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时间:2023-12-14 07:01:39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1

  历史的尘埃纷扬,在时间的河流中沉淀。那些曾经绚烂过的年华,枯萎、凋零,却在天地的帛锦上留下浓重一笔。天地可灭、时间可逝,历史却永存。我们不能忘却历史,忘却就意味着背叛。

  我似乎总在背叛的边缘上来回摇荡,我总是会忘却那些曾经,然后再记忆再忘却。不只是它们不够沉重,抑或我天生就是背叛者,但我却始终忘不了这样一个人,一个极为温柔、安静的一个人--刘和珍

  我知道她也只在几个月前,在新发地散着油墨香的语文书上,我百无聊赖的随手翻着一些文章,却被这篇普通的文章吸引--《纪念刘和珍君》,鲁迅的,吸引我的是好奇,谁这么大牌能被鲁迅纪念?我就问了同桌:“你知道刘和珍是谁吗?为什么会在鲁迅的文章中以这么隆重的方式出现?”“世上的人多了去了,我记他干嘛?你看不就知道了。”同住就给了我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答案。是啊,看就是了,可能像鲁迅笔下的“阿长”一样,普通的却不被他忘记的人吧!

  我带着好奇的心看了下去,看完后,我却愣住了,周围似乎弥漫着浓重的血腥,这本书似乎也染了血,是谁的血?我似乎看见那么温柔的带着淡然如风的微笑的女子倒在血波之中,她只是一个女子啊!二十四岁花样的年华,却这么香消玉殒了,她还没来得及在人世上享受什么,就这么喋血府门了。她却是死在自己国家的军人手上的,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和多么大的悲哀,那些军人拿着人民的供奉,喝人民的血,噬咬着人民的肉,却还拿起枪,攻击自己的人民,这是怎样的人?不,这不是人,是禽兽!她又是怎样面对这样丧心病狂的禽兽却面无惧色!是她太过勇敢,抑或她早已忘却了什么是害怕。在那个时代害怕是不能存在的东西,也是存在不了的东西!她无法不害怕却又不能害怕!因为害怕不是她能有的东西!因为她是刘和珍!因为她是真正的中国人!

  我震撼于她的勇敢、温柔、对真理的渴求和对学校的责任感,那样非人的世界,阻止不了他对真理的渴求,我不懂她以什么样的心情反抗一位校长!本该那么温柔如水的女子,却有着冰一般的坚韧和不屈,我也不懂她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担心一个开除她、抛弃她的学校,本该憎恨至极的学校,她却始终担忧着,她有着对国家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即使这个学校曾经让她伤心让她失望,她都不曾怨恨过,她也都坦然的.面对这一切。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可以以这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方式跃然与鲁迅笔下,她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鲁迅在文章中给她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脊梁的评价。“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然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失去她是这个时代乃至整个民族的不幸,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髓在她的身上凝聚,一根傲骨,历经磨难,以那么耀眼的光芒,永留人世!

  她就这么走了,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这么让人不禁然而涕下的身影,这喋血之殇怎能不使我铭记我们是不该忘却历史,不该忘却前些绚烂而短暂的生命。我们无法铭记历史是因为我们无法体会那些悲壮,而她却以这么柔弱的身躯在世人的脑海里留下史歌在历史的书册中,留下血色的悲哀,她的名字在我脑海中盘亘,在所有人心底留下了沉重的烙印,因为她是--刘和珍!

  有着喋血之殇的刘和珍!!!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2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多年来已被众多评论者作出过繁多的评说,但一些根本特点尚未被读和评出来,而这些根本特点实在是极为宝贵的,对于我们不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并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教益,皆善莫大焉。

  一提到鲁迅的作品,我们似乎会立刻想到隐晦、艰深、语句拗口以及以战斗为主要特征。其实也不尽然。他的《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等文集中的许多文字,或光鲜华美或曲折隽永或典雅温润,语词优美如奇花异草,散发着特有的鲁氏韵味。即使是他的杂文,虽因时代所限,可能如鲁迅所自谓无花的蔷薇以多刺(战斗锋芒)为表征,但仍有许多篇章与《野草》《朝花夕拾》等一样,显现出由深湛的文学修养孕育出的典雅之气。这其中,《记念刘和珍君》就是典型代表。

  《记念刘和珍君》虽是杂文,同《友邦惊诧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战斗性很强的着名杂文一样,最终的旨归在于揭露、批判和斗争,但风格上却迥然有异。这主要表现在:一、该文文学意味很浓,是一篇文学的华章该文全篇有多处文学性很强的词句,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这一段话创造性地用雅致的词语和句式抒发了狂涛巨浪般的愤怒和哀伤。读到这些词句不禁令人击掌叫绝:原本不容易合到一起的两样东西美学上来看颇为典雅的辞藻句型与大恸大恨的情感,竟然被鲁迅毫无痕迹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采用形象。在这里,鲁迅连续创造了三个鲜明的形象:把众多青年烈士的血写成如江河涨水般的洋溢;把反动军阀统治下的地狱般的悲凉具象为浓黑的色彩;把自己将要显示于非人间的哀痛物化为菲薄的祭品。这些富有深刻内涵的形象,给予读者的是更切实的感知和更难忘的印象。

  又如: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这一段文字的文学性更强。血痕可以浸渍实物,但却不可能浸渍人心;会被水所冲淡,但却不可能被时光所洗。鲁迅的形象创造力极强,联想力也过人,将难写之情形轻易地驱诸笔端:将刘和珍之死带给亲族、师友、爱人的深切痛楚形象化为浸渍于他们内心的血痕;将因为时移事易造成亲族、师友、爱人悲伤的减淡形象化为血色由深红褪成浅红;将至爱亲朋对她的无尽思念形象化为永存在心底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抽象无形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变化成可以真切感知的形象;而在人世间,人们失去亲人所产生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又是极为复杂的,属于最难变化成可以真切感知的形象的事物之一,但鲁迅不但做到了,而且是创造了连缀的意象。意象乃高水平的文学形象,何况鲁迅的这些意象又是富有新意的戛戛独造!这实在是文学造象的奇迹!如此的文学建构力,实在是超群绝伦的。

  如上两例充满新异文学意味的文字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还有不少,在遣词造句上都是那样地令人称奇和回味无穷。鲁迅的其他杂文也常有文学的意味,常用形象的手法,但是与《记念刘和珍君》相比,在深度与精度方面都略逊一些。因此,《记念刘和珍君》应该说是一篇精美的文学的华章!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相关文章:

珍果饮品公司品牌名称和广告语12-30

刘叔叔作文06-09

伍美珍读后感03-24

纪念结婚纪念日句子简短10-25

纪念雷锋标语02-15

纪念结婚经典句子02-22

纪念抗战作文05-30

纪念烈士的作文08-30

有关于纪念结婚纪念日的句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