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超新星纪元》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果,古代中国征服了世界,现在的世界会怎样?如果,宇宙只是一个“生物”的一些细胞,我们算是什么?如果,地球只剩下未成熟的孩子们,人类文明会怎么样?刘慈欣以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他脑海中的无数个“如果”。不妨品味一下这些奇妙的想象,换换角度思考人类何去何从。
郑和下西洋时,突然心生向往,继续航行去了欧洲,引发了中欧战争。国力强盛的大明轻松战胜了欧洲,并占领了它,还将势力扩大,发现了本该由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从而统领了全世界。现在,中国人成为了世界上最优越的种族,各种“反现实”的事都相继发生:中国租借了英国的北爱尔兰,白人收到种族歧视,外国纷纷放弃自己的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一系列让人看到熟悉又惊讶的事件,都陆续发生。
中国自1840年遭受鸦片战争的重创,经历过滑坡,经历过低谷,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前夕。对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霸权行为,中国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反对霸权,支持平等与和平成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的愿望。如果中国是世界最强,那么情况会如何呢?在刘慈欣的想象中,中国称霸世界的情况发生了,中华文化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可,世界变美好了吗?似乎没有,现在困扰人类的问题仍然存在。
弱小的民族永远存在,只要有差距,分化,上对下的欺凌就难以避免。因此,“消除差距”才会成为人们的渴望。经历过苦难的民族,知道受人欺辱的痛苦。现实中的中国,绝不会再追求霸道,通过牺牲他国来助长自己。她用行动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美美与共。“人类”作为一个大的共同体,一定会在某一天联合起来,不分你我,共同面对,共同获益。
“我”是一名脑外科见习医生,在思云山偶然邂逅了热爱天文的“她”。简单的交流后,“她”在临别时送“我”了一幅用雨花石做的太阳闪烁波动的图像。“我”的思想好似留下了什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十年后,“我”又偶然来到思云山,并再度偶遇了“她”。惊奇的发现,“她”最新观测的太阳闪烁波动与十年前“她”送我的那副一模一样。是巧合,还是注定?“她”分析过后,预测在七年后将会有同样的闪烁传到地球。
我们约定那时再见。时光在宇宙面前不值一提,再次见面,闪烁真的出现了。为了验证,我们又熬过了十七年。“我”已成为脑科学专家,”她”也成为了国家科学院院士。我们意识到,恒星间闪烁的传递,就如同人脑的神经元在传递信息,也就是说,“宇宙”正在思考。但宇宙的尺度,不允许它有一次完整的感觉。我们是否有“感觉”?追忆中,“我”坚信,34年前遇见“她”的那一刻,“我”心中的闪烁,确实传遍了“我”的整个宇宙。
思想和宇宙,都是人们捉摸不透的东西。如果宇宙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恒星间的联系,往往远的超出想象,个人的生命在它们面前如白驹过隙,一瞬都算不上。和恒星打交道的人,是在用一生去观测它们的一瞬。对宇宙来说,我们这样的小个体有存在的意义吗?但意义是相对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事物有没有意义,取决于人的主观。
只要我们的心充实了,什么事便有了意义。我曾思考过这种问题,将眼光放大,再放大,我不过是80亿人中的一个,是地球上再怎么放大也聚焦不到的对象,是茫茫宇宙中可有可无的一些颗粒,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但是思想不能永远超出身体,我的思想,是为我的生存服务的,我的感觉,我的意识,对于我,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是我的组成,或者它们就是我,不应该凭借宏观的想象,就抹杀它们的意义。“我”就是“我”,不依附于任何东西而存在。宇宙的思想,恐怕虚无缥缈,恐怕触不可及,我应该庆幸,没有宇宙那永恒的时间,却有敏捷的思想,它有远胜过宇宙的浩瀚无边。
43个13岁的孩子将要毕业踏进初中的校园。在与老师郑晨相处的最后一晚,地球却被遥远的一颗死星发出的强光照亮了。而后,有人将孩子们带走参加一个秘密“游戏”:孩子们要组建自己的小国家,在与其他小国家的共同生存。孩子们甚至配备有武器,这一切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互相斗争,考察他们的生存和领导能力。实际上,因为强光的照射,13岁以上的人将全部死去,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尚未成熟的孩子们需要成熟的领导者,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接管国家,面对世界。被选拔的孩子担起了领导国家的重任,超新星纪元开始了。
人类的成熟是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责任感和抗压能力在增强。让孩子来接管国家、接管世界,看似无稽之谈,实际上是对人成长的思考。环境是成长的催化剂,越是泥泞的路,越需要你学会负重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历过困苦方知生活的难得,责任落到肩头才会有承担的力量,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困难等着能进步的人去克服。那些难以做到的,接触少的事才能真正锻炼自己。
想想我自己,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总是不愿尝试,需要人承担事情是总是不积极,或许我就是那长不大的孩子,永远不能挑起一份担子,让人可以依靠。总是逃避,如何跨越?
科幻不会单纯为了幻想,任何书都需要有深度的思想。书中还有许多想象奇特、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山》,其中的两句话我也经常在视屏网站上看到:“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他必须活下去,因为山无处不在。”还有我很喜欢的一篇《圆圆的肥皂泡》,讲述了亲情与发展的落差、热情与现实的碰撞、时代和理想的更迭,让我感到科幻作品也可以有治愈人心的温情,有人物内心的交流,有散文般的悠扬、绵长,有读完后的内心触动,回味无穷,欣慰而又怅然若失。这些生动的如果,那么真切,又那么高远,成了我的梦中世界。
深夜,听着写这篇感言,仿佛星光依旧,情如涓涓细流,从这本书中流向我的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