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看书的时候总在想,作者写这本书是想表达什么呢,觉得自己看了好久都没想明白。后来终于发现,作者不是想表达什么,他是在塑造人物,塑造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各有特点,各自特点决定各自命运的角色。所以让你无法评判每个人物你是如何看待的,评价他所做出的事情的。而看到后记明白,作者真的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而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清晰的。
作者塑造角色,读者理解角色。
人的性格决定命运,人的经历也会决定命运。
韩子奇一辈子,是为了玉而活着的。从他决定不再去朝圣,决定留下来研习玉开始,他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因为爱玉,他会忍辱负重在蒲寿昌那里当学徒,偷艺,然后自己回来兴办奇珍斋;因为爱玉,他想方设法收集各种珍稀玉器,了解他们的故事,成为名噪一时的玉王;因为爱玉,他抛下妻儿和家庭,带着玉器珍宝远走海外,在海外也不离开这些玉器自己逃命;因为爱玉,他忍心抛弃他的爱情,不忍放弃他的玉名,让冰玉自己远走,枯留自己的名声与不能见人的珍宝;到最后,因为爱玉,变成了爱名声,爱脸面,从精明果断变成了犹疑不决胆小懦弱的韩子奇。欲望和爱好是人前进的动力,可当他变成执念,就会成为人的禁锢,让你牵制于此,然后放弃一切,不知值不值得。
梁君壁是为了生活活着的。父亲早逝,留下老母和幼妹,生活逼迫她成为只知道财米油盐的人,没有文化,她不懂什么是爱情,她只知道一个穆斯林传统应该遵循的东西,她的形象,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而她本身的`性格刚硬,会因为韩子奇投奔蒲寿昌而放下狠话,会独自撑起家门养大幼妹,会在韩子奇不在的十年里守住奇珍斋,性格使她逼走老侯,会在知道冰玉和韩子奇有女后,无法容忍赶走胞妹;会在天星和新月的婚事上如此强硬从中干涉。一开始,看到韩太太,就会让人觉得不喜欢她。开始从头看来,她又没什么错,是性格,是命运,虽然她对新月一直很难有母亲般的爱和关怀,很是强硬很是漠然,但我相信在新月的葬礼上,她做的一切都是真诚的。
梁冰玉是为自己活着的。作为受过教育,度过北大的女性,心中有着和那个旧社会完全不同的新时代的女性意识,会想要有自己的事业和价值,不是依附于别人而存在,会想要追求爱情,可是她又是像处事未深的小姑娘一样,看不懂爱情中的骗局,看不懂爱的男人的心。受过爱的打击以后,在远离故土,身边只有从小扶持陪伴大的师兄来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情愫。他们的爱情没错,是阴差阳错。她告诉女儿,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能失落自己。这其中有很强很明显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是这些让她离开这个家,去活出自己的模样。
新月和楚老师,是我很喜欢的人物。他们有对事业共同的追求,互相爱慕,彼此扶持,互相理解。可是他们也是苦命的一对,真的就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楚老师的深情,新月生命的短暂。我希望把对他们的喜爱留在我心里。
天星是很善良的哥哥,知晓秘密却一直保护妹妹,知道自己的爱情被母亲破坏,痛苦折磨着他,可是想到家中无辜的妻子,他又一次选择了沉默。他的沉默不同于韩子奇的沉默,他保护了家庭,他的形象就是那个时候纯朴,善良,勤劳,却身负重担的工人形象。
淑彦是个好妻子,好朋友,她对新月的好,对家庭的付出,她也像每个女孩子一样渴望爱情。
还有很多很多的人物,蒲寿昌,老侯,梁亦清,亨特,新月的同学们。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的,动人的,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写完这长长的文字,我也更明白了,霍达说的,他只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个让人泪流满面,感叹唏嘘的故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人生的舞台,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受昼夜,无尽无休......
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数十年间的兴替,命运沉浮纠缠把毫无干系的人的生命连在一起,发生在不同时代,却有相似的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书中主人公悲欢离合的背后是不同宗教信仰文化的碰撞,在如此背景之下,难掩作者在当时特定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与追求。曲终掩卷,悲剧收场,叹奈何。荣辱兴衰皆随尘埃落下,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似。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梁亦清,原是回族琢玉艺人,医生最新于玉器,因为精心雕刻的玉器受损而气急攻心而死。梁亦清育有两女:长女君璧和此女冰玉,他的徒弟韩子奇继承师业娶了长女,日寇侵华,韩子奇携妻妹来到伦敦,并日久生情,后又诞下一女取名“新月”,回国后,君璧难以接受事实,使冰玉留下女儿后远走他乡,新月日渐长大,恋上班主任楚雁潮,却得不到家人同意,之后因病去世,弥留之际,才得知亲生母亲留给她的书信,感受到了真正的母爱。多年以后,冰月回来,站在已被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博雅”宅门前,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在文章最后,也是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梁冰玉轻轻的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为一体,满目雄浑的黑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作者对景色细腻清新的叙述,将一位木器对女儿新月的思念之情烘托到了极致。月光下,树影旁,是楚雁潮在拉小提琴,“如诉如泣”“如梦如烟”的琴声述说着的是一个心碎之人对挚爱的深切眷恋,就像他所弹奏的琴曲“梁祝”一样感情凄凉婉转,每读起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总是令人唏嘘叹惋,新月一生坎坷,当遇见真爱时,却已身患重病,又因宗教不同和父母一代的纠葛而受到梁君壁的阻挠,习俗的冲突,观念的冲突,离乱的悲歌,个体在命运的齿轮下身不由己的选择造成了他们悲惨的局面。
作者霍达用冷静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这也是我不愿再次看这本书的原因。宗教的传统,爱恨的交织,在历史长河中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与分歧构成了这个宏大又哀伤的恋情故事,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是以往的仇恨,隔阂,留在心底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正如文末所写的那一轮高悬于墨夜空中的新月一般。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飘渺。
当经历了生离死别,看透了悲欢离合之后,弹起的琴声回荡于天地之间,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情之一字,是人活着所需要,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们或多或少会拥有其中一种,即使是穷凶极恶的人,我想他们初始也是拥有亲情的。《穆斯林的葬礼》便是围绕“情”展开叙述了两代人的故事,其中情感最为浓厚的无疑是两代人的爱情和书中人物对玉的痴情,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在最艰难的时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也不是药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勇气了。
这句话可以映照书中多个人物的死亡:
梁亦清,因疲劳过度在水凳儿前倒下,并不慎损坏了即将完工的“郑和下西洋”玉件,最终遗憾而亡——对梁亦清来说,玉,是他所热爱的一份事业,也是养家糊口的根本,当三年的血汗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玉件的损坏不仅让他的爱玉之心受到冲击,也让他难以和亲人交代。
他的徒弟韩子奇同样如此,正值壮年时候,因为女儿新月的去世损耗了他的心理,整个人颓废下去了;晚年时期私藏、珍爱一生的玉件被强行拿走更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失去活着的动力和勇气,离开人世。
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也是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消息,失去了那份坚持的感情,最终遗憾离世。
讲到韩新月,我不得不提到她和她的老师楚雁潮。他们两个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逐渐走进,后来在新月卧病在床时,楚雁潮才表明自己对新月的感情:
请让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
给你献上我的心灵,
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这首诗出自马尔·马克思,是他赠给燕妮的一首情诗。这份和楚雁潮的爱情使得新月在后续治疗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复生出新的活力,她希望自己能够治疗好复学,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翻译事业,希望能和楚雁潮继续在一起。然而也是这份感情在面对疾病不可治愈的情况面前,让新月生出放弃的念头,兼之获悉自己的母亲另有其人之时,这份生的活力抵不过情感上的冲击,最终衰败。阅读过程中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疑惑随着新月病情的突发得到解答——难怪作为一位母亲会如此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不希望女儿上大学,只关注女儿的伙伴(希望她成为儿媳),甚至不顾女儿的病情,执意断绝女儿的爱情。
楚雁潮曾说过,“爱情,是一种信仰,他贮存在人最珍贵、最真诚的地方——贮存在心里,他和生命同在,和灵魂同在。”他和新月的恋爱是初恋,是跨民族的,是隔生死的,他对新月的爱是炽烈的,新月的离去带走了一部分的他。直到多年后,仍可见楚雁潮伫立在新月的墓前,拉响那首新月生前最喜爱的“梁祝”。
爱情的模样,对未接触过它的人来说,是各异的,或是充满喜悦的彩色,或是弥漫悲伤的灰色,或是期待向往,或是拒绝远离。不论怎样,总是要尝过后方才知晓,然于我来说,印象更深的或许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最后,记书中提到的英国布莱克的一首诗:
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
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
它任意飞翔,无法无天,
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锁链。
欺骗永远只能秘藏在心间,
守法,守礼,道貌岸然,
它除开利益,什么也看不见,
永远为思想铸下铁监。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痴情人皆有归处!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读过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璧儿还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家里的内外开支,都比母亲还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她“管家婆”。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能干、做事果断、刚强,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说中,她与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贵玉器,随着沙蒙。亨特远渡重洋去了英国,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君玉执意随韩子奇前往。没想到,因为战争他们在英国一住就是十年,十年两茫茫,他们与中国的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一再受爱情折磨的`梁冰玉却与相依为命的韩子奇产生了爱情,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子奇在与梁君璧取得联系后,他们又不顾一切的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博雅宅”。他们没有想到梁君璧无法忍受这母女俩,韩子奇又不肯为了爱情抛下爱子韩天星,绝望的梁冰玉留下韩新月后,独自返回英国。从此,这姐妹俩反目为仇,失去一切联系。表面看起来,梁君璧胜利了,但是从这一天起,韩子奇和梁君璧之间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实亡。从情感方面来说,梁君璧是失败的。
梁君璧是个独断专行且不懂爱情的的女人。从儿子天星的婚姻来能看出这一点。天星与同厂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设计让小容子离开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与新月的同学陈淑彦结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厂里抬不起头来。梁君璧亲手毁了儿子的爱情,毁了他的名声,但她是最爱天星的,她想儿子设计人生,儿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为她不懂爱情。
其实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韩子奇,但他失去了韩子奇的心。她把对韩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转嫁给了可怜的新月,其实当新月年纪轻轻撒手人寰时,她何尝不痛苦。
梁君璧虽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她,也许内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
掩卷长叹,仍萦绕在心头的悲伤,挥之不去。
我听到一声深深的叹息,来自九天之上。来自九泉之下,来自天地之间,其实只来自于书中,几乎一口气读完《穆斯林的敬礼》的我,在掩上最后一页的时候,心中的复杂情感,说不清,道不明,只隐约感到一丝悲凉。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在这本书中,我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远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提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整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整本书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读完这本书,我只能用“震撼”两个字形容自己的感触,也就难怪冰心称“这是一本奇书”,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难释手,书中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以及他们的下一辈韩新月,楚雁潮的爱情悲剧、牵扯着我的情思、不忍、同情,到最后却只能悲叹。我钦佩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敢爱敢恨,追求自由,我喜欢他们的坦荡与执著,欣赏他们的才华,感叹他们的不幸。这样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梁君璧?还是梁冰玉?还是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许谁也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幸与不幸,毕竟时代是无法改变的。
记得刘白羽先生这样评价梁君璧:“也许因为我是北京人,我生长在曾经富极一时而终又凄凉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使我懂得梁君璧,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也许时代不同,也许是我们看问题的深度不同,也许是他有一般这样的经历,而我只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所以我是探不到梁君璧的那一腔悲痛的,我觉得她对梁冰玉的爱极恨极,很是不应该地用在了无辜的韩新月身上,拆散了她与?b雁潮这对苦命的情人,也断送了她本就不长的生命。我无法理解梁君璧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韩新月感到着凉。
从书中,再折射到现在,又会有多少这样以悲剧收场的爱情呢?还有多少人这追求灵魂自由的呢?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审视,我眼中的《穆斯林的敬礼》,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命运,一个时代悲剧的收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
《穆斯林的葬礼》作者是霍达,这本书是我今年寒假(20xx年1月)的三天内读完的。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有着不同内容却一样交错复杂的爱情悲剧。
人,最为之动容的还不是情吗?亲情,友情,爱情……
小说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用中国传统的两个意象玉和月代表韩子奇和韩新月;双线并进,穿插记叙前后两代人的身世,并穿插地为读者介绍了回教礼节及回族习俗;讲述楚雁潮与韩新月的爱情、韩子奇与韩新月的父女情和韩天星与韩新月的兄妹情。
内容简介: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梁君璧,次女梁冰玉。有一天一位长者带着一名少年去麦加朝圣的路途中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的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便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
师徒两人为一件订货劳作,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最后还剩玉船的点睛之笔处,不料梁亦清却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船上,最终,船毁人亡。
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梁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儿子取名韩天星,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梁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偷出了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梁冰玉拒绝了亨特之子奥立佛的爱,而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
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二人的关系公之于韩家......无奈之下,韩子奇苦苦哀求,最终梁冰玉留下女儿韩新月后远走他乡,姐姐梁君璧收留韩新月为自己的女儿。韩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是汉族,被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不遂人意,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主要人物关系图:
部分主要人物分析:
韩子奇:
他为玉而生,因玉而亡。为了玉,他抛妻离子、远走他乡;回国后,他隐忍苟且,在妻子梁君璧的阴影下生活;可最终,他不光没能保住心爱的女子梁冰玉,也没能保护好他们的女儿新月,连被他视为生命的那些玉,也终于离他而去。而且,弥留之际说出了他不是穆斯林的秘密。
韩新月:
女主人公韩新月考上北大西语系,刚刚开启美好人生,却被发现患有心脏疾病。风华正茂的她,面对自己喜爱的专业,面对与老师楚雁潮不期而至的爱情,还没来得及好好经历这些美好,便香消玉殒,与世长辞。
楚雁潮:
韩新月的大学教师,语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译著作,同韩新月相爱却遭到世俗伦理和宗教信仰的双重阻碍,却依然爱得执着。他的爱从一开头就注定是个悲剧,他深挚地爱必然随着新月的离世而无处安放。而且,连他热爱的英语翻译工作,也命运多舛。他的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书末说他中年早生华发来看,痛苦,一直陪伴着他。
梁君璧:
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她用自私的.观念毁掉了天星和新月的爱情。
整个韩家,许许多多的悲剧,看似都是梁君璧造成的:逼走妹妹梁冰玉;从精神上挟持丈夫韩子奇;毁掉儿子天星的恋情;加剧新月的悲惨命运,加速新月的病发离世。丈夫、妹妹、儿子、女儿,没有一个人不被梁君璧操控,但也没有一个人不因此对她失望甚至憎恨。
梁君璧又是悲惨的。
她自幼命运多舛——父亡母弱,师哥“背叛投敌”,丈夫远走他乡,好不容易重新团圆却发现丈夫与妹妹有了私生女……梁君璧深受打击,她要改变命运,要把一切操控在自己手里。她做到了,但最终得到的却是众叛亲离。
正因如此,梁君璧是悲惨的。
梁冰玉呢?
或许她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
那个曾经拥有一个幸福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孤单的老人,孤单地漂泊他乡,归来却早已物是人非。
她最初爱的人是个令人不齿的出卖灵魂者;她出走英国,虽遭战乱,但终于和韩子奇生活在了一起。不料,这是她更大悲剧的开始。回国后,她对姐姐失望,对爱人韩子奇失望,无奈抛下幼女新月出走他乡。待她再回博雅宅,韩子奇、新月和姐姐都已逝世……
韩天星:
新月的哥哥。那个成天闷着头印刷人民币的男子,他话少,但他心中的苦不比任何人少。只因母亲略施小计,他就与心爱的女人因误会而分手。得知真相后,他却只能选择沉默,因为他已为人夫,不能再让妻子受伤——她是无辜的。
陈淑彦:
新月的闺蜜,天星的妻子。她看似是个“幸运”的女子,虽没考上大学,但有了不错的工作,嫁到不错的家庭,丈夫是个心地善良、敢于担当的人。但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从不知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滋味。
姑妈:
一直不接受丈夫、幼子早已死在日本人手中的现实,她寄身于韩家,半主半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收留自己的这个家庭。
不幸的是,她没能等来丈夫和孩子的消息,没能看到韩家的幸福,便离世了。
楚雁潮的痴,韩新月的情,韩子奇的无奈,韩太太(梁君璧)的信仰,梁冰玉的爱……霍达用文字写出生命 ,好像自己已经历着所有事情的发生。霍达以一段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展开,用平凡的词句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在书中留恋往返,久不能寐。
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是时代惨剧的折射。战争的残酷导致韩子奇、梁冰玉的远走他乡与命运转折;社会的巨变导致奇珍斋从小到大,从盛到衰,直至毁灭。
《穆斯林的葬礼》写了那么多悲剧,是要控诉战争,控诉病态的社会、疯狂的时代,还是控诉宗教的桎梏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狭隘?
……
或许都有吧。
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幸事。故事很感人,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更加珍惜自己和身边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
用了17个小时读完了初中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有去读的书,看完之后,说实话,这本书里的角色我并不喜欢,但是书里人物的情感却是真实打动我的。结局是玉碎月落,注定了这本书就是以悲剧收场。韩子奇与梁君璧、梁冰玉两姐妹之间的感情纠葛,若韩子奇能顺从自己内心,勇敢果断地为爱远走他方,也许后代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可是这样一来却是违背了做人的道德,还有他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也许爱的代价太大,注定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是韩子奇爱的不如冰玉深沉,而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却造就了家庭情感的更加支离破碎。另外就是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感情,这也许是这本书里面最美好的爱情,它冲破了教条主义,打破了回汉不能相恋的传统,可是现实却很残酷地夺走了新月的性命,她是不幸的,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不到二十岁却患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了懂她爱他的楚雁潮,他们的感情是壮烈而美好的,“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再升起.....”真的是太悲情了。最后就是天星与陈淑彦的感情,这两个人可能就是书中唯一的好结局了,并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只是因为合适而结婚,但是两人能相互扶持,平淡地度日,虽然缺少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但可能对于现实来说,这样的感情更长久,能有更好的结局。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
我是通过一个朋友给我发的一篇文章中,被当中的文字所阐述的善良而纯朴的故事令我深深所感动,就买了它,做更深一步的了解。
当我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手上沉甸甸的,并仔细阅读完合上这本书时淡淡悲伤和压抑久久荡在心头。霍达这位伟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写作手法向人们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一家三代人的爱恨情仇、荣辱兴衰,玉王向世人展现一幕幕哀伤的爱情悲剧,令我有感而发。
质朴而无华的葬礼让我认识了穆斯林,以前的我从未了解过的宗教与信仰,当在这本书中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宗教的传统,政治的交锋,爱恨的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与分歧构成了这个宏大又哀伤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从一个虔诚,和蔼的穆斯林老人带着年幼的韩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着让这命运的`舞台缓缓落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场终结了,而当我静静回首书中的一幕幕,‘玉王’韩子奇艰辛的创业,对玉的执着,对感情的无奈,直至死前含泪而终。
有着不同观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为信仰毁掉了儿女的婚姻和爱情,带着新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征,却漂泊他乡;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妈终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韩天星和陈淑彦这对被命运硬拼成的夫妻带着悲伤活着;而那个十九岁的花季聪颖美丽的少女韩新月却因先天性心脏病早早凋谢了生命之花,那一轮新月之下,楚雁潮缓缓的拉着提亲……
起初读完这本书,我心底对伊斯兰宗教升起一股难言的厌恶感,说到底那是对这场悲剧的主人公的怜惜与那个时代封建守旧思想的鄙夷和无奈,后来了解到伊斯兰宗教从未禁止过民族间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剧,影响伊斯兰声誉的民族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派主义并非伊斯兰思想,也就对故事有了一种释然。穆斯林将伊斯兰宗教视为一种自豪,让读者对它肃然起敬。
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留于我心底的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一个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与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个热爱生活的早逝少女。似如她们之间的爱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
今天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厚厚的长篇小说。初识这本书,初听书名,总让我对这本书有一种莫名的好奇感,书也略带一丝神秘感。翻看以后,发现神秘的背后藏着作者散文式的景象描写,是充满文艺气息的,渲染着与故事情节丝丝紧扣的情绪。
书中有两条线,“月与玉”。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情感故事与玉的命运传奇,读来唏嘘不已。爱而不得,不爱却又结合,这是韩子奇这位“玉王”人生情感的写照。梁君璧与梁冰玉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气质让我深有感慨,或许姐姐在书中的角色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拆散儿子的爱情,又掺和女儿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还硬生生分开了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如此手段的人物在最后也没能真正明白人世间的爱情究竟为何物,我想她是悲哀的。
冰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都能嗅到她独特的气质,在“玉展”中用流利的英语帮助姐夫做推销展览。并且,她坚定信念投入到了自己的追求中,毅然选择出国,尽管经历了大学杨琛的欺骗,又遭遇了奥立弗的死亡打击,但真主赐予了她一段爱情,与梁君璧相比,她无疑是幸福的。
韩子奇,我们的男主角,其实他是最累的,从跟着梁亦清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生。玉是他的梦想,他的事业。他拼命保护的这点东西,最后却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与梁君璧的婚姻是可悲的`,他离不开却生活的无比挣扎。他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女儿,也没有坦坦荡荡保护好那些珍贵的“玉器”。
韩新月、楚雁潮,师生爱情,可歌可泣。无奈生命脆弱、时代束缚,最终没能长相厮守,而庆幸的是作者给予了他们机会表露了真心,最起码让新月感受了几天恋爱的滋味,也让新月知道了什么是爱。他们志趣相投,风华正茂,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是珠联璧合的一对。书中关于二人的爱情的描写,读来感同身受,也十分羡慕书中爱情的美好。
总之,书中有成功的爱情,也有悲剧的婚姻。这些故事不约而同发生在两代人身上,书中的时代背景也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发展的长河,玉的发展长河,可谓精妙绝伦。书中有葬礼的描写,也有婚礼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穆斯林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的礼仪、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面貌、回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等等,不失为穆斯林的一幅生动画卷。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穆斯林,而且也让我们更加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更加珍惜如今的回汉民族之情,愿这种感情继续长久的发展下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漂渺。天地之间,久久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纤云微荡月沉海:月冷,玉殇。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玉器世家梁亦清之死,悲壮淋漓;爱徒韩子奇忍辱负重终于青云得意,斗角勾心后重塑辉煌;精明一生的梁君璧最终败在世态炎凉,朝气蓬勃的楚雁潮最后孑然一身……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陡然升起一轮明月:她轻轻地升起,逐渐沉重;她悄悄地离去,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林黛玉,在历史的风烟里踽踽前行,给人以希望,她是祝英台,陨落在即将天明的舞台上,成为惊鸿一客。
韩新月,像一只小鹿般的,交结了青春蓬勃与人情冷暖,希望油然而生。
青天有月来几时:月明,玉王。
她如一象活泼的小溪,用她轻盈幽静的'灵魂治疗了韩子奇心中多年的创伤,可随着梁君璧拒绝楚雁潮这一波澜突起,她注定不能行走人间之路。凭着自信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她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因为纯真上进,她又认识了欣赏她的楚雁潮。就在明月悬于高空时,突兀地闯入一马平川,一块无瑕之玉被摔得粉碎,天空一下黯淡无光。
新月之死,不仅是由于病痛、哀伤,不仅是苍天泣血,更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宗教极端思想的悲哀。她注定是一场悲剧,但留下的美足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与梁君璧相比,她并不风云叱咤,但她是光明美好的象征;与韩子奇相比,她没有愁肠百结,但她身上涌动的真诚朝气让人向往。霍达为新月作传,为奇珍斋作传,更是为人心作传。韩新月,如一位仙子般的,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压倒一切,镇住一切。
月也有阴晴圆缺:月落,玉别。
韩子奇、姑妈、新月陆续走了,奇珍斋四十年的风雨化为平湖之水。梁冰玉回来了,只是迎接她的早已不是新月,而是第四代的结绿。白玉房已成回忆,她手中抱着的是冉冉升起的新的希望。新月朦朦胧胧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花,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奇珍斋,只是最后都会崩塌,这是悲剧;但心中的新月倒塌了,才是更大的悲剧。
月清,玉缘。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虚虚的,淡淡的,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
今天的太阳照常升起,只是没了昨天灿烂的阳光。
福贵拿起陌生的锄头走进了他仆人工作的地里,他实在没想到,丢掉了地主的光环,竟不堪到如此狼狈,他不得不接受要用汗水来养活自己的现实。坐在温暖的田野上,他不禁感到欣慰,还有娘、妻子、儿女在身旁。
我在田野里疯狂地奔跑着,“我要上学……“几乎村里的所有人都听见了,包括田野里那两个最忙碌的身影,我恨他们,为什么我的伙伴们可以进入学堂认字、学曲,而独留我守护这片寂静的田野;为什么村里人没提到我都摇头叹气;为什么只有蛐蛐才是我最好的伙伴……,身影颤了颤,我背上了书包……
为了给妻子治好病,福贵拿出了所有积蓄到集市请郎中,他满以为能够请回活菩萨治好妻子,然而这一去,便是五年的分离,他被拉入部队当上了炮兵,在死亡的鬼门关游荡了五年,五年的相思在重逢时化作了一滴滴滚烫的.热泪,母亲已离他而去,然而亲人的离别才刚刚开始,他告诉自己要好好活着。
我考上了市内的一所重点中学,但并没有把通知书交给父亲,母亲仍在床上左呕右吐,我沉痛地含着泪水在黑暗的角落里点燃了通知书,打算编个没考上的理由来永远陪伴他们,不为什么,只希望一家人现在好好活着,可是,父亲的警觉还是让我背上了书包。站在山头,与忙碌的身影作别,不为什么,只希望一家人未来好好活着。
命运的毒手仍在向他伸进,儿子因被“黑“过多,哑女因难产,妻子因患软骨病都相继死在同一家医院的黑屋子里,世间的种。种不幸似乎都发生在他身上,他也似乎因此崩溃而死,可他并没有,已到暮年的他,很满足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告诉自己,与其回忆伤痛、抱怨命运,不如乐观向前,就当做老天对我前半辈子的罪孽的惩罚吧
每当月圆之夜,身处异乡的我都会在校园的操场上仰望星空,我知道,在明亮的星空那边,月夜下仍有那两个最忙碌的身影……
看完《活着》,我泪流了一晚上,我不禁将福贵悲惨的一生与我穷苦的童年联系在一起,不是为了比谁更不幸,而是在告诉自己,一生会充满着不幸,命运会充满着不公,就像花儿会遭遇冷霜,麦苗会遭受虫害,尽管自己处在命运的边界,我也要像福贵一样,看淡世间给你做出的安排,路在自己的脚下,好好的活着。
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活着,还有那两个最忙碌的身影,我想终有一天,他们不会再弯着腰忙碌,他们会看见星空中明亮的月光。
活着,不只是为自己活着,我的子女将来也会背上书包,拥有快乐美好的童年。
活着,不能平淡的活着,而要精彩的活下去。
福贵牵着黄牛在灿烂的残阳里,渐渐远去……
我背着沉甸甸的希望,迈向朝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完完整整算是花了三天时间读完。记挂着那条玉的长河,爱的长河,生命的长河,我知道这条河将会流向所有心灵的干涸,温柔地填补所有空缺,滋润所有因为爱滋生的欲望和疼痛。我总是记着奥利佛那句“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整部书仿佛也是因爱而生,各种自人性深处迸发出来的爱的光辉沿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时光的长河里折射成星光,永不退色。
看了刘白羽先生为这本书写的评,我虽不懂一些专业性评语,可是先生读书之细致之思考态度真正值得赞扬。并且因为有几点看法与先生一致感到自豪,不过仍然惭愧我学识浅薄不能对故事之外的含义有自己的阐发,对故事之内的看法又不能准确的表述出来。向刘白羽先生致敬。
我知道品论一本书不能以眼泪来评价,否则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总裁小说岂不成了绝世经典。眼泪分为怜悯和感动两类,怜悯似乎只要有惨不忍睹的场面就可以,可是感动需要人的经历和感情产生共鸣,需要人深深体会到在某种特定场景里的感情才会有流泪的冲动。而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让我流泪的是三场死亡。
梁亦清之死,是干将莫邪之死。一声铸剑,终为剑亡。他拥有一双成就艺术的手,虽然一辈子窝藏在一个胆小怯懦的躯体里,可是如果像韩子奇那样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因为不在清贫而走向与艺术越来越远的道路。作为回族,带着整个民族的少数的孤独感,梁亦清对于宝船的制作是怀着一种崇高的心情来制作的。负着对整个民族的`热爱,他把全部心血浇铸在宝船上。他的死其实可以预见,因为这死是海子卧在铁轨上,这死是海明威对着太阳穴举起了枪,这死是荆轲壮士一去。这死是宏伟的,是如波涛一样狂奔着怒吼着走向生命的尽头。一口鲜血,吐尽怀中悠悠长叹。生而为玉,梁亦清死,是因那火一样的对玉的爱恋。
奥利佛之死,是荀奉倩之死。他就那样默默地等待,仿佛一片宁静的湖水,深沉,蔚蓝。他为梁冰玉每日带来的鲜花,绽放在她的窗台,香气像是一缕缕情思总是能投到人心深处。如果这时间有一个人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保护属于你的一方空气之洁净,我似乎找不出什么理由证明他的爱是是轻佻的。我们在这无常世间浮沉一生,往往就在金钱与名利中忘记了自我,为财色而死之人不在少数。而奥利佛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为爱而死。一个人,不管他活着的时候曾经多么卑微,多么狼狈,就算被爱抛弃过,最终能死在圣诞树下,死在玫瑰的芳香里,死在微笑与希望里,他就是幸福的。
终于,韩新月还是死了,如刘白羽先生所言,她的死,是祝英台之死。悲壮而宏大,在穆斯林古老的仪式里,新月带着对事业的向往对爱情的向往走了。新月站在梁君璧面前,是一个清澈而热情的生命;新月站在韩子奇面前,是一个勇敢而无畏的生命;新月站在楚燕潮面前,是一个坚强而不屈的生命,也是一个温柔却无法挽留的生命。新月的存在就是因为爱,不是天星,天星是因生活而存在。所以新月亡去的时候,才让人无故那么多心酸泪流。人类存在于世上,如果不能因为孤独而永恒,就只能因为爱让时间有停下来的可能,爱才是永恒并且容易让人们达到的境界。
如果这一生不知道我们是因何而出生,希望我们将死之际能笑着告诉上帝——此生为爱而活,为爱而亡。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不治之症的早逝少女,凄美无奈的爱情,生离死别的亲生母女,生世之谜,一见钟情,终生不渝,中学生言情小说的主要元素都齐全了。
不用去查作者的生平便能猜出,她必然是女性,穆斯林,北京人,且是玉器业内人士。
自传性质的小说也有很成功的。但此书一看便是......
在这部小说里,穆斯林只是画布背景,换幅别的也没什么区别。
苏曼殊至少还曾写过“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书中的玉器行也类似。
核心情节都与信仰或行业无关。
突然而起的昏厥、受伤、疾病、死亡,都表明了作者情节构造的无力。
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源自象牙塔里的校园生活,什么翻译鲁迅更是标准的中学生文青情怀。与回民家庭、经商家庭、玉器行家庭背景无关。
决定全小说的重要情节转折,都是世俗人情而已。
韩子奇与冰儿相好,首先是大房不能容得丈夫出轨,再次是丈夫与自己亲妹相好更添刺激,最后才是“再说了,不可同娶姐妹二人”。
韩子奇感到的为难与愧疚,首先是无法与发妻交代,然后是为了那安逸的世俗生活,又转投发妻怀抱,任由冰儿出走。如果真感愧对真主,一开始为何无愧疚?临终写到愧对真主,愧不愧又怎么样呢,反正就是死了而已,与剧情无关。穆斯林不是可以取四个老婆吗?但是要对四个老婆平等相待。这怎么没写呢?对冰儿有愧吗?有愧又怎样,隔了那么多年才想去打听一下下落,信被天星烧了,烧了也就烧了。
男女主人公的恋爱被阻,是源于母亲的强势控制欲,觉得师生之恋有伤风化,教门相隔正好是个拉来用的现成借口而已。作者啊,你这样写有辱信仰啊?
女主出殡,男主去“试坑”,其实现场除了哥嫂,别人都不知道男主是汉人。作者自己放弃了信仰冲突的情节。
看看伟大的小说,《复活》、《巴黎圣母院》,信仰是怎样地改变人的生命,改变人的命运?
还不如说,当时的`时代背景,更配得上当一张画布,至少对剧情是有影响的。老北京琉璃厂的商业格局,横跨亚洲与欧洲的二战年代,老侯后人的反扑导致了家族的彻底败落。郑晓京那个角色也挺有意思的。但是这些都和穆斯林信仰无关。建议书名改为《北京往事》之类的稍微相称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穆斯林是一种宗教信仰,他们信仰真主。而《穆斯林的葬礼》讲述的就是以宗教信仰而引发的故事。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她用双手编出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爱情交错在一起。
《穆斯林的葬礼》中有着这样一段对话。“楚老师,鲁迅他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庄子为什么要五百年的骷髅‘起死’呢?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我不知为何这句话让我如此震撼。也许人生就像庄子说的那样:要像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不是吗?
《穆斯林的葬礼》中有一名名为韩太太的人物。她不是主人公,但她心计多端,专横冷酷。她的一生遭遇了多么凛冽的背叛,承受着多么沉重的负担。她不是圣人圣母,她也会恨会痛。她恨丈夫的背叛,也因一个个亲人的离去而悲痛万分。她所做的一切在我看来她只是守护着她认为应守护的东西。虽然在他人看来十分迂腐。
这本书中还有如初生之月一般纯洁的韩新月;文质彬彬的楚老师——楚雁潮……霍达将这些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终以悲惨的结局为这本书画上句点。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紧闭双眼,三代人都爱恨情仇仍然在脑海中不断演绎着,不知从何处传了楚老师那凄婉的琴弦。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作品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的纯真厚爱的感情,用婉转的字迹书写了楚老师和新月之间的师生之情和催人泪下的师生恋情。故事最后的情节跌宕起伏,一些难以面对的事实层层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让读者真实的感情都融进了作者的心血之中,气势高昂、感情悲壮。
犹记得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还只是高一,我的一个朋友因为看这本书而落泪,也是因为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读罢此书,让人不禁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一方面,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所欲为。梁冰玉呢?我觉得他因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为那个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独自漂泊他乡。
或许只有真正读过此书的人才能体会到他们几代人纠结的心酸与无奈,也会因此而留下心痛的泪水……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好句01-13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12-08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1-17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01-17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3-09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9-07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1-28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9-23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8-26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