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4-07-21 10:26:01
《终身成长》读后感(推荐)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终身成长》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终身成长》读后感1

  以前不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这么畅销,以为就是一碗鸡汤,看完会不痛不痒,成长嘛,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终身成长,因为人需要。人的一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一生,拥有成长的思维,才不至于被问题打败,习得能量和能力超越问题,进而变得强大。

  首先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比如:这次的失误不能决定我的未来,不能定义我的能力和价值,而是说明我需要下功夫。

  换个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结果。有意思。

  然后,尝试不同的方法,寻找资源,持之以恒的努力。

  这里就是一场马拉松,会经历两种思维的打架,有时可能暂时找不到要突破口,只要不放弃面对和尝试,结果不会差到哪里。

  整本书的一个亮点就是帮助人思维的转换。这是新旅程的起点。

  每个人遇见的问题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成长背景不一样,内心的境况也不一样。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要活出这样的人生,需要克服许多的拦阻。当局者迷,有时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看到。看来这是我需要付出努力去研究的地方。当尝到因为去面对和努力以后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有可能会说:还好当初坚持下来了。

《终身成长》读后感2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一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影不离,那我们如何使我们摆脱固定型思维模式走向成长型模式呢?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只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不可能完全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就算是古代的圣人也无法达到,我们只能慢慢去学习,慢慢积累经验,遇到事情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与宽容,那我们就不会离成长型思维模式越来越远。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成长型思维模式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我会因为这种思维模式而拥有不同以往的生活——更加丰富的生活。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我会成为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的'人!

  读此书时,我零零碎碎发表了自己很多个人想法,每当书中的内容市我产生共鸣,我可能就会情不自禁想表达心中的一些想法,就像我刚刚说的,我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我可以无所顾忌的写出自己心里当时所思所想,在这里没有复杂得人心,没有谎言的欺骗……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可以不用在乎他人的评价,不用考虑父母的感受,朋友的追问……

《终身成长》读后感3

  1、实话说,不认为本书值得书商所宣传的那么大的美誉,譬如“颠覆传统成功学观点,影响美国校园教育的创新理念”。

  2、本书核心思想,如果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成功,就要具有成长型思维,面对成功不要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天才,要关注努力的过程,以及努力的策略;面对失败,不要心灰意冷,要找出失败的原因,针对性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才可能获得不断的成功。

  3、固定型思维模式最主要就是认为所有事情是固定不变的,是用悲观和僵化的方式对待变化,譬如认为个人的才能是天生注定的,对于成功认为是自然的.,对于失败则归结于才能的不行,逃避挑战,等等负面情绪。

  4、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断成长的,才能不是固定的,个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成功,面对失败,更多聚焦于失败的原因,以及以后如何克服,勇于挑战。

  5、需要警惕两种误解:

  1)思想开放不等于就是成长型思维,关键要看个人能力是否有不断提升;

  2)努力不是成长型思维的全部,需要有策略,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要看努力的结果。

  6、成长型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要时时反省,警惕自己日常言行中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抑制固定型思维特征(负面的、固定的),发展成长型思维特征(积极的、灵活的)。

  7、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8、原文摘录

  9、两种思维方式对比

《终身成长》读后感4

  上了年纪读《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真正明白了自己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为什么都不理想,做很多事都难以成功。父母总说我不够聪明,朋友也给予肯定,久而久之我自己也默许了,的确是呀,对我人生有很大影响的事情我一次也没有做好。最典型的就是学习吧,我承认我是笨拙的了,所以就死学了,最后就是没多大效果。这本书中的很多例子都像我的一面镜子,看到了曾经现在的'自己。

  书中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注定的,不可改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单看他们各自名称的解释你可能觉得很简单,觉得自己肯定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但如果将他们放到具体的事情上,你就可以看到两种思维模式会产生多大不同了。

  书中有个例子:你是一个年轻人,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我感到被拒绝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太差劲了。”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成绩。”

  看出两者对人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了吧,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只是对待学习有重大影响,对友谊,爱情,婚姻,教育都有着很大影响。推荐大家可以具体看一看。

  我想最大的魔力就是你要肯定你的现状并相信可以成长,学会从失败,不痛快中找到有用的知识,积极乐观不忘成长的初心。

《终身成长》读后感5

  五月,跟随读书团队一起共读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书中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每个人都是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无论任何时候你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记得想想“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它指引你未来的路!未来就会无限可能!

  《终身成长》让我感受最深刻一段话是: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即使你发生了改变,你以前的旧信念也不会像磨损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那样,被换成一个全新的。相反,这些新信念会和你的旧信念一起存在,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你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与年龄无关,其实每个人都在成长,只是成长的速度不同,我感觉在改变中的.成长是最迅速的。无论何时,一个人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记得多年之前,在一次家长会上,给家长们分享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也一天天的老去,我们在孩子的眼里也会变成一只蜗牛,难道我们就停滞不前了吗?我们仍需要追赶孩子们的脚步,还是需要拖着沉重的壳,一步步往前爬。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成长,正如这本书《终身成长》,每个人都需要终身成长。

  决定你成长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每一届的学生都是崭新的个体,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我们渐渐地在落后,这个特别漫长的寒假,网课的学习都是第一次经历,我们老师们学会了开直播课、网络测试等一系列的教学技能,孩子们呢?自我约束力差,很多沉迷在游戏、聊天、刷剧的娱乐之中,这周的作文课上,很多同学在作文中提及了游戏,各种道具、技能,写得头头是道,战斗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可见假期的都耗费在游戏中了,前两天在办公室还和部分同学交流,“你们班还有不玩游戏的同学吗?”“有,赵xx,她从来不玩”“赵同学的成绩和她的努力是相连的,你们呢?网络游戏你一辈子不碰它,也不会后悔!“这番对话还被其中的一位同学写进了作文《从此我不再玩游戏》,面对自己不满意的成绩,他在尝试在改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正是成长型思维的表现吗?

  在教学中,何尝不是改变中不断成长的?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我们备课组群策群力,在课程的设计上力求多样化,为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打破了以往的上课模式,除了课文学习外,每周作文训练,不是单纯地写文章,还让学生们自主设计版面,孩子们交上的作文图文并茂、异彩纷呈。字词辨析课,丰富了词语的积累,夯实字词基础;阅读专题训练,打开做题的思路,交给他们做题的方法;语法指导课,引导学生掌握语法规律,感受汉语的魅力;书法指导课,体会汉字之美,指导书写技法;名著阅读课,我们不仅阅读名著,而且还增加了名人记录片的播放,不仅是打开了阅读之门,更是深入地了解作家的经历,真正把握文学作品……网络学习不仅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了能力,也让我们老师在改变中成长。

  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会让你远离自我,而会让你更接近真实的自我。改变也许艰难,但却从未有人说过它不值得。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拥抱变化,学会快速成长吧!

《终身成长》读后感6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作者认为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会使得他们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我们会在生活中看到有些人,他们做事情总是喜欢去评估自己。他们时刻都会想着我做这件事情会成功还是失败呢?我会被拒绝还是接受呢?总之,他们会想很多,最后,也许因为脑中的各种想法,最后让他们停止去行动。

  我们来看看固定型思维的人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成绩和挑战的时候他们的.心态是怎么样的?

  面对成功的时候,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成功,所以他们会去评估自己做的事情,他们会评估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做这些事情,如果不能,他们会选择放弃不去做。因为他们要确保自己看上去是聪明的,他们要确保自己每一次都能成功。

  而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他们会变得很沮丧,他们又会开始评估自己。他们会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就是因为自己很笨所以才不能取得好的结果。

  在面对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是自己聪明才能够得到好成绩,他们不屑于努力,认为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好成绩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当他们成绩不佳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失败,然后重复着他们对失败的态度。

  面对挑战,他们同样会去评估,他们宁愿错失挑战的机会,也不希望因为自己因为挑战而暴露自己的不足,他们希望自己时刻可以在别人心目中保持一个好的形象。

《终身成长》读后感7

  在我们上学时候,有一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他能够在完成自己作业以后,还能去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比如去做一些高年级知识的题目,不断去打开自己的学习思路。不仅学习好,他在各方面都发展得挺好。比如画画很好,和同学们也能够打成一片等等。

  当时的他,不仅被我们同学,还被老师们公认为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认为他以后真的不得了了,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但是他在上初中的时候,突然间就变得很叛逆。结果他变成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最后成绩一落千丈。早早就出来社会。当时我很惊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有一些笼统的.概念,但是说不出所以然。

  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的。很多人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在上初中后,就开始掉队。很多人在高中时候成绩很好,高考后也考到了不错的大学,但是从此他们就迷失了。这一点在看完《终身成长》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这样的思维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不喜欢挑战,他们喜欢固定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和安全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8

  曾几何时,我为一时的过错持续自责,因为失败的经历而在新的挑战面前望而却步,我对这样的自己深恶痛绝,却难以认清造成这一切的本质所在,直到翻开卡罗尔·德伟克的《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我迎来了“恍然大悟的时刻”。

  一、认知: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导向

  在这本书中,卡罗尔教授从思维导向的视角,揭示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下人们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前者认为人的才智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自己与将来的自己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更倾向于维持现有的认知水平,安于在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内守住已取得的成功,丧失了成长的欲望;后者则相信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已取得的成绩或是已经历的失败都止步于过去的阶段,而未来仍然存在无限可能,因此积极迎接新事物和新挑战,享受自我成长带来的喜悦。作者借一个七年级小女孩之口道出了成长型思维的真谛:“一个人的智力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并不是凭空获得的。”所以,在其他孩子因为不确定答案而不敢回答问题的时候,她想的是即便自己回答错了,也能得到被纠正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范围。这便是说,成长型思维的人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会保持一种“学习者”的心态,而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正是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一章的末尾处,卡罗尔教授引导读者围绕思维模式对自身所属的情况进行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意识到,我的困境正源于自己深陷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之中,停滞不前。在失落之余,书中的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二、改变,从重新定义“失败”开始

  失败,无疑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尤其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言,失败不仅意味着对当下成果的全盘否定,更是对过去和将来取得成就的抹杀。失败者的标签一旦形成,便会在脑海里永久性地扎根,造成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避免承受这种痛苦,秉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就开始回避一切可能会导致失败的挑战,安于现状,故步自封。

  卡罗尔教授以成长型思维重新看待“失败”,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书中以橄榄球运动员吉姆·马歇尔的亲身经历为例,诠释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如何从“失败”中获取成长的力量。当吉姆在上半场比赛犯了一个重大失误之时,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一直沉浸在错误引发的羞愧感里,要么付诸行动改正错误。在下半场比赛里,重新振作的吉姆表现得十分出色,他没有被失败的痛苦束缚自己的思想,而是选择了积极地面对和解决失败背后的问题,吉姆也因为这段特别的经历成为了更优秀的球员。

  反观自身,在语文科目第一单元测验后,我发现自己班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将此视为一场重大败绩,并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根本不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更糟糕的是,对“失败”过多的关注也让这种否定逐渐蔓延到了学生的身上,我一度对他们丧失了所有信心,以至于当之后几次测验的成绩有所进步之时,我仍习惯性地选择了忽视。直到身边的人提醒我:你看,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们成长的足迹,你为什么不为他们创造更多可能呢?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固守在失败的牢笼,却没有尝试过正面突破和解决问题。这恰恰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所不齿的。当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一切便豁然开朗许多——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正表明学生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与此相对应,我也能在改进教学上有更多的发挥余地。班级上一学期的学情反映出学生在识字上存在较大障碍,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内外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同时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大识字量,这为我指明了本学期教学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也做好了在成功的黎明到来之前持续接受挑战的准备。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得到发展的时候,失败虽然很痛苦,但是不会给他们下定义,而且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痛定思痛、迎难而上,才能从“失败”中赢得最好的嘉奖。

  三、成长:努力比天赋更值得肯定

  努力对于人之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中都有所印证,关键在于二者如何看待努力的发生。

  卡罗尔教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龟兔赛跑。在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擅长奔跑的兔子因为偷懒和轻敌而败给了行动缓慢但坚持不懈的乌龟,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似乎是在强调:即使我们在某些领域不如兔子那样具备天生的优势,也可以学习乌龟踏实稳健的品质,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然而大多数人想的'却是,如果可以选择,那当然是做一只天赋异禀的兔子,只要改掉一点点浮躁的脾性,甚至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率先抵达终点。单从兔子和乌龟的角色塑造上,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出有天赋者和无天赋者的差距:对兔子来说,它的成功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只是因为偷懒而给了对方反超的机会;而乌龟,它的成功其实带有一点侥幸的成分,试问如果兔子不睡那一觉,乌龟再怎么努力怕也追不上兔子的脚步。

  由此,卡罗尔指出,这个故事实际上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而这也正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所信奉的逻辑怪圈——对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当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那便证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然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天才都需要不断努力,努力永远比天赋更值得肯定。

  肯定孩子每一次的努力而非褒扬他们的天赋,其实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很容易忽略的问题。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表扬说:“你真聪明!又考了一百分!”“你这么快就算出答案了,比其他小朋友都厉害!”“你画得真好,真是天生的画家!”细细想之,我们确实一直把重点放在了评价智力和天赋上,却很少关注并强调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所付出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执着于展现自己的头脑和天赋,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挑战,需要付出努力的时候,就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因为天才是不用努力就能达到成功的,努力就证明自己变笨了。如卡罗尔所言:这种错误的夸奖方式导致孩子们变得过分看重成就,过分依赖夸奖,心理脆弱,拒绝接受一切可能失败的挑战。

  所以,比起把“聪明”“有才能”“有天赋”这些肯定的标签贴在孩子们身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改变夸赞的方式,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努力本身、采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等)进行夸奖,让孩子们明白是持续的努力带给了他们成长和知识,这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在面临挑战之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并且愿意凭借努力来获得自身的成长。同时,身为老师,我们也需要以自身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卡罗尔强调,好老师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成长从何而来?努力再努力,学习再学习。

  红极一时的地铁广告语中这样写道:“这个世界在残酷惩罚不愿改变的人,每个时代都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改变”与“学习”,正是实现终身成长的两条必经之路。正如书中最后一章写到的,改变也许艰难,但却很值得。迈出第一步,做好为此不断付出努力的准备,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学习的一个机会,我们将拥有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体验到以前不曾拥有的感觉。成长型思维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富足,也让我们走得更远,目之所及,万物可爱,未来可期。

《终身成长》读后感9

  如果有人问我,“有哪些书对你的人生影响较大?”卡罗尔·德韦克的著作《终身成长》一定是其中一本,这是本能让人深刻意识到思维模式对个人成长有多重要的好书。

  整本书,围绕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展开论述,通过详细讲解和案例分析,不仅让我逐渐明白了二者的本质区别以及如何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使我对自身职业生涯和家庭教育观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感悟。

  在书中,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因此逃避挑战,不愿意付出努力。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因此他们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步,注重长期发展。

  回顾初入职场时,我也曾陷入固定思维陷阱,因害怕犯错、而对工作中的挑战充满恐惧,遇到自我认知里“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我常将“这事太难了”挂在嘴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式对我的职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逐渐地,我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试着改变自己,我逐渐变得“厚脸皮”,遇到不懂的、不会的经常主动出击,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直到如今,不能说自己已经彻底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人。但有一天,面对别人“这事我做不到”的结论时,我脱口而出:“我们不能说做不到,而是应该要去想办法做到”。我内心感到无比喜悦,因为我不再是从前那个对工作有畏难情绪的我了。

  改变并非易事,让我们一起拥抱成长型思维,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终身成长》读后感10

  1、关于固化思维与成长思维

  说到固化思维与成长思维,想到了之前学习到的一个点。有两种人,一种人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一种人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

  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努力的人会在之后越来越努力,因为他知道想要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需要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是可以不用经过自己努力就能得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有即使是很难的`事情努力了才有希望成功,没有成功只能是说明自己还不够努力、方向错了或者自己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点。

  而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偶然或运气的人在之后的行为处事上就不会有过多的努力,因为他认为所有的都是注定的,自己的成功只是运气好,却从来没想过经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获得成功。这种人所拥有的思维就是固化思维。而在拥有成长思维的人眼里,一切都是可变的,一切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使之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2、关于努力与方向

  努力与方向,两者在向上走的路上是缺一不可的。有方向不努力,只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无论你想的有多好,方向多么明确又正确,若你不努力,不把它行动起来落地生根,那它也只是一个想法如无根之浮萍,没有根系提供养分迟早会飘散消失于世间。而若只是有努力没有方向,就像在海上没有方向航行的船只,虽然一直在行驶到岸的几率却微乎其微,或原地打转却不自知。

  说到这个又想到了自己,在大学的时候知道自己与别人相比没有多少竞争力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做些改变,每次都做计划却往往没坚持几天又半途而废。典型的有方向不努力贪图一时的享乐,延迟满足的奖励物对我的强化不够战线又拉的太长也难怪会放弃。现在想想也是认知不足,若是能认识到长时努力所带来的好处就不会这么动力不足了。后来大三时是努力却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看到别人各种考证自己也去跟风,现在想想考的证都没什么用毕竟不是专业的。考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现在又不做人事工作。现在是有一点方向了——学好英语达到流利说的程度,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认知(提高认知真的可以少踩很多坑,这一点在生活中深有体会,想开了就知道自己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扰。)虽然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不是很清晰,但我现在最缺的就是行动力,行动起来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晰,之后慢慢修正就可以了。

《终身成长》读后感11

  我最近读书只是为了乐趣,想要培养读书习惯。那为什么近期会看这本书?是因为我遇事又开始出现逃避心理了。于是,通过老铁介绍,我就去看了这本书。其实这类书我以前读的时候会觉得很艰涩,所以会拒绝读它们。但是这本书里提到了2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我觉得对于我最近的状态有非常大的.启发,所以我才想要硬着头皮把它们读下去。一遍看不懂,那就多看几遍。相信会有逐渐理解的时候。

  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我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

  1、对于努力,我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去思考过。我从来没有把它与成功挂钩。努力就真的会成功吗?

  2、天赋,我也没有真正了解过它。但是我认为人们会成功是与天赋有关的。

  3、当一开始我做事情很顺利的时候,我可能会洋洋得意,然后,当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放弃这件事情。

  4、我很着急。当我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我不能接受这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我总是觉得它可能一个月就得会有效果,要不然,我就不会成功的。

  5、我时常拒绝沟通。我可能是觉得别人都是错的。我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妈妈有时候会这么说我。而我只是觉得我是对的,我不想听你们说的,你们就让我犯错误,犯过错误后我下次自然就不会再犯了。

  以上这些情形在我看来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所导致的结果,让我深受其害。通过最近看这本书,我思考了这些问题,觉得很苦恼。我明白自己一定要通过努力来迈向成长型思维模式。可是当我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遇到这些问题时,大多数时候还是依然被固定型思维模式控制着大脑,从而做出一系列不理性的行为。所以,即使你发现了问题,但是突破口在哪里呢?我还在寻找。

《终身成长》读后感12

  《终身成长》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的著作,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人的思维方式如何影响个人成就,以及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个人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第二部分则阐述了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及如何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德韦克博士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在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身上的具体表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会不自觉地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决定了成就的高低。这种思维模式让我在面对失败时,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放弃努力。而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我意识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付出努力,就能不断提高。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挑战,实现成长。

  书中提到,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教育、职场、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能够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挑战时更加坚韧不拔。在职场中,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员工更容易适应环境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在人际关系中,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理解和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以便在遇到挑战时能够迅速切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次,要学会接受失败,把失败看作是成长的机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思维模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实现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读后感13

  只看书名,都能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二十岁的“朽木”。我想,这就是对终身成长的最好诠释吧。

  作者把人的思维大致分为两类: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历来改变。

  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带来的最终结果也是相差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修炼,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让成长型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

  书中的建议还重塑了我的家庭教育观点。以前认为:只要父母积极向上,孩子肯定不会消极怠慢。殊不知多么幼稚的想法。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陈旧观念,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不要夸奖她的天赋,而要欣赏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评,而要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你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仅仅是敷衍的说一句你真棒。

  改变是不易的,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读后感14

  无意中翻到这本书,看完后的感觉就是:一本新书的来源也许就是反刍一本或几本曾经阅读过的书,归纳总结出自己从那些里面获得的经验,加上一些自己的感想,类似于读后感。终身成长,就是一直在成长,不是固定不变,这个我们都学过的最基本的理论:事物都是运动的`,不存在绝对静止,只存在相对静止,感觉是不是很像。

  如果否认这个观点,或者没有吃透这个观点,就会衍生出文中作者所讲的固定性思维,用运动静止来举例的话,就是认为被选中的参照物一直是静止的。这就是有时世界看上去光怪陆离,但是细分时,你会发现,世界其实很简单,有着核心的几样事物,理解了,很多事情也就顺溜了。重要的不是纷繁复杂的事物,而是先有一颗淡定沉稳的心,那样总会在繁杂中看到精简,于迷茫中找到路标。

《终身成长》读后感15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遇到同一件事情,人们做出的反应有时候会完全不同。

  比如假设你是个年轻人,你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特别喜欢的一门课程在期中测验只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难过,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况,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

  有一种人,他们会说:我没考好,我觉得我是个笨蛋,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天生就笨再努力也考不好。我太倒霉了,整个世界好像都跟我过不去。连我最好的朋友都不想理我。

  还有一种人,他们会说:我得加倍努力,现在只是期中考试,我还有半个学期努力提高成绩。下次停车的时候我会更加小心,现在我得先缴清我的罚款。我朋友没有接电话,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我得再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

  看完第一种人的想法,是不是会有一种悲伤逆流成河的感觉席卷过来?他们会把发生的事情当做一个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

  而第二种人的想法,就会觉得他很乐观和积极,并且会做出实际行动改变现状。谁都会遇到很多糟心的事情,而且都不会喜欢这些事情,但是他们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也准备好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奋斗。

【《终身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终身成长读后感06-10

终身成长读后感02-21

《终身成长》读后感12-01

《终身成长》读后感12-13

《终身成长》读后感(精华)06-14

读《终身成长》有感04-26

《终身成长》读后感[大全15篇]06-13

【精品】《终身成长》读后感15篇07-15

《终身成长》读后感集合15篇07-01

《终身成长》读后感15篇[优选]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