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4-06-25 13:49:18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

  “若不了,便不好。”豪爽恬淡、不逐名利的甄士隐,遭受了一连串的祸事,最终选择了抛下妻子家人,毅然出家。这一决绝的选择绝非偶然,便是甄士隐拥有通悟《好了歌》的才智,看透了世理。

  “世人都晓神仙好”,但世人却大多都并没有选择出家修道,只由于人们割舍不下尘世的全部:功名、金银、娇妻、儿孙。可功名最终不过墓旁的草,金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恩爱的娇妻又可能投入别人的怀抱,自己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抚养成人的子女,最终也将只是飞去不归的鸟。甄士隐从歌中解出道理:人世碌碌无为一场空!立刻抛下了一切,随着那道士飘飘离去,终已不顾!

  元宵佳节,却是灾祸的'开头。失去了至亲的女儿,又遇上大火和荒灾,最终只能寄人篱下,历尽了苦难。受着岳父的责怪,对女儿思念成疾,年已薄暮的甄士隐顿悟尘世的全部不过一场空。原本不慕名利、仗义助人的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精神真正家乡。

读《红楼梦》有感2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读《红楼梦》有感3

  我们的一生都不一样,在我读了《红楼梦》之后,才知道每个人的人生是多么奇幻多变呀!林黛玉的人生是悲惨而又无助的;王宝生的人生是美好又悲惨的;王熙凤的人生是泼辣又狡诈的;薛宝钗的人生是巧妙的……

  《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当代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那就一定要读了《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是介绍林黛玉进了贾府后,贾府从京城大户直到沦落发生的故事。

  文中的每一个人都告诉我一个道理:林黛玉告诉我做人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王熙凤告诉我:做人不可以太狡诈,要不然别人都不敢与你交友;贾宝玉告诉我:做人要珍惜每一分不易之财;薛宝钗告诉我:做人要谦虚,不能骄纵。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也给了我许多感触。让我感到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是比在《红楼梦》时要幸福得多,但我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会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呀!就凭我现在这个样子连生存下去都成问题。记得我第一次出去买东西,因为妈妈买了鱼忘了买葱,就叫我去买。妈妈给了我钱也告诉我怎样去买,我就一边想一边走,走的在路上差点被一辆自行车撞到。到了菜摊,我支支吾吾地说:“阿姨买五毛钱葱。”阿姨马上给我五毛钱的.葱,在路上,我得意洋洋地笑着,甩着葱,就像得奖一样。但一回到家,妈妈就问我这葱怎么破破烂烂的。噢!这时我才想起我回来的时候在那把葱甩来甩去的,就像孙悟空耍棒呢!你看,我就买来了葱就沾沾自喜真是不应该呀!

  读完了《红楼梦》让我懂得了自由、民主、上进……,而我这个上进心却是远远不够的。当我有一点小成就会沾沾自喜,而读完了《红楼梦》,我才知道人要有上进心,不能定留在原地。我读完了《红楼梦》才知道人生是这样奇幻多变的。

读《红楼梦》有感4

  打开书册,闻着诗香,趁阳光正好的生活,走入红楼,去认知这些梦!

  87版红楼梦里,有过多的人物,可是我却倾心于哪个爱闹,又有点儿小脾气的林黛玉。喜爱她的真正,喜爱爱恨之间。她活在自身的'世界里,拥有自身的高雅,拥有自身的富有诗意。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如王煕凤的蛮横,沒有薛宝钗的情况,她不明白仰人鼻息的活著,她不明白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她仅仅自身的全球里做最真实的自己。一样。因为我欣赏她对感情的固执,欣赏她那类唯一,也是哀叹她的结果。感情终究是她的劫数,而她却终究劫数难逃!在日常生活中,王爱凤、雪宝钉这样的人,也许是立足于的销售市场,但是我和欣赏林黛玉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穿衣服,也没有必要温柔地做!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最少不容易活的太压抑感!最少不用活的太累了!做林黛玉,做最真实的自己!

读《红楼梦》有感5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有《再被狐狸骗一次》、《时代广场的蟋蟀》、《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其中,《红楼梦》

  我比较喜欢。

  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花了十年终于创作出《红楼梦》这本巨著。这本书以封建社会贾府的

  兴衰为重要线索,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故事。

  书中有贾宝玉的待人单纯,林黛玉的忧郁,薛宝钗的大方,王熙凤的心狠手辣。总之,文中人物很多,但都有不同的性格。这让《红楼梦》变得很有趣。

  刘姥姥游大观园是《红楼梦》的.著名片段,也是书中一个重要情节。此时,正是贾府最兴旺的时候,刘姥姥像小丑一样逗得大家不禁哈哈

  笑。同时,刘姥姥也十分幽默,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有很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等。

  文中林黛玉一开始十分嫉妒薛宝钗,但后来便慢慢开始敬佩薛宝钗。因为有一次,林黛玉说错了话,被薛宝钗私下“教训”了一顿,这“教训”反而让林黛玉觉得薛宝钗厚道有德。在林黛玉生病比较严重的时候,连门都不能出,只能在屋子里养病,薛宝钗竟然来看了她,林黛玉便对薛宝钗很感激。从这一点,我感受到了林黛玉心地纯洁无暇和薛宝钗很会为人处世。

  《红楼梦》真是一本好书,有时间我还会再去品读。

读《红楼梦》有感6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读到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节时,我总会经不住流泪。肯定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令我产生了恋爱之情。她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仇恨,自己的难过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过更替,都会不觉地潸然泪下。或许她真的是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是一棵绛珠草,来到人世间还泪。她真实地向人们展现了水一般的柔肠,这让人不经心疼。

  书中还有另外一个仆人公,那就是贾宝玉,踏碎不是女孩,带却有着比女孩还要细腻的内心。他与他那布满灵气的,清秀的女孩子相差无几。宝玉厌恶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对丫鬟们毫不卑视,反而会挺起胸膛来爱护她们,怜爱她们。当宝玉得知无力关心她们时,他难过欲绝。他追求完善,追求独到的美,内心的美,行为的美,他身上总是披着一种别人的美。

  《红楼梦》不愧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的情节领人荡气回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不管谁看啦都会爱不释手。

读《红楼梦》有感7

  四大名著,深邃而又神秘,这个暑假,我解读了最难解读的一本奇书——《红楼梦》。

  红楼梦主要讲了封建社会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富到衰的全过程,刻画了种种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无奈,在封建社会里,事实都用权力说话,无人相信法律对于他们来说是公平公正的。

  这本奇书看一遍甚难懂得,只有仔细琢磨,才能懂得其中的含义。那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灵魂,佭珠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贾宝玉对他的灌溉,化作林黛玉泪洒红尘。前面一段的太虚幻境,别有一番韵味。说是红楼梦,其实本意就是石头记,那块女娲补天留下的通灵石,造成了一场未完待续,永远无法结束的梦境。

  最然我憎恨而又同情的便是王熙凤,他害死尤二姐,心狠手辣地逼迫了多少无辜的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性格泼辣,十分恶毒的人,但是我认为,在这样昏庸无能的社会,她无心无力,为了生存,为了自我利益,他不得不这样做,这一切,都是自找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像一盘碎渣,贾母觉得林黛玉身子弱,又看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觉同意了宝钗做宝二奶奶的位置。而林黛玉,则因疑心和嫉妒吐血身亡。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如何攀比?黛玉对宝玉来说,只有怜爱。透过宝玉的眼睛,这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千金小姐美中有自然,她那雪白一般的酥臂,肌肤润泽,仿佛“一池出芙蓉”,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林黛玉,这朵病态的红玫瑰,如果在一起,红玫瑰就会凋谢。薛宝钗,,则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是白玫瑰,在贾宝玉心中永远取代了这个位置。

  红楼梦里还有很多经典片段,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这些令人吸引的部分读的我如痴如醉,一遍再一遍反复读下去……

读《红楼梦》有感8

  而我的看法却不同。

  凤姐的出场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那个封建的社会中,哪个女子敢如此大胆?

  虽然,这不符合古代女子的形象。但是,贾母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吧。说明当时封建社会的女子都在一定程度上,羡慕或说是向往着“凤辣子”的这种大胆作风。

  即使大胆,她也不似宝玉般疯疯癫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对于她的才,我们是不可否认的。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她一个人的活要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来干。这么看来,凤姐是不可缺的。

  有人说“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又有人说凤姐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是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而我想说,一个女人家要管宁国府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事,没有心机、没有城府,如何管理?

  李纨曾说了句有玩笑性质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这句话,其实对凤姐真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判。可凤姐的心机也不仅仅是用在“财”这一个方面。还有她“见风转舵”这个特色。“见风转舵”在现在来看,可是个褒义的词。它是形容一个人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调动人际。凤姐就是这样,她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有时,竟又觉得她是一个心理学家。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像黛玉出场,刚进贾府,

  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凤姐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又如,宝玉和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探春这里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缺的是什么,二话不说,放下银子,让这些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少爷小姐们闹着玩,真是个疼爱弟妹的.好嫂嫂。

  说到这里,又发现了凤姐的一个优点,跟宝玉黛玉

  小姐比起来,她更懂得什么是更重要的。整天吟诗作画,虽可以陶冶情操,但那只是败家的前兆。如果,不论后来,一开始就没有凤姐打理这个财务,我想,贾府早就坐吃山空了。

  话题回到疼爱弟妹这里,凤姐不仅疼爱弟妹,她还十分孝敬老人。人人都知道,凤姐‘爱财如命’,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但是,她在跟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为的是什么?还不是老人的高兴!老太太最喜孙子宝玉,书中也说了,“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有事没事就摔玉,正经书不好好读,整天跟胭脂水粉混成堆,哄老人不如哄黛玉。就这样,宝二爷如何能让老太太高兴呢?但是,凤姐呢?她最了

  太太的心思,有事没事就把老人逗乐了。正所谓百敬孝为先。

  古有‘七出’,嫉妒和无子也在其中。我们要说,生活在封建宗法关系中的王熙凤,最终仍旧不能摆脱“夫纲”和“妇道”的拘束,她不能不承认丈夫纳妾是正当的。为了子嗣,即使三妻四妾也是冠冕堂皇,无往而不合于礼。所以在强大的宗法礼教和社会舆论面前,争强好胜如凤姐,也要竭力洗刷自己“妒”的名声,构筑“贤良”的形象。这实质上是一种屈服。凤姐在为人处事上,有时虽有些极端,但是大多时间还是处于冷静情况下的。要说尤二姐的死,我们也只能去怪那时‘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了。

  所以,凤姐作为贾琏的妻子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抓不到什么把柄,来指责她,至少跟贾琏相比,凤姐比贾琏强得多。“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在“协理宁国府”当中,她是比较积极、正面的。从客观来说:她既是一个支撑贾府的顶梁柱,又是一个挖空贾府的“大蛀虫”。但,所谓人为私而私。人的一生怎么无错呢?凤姐到头来也自食其果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但我仍是喜欢凤姐,她的光彩四射,风情万种;她的快人快语,风趣幽默;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这样的熙凤,到了现代,无疑是个女强人之类,可惜啊……

  我之所以把文名取为《如果》,只是为如此的凤姐感到惋惜,如果,凤姐在现代。结局还会像那时如此惨痛吗?她的所作所为,在某些方面看来,也有很大一部分的社会因素吧……

读《红楼梦》有感9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皆是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家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莫过于《红楼梦》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经典诗词又让人不得不折服,怪不得有那么多的“红学家”在研究《红楼梦》呢!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一个家族的大小往事。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从小在母亲,祖母和众姐妹的`关爱下长大,极具叛逆性格,他认为“这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说来他应该是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大多是由于环境所致,贾府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都是女子,自然而然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至于这“刚”便是男子与生俱来的性格。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做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兴旺。

  因此,他们便天天吟诗作乐。这其中又有两个女子不得不提起,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她也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薛宝钗却是个开朗聪明,又颇有文采,所以是讨人喜欢的女子。至于那些配角:卑躬屈膝的袭人;反抗叛逆的晴雯;性格刚烈的鸳鸯;能言善辩的麝月又各具特色,所以我也由衷地感谢作者曹雪芹,是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浓缩了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但它的结局却也着实让人遗憾,如果这真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那么这正是个悲惨的故事。反之,正因为是一个悲剧,才让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或许吧,事事无完美,人也是这样。总之《红楼梦》给我的感触很大,而我也将会把这份感触永远珍藏在心底,

读《红楼梦》有感10

  因为暑假后我可能继续带初三,初三的必读书目就有《红楼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我这个年纪,暑假里,我又一次拜读了曹雪芹的长篇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红楼梦》里描写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观园,刘姥姥曾说,这里的景色比画上的还要美。繁花似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佳木葱茏,水声潺潺,落花浮荡,葱绿桃红,砖墙瓦舍,杏花稻香,花香四溢,读一遍仿佛游览了人间天堂,令人流连忘返。

  大观园里住着一群貌若天仙,个个娇嫩纯净、鲜活、热烈,流淌着无限青春气息的个性鲜明的现实女子。这,便是青春。有青春的地方,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可是住在大观园里的青春女子却一个个都凋谢了。可以说,《红楼梦》给人的感觉是凋谢的青春。先看红楼四春,贾府里的四位贵族小姐:

  贾府里的贾元春凋谢了,她是贾政与王夫人的长女。元春长大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后被封贤德妃,成了皇帝的妃子,按说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元妃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的死,使贾家失去了皇亲国戚的地位。

  贾府里的二小姐贾迎春凋谢了。她是贾赦与妾所生的,她老实软弱,任人欺侮。他父亲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他嫁给孙家,出嫁不久,活活一个贵族小姐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迎春的死,可以看出,贾家经济衰退。

  贾府里的三小姐贾探春凋谢了。她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强,厌恶生母维护主子的尊严,在抄捡大观园时,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丫头的东西。她想“兴利除弊改革挽救危局”,但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远嫁他乡。探春的凋谢,可以看出贾府大厦将倾。

  贾府里的四小姐贾惜春凋谢了。她是贾珍的妹妹。她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一直在荣国府叔祖母贾母身边长大,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本就性格孤僻冷漠的惜春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终带发修行,缁衣乞食。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这四位姑娘都是贾府里的贵族小姐,正是青春正当时,可是却都凋谢了,四位姑娘的命运真是令人“原应叹息”。

  贾府里凋谢的青春,是一个接一个。你想贵族女子都凋谢,更何况外来的人呢。比如秦可卿,因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其年轻早早夭折;李纨因贾珠不到二十岁病死,就恪守封建礼法,一直守寡。史湘云贾母的侄女,最后也是由于夫婿亡故,过着孤寡的生活;尤二姐被姐夫贾珍玩腻后,让给了贾琏,王熙凤发现后,尤二姐备受折磨,被庸医打掉胎儿,绝望地吞金而死;尤三姐,刚烈,被柳湘莲怀疑不干不净,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就连王熙凤,贾府的大管家,毒舌相思局,报复贾瑞,弄权铁槛寺逼死张家女儿和刘守备之子,索取贿赂,克扣月钱,最后也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也只活了20几岁的下场。

  贾府里凋谢的下人更是一大把。如被王夫人骂作小娼妇,说我好好地爷们都叫你们给教坏了的含羞跳井自杀的金钏,被王夫人斥逐怡红院,羞愤而死的晴雯,撞墙而去的司棋,自知逃不出玩弄,悬梁自尽的鸳鸯……她们都是含苞欲放的青春女子,一个个都因在贾府当下人而凋谢了。

  林黛玉和贾宝玉,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阆苑仙葩,两个谪仙一样的人最后,一个香消玉殒、乘风而逝,一个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年纪轻轻,就凋谢了。

  青春的凋谢,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其实是必然的。你想:这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大社会,这个家庭中,没有适合年轻人生活的条件,他们要年轻人死,年轻人就不会活。封建家庭中的主子比如贾赦,荒淫无耻,丧失了伦理道德,那些年轻的媳妇羞愧难当就被逼而死,封建家庭中的主子贪污腐化,下面的主管比如王熙凤也会贪污克扣,年轻人就没法生活。那些封建家庭主妇如王夫人,一味的认为年轻的宝玉是被丫鬟带坏的,就不想想丫鬟一个一个被逼死去,家里的姐妹也接连死去或远嫁,或被折磨而死,这对一个有同情心、善良心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打击?生活的伙伴都一个个死去,这让宝玉怎么不伤心绝望?还有封建家长贾政对于孩子宝玉一味的批评指责,明明作诗很好,却得不到肯定,一味的让他死读四书五经,禁止他们读《西厢记》这类小说,禁锢年轻人的思想。

  总之,年轻人的生活中没有人情味,有的是世态炎凉;没有同情心,有的是被主子折磨蹂躏;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有的是主子奴才一起腐败压榨,贪赃枉法,目无法纪,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看看石呆子的宝贝扇子被贾赦谋夺,王熙凤手里的多少人命,王子腾数次出手包庇袒护,薛蟠打死冯源,抢走香菱,主子如此,奴才能好的了?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没有安全保障,没有人身自由,没有思想自由,这样环境中的年轻人,随时都会死去,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不是成为尼姑就是出家做和尚,除此之外,别无出路。难怪,贾府曾拥有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荣耀与繁华,最后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坍塌被抄了家,天上人间一切皆成过眼云烟,正如一座红楼的梦幻!落了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我们都知道,青年人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可是,封建社会家庭下的青年人,思想禁锢,生活无望,随时都会被逼杀而死。社会不让年轻人活,那么这个社会也就没了生机和活力,也就没有了希望。因此,青春的凋谢,也是社会的悲剧,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也是必然的了。

读《红楼梦》有感11

  一段红极一时的风光,犹如半空中的楼阁,终究是梦一场。盛极一时的贾府,最终也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一切都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更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腐败与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灭亡。贾府何不是那场梦?梦醒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曹雪芹笔触下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抗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的.仁人志士;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这样矛盾的背景下,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结果只能是悲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宝黛二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让读者不禁赞叹道,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阵叹息。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独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的隽雅脱俗。而她的多愁善感,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但“情不情”宝玉却无法给她足够的安全感,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黛玉的死何不是让宝玉被迫从梦中清醒,发觉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贾史王薛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荣国府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等级分明的“社会封建阶层”,“统治者”的独裁转职,追名逐利的争斗陷害,攀比虚荣的腐朽心理。侍女之间的勾心斗角,兄弟之间的互相猜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要注意时刻警示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要适时跳出现在所处的境况,换位思考,不要执着于一时的成就或挫伤,无论是噩梦还是美梦都不要迷失自己,否则你终会梦后一场空。

  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南柯一梦也不过如此,宝黛二人是悲剧,贾府的兴盛也是红极一时的梦,梦醒后,终是一场空。

读《红楼梦》有感12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中的一本,使我受益匪浅。《红楼梦》主主要记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富贵顶端的上流社会到灭亡的整过过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突出作者曹雪芹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画卷,让我们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悟出正真的道理。

  翻开此书,每一回的故事都使我刻骨铭心[注: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然而,从这本书中我也读出了作者曹雪芹十年之间创作的艰辛。当我读到第十三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我真惊了!我为作者的伏笔震惊,也为当时的富贵人家震惊。大观园,不知有多少个馆楼,连吃一顿饭都如此讲究,难道不令我们震惊吗?当我怀着急迫的心情读大结局时,我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感到悲哀,同时我也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感慨。被逼无奈的林黛玉病绝身亡,贾宝玉因林黛玉之死,看破红尘[注: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出家为僧。然而,因为社会转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生动形象地衬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的心声。

  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绘声绘色,千古流传。

  千古情仇,红楼一梦!

读《红楼梦》有感13

  暑假期间我读了青少版红楼梦,我特别喜爱这部书,《红楼梦》是一部宏大的著作。翻开这本书,就像推开了历史的大门,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美味佳肴活敏捷现,老学究们严厉 庄重的举止跃然纸上,夫人太太们矜持端庄的`神态一览无遗。还有少女们穿红着绿的明媚形象,七彩纷呈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林黛玉手提羊毫,专注地作诗;薛宝钗拿着团扇,和蝴蝶在花间玩耍;史湘云红着脸,懒懒地卧在石头上……

  看这本书,我最终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是真正的志趣相投的;我也隐模糊约地知道了,那时候的社会,人们更加支持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但最终,林黛玉逝世,贾宝玉出家,我总觉得,那时候的社会制度不如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更加自由,更加民主,由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读《红楼梦》有感14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只是一首红楼,读罢口齿沁芳;竟是一曲红楼,看毕其乐无穷。歌尽了帘外海棠,锦屏鸳鸯,也画绝了穷困潦倒,岁月沧桑。铺开人世的画卷,可我却回味无穷,乐在其中。

  初读红楼,只是七岁的小不点儿,才读几回,便觉有趣:“青埂峰在哪儿呢?我若去了,会不会捡到补天石?三生石畔真的有绛珠仙草……”之纠结于宝黛钗三人的微妙关系,甚至还着急于黛玉的“柔弱”、“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但大体还是看不懂的`,满纸的“贾这贾那,”眼花缭乱的名字,听不懂的弦外之音……却让我隐隐觉得好玩,比什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有趣多了。

  一本红楼,几缕芬芳,乐在其中,乐在“稀奇古怪”的词句中。

  又饮红楼,便是十岁的少先队员,是从妈妈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评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起了兴致,诸如“甄士隐”实为“真事隐”,“霍启”实为“祸起”等等。还有绛珠草和神瑛侍者便是黛玉与宝玉……一瞬间,我觉得这书其乐无穷又其妙无穷。我反复再度,可她就像解不开的九连环,非得黛玉的柔荑来“点石成金”,可我没有黛玉的机敏,自是不懂,可总是快乐的,毕竟只有解那解不开的九连环才其乐无穷。

  一曲红楼,几多玄妙,乐在其中,乐在“环环相扣的情节”中。

  再品红楼,已是十三岁的清雅少年,那日,我正热情洋溢地大声朗诵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妈妈却笑我:“这写尽红尘的诗,你竟读得慷慨激昂,服了你了。”我大惑,何为“写尽红尘?”带着问题,我再次被这红楼灌得酩酊大醉。可是“酒入欢肠千杯不醉”我继续“畅饮”,闭关修。终于,在脂砚斋老先生的帮助下稍有起色:“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空。”世间不过是一场空,起起落落,谁盛谁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初心未改,是否问心无愧。于是我带着浑身“酒气”,出关云游,手上一坛坛酒罐子,装满了快乐。

  一梦红楼,几许兴亡,乐在其中,乐在“起落无常的红尘”中。

  红楼一梦梦难终,字含冷香乐满舟。我载舟飘去,载满欢乐,乐在其中,在红楼难以言喻的玄妙中。

  我载舟,继续远游,在一卷红楼中,乐而忘归。

读《红楼梦》有感15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

  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不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别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诋毁!”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1-09

(经典)读《红楼梦》有感08-11

读《红楼梦》有感03-15

读红楼梦有感01-15

读《红楼梦》有感(通用)08-26

读《红楼梦》有感(荐)08-14

(优)读《红楼梦》有感08-08

读红楼梦有感15篇01-18

读红楼梦有感(15篇)01-29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