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津湖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长津湖》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长津湖》有感 篇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一部纪录片出人意料的在中国大地风靡一时,击败包括《亡命天涯》在内多部进口大片的黑马,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这就是由中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军事纪录片《较量》。这部将抗美援朝战争自始至终客观反映的影片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仅是因为简单记录历史片段,而在于通过血与火的博杀体现出民族精神之所在。
遗憾的是,限于时长、资料等各方面原因,影片只能提供通览式的描述,而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更令人好奇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做为朝鲜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美国与中国尽管对50年代那场局部战争时有回顾,但惟独对于长津湖这场战役很少提及。这一坚冰在2012年终于被打破,先是传出美国投资上亿美元拍摄的《严寒十七日》即将上映,随后在2012北京图书订货会媒体最期待10本好书的名单里出现了《长津湖》的身影,鲜为人知的长津湖战役此番以小说的形式再现,无疑是于尘封的历史中寻求民族精神构成的一种尝试。
《长津湖》一书由解放军作家王筠创作,据说作者花费十年时间收集资料,寻访多位长津湖战役幸存者,历时三年才写成此书。小说以1950年11月志愿军9兵团麾下某前卫营入朝参战的全过程为叙述主导,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王牌陆战一师,通过上至兵团首长下至吴铁锤、欧阳云逸、孙友壮等基层战士在战争进程中的种种经历揭开长津湖战役神秘的面纱,全景式的解读与刻画将那场几乎被遗忘的殊死较量带至读者眼前,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冰与火之歌。
血肉筑就的故事必定悲壮感人,《长津湖》毕竟是一部既定背景下的军事题材小说,战斗场景与战事进程无疑必不可少,而且必须与历史事实相近。因此作者王筠借前卫营入朝作战的.日日夜夜,借敌对双方人物于长津湖的遭遇,采取虚实两条线索平行推进,在文字书写上完成细节与情感贴近真实,演绎出动人心魄的传奇。据历史资料所示,志愿军9兵团原本驻扎华东地区,随着战争规模日益扩大被临时调赴朝鲜,而此时正临寒冬,后勤补给的缺陷致使9兵团十多万部队穿着单衣迈入冰天雪地的战场,食物短缺、物资匮乏以及对战场态势缺乏了解等诸多不利因素始终伴随着他们。这一切因素是历史事实,同时也为小说的延伸撒下一片阴霾。小说中的前卫营多为南方人,他们有些人甚至连雪都没见过,却不得不在零下30-40度的极度冻馁中厮杀,以血肉之躯迎战装备先进的美国军队,甚至以人力去追击美军的机械化部队。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给予美军陆战一师沉重的打击,一次战斗就消灭美军一个建制团-北极熊团,彻底改变朝鲜战场的态势,更改变了全世界对于中国以及中国军队的印象。但无法否认的是,志愿军三个军十多万人攻击美军一个师,自身损失惨重的事实。小说结尾的悲剧性刻画,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历史中真实的存在,小说中前卫营的原形无疑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长津湖一役中27军某部在总攻击之前潜伏,结果所有的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的事迹早已流传甚广,以至1952年9兵团回国时,兵团司令宋时轮思及战况惨烈,主动停车向长津湖方向脱帽鞠躬,并泪流满面。
因此无论从小说的角度或是历史的角度,都不能将长津湖之战视为普通的战役,或许作者本身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书写时更着重于人性的勾勒,试图在不同种群的军人世界寻找答案。骄横的麦克阿瑟、厌战的麦卡锡、果敢的史密斯、滑头的吴一六、投机者凌子林、敢爱敢恨的欧阳云梅;志愿军也好,美军也罢,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彼此面貌各异,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战争不再那么机械,军人之间的友谊与尊重随情节延伸的同时无声渗透,彼此各有立场的行为举止也证明作者并没有区别对待或是抱有成见,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战争亲历者所寄予的敬重、赞赏和同情,同时也吸引读者跟随传奇的文字延伸去近距离体会历史的感动。如果说真实残酷的战场历史描写体现出两个对立世界的较量,那么,作者演绎下的前卫营所遭遇种种则足以印证如拿坡伦曾说,中国睡狮已醒所展示出的强大精神力量。
营长吴铁锤是小说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个家世传奇出身皖南的打铁汉子自加入新四军后身经百战,进入朝鲜时已是前卫营的营长。“屌”字不离口,性格冲动却又心思敏捷,战斗勇猛果敢,战场上职务数起数落,这样的人物事实上在近几年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往往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亮剑》中李云龙之类的军人形象上。所不同的是,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经历却促使他化身悲剧人物,独自担当无法承受之痛。这个看似简单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王筠笔下被塑造的有血有肉,他时刻想念家乡的老母亲,却不得不履行军人的天职远离家乡;骁勇善战,却对现代化战争一无所知;一方面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不惜拼完全部人马试图完成任务,一方面却又在行军做战中收留朝鲜族孤儿,好勇斗狠却不乏铁汉柔情的一面。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使之丰满,因此我们会看到,在急转直下的残酷搏杀后,在前卫营全军覆灭后,家传之宝云龙纹铜锣在两通”急急风“与”慢三锤“之后裂为碎片四溅,隐含玉碎之意的悲怆壮烈传递出令人动容的人性魅力。这一刻的吴铁锤抛弃了平常人最为原始的认知与渴求,甚至已经超越了自我,意外的幸存与战友毁灭所形成的双重打击并没有将之击倒,反到将斗志燃烧到极至。我想这样舍生忘死的坚强力量并非偶然,追求尊严、坚定的意志以及对信仰的坚贞是其源泉,从而锻造成中华恒古不灭的军魂。与之相对应的,欧阳云逸与蓝晓萍的知性爱情、孙友壮与李桂兰淳朴的情感等等线索加强了这种人性的感染力。
战争的结局已然是无法改变,而战争带来的影响却至今存在,尤其是对于中国的统一大业已经从军事可能演变为遥遥无期的政治口号,至今分裂的朝鲜半岛依就动荡频频,《长津湖》一书的出版或许无法影响如今的世界,却足以唤醒国人对于那段历史的回忆,并驱使国人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宋时轮将军去世前曾说过:记住历史,因为那是我们的辉煌。诚如斯言。
读《长津湖》有感 篇2
今天我观看了《长津湖》这个电影。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志愿军在朝鲜长津湖这个地方与美军斗争,使美军没有走过三八线占领朝鲜的念头。
使我感动的是美军撤退时,经过一座雪山,看见了中国志愿军在雪山上被寒冷的冰雪冻结,但还保持着准备战斗的姿势,使美军的.上尉感动了,他说,像这样的人,他们们完全不是中国志愿军的对手。
一段段永久的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让他们的下一代不在打仗,不在过着穷苦的生活。
看完这场电影,使我知道了一段动人的历史,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国家的历史加上一层美丽的风景。
读《长津湖》有感 篇3
最近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战役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小说《长津湖》引起的广泛热议,我也抽空拜读了这部极具震撼力的心血之作,心灵受到极大震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对于书中所描绘的长津湖战役一直以来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中美两国军事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军事研究领域的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长久以来,长津湖战役被称之为中美两国精锐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历史格局的一次强强对决,这场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因其背后所引发的我军在战役准备和展开阶段的仓促和局限,使得这段饱含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血战史一直鲜为人知。对于长津湖战役,网上各种媒体都有许多热议,但是当这部由军旅作家王筠倾其全部心血创作的小说,以艺术的写实手法再现了当年这段原本应该流传颂扬的战争往事,立即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一直以来,我们都普遍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打出了国威、军威,展示了中国人勇敢顽强的不屈精神。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抗美援朝战争背后的种种深层次的故事,显然是一个禁区,我们一直在采取回避的'办法对待这些有瑕疵的血泪之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部小说的火爆发售和热销,应该是一个正本清源的好事,值得一书。
翻开此书,从字里行间跳跃出的是在那个朝鲜半岛叫长津湖的酷寒地带,毫无准备、几乎是仓促应战的我志愿军将士在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冬里,依然穿着春季的单衣单裤,吃着干硬的炒面,抓一团雪塞在嘴里,手里拿的仍然是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凭借着打败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万丈豪情,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向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发起冲锋,杀出了中国军人令敌闻风丧胆的威风。
心在颤抖,人在震撼。
这样的战士,这样的军队,所拥有的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所有军人的荣耀,不愧是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这种不朽的民族精神应当大书特书,让先辈们的这种精神,去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树起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
本书所展示的是1950年冬天,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与美国海军陆战1师在长津湖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决战,“长津湖战役”在美国战史被称为“最艰苦的战役”,而我们用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形容它绝不为过。
历史上称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志愿军官兵一举打破了美国人试图在1950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功势”的计划,迫使当时世界上最为强悍的军事超级大国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
令人可喜的是,这样一部史诗般的战争小说,并没有一味靠描写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而是通过志愿军某部前卫营一群可爱的官兵们的形象,以营长吴铁锤,教导员欧阳云逸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英雄的伟岸群像。
书中的曹连长、孙友壮、老王头、李大个、吴一六、陈阿毛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刚刚结束的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带着胜利者的必胜信心,“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面对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美国军队,在极度寒冷的严酷冬天里,这群可敬的志愿军战士,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在行进途中不断自我调整,在极其艰危的环境下仍然奋起抗敌。
说这是一群可爱的人,是因为书中出现的是一群有着鲜活个性、生动活泼的年轻人,包括了营长吴铁锤,教导员欧阳云逸在内,原本都是三十出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开拔的过程中,尽管明知前方等待自己的是生命的付出和一腔热血的喷涌,但仍然不失年轻人的天真和幽默的本性,于是才有了“在鸭绿江边撒开了尿”,等战争结束之后再回到这里“每个人浇上一泡尿”的感人而细微的描写,使作品在宏大的战争背景下,有了更多的人间温情的微观描写。这种点面结合,融局部于全局之中的生动画面,使得每一个战士个体的形象更为凸显,也因此而更加为他们后面的极悲壮的牺牲场面所铺垫,阅读起来既颇具感染力,也有很强的冲击力。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要重提那些不愿被揭开的伤疤,只是为了永远铭记这样一群共和国的军人,他们用自己的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新中国刚成立之后的朝鲜战火,让百废待兴的中国措手不及,而书中的我志愿军九兵团入朝参战显然是临危受命,极其仓促上阵。
由于根本没有准备时间,陈旧的武器装备没有更换,过冬必备的棉装被都没有,加上许多官兵的心理状态还停留在打垮蒋介石军事集团的心理优势上,没有战前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跟进,离开了这些原本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就让无数年轻的士兵在几乎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走出国门,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去和最强悍的敌人作战,可以讲,以营长吴铁锤,教导员欧阳云逸为首的志愿军某部前卫营官兵,近乎就是一支“裸战”的敢死队。
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让读者从一开始就带着很不平衡的战争对比心态,从内心为我们这些参战的官兵们提心吊胆,同时也为志愿军官兵“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绝世勇气与牺牲精神所折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作者是站在了人性的光辉上,努力讴歌了志愿军战士在极度艰难环境下所迸发出的超强意志力和忍耐力,传递了无坚不摧强的信仰力量。
我们的志愿军官兵,在没有棉衣御寒、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忍受又冻又饿的极端困难,在连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扑向长津湖战场,在三天四夜的激烈战斗中,虽伤亡惨重,部队严重减员,仍配合兄弟部队重创美军一个整团,反复攻占死鹰岭主阵地,击落美军飞机,他们依托的是无比坚强的钢铁意志与崇高品质。
看看这样画面就知道战争的空前残酷与惨烈:吴铁锤营长因部下伤亡太多主动放弃攻取的阵地,被降为连长后带领剩余的战士夺回阵地;战士吴大个和孙友壮等伤病员因等不到救援,便自行朝北方向一路爬去……
最为心灵震撼冲击力的画面恐怕早已被人们熟知,以教导员欧阳云逸为首的一百多人抢占美军必经战略要地1081高地后,因遭遇罕见暴风雪突袭,仍然顽强的坚守在阵地上,没有一个人逃脱或退缩,最后全部以俯卧战壕的姿势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永远不倒、巍然屹立的冰雕。
当后来赶到1081高地的美军赶到志愿军守卫的阵地时,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一个地卧在自己的战斗位置……”此情此景也使美军的里兹伯格团长肃然起敬,“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的浑身汗毛都竖立起来,人在颤抖,这种撞击心灵的画面久久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很久没有过这样的发至灵魂深处的震撼了,更没有因一部小说而长久的激动不已。许多时候,我一闭上眼就会浮现那些经典的冰雕形象,真希望能够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之生死于度外的革命乐观主义艺术而直观地重现在银幕和银屏上,让一代又一代后辈们永远不忘这些原本就不该被遗忘的英雄们。
好在听说八一电影厂已经在积极筹划了,我要为那些长眠于长津湖山头的英雄们大声祷告,让他们不死的精神成为今天我们不可替代的支柱和丰碑。
安息吧,先烈们!
读《长津湖》有感 篇4
朝鲜战争,不能不谈及《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悲壮可见一般。这本书的细节描写很感人,有股军人的热血情怀!看了三分之一的'读书,不忍一下子读完。
借给旁边的军人朋友读,他们也能看下去,他们觉得这书真实。
美中曾有一战,无论胜负,都让彼此看到了对方的实力。但愿这两个大国,以后再不用开战!
读《长津湖》有感 篇5
“《长津湖》电影结束后,等了好一会儿,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辉煌、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想来便是最好的彩蛋。”
2021年电影《长津湖》上映,掀起了一场致敬“最可爱的人”热潮,也吸引了我学习、追忆这段历史。
深夜,我读《血战长津湖》,这场战争过于残酷。
《血战长津湖》用简单朴素的文字描述了70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对阵美国精锐部队第十军,与美国王牌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最终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抗争。这场战争,也成为人们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长津湖之战,也创造了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北极熊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为了写这本书,作者历时两年,走访全国各地的28名志愿军老兵。老兵们来自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既有战斗英雄、火线指挥员,也有参与战略决策的高级指挥员,以及军情、后勤人员。
“宋协生跑到山坡上,隐约看见一二百战士都抱着枪在那躺着,以为这些战士都在隐蔽。他和教导员运动到那个阵地上,战士们仍然一动不动,个个脸上似笑非笑。用手一碰,原来他们都被冻硬了。被冻死的人脸上会有笑一样的表情。宋协生不禁要掉下泪来,这些战士没有死在美军炮弹和子弹下,竟被活活冻死了。”当我在开着空调的屋子里看完这本书时,感到特别压抑,尤其是想到志愿军冻肿的手、脚、耳朵。我无法想象那群志愿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着结冰的炒面,在极寒天气里遭受了多少痛苦。
以前,我描写英雄人物总会写“不畏牺牲”,直到看了《血战长津湖》,我才真正明白“不畏牺牲”的沉重。
我们今天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一群英雄早已为我们负重前行。
山河岁月,铁骨铮铮,历史不能忘,先烈更不能忘。
中国人民志愿军,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读《长津湖》有感 篇6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一想到这首歌,我就会想到妈妈带我看过的《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战争之一,是比较有名的一个抗美援朝战役之一。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伍千里和伍万里,伍千里带领着他的战队七连和他的弟弟伍万里,来到抗美援朝长津湖的战场与洋人搏斗,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雷公的举动让我十分感动,因为他奋不顾身地把标识弹放在一个车上,他驮着标识弹,但全身都被烧伤了,我想那标识弹肯定特别热,不然不可能把他的身体烧伤,最后车翻倒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对他的.战友说:“你们不要丢下我,我不想一个人在这里!”当时我就想,你们这些抗美援朝的英雄不会被留在战场上,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都没人会忘记你们。因为你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现在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新中国。有时我还听信传言,觉得你们下一生的会出现在繁花锦绣的人间。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抗美援朝时代大战的时候,战士们是多么的痛苦,他们舍身忘记奋不顾身的守护我们的新中国。这些历史,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都铭记在心。
读《长津湖》有感 篇7
10月1日,是国庆节,是一个令全国上下所有人都高兴的日子,在这喜庆的节日背面,却是有无数钢铁般的战士们,他们牺牲自己为亲爱的,祖国开辟了一道道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纷飞,却有光明照亮的路。
1950年,十月份,抗美援朝战争的战鼓打响了,无数志愿军将士们争先恐后的冲上了战场,无数志愿军将士们,牺牲在美国那一排排先进的武器之下。每一顿饭,都有可能是那年轻的同胞们的断头饭。他们知道会死吗?当然。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是不顾一切地冲上了哪战场?《长津湖》里的一句话,告诉了我原由。“这场战争,我们不打,这是我们的下一代打。”虽说不是热血沸腾的,但这句话所以鼓舞全国的志愿军将士们。他们说不能说是不怕死,但是心中的仇恨,在心中慢慢发芽,想想看,自己的亲人、好友牺牲在敌人的机枪之下,自己的爱人、未满月的`孩子,还未体验过美好,就灰飞烟灭了。
“这种仇恨,难道还不足以消灭那些敌人吗?”是啊!有多少同胞冒着枪林弹雨,护送情报。有多少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伤员。
一位志愿军将士倒下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战士们的尸体倒在前线,为中国筑起了一道别样的长城。那长城无比雄伟,那口号惊天动地,他们的血流成河,他们的心意流成海。
当我望着那鲜红的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我只是注视着那红旗。她在风中飘扬着,如此优雅如此灵动,而我透着那面国旗到了不顾一切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男儿们,不顾一切护送情报的灵动少女们。放心吧,前辈!你们用生命守护国家,我们用希望守护未来!
【读《长津湖》有感】相关文章:
观《长津湖》电影有感05-10
《长津湖》观后感12-20
《长津湖》观后感12-05
长津湖观后感11-27
《长津湖》的观后感11-26
长津湖观后感12-08
《长津湖》观后感(精选)11-14
【热门】长津湖观后感11-27
【荐】《长津湖》观后感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