书记叙的是三毛和荷西生活在沙漠中的所见所闻、所经所感;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细节,都在叙说着他们在撒哈拉的点点滴滴。《撒哈拉的故事》收录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17篇文章和附录:《回乡小笺》、《尘缘》,以及三毛与家人的书信。
《观浴记》看着让人恶心到呕,沙漠上的澡堂,用很少的水,冲一遍,然后用石头刮(而不是搓),一直刮到黑浆一样的污水从颈部头部流到,怀里的孩子还在污水中吸着奶水!
《哑奴》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记录了她眼中的一名撒哈拉奴隶。由于出身的关系,奴隶只能终生为奴,世代为奴。他们自己改变不了身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而三毛对这一切无法熟视无睹,努力为他抗争和呼告,可是连她自己也知道,她不可能改变这一制度。
她写到:“哑奴呆呆地望了一会天,比比自己的肤色,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他又笑了,对我们指指他的心,再指指天上的小鸟,又做了一个飞翔的动作。我知道,他是在说,我的身体虽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越长大越孤单,不管怎样,随心所欲是不可能的;只能且行且珍惜,慢慢走,慢慢看。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3
在最近一段的时间内,我读了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书——《撒哈拉的故事》。我刚开始看就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三毛这个人物,因为她直爽、大方、富有同情心。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沙哈拉威人的风俗习惯,还让我体会到在沙哈拉威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他们对妇女很不公平,在她们未满是十岁之前就把她们卖了,如果有富人就可以随便买卖奴隶,让我体会到沙哈拉威人的愚昧、无知、没有同情心、残忍、粗暴。
《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中讲了三毛和荷西在沙漠中举行了婚礼,和沙哈拉威人交了朋友的过程,三毛对沙哈拉威人像朋友似的,待他们很好。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章节是《收魂记》。这个章节就要讲了三毛拿着照相机给沙哈拉威人拍照,那些男人们看到后,就拼命地去抢三毛的照相机,他们以为女人们的`魂被收进了那个"黑盒子"里了。从这个章节里可以体会到沙哈拉威人因为没有文化,和“与世隔绝”而造成不认识照相机和现代化的许多东西,还可以看出那里的人愚昧、无知。
文化,是每个人必须有的,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4
《撒哈拉的故事》也仅是我极度书荒的情况下翻起,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翻过一大半,囫囵吞下,总得吐出些什么,若不然会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初读时,发现作者是三毛,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三毛流浪记》。哪知此三毛与彼三毛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只是张乐平笔下虚构出的人物,反映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三毛原名陈懋平,原籍浙江,生于重庆,后随父母迁台湾。翻看了三毛的人生履历,我猜测是爱情催化出三毛这样的奇女子。初恋失败的她远赴他乡留学,后漫游欧洲等地。而第二次的爱情却极度悲伤,未婚夫在结婚前夕心脏病突发猝死,而这才有了她进入撒哈拉重启人生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也就这样开始了。
撒哈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自然条件极度残酷恶劣。我也曾想过那一天能去一去黄沙漫天的沙漠,去体味那份枯寂延续千百年的生命。
看《撒哈拉的`故事》不得不提的人,荷西,这个将陪伴三毛走完后半生的外国人。我想每个女孩都希望有这么一个荷西陪伴自己。当他得知她将要去撒哈拉时,只是默默地收拾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等她单独去沙漠时好照顾她。
文章以《沙漠中的饭店》开篇,吃饭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面,她生动而幽默的呈现给了我们,让我忘却此刻的她身在撒哈拉沙漠里,而我不由得想到其余时间她是如何度过的呢?在这个枯寂的沙漠里,生为一个异乡他客,与周围格格不入。我想她可能是一个极静的女子,能忍受那份孤寂。
然后《悬壶济世》中又写出她是一个跳跃活泼,极度大胆的女子,几本闲书中得来的经验就敢付诸行动,甚至于不知哪里得来的土方也敢死马当做活马医。而她的善也在这里表现的淋淋尽致,谁能忍受将自己花钱买来的东西无条件的赠予他人?谁能忍受住周围邻居一再的借取而不归还的行为?想想如今在生活中看见的一些妇女常常为了半片蒜的事情吵上半天,骂上三天的。我不知她该是怎样的心性才能忍受住那群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邻居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5
我从《撒哈拉的故事》中了解了撒哈拉威的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封建,同时也会有一种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没有受到对女性的蔑视与不公。或许你会从中从中看到的是有趣的故事与撒哈拉独特的风俗,但其实更多的应该是更多的是撒哈拉威人的自虐和冷漠。《撒哈拉的故事》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会思考,会反思,会有一种庆幸。其实封建历史一直存在,需要的是有人试着去改变这一切。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撒哈拉沙漠为背景的故事。该书主要写了三毛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从沙漠中的饭店,到娃娃新娘,再到素人渔夫......可以读出其中的异域风情与大沙漠独有的风土人情。
三毛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非常精炼,她能够把握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并注入自己的情感,让人真实而具体地感受到她的情感,并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娃娃新娘’这一章中,三毛用‘荒谬’一词来形容自己的震惊,震惊原来撒哈拉威的女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年龄的。连自己年龄这么基础的事情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知识了。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会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三毛热爱着这片土地。多年前,她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只看了一遍,没办法解释,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这种情怀,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现在很多人逃避生活,美曰其名追求自由。却不知道,一个不懂自由的灵魂,在真正的自由面前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懦夫。而三毛,在撒哈拉,这个原始贫乏的地方,用力地生活,努力去克服精神和物质上的困难。是她,教会了我面对生活的态度。《撒哈拉的故事》整本书文字朴素,语言简单通俗,没有刻意的咬文嚼字。
看她的书,不用去做笔记,穷尽心思去解读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的作用。尽管把心交出来,交给她,平淡阅读完,有笑有泪,过后会有隐隐的痛,每个故事都会潜移默化地打动着认真阅读她文字的人。下面是分每一章概述一下,我的文字贫乏,三毛的描述会非常吸引人。强烈建议忽略接下来的内容,直接去看她的书《沙漠中的饭店》 :沙漠中的条件极其艰苦。三毛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对煮菜却是十分有兴趣。
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这叫艺术。在沙漠这个家庭她开了一个“中国饭店”。为丈夫荷西煮的粉丝鸡汤,被荷西问道,是不是中国细面,答不是,是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做蚂蚁上树的时候,又骗荷西说不是粉丝,是尼龙线……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6
背着行囊走向了壮阔的撒哈拉,只为找寻心中的真善美和真风情;带着幻想走进了撒哈拉,无意间感受到了大漠独特、异域、神秘、浓郁的风土和人情;带着爱人闯入了撒哈拉,阴差阳错完成了一场浪漫、真挚、唯美、简单的婚礼;带着好奇探索了撒哈拉,真真切切明白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真谛和真理……这就是传奇作家三毛和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一个有爱情、有真心、有美景、有风情、有特色、有魅力、有传奇、有欢喜、有幻想的故事。
三毛的语言总是那么质朴、铿锵、梦幻、清新、自然、感人和亲切,尤其是那句:“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这句话简直太浪漫、太神奇、太深情、太动人了,它让人情不自禁对撒哈拉沙漠充满了向往和热爱。还有这一句也很值得人深思,三毛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活着的意义和奇妙,就如三毛所说,人就应该是现实和真实的,不论生活是苦涩或悲伤,或平顺或波折,或孤独或幸福,人只有不断去感受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活着才算有意义、有价值。在生命的征程中,一个人千万不能变的偏激、执拗和冲动,更不能只选择过享受、安逸、完美和付出的日子,不然就会变成一副自私、自利的丑陋模样。相反,人要学会回报、感恩、牺牲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有色度、亮度、宽度、广度和力度
我喜欢三毛的文字,迷恋三毛的故事,羡慕三毛的经历,仰慕三毛的一生,我希望我能和三毛一样活得那么乐观、坦荡、真实、真切、自我、自在和自由,这样即使生活像撒哈拉沙漠一样艰难、苦涩、孤独、波折,那我这多刚强之花也永远不会干枯和死亡。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7
还记得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三毛流浪记》,三毛这个人,还以为是三毛流浪记里的小男孩。听着名叫《撒哈拉的故事》的书,还以为是小男孩三毛到撒哈拉历险了,感觉很有意思,很好玩,也很好笑。它激起了我满满的好奇心。
后来在高中的时候经同学介绍才知道三毛是一位有名的女作家,后来我才知道,三毛的一生几乎都处于流浪的状态,她本人也是有着厌世心理,据她自己的话来说,三毛这个名字听上去十分的不起眼,而且她也曾自嘲自己的作品最多只能价值三毛钱。故用了三毛这个笔名,三毛到一生似乎都在流浪,也许也正是这个原因,三毛让我为之佩服的还有她的交际能力,一个女生能够交到那么多的朋友,真是不容易。
撒哈拉的故事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真实,一本书中体现的都是满满的真实感,真实感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故事,三毛用简单的文字,一种难以言喻的淡淡的感觉,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妙的画面,一个个可笑又可恨的故事。我很喜欢三毛有勇气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她远离了家园,远离了亲人。
看三毛和荷西在一起的简简单单的生活,以及那个在沙漠里举行的简简单单的婚礼,我感觉,荷西的浪漫是默默的,在他们结婚的那天,荷西早早地起床,在沙漠里找到了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三毛,三毛高兴坏了,他们住在坟场区,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装饰着自己的家,在三毛的眼中,他们的家是撒哈拉最好看的家,在我们的眼中,撒哈拉沙漠是一个极度荒凉的地方,甚至觉得不会有人在那生活下去,但是三毛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情趣,三毛在撒哈拉可以当“神医”,她帮邻居姑卡治好了病,帮哈蒂耶陀接生。悬壶济世让我明白了文化的强大,知识的力量,她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人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都要有意思的活着,给自己多多找点乐趣。
我看到三毛用她做好的紫菜卷,把她的老公逗得真是好玩。看到撒哈拉人的不同风俗,看了沙伦的对爱的寻求,感觉那里的人太单纯又太可爱。荒山之夜的体验让我心惊胆战,让我体会到了三毛在荷西消失那一瞬间的紧张和心痛,无法想象,在沙漠里竟然还有那么可恶的人,同时也突显出三毛在异国流浪的不易。娃娃新娘让我看到了撒哈拉威女人们的不幸,死果让人无法解释,是迷信还是真的存在,没人能解释。搭车客看到他们给人方便,在奇奇怪怪的人们之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那份道德底线。芳邻让我看到了三毛那一群极品的撒哈拉威邻居,收魂记让我觉得讽刺又好笑,同时也明白那儿的男人操控着那片世界。哑奴是最底层的存在,他们没有任何自由,他们的悲剧正是人性的贪婪的体现,三毛对奴隶的存在的惊讶与不可置信,及对哑奴的同情与为之流泪,哭泣的骆驼充满了悲伤,对于国家理想的破灭,同胞的'背叛,恶人的猖獗,爱人的逝去。所有混乱中的恶毫不保留地展现,这却不是恶的结尾,爱在动乱中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即使破碎,也有巨大的光芒。给父母的书信,是那么温暖,父母是我们温暖的港湾,也是三毛流浪勇气的来源,
三毛的撒哈拉在爱情,亲情,友情,邻里之间,甚至在道德上,在种族的净化上,还有种种的生活琐碎的小事情都牵扯着,两个人的祥和气氛以及在较落后的一个陌生的国度里面什么都是新鲜感,真实感,可能这就是三毛想要的刺激。撒哈拉的故事在内心上给人的感觉是种很真实的在了解着不知道的世界,同时给人一种想要追求那种简单生活的冲动。简单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被世事所束缚,向往自由简单,就好。
像三毛一样,做一个行者,不断地周游陌生的地方,不断去寻找无尽的乐趣,去探索世界的趣味,去寻觅那种自己内心的刺激,或是过着来了这个世界做一个不会在即将死去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后悔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8
三毛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生活就是如此,不管酸甜苦辣,都是要过,与其浑浑噩噩,食不知味,不如体悟百味,或者,苦中作乐……何况,你不尝尝,又怎知其中之味?
讲真,三毛的书我只看过《撒哈拉的故事》,而且还是前段时间看完的。说来既尴尬又惭愧!看完此书,发现散文才是最能触动我内心的一种文体。当然,这本书深深吸引我的地方,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所见所闻所感。
书中大体讲述的是三毛跟河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沙漠中的“中国饭店”,独具风情,很受河西、河西的老板跟老板娘及朋友们的青睐!后来讲的是三毛跟河西在当地结婚过程中的各种起伏坎坷。婚礼虽然没有大操大办,但他们依旧浪漫到令人羡慕,也证明了他们都是彼此对的人。再后来,讲的是三毛悬壶济世,目睹娃娃新娘出嫁,与河西荒山历险劫难,观浴,见证撒哈拉威男人对爱的执着寻求,吐槽芳邻的有借无还,与河西“素人捕鱼”,经历从不相信的诅咒,风风火火地考驾照,白手成家,用相机或镜子“收魂”,遇到同时心怀仇恨和爱的沙漠军曹,用“白马”载形形色色的搭车客,同情哑奴的`悲惨遭遇,目睹那些迫切地想要民族自决的而不该逝去的生命……这般自由浪漫且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皆源自三毛对生活的热爱,尽管清贫,却也能苦中作乐……最后是三毛写给远方的亲人的一封封满怀思念的书信,表达了她对父母的亏欠以及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三毛的经历是奇遇,而自己的却不值一提。二十年来,不知是脑子不好使,还是自己所经历的本就平淡无奇,刻骨铭心的经历竟似乎从未有过……习惯了依附于父母,便肆无忌惮地挥霍自己的青春,放任自流……实在惭愧!三毛,一个勇于闯入异族生活的女子,敢闯敢试,敢爱敢恨,她说:“请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牵引。”是啊,若三毛不负责任,又怎会生活在沙漠里却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若她懦弱,又怎会因一本地理杂志坚定远赴撒哈拉沙漠的决心。当然,她把荒芜的沙漠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责任心,她的勇敢,还因为她的随俗敬重,善良宽容,果敢坚韧,执着洒脱,特例独行……有人说,三毛既是风一样自由的汉子,又是水一般柔情的女子。只可惜,她留下的只有道不尽的故事,触摸不到的明媚春光和情长纸短的爱……但,她自由无悔……因为她说:“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
就我个人而言,理想并不是没有,只是内心无法说服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也许我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也许是在自欺欺人……毛姆说:“一个人,每天要做三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可生活中有数不尽的你不喜欢做的却又不得不做的事。现在仔细一想,原来曾经的自己活得这么累……换个角度思考,天下之事广博精深,不去经历体验,又怎知自己喜不喜欢?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会上听到了一句很触动我心灵的话——只有高度的自律才会成就绝对的自由!我想,浪漫热爱自由的三毛也是个高度自律的人吧,尽管她的浪漫自由被人看成是特立独行……
总之,这一切的一切,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才知道自己是否会后悔,如若不愿接触,恐怕连自己会不会后悔都不知道……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9
身处在这钢筋水泥的“网”状世界里,正忙于赶路的我们,可曾想象过独自一人去撒哈拉沙漠中旅行?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风一吹,黄沙满天飞,什么也看不见。
可就是有这样的女子,却有孤身一人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气。三毛,就是这样拥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独自一人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种种奇遇引发了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在那里,我们可以从她的口中知道,粉丝叫做雨,小黄瓜可以当竹笋,猪肉干还能做中药。我们都能被她的奇思妙想折服,但这也是她在沙漠中生活的情趣。三毛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懂得利用平常的东西去创造不寻常的惊喜。
生活有喜有悲,在感受着三毛快乐的沙漠生活之外,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那一片异域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娃娃新娘体现宗教信仰的残酷一面,婚礼,是在可笑的风俗幌子下愚昧的人们孕育出来的可笑的畸形的产物。“对沙哈拉威人来说,迈向文明唯一的象征就是自己驾驶的汽车里,至于人臭不臭,这是无关紧要的”然而面对这样愚昧的人们,三毛给予的却是热心的帮助,她虽然不能接受他们的风俗习惯,但从没有看不起他们。她用自己的小聪明为他们治病,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三毛对当地居民的尊重。
在三毛不顾一切地去沙漠时,朋友都对此不解,但只有荷西默默地收拾着行李,在沙漠中找到了工作,在那里与三毛开始爱的旅途。最令人感动的是,当三毛一再强调婚后的她还是“我行我素”时,荷西对她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荷西默默地追随,只为实现三毛心中的`梦想。对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愿意随她在沙漠里受苦。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荒山那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三毛面对不怀好意的几个撒哈拉威人,镇定地逃脱了危险,她没有离去,而是想办法拼尽所有的力量营救她心爱的丈夫。在三毛受到死果的诅咒时,荷西一直默默地守护者她因担忧而变得慌乱。三毛刚搬来沙漠时,荷西毅然地把三毛父亲送来的钱存进银行,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三毛的幸福,即使他每天奔来复去,即使半夜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又要赶去工作,他累得让三毛心疼,但在那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中包含着他对三毛浓浓的思念。
三毛和荷西,沙漠之间的一点一滴就在她那闲适的文笔下呈现出来。她毫无目的的诉说着生活的琐事,连惊天动地的爱情里面,也夹杂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没有生僻的词汇,没有冗杂华丽的铺述,没有旁征博引的宏大场面,甚至连贯穿故事的主线都乱糟糟的。但感觉她就坐在你对面,与你讲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10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海子这句著名的诗句中,朴素明朗、清新隽永的语言,让这份自然而真挚的美好情感表露得热烈而坦诚。
在美好的青葱岁月里,我无数次幻想自己就是诗句中的主人公,在无休止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面朝着大海,沐浴着海风,迎着海边升起的朝阳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对自由和漂泊旅行的向往,让当时的`我单纯地认为这样的旅行就像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直到我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认识了一个叫三毛的人。
撒哈拉是一片大海,一片沙海,远离尘寰的喧嚣,白天异常酷热,晚上又非常冰凉,缺水让那里的人掩盖不了身上散发的浓浓的体臭;没有教育和知识让那里大部分的人根本无从知晓自己今年几岁;没有警察和正义,对神灵的迷信让人害怕。
我想曾经甚至是现在,有很多人会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爱上记录着主人翁的烦恼、忧愁、幸福的沙漠风情。这个遥远而新奇的世界使得旅行变成一种流浪,三毛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落后的地方,而她却依然怀着一颗淡定而坚强的心,忘记了恶劣的环境,用她心中洋溢出的浪漫奇想,让枯燥而艰辛的沙漠生活产生了无限的情趣。虽然过着入不敷出的贫穷生活,但是,他们却从未对生活失望。书中那些质朴而又感人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心生羡慕。
人们必须学会大度,别去思忖现在的快乐是否胜过以前的快乐。当现在成为过去,你就会明白,健康生活着的我们永远都是快乐幸福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11
读完作品,深深的被三毛的勇气震撼。一个弱女子,仅因儿时的梦想,仅因那一半的乡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而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没有犹豫,没有迟疑,那该是一个多么随性的女子,连她自己也说,“我在这世上,向来不觉得我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轨道,作出解释不出的事情来。”三毛向往自由,喜欢我行我素,要摆脱尘世的束缚,只有做她自己。
我们大家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生活,可真正会生活的又有多少呢?三毛与荷西就是属于会生活的人。谁说沙漠里的生活很枯燥很苦闷呢?三毛与羊的战争不是痛并快乐着吗?与姑卡的友情不是让她哭笑不得吗?与荷西结婚时不是上演了一幕幕闹剧吗?所以说,苦闷的不是生活,是人。三毛让我明白,很多时候,环境只是客观因素,并不能决定什么。只有自己,才能决定故事结局的悲与喜。大凡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没有绝对,枯木也能逢春,就看有没有盼春的希望了。
三毛带给我的,还有那一片异域所散发的神秘气息。三毛纵使不喜欢撒哈拉人落后的生活习惯,却从来没有看不起这些愚钝的人们。面对他们无理甚至是啼笑皆非的`要求,三毛都应允了,甚至还帮他们治病,教妇女们知识,帮房东的母羊脱掉衣胞。文明与愚昧是不分等级的。文明人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只是侥幸出生在一个文明的国度而已,所以,这并不能成为文明人炫耀的资本。在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三毛对当地居民的尊敬和爱护。也许在相处过程中,会有小的矛盾和不满,但三毛总是机巧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她始终以公平的心态与他们相处,不卑不亢,于是,所有的摩擦都变的那么有趣。
此外,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也是令人感动的。当初三毛不顾一切的来到撒哈拉,荷西只是默默的跟随,这份爱也许不轰轰轰轰烈烈,但却平凡的伟大。所以,在荒山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三毛没有选择离去,而是想尽办法营救丈夫;在符咒让三毛痛不欲生的时刻,荷西一直陪在她身边,因担忧而变得慌乱,这就是简单而深刻的爱,没有山盟海誓,因为誓言早已刻于心中,这是三毛与荷西的爱。
三毛将《白手成家》这一篇放到最后,实际上这一篇才是故事的开始,但是在描绘了沙漠生活的点滴后,回头看初来沙漠时候的情景,这样让人更能深刻体会到在这诗意的生活背后,有初来的困窘,有别样的艰辛,更有对沙漠和生活的热爱。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12
最近清理自己的书(正因我从不整理,因此都成书堆了,突然发现很久以前买的一本书,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原来我从买了之后就一向忘了读,一时兴起,便抄起这本书坐在地上看得不亦乐乎。
三毛的文字从感觉上让人觉得很舒服,就像一阵微风吹过,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却不留痕迹。我一向都很排斥那种用华丽的辞藻堆积起来的文章,觉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绣腿,华丽但没有实际的好处,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澜壮阔。
在整本书中,给我震撼最强烈的是一篇叫做《娃娃新娘》的文章。
我一向都是一个很正统的女权主义者,一向BS欺负女生、看不起女生的男生。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女生哪有男生的存在。我明白古代的重男轻女是很严重的,可却没想到当朝代气息退去,还有这种不堪入耳的事情。
新娘坐上迎亲的车,居然要被车上的男生一向殴打到男生家,并且有风俗说:“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打才是好女子。”这是哪门子道理!难道被打进婆家象征着对丈夫的顺从?结婚初夜,也只是公然用暴力夺取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贞操而已。真是不公平。凭什么男生就有权能够霸占女生,把她们作为自己的玩物?女生又凭什么要屈服于男生,失去自己的尊严?这一切听起来是多么荒。唐!撒哈拉人以胖为美也就算了,这只是观念上的不一样,但是男尊女卑这难道也能够算作是单纯的观念的差别吗?时代是进步的,大概撒哈拉的简单生活并没有被影响到,但是终有一天,女生不会再受到压迫。
书中还有一篇很玄乎的文章——《死果》。说的是作者偶然捡到一个带有诅咒的小布包,结果却引发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自从小时候作第一次飞机,没有发现所谓的“天庭”之后,我就不坚信有神的存在。有些人和事我都只是当成巧合。可《死果》这文章实在太玄了,用巧合来解释似乎不现实。这世界上未解之谜太多,或许这只是所有谜团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真的有神、鬼之类的'吗?我们说没有,只是正因没有发现就觉得是存在的,人依然是靠眼睛决定事物的物种。或许是正因我们的眼睛无法识别那种神、鬼之类的呢?有时候真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能有人会说我迷信,但是这种事谁也说不好。总之,这么久了都没事,说明即使是有,他们也是善良的吧。
读完整本书下来,发觉三毛是一个坚强的人。身边的人,很多都是其实很脆弱却装作十分坚强的样貌。真正坚强的人,此刻,已经很少见了。大家都正因失去过什么而悲伤失落。但是,有些东西真的是天注定的,强求不来,何不泰然的理解呢?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13
这本书的作者是三毛,是我喜欢的作者之一。我想,我们每个人应该对三毛的故事都有所耳闻。确实,她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在她的人生中,她活出了自我。她不害怕别人的冷嘲热讽,她的人生足够精彩。读完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在有生之年,我们要去做自己想干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便是一种乐趣。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别人,那我们就去做;如果我们想要去冒险,那我们就应该立马行动。人生虽然漫长,但一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日子来让我们挥霍。我们与其昏昏噩噩地度过,倒不如活出真正的自我。毕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一个人,有了想干的事情,一定要立马去干。因为,我们人性存在固有的弱点。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想干却没有立马去干,那么在往后的人生,我们就会不断为自己找借口。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坚持。
第二,我们要守住内心的纯真、善良,要寻求简单生活中的简单快乐。虽然在长大之后,我们见识到了人性的恶,但是,我们是我们,我们不是别人。我们应该守住自己心中的道义。在这世间,做自己是最难的,但也是最简单的。我们应该在自己简单的生活中,寻求简单的快乐。
第三,生活总有酸甜苦辣,我们都需要为了生计而奔波,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过得富有诗意。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既然我们的人生有选择的权利,那么我们又何必要浑浑噩噩地虚度人生。我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快乐,即使生活存在苦难,但我们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相信自己,我们的未来就一定美好。
第四,书中说到:一个人如果心死了,那么活着是非常无聊的。确实。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必须清楚: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自己来磨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天生的。我们都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但影响只是影响,不能起决定作用。在我们的人生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我们自己。即使我们出身不好,我们也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心若有了方向,到哪里都能找到前行的路;心若没了方向,到哪里都是流浪。
最后,只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真实的自我,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14
最近,受某视频短片的影响,三毛这个传奇的名字又掀起了一阵热潮,于是,我又抽出那本堆积已久的《撒哈拉沙漠》,重新拜读。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年少时,正是对着爱情有美好憧憬的青春时代,读三毛,她留下的这句话被奉为爱情经典语录。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是每个少男少女梦寐以求的,她与荷西牵手走在撒哈拉沙漠的背景是一部传奇。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她内心的深处,和荷西的爱恋,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作结司马中原曾说过:“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华,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命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就算过的极为艰苦,但是在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别样的滋味。我们口中的地狱在三毛眼中却是天堂,每一处的沙漠之景,都显得那么别致;就算生活中的困难重重,却到处都是快乐的影子,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都是那么可爱迷人。
如果说荷西的爱是太阳,她的爱仅仅是一颗坚韧的种子,埋在了地底,并在光的照射下生根发芽。当这一切浮于地表时,扎根心底的情谊就难以摧毁。所以当荷西不幸遇难的时候,三毛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在后续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深深表达了对荷西无尽的思念,文字间藏不住的对爱情的忠贞,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三毛的作品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对待爱情,要忠贞要从一而终;对待生活,要怀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亲情,要带有感恩的心,懂得珍惜......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15
这一个多星期看完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看的是实体书,但是选择在这里写下读书笔记。本是收到三毛的全套作品,不知道怎么地选择读了这本作为第一本书。原本只听说三毛极高的人气以及偶尔一些经典的语录,但是直到今天看完这本书才算做是第一次真正的去读了三毛的文字。
像是走进了一个人的生活一样,我自己仿佛变成了三毛,去和荷西过日子,和撒哈拉威人相处,高兴生气孤独寂寞,感受早晚极高的温差,像是突然挨着沙漠,离沙漠中的人好近好近。
写下此书的三毛也仅仅才三十一岁,尚值正当好的年龄,既不幼稚,也不过于成熟,这让我看见一个独立自强的三毛,和一个内心火热拥有青春的三毛。书后三毛写到写作的原因以及对于所发表作品的态度,是比较让我吃惊的,一个人该有怎样的心态去看淡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例如名望,荣誉,以及别人的欣赏。我想换作我一定无法拥有如她一般的.心态去看淡所谓作品,成就带来的财富,大概这也就是自己多年求而不得的人生态度与经历。
我欣赏三毛的文字,欣赏她本人,也同样,欣赏她火热特立独行的性格,而这恰是我们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当然,同时也关乎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等。关于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三毛在沙漠的家,温馨而精致,仿佛是处于滚滚沙浪中的一抹独立而坚强的嫩芽,骄傲、自信,同时却包容,大度。其次便是撒哈拉威人,我为那一片荒漠中的落后、无知甚至愚昧而感到心酸和无奈,在“娃娃新娘”“沙漠观浴记”中尤为突出。除过少数真诚善良与三毛为友的朴实撒哈拉居民,其余人似乎都是自私、爱占便宜的,小孩,男人,女人。
整本书也有部分是我读不懂的,因我历史和地理较差,所以读不懂书中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等等的纠纷争斗,以及关于民族的宗教自由的问题,这些问题,待我第二遍回头阅读的时候,一一解决。看过一遍书,再回翻目录,会发现本书所述的知识、风土人情,以及智慧、善良的力量是一份多么沉甸甸的礼物,在三毛的世界里,有爱,有希望,更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即使是在那荒凉的沙漠里。
感想太多,无法一次说完,还有更多日的触动需要一一道完,今日停笔,晚安。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03-03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03-13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02-22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02-27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1-12
《撒哈拉故事》读后感01-31
《撒哈拉故事》读后感15篇02-17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篇11-18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