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

时间:2024-08-21 18:33:12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1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书却有很多童年的乐趣。童年时的快乐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艰难岁月,让鲁迅先生在艰苦生活中不再烦恼。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是五彩缤纷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的童年充满了乐趣。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栏杆,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最让先生觉得颇有趣味的是短短的泥墙根。长妈妈还给先生讲百草园中“美女蛇”的故事,先生听得入迷,深感做人之险。冬天的百草园也有趣,先生喜欢在百草园中抓麻雀。等地上的雪积了两三天,鸟雀没有食物吃时,便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撒一些秕谷,棒子上系一条长绳,人跑到很远的地方,鸟雀一来,将绳子一拉,自然就罩在竹筛里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我经常到老家的稻田里玩。习习秋风吹过我的发梢,我和同伴们在田里跑来跑去玩游戏,笑声在风中荡漾开来。村边的小溪也是我们小孩常顾的地方,赤着脚站在水里,在那儿互相泼水。

  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失去快乐的童年了。

  童年的一点一滴逝去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迹。不如看看《朝花夕拾》,找找童年的乐趣。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2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在童年里他有哭有笑,但足以让我们回味无穷。因为在我自己的记忆中,童年往往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鲁迅写的《朝花夕拾》,是他童年和青年时代在当时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在这本书里,鲁迅为他留下了童年和难忘的人和事,甚至像许多年后一样记忆犹新。他年轻的时候,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得到成年人的认可。我父亲无法理解他。

  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不仅构思严谨,文章中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可能是因为研究过这篇文章,所以每次看这篇文章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我也是一样,渴望自由而不是被束缚。它也能唤起我童年的许多记忆。那时候,我也玩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这是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很好,是一篇好文章。

  整本书以简单的.语言叙述自己的生活,唤起读者对童年或故土的回忆,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3

  《朝花夕拾》,听名字就有一种很深奥的感觉。“朝花”,“夕拾”,分开来读,“朝”对“夕”,“花”需“拾”,早晨的花傍晚拾起来,又反复的去读,一遍又一遍,好像渐渐明白了,这写的是作者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从“朝”到“夕”,写出了时间的迁移。 初读《朝花夕拾》,只是对其表面有所感触,细读品味,便觉得另有一番风味。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字面上就觉得有一股仙气,能够让人浮想联翩,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深刻的。 百草园是作者鲁迅家的一个园子,不过早已卖给朱文公的后代了,但这可是作者小时候的乐园,充满了童趣,你看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葚,无一不是乡下的田园风光,这或许就是作者所羡慕的一种生活吧,就像闰土那样可以捕鸟的生活。 三味书屋,听名字让我想起了三昧真火,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凶猛”,它是作者学习的书塾。印象深刻的是那教书先生,严厉的好像随时就要喷三昧真火一样,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想必正是这样,才成就了鲁迅这个伟人吧。 三味书屋中的“仁远乎哉我欲人斯仁至矣”“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芽橘柚”这些烦躁无味的古文使人感觉到了封建社会的那种私塾的'严肃和教书先生对孩子们的严厉,在那里似乎没有一点乐趣,这完全是一个孩子所待不住的地方,没人能想到像作者这么一个让人感到贪玩的孩子竟能承受得了,这也许就是毅力吧。 在百草园中还有一个人大家仿佛也会记得,谁呢?长妈妈。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的美女蛇,那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葫芦娃》中的蛇精,是不是和她一样美呢? 说起长妈妈,又不得不提那本《山海经》了,它可是作者的宝书。你能想象的到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然能买来书?恐怕连记住名字都很困难!也难怪她把《山海经》记成了“三哼经”,这也可见长妈妈对作者真挚的爱。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为什么人们称鲁迅为文学巨匠,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就拿《朝花夕拾》这本书来说,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也暗写了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作者在用笔和敌人作斗争的过程,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能有这种勇气的人也真是难得,他拥有最强大的力量——一种能够伤人于无形的力量,他就是鲁迅,人们心中永远的文学巨匠。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过错”。感人的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躺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尘直指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天指”,凛然一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誓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也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中,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4

  近日,网络上流行的鲁迅立牌表态“不干了”的表情包,引发了我再次阅读鲁迅经典的兴趣,遂于书店购入了先生的经典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以期从文字中窥见先生的风采与思想。

  记忆中的《朝花夕拾》应是从小学到初中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习得的,在一遍又一遍的记忆与背诵中,知晓了它乃是先生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书中主要写到了先生从青少年时期至青年时期的一些所见与所闻,生活与轶事。《朝花夕拾》虽是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但读起来的难度丝毫不逊先生的杂文集。回忆起学生时代学习和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不免是抱怨和不喜欢的,因为老师总是要求对先生的文章要“熟读并背诵”,因此,总不免觉得烦躁。多年后品读先生的文章,身份已变为了教师,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因此读的过程中我故意放慢了速度,尽可能地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来阅读此书。阅读的过程中总不免有一种熟悉之感,书中文字也愈渐亲切可爱,先生的.语句风趣且幽默。

  当然,全书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要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文章,不论是百草园传闻中的美女赤练蛇,还是念念不忘的《山海经》,都充满了一种童真的乐趣。从这两篇中可以读出先生性格与志趣形成的原生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生活在贫穷与封建共存的旧中国的先生,有着一个较为富有的家庭背景,一个虽然愚昧但却偏爱自己的阿长,一个能够接受到书本与知识的教育环境。可以说,这样的成长背景让先生既能够得见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又能够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让他接受到教育进而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扛起了以笔为枪的救国大任。

  回想过往的二十多年,亦是如此,从蒙昧无知到逐渐清醒,成长的过程亦是认识的过程,回忆性散文“忆”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事件,而是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一种被我们称为“顿悟”的认知过程,正如在多年后终于看懂了先生笔下的“故乡不可回”,看懂了“虽生之日,犹死之年”,看懂了埋藏在旧社会根部的“恶”。总的来说,看书的过程亦是找寻作者与自己的共鸣的过程,从《朝花夕拾》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孩童在幼时的不解与迷惑,同时也看到的是一个成年人的怀念与释然。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5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题记

  习惯了寓言、小说等著作的通俗易懂,直到读了《朝花夕拾》,才真正品出散文中字里行间的韵味。

  我读出了他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摘覆盆子,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的根;渴望遇见的美女蛇及冬天捕捉的麻雀。在文中我读出了鲁迅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童年的眷恋及对知识的追求。我仿佛看见了儿时的鲁迅在百草园中与同伴追逐嬉戏,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原来鲁迅先生是这么的有趣、可爱。

  我读出了他对旧社会封建思想的批判。《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回忆了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情景,揭示了几位“名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原来父亲不是病死的,而是医死的。我感受到他的痛心疾首,他在用文字批判庸医的不负责任,用文字来唤醒麻木的国人走出迷信,让人们清醒,让社会清醒。

  我读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回忆了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讲述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让我更加懂得了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的决心,即使身体再健壮,也改变不了愚昧的思想,只有从精神上唤醒国人的觉醒,才能救国。从此,鲁迅先生踏上了一条以笔为戎,与敌人战斗的人生之路。

  读完整本《朝花夕拾》,就如看了一部栩栩如生的电影,一篇篇回忆犹如清晨的花朵沁人心脾,让我久久回味。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应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心、进取心,自强不息,把爱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鲁迅先生的文字好若天边的启明星,唤醒了国人的斗志,引领迷茫的灵魂,在黑暗中为人们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革命道路。

  《朝花夕拾》通过写个人生活,折射时代变迁,带有浓烈的抒情叙事意味的美文,是现代散文的翘楚,令我不禁体悟到散文的魅力。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6

  经过这几天的阅读,我们读完了《朝花夕拾》这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有10章,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快乐回忆,以及遇到的人。《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后来又改为了《朝花夕拾》。题目中的朝与夕指的是早晨与晚上,其意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花夕拾》中描绘了封建社会的场景和对它的强烈憎恶,又写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7

  我读过很多本书,有搞笑的,深奥的,类型多的像沙漠里的沙子。可是,如果要论最耐人寻味的,那便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如果要问《朝花夕拾》中最不能忘怀的,那便是鲁迅先生的一个遗憾:《五猖会》。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社会的批判,而《五猖会》呢?则是“笑里藏刀”。五猖会是“我”少时十分希望去观看的一个赛会,那时我的心情激动又期待,好不容易到了出门的时间,父亲却要求我背书,背完了才能去看。我顿时很扫兴,再去看五猖会时,那种期待已经完全没有了,还记得最后一句话,鲁迅先生抛出了一个鱼钩: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背书。

  整篇文章不长,也就一两页,却给读者牵出了长长的暗示,而我,一边同情着鲁迅先生,一边死死咬住了这鱼钩,我能充分的感受到那时鲁迅先生的心情,谁说这事只有鲁迅先生经历过呢?现在这样压抑孩子的大人都不知有多少,我想那时鲁迅先生一定很不解和诧异吧,明明那么期待这第四次难得盛重的赛会,却在最高兴之时,被自己的父亲浇了一盆冷水,可是就像他说的,又有什么法子?只能去背那个我看了一两句就觉得头大了的《签略》。然而有趣的是,鲁迅先生长大后忘记了那自己曾无限期盼的'五猖会是什么样,却对父亲要他背书的情景记得格外清晰,可想而知这给鲁迅先生的童年留下了多大的阴影!特别是那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充分反映出鲁迅先生完全是在死记硬背,那贴切的比喻将旧社会教育讽刺的淋淋尽致,懂了才是真正的学,不懂,背了也是白背,在鲁迅先生眼里只是个汉字罢了。我不禁想起了那次,才七八岁,当时正值春节,我也想去外面放鞭炮,但爷爷要我必须背一段三字经才能去。年少的我哪懂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只想背完去玩。

  大人们总一味的认为学习是孩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总以为我们多学一点好,总以为玩是在浪费时间,却不知自己扼杀了一种叫“天性”的东西。他们甚至忘了自己的童年。人们老是在成长的同时,把重要的东西遗落了,少时的勇气,执着,大胆,都变成了胆怯,懦弱,然后又去后代的天性,为自家孩子担心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也有一份巨大的责任。如果没有强迫,只有快乐,或许少时的东西还能被捡起。学习是苦中寻乐,孩子愉快的心情会让他积极向上,少时的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清楚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迷茫。也许有时孩子比大人懂的还多。我不知多少孩子像鲁迅先生一样在童年留下了遗憾,那平淡的叙述,我似乎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那受伤的心灵。相比之下,那抛出的鱼钩,已经可以收回了吧?并不是大人不好,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也在迷茫着。

  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平淡的语气中藏着大道理,普通又特别,不只是《五猖会》,还有太多让人深思的文章,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了,希望他们在孩子玩的时候,减少呵斥的次数吧,因为学很重要,快乐更重要。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8

  在鲁迅的一生当中,对他启发最大的两位老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与藤野先生。在鲁迅离开百草园之后,就来到了三味书屋学习。每当寿镜吾先生在讲课时,学生便在讲台下“蠢蠢欲动”,有的在画画,有的窃窃私语。在老师说教后,鲁迅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告诫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国内学堂中的`知识并不能满足鲁迅的求知欲望,于是在他青年时期,来到日本学习医学,并认识了一位学富五车的老师一藤野先生。他在鲁迅学习方面指导的十分悉心,帮他订正讲义。不仅如此,还在鲁迅画的一张人体结构图上说道:“你画的很好,但在医学方面要求的是精准,并不是美观。”学医一段时间后,发现医学只能医治疾病,而不能医治思想与精神,所以后来弃医从文,用文章来唤醒沉睡的中国人。同时,两位老师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灯塔。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9

  《朝花夕拾》讲述了鲁迅的很多童年往事和故乡记忆,包括一个风筝的故事。一只小小的风筝,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小孩子的玩具;但对鲁迅来说,却是童年时代留下的沉重记忆。

  鲁迅曾经非常厌恶风筝。在他的眼中,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具,一见到远处的风筝,便感到一种惊异和悲哀。但他幼弱的弟弟却很喜欢风筝,即使是看着空中飞行的风筝,也会感到满足、喜悦。虽然来自同一个大家庭,他们对风筝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但人的想法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成年以后的鲁迅,偶然看见“那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童年的回忆再次涌上心头:弟弟未完成的`风筝、一对被自己踩扁的风轮、弟弟绝望的眼神……那天的情形再一次清晰起来。虽然当时鲁迅为自己毁坏风筝的“胜利”而骄傲,但现在他的心情却沉重起来。他为自己童年时鲁莽粗暴的行为而后悔,希望能得到弟弟的原谅和宽恕。

  任何事情,只要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反省,一定不会太晚。多年以后,鲁迅在和弟弟会面时讲述了这件往事,他热切希望弟弟能够宽宥自己。不料,人到中年的弟弟却早已忘记了此事。鲁迅的心情依然沉重着,我认为他不只是为自己当年的过失而懊悔不已,更是为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和麻木不仁的普劳大众而痛心疾首,这是一种更深沉的悲哀和觉醒。

  再翻开《朝花夕拾》,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以前,我曾经以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高不可攀的伟人。他弃医从文,以笔代伐,成为坚定的民主战士和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他忧国忧民,口诛笔伐,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现实的不公,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我却对鲁迅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更多的情感共鸣。

  其实,鲁迅也和常人一样,满怀温情,充满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就连当事人弟弟都忘记了,他却印象深刻,常常责备自己,饱受良心的谴责。原来,伟人不一定只在乎做大事,只有在小事上同样用心,真诚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力求处事的公正和道德的完美,才能真正称其为“大写的人”。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10

  读到现在,也依然不懂为何鲁迅将“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这“朝花夕拾”,已不仅仅是“旧事”,还含着作者的感情与“酸、甜、苦、辣、咸”。这是人生的五味,是作者对自己的过往的体会。

  酸,是辛酸。如《父亲的病》中,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的衰败,但从一件件小事中,道尽童年的辛酸。庸医的自私无能,作者出入药铺遭到的冷眼相待,无一例外渲染着无力、疲惫的感觉。

  再是鲁迅童年的甜。鲁迅的.童年,多半是苦中作乐吧。他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苦,却也因此而格外珍惜甜吧。无论是阿长给鲁迅带来的温馨,还是看《山海经》的乐趣。从百草园的童趣,到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

  接着便是苦了。身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与藤野先生永久的离别是苦,当时的社会,更是苦。也正因为有苦,才有了辛酸,有了文笔的辛辣。

  说到辣,鲁迅批判的文笔,就是“辣”了。鲁迅正是经历过常人没有的辛酸与苦痛,才清醒得太早。造就了不与“正人君子”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鲁迅,和其辛辣的批判。

  最后是咸。咸,是泪水的味道,是道不尽的涩。这朴实的回忆,这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却终是人间百味的咸与涩。这被染上陈旧的咸的回忆,也溅起了发人深省的水花。

  这是《朝花夕拾》,也是鲁迅,更是蕴藏着人间百味的回忆。可能这“朝花夕拾”不仅藏着五味。说到底,还得有坚韧的心。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11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虽然在内容上深奥难懂,但是在细细品味之后你会发现,这书中的文字内容就像一杯清茶,初入口觉得有些苦涩,但仔细品尝还觉得回味无穷呢!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鲁迅先生写的几篇回忆性散文,期间令我最为欣赏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里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

  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五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光这些景色,就让儿时的鲁迅百玩不厌。当然了,让这篇文章还有一点让我产生爱好的,就是文中长妈妈给鲁迅先生讲的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先前,有一个读书少在古庙里用功,在院子里纳凉时却听见一个陌生人在叫他,他答应了,后来被走来夜谈的老和尚知道了。说他脸上有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晚上便要来吃这人的肉了。后来,老和尚给他的飞蜈蚣把妖怪治死了。然而,这个故事也给鲁迅先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并且十分渴望想要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百草园也许是一个十分平淡而且一般的地方,但是在鲁迅那个封建的年代,百草园这样一个植物茂盛,草虫鸣叫的地方就显得尤为美妙了。也难怪鲁迅先生会喜欢和留恋这个地方。读完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者鲁迅先生那份发自内心的那份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与向往自由的一颗童心。

  童年已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一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时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妙童年。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1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以下是一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13

  夕拾旧忆换刚毅,朝花渐落铸民魂。鲁迅,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名字,他倾其一生,将自己一生的心血贡献给了中国未来的光辉。他的文章中虽不乏优美而又繁杂的词藻,但言语间却能感觉到一种岁月的深沉与尖锐,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刚毅的,仿佛哪个为华夏而生的战士口中反抗旧社会的言辞依旧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脑海中回荡。

  鲁迅从孩童到战士,也曾迷茫过,也曾对着旧社会愚昧的人心而叹息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绍兴到南京,从中国到日本,鲁迅的人生观也在不断变化着。百草园中,他仍是与他人无异的那个孩子。即使是百草园赤练蛇的传言,三味书屋中寿镜吾的严厉,也束缚不了孩童的天性,他的童年是没有拘束的童年,爱玩的天性也让他感知了世界。《二十四孝图》给予他一颗批判性的心,无常赠与了他一颗向上的心。在父亲病故之时,流言布满绍兴之时,他毅然选择了去离开绍兴。他童年的一幕幕都已见证了他的蜕变。

  鲁迅的文章,孩童时仅仅是觉得颇为晦涩,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悟得理之时,却已然趟过了岁月。

  近年来,各个阶段的教材之中,鲁迅一篇篇文章已消失在了岁月里。初中时期的课文中也仅有一篇《少年闰土》。鲁迅一生的文章近乎都用于批判黑暗,但它其中的深意仍是存在的。缺少了反对黑暗的.一种勇气与精神,是不可行的。鲁迅的文章要究其深意,也得因于《朝花夕拾》中他积累的阅历。从周树人到鲁迅,这也是学生究其九年也并不能看透的。他拿起的,是无数阅历凝成的,开辟光明的笔。童年的朝花渐渐落,才累成了今日的民族魂。唯有少年青年时期的亲眼见到的愚昧与黑暗,才会去如此追求光明。每当远行时路经绍兴,望着窗外,心中总存着敬畏:此地养育了一位用笔战斗的英雄。

  反对与支持,对于这位在百草园玩耍的孩童,在日本与南京发奋的青年,在《朝花夕拾》中不断蜕变的一位战士而言,仅是岁月中荡漾而起的涟漪。鲁迅仍是鲁迅,岁月仅留下了他的箴言,恰如他自己:

  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烛火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14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直到写完了这篇读后感,“感”到了这么多,我觉得我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朝花夕拾》。

  最新《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篇《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

  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15

  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03-04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01-04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03-13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08-21

关于《朝花夕拾》读书心得06-19

【优秀】《朝花夕拾》读书心得07-05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范文07-13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范文06-26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15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