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4-07-17 14:55:16
  • 相关推荐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1

  有幸研读了李贵希先生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又通过《开讲啦》节目的深入了解,我想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被这样一位在课堂中表现的比学生还积极,学生眼中神一样的“贵爷”的人格魅力和教育魄力、理想震惊,更会被他的非常规校园所吸引。

  古往今来,学校到底是什么?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学校应该是学习的场所,但是在学生眼中他们希望是这样的吗?在北京十一中学,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施展才能,体验生活的乐园。学校开设了34门选修课、37门活动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办那些银行、书店、食堂、参加戏剧、摄影等不同的社团,因此4000多名学生有着4000多张课表,他们做的好像都是与高考没关系的事,但是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社会,认识了世界,丰富了人生。北京十一中学从原来的2人考取本一,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本一录取率,不为高考,却赢得了高考,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我想如此出色的成绩来源于平等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助人自助的学校氛围,更来源于学生的真实内心的需求,这样的学校有哪个学生会不喜欢呢?

  我想我们无缘进入到这样的学校学习或者是工作,但是完全可以将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李希贵先生认为教育不仅应该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帮助每一位学生。这不禁让我想到每个班级中所谓的“差生”,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他们可能成绩差但是却有着其他才艺、他们可能行为差但是思维敏捷,我们要帮助他们全面发现和认识自己;并且利用他们的长处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比如让成绩差但是画画好、体育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让卫生习惯差或者纪律差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或者纪律委员,容人之短,用人之长,不仅可以管理好班级,而且可以帮助“差生”进步和发展。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可以可以少一点粗暴的批评,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温和的措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心服口服,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尊敬,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学生学习是为了今后的人生做准备,而不是三年后的中考或者高考,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唤醒潜能、激发潜能,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有所成长和进步,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才!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2

  暑假里,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孩子从6岁进校园,到12岁离开小学,他在学校能获得什么培养什么,知识和思维,习惯和能力,而这一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子呢?课堂学习、生活实践、死记硬背、试题累加、社团浸染,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讲授和练习的角色。很多教师知道学习是有规律的,成长有特点,个体是有差异的,知道学习的有效规律,且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个体问题呢?所以我们要学习有关儿童成长的心理生理知识。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该是鼓舞着,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着,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峰顶,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当然,应该亲近的远不止被冷落的教材,成功的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打开教师的窗子,扯一块西山的苍翠;推开学校的大门,与学生一同跨入时代的高铁;链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园。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只有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广大、多元的学习舞台时,他们的未来才值得期待。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如果我们能够把更多听课的时间用到老师们关于课堂设计的讨论之中,也许发生在课堂里的教学会有着老师们更多的智慧。

  一个老师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和生动的情节,那他或她的学生也学会了在传递中去爱生活。

  一个老师爱教育,那他便会带着对职业的崇敬和神圣来对待职业中的每一个孩子,孩子既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更是和我们同走幸福职业路的伙伴,一个问题学生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有提升功力的机会了,教师应该是领着薪水做慈善事业的人。

  一个老师爱学科,在他眼里,他是为学科而存在的学习者,那么他的孩子所感受的就是学科的魅力和神奇。

  一个老师爱学生,他知道,学生是一朵朵来自不同家庭的花苞,早开晚开不开都是个体的存在,他们在这个土壤上,不是来遭受歧视和统一的修剪,他们需要的是适合自己呼吸系统的氧气和水分,承认个体差别,才会有个体教育的眼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管理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而努力。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3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书名我马上想起了“因材施教”。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教师应该是鼓舞者,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者,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可贵的是,十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想尽各种办法,给了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帮助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团队精神,在集体之外成长,孩子们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管理自己的业余时间,他们在各种有趣新颖的活动中锤炼自己,成长自己。在这里,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有自己的故事和收获。一名在学校戏剧课上担任了一个学期导演的学生这样说到:“领导力就是你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位演职人员服务,不遗余力地为剧组的每一个部门提供帮助--当他们认同你的服务与帮助,全部死心踏地地跟你合作的时候,你才真正拥有了领导力。”读着如此深沉的体验和感悟,我深受感动。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的一切都是家长给孩子们预先设计好的。包括我们的传统教育课堂,孩子们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便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其实我们更多的是要尊重我们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些宽容、耐心,尤其是当孩子们还没有真正从错误中走出来时,就特别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

  从这本书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北京十一中的学生是如何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是鼓舞者、欣赏者。学习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亲力亲为,谁也无法替代。相信孩子,承认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别,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孩子的成长道路,将更加充满阳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管理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智慧和力量,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而努力!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4

  我一向对有关教育话题的书敬而远之,理论太高深,与教学相隔过远,没什么实际操作性是其一,另外写的枯燥让人看不下去也是重要原因。后来接连读了几本国外一线教师的经验之作,方有所改观,他们的书每个章节短小,好阅读,更重要的是写的一个个小方法都是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并行之有效的。不过我仍然觉得中国本土的教育类著作缺乏地气不好阅读,直到我读到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里既有著者的改革案例,更有实施后的经验和反思,每一章节都不长,但都基本上都能让读者深思。

  深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教育的我,本来心里是很抵触“教育是服务业”这一观点的。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如是服务业的从业者,那么就如食客上餐厅,付出金钱购买食物和就餐环境,旅客上宾馆,付出金钱购买安睡地点和安寝环境,顾客上发型店付出金钱购买整洁适宜的发型,上商场购买适宜的衣饰。而今只是学生上学校,付出金钱或者秉承的受教育的权利购买知识而已。可是侍者只需记住顾客的需求,给予他们即可,不用负担他们的心理疏导,不用承担他们的成长困惑,不用忧虑他们的人生前途,不用在意他们的情感纠结。可是,同为服务业从业者,社会、舆论、媒体、家长,甚至学生都觉得教师应该教书之外,更要育人,把学生成长的重任压到教师身上,可这那是服务业的事哪!同为教师,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师更符合服务业从业者的身份,一方付出金钱,一方教授学识,钱货两讫,多好。而如今,要求教师一人多责,既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又要在课内课外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甚至人生观,还要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与家长与同学与其他人的交际情感问题,还要负责他们在学校内外的人身安全。而这些,根本不是服务业的范围了。谈及教育是服务业,教师要转变的是自己的观念,教师应是学生的辅导者角色,要有平等的意识,毕竟每个人在生命上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能是以前那种居高临下,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硬压蛮横,以方便自己,而应该更多的研究学生的需求,平等对话、沟通、合作,以共同成长,古语说教学相长如是也。而社会、舆论、家长也应该有教育是服务业的意识,要减轻教师的压力,弄清教师应该负责的范畴,不要在教师身上套上不该有的苛刻的道德等枷锁,形成道德绑架。最后感触最深的是李校长说:“当教育成为服务业,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要学会等待。”我觉得说的实在太好了,不仅是教师,全社会都需要调整心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求教育成果立竿见影的',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提出这样要求的,都是丝毫不懂教育的人,愚昧以及急功近利。

  如今明智的人开始崇尚“慢”,教育同样要慢,小火慢煮,精雕细琢,不见流水线下来的都是前篇一律的制造品,只有针对个体的雕琢才能创造出精品。想必,在舒缓的校园里,在平等的氛围里,学生接受知识及其他,心里也会愉悦的多。而不是在越来越大的校园,越来越多的班级,越来越满的班级里,在教师步履匆匆奔赴各个教室中学习。真不想有一天,学校越来越像企业,领导越来越像高管,教师越来越像员工,学生越来越像流水线上的制成品。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5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三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6

  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相当于一本精彩的教育思想集锦,许多教育观念都给人启迪与深思,相信很多老师都是边读边用笔作着批注,嘴里还念念有词:“嗯,有道理,有道理。”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小教师,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叹服。谈教育思想、教育见解,我肯定不如李希贵老师皮毛,因此只能谈谈里面有一点点共鸣的地方。

  在这本书《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一篇中,李希贵老师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曾做过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我,在不当班主任之后,他与一位同学的谈话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但还是没有多大效果,因为这位同学不以老师说的为然。这位老师告诉我,这在过去他做班主任时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个时候的谈话一般1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我相信这种体验每个当过班主任又当过普通科任教师的老师都有体会,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都设有班主任,班主任就管理着这个班的一切事务,甚至当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时出现学生状况都会让班主任来解决,所以班主任都会有所埋怨:科任老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解决自己课堂上的问题?而科任老师呢,也很无奈:不是我们不想管,而是学生根本就不听,好一点的学生还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给点面子听着,不好的学生则当场顶撞,给老师甩脸,都能把科任老师当场气得晕倒,久而久之,很多科任老师就对很多不好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将问题丢给班主任。于是班主任就成了繁忙的救火员。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学生听班主任的话,而不听科任老师的话?我想这无非就是“班主任”三个字的威力,学生虽然不懂得班主任三个字的准确含义,但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班主任就是直接管着他们的“领导”。有时候我们老师常常开玩笑说学生都非常精,学校里哪些人是领导,要有礼貌;什么场合很重要,要好好表现,学生无比地清楚。

  在班主任面前一个样,在科任老师面前又一个样?到底哪一个才是学生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我们只是用某种“头衔”或权利压制住一个问题,但并没有去关注学生真实的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学生自我表现,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更危险的,它只会培养出一群屈服于权利、不分事理的公民。

  李希贵老师说:在以往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里进行管理。在威武的管理大棒面前,每一个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学生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追问。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学生送出了校门,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

  所以我想说,当一个孩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不听科任老师的话时,班主任先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有担忧意识,去了解真实的'他,你对他施加的教育影响他是否接受,还只是盲目屈从于“班主任”这一行政头衔;当学生在重要场合、领导面前有礼貌、表现佳的时候,我们不要盲目欣喜,而是要了解不同场合下的他们,对待学校的食堂阿姨、清洁阿姨及任何一种人,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独立的、真实的、合格的公民,任何时候都能遵纪守法,尊重每个人,而不只是盲目屈从于某些东西。作文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面向未来的句子01-16

个体诊所工作总结05-28

个体医生工作总结11-25

(优秀)教育实习总结07-16

[优秀]教育实习总结07-08

教育实习总结[优秀]07-19

教育实习总结(优秀)07-08

(优秀)爱的教育读后感09-14

爱的教育读后感优秀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