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08 10:27:18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育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1

  我今天要讲的读书心得,就是在我经常读的的一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心得。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2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充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幕显示出:“节日的晚上,大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欢乐场面。”与此同时,播放活泼欢快的歌曲——《快乐的节日》萦绕整个教室,学生感受到节日那种欢快的气氛,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该掌握的知识,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如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而这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书中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改变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们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们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们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们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答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读了这本期刊,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2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那么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将来的梦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梦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比照浪漫主义音乐家灿假设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如:贝多芬的名曲《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代表作《小夜曲》;“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知名于世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等。

  通过这个学期对音乐的学习,我不管在音乐常识、音乐家及其作品、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音乐审美教育表达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表达在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音乐教学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教学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才能。在这些方面,中国音乐教育专刊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引领的作用。对于我们及时理解教改动态,教育信息等提供了通畅的渠道。是音乐教师的良师益友。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新课程施行以来,我们的音乐课教学确实比以前鲜活了许多,可是在深化一线听课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假设音乐教改抓的只是外表的轰轰烈烈,无视了音乐的本原——音乐性,那将是可怕又可悲的事。音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的想象力、还要引导学生进步学习音乐的意志力、音乐的表现力等。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构造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关注音乐”,就是要仅仅围绕音乐的特点施行教学。

  20xx初,《中国音乐教育》在北京昌平区举办了“名师大讲堂”这是课改以来一项重要的音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新意,老中青音乐名师同时登台献艺,显示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音乐教学风貌使人们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沉着面对异地学生、灵敏驾御各种课型和蔼于处理课堂应变的深沉功底。在感慨教学活动优质的同时应该感谢本刊物给出的信息。

  《中国音乐教育》专刊与音乐教师、教学、与生活具有广泛、亲密的联络,读她使我们很受益。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3

  音乐,本来应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但当它成为一门“课”后,很多老师的课频频出现“走调”现象,如何喜欢音乐课?这是终日萦绕我脑际的问题。我认为在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我们要放宽眼界,立足学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整合、裁剪具体的课程资源,换言之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同时要重视常态课的研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常态表现,从中发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行为规律,打造一个智慧平台和魅力舞台。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读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整套书,我思考、消化、提炼,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得到了一些感悟,这些感悟有助于审视我们音乐教学,促使音乐教学进一步优化。

  事实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水平的限制,但教师凭经验教,学生就会被动地学,不会独立思考。音乐课一定要强调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才起指导作用。我们音乐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总希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一定音乐水平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优点,但是过多的包办代替,讲得多,容易养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最近读了《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一书,它是由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着,20xx年8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美国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专着。作者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是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审美教育的倡导者。

  读完此书后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国初中音乐课程大量安排了艺术欣赏内容,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在书中雷默以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内容就中国的音乐教育也提出一些建议:理想的教师应是鼓励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融实践性与研究性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理论专着,值得一读。尤其本书强调对音乐教育中音乐自身的关注,这对我国音乐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是很大的。当前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存在着仅仅重视音乐本身之外的`体验,而忽略对音乐本身的关注的问题。一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能给我们某些启示。正如雷默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我深深地希望本书对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将会有意义、有帮助。我相信,本书大部分内容不仅适用于美国和其他任何地方的音乐教育,也适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如果本书哪怕只有一部分,也许有大部分,帮助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澄清了他们和我们都同样献身于其中的那门艺术——音乐——的信仰和价值观——即他们的哲学,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音乐教育的哲学》使我非常明确地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我如同迷路的航行者突然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4

  拿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厚,翻看后第二感觉就是内容太高大上,不怎么读得懂。可能我的理论水平还是太浅薄了,还得以后慢慢阅读、慢慢理解、慢慢品味。

  《音乐教育的哲学》作为一本哲学方面的著作,具有逻辑性强、结构层次清晰的特点。在第3版中对本专业哲学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的解决思路。它提出,最好把那些似乎是替代性的价值观立场,看做是对大多数音乐教育工作者认同的目标的不同态度,那些目标涵盖了比过去更加宽泛的多样性价值观。这些内容是很多音乐教育方面的著作所无法替代的,也体现了雷默作为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深厚的音乐修养,同时为我们研究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第三版的内容一共有9个章节,其中5个章节谈到了关于体验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基于体验的音乐教育哲学、音乐体验的感觉尺度、音乐体验的创造尺度、音乐体验的意义尺度、音乐体验的情境尺度。可见,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体验”是何其得重要。而我们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在培养学生狭隘的歌唱表演,以及识谱唱谱的能力。教学方法主要还是靠死记硬背、练习、模仿、重复和按部就班的'习惯养成。课堂的重点放在了音乐教学上,学生体验的范围还是很小。其实,理想的教师应该是鼓励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探索的,以对音乐广泛、深刻的理解为首要目标,而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在书中第八章有关“音乐脱盲和音乐读物”的讨论部分,雷默先生就提到了识谱、记谱运用何种方式更为合理。他认为中国有着西方国家所没有的选择——非常适合儿童需要的简谱体系,但是简谱体系的教学在中国似乎已经被放弃。想想也是,现在我们总是在课堂上花大功夫教学生认识五线谱,假设旋律是C大调的,学生还能认识并唱出来,只不过速度不够快,因为他在想那个位置是什么音。但若是旋律变成了有升降号的,C调中学过的音的位置明显和有升降号的搭不上半点关系,学生不光不认识音,甚至还会出现混淆的现象。这样看上去,前面五线谱教学所花费的努力显得既不成功,又是白费。虽说五线谱教学有这种弊端,但是好多教师还是在艰难地唱着认着,包括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其实如雷默先生说的那样,一直被我们遗忘的简谱体系的教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不必再去绞尽脑汁地想什么位置是什么音,而可以很快通过看数字反应出唱名以及旋律的高低走向,体现出简谱体系简单、直白这一特点。那样,唱谱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可以通过唱谱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感,为音乐的学习做好铺垫作用。

  另外第三版中增加了一个关键内容,就是作者新的智力理论,它以角色而不是心灵框架为基础,通过每一种不同的音乐角色展示如何构成一种特定的智力表现,比如语言学,一个人的智力可以有多种途径表现得时候,他就在暗指某种角色的智力,像作为诗人,或者哲学家,或者是新闻记者。他对智力的定义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鉴别力和联系,第二个方面就是造就它们的情境。雷默先生认为智力向来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智力的跨度在可以表现出来的很多角色中,可以从非常低到非常高,而且处在持续发展的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刻板观点,这使智力的概念摆脱了其传统而持续的狭隘。

  正如雷默先生在前言中写到的:“如果本书哪怕只有一部分,也许有大部分,帮助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澄清了他们和我们都同样献身于其中的那门艺术——音乐——的信仰和价值观——即他们的哲学,那我就心满意足了。”《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使我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也如同迷路的航行者突然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5

  只看书名《关注音乐实践》,就感觉到这本书值得研读。因为当前我国的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音乐实践,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实践正是一线音乐教师必须去研究的探索的。再看其中的内容,观点鲜明,实例丰富,论述详尽,论证有力,所列举的音乐实践项目有可操作性,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很实用。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翻阅,果然收益良多。

  本书的作者埃里奥特博士是一位音乐教育哲学家,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书中他通过把音乐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之广义研究,特别关注现有的音乐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往今来的哲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音乐教育哲学。第三部分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1、何为音乐?

  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2、为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思考,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3、音乐课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

  每次上课前都会选择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设计音乐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然也有思想的火花。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这本《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确实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实例。书中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出“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这是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可以看到,作者勇于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音乐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对于我来讲是一本有点深奥的哲学书,也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了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涵义,为了学习借鉴,我会常常翻阅这本好书。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6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下面就重点来谈谈我对这两种音乐的学习心得:

  一)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思发展清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二)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如:贝多芬的名曲《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代表作《小夜曲》;“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闻名于世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等。

  通过这个学期对音乐的学习,我不管在音乐常识、音乐家及其作品、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7

  拜读了郭声健老师所体验到的美国音乐教育现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带孩子们玩音乐”那节中所描绘的小学音乐课堂情景,音乐老师亲切的教学态度,生动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让人印象深刻。

  那堂美国小学音乐课堂的特点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也是种有益启示。

  总结如下:

  一、实践性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享受,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通过音乐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Helen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表现,享受音乐的机会并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了愉悦快乐。如迎候孩子们进教室时就让学生用类似于练声的声音打招呼,彼此呼应,并在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或者需要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情绪时,“练声”都被采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表演节目,和孩子们跟着老师的吉他,钢琴一起学唱,跟着音响一起演唱。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演唱,部分轮唱,二声部合唱曲等。孩子们就是在围着老师的钢琴唱歌的过程中感受着音乐的快乐,在主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并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二、愉悦性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粮食,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现代音乐教育观无一例外的都强调音乐教学过程应充满愉悦。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教学即不像专业音乐学院那样强调技能,技巧的掌握,也不能像学校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注重书本知识的吸收,而是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其音乐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而非外在的压迫下自觉自愿地去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应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的,令人开心的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音乐的兴趣,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Helen的课堂就具有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有老师多种乐器的伴奏,节奏游戏,同学们的乐器表演,音乐律动游戏,创作接龙比赛等等,都极大地丰富活跃了课堂教学。老师不是在课堂上试图教孩子们什么东西,而是带着孩子们在音乐中玩,或者说是在带着孩子们玩音乐,同学们遇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当红歌手的歌曲,就情不自禁地扭动身躯,载歌载舞。老师的情绪也是完全融入到了学生当中。和学生共享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技能就是在这样快乐地玩的过程中培养和吸收的。

  三、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的课堂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内容上,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主,识谱为辅”的状况,代之以唱歌,识谱,乐理,器乐,欣赏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在唱歌教学上,将唱歌与律动相结合,与游戏相结合,或者与舞蹈,体育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Helen的音乐教室里面墙壁上贴着许多有趣的画,大都是与音乐相关的学生的作品。学生就这样用绘画来理解音乐,表达音乐。当孩子们演唱一个二声部合唱曲时,先是让孩子们跟着音响伴奏来演唱,然后大家围在钢琴周围站着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演唱。并让几个学生用打击乐配节奏,而所配节奏型是另外的学生在五线谱小黑板上粘帖音符即兴创作的。这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节奏感。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演唱活动方式:吉它伴奏演唱,架子鼓伴奏演唱,三声部的合唱曲等。另外音乐律动游戏在娱乐中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还有音符的听力比赛等等游戏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郭声健老师写的《美国音乐教育改革报告》一书呈现了一副副生动的美国音乐教育图景。以上就是我就从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小篇,从音乐课堂教学的角度,做的些微的分析。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8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音乐技术基本功

  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教学创造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功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很久很久。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艺术,它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堂上,一味的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厌其烦的、长时间的讲解乐理知识,要学生记住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老师首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变支配者、管理者为协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与即兴创造:可以是节奏、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重组等,也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歌曲配节奏,乐句填空,为旋律即兴填词,命题创作、为歌曲、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为歌曲、乐曲配伴奏,音乐小制作,为诗歌朗涌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等。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音乐课中创造并不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的指导,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作曲,以学生作了多少曲作为创造性的标志。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造基本功来完成。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9

  在我认真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后,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深刻的认识,书中详细阐述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10

  有幸拜读了袁善琦教授所写的一篇文章:《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探析》,书中对于柯达伊音乐教育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使我们在如何探讨柯达伊体系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与本世纪代,是匈牙利民族音乐濒临消亡、音乐教育及其衰败的时期。柯达伊以爱国音乐家的胆识,投身于抢救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遗产和创建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的伟大事业。之前,我在音乐课上对学生传授的柯达伊教育仿佛只有柯达伊手势这一简单的音乐教育。对于柯达伊更深一步的理解是少之又少。此篇文章对于柯达伊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对民族音乐的教育观、宗旨,柯达伊教育的主要形式都做了一一解析,使我能更好的'去理解该如何的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柯达伊的教育思想,如何把柯达伊的教育形式效仿教学。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音乐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如果我们的音乐顶尖人才不是在提高普通音乐教育水准的基础上诞生的,那么,其优秀音乐人才及作品也不可能有广阔的音乐舞台和广大的听众。”这段文字是柯达伊站在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优化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时所给人的一段启示。柯达伊着眼于用优秀的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来教育全国人民。我想,在现代化教育盛行的今天,是否也可以将这些优秀的前辈所遗留下来的教育思想,也通过新的艺术教育形式展现在课堂上。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标准,同时也是我所要去学习的方向。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11

  本书为“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之一。这套丛书是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本书运用了60多个中外课例,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特点,有理论,有实践,尤其是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化”的实践成果,非常适用于我国广大地区的中、小、幼的音乐教育。因此本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书也可作为高中等师范院校的辅助教科书。

  三位作者虽辛苦的编著了此书,然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奥尔夫的教育思想及在教学中的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20世纪流传甚广,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其创立之初,就有远见地选择了“原本性音乐”作为自己教育体系的标识,同时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随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书的介绍不仅符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并且同时构成了本书不同于其他图书只介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的特点。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以节奏为基础。

  3、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为全体学生的。

  (五)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20世纪流传甚广,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其创立之初,就有远见地选择了“原本性音乐”作为自己教育体系的标识,同时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随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以下图片为其在中国的一些活动。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后人给他定位为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兴趣,自学成才。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12

  有幸拜读了袁善琦教授所写的一篇文章:《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探析》,书中对于柯达伊音乐教育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使我们在如何探讨柯达伊体系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与本世纪20年代,是匈牙利民族音乐濒临消亡、音乐教育及其衰败的时期。柯达伊以爱国音乐家的胆识,投身于抢救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遗产和创建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的伟大事业。之前,我在音乐课上对学生传授的柯达伊教育仿佛只有柯达伊手势这一简单的音乐教育。对于柯达伊更深一步的理解是少之又少。此篇文章对于柯达伊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对民族音乐的教育观、宗旨,柯达伊教育的主要形式都做了一一解析,使我能更好的去理解该如何的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柯达伊的教育思想,如何把柯达伊的教育形式效仿教学。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音乐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如果我们的音乐顶尖人才不是在提高普通音乐教育水准的基础上诞生的,那么,其优秀音乐人才及作品也不可能有广阔的音乐舞台和广大的'听众。”这段文字是柯达伊站在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优化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时所给人的一段启示。柯达伊着眼于用优秀的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来教育全国人民。我想,在现代化教育盛行的今天,是否也可以将这些优秀的前辈所遗留下来的教育思想,也通过新的艺术教育形式展现在课堂上。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标准,同时也是我所要去学习的方向。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13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一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郑莉教授主编。郑莉老师多年从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发表大量论文,出版众多著作与教材。

  如何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与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要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人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等。在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时,教师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权和决定权,音乐教师又如何转变观念,以适应《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我带着许多疑惑开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的品读……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是围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及来自全国实验区的音乐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梳理,以便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研员以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思路和一个实施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范例。全书共由八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概述;二章 “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三章 “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四章 “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五章 “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六章 初中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七章 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八章初中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策略。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科学、系统地分析与介绍了音乐教学策略的'概念、价值、意义,以及音乐课堂中所涉及不同领域的实际操作细节等。

  细读之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理性层面:认识到音乐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了解音乐教学策略的性质、功能和结构,理清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关系。在实践层面:了解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设定,教学实施中教学策略所发挥的作用,如何处理教学策略的预设和生成,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清楚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等。

  藏克家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最大特色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让你看完本书后不再停留在教学策略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进入如何运用、用好教学策略的层次,是一本启迪智慧、能让人思考的好书,值得好好阅读一番。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14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是由曹理老师主编及全国许多音乐工作者合作完成的一本填补音乐教学这一领域空白的书。尽管它在1993年就已经出版,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在想这本书已经出版这么久,当中的内容会不会已经过时,但是读完后我发现书中的内容到现在为止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全面,书中除了讲述“音乐教育的研究”、“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等这些与学校教学直接相关的内容外,还有从音乐教育的对象、实践、教改等有关方面讲述了“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儿童音乐才能”、“家庭与社会教育”、“比较音乐学”、“国外音乐教学法”等许多内容。

  读完以后我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音乐学科并非唱歌、跳舞、弹琴那么简单,特别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除了要关注学生技能技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因为不管学习音乐或者欣赏音乐都是一个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而由于个体差异,这种心理活动过程又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关注这些差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另外书中有花不少篇幅介绍了几种音乐教学法,有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其中我准备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奥尔夫的“乐器”、柯达伊的“柯尔文手势”结合运用到我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15

  暑期所读的是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一本音乐类专业极强的杂志。这本杂志我征订多年,暑假期间就其对我工作上的帮助罗列一些我的感受。

  《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共分一0个模块:音教畅想、稿源采珠、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高考指南、读者信箱、词花花、校园旋律、音乐小词典。其中的音教畅想、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音乐小词典这5个模块我比较喜欢,特别对我平时的音乐教学也起到了辅助作用。这本杂志从音乐本体的审美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策略、如何在中小学音乐

  课中展开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性教学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主体经验策略的实践与启示、中外音乐家、中西乐器的介绍、新歌推荐等数一0个专题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综合、概括和创造,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点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点作用。通过浏览《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读后的几点体会: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反思是兴趣的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而教师的反思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掌控好兴趣、参与和反思这三方面,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起兴趣,引导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巨大动力。《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指出:“音乐课应当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独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势,激起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热忱和求知兴趣,也能增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如果没有了“兴趣”这个动力,音乐课就没法实现其培养创造性思惟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激起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直观演示、巧设疑问、故事穿插、游戏创设、情境演示等方法,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新颖,丰富多彩,应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得知识的兴奋状态。因此,努力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有侧重要意义。

  二、引发感受、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惟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豫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渐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乃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由于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益于增进他们更加勤奋,对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5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起了落后生的自信心,增进了落后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四、善于反思,提高质量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评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动表现及行动根据,通过视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公道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进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被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当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工作中有着不可估计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总之,通过读《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本人收获颇丰。让我感触很深,对我今后的音乐教学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音乐教育实习总结04-25

读书日读书心得04-14

读书心得01-30

读书心得05-18

阅读书籍读书心得07-05

学生读书心得:读书的快乐05-25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04-06

人生读书心得05-22

读书心得模板04-02

《童年》的读书心得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