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笛》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笛》读后感1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十分矛盾,也想到了很多。
朱丹是一名木笛吹奏者,当他去竞选乐团的成员时。没有按评委说得去做,以至他被迫退出了。然而,他却来到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和孩子们一起来纪念着一天。
对此,我非常感动。在大雪纷飞的南京城大屠杀纪念碑边,一个个孩子手挚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珠,仿佛在为遇难同胞们送去安慰。更多的还有忧伤。朱丹在吹奏木笛,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结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花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着如泣如诉的笛声。
这件事不禁让我思念起在抗日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们。他们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日本侵略者是不懂得我们沉重的心情的,因为他们国家的部队也来为我们中国制造不断的灾难。当我们在为同胞们纪念他们的勇敢,他们的爱国精神时。而那些侵略者却在庆祝,庆祝自己的"英勇"。本来,中国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国家,想别的国家一样,也是数亿人的大家庭,我们也是容不得别的国家的欺凌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从内心感受到了朱丹的爱国,他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我从内心敬佩他!
《木笛》读后感2
细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总觉得文章里的主角——朱丹真是好样的。
在一年冬天,朱丹在面试木笛,主考官要求他演奏一首欢快的乐曲,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主考官挥挥手,朱丹鞠了个躬,便回去了,来到遇难同胞纪念碑旁,他看见,有很多孩子,拿着红烛,在朱丹的演奏下,孩子们深深默哀。
朱丹情愿放弃自身的美好前程,也不忘记旧中国所受的屈辱。这一切,都被一位外国音乐大师看见了,他被感动了,而朱丹被录取了。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事例: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位消防员在倒塌的房屋里,救出了一个人,那个人出来后对消防员说屋子里还有几个人,消防员听后,转身又跑了进去救人,这个时候,余震不断,房屋随时可能再倒塌。另一位消防员走过来把他拖住:“你不要再挖掘了,这房子随时可能发生坍塌,快走吧!”而那位消防员却跪在地上说:“求求你,让我多救几个人吧!”说完,他抓紧时间赶快挖呀,挖呀……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
像朱丹、消防员这样的事迹,都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其实,爱国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记住你是中国人!
《木笛》读后感3
我读了《木笛》这篇文章。它主要讲了:在南京,朱丹参加了乐团的招聘考试,他好不容易进入了终试。主考官让他吹走一首欢快的乐曲,朱丹谢绝了,放弃了考试,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日,晚上,朱丹来到纪念碑前,发现有一群孩子在自发祭奠,他吹了一首如歌如泣的乐曲,主考官破例入取了他。
稳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用处苦涩的泪水。他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放回绒套里,转过身,摸摸地走了,。这“苦涩的泪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他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份工作,第二层意思是:想到南京大屠杀这几个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南京大屠杀使六朝古都南京成了一个鬼城,作为一个正宗的南京人,你说他还会有心情去吹奏欢乐的乐曲吗?
我由朱丹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日本侵略者逼梅兰芳表演京剧,他为了表示自己不演京剧,就开始蓄须,在八年里,他就是用卖北京的房子,日用品和家具来维持生活,等到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天就剃须登台。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现在,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了,我们应该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更应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木笛》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七色花》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卡达耶夫。其中《小木笛与小水罐》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很大。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儿名叫热尼亚。他们一家人去采摘野草莓,一开始热尼亚怎么找也找不到草莓。后来爸爸告诉她,草莓是长在叶子下面的。但是热尼亚不喜欢蹲下去找野草莓,于是出现了一个老爷爷,老爷爷有神奇的小木笛,可以让草莓长在叶子上面,热尼亚便用自己的小水罐与爷爷的小木笛做了交换,当他回到采摘地时,发现没有小木笛和小水罐都不行。但他两个都想要。爷爷知道热尼亚是因为不愿意蹲下去采摘草莓,便生气的走了。最后,热尼亚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草莓。
我认为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踏踏实实的去做,不可以偷懒,那样害的是自己。文中的热尼亚,就因为不愿意蹲下去摘草莓,还偷懒。爷爷知道后生气了,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如果我是文中的热尼亚,我一定会踏踏实实的蹲下来摘草莓,劳动后,就可以自豪的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同学们,要相信有付出才有回报!
《木笛》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为《木笛》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有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一个名叫朱丹的木笛乐手,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了最后一轮考试。考试的题目是吹奏一首欢快的曲子,朱丹毅然退出了这次比赛。因为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离开考场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面对前来哀悼的孩子们,朱丹怀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吹奏了一曲悲凉凄切的曲子。这一幕感动了随后而来的主考官,朱丹被录取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朱丹的爱国之情!
1937年的12月13日,30万手无寸铁的南京同胞被灭绝人性的日寇残忍的屠杀。这一天是全国人民举国哀悼的日子。作为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爱国青年,怎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去做有损尊严的事情呢?我想,朱丹离开考场时眼里那苦涩的泪水,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有对遇难同胞深深的哀悼!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乐手来讲,还有什么比他的艺术生命更重要的呢?但是因为有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他宁可牺牲自己的艺术前途。
朱丹的精神告诉我,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是一个中国人,要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我作为一名学生能报效祖国的就是要发奋图强、学习各种知识,将来为建设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啊!我爱我的祖国!
《木笛》读后感6
74年前的今天,南京城内,满是日本人诡诈的脸;满是到处扫荡的机枪6满是带着血光的刀……今天是12月13日。
赵恺的《木笛》就发生在这一个悲哀的时刻,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1937年的这一天,日军撬开了南京的大门,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读了《木笛》这一篇文章,我陷入了沉思……
主人公朱丹是一名有为青年,他在国家与个人面前,毫不犹豫选择了国家。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意啊!我们也应该有这精神――爱国之情。国家重于个人利益。如果你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还吹奏欢乐的乐曲,那样,你还配做一个中国人吗?
我赞扬那群孩子,他们不怕严寒,坚持来悼念死去的南京人民。文章中写到:“仿佛一片幼松林”。是啊!这就是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他们手里闪烁的红烛,就是他们的那一颗爱国心啊!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做一个坚强不屈。热爱祖国的中国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奋发图强,好好学习,为祖国创建更美好的明天!
我也敬仰那位外国音乐大师。他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他却尊重中国,尊重我们中国的人民。他能够理解我们国家人民的爱国情怀。
在风雪中如泣如诉的木笛声,分明是一颗炙热的爱国心!
《木笛》读后感7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用木笛吹一首欢乐的乐曲,朱丹不肯,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情意感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取他。
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爱国情意。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宁愿失去宝贵的工作。这世上有哪些人能做到这一点呀?很少很少。也许有些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有损别人的利益,有损国家的利益,这些都不是一个常人的所作所为。一个常人应该做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国家作出奉献的行为。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有些贪生怕死的人,由于不想被日本人杀死,就成为日本人的手下。最后,他们还是被日本人杀了。这更加说明了爱国家,才有好处,不爱国家,是没有好下场的。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默默地为祖国作出贡献,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木笛》读后感8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我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有悲凉,也有感动。
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主人公朱丹是一个爱国的人。当我读到他在雪夜中吹奏起凄切的木笛曲时,我的心震撼了!那悠悠的笛声,如泣如诉,泣是为南京大屠杀的同胞感到惋惜与难过,诉的是朱丹浓浓的爱国情!一曲木笛,背后却是他的铮铮豪气!读到孩子聚集起来纪念那些遇难的同胞时,我又不禁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黯然泪下,刺骨的寒风中手捧着红烛,默默伫立在雪地中……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精神!怎能不令我为之感动呢?
这又让我忍不住联想到了另一件事。一天,一位朋友来我家玩,我就问他:“你知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呀?”
朋友答道:“什么南京大屠杀?我怎么不知道?你弄错了吧?应该是北京大屠杀吧。”(.)
唉,不可原谅的忘却啊!那一场噩梦般的浩劫,作为一名中国少年,他竟然全然不知!
虽然死去的人已经无法生还,但这份国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应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永立强国之林!
《木笛》读后感9
在这个假期间,我读了《小木笛与小水罐》这篇童话故事,它的作者是苏联的瓦·卡达耶夫,由张琳翻译。故事中的主人公热尼亚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中主要讲了热尼亚一家子来到森林里摘草莓,除了热尼亚只看了几眼以外,爸爸妈妈和弟弟都在认真地蹲下来摘。后来,热尼亚遇到了老爷爷,把自己的小水罐和老爷爷的小木笛换了好几次,老爷爷一生气,不换了。那时候天色已晚,热尼亚只好蹲下来好好的摘草莓了。至于小木笛的事,热尼亚谁都没说。
文中的热尼亚就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刚摘了八个草莓满就不想摘了,遇到老爷爷后,还想让老爷爷把小木笛送给她,直到最后,天色晚了,她才赶快摘完回家去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向热尼亚一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坚持下来。所以我们应该以热尼亚为鉴,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很小很小,都要坚持到底!
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如果你坚持了,就有可能会成功;如果你不坚持,就注定会失败。所以,我们不要像热尼亚一样,应该学会坚持不懈,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有胜利。
【《木笛》读后感】相关文章:
笛安经典语录05-04
木心语录05-05
《指南》读后感07-15
《毛泽东》读后感07-13
青鸟读后感07-06
经典常谈读后感07-05
红鞋读后感07-04
《童年》读后感07-04
《诗经》读后感07-04
《红与黑》读后感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