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后感

时间:2024-08-04 00:19:56
【荐】幸福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幸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幸福读后感1

  张永琛的《幸福还有多远》以长相漂亮、心底善良的卷烟厂女工李萍追求幸福的经历做线索,揭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于幸福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主人公李萍在内外交困之际,将一条征婚启事塞入烟盒,把命运交给了上天,愿意给吸到这盒烟,拿到这张纸条的男人做老婆。结果,年过四十,妻子已死的部队首长吴天亮成了中彩之人。他按图索骥,找上门来。李萍在反复思考,犹豫再三之后到了部队与吴天明成婚,并过上了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官太太生活。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天堂般生活,李萍却觉得不幸福。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寄生虫,她渴望工作,渴望劳动,她心怀追求和梦想。她觉得一个人靠着自己劳动,那才是幸福。丈夫为了爱妻生活的充实一些,无奈之下派手下王小毛给李萍送些书来看,以打发时间。一来二去,王小毛和李萍产生了姐弟恋情。后来,王小毛专业回到地方上,李萍依然舍弃了养尊处优的优越生活,毅然和吴天亮离婚,追到以承包出租车为生的王小毛跟前,心甘情愿与之结合,住着租来的房屋,干着摆烟摊的生意。直至王小毛死了,她还深深爱他。在她看来,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不是养尊处优,被人宠爱,而是和自己爱着的'人在一起。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

  文中的吴天亮是一个好人,他认为自己身边的人都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他追求的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幸福。

  丽萍的姐姐李岚,她认为幸福就是物质的富足。所以,她挖空心思要找个有钱有势的丈夫。她人为幸福是靠强硬的手段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得来。结果,她落下个可悲的下场。

  丽萍的好友靳英,则认为只要我爱了,无论他爱不爱我,我为他怎样付出都是幸福的。

  李萍的哥哥则认为和共患难的妻子孩子,一家三口不离不弃就是幸福。

  父母辈呢,则认为为人不做亏心事,子女孝顺,生活顺利就是他们的幸福。

  这本书让人看出,幸福是个人心中的一种感受,每个人追求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不同。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就在你手中,幸福就在你心里,幸福无处不在——明媚的阳光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亲人团聚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久别重逢让人幸福,感恩他人也会让人幸福……如果你感觉不幸福,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没感觉,不珍惜幸福而已。会感受幸福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

幸福读后感2

  选择这一本书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IBMT回来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真是弱,必须得补补,要找一本书让自己提升。但还没想好要哪一本书。二是我一直以来喜欢一个主持人——撒贝林,有一天天百度视频显示撒贝林被各名嘴陶侃他。所以带着好奇去看了金鹰颁奖典礼,看到主持人的妙语连珠,机智幽默我很是羡慕。而白岩松是主持人,他的很多fans手中都拿着他写的《痛并快乐着》。我怕这本书就像我以前看的哪些书,表面有趣实则无趣。于是在网上搜白岩松的书,看到了《幸福了吗?》,坦白说我喜欢这个题目,有关于幸福。于是就买了。

  这本书是我继《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之后看的,虽没有那本书那么多强烈的感受。但是对我的影响还是有的,就想写写些读后感。

  这本书是白岩松一生的回忆录,从小到大、到中年、到现在(20xx年)。其中有他对一些事件的看法与见解。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对高考制度的看法。中国13亿人口,要选出人才,必然要通过考试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残酷,但不得不施行。而他确实这个制度的受益者,因为高考才使得他离开他那偏远的家乡去到大城市。于是乎,我在想,那么考研也是,所以这也或多或少坚定了我考研的选择。二是他回忆道他去央视主持,首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不用形容词;二是不要叫别人老师。正如他所说“新闻人讲实话,不需形容词。”而不说老师确实成长的一大步,现在就如我们到外面见到大的都不知道叫什么,于是都叫成老师。“老师”一次已经被我们叫了将近20年了,改掉其实也简单。换一个名称看着没什么影响,其实那代表着从学校进入了社会,从青年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直在想,那些公司里的人交流起来感觉怎么都和我们不一样呢,他们那职场用语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些细节的差别注定了职场与学校的区别,从呆了将近20年的校园离开,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起初是不适应的。就像我仅有的两次面试,我是有一种面试官是老师的`感觉,这样就将我和面试官放在了不平等的位置上,继而就有紧张与不安。面试不是考试,没有成绩,但却比成绩重要多了,那是对一个人的肯定。

  其实这本书中提到幸福的次数并不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白岩松的幸福,家庭和睦的幸福,跟踪新闻的幸福,与朋友的幸福等等。当朋友们看到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问我:你幸福吗?我毫不犹豫回答:我不幸福。是的,我并不幸福,两年的时间没有将我与梦想的距离拉近,反而扯远了。我不幸福,因为逝去的不在回来。

  所以,我整装待发,我要拉近我与幸福的距离!

幸福读后感3

  你曾经是否也有一个江湖梦?

  你身边有可以和你出生入死的兄弟吗?

  你想过朝九晚五还是浪迹天涯的生活?

  大概我们山东小孩对大冰有一种比别人更深的情感,因为刚有记忆的时候,我们都是看着大冰哥哥的节目长大的,后来再有大冰的消息,是看到说他一个人去了西藏,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伤,再后来,就是大学时看到大冰出书了。不知道下一次再听到大冰的新身份是什么,但总觉得,他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又好像还在身边。

  这篇文章,除了想写《他们最幸福》,还有《好吗,好的》《乖,摸摸头》等等。除了书,还有故事,故事很长,希望你愿意听。

  有幸在学生期间参加过“百城百校”音乐会,遗憾的是,我忘记那两个小哥哥是谁了。不过,记得当时的氛围特别好,我们一起听他们唱歌,听他们分享路上的故事,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那时的我们,对他们有崇拜有向往,那时的我们,真好。

  那时候我上大二吧,记得那天是中秋节,决定去隔壁城市见朋友,前一天闺蜜突然告诉我,明天大冰要去他们那的.书城签售,我当时就收拾行李去了隔壁城市,待了一晚上决定第二天去找闺蜜。那天晚上到隔壁城市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朋友家里有事没来陪我,我只好自己找地方住下了,心里还在想,终于要见到了!可是第二天往闺蜜的城市赶的时候,中途突然觉得,好像我们的缘分还没有到,我不想去了,然后自己在半路下车回家了。

  第二次知道大冰签售会,是我在的城市,刚好住的地方离书城很近,我想,这大概就是缘分到了吧。那天起得很早,是个冬天,风很大超级冷,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朋友在那里有秩序的排队了,有很多看得出来已经是跟过很多场签售会的老粉了。书城开门了,进去买了书领了号,签售会要下午,所以买完书我就回去了。

  终于又等了很久,他来了,熟悉,就是很熟悉。他给每一个人签名,然后用力的握一下手。到我的时候,我心里特别平静,他签完名,也是用力的握着我的手,然后“pia”用力的拍了一下,他的眼里还是那么坚毅清澈。然后我又很平静的走出了书城,给闺蜜发消息,好想哭啊!

  后来“大冰的小屋”开到了济南,在生日的时候闺蜜陪我去,在门外拍了个照,无脸男守在门口,等候他的老朋友。再后来就是看到,拉萨的书店关张了,再后来听到拉萨书店开张了,但只能开半年。再后来。还会有很多个后来,但我想,我们应该不会再见面了,我们就在各自的生活里,发光吧。

  在大冰的书里,是有血有肉的江湖,是有温度的小屋,是仗义的朋友,是相互扶持的爱情,是擦肩而过的遇见,是充满热血的奋斗,是不惧艰辛的冲锋,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如果你累了,就去看看大冰的书吧,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幸福读后感4

  看了《提醒幸福》这一篇文章讲述一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提醒我们什么是幸福,告诉我们怎样去享受幸福。

  人们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

  文中作者列举了许多生活中提醒灾难的生活现象。比如:细心着凉、细心跌倒;别骄傲、别高兴太早;注意风暴、注意路滑……至于幸福,大多数人都觉得幸福是不提醒也跑不掉的,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或者是他们觉得幸福无足挂齿。这些人早已练就了灾难的从容,却不明白灾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他们太多注重了警觉苦难,而太忽视提醒幸福。正如文中所说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想乌鸦盘旋在头顶。”的确,假如我们在人生中只看到巨大的苦难,那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的灰暗。所以,我们应当多多注意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闪烁红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欢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对,实际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温馨的,而不是强烈的、震撼的`。它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们不要悲观、消沉,要学会体会灾难间隙的幸福。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能够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能够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以往生活过。由此看来,幸福真的需要提醒。一个人忙忙碌碌一生,临终的时候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感受过幸福,这难道是上天的不公平吗?不,这是因为他自我不懂的把握幸福,不懂得提醒幸福,一个乐观的人,是因为他懂得把握幸福,即使他失败恶劣,遇到了挫折,但他仍然欢乐,因为他时常提醒幸福,他明白了通往幸福的密码。

  快节奏的步伐,让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压迫,紧张,可是幸福不会随之减少,只看你对它是不是有诚意,能不能发现它。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满载幸福的安逸的梦,可许多人都不敢放飞它,此刻,就让我们一齐把它放飞吧!让它时常提醒自我要幸福。闭上双眼,让我们面朝大海,感受春暖花开。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活力地享受每一分钟!并对自我说,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幸福读后感5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心中隐隐的怕,真的担心我就是拿走孩子幸福的罪魁祸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终于如释重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

  读后,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回想我的教育生涯,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和不安。在我刚当老师的时候,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投入只是空有热情。曾经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而留学生不回家吃午饭,虽然我去给他们买来包子,但是,并没有得到家长和学生的理解。现在想起来,其实就是缺乏真爱。如果一个真爱学生的老师,不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更应关心他们的心灵,仅仅为了完成作业,就剥夺孩子吃饭的权利,仅仅为了让孩子填饱肚子,只买来包子充饥,这些都是不妥的。因为孩子在没有完成作业以后,肯定已经非常害怕,而我又不让他们回家,回去后肯定没法向父母交代。忍饥挨饿不说,还要担心父母的'责骂,还要战战兢兢地写作业,这些,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而我却全然不顾孩子的苦苦哀求,还咬牙切齿地说“今天就是不让你们回家,我陪着你们饿肚子,反正,少吃一顿饭,也饿不死!”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何等的残忍呀?后来,逐渐在教育里找到一些乐趣,才又慢慢重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恢复了最初的热情,少了过去的任性,多了一份责任,少了过去的焦躁,多了一份为人母后的爱心。原以为现在的自己成熟了,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因而沉浸在骄傲自满中。 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庆幸——我读到到了她。

  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实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责。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有没有现成的方法,而是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出“只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讲:药无贵贱,医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贵,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李跃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师、家长)是造鞋人,只有他们了解了孩子脚的大小、形状、特点,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感到幸福。

幸福读后感6

  国庆期间,潜心细读了一篇文章《教育为了幸福》。文中写到“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幸福。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和我们自己实现人生幸福,这就是教育的价值。”读过之后引起自己深深的思考: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实现幸福呢?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的真爱都源于一份尊重,教育成功的秘密也在于把学生看成有理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差生,由于他们或学习成绩差,或品行差而往往被编入“另类学生”名册,很难被一视同仁。人们往往对好学生倍加宠爱,对后进生都是挑剔多于宽容,刻薄多于尊重,训斥多于照顾。“差生心灵上的自尊得不到尊重,便产生了矛盾。实际上差生的心灵深处往往藏着难以名状的痛苦。想痛改前非,又怕老师和同学不信任自己,由于他们较少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一般都比较敏感、多疑。心理学家指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需要,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久而久之,自尊心就会向病态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堕的露珠一样。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么,许多教育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意味着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所谓”差生“,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倾注更多爱心、耐心和信心,其实这些学生要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爱护。班级中让活泼的孩子多练篮球,让文静的孩子勤于写作,要求班里的孩子每人有一项特长,家庭富裕的学学乐器、舞蹈,拮据的可以练练跑步、乒乓球,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变得自信、变得幸福快乐。这样的培养,将来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想来定是有益无害的吧。

  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与尊重中,《教育为了幸福》这篇文章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启发!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尊重,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力争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同时改变心态,更多地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坚信学生的未来繁花似锦,自己的未来也会璀璨生辉!

幸福读后感7

  这本书,循序渐进地带领我们找到正确的心态和人生方向。在每章开头都有一个关于心态的故事带领我们进入本章的内容中。

  例如:“用积极心态重塑自我”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来过。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的干瘪坚硬,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一直很自信而怀才不遇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有点耐心在绝望中再等一下,也许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正是在这个故事的指引下我理解了“用积极心态重塑自我”的含义。

  读过此书,我记住了: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奔波,过程免不了跌倒或无端的迷失。无由的抱怨,愤怒的发泄,只能使自己更颓废。既然命运如此,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从心态开始,乐观地接受命运的挑战,那么生命将会是另一种景象。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工作中,自己的心态也会起伏不定,当自己手里没有意向客户的时候,或者跟进中的意向客户没有跟进下来,可能会想到的是我的运气为什么那么差?怎么连意向客户也没有?种种不一样的想法就会冒出来;月底又到了,还没有出单,或者心里会想,同事们怎么看我?经理一定对我很失望吧?连续几个月不出单,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或许我还是需要再找一份工作吧。其实回过头想想,很多同事都会有类似的想法,但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这些原有的事情有了新的想法:没有意向客户,是不是找资料方向和行业开发方向上出现问题了呢?意向客户没有跟进下来,是不是我跟进这个客户的方法哪里出现问题,是不是应该去找做得好的同事,看下他们是怎么样去跟进这类型的客户的?这么久没有出单,是不是自己的积累实在太薄弱,那现在开始我是否要打好每通电话,见好每一个客户,不要在意同事的眼光,相信自己很快就出单。因为,积极的心态是会感染到别人,包括你的客户!

  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我必须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凡事都往好处想,处理好自己对待事。

幸福读后感8

  20xx,是我最难忘的一年,父母离异,妈妈狠心离去,爸爸也不管我,年幼的我只能跟随奶奶生活,家庭毫无收入,爷爷也要常年吃药,奶奶在支撑了一段时间后不得不把我送人。在新的家庭里,虽然吃好穿暖,但我常常从梦中哭醒,于是一天我偷偷跑了回来,一进那熟悉的小院,我撕心裂肺地哭嚷起来:“奶奶,就是吃不好、穿不暖我也要跟着你!”看着蓬头垢面的我,奶奶顿时泪流满面。一把把我搂进了怀里。上学要交学费,吃药要交药费,买菜要付菜钱,从那以后,奶奶肩负双任,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时不时东拼西凑解决面临的经济难题,半夜醒来,我常常看到她眉头紧锁,老泪纵横,我虽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面对我,奶奶总是一张熟悉慈祥的笑脸,可那背后隐藏了多少辛酸的泪水呀!

  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在学校,我受到老师的处处关心,一天,她兴奋地拉着我和蔼地说:“冰洁,国家有新政策了,你们贫困生可以享受国家补助了!”“是吗!”我疑惑地望着老师,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肯定的说:“这是真的`,下午让你奶奶来填表!”一上午,我觉得全身的细胞都浸泡在蜜罐里一样,通透的甜!一放学,我揣着满心的喜悦撒腿往家跑。“奶奶,奶奶,学校有补助了!”我连蹦带叫。“傻丫头,哪有这样的好事。”奶奶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是真的,老师叫您下午去填表格呢!”听了这样的话,奶奶激动地说:“好,好,原来免去学费,现在又有补助,好事成双,国家政策好,好呀!我们冰洁终于能轻松读书了。”

  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奶奶的笑容比以前增多不少,村里新建了一个门球场,我发现每次经过奶奶总不忘多瞟几眼,又摇摇头匆匆离开。奶奶的心事只有我知道,她多么想加入成为“飒爽英姿”的一员呀。在我的大力支持下,奶奶终于放下包袱,加入了老年门球队,还获得了许多荣誉呢,看着奶奶越来越灵活的身手,我真为她高兴。

  对了,还有爷爷,由于年轻为家操心,他早早落下了毛病,手脚不利索,这不,村里新添了健身器材,体弱多病的爷爷有地方健身了,早晨,他总要去健身场扭扭腰,蹬蹬腿,清闲时还能去老年娱乐室打麻将呢?

  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好幸福,手捧《建设幸福中国》,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惠民政策的春风已经吹到了千家万户,看到了许许多多像我一样贫困的家庭受到了党的恩泽,饮水思源,是祖国妈妈给予了我现在的幸福生活,这真是:免费教育受补助,幸福轻轻来敲门,泪水盈盈寸草心,天天向上报党恩!

幸福读后感9

  或许幸福的话题总能吸引住自己的眼球,即使在无意中看到它,自己也会决心去探讨它。

  《破解幸福密码》不是我从暑假中特意找的,而是在某以角落里无意中看到的,粉红色的字体写着“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陪护心灵 心体协一 得大幸福”。或出于对毕淑敏感兴趣,或被对书的封面深深吸引,或对出于对幸福这一话题的探寻,我毫不犹豫的借了这本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想着要读一下毕淑敏的`书了,认识她是从高中的一篇文章《我很重要》开始,至今还保留着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中肯与犀利的语言总觉得特别有说服力,文章的中心“我很重要”也一直深深告诫自己,珍惜生命,爱惜生命……虽然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她是国家一级作家兼内科主治医师和心里咨询师,之前至知道她是作家,而看《破解幸福密码》以书时才知道这些,不禁感叹她的成就卓越。

  《破解幸福密码》一个很吸引人的话题,之前读了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就对幸福这以话题感触很深,如今再一次涉入幸福的话题,或许可以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不过此书更注重的是心里方面的感知,强调我们如何寻找幸福。“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有的人对幸福的要求似乎总是太高并且无穷无尽,但其并不知其实幸福已经与其擦肩而过了。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或许说的就是这样一些人吧。书中写到的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我觉得是最有趣的一部分了,好像是在谈论医学,但此医学非彼医学,它紧紧的与幸福联系在了一起。“内啡肽这一强大的内分泌系统,就是我们得以感知幸福的物质基础。”其实这本书很多处地方都与我们的医学联系在一起,或许是出于在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去感知幸福这一出发点吧!

  书中还提到了自卑情节是幸福的最大敌人。事实上我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卑,不过有人说过我好像有点自卑,或许这真的是阻碍幸福的最大敌人。感觉偶尔的多愁善感或许也是引发自卑的原因之一吧!曾经总是多愁善感的我,不过在历经磨练与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后,我自己觉得有了改观。读了这书中相关内容后就更加要注意了,绝不可以让自卑情绪阻碍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年轻人,满是希望,满是前景,真没必要在多愁善感中畏畏缩缩的,要挺拔!以后要尽可能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让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人居环境概论的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跟我们说过要享受当下,着眼未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想法,也告诉我们要时时感受幸福,不要被太多的琐事牵绊住了,而阻碍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给快乐赋予意义,如同让手指穿过婚戒。

幸福读后感10

  人生总是有灾难,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也许他们认为好的东西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去逃离未来的苦难,苦难过后就会留下一片幸福。——前记

  从我们生下来就无时无刻享受着幸福。来自亲人的、社会的、自然的…。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赠予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珍惜他们所赠予的幸福。幸福来之匆匆,去也匆匆。有时甚至当幸福来临时,我们都倏然不知。人们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得到过幸福。

  回想起那一次的事情,我真是后悔不已……

  那天,放学回家后,我因考试失利回家后闷闷不乐。到家后,我一个人把自己反锁在房里,任凭母亲在门外交换。突然门“吱”的一声打开了。原来是爸爸拿出来钥匙。爸爸走到我身边,说:“考试没考好吧?”我低低的应了一声,爸爸用手摸着我的头,慈祥的对我说:“没事。这次考试不要紧,下次再努力就行了。”我又惊又喜,缓缓的抬起头问:“真的吗?”爸爸笑着说:“当然。来,我们一起打篮球吧!让我们把一切的不愉快都忘记了吧!”

  但现在回头想想,爸爸不惜疲劳陪我打篮球,替我解除烦恼,而我只顾自己的感受,任妈妈在门外叫唤,不曾开门,也没曾向爸爸说一声“谢谢”。但现在想想,我也是幸福的。有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好爸爸;有一个贤良、知心的妈妈。他们给予了我这么多的爱,这么多的幸福,我应该珍惜这些幸福,将它们永远怀念在心,让幸福天长地久的伴随着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幸福值得我去珍惜,值得我去回忆。只有珍惜眼前的幸福,好好把握,才不会后悔终生。幸福来之不易,拥有幸福,就好像有一块小小的矿石,但只要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所以,我们从天涯海角汇集到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在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他在纯净的酒精,燃烧呈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残渣;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老不已,你们都样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地日子里常常看太阳,心就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幸福读后感11

  《低头找幸福》书中记录了俞老师的成长经历。俞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很多名师都是经过千催百炼才出来的,但愈老师却没有,他是一名农家子弟,没有任何的背景,在评为特级教师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大赛,没有拿过一个大的教学奖项,甚至刚当老师的时候,连领导都不看好他,他除了教书,就是读书,看起来非常平淡,但却是生活的真味。俞老师用心积淀了影响他一生的心智财富。那些来自学生的感悟,来自阅读的给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思想变得成熟、深刻。

  俞老师说:“虽然我不怎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我有责任心。一走进教室,我想的就是要把书教好。虽然领导不怎么赏识我,但学生给我的动力更大。”他为人朴实,他的课更朴实,没有华丽的手段,很少用多媒体,大多数就是一支粉笔到底。他甚至就把别人刚上的课,也可以上的让你折服,是他的课却透射出一种朴素的、安静的、灵性的、智慧的美。

  我佩服的是俞老师竟然用学生的一句无意的话成为自己当老师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上课也经常因为课堂纪律而大伤脑筋,总有个别孩子不听话而让老师不得不停止教学进程来维持纪律,我们也经常会因此而对孩子们进行一些惩罚,比如,扣除班级的荣誉分、通告班主任、通告家长等。俞老师也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他给学生立了这样一个规矩:“上课讲话不要紧,但不要吵到让我停下来维持纪律。让我们停下来也不要紧,但不能让我一堂课上停三次。”否则就让孩子们在放学后静坐15分钟。当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班上的一位同学给俞老师提意见了,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当时的俞老师并不以为然,还理直气壮地跟这个学生说:“好的纪律是好的学习的前提!”第二天,这个学生给他回复了这样一句话让俞老师陷入了沉思:“俞老师,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是啊,一堂课能够让听的学生忘记吵,全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多么难得!他需要的是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从此,俞老师的上课目标发生了改变:“我就是想把课上得让学生忘记吵”。视学生为老师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它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在很多时候,从学生那里的来的信息的却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印象特别深的是俞正强老师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看法,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无非八个字:即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俞正强老师“清晰立序,朴素选材”,把一节在大多数教师看来很平常的课教得富有智慧,给学生以轻松、以深刻的感觉和认识,按照他的教学设计,把数学抽象性特点表达得非常清楚,我看后有一种绝妙无比的感受。

幸福读后感12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教育方法的书,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摸索的经验结晶。她倡导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的本质是协助人类的生活。教育像是鞋子,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的道路。教育者,无论教师还是父母,就像是给孩子造鞋的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

  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后,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感谢李跃儿老师,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庆幸——今天我读到到了她。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有没有现成的`方法,而是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出“只适合”孩子自己的方法。教育要适合于孩子,不是适合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我们遵循这一理念,使用建构主义教育,尊重儿童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性;相信儿童天生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在儿童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古人讲:药无贵贱,医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贵,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平凡的,也许会因为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幸福。孩子的世界就像那儿歌里唱的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能打小怪兽。也许就是能有一点儿时间和朋友自由的玩耍,能睡几个懒觉,有点儿时间和父母抱抱,聊聊。

  李跃儿老师已将自己教育孩子、教育教师、教育家长的经历、经验及成果写成一本书:她告诉读者:由于不懂孩子,本应给予孩子的幸福的成人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没有幸福感,人就很难成材,因为只有沉浸在幸福之中才会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在驱动。作为一名教师也要在了解孩子心声上多努力多探索,争取做一盏能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

幸福读后感13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幸福读后感14

  你知道江奇吗?他的右手虽然不能张开,但他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能用右手写字,但他却不能,他用左手一笔一画地练习,他比别人付出的汗水要多许多倍,这不值得敬佩吗?

  他有一次看见别人在路上骑着自行车在“翱翔”,他也想学自行车,别人都取笑他“一只手也能学自行车?”江奇笑了笑,没有放弃,在经过万般磨练后,他的身上已是“全身挂彩”,但他不后悔,还说我体验到了飞一样的感觉,这不是坚强吗?

  还有他的100米第一名、200米第二名,不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吗?难道他跳绳的时候右手被绳子勒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也不想放弃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他坚持下来了呢?那是因为他心中的信念在支持着他。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只要你走上街头,就会发现有些人虽然残疾,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活在世上,有的坐在那放声歌唱,有的在那卖艺赚钱,有的则在那用仅存的两只手臂 “爬行”,后面有个大音箱在那一首一首地高声歌唱。哦,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坚持与坚强!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爸去新华书店买书,门口有一个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说:“好心人,给点钱吧!”老爸当时就拿出了两个十元分给他们。进去以后,我好奇地问老爸:“你为什么要给他们钱呢?”“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是这种信念迫使他们顽强地活了下来,我们要给他们一些安慰!”老爸激动地说。是啊,这也是一种坚强!

  回想自己吹笛子,难道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吗?记得暑假考级时,那时刚好我要和爸爸去庐山玩一个星期,老师说:“时间很紧了,可能去旅游,级就考不了了!”而我又很想利用假期出去放松一下,“怎么办呢?难道出去玩就不能考级了?考级就不能出去玩了?”我很纳闷。“你去玩之前一定要先把谱子背下来!”妈妈严厉地说。“行,我保证会!”我答应了妈妈。

  于是天天在家里吹,吹得时间长,头也会晕,而且手上还会有一个个“小圆圈”。但我坚持了,终于过了七级!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钢琴家朗朗,他是第一位获国际才能艺术大奖的,他经历了各种困难,也克服了种种困难。所以只要有梦想,有信心克服种种困难,胜利就会在你的眼前。如果你想放弃,那失败就在你眼前;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克服困难。

  让我们变得勇敢而又坚强吧!

幸福读后感15

  看完陈延芳老师的书,被“新教育”这个理念所吸引,究竟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所带给老师的幸福感有多少?跟作者陈延芳老师一番简单交流,她用简短一句话概括:“新教育带给我的是幸福教育和教育幸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教育的喜悦和幸福。

  书中引用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是一首诗》“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这首诗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在教育之路上,怀揣着教育理想,沐浴在教育光辉中的我们,如何塑造好每个学生的品格?多少次的受挫,是否能坚持最初的梦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书中第一章“师生交往里的幸福呼吸”,其中讲到了很多班级管理的细节,如卫生区领养,班级小银行,让学生做拿手菜等,从中都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细致观察,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的一方面。面对进城务工子女组成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用更多的爱和耐心去教导他们,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从陈延芳老师写给学生的信中,满满的都是对孩子的爱,此时更像一个妈妈的角色,而不是有些权威性的教师角色。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作品,做到给每一朵花“授粉”,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我们所教的东西。”同时做到每天都要给学生自由舒展的空间、自由施展、自由思维的空间。

  曾经在漳州实习半年,当了一学期的班主任,教“红旗班”(红旗小学部分班级合并到闽师大附小,红旗小学多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跟梧侣学校的孩子情况相似,那个班里的孩子缺乏爱和关注,甚至在物质生活上也是匮乏的,有的孩子长期被父母忽视,多日不洗澡,浑身散发臭味;有的父亲举债逃跑,母亲辛苦养家,孩子变得叛逆敏感,当用心去对待每个孩子,关注心灵深处的需求,保持跟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家长们的支持最后成为我坚持教育理想的理由,当忙碌班级工作时,家长担心我没吃饭,特地打电话关心我要给我送饭,那一刻被感动了,最后成了家长和孩子们信任的老师,其中无数次病倒却努力爬起来坚守岗位,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爱心浇灌学生,也在静待花开。

  汪国真写过这样的一首诗《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

  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以此诗献给同在教育一线辛苦耕耘的同仁们,摆脱整日在教育中苦苦挣扎的状态,真心与学生交往,交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就会不断收获惊喜与幸福。

【幸福读后感】相关文章:

幸福的读后感02-01

幸福读后感07-06

《幸福》读后感02-19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1-03

奔跑的幸福读后感01-18

《牵手幸福》读后感03-17

《提醒幸福》读后感03-14

【推荐】幸福读后感04-11

幸福读后感【热门】04-11

幸福读后感【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