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历过的小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在他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那么,他如何让自己“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李希贵老师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改变我人生的哲学命题。”
李老师办学有着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正是他管理思想的灵魂所在。作为校长,李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组织者,更应该欣赏才华,使才华最大限度地升值,这里面有着管理的最高境界。”他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快乐的事情。那么,怎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重要呢?教师的根本目标是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既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书育人的归宿。从这个目标出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眼中无差生,牢固树立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的观念,正确处理分层教学与关注全体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增强责任,走向成功”。
但是,这种本应属于每个学生都拥有的爱并非像阳光那样均匀洒向每一个学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常常要处理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占用了班级管理中绝大多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任课教师上课最费心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如何维持好课堂纪律,如何让问题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教育,我们无可厚非,但对绝大多数同学的忽视却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我信奉教育要公平的原则,但面对教室里几十名生动活泼但性格迥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呢?每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他让你费心费力、焦虑不安。我们应积极想办法应对,不忽略每一个小的进步,不放弃每一次积极的努力,坦诚相待,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们的班级中,往往都有一批“弱势群体”,他们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平时少言寡语,不愿合群。在不少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他们自己眼里,他们不聪明,智力不如人。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待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小雨同学,正是学校的“纸杯DIY社团”活动让她有了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是主角之一;在这个舞台上,她的自信被唤醒,内驱力被激发。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时,点滴的进步就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尊、自信,从而逐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
其次,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促成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转化过程,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时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评价,从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为他们的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支持他们充满信心的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温馨校园!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2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充满真爱,包容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就是简单的,只是我们人为地让它变得复杂起来。我们应该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个体对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让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创造一个心灵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赞美学生要大方,批评学生要适度。”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啊,这又是多么务实求真的工作方式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只需要充满真爱和包容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包容,就会给他们多一份希望。晶莹剔透的露珠既美丽又可爱,但也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并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内心真正热爱学习,这样我们的教育就能事半功倍。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我们不能停止学习。他的成长过程中,大量的阅读积累以及对这些阅读内容进行的思考和应用是密不可分的。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注入了时代的活力,同时也点燃了我对教育探究的激情。然而,工作只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我进行更多广泛的学习。今天,我再次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我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3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 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 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 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4
当我看到《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更让我内心激动。通读后更让我坚信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这是一本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都会让我们读出李希贵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思考与感悟,更可贵的是李希贵老师从自己失败的案例中得到启示,例如“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等,这些细节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沉淀的,在琐碎的小事里形成的。
在书中,李希贵老师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形成一种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走路,只要“鞋子”合脚了,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奔跑起来,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的天空呢!
实际上,就像李希贵老师所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教育也是一样,贵在坚持,在生活中老师不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尺度,要用多元化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这也正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部轻松愉快的书,是一部教育智慧积厚流广的书。它很丰盈,内容上到处洋溢着教育的美和对教育的反思,浓浓的教育美学与教育哲学两者一同把这本书滋养得丰富厚实。翻开它、心头涌起暖流、有如沐春风之感,这部书明晰了我头脑中活跃而纷乱的教育思想。它摒弃了我对教育硬伤所在的错误看法,让对教育生活充满理想之美,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想象,与追问。透过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文字结构,我看到了生命化教育的回归,看到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悄悄流淌。它安静地召唤我回到教育的源初、回到童心的居所、回到感动发生的地方。是它、让我重新想起并懂得尊重那些常常被我遗忘的一切。
李希贵老师之点睛妙语: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5、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6、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
7、可见,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8、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如此睿智的分析,真让人爱不释手!与此书作伴,从阅读中我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心里好象开启了一扇朝向原野的窗户。阅读的同时自己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要多读书,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作为老师更应多读书。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是啊,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那么他的课一定非常的乏味,那如何去吸引他的学生?读到这,不禁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还经常读读小说,散文。自从毕业工作后,每天忙于工作,即使有些时间,也只是翻翻报纸,杂志,再无心去认真读书了。因为所教的科目是体育,有时也自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书,想
想现在的体育教学,其实很多的考题并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体育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文化思想密切相关。而要及时的全面的了解这些,就需要我们多读书,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上课时,老师就不用总是枯燥的讲知识点,这其实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方法。
感谢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它让我更好地领会了教育哲学,教育美学和教育之诗!作为教师,一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任,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多读书,多研究,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干劲,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教育生命长青!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6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最新著作。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分享多年来他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向读者提供一些原生态的教育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书中内容涵盖了教学、教育和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每章每节都以标题和内容展示了一个改革实践家和创新实践家的全新教育理念和丰富教育智慧。其中既有生动的实际案例,又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大部分都是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亲身经历的事例,引人入胜。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经常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园围墙外的砖墙缝里偷窥学校女厕所。按照常规,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然而,时任高密一中校长的李希贵并没有轻易下结论,也没有盲目批评,而是从调查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如保密行动、丰富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与他们交朋友等,帮助这两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危险的境地。在这个成功的教育案例中,作者没有用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判学生,也没有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学生,他真正理解了“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这一理念,锻造了学生的成功之路。每当读到这个情节,我都非常钦佩作者科学的学生观念,惊叹作者高超的`教育技巧,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内心有问题的孩子,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树立并真正贯彻“没有坏孩子,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暂时的失败走向成功。
书中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双休日,作者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带上高一的儿子逛公园的朋友,感到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作者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我们的 评价 问题,想到了我们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这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作者和老师们一起反思
在作者的坚持下,我们学校今年实行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我们录取了一个名叫张亮的学生,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出色,但是他在音乐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进入学校后,我们发现张亮对纪律并不十分遵守,让一些老师失去了对他的信心。然而,作者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与张亮交流,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他的作品展示在学校显眼的地方。这个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张亮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此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努力学习,进步很快,最终被评为“优秀学生”。不久后,他成功考入了一所音乐学院。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我们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满足了他们做一个优秀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我们认识到,评价方法需要不断改进,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帮助特别是学困生找回失去的信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
对于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应该怀着内心深处的热情去读书,怀揣着追逐梦想的渴望去读书,怀抱着实践的勇气去读书,怀着思考的好奇心去读书。不断地反思自己,勇于实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7
去年八月二十五日暑期学习的时候,可能是第一次如此动真格的学习,似乎很紧张,紧促的三天时间由中学辗转到小学,紧接着忙于开学工作,隐约听到任董事送我们一本书,期盼的是书名,想到多年前在长沙听专家讲座,课时安排倒不多,同时也安排了专家签名售书活动,似乎比讲座来得更隆重热烈,同行的一些老师需要亦或是听从校长建议多看书从而买了一些,其实是他们的团队总结的经验之谈或者是教学案列,再就是心理咨询团队编撰的亲子教育类的案列。很多老师翻过后认为有地域差异性或者学生个体差异性大,或者大同小异,功能性的书籍实用性不强,随后便束之高阁了。向来书对于我来说,买必定要看完,要么不买。推荐的书倒是必看,领到书是忙完开学工作一周后,闲暇片刻才捧起书打开首页读起来,才知作者来自一线,便有了想一口气读下去的愿望,忙是学校常态,好在学校推出读书活动,竟然对每天的阅读时间有了期待,看完感受颇深,一位真正的教育者的胸襟和智慧,由于出自一线教师亲身经历,所以特别接地气!原来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把无形的尺子,很多学校追求安全第一而活泼的体育课都小心翼翼;追求特色而舍本求末;追求高分而倾听不到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只有这把尺子度量得当,注入教师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温润的爱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不由勾起我曾经的记忆,很多人都说陪伴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教育,我觉得不仅仅是父母的陪伴,老师的陪伴同样是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一晃二十年了,那年我从李家铺一村小学换到另一村小学,这个村四面环山,一条土公路从中贯穿而过连结着新洲和白衣,为了方便我坐车,教办安排的这所学校就在公路旁边一里地的距离,由旧村部一栋二层的楼房改成的,一共四间教室:根据学生人数分为幼儿园(那时叫学前班),二年级,四年级,一、三年级混合(那时叫复式班),我带了那个(听说是全市最后一个)复式班,二十二名一年级学生和二十八名三年级学生,所任教的课程有本班语文、音乐、活动、体育还有四年级的思品课。连教参都找不齐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期的教学工作,我周一至周四住校,每周一五点多起床迎着朝霞出发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赶到学校然后整理教室准备迎接孩子们,周五完成一周所有的事情然后踩着自行车踏着夕阳风尘仆仆回津市的家,那时刚刚会说话的女儿跟着爸爸喊我“飞人”(灰人)、“夸父”,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远远超过自己的家人,几乎朝夕相处,孩子们每天除了上课总是在我身边叽叽喳喳,谁家母鸡下了个双黄蛋、谁家狗狗下了几个崽、谁家栽了几颗蜜柚树、谁家爷爷生病了、谁家新买了彩电、甚至谁家爸妈吵架妈妈回了外婆家……都毫不避讳的告诉我,我此刻唯一感受到的是无邪的童心和无比的信任!我总是很认真的微笑着做一名安静的倾听者,快乐和他们一起乐、沮丧和他们一起抚慰,他们特别喜欢上活动和体育课,几乎每次都疯玩在一起,一起自己用塑料编织带做毽子、一起搓跳绳、一起做沙包、一起画格子……真的,我这样教着教着就没有了欲望,年轻的女校长总是善意的提醒我收敛一点别玩过了,失了威信,避免家长说闲话。我总是笑着点头,依然和孩子们一起不亦乐乎,我似乎每次上课都对孩子们说好好听讲,只要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玩,挂在嘴边一句话:毛主席说过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玩耍的时候好好玩耍!我也一直这样要求他们。
日子像流水一样,在我做了一个学期保护小鸡的鸡妈妈,又做了一个学期凶恶的老鹰之后,秋天一个雨后初晴的.午后,和孩子们坐在操坪上休息,我望着瓦蓝瓦蓝的天、洁白的云如丝絮般飘着,学校后面青山绿水环绕,“我们登山去吧!”我如痴如醉的看着,不禁脱口而出,孩子们雀跃欢呼起来。我抱着良辰美景不可辜负的决心和勇气向校长提起登山的事情,校长虽然是女性但是处事泼辣、为人爽直,那天心情似乎很好,正快速的扒着饭粒,听了我的话立刻停下了手中的筷子,“安全怎么办?”语气十分严肃。于是我什么也没有说,该干嘛干嘛去了,但是孩子们特别期望,不停的问我什么时候去登山?我说校长担心我们的安全没有同意,看着他们无比沮丧的表情,我不忍心当时也出于激励而灵机一动说:“校长说只要你们表现好就去!”“真的!”孩子们又蹦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只听三年级的小哥哥姐姐们告诫一年级的小弟弟妹妹们要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俨然已经成为契约只等实现一样!他们自治到班级可以无人管理!越是这样我越内心不安,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而孩子们为了这个谎言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积极的去实现!我忍不住鼓起勇气对校长说:“我要带他们去登山,安全我来负责!”校长盯了我半响说:“你负!?”我坚定地说:“我负!”说完就走了。回教室和班干部制定了周密的计划,领队开路、一盯一、一带一、医药护理、特殊照顾、后续盯着、组长负责随时清点人数等等就绪,把方案交给校长之后,强调了几天的安全纪律,选了一个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日子,下午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一路高歌、一路欢笑来到山脚下,上了一段路,我才知道原来这不是风景名胜区而是村民采茶籽、茶叶或者砍柴的路,现在全烧煤砍柴的都没了,小路荆棘密布,几乎看不到路,我在想着回去的话怎么说,两个开路先锋挥着手里的木棒奋力向前拨开荆棘,孩子们一个个手拉着手前行,不停地喊老师加油!我说能上去吗?他们异口同声说能,我交代了一下纪律继续前进,这时一个孩子提醒我别踩着蛇蜕的皮,他们见的多,一个孩子拿着蛇皮放一边安慰我不要怕。这时有孩子高兴的叫着:“好多蘑菇!老师,我们捡回去吧”“不要跑远了”有的孩子机灵,把脱下的外裤在裤脚打个结做成袋子装蘑菇,就这样我们一边捡蘑菇一边上山,到达山顶休息清点人数,一会儿我们原路返回,远远的我们就看到校长站在学校门口望着我们回来的路,我们在操坪清点人数及检查孩子们情况,除了几个孩子胳膊露在外面被树枝划着的划痕没有流血,但都说不碍事,校长没有说话扭头就走了。我回去后布置一年级学生口头说、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完成得十分出色。以后一段日子很少听到校长爽朗的笑声,我们也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直到期末考试结束后,校长去教办开期末表彰会回来又响起了她熟悉的笑声,原来我带的班级语文成绩由全乡倒数一、二名排到第一、第二名!听说是学校最好的成绩,我傻傻的笑着,校长瞪着我说:“以后你少吓我!”后来四年级的李老师告诉我,你们前脚走,校长就一直守在门口望着,直到你们回来。也直到后来我回到津市,随着新闻媒体的发达,不断有报道校园安全事故处理才知道校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直到现在我总觉得愧对英年早逝的女校长!
多年以后,孩子们长大了依然津津乐道儿时的陪伴,他们觉得那陪伴永远是最好的教育!现在我想着那到底是不是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8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中写到:教育学其实就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应该认知的学问。我真正的学习生活从阅读开始,我真正的教育生活从阅读开始。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著,丰富自己的知识,体验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仿佛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9
从走上讲台之日起到今天,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学校发了这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们好好学习学习。拿到书时,看了看书名,很诱人,希望不是说大道理啊,我在心里默念着。
花了不少时日,把书认真地看了,我被吸引住了,可以说是看第一段文字时就被李李局长的真诚与朴实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希贵”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局长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书看到一大半,我已经被李局长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叹了。在拿到这本书之前,还以为不过是一个教育者为自己立传罢了,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热情所鼓舞,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阔斧地改革,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缘于一颗诚挚地热爱教育的心灵。
书看完了,我的体会更深了: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李校长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校长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让我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
偶然在手机晚报看到这样一句话:“学习这事给我留下来的基本上全是耻辱”,我不知道说这话的是什么人,但无论如何走出校门的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确实令老师尴尬。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留下什么?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 坦率地说,这些问题我们(所有教育相关人士)都思考了几十年,但我们真的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教育的不均衡愈演愈烈、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钱学森之问使“教育人”无言以对……
最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很舒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书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启迪人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作者李希贵先生现在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我就称他李校长。这本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回顾李校长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重点记述了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介绍了做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和地级市教育局长时的思考和实践。作为校长,在读这本书时,格外认真地“研读”了李校长在任高密四中校长时的经历。
选取这一段还有特别的考虑:这是李希贵初做校长的五年,而我本人到现在也刚刚做了四年多的校长;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我“研究”20xx年前的李希贵仍然充满深深地敬意,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仍然鲜活。
1990年,高密四中历史上最灰暗的一年,高考失利使“整个学校沉浸在压抑之中”,不满30岁的李希贵“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xx年、从语文教师到教务主任直至教学副校长,李校长对这所学校可谓了如指掌,他知道老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上任之后的“头三脚”踢得很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五子登科”、统一干部思想的“三心换一心”、确实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造一杆公平秤”、“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及“安全软着陆”的实施过程、符合学校的实际和所处环境的学校文化经营策略等举措都显示了李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校长,经营好自己的班子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在我校中心组学习时我们曾研读过李校长为领导班子起草的《领导干部日日思》和《高密四中领导干部修养要则》,20xx年前的.“小立法”,今天仍觉得受益匪浅。
通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自始至终有这样的感受,李希贵从做老师、校长到局长,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李校长对“管理”一词的解释既简单有实在:“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最初的保障教师生存需求的“五子登科”做起,唤醒人们的爱校爱岗的工作热情;“从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三朝元老”、“首席接待”和“功勋四中人”这些小故事读来很温馨,李校长“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从心灵和精神层面培养四中人的责任意识,激励不同岗位上的人为学校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管理中经销“希望”是李校长的过人之处。把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教职工的“个人愿景”结缘,具体讲就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结缘,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份个人学年发展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规划自身的成长,这在目前关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大环境下,已经属于常规工作了,可在20xx年前,这是需要智慧和胆量的举动。回忆一下那个时候校长主任们一味地都是用在带领、督促老师们提高中高考成绩,学校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评价奖励制度都是“以分数论英雄”,校长、教师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苦不堪言,“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是老师的命根子,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校长的政绩。李校长认为“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而那时我们总是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教育家的远见得以完美展示,李校长领导的四中人“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积极地塑造自我-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时教学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形成“高密四中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
做高密四中的校长只是李希贵教育生涯的一小部分,也不是教育家的“精彩乐章”,但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1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阐述李希贵教育思想的的一部教育著作,在又一次认真地阅读了文本以后,我第一个感受就是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这部著作的“楔子”部分,李希贵先生先是细腻地描述了没有上过学的爷爷怎样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过程以及给他的感动,接着饱含感情地回忆了宽厚、沉稳、淡泊、豁达的父亲和个性强、效率高的母亲的生活故事以及给他的影响,然后就满怀感激之情地讲述了毛光瑞老师和王守忠校长给他的关爱和鼓励,接下来又浓墨重彩地记述了自己上学期间的阅读经历及成长体验,然后又十分坦诚地反思了在建筑社当会计时看不起农民工的轻狂和愧疚,最后还富有情趣地叙述了和真心喜欢读书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读书快乐的情境和友谊。
在文本中,李希贵先生给这部分内容拟定的标题是“不是教育的'教育”。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从表面上看,李先生描述的以上那些活动和事件大都不属于学校管理、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和考试测评等学校教育的内容。可是,他在叙述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动和事件过程中,却又巧妙地告诉了我们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动和事件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和教益。在“楔子”部分的导语中,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我的长辈和亲友中没有人做教师,没有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地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在写到家庭和父母亲的时候,他又深情地告诉我们:“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于是,我明白了:所谓“不是教育的教育”,其实就是生活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其实就是李希贵先生在“楔子”部分描述的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生活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
同时,我也认为:李希贵先生之所以用“不是教育的教育”作为“楔子”部分的标题,或许就是为了启示我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那么为什么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呢?在文本中,李希贵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然而,他描述的那些关于生活教育的活动和事件,却给我们昭示了答案。
我认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一个原因是生活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体验教育。正是在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爷爷和父母亲给他的关爱和影响,使他从小就享受到了尊重和皈依文化的快乐和幸福感;正是在紧张、充实的学校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毛老师和王校长给他的关爱和鼓励,使他切实感受到了被欣赏的兴奋和自豪;正是在鲜活、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劳动的艰辛,使他真正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崇高。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体验教育,李先生才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滋生了力量,在主动追求、提升和完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教育家。
我认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二个原因是生活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正是和睦、温馨的生活气息和爷爷、父母亲的善良、宽厚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李希贵,才使他具有了沉稳、淡泊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学校生活中,正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好老师的赏识和激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李希贵,才使他拥有了温文尔雅的气质和锐意进取的气魄;在社会生活中,正是工场劳动的艰辛经历和知心朋友的合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历练了李希贵,才使他富有了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李先生才在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教师和校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2
今天王校长在学校群里发了由李可诵读的李希贵校长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听后不由的陷入深思。书中说到,千万不要被语文老师给骗了,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和语文老师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讲解无关,跟孩子的阅读有关,里面李校长做了一个实验,李老师让读初一的儿子和一个读初四的孩子和高三学生做一样的试卷,结果高三平均分84。5,初一李大伟得82分,初四孩子得85分。这样的结果即让我吃惊,又让我陷入深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就是,老师讲台上对着教参事无巨细的讲解,孩子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在讲台上痛心疾首的咆哮,“自己的老祖宗都快忘了,自己从小说到大的语言都考不好,这个知识点我讲过多少遍还记不住,你们的作文除了抄阅读没一点深意,作文怎么一点都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真的对吗?真的好吗?每天干的难道都是些无用功?
对以前的做法有了深深的怀疑,也产生了无限的迷茫,其实很多老师也都知道这样的事实,但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干脆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干咱也这么干。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改变些什么,家庭作业不布置那么多遍的抄写,上课不再对课文生搬硬套的'讲述,从今年教初三后干脆不布置家庭作业,全部由课代表做主,并且交代一定不要多,甚至由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上课尽量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等等,但毕竟我的思想高度不够,理论知识更是有限,也只是产生忧虑的同时,只剩无可奈何。
这本书中的观点很新颖,就让我们从“不读书,求甚解”的怪圈中走出来吧!和学生一起读书,感悟生活的美好。真希望不久后对语文教学有一套切实有效、切实有用的方法,让众语文老师不再尴尬和迷茫,迎来“柳暗花明”。胡言乱语,不知所言。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3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看了,我被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实话,这些学生很让老师头疼,有时候像 “你还上吗?赶快回家吧﹗”之类的气话也会用在这些学生身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4
初读这本书时,油然而生的是心灵的一次次震撼和感动。再次沉浸其中,给我带来的则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奋斗的欲望。 真的,就如李希贵老师在书中提及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后的切实感受:“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时,我真的感到‘眼前一亮’。苏霍姆林斯基像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而坐,娓娓叙来,你丝毫觉察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那时我的感觉,犹如置身雾气弥漫的原野,找不到路径,看不清方向,忽然间,云开日出,阳光明媚,我这才惊喜的发现了虽和自己近在咫尺,而先前却视而不见的真实的教育风景……我终于为自己的漫漫教育旅途找到了一位真正的引领者。”
这也正是我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的真实内心写照啊!文章语言朴实真切,道理深入浅出。李希贵老师将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教育无痕的艺术魅力和个人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读罢让人感叹不已。在本书中有几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为四十岁作准备!”这是李希贵老师在介绍高密一中的时候提到的该校校训。“为四十岁作准备!”心中豁然一亮,同时又萌生一种紧迫感——越来越接近四十岁了,我准备好了吗?列宁说:“四十岁以前的面容归上帝负责,四十岁以后的面容归自己负责。”—联想到由于年少时没有好好读书,工作后又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导致文化底蕴欠缺,教学业务不够扎实而带来的无穷遗憾。此时,每每沉浸于书中,就犹如置身于生命的林子,震撼与感动,激情与希望时时涌上心头。
通过阅读的深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读书对一位老师的个人成长起着深远的影响。李希贵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他感慨道:“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抱着学以致用的思想、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
可每当动起笔来,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样的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常常会很苦恼。后来静心细想,这文字吐纳的过程也应该是文笔漫长的、艰苦的修炼过程吧!重要的是:我在成长,我在写,我的文字印刻着我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定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命形态,找到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书中,李老师以他最为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中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折射出他教育无痕的艺术魅力。对待学生成长中的犯错,他没有用成人的是非观念判断学生,也没有用道德的'标尺衡量学生。而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宽容的心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错误。他告诉我们: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一个教育案例,那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向来喜欢男孩子打扮,下课也都是和男孩子一起玩。性格外向,但报复心很强,谁要是得罪了她,她就会千方百计的找机会报复一下,或语言打击别人,或向老师打小报告。在我发现这个现象后,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于是找到孩子的家长,原来她的父母四十多岁才晚年得女,对她自是溺爱异常。家族里的兄弟都宠着她,不但带着她疯玩,而且极度偏爱,慢慢地就造就了她男孩子般好强顽皮而又霸道的性格。家长还告诉我,上了幼儿园后,因为她个头瘦小,父母怕她被人欺负,就告诉她:“别人要打你,你就打她。”可是现在每天放学,总有几个家长向他们告状:“你们家孩子欺负人。”搞的他们现在都不敢接孩子了。
看来,问题就出在 “不能被人欺负,别人要是打你,你也打他”这样的一句话上。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态度。一方面是宠爱、溺爱、“不能被欺负”,导致孩子与人相处,形成不吃亏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是性别认同问题,社会对女孩子的要求是温柔、善良,对男孩子的要求是勇敢、坚强。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点偏向于男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也自然而然的向这个方向发展。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采取了相应对策:参加小组活动,让她多和班里表现出色的女孩子一组,互帮互助,从她们身上多发现优点,老师也相机的表扬这些孩子,无形中给她树立榜样。善于发现她的闪光点,在表扬的同时,再给她提一些小小的建议,这样她就很乐意的接受了。
另外,告诉她的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从自己的言行上影响孩子,爱和管要分清。经过大半学期的努力,她的言行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一天竟然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上学了,我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就感。由此,我不由得感悟到:我们对教育不仅要付出满腔的挚爱,还更应以理性、期待的目光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看到一朵朵花儿次第开放的美丽风景。
“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这是李希贵老师引领我们以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解剖成功的内涵,加深对成功的理解。是的,当我们在工作中的某个阶段取得些许进步或成功时,往往心情是那么的愉悦,甚至有些陶醉。很少冷静的思考不足之处,而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就隐藏着无形的危机。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将会给自己每一个新的起点前,作一个善意的提醒,让前行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其实这也是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最佳路径呀!
“管理,应当从提倡什么切入。”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并尝试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式。记得我刚到一所农村小学支教不久,看到每次收上来的作业,大都是脏乱的页面,屡次三番的要求学生书写要认真,页面要保持干净。可收效甚微,心情很恼火。究其原因,大多数低年级孩子课间喜欢玩拍纸牌游戏,玩的那个尽兴呀,等一上课再看看他们的小手,都已经是脏兮兮的了。找到了原因,就要想对策。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如何把规定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在一次检查家庭作业后,我拿出手工做的小礼物,对孩子们说:“我要把这个小礼物送给郭子叶,我呀最喜欢郭子叶的手了。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看着孩子们满脸的疑惑,我叫郭子叶走到讲台前,举起她的手,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郭子叶的手最干净,最漂亮,所以每次写作业也最干净、最认真!这就叫‘字如其人’”。此时,我把小礼物放到了郭子叶的手里。看到班里学生脸上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其实,我们班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美丽的手,我要看看谁最聪明,让我在批改下次作业中,仿佛看到你干净漂亮的手”。从那以后,上课之前,孩子们都争着到水池前洗手,脏乱差的作业在我们班逐渐消失了。此时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当规定演化为学生发自生命自觉地习惯,教育管理才能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块巨大的教育磁石,深深吸引着教育战线上的你我他,它给我们的身心注入一股股新生的力量,我们也必将传递着力量,和着行动的步伐一起走向“自由呼吸”的教育明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5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有幸拜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是那么的清新。这本书是他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潜心实践的结果,是他理论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体现。他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是春雨无声滋润了物——教育
无痕,是不动声色的教育。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呼唤原生态教育。
在20____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届青歌赛团体组复赛第七场的比赛场上,“阿鹏”,一位来自云南的原声态歌手,却用他最质朴最单纯的全身心的演唱风格,完美而透彻的`诠释了他用“舒服”的感觉来演唱的他家乡的民谣,而阿鹏接下来说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这句话让大家更觉他的朴实和可爱。阿鹏用他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唱者要唱得舒服,听者才听得舒服。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没有经过名家悉心的指导,他凭什么拿走了这么高的分数,他凭什么打动全国这么多听众的心?
因为他觉得唱歌是件幸福、自由、快乐的事,这就是他的动力,所以他能全身心地唱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多数与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所以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愿我们能为“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赏孩子们,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幸福的学习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07-08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02-20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03-20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精华)07-25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01-03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2-26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02-09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