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跟吴正宪教数学》有感

时间:2024-02-20 08:01:07
  • 相关推荐
读《跟吴正宪教数学》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跟吴正宪教数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选取了近年来吴老师经典的16个课例,以纪实的方式还原了课堂现场,突出了她的“儿童观”,体现了让孩子们获得“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并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教学实录进行了分析,同时分享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课堂花絮,并且邀请专家进行了点评,以深刻挖掘吴老师课堂的教育价值。

  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在相对不足的教学经验下我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把数学课上得既好玩又让学生掌握知识。很有幸在假期能读到这样一本教育读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吴老师“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在聚精会神拜读和久久回味中,我感受到了吴老师课堂魅力所在。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武维民、张秋爽老师编著的《跟吴正宪学教数学》一书。

  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吴老师的16节经典的教学案例,吴老师的课堂给学生留足了认真思考的空间,给予他们课堂上的精神自由。课堂上吴老师不止一次对急着发言的孩子说:“别急,要学会倾听,倾听里面可有学问了!”吴老师关于“静静的思考”的提醒,关于“学会倾听的忠告,都是源于她一个朴素的理念:“一切为了孩子!”

  吴老师以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也令我折服。反复品读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生的感觉,一种向上的活力。这本书让我对好的数学课堂有了新的领悟: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独到的课堂设计

  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在《旋转与平移》这节课中,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环节深深地吸引学生,也吸引着无数的老师的目光。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尽”的感觉,这正是吴老师教学设计艺术高潮迭起性的体现。另外,吴老师列举的课例——《千以内数的认识》的设计也独具匠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高潮迭起,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3、挥洒的教学机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看了吴老师的实录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在课堂上那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吴老师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课一开始吴老师问:“大家说玩好还是上课好?”老师的本意是借学生说“玩”引出游乐场,但孩子却说:“上课好”。吴老师巧妙地一引:“我认为玩不错,上课好不好呢,你们需用心体会,40分钟后再告诉我,好吗?”话语不多,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

  4、思维碰撞的对话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我们往往急于对学生的发言,急于判进行评价断对与错,这样就剥夺了大多数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此时学到的数学是快餐,缺乏必要的营养吸收。吴老师的课堂经常会创造生生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自信的表达、勇敢地质疑,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吴老师认真倾听、适时点拨,总是在关键时刻才站出来。教师慢下来,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去寻找自己的数学感觉,悟性高、数感强的学生很快就能够带领同学走进核心问题,教师不急于点破,不急于总结,不急于练习,等待产生强烈“感觉”的时机是吴老师课堂水到渠成的根本。

  曾几何时我也陷入迷茫、彷徨不定,曾几何时我也自相矛盾、犹豫不决,自己到底要成为怎么的老师?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读完这本书时,我找到了答案。正如吴老师说的:“课堂是交流,交流需要真诚;课堂生活,生活需要真实;课堂是生命,生命需要真爱。”让我们不忘教育初心,用真诚与真爱去共建真实的儿童数学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