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时间:2024-07-04 17:07:16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

  班主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意工作中的教育细节。我引读了30个教育细节,与大家分享,以期对学生的教育更真切、更有效。

  1、对所教班级学生姓名、住址、学习、家庭等基本情况要了如指掌。课余时间尽量多地与学生一起交谈、研究、活动,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

  2、每天早上、下午第一节课,老师都要检查学生到校情况,注意察看教室内外的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看看学生课桌内有无危险器物品。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上课前向学生问好,下课时要和学生说再见,这也是教育学生讲礼貌的有效方式;找学生谈话,要请学生坐下,体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才更容易沟通和解决问题。

  4、学生上课迟到,可请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课后再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自觉补上耽误的学习内容。如果在课堂上询问,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精力都无法马上集中,影响和耽误大家的时间,实在得不偿失。

  5、上课不要讲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有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上课总喜欢唠叨几分钟,往往认为这是负责任、对班级有感情的表现。殊不知,如此占用上课时间讲非课内知识的做法,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议。

  6、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经常引导和教育学生读书,丰富精神文化,彰显儒雅风范。老师能如此,不仅能得到学生的敬仰,而且学生会更听从你的教导,把你作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2

  今天孙老师推荐我们阅读《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这是由美国一位教师罗恩.克拉克写的。他曾在美国很多问题学校任教,现在为纽约哈莱姆学校的教师。我们想:孙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阅读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应该让老师读更合适!

  孙老师给每个组发下了5篇文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着这5篇文章。第一篇是《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第二篇是《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第三篇是《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第四篇是《接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第五篇是《与人相撞因主动说“对不起”》。读完这些文章,我觉得罗恩.克拉克老师很伟大,他能通过55个小细节,让那些问题孩子,变成好孩子。他写的这本《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最喜欢第四篇《接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这个故事主要写了罗恩.克拉克教师给他学生的东西,学生如果不说“谢谢”,罗恩就会在接到东西的三秒钟后把东西拿回来。他认为既然你不尊重我,我也没必要对你客气!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触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别人递给我东西后,我很少对他们说:“谢谢!”我觉得很惭愧,如果我在他们那里上学,我一定会失去很多东西,都是因为没说“谢谢”的原故。今后,我一定在别人给我东西的三秒钟之内说一句:“谢谢!”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少年!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3

  最近读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细节描述将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一些教育现象记录下来,可贵的是书中还透过这些现象深入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秘密,如:幼儿的心理、家庭因素、教师行为的影响等等,对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与警示作用。

  书中一文《如果你们不听话》中的黄老师常常会说:“如果你们不听话,就不许……”,“如果你们不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就不能……”,这类话不仅像黄老师这样的新老师会用,其实仔细想想在自己身上也会存在。这一类警告语对幼儿来说成效快,能够很快就树立好班中的“规矩”,而且对于老师来说还比较的省力、有效。但是文中却分析长期使用这类警告语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可能在外显的行为上遵从了教师,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也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与他人的意义,这样的行为是短暂的、无效的;其次,这样的警告使幼儿生活在“他律”的要求下,并没有帮助幼儿形成“自律”意识,而且警告与威胁也会让孩子时时体验对强制与压迫,没有幸福感;最后,经常使用警告性语言也会恶化师幼之间的关系,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这些警告类的语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大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经常地运用。

  其实作为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已经有所认同。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让他明白在班级中 “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一张图文结合的班级作息表,让孩子明白每个不同的时间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同时,再与幼儿一起为每个时间段应该怎么做,制定出一些应该做到的`规则,提醒幼儿遵守,帮助幼儿养成自律的意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每个环节开展前做出一些简单明了、童趣化的指示,提示幼儿在自己的行为中应该做到什么。当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能力不同,我们切不可用一把尺来衡量,给予幼儿一些自己的空间,用纵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才能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尊重我们,愿意遵守班级中的各项规则,将规则真正做到放在心上。

  其实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4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拿到书本,一行小字跃入眼帘——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何为魔鬼?何为天使?当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的时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细节》这一书其实是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故事片段,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他不似教育类书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学,更像是话家常般的.阐述,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如《单独的座位》、《课堂中的道具》、《怎么和孩子说话》,这些细节常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见,可也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读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变》,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长得非常帅气,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都能回答到点子上,数学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在班级的一日活动中,你会听到很多的告状声,哲哲抢积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都会想怎么让他变好呢?其实改变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觉得你改了他怎么还是这样?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够,再多一厘米如何?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两位老师、阿姨、孩子的妈妈甚至孩子的整个家庭都在悄悄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再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迫不及待到现在的学会等待,从原来的不敢放手到现在的其乐融融……也许有时候还是很调皮,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一厘米之变”所变化的就是种种细节,包括观念的“一厘米之变”、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变”、对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变”……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量变产生质变。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5

  高三里花了些时间,认真学习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故事情节》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幼儿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与。她汽车修理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理工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本书着重关系介绍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积极有益的家园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她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判、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将此书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导师。

  我非常赞同作者从始至终阐述的观点:尽量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出去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想到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集体生

  活。”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静下心来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结构性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借助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其他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近20年的老教龄了,但也难再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文化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探究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山东鲁能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汲取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下一阶段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希望幼教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6

  最近,阅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该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我也看了很多老师们在仔细研读该书的基础上,写下的感受。它们抓住一个方面来重点剖析的真切生动的教学随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敬业,一份执着。下面我也谈谈读了该书后的一些感受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一、 爱心——教育的根本

  因为有爱,克拉克先生这样解决了学生的麻烦,“当她对我撇嘴、翻白眼时,我用手把我所有的头发弄到头顶,像鱼一样嘬着嘴唇,然后马上对她翻白眼。安托肯娜当时像石头一样地定住了,我也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钟,然后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轻轻松松,没有批评,没有惩罚。

  因为爱之真切,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教学时光是快乐的,而且我现在也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教书更有意思的事了。”“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能为孩子们工作。”

  二、 责任心——教育的保障

  克拉克先生在教书7年后的日记中写到,“我无法入睡,明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现在是凌晨3:30,我心情紧张,难以入眠。即便睡着了,我也许还会继续做梦。我梦见我不知把我们班丢到学校的什么地方,找不着了……”

  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尽精力的工作,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总会担心,甚至害怕出现失误,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正好应证了中国的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啊。

  三、 耐心——教育的策略

  为了训练学生在书面回答问题是句子要写完整,克拉克先生制定了如下计划,“第一步,重复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第二步,给出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的理由。第三步,支持你的答案。第四步,复述问题并下结论。”并根据上述要领,在做了大量的练习之后,不久学生们就可以写出答案了,学生们学会了复述问题、得出结论、写出支持答案的论据、最后重复问题结尾。他甚至让一年级的孩子都通过这样的考试。

  四、 细心——教育的技巧

  从“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到“尽你所能成为最出色的人”的55个细节,细到学习的方方面面,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到行为的方方面面……

  克拉克先生用55个细节成功地教育了学生,尽管它们都是一些细节,不仅适用于孩子们,其中绝大部分都适合每一个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家庭主妇到医生,从政治家到伺者,以及其他所有的人。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如果我们教师都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进取心、细心……我们不仅仅会收获快乐幸福,我们的国家还会收获崭新的未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7

  读完罗恩.克拉克的《教育的55细节》,我为这位美国教师严谨治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所感动。她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体会到这些细节所潜藏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对管理班级有困惑的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参考书。总结55条细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待人接物,社会公德,班级管理和生活态度。

  这些细节中很多条都是在谈论如何做人做事和社会公德。例如: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用眼睛和他人沟通;尊重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我递给你东西的时候,你要说“谢谢”。如果你在接东西的三秒钟内没说,那我就把东西拿回来。既然你不尊重我,我也没必要对你客气。;接受别人的礼物时,永远不要对这件礼物说三道四,或暗示你不喜欢。以至于让送你礼物的人难堪。等等。这些细节与其说她是在教学生,不如说她是为我们做示范,教我们如何为人师表。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常常会有很多要求,我们为了能让幼儿达到要求,督促和检查是最常用的办法,然而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身教,以身立教,行为示范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幼儿最有深远的影响。这位美国教师列举的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们有礼貌,那么你必须先有礼貌地对待他人;你想让孩子们尊重你的决定,你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你想让孩子们遵守你的规则,你首先要坚持原则为人师表不仅对学生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还为班级管理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它使学生们对老师更加尊重和信服。常规便是建立在这种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

  作者提出了很多班级管理的.好办法,例如她要求上课的时候,从一个科目换到另一个科目时,换学习用具等各种动作要迅速、安静和有秩序。我们在完成换书、换作业本和所需的其它所有用具时,动作应该连贯,不间断,要尽可能地快。完成所有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在10秒之内较为合适,而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7秒之内全部完成。我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不允许有人抱怨或者发牢骚。如果谁这么样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你不能为了喝水离开教室,你可以带水在教室里喝。等等。这些看似严苛的细节确是保证集体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每条细节都非常具体,老师在提出要求,孩子们都知道怎样做也很乐于去做,这给我们很大启示: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到底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我们有时习惯于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要说话,不要跑,这样不对”等等,但是孩子们常常不会按照我们想的那样去做,我觉得有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知道下面应该做什么。如果我们像作者学习,试试这样做:当孩子在集体活动不专注,和旁边的孩子说话、动手影响同伴时,直接对他说:“把手放在自己的腿上,眼睛看着老师。”午餐时想让孩子吃得快一点,保持桌面干净。可以这样说:“嘴巴张大一点,小胸脯贴在桌子边,坐直一点。”告诉幼儿我们需要怎样去做,并教给孩子方法,即如何去做,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明白老师的意图,他们自然能够按要求去完成。

  这位老师之所以让我感动,还因为除了教孩子们做人做事,还会把积极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孩子们,例如:坚持你的信念.如果你强烈地感到你应该做什么,就尽管去做。为孩子着想,保护孩子们的自尊;用正面、积极和欣赏的态度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尽情享受生活.有些事情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学会为每件事作好准备,去追求生命中的美好。;既然想做一件事,就只管去做,不要后悔,永远不要让恐惧、怀疑或别的什么困难阴挡你前进的步伐.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全身投入地努力去获得;你想做一件事情,那就动手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创造一切条件去实现。这些抽象的话说给孩子们听,他们一定不会懂,但是这位美国老师从一件件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她本身一定是一位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她在用身心感染她的学生们。从她身上我感受到,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经验丰富,治学眼睛,更要有一颗善良、热情的新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育确实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个伟大的人来完成和坚守,我愿做这其中的一员,为教育事业努力成就自己,精心造就一个个耀眼明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8

  四月份,我们阅读了朱永通老师的专著《教育的细节》。这本书立足于教育过程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让我获得深刻的启发。教育之路悠远绵长,那些美好的教育细节如春雨,培育心灵,让师生心与心相印。

  朱老师说:“总有教师独具匠心,从爱和尊重出发想出办法,奖励表现最好的孩子下周在这个座位上坐一周,而且不能坐太久。”他在《自迟到看教育文化》中提到:学生迟到,是教育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就像试纸,很快就能检测出不同教育行为背后的价值含金量。对于学生迟到,大部分的老师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在班会课上讲一个小故事。这样的惩罚无可厚非,学生理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某次朱老师到河南郑州听课时,发现这里的学生迟到,却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丝毫没有影响上课的进行,老师和同学们安之若素,即使见到,也是微微一笑。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名为《始于每一个的观念》。文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孩子回家和父母说到,在上舞蹈课的'时候,老师C对没有带舞蹈鞋的学生是不允许上课的,只能在一旁见习,并且这位老师对未带舞蹈鞋的学生批评得很严厉,可是每节课都会有人忘记带;而另一外老师W,面对未带舞蹈鞋的学生,不但不生气,而是面带微笑,从储藏间里为这些孩子找一双差不多大小的舞蹈鞋,并且告诉他们一个方法,买两双舞蹈鞋,一双放在书包里,一双放在学校里,除了换洗,不要放在外面,果真,很快就再也没有学生忘记带舞蹈鞋了。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观念下的不同处理方式,所激发的情感回应截然不同。可见,情感是教育中不容小觑的人性成分。

  朱老师在《怎么和孩子说话》一文中提到: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许多教育的成败,源于我们和孩子们的说话方式。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让学生信心百倍充满力量。

  随口一句消极的话,极有可能成为学生痛苦的刺激源。给学生造成难以愈合的身心创伤。语言暴力是把双刃剑,割去了教育中的人性之美。我们在情绪激动时,如果做不到口吐莲花,至少可以选择闭口藏舌。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虽然能给学生语言上的尊重、鼓励和信任,但偶尔也会对学生缺乏耐心,语言粗爆生硬,甚至采用强制式的命令,如“不完成作业就罚下次作业翻倍”“不把知识点背完就不许回家”。这些语言暴力并没有帮我实现更正孩子错误行为的目的,反倒让孩子更加不听教诲,甚至心怀怨恨。

  朱老师还提到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习惯。这一部分对我触动挺大的,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纯粹的,是容不得任何物质化的东西来玷污的,这种美德值得我们所有教育者自省。这些藏在教育里的学问,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毕生精力去探索和思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教育在在处处,处处在在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本着每个孩子的初心把小事做好,顺着每个孩子的天性把小事做细,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让我们向着教育的更细处漫溯。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9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其核心特质表现在,他的观念是否与这个世界,与校园里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血迈相连,并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教育的首位。 ——题记

  我一直不喜欢读理论类的书籍,总是觉得空洞无味,甚至口号响亮,却对实际工作无一用处,而读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让我一口气愿意看完,并引起深深的思考!

  朱永通教授曾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后又从事教育书刊和书籍的编辑工作,他的书籍是工作中多年观察和思考的心得体会,读来,每一句话都很精辟,每个例子都一针见血。

  读完此书,有三个概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念、细节,一厘米之变。

  首先来说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观念里,水土里的观念,平等的观念,每一个人的观念。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指导行动,行动成就未来。作为老师,我们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会对每一个孩子说出怎样的话,会有怎样的教育理念。一名老师,觉得自己的学生都是天使,未来都会成为栋梁,他就会细心栽培每一株幼苗,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名老师,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肯定就会有所不同,成绩好的,细心栽培,成绩差的,鲜少过问。在每一个老师的观念里,都住着孩子的未来,有美好的,有灿烂的,也应该有普通的`,有平凡的。但,不管是怎样的,都需要爱心去浇筑,细心去培养,让每一朵小花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二是细节。你的未来都藏在你平常的细节中,你在零散时间里经常做的事决定了你的未来。一个人,想要改变世界,很难,一名老师,想要改变一个教育细节,很简单。所以,注重教育细节,才能成就美好的教育人生。班里黑板脏了,惩罚不听话的孩子擦黑板是一种方式,奖励学困生擦,也是一种方式,这也是教育细节。班里小婕是个很听话,学习却极困难的孩子,甚至连父母有时候都不愿意去管,有一次,我发现她把黑板擦得很干净,之后班级有听课等大型活动时,我都会让她去擦黑板,孩子在擦黑板的小事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存在感,慢慢的,在学习中也有了很大的起色。黑板总是要擦的,是惩罚不听话的孩子去擦,还是奖励认真负责的孩子去做,这就是教育的细节,是教育的艺术。

  第三是一厘米之变。德国统一前两年,驻守柏林墙的东德卫兵射杀了一名企图翻越柏林墙出逃的青年。柏林审判时,被告律师辩称,受审人当时只是执行命令,没有选择的权利,法官的反驳十分精彩,指出即使执行命令,仍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可以选择打不准。就像我们老师,我们无能改变整体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但,任何体制和环境都取消不了个人的相对自由。这个自由,就体现在你如何处理一个个教育细节上。校园缺少读书氛围,我们可以在班级建设读书角,每个孩子准备一两本书,就能建成我们的“小小图书室”;国家提倡减负,很多减负形式都是空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少布置机械性的作业,准备一份作业超市,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坚持初心,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不愧对每个学生的信任,不辜负教师的称号!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关系每个孩子的未来!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守住初心,注重细节,关注成长,成就未来,在等待每一朵花盛开的时候,有耐心,有细心,能等到花开,也能看到一棵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0

  阅读了这篇章,让我觉的时的教育严谨又不失活泼。去过日本、看过日本动漫或者了解过本的人都知到本人通常都有较好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群体意识,这些都从小的教育和生治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

  举一个小例子,日本小朋友在过人行横道时,当信号灯变绿后,孩子会举起一只手缓慢通过斑马线,然后,过了斑马线朋友会向停下的车流鞠躬教谢。(因为小朋友身量小,不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起起手增加高度,提醒过往本辆有小朋友在过马路)这些好习惯都提由父母家人、在幼儿园由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点一滴培养出来的,在大了说是整个社会共同培养来的。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个我班孩子的小案例,在小六班时,一次放后快下班时,门卫徐师傅来到我们班,问道:那是你们班的`小朋友吗?我一愣,心想,读后感.难道是放学后有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的不发回就啦?抬头往外看去,正看到我们班的扬扬小州友拉着爸色的手离开操场。徐师傅说:“你们班这个朋友真好,真懂事!别的小朋友玩具随手丢在操场中间就离开了,但她没玩玩具还和她的爸爸一起帮我把玩具归类放好,还把地上的餐巾统丢到垃圾桶里。”

  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习惯、注意细节的孩子,离不开老师的影响,来的却在子周围的环境,家人、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1

  暑假里读了朱永通先生的作品《教育的细节》,感触颇多。本书共五部分“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文字很朴实,但却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其中的点点滴滴的教育事例让人倍感亲切。

  我们常说读书的根本在于读出自我,阅读《教育的细节》使我意识到细节的力量。孟轲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研究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关注细节,从习以为常的细节审视和反思自己整个教育观念,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实践操作。从细节入手的改变,可以使教育观念和教育的理论落地生根。反观自照,阅读时我不断审视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关注这些教育细节,在处理这些细节时自己是否合格。审视的结果常常使自己坐立难安。

  一

  教育智慧,耐人寻味

  排座位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也是有学问的工作。在“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作者提出“如果一个班级里的人数是奇数,比如37或39,你会让谁来单独坐那个座位呢?看到这里我不禁反思我的日常做法:一、对待话多的学生,无奈之下将其“孤立”。二、让班长坐,承担责任,为班主任分担困扰。想起这些办法,此时很是内疚、不安。这是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朱永通老师在书中写道“总有教师独具匠心,从爱和尊重出发想出办法”。凡本周表现好的孩子,老师奖励他下周在这个座位上坐一周。不能坐太久,因为让谁的孩子去做,家长都会很有意见,且客观上,长期坐这个座位对孩子的视力乃至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这样一来,这个备受冷落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想去坐。不但孩子们愿意去坐这个座位,而且家长们也纷纷鼓励孩子们好好表现,争取机会去坐这个座位。和老师相比我的办法是多么不通人情,俗不可耐。没有切实的去思考,用心解决问题,只是流于表面,完成工作。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地赞叹,把消极的处境变成积极的语言行为,这是多么美妙的教育艺术。

  二

  平等观念,渗透心灵

  在书中描述到学生遇见本校的教师,大多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但鲜有教师会微笑、热情地回应,有一些教师一脸漠然,习惯性地把自己“隔”在这个场景之外,有些老师顶多点点头,以示回应。看到这里我不禁回想到自己表现。固有的观念禁锢了自己。认为学生打招呼是尊敬老师的表现,甚至是应该的。而不打招呼反倒是不寻常,不礼貌的行为。殊不知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被朱永通老师拿出来分说时,顿感羞愧。在问候礼仪里其实深埋着平等观念,它是问候双方在情感上互相尊重的一种方式。从回应与不回应,以及如何回应的行为背后,我们看到了文化中“爱幼”这一维度的缺失,即长者应在情感上给予幼者呵护与尊重。朱老师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如果只强调长者之权威与地位的价值导向。消极回应学生的.问候,使得学生付出有情感的问候,难以得到情感上的尊重。久而久之,他们的问候行为与自己的情感是有距离感的。日积月累,会导致他们的人格上难免布满冷淡与冷漠的阴影。看到这里,平等的观念我深深的刻入骨髓里,其之重要性更是不容置喙。

  三

  活的范本,从心出发

  读了《教育的细节》深有共鸣。作为老师这种特殊职业。身正为范,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自然流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乃至待人接物的方式等,这些教育行为都有可能成为活的范本,即带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性。极有可能变成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文中一个体育老师的案例说,体育课上老师让学生跑步,刚跑一半,一个女生鞋带松了,停下来在跑道旁系。跑了一圈,发现那位女生还在那儿慢悠悠系鞋带,老师厉声喊道,快点,你要系到什么时候啊!另外一个孩子随即大声应道,她要系到死!全班哄笑!这是教育过程中常见现象,对待学生行为批评,怒吼。此时我仿佛看到在课堂上情绪化的自己,被学生的行为激怒。当下其实我们在意的不是学生的行为对错,而是他影响了自己课程的进度,打乱了自己工作的有条不紊。情绪化的我们引发了另一个课堂“事故”。朱老师说恶作剧是体育老师“引”出来的,他若不是厉声大喊,而是停下来,关心一下那位女生究竟为何系那么慢,恶作剧谈何而来。对啊,如果我们对待学生,从心出发,以柔克刚。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活的范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往往连着孩子的一辈子。身为教师,或为人父母的你我,怎能不因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中这样一句话更是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巨大。

  这本书中讲述很多教育细节,也教会我如何处理细节。正如文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的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愿自己付诸努力,不负热爱。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2

  我拜读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本书是由美国学者格温·斯奈德·科特曼所撰。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她把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与幼儿及其家长交往的美丽故事,结合教育家、心理学家的理论和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与幼儿教师分享。虽然书中的事例都是发生在国外幼儿园,但是对于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同样感同身受,很有实用价值。

  通过阅读,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事情要拿捏适当、哪怕一件小事情的处理也要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每一天,一定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并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这本书给了我如下启示:

  1、要重视具体的教育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3、要定期整理自己的教育故事。可以让自己进行持续的`反思,同时也会增加自己的教育经验,能更灵活地应对各种教育情境,更能关注到教育细节。

  我们幼儿教师很喜欢阅读实例性比较强的实用型书籍,而这本书正给我这样的感觉,作者“采用案例”、“小贴士”、“问问自己”这些活泼的行文方式,令我读来非常亲切,仿佛书中的一幕幕就发生在眼前,有些事例自己也曾经历过。书中有很多“小贴士”让我印象深刻,如:“切忌机械地、不假思索地用一贯的办法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务必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家长对你推心置腹时,请不要带有任何主观的看法,而要集中智慧想出对他们今后与孩子相处有益的方法或策略”等等。

  通过阅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线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事情要拿捏适当、哪怕一件小事情的处理也要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对待他们。威廉·詹姆士说过:“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一定能在保教实践中提升自己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智慧,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3

  本书的第四编“环境创设”中,运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讲述了环境在幼儿一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各个案例中老师门充分考虑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一些资源进行了利用,变成了深受幼儿喜爱的教育素材,效果非常的好。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也是这么去做的,经常利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进行活动,有时也能根据教学或活动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一以此来促进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相同的感受,环境的创设有着对幼儿的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所以我通过营造浓郁的龙狮文化艺术氛围,促进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龙狮文化所蕴涵的美的感知能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龙狮作品艺术形象,增强对龙狮文化内涵的敏感性。比如在班级内做了一面龙狮的主题墙,让幼儿随时观看自己在舞龙狮活动中的身影,激发学习兴趣;平时课间活动时带领幼儿敲小鼓掌握鼓点节奏;观看舞龙舞狮的视频,进行相关动作的学习模仿;利用每天的晨间活动带领幼儿进行舞龙、舞狮,练习队形变化等等。

  不但如此,由于我园处在气息浓厚的龙狮文化艺术之乡——双凤,不仅能亲眼目睹“龙狮馆”里的各种龙狮资源,更能与舞龙舞狮的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每年一度的羊肉美食节上的保留节目舞龙舞狮,更是幼儿亲近舞龙舞狮的绝好机会。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督促家长带孩子们去观看各种节日里的舞龙舞狮表演。我常常会想起“生活既教育”这句教育名言,是啊,只要我们肯做教育的有心人,又何怕不能将教育工作出色地完成呢?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4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拿到书本,一行小字跃入眼帘——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何为魔鬼?何为天使?当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的时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细节》这一书其实是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故事片段,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他不似教育类书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学,更像是话家常般的阐述,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如《单独的座位》、《课堂中的道具》、《怎么和孩子说话》,这些细节常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见,可也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读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变》,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长得非常帅气,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都能回答到点子上,数学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在班级的一日活动中,你会听到很多的告状声,哲哲抢积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都会想怎么让他变好呢?其实改变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觉得你改了他怎么还是这样?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够,再多一厘米如何?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两位老师、阿姨、孩子的妈妈甚至孩子的`整个家庭都在悄悄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再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迫不及待到现在的学会等待,从原来的不敢放手到现在的其乐融融。也许有时候还是很调皮,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一厘米之变”所变化的就是种种细节,包括观念的“一厘米之变”、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变”、对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变”。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量变产生质变。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5

  一本好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让人不断超越自己的局限,去领略百态人生。20xx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下,纸质阅读成为返璞归真最珍贵的存在。一场疫情,给了我们更多的读书时间,徜徉在墨香和文字中的每时每刻,冲淡了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安与焦虑。

  在非常时期,我积极配合国家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响应我园教师线上“阅读周”的活动倡议,认真阅读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一书,不断学习与思考,从阅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著名教育家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育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都是那么的形象和贴合实际。下面根据书中案例,摘出几点谈谈我的感受。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将来生活的重要性。有效地与幼儿交流,肢体、眼神、表情等都可以成为交流的工具。非语言方式的交流大多可以放在婴儿或者稍大点的幼儿身上。用肢体触碰一下婴儿,给幼儿一个微笑或者拥抱,这都可以让他们感觉到你在和他交流,都是在向他们传达不同的信号。这些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又增添新的方式与方法。第二,要重视具体的教育细节。在阅读中,我有感于作者笔下的案例是形象鲜活的`,故事中的老师将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细语,集成智慧,将她们的经验与我们共同分享。

  从这一点我就感悟到细节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也能重视日常教育中的细节,将工作中的点滴经验积累起来,多记录和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多思考和积累处理事情时的举措是否妥帖,相信自己会成长的更快。第三,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在阅读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把书中所学恰当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做到了然于胸。只要我们明察秋毫,孩子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02-26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3-30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3-04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06-21

细节的作文12-21

细节的作文02-29

关于细节作文12-13

难忘的细节作文12-12

细节的作文【荐】03-14

有关细节作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