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沉思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1
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沉思录》,这是一本好书,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很短的书,全书十二仅卷,每一卷都有一个大主题,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第一遍,后来我又反复的读过2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甚至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念出了声音。我能感觉这些声音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走进了我,走到了我的心里,教会我坚强、弘德、制怒、感恩……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在《沉思录》中,亲爱的奥勒留皇帝、先哲,他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我看着书,看着那些智慧的文字,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他就是在告诫他自己,同时,我们更被恩泽。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我也跟着他的`视角审查了自己,并且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美德,知道了我自己应该怎么做。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读后感2
读《经营沉思录》时,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能把最深的道理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述出来,靠的就是他的用“心”,用心工作、用心为人、用心学习,用心领悟,只要本着正确之道去用心,所有的问题都是能迎刃而解的。《经营沉思录》给我的启示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条。
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必须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环境,我们始终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现在的加油站不仅仅提供加油,更加注重服务和体验。因为只注重加油的加油站注定会被市场淘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存法则,所以我们油站需始终秉承“客户至高上,服务无止境”的原则。
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在油站基层工作,是一项挑战性极大的工作,对内我们要管理好油站内的不同性格的员工,对外我们面对的是五湖四海的客户,这就要求我们站长时刻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遇到难题时不轻言放弃。
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在油站工作,我们也会面临很多诱惑,尤其是在油卡使用和发票管理方面,作为站长更应该以自我为表率,遵章守纪,廉洁从业,带领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加油站的管理更需要换位思考,在员工有困难、有埋怨的时候不仅仅是用生硬的政策去解决,而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工作处境和心理需求,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员工在服务客户时也能更加积极主动。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精神却慢慢地干涸了,而《经营沉思录》正是浇灌精神之花的甘露!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服务客户!
沉思录读后感3
对于生命,我们需要的是思考,需要的是细细品味。我一般选择寂静的夜晚来聆听季羡林先生的教诲,只有这样,我才能从他的沉思中引发我对生命的反思。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本书呢?震撼力?一个年过九旬的老者用词应该是平和淡定的,但在这看似必然的规律中往往爆发出惊人的思想火花。这是一个智者长年累月的积累。
我目视先生的书,书的题目告诉了我答案。这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者倾其一生的思考凝聚成的智慧结晶,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一点问题,一些问题,他却思考了一辈子问题,他不断的思考,思想也就给了论题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缩短了我渐悟人生命题的时间。
人类能永存,能达到大同的境界。在向大同之域前进的途中,每一代人都有必须完成的使命。人生的意义也就在完成使命中得到实现。
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人生的'契合应该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先生对于世事的剖析是充满睿智的,同时又有一种无奈感:“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先生是孤独的思考者。虽然他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但是,在他内心,却渴望与知己举杯邀明月,共谱人生曲:“我不谬托自己是锡予先生的知己,我只能说锡予先生是我的知己。”我们并没有读到舍我其谁,鹤立鸡群。但却读到了相得益彰,另辟蹊径。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电视剧,自己是主角,但一个人是不可能演下去的。所以人生不是孤独的。
“做人”是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在励志书,人脉关系书泛滥的今天,“做人”的话题更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多了惶恐与艰难。太想取悦于这个世界,而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完美源于你颓唐的、忘却一切的、甚至忘我的……
现代人的焦虑,不自在,往往不是因为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是因为太想取悦他人。
我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质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在这三爱的基础上,那些皇皇巨著才能有意于人,无愧于己。先生对于文学的论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如他自己的文风:沉稳、大气、厚重、凝练。
我们能感受到先生学术观点的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文化之花早已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生根发芽。先生的学术观点不拘泥于小处,而是着眼于大处:“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信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的运动强健了我们的体格,而头脑的运动则增加了我们的智慧。生命需要沉思,外部环境是喧哗的,处世是艰难的,我们更需要一颗平静祥和的内心,以我们的智慧去迎接漫漫人生路。
沉思录读后感4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基本上与乌合之众无关,这些都是哲学家们的事,别人写好了,然后拿来就用,以示自己还是蛮有水平的。
有些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只有一个人的“起点”高了,他才能看得更远?然而这样的人好像不是很多,更多的人都是凭自己的努力抵达山顶时,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当凭自己的努力站在至高点的人们在沉默时,那些翻云覆雨的日子是不是已经足以让人更加觉得往事如烟?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拥有凯撒称号的罗马皇帝。正是看了《沉思录》后,我才知道凯撒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种称号。马可·奥勒留是一位凯撒,他不是与埃及艳后有暧昧的那位凯撒,他是著名的“帝王哲学家”。从《沉思录》中可以看出,他对情欲非常的有节制,他更愿意把在朝堂之外时间用来思考。
《沉思录》与其他哲学书不太一样,它并不深奥晦涩,相反,它是非常容易让人读懂和理解的。最让我惊讶的是,生于公元121年的马可·奥勒留对于“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理解却是如此的超前:他认为人是由宇宙中的原子组成的,死后重新分解为原子归于宇宙。要知道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帝王们都在追求长生不老,追求万万代的传承,与此相比,马可·奥勒留简直就是帝王中的一股清流。
在《沉思录》里,我看到了这位罗马皇帝的智慧:“假如你真的爱自己,那么你应该去爱自己的本性及其随之而生的意志。那些对自己天生才艺如此热爱的人已经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竭,他们甚至连洗澡和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而你对自己本性重视的程度,甚至比不上那些杂耍演员对杂耍事业、舞蹈者对舞蹈艺术、财迷对钱、爱慕虚荣者对虚荣本身的重视程度。”
自古以来,抱怨从来都不缺乏,缺乏的是能看得清自己的人和做拧得清的事。马可·奥勒留用他的非凡的军事才能平定了他在位期间的无数次战争。他的地位和智慧并没有让他没有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沉思录》本来是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看的.,在他临死的前三天,他和朋友们一起谈论宇宙、神灵及人生的深奥哲理,当他起身奔赴战场之前,把这份手稿留给了朋友们,所以现在的人们才可以阅读到这册充满智慧的书。
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空有一肚子的才华却遇不上伯乐,马可·奥勒留说:“你说,人们根本不能欣赏你犀利的智慧。事实的确如此。”当有人抱怨人生不如初见时,马可·奥勒留说:“失去只是另一种变化的形式。”“凡你所见之物,都将迅速消亡,那些目送过一切崩溃的人也不久于人世。”当有人抱怨很多事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是无用时,马可·奥勒留这么说:“事物存在于世,必有其功用之处。”“你又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呢?”
“我喜欢用欢迎的眼光去看待世事并欣然接受一切,且根据事物的价值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马可·奥勒留成为罗马皇帝这一段时间,就如他的所写的这句话一样,他给古罗马带来了辉煌,《沉思录》让他成为了比帝国更完美的人。
世界仍然一如既往地熙熙攘攘,我也想像马可·奥勒留一样:“随便把我放在什么地方,因为,在那里我能使我心中的本性仍保持安宁与平静,换言之,感到满足,只要它能依循其自身本性去感知与行动。”
沉思录读后感5
我阅读了《沉思录》一书,它是斯多亚学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所写的名著,也是一本感悟人生之书,阅后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一读。作者大都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一本十二卷对话书,文风优美流畅,纯正优雅,富有哲理之风范。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人生感悟,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虽然它出之于古代近两千年前,但时至今日我们还是喜欢读它。
。作者用一生的探索,为无数寻找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下了灵魂的石阶。他深刻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人们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还要求人们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思考那些善、光明磊落的事情,并付诸于行动。
我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理应在新常态下要提升精神文明的程度,正确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为民造福。同时要有紧迫感,西方好的经验该引进的应引进,并放眼学习。书中涉及内容、范围较广,列举几点浅谈自己的感想。
书中提到,“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这一理念我深受感触,他言传身教给我们做人道理,要求我们为人处事要有好的.准则,假如老是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视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书中还提到,“对一件事不发表任何意见,使我们的灵魂不受扰乱,这是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因为事物本身并没有自然的力量形成我们的判断。”这一理念早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做好自己份内事,不也是我们每个公民需要的品格吗?我们要独善其身,从我做起,就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还有,书中所说的“不要分心,不要虑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这是对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国税干部要摒弃外表让人眼花缭乱的光荣和浮华,坚守为纳税人优质服务的职责,真抓实干,多为纳税人办一些实事和好事,追求心灵的充实,这才是每位国税务干部要做的事。书中还有一个理念,我特别喜欢,“早晨当你不情愿地起床时,让这一思想出现——我正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那是多好的督促与告诫,要求我们做实事、做好事。这样,我们党的廉政建设就会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好的风气就会传播到祖国的每个角落。
总之,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为纳税人所想,为纳税人优质服务,才会树立国税良好的形象。正确看待各种抱怨,学会制怒,懂得宽恕,净化心灵,洗去俗尘,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沉思录读后感6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将此种思想推向了高峰,教育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如今的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走上的却是争名夺利,不惜尔虞我诈的道路。但当今天读到《沉思录》中“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一句时,我却被震撼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思量名声,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追逐好的名声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分发行动的体液。但是当它被阻扰而不能稀释时,它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使人恶毒的毒素。因此,当追逐名声而感到事业有所希望成功时,他们是忙碌的'人物。但是当他们的抱负收到压抑而心怀积愤时,他们将成为危险人物。经过此思考过程,我明白我不能被“名利”二字所遮盖了双眼,而忘却发现身边更美好的东西;不能被“名利”二字所束缚,而失去那种做自己想做之事的自由。正如《养一点静气》所提倡的那样,在名利场中的我们,应当给自己留下一点静气,时常想一想,我到底要的是什么?过分的激情和欲望自然就可以烟消云散,心境自然可以豁达泰然。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人们一生中将面临无数个“现在”,我们所过的生活亦是由无数个“现在”所拼接而成,“现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它即礼物,也是恩赐,是我们唯一所能把握的。我们曾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桎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我们亦曾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迷茫于将来的袅袅迷雾;我们郁结,我们痛苦,我们烦躁,我们恨不能穿越时空。但,又如何?莫奈何!当“现在”流逝成“过往”,我们不应还陷在不能改变的“过往”泥潭中自怜;当“将来”还未演变成“现在”,我们亦不可烦躁于不可知的种种变相之中。我们唯一可控的只有“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恼中放任可控的“现在”流转成不可控的“过往”,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将来”化为“现在”。
过往的失意,无碍于今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遥望旭日的升起,面对崭新的一天,喜迎身边的人与事。同样,曾经的辉煌亦不是你今天可以长久炫耀的资本,因为它已经被定格在逝去的“现在”中,且不同时存在于你当下拥有的“现在”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命变化太快,这一秒的我与上一秒的我已经不尽相同,佛学中称之为“无常”——事实无常也!易学称之为“变化”,“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一次灾害,无数人的生命流去而不复返。正因为这种人为不能控制的不确定性,更显得现在的重要性与价值性。
沉思录读后感7
《沉思录》是一本语录体作品,极似中国的《论语》,思想之光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充满浩然正气和深远大气,读起来令人冷静,发人深思。《沉思录》并非一本“快餐式”的心灵鸡汤,而是初读可能会令你大失所望且略感索然无味,但细读之后却直达你心灵深处的书。
读《沉思录》,犹如与一位智者或禅者的对话,让人灵魂高贵,精神净化。
“人总是想退隐乡间、海滨或者山林,你必定也对这种退隐生活十分渴望。可这种想法只是多见于最庸碌的常人,而你则有能力决定何时隐退到自己的内心。只有隐居到人的内心,一个人才能收获最多的平静和最少的烦忧,尤其是如果他内心思绪万千,只需凝神内视,即可立刻回复平静。我确信宁静正是心灵深处井然有序的表现。不断地隐退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吧,这样你就可不断获得新生。”每次读到这段话,我就更加明白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在以金钱和名利为代表的诸多欲望无法满足而感到烦躁不安的滚滚红尘中,只要我们能“退隐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守护心灵的净土,历练内心的从容,收获内心的平静,解除自己内心的焦灼,就能找到自己的“世外桃源”。
“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是呀,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多富有,也不过是“日食三餐,夜宿一隅”,我们不能被“名利”遮望眼,而忘却身边更美好的东西;不能被“名利”所羁绊,而失去真正自我的自由。我们不必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和痛苦,桎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亦不必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恐惧于将来的袅袅迷雾,不争名夺利,不沽名钓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惑。抓住“现在”,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去快乐迎接崭新精彩的每一天!
“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你将是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对该段话的穿越时空的遥相呼应。我们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头悬利剑,如临深渊,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报国之举,常励奋进之志,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要像屹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岿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人必须有信仰。人生有了信仰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坚守信仰,坚定信念,我们的人生才能绽放耀眼的光芒,人生才能更加美丽辉煌!
沉思录读后感8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尽管随着时间流逝,奥勒留写书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来源已经不可考察,也因此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沉思录这本书本来就由许多只言片语组成,但是正是从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让我们吸取到精神的营养。
书中阐述了很多人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比如,卷一中所说的奥勒留的亲友们所具有的品质。有的人保持仁爱宽厚,学会活的慢条斯理,为他人着想。有的人善于自制,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有的人低调朴实,不故弄玄虚。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是真正最为可贵的,不正是马克奥勒留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个人素质吗?良好的品质,不只在于它让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质的人身边的人生活地更惬意的环境,也在于,给拥有良好品质的人一个与环境更加适应的机会。这正是伦理的意义吧。
读一本书,有的是学会技巧,有的虽然不能让人学会技巧却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内心发生改变。沉思录是一本具有改变人内心的力量的书。
读沉思录,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对善良,或者对自己做人处事的方法,有影响。在之前我一直以为,善良就是尽量让别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现在,慢慢的学着尊重自己的理性。将理性与道德结合起来。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做事情。当然,依然没变的是时刻记得尽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不能被欲望驱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出于与野兽无异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为一个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有益。”
对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有人说沉思录是一本哲学的册子。在我看来,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们做一个冷静而又达观的人人是感性动物,上天在给予我们感情的同时,也给我们理性。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先要衡量并且计算用不同的方式行事的得与失。
书中很多地方给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提供指导:“时时处处只注意自己的行为正当、高贵和良善的人,他的心灵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窥探别人的内心的黑暗,不要左顾右盼,而只是笔直地一路向前。”又或者这句“在别人问到你在考虑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说出来。”我知道这些事情很难办到,但是至少它们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路,让我们去反省自己的行为。我常常把这些话铭记在心,常常反省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认,人们常常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譬如无谓的抱怨之类的东西,但是,这类事情,是经过仔细考虑可以避免的。或许有成就与无成就的人的区别,很大部分就是因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由于自己的无知,很多地方还读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自己从书中获得一些东西。比如马克奥勒留一直在讲与神性相连通的理性,或许他本来是要讨论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学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尊重自己的理性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其实自己的收获,或因为零散难以陈列,或因为抽象难以表达,所以上边说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读完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读更多的书的信念,我将会在下学期尝试着读更多的书籍,尽量完成自己大一时为自己制定的读完一百本课外读物的阅读计划。
沉思录读后感9
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可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现在终于懂了,它不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曾记得,在康德的墓志铭有这么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由此可见道德法则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道理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道德这东西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领悟。之前,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直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是一本能够为那些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灵魂阶梯的好书,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就的不朽之书。-
《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其中让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是:“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应去无谓地痛苦。既然可以选择笑,为什么还要哭呢?你应该要感谢上苍,因为你比别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够承受苦难,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光芒四射!-
当然,在《沉思录》中,这样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细说,恐怕要耗尽我的余生。
《沉思录》给我的启示也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
第一,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必须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
第二,挺住精神。
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
第三,寡欲多福。
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第四,辩证思考。
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精神却慢慢地干涸了,而《沉思录》正是浇灌精神之花的甘露!作文
沉思录读后感10
这两天把马克思奥勒留的《沉思录》大致翻看了一遍。内容以条为单位,是奥勒留的日常感言。和我以前翻看的几本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类似,都属于伟人的日常思绪记录。所以,如果要一条一条看完,真需要耐心。
卷一里,奥勒留作了类似感恩的记录,谁谁谁让他认识到了什么,谁谁谁又让他学习到了什么。这部分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种反思的方式却值得学习。
读它的时候我想到,如果是我,旁边的人都有哪些是值得我学习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亮点,无论我喜欢与否。所以,接下来,我应该梳理一下身边人的优点,以及她们对我的影响。不仅能让我更加客观的看待他们,也能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和解剖自己。
从卷二起,奥勒留记录了自己日常反省的想法,表达了他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应对宇宙整体负有责任,应不忘自己的本分,致力于整体的利益。他认为,应当遵从宇宙的自然法则,接收宇宙的安排,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好事坏事应该坦然接收,不应抱怨;他认为,生死都是自然之事,死亡就是把原先组成人的水、火、土等元素重新分解,恢复原状,不应恐惧憎恶死亡,而应欢迎死亡的到来;他认为,生命短暂,荣誉、钱财、爱憎都是过眼云烟,不必执着;他认为,人活一生,应该注重自己内心的世界,经常问问自己如何使用自己的灵魂;他认为,隐居是庸俗之事,清净的灵魂才是真正的归宿;他认为,应对人宽容,他人犯错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他认为,应该活在当下,哪怕当下是最后的弥留,也应该做好弥留这件事;他认为,做事应该取最短之路,真诚而直接。
他确实也做到了他对自己要求的。他笃行斯多亚派哲学,从小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体质夙弱,但勇气过人;他对骄奢逸荡之事避之唯恐不及;他六岁获骑士衔,八岁为战神祭司,继位之前,荣誉等身;继位之后,战事不断,他所向披靡,武功赫赫;任内慈悲为民,深得爱戴。
摘抄一些书中的句子,可时时查看,日日自省。
“你的每一桩行为、每一句话,事实上只有这个是他所有的,而他所没有的东西,他当然也不会失掉。”
“要记取,一切事物均取决于我们的看法。”
“人生之过程不过是一个点,其本质是变动的,其知觉是模糊的,其整个身体构造是易于腐朽的,其灵魂是一个漩涡,命运是不可测度的,名誉是难以断定的.。”
“忙里偷闲去学习一些好的事物吧,不要再被外物牵惹得团团转。”
“你的每一桩行为、每一句话、没一个念头,都要像是一个立刻就能离开人生的人所发出来的。”
“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获得宁静,所谓宁静亦即有条不紊之谓。”
“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平常而熟悉的,犹如春天的玫瑰和秋天的果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疾病、死亡、毁谤、欺诈,以及一切使愚人欣喜或苦恼的事情。”
“要走最短的道路;最短的道路便是自然之道,这条道引人到最安稳的言行。能下这样的决心,便可免除烦恼与竞争,远离机巧与虚矫。”
“最好的报复便是不效法敌人。”
沉思录读后感11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确定。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读《沉思录》是一种折磨,如一碗味道怪异的汤,在口腔内充塞之际,只觉胃内一阵阵的酸水泛出,却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声里御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试举一例:“没有一个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对那个人发生。同样的事情发生于另一个人,或是因为他没看到他们的发生,或是因为他表现一种伟大的精神而使他坚持坚定和不受伤害。那么无知和欺瞒竟然压倒智慧就是一种羞愧。”如此佶屈聱牙,让人怀疑《沉思录》何以作为经典流传千年。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佛说涅磐,上帝说你能够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样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貌,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经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沉思录》是一部感伤的著作,感伤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个无法过自我梦想生活的灵魂。尽管奥勒留以高贵的姿态来描述心中的哲学,以永恒的道德与理性指引人生,然而人生终究不能完全纳入理性的'轨道。奥勒留站在罗马帝国衰亡的十字路口上,即便纵马扬鞭抚平四海,也无法挽回日落的结局。
当无法改变的现实使我们裹足不前,人要做的是遵循自我的本性,“使自我坚持朴素、善良、纯洁、严肃、不做作、爱正义、崇敬神灵、和善、温柔、致力于所有恰当的行为吧”,自我道德的完善,不为他人的行为所左右,这是奥勒留应对的措施,退回到内心中沉思。他的功过也许要历史学家做更系统的论述,然而应对现实的压迫,一个高尚灵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们动容。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将迅速的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斯人已逝,沉思仍将继续。
灵魂的事,归根结底可是是浮生一梦罢了。
沉思录读后感12
古罗马哲人爱比克泰德在其著作《沉思录》中,将人生视如赴宴。他强调,人的举止应当像一个高贵的人那样优雅得体。“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在作者那个时代,物质极端匮乏,宴席是很稀罕的。我想,作者的意思是,人偶尔参加一次宴席,要抵御美食的诱惑,克制自己的物欲,做到举止得体,把握有度,知足常乐,自然平和,有耐心,有涵养,不强求,不贪婪,始终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高贵的品质,赴宴如此,人生亦如此。
20xx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步入小康生活,其标志就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餐饮业已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开的最多的就是餐馆饭店酒楼,每年的消费数以千亿,不仅将北京“俏江南”的女老板张兰吃成了名人,还吃出了“湘鄂情”等上市公司。
生活在城里的人,经常要赴宴。不是你请人家吃,就是人家请你吃。本来吃饭的原始目的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可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讲究,演变成一种饮食文化、酒文化和社交文化。如今,人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花在吃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吃饭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赴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达官贵人总是被宴请,天天上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其实,鱼翅海参鲍鱼龙虾吃多了,味同嚼蜡,一点感觉都没有,可请的人和被请的人都硬撑着,他们吃的不是海鲜,而是一种档次和身份,吃的是面子。生意人总是请别人的多,买单的多。中国人的许多重要决定,都是在酒桌上做出的,生意在酒桌上谈成,婚姻在酒桌上敲定,宴席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股神巴菲特甚至发明了“午餐拍卖”的游戏,仰慕者不惜花费几十万元与之共进午餐,把吃饭推到了极致。
赴宴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酒席上特别讲究座次。长幼尊卑分得十分清楚,尊者长者请上座,幼者卑者打下首,位置千万不能搞乱。无酒不成席,敬酒也有讲究,主人先敬,陪客再敬,依次进行,不能乱了规矩。就是在酒席上说话,也得分清主次,话题围着尊者转,陪者最好随声附和,切不可别喋喋不休,喧宾夺主。假如在酒席上“领导未动我先尝,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干杯我表示”,估计你就离下课不远了。这就是目前许多机关强调的所谓“席位意识”。从一个人在酒席上的表现,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的地位、修养、性格和为人。
有一种人,把赴宴当作人生的常态,整天泡在酒席上,斛光交错,不醉不休,声色犬马,乐此不疲,这样的人生是醉生梦死的人生,犹如《皇帝内经》所言:“以酒为浆,以佞为常,半百而衰”。
人生如赴宴。当你参加宴席时,希望常常想起这句话,想想自己在宴席中的角色和表现!
沉思录读后感13
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但是,此时此刻,我的情绪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之前一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此刻最后懂了,它不仅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曾记得,在康德的墓志铭有这么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由此可见道德法则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道理或许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道德这东西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领悟。之前,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向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是一本能够为那些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灵魂阶梯的好书,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就的不朽之书。
《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其中让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是:“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应去无谓地痛苦。既然能够选取笑,为什么还要哭呢?你就应要感谢上苍,因为你比别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够承受苦难,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光芒四射!
当然,在《沉思录》中,这样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细说,恐怕要耗尽我的余生。
《沉思录》给我的启示也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
第一,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务必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
第二,挺住精神。
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
第三,寡欲多福。
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简单,活得精彩。
第四,辩证思考。
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这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精神却慢慢地干涸了,而《沉思录》正是浇灌精神之花的甘露!
沉思录读后感14
马年初一,我的叔叔从美国给我带了一本《沉思录》,我在拜读它时,好像能够清晰地听见它朴实的声音。
它是那么的宁静,甚至有点喃喃地细语。
一种可以穿透我的静水深流的思想力量。
这本书是作者写的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的对话,是在写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深深的折磨着作者,“哲学的沉思”成为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
作者在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人极为相似,他们必须也要考虑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很好!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于行动。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一个死角那就是自己,所以要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人们总是在拿手电在找别人的毛病,却从来不去关照自己的问题,而照自己只有用逆光求源的方式才能做到,它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自己的过去,去反省自己的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决不仅仅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还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还需要这个人具有平静,安宁自我反省的思想;还需要有一个自我到无我的跨越,一种在思想或思维上的从经验进入到超常的自觉,一种大彻大悟。
透过《沉思录》,我看到一个深刻而又平静的人站在我的前面,同时我就告诫自己:错待了自己,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你的灵魂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人的灵魂。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更少苦恼,摆脱了激情的心灵就是一座堡垒,因为人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安全的地方可以使你得到庇护。
这一堡垒是不可摧毁的,而不知道这一点的就是一个无知的人,知道这一点却不飞向这一庇护所有的人则是不幸的人。
伟人和小人、英雄和平民都将化为尘土,死亡最终使所有人平等,但理性的人应当真诚而正直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生的幸福,不是感性的快乐,而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这何止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就是自我的心里独白,这就需要将自己的心灵大门敞开,这也是解剖自己的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与嘱托。
我真的感觉到了一位哲人心灵宁静,宁静到了伟大的程度。
我只能满怀敬畏之情虔诚的凝视着头顶上的北斗。
我读后的感觉和作者一样,摆脱和脱离不了外界的干扰,我理解《沉思录》的高贵源自作者自身思想的纯朴,思维的敏锐,意志的顽强和批判的彻底。
最终落实到主题上就是对人的存在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这一崇高的追求。
多源于此,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了。
一本书的好坏,我认为主要看它能否触动了你的心灵,从而能够说服你,进而改变你,对你的生活有所助益。
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句话。
《沉思录》就是一本对我人生有影响的书籍!
沉思录读后感15
《沉思录》,是一本很好的人生哲学书,它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确保在最和谐的状态下愉快地、聪明地和高效地工作。工作之余,边读边思考之后,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在通过各自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积累财富,为他人提供所需,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文明的发展。同时通过工作可以满足我们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工作的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其最大意义与价值在于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华,不断地使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平台,而不是单纯为了薪酬。如果我们认知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呢?热爱工作的本质就是热爱自己的生命,辛勤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不要虚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尤其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在效率、业绩至上的今天,工作压力无时不在,有时令人浮躁不安,那么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工作呢?
一、首先要热爱工作,正确看待工作,工作是权利也是义务,要以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和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要将工作视为累赘、看作负担。思想决定行动,积极培养对事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有了积极的看法,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二、无论何时,认清自己的岗位使命。既要制定工作目标,又要注重培养自身修养;既要真诚坦率为人,又要勤恳踏实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的任务,一天两天也许感到轻松舒适,但长此以往,必定陷入空虚,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我们每个人要具有与企业同命运的职业感,都以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心态来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自身的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而且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
三、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逐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适应企业的发展。善感恩的人都会感谢企业提供一切让他学习成长的机会,除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外,更要像大海结纳百川一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领导和同事,虚心地向所有人学习,以积极的目光看到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才能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必须勤于思考,勤于谋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谋事的水平。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要学会有效率的工作。同时对工作要有火热的激情,多做事、做实事、办成事,一旦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感。
在这个日趋物欲时代,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常读像《沉思录》一样的好书,相信大家一定能将工作视为神圣之事,以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并坚韧而乐观、豁达而愉快的工作着。
【沉思录读后感】相关文章:
沉思录读书笔记07-20
《沉思录》读后感08-04
《沉思录》的读后感09-09
沉思录读后感02-22
沉思录读书心得01-30
沉思录读后感15篇04-15
《沉思录》读后感(10篇)04-17
沉思录读后感12篇03-05
沉思录读后感9篇03-16
《沉思录》读后感10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