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3-01-11 16:26:03
  • 相关推荐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

  这本书之所以我给了低分,是因为只有前几章还是让我比较触动的,后面的文章之所以不好,多数是给我一种读书笔记照搬观点的感觉,同时那些作者自己的感想也像读者一类的文摘书上那种没有多少营养的随感文差不多。

  那就说一些前面让我觉得很有感触的东西吧。

  最开始说到孤独。

  其实孤独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因为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那么他就必须面对死亡面对孤独。人与人实际上无法完全的交流和合为一体的。就像是村上春树所说的,人就是一座孤岛。只能在自己的岛上远望,却并不能脱离自己得到去与别人结合。

  如何去面对这样一种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如何去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去追求一种自己的灵与肉的结合。灵魂属于天上,却被肉体拉扯堕入凡间,如何去与自己的肉体妥协,在凡间的同时从不忘了天上的一切真善美,是追寻的过程中要仔细去回答的。

  关于婚姻。

  只有不断有新的出现的才是好的婚姻。爱情不能够死,只有不断地去有新的刺激,新的追求新的一切,才能维持爱情,维持婚姻。这似乎是周国平想要表达的观点。

  其实在我自己的婚姻观里,我也觉得不能够相互太熟悉以至于一切都可以被推测和预期。总要给对方留有幻想和惊喜。谁都有责任去给自己的伴侣不无聊的生活。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或许会很难吧。但我以后会试着努力看看。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无奈的生活在世界上。

  离真理很远,不停地犯错误,不停地自救,不停地成长变化。要去面对寂寞孤独和死亡,要去选择一个分岔路,而另一条路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尝试了。

  生命只有一次,这短暂又珍贵的机会。如何才能过好,谁都会胆怯吧,手上拿着唯一的筹码要如何去抉择。

  只能听从自己的心了吧,或许这才是唯一的路。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2

  还有十天,我来雅园就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成长了!发展了!还记得在上学期雅园举办的“精神家园”里。林华老师就和我们交流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读哪些书籍。她当时举了5类书籍,其中有有一类书籍就是哲学书籍。读哲学可以使人富有智慧。在雅园总是提倡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而多读一读哲学方面的书籍就更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这不在假期里,我们雅园的自主发展菜单里就要求我们读一读周国平老师的《守望的距离》或者是《经典的理由》。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终于在新教育书店旁边的书店里找到了它。当时我捧着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守望的距离》我终于找到了!

  当我在阳台上阅读第一章-存在之谜的自我二重奏的那部分时,作者仿佛把我带到了他的哲学世界里在他的哲学世界里他向讲述,分析,了他的哲学理念。仿佛我也在和作者一起思考,讨论,品味人生的奥妙和宇宙的玄机。当我读完一半时,我觉得虽然作者非常喜欢哲学,而且他又能沟通过散文的方式将它哲学观点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人们。能够读到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幸运,我想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会在这本书里收获智慧和超然吧!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通过读这本《守望的距离》后,我的感悟和收获吧!

  1、人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有时过于拥挤的。

  我从中的感悟;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每一天都会过于拥挤。就像这学期我在雅园里度过的每一天一样,每一天我都觉得似乎特别漫长,在经历了单元考试,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马上又要开学了。到现在我回想起去年开学的时候。似乎一切的一切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而95个小时后我又将坐在雅园的学术厅里开始下半学年的工作。

  2、哲学给人带来的不仅只是快乐,更有痛苦。

  我从中的感悟;我们学习哲学为了是更好的把哲学的理念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和充实。而在柏拉图的哲学理想当中,哲学王既无恒产,又无妻室,全身心的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

  我认为,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是让我的学生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所以奉献,责任,谦让成了我的职业本能。而万事不可过头。像第欧根尼,他不要居室,学动物睡在街头,从地上捡起食物。我认为只要哲学在你心中即可,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话。心中有佛便是信佛。怪不得苏格拉底说;“我从你外衣里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

  在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矛与盾。都有两面性。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把握好度,否则可能好事变坏事。

  3、我曾经嘲笑廉价的人情味,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恻隐之心?

  我从中的感悟;也许作为一名教师,就像校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以后一定会比我们优秀,这是必然的!

  在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雅园老师的谆谆教导,在雅园的六年每一位老师都会真诚的去关爱他每一个学生,一个微笑,一个鼓励。都会给孩子们增加无穷的自信!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每天在雅园的天堂里自由的飞翔!

  也许在当今的社会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但是在雅园你会发现每一个团队,每一个班级,甚至是每一名孩子都会做到这一切。作为老师我们懂得关爱,懂得奉献!更懂得去珍惜!

  4、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从中的感悟;全世界有近70亿人,她们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地方,说着各种语言,在饮食,文化,宗教。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只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人,都是社会人,都是这个地球的人,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把个人放在这70亿里面我们简直就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我们不奢望能够凭借着我们个人的力量去改变他,当然,我们不可能去改变世界。也不要去妄想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我们自己。比如;在工作上;确定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从中获得经验。慢慢地使自己的能力有了提高。就像哲学里面讲得一样,人的前进都是波浪式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走在这条路上都会经历很多坎坎坷坷。但是只要你战胜了困难你一定会继续前进。而哲学里面把他称作螺旋式上升。当你成功时。你就会发现你站的更高了,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哲学里这叫做量变到质变。

  一本好书不在于你只读完一遍,而这本《守望的距离》我还会上反复的阅读。反复的去体会和感悟。我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我还会收获更多的智慧!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3

  优秀作文推荐:近期,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写的《守望的距离》一书,该书是周国平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记录了他在1983年至1995年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包括女儿的病死,父亲的离世等之后所产生的一些对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等人生哲学的思考。

  该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十四辑,分别是第一辑―存在之谜、第二辑―未知死焉知生、第三辑―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第四辑―绚烂归于平淡、第五辑―智者的心灵、第六辑―淡泊中的追求、第七辑―守望的距离、第八辑―书与人生、第九辑―爱的智慧、第十辑―人生寓言、第十一辑―随便走走、第十二辑―对话和独白、第十三辑―格言的本色、第十四辑―读元曲随想。全书均以以哲学的眼光和充满人文的思考融入内涵睿智的文笔,发人深省,使我对人生的理解不再拘泥于现实中的平庸生活而是上升到了一个对生命,爱情,自由,成功等无限向往的高度。

  书中的语句“消逝是人的宿命,但是有了怀念,消逝就不是绝对的,失去了童年,我们还有童心,失去了青春,我们还有爱,失去了岁月,我们还有历史和智慧,没有怀念,人便与木石无异。”教会了我人要学会怀念,怀念一切我们所值得怀念的,不要让灵魂跟不上你在现实中的前进速度;

  书中的语句“每个人都追求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提醒了我完美的结果固然能使人欢愉,但是成功所带来的最本质的欢愉还是我们创造成功的过程;

  书中的语句“我走在自己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警示着我自己选择的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通读全书后,我认为所谓超脱,并非是超然物外,遗世独立,而只是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一个人一旦醒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他在这个浮华世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了。不过,如果他对天下仍有一份责任心,他在世上还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适位置的,而“守望者”便是他的名字。

  我们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守望者”,但可怜的是我们自己却认为我们自己还在成为“守望者”的路上前赴后继??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4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只读过周国平的一本书,叫做《何来何往》。在此之前,在豆瓣上看过一些关于《灵魂只能独行》零星的书评和笔记。当时对这样的一句话印象很深:黑暗之中我们并肩行走,彼此独立,又彼此相依。无惧无惊,无怨无悔,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后来在读《何来何往》的过程中发现了和这句话意义很相近的一段话(即第一段引用的话)。而且前几天去图书馆随便翻了他的几本书,发现书与书间有相当部分是雷同的。但如果把他仅作为一个哲学家来看的话,周老师在把文学方面已经很成功了。他已经尽可能的把哲学用直白的、比较文艺化的、适合大众阅读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起来少了很多枯燥与晦涩。我想对于大多数想通过阅读几本哲学方面的作品来增加一些人生厚度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灵魂只能独行》而不是《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或者《存在与虚无》。

  他还有一本叫做《各自的朝圣路》的书。我一直觉得这个题目和《灵魂只能独行》有些什么联系。

  在一些个辗转反侧的夜里,这两个关于灵魂和道路的命题一次次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难以入眠。尽管答案已存在于题目表面:要独立的、自顾自的、带着孤独去寻找那条只存在于内心深处的神圣道路,才能得到自己梦想的东西。我相信许多人都有能力独自摸索出这个浅显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已经找到那条通向实现梦想大道上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去做一个关于梦想的抽样调查的话,我想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处在迷茫中的,即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更别提为梦想而奋斗了。他们只是和许多人走在同一条大家都不知道通往哪的宽敞的路上。因为有许多人,假使前方有危险而不幸自己也遭遇了不测,看到别人同样凄惨的命运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安慰,许多哲人都说过这样相似的话:缓解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想着那些受着同样痛苦的人。还有一部分人隐约知道该走向哪条路,却不敢轻易去尝试。因为每一条路看起来都异常崎岖和漫长,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草率和冲动付出代价,所以他们也处于彷徨和痛苦中,而且甚于前一种人。就好像那首诗说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有少部分人是已经独行在路上了的,这条路或许不是他们自己试探出来的,他们中有些人也许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但他们最终会知道的。他们终有一天会懂得感恩,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谢把他们引入这一道路上的一切。

  我认为要让灵魂独自走上这条朝圣路需要相当的运气,也可以将其称为天意。幸运的人很快就会发现那条对于自己来说正确的路,运气差点的就只能一边鼓舞自己尽人事,听天命一边继续尝试了。但如果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应该是他们孩童时期的引导者,尤其是父母。对于对这个尘世还一无所知的孩子,父母是最好的引路人,一个明智成功的父母也许会首先考虑遗传因素,然后将其与孩子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再给孩子指出一条比较接近理想的道路,让他们少了许多或许不必要的尝试,从而缩短了实现理想的时间。然而拥有这样的父母归根结底也是好运气的一种。

  人生短暂,白衣苍狗,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会在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的抉择的纠缠中度过。但这种人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就好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哪怕最终得不到俗世的认可。

  许多年来,也曾试探着走过几条路,但都浅尝辄止,最终无功而返。许多年后,每当想起那些最宝贵的童年时光,我都会问自己,如果当时坚持下来了,那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但那只是如果,但人生没有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的,我发现我开始疲于尝试,或许是累了,或许是到了这样一个注定会茫然的年龄。我觉得我的周围除了一片迷茫什么也看不见,我觉得我失去了一切,我觉得我彻彻底底的迷路了。虽然一直牢记着这样的话: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虽然也看见别人这样写到过:你不会找到路,直到你迷路的那一天。

  式微、式微,胡不归?可是我连回去的路都记不得了。此时的我已深陷堕落的泥潭,在痛苦迷茫之间苦苦挣扎,dota成了我的麻醉剂,让我还可以沉醉在为自己编织的谎言里,妄想着有一天能将dota作为自己的职业。尽管我深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些爱好不能称之为爱好,这一点直至今日我才渐渐懂得。一眼能看到终点的路我们不要去走,明知是徒劳无功的事不要去做。大二寒假在没日没夜苦练dota的休息间隙,我完整的读完了一本《心经述议笔录》。在开学的前一晚我鬼使神差的在qq上发了个状态:再见,dota。于是直到今天我没再打过一次dota,这是近几年来我觉得挺神奇的一件事。但是那段有dota陪伴的日子,却是一段幸福与痛苦交织的复杂时光。记得那时我会赋予其中每一个人物特殊的意义,让他们栩栩如生的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甚至一度爱它如恋人。时至今日,我也时常会想起它,想那些静静躺在文件夹里的replay记录我一次次的辉煌,想念我最喜欢的奈门摩尔。

  从《心经》开始逐渐重拾读书的爱好。心里的那份负罪感和躁动也随之慢慢的平息下来。但四周还是一片雾茫茫,迷茫依旧没有散去。佛法接触了一些,但除了让我平静下来,并没有为我拨开迷雾。在旅行早已成为陈词滥调的今天,我开始偶尔出去走走,因为觉得这20年来自己实在太闭塞了。不奢求也不相信什么间隔年,我只是想走走。

  但是脚永远不能代替心灵走路,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大半个中国走过,依旧分不清方向,但是心态里乐观的成分却增添了不少,这让我有继续尝试的勇气。

  虽然同意一些关于悲观论的一些宗教或是哲学观点。对叔本华的人生是由痛苦和无聊组成的理论深表赞同,也对佛陀的教诲诸漏皆苦深信不疑。但是对于资质平庸的我们来说,当乐观来袭时,还是会不自主的嘴角上扬,内心洒满阳光。

  带着久违的笑容,再一次开始在迷雾中探索。在偶尔夜不能寐的日子,默念一段揭,尽量让自己沉静下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第二天的朝阳。

  不懂耶稣,却也祈祷。不拜佛祖,但也读经。不信真主,仍有颗朝圣的心。

  前方的路依然影影绰绰,但维以不永伤的日子却已经一去不返。生而为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既然前世那么虚无,来生又那么缥缈,那就紧紧抓住当下的每一天吧。

  灵魂只能独行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或许每个人的解脱之道都存在于内心最深处,耐心的等待着最终被发现的一天。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5

  优秀推荐:美,源于距离。

  人生,源于哲学。

  或许我们不明白存在的价值;或许我们不明白人生的含义;亦或许,我们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感叹!

  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作所为不过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而当我翻开眼前的这本书,周国平用35万个字告诉我许许多多人生的哲学,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虚度光阴,一直在杞人忧天,一直在愚蠢的幻想。

  读《守望的距离》,领悟人生哲学。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主题,周国平在每一个主题里细细阐述自己的人生见解,或平淡细致,或晦涩难读,或平易近人,我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犹如品着上好的观音茶,沁香扑鼻而来。

  其中,要数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十辑――《人生寓言》。

  “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简短的引言,却铿锵有力,不缓不急地告诉你,不论人生是怎样的坎坷,或是怎样的乏味,你至少得热爱自己的人生,热爱自己的生活。短短二十六个寓言,却概述了人生的种种,我务必很诚实的告诉你,我并不能全部理解这些或浅或深的寓言。

  但是,我乐于向你们分享这些,我所明白的――

  从《告别遗体的队伍》里,我明白了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我们用一生充实自己的生命,无关于结局是否徒劳;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我明白了灾祸其实源于自己悲观的想象,其实源于愚蠢的人的杞人忧天,因此,勿要用自己的思想来折磨自己,不如去干几件实在的事情;从《生命的得失》中,我明白了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而我们不能一直念叨失去的多少,这只会使我们更加伤心,正如上帝所说:“谁被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从《寻短见的少妇》中,我知道了生命得换位思考,有得必有失,想通便好;从《落难的王子》中,我懂得了灾祸发生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

  合上这本书,已经深夜了,我想,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哲学,更是一番大彻大悟的生命含义。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6

  周国平说:“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

  在作者写作期间,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这本书让人悟到人生的哲理,能使人在面对命运的变故时,能够更从容一些,能使人时不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错过沿途的风景,也不落后于时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一)关于幸福

  周国平认为:“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终结看,善不善终都是死,都无幸福可言。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过,不管善不善终,都称得上幸福了。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的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极而言之,乐极生悲不不足悲,最可悲的是从来不曾乐过,一辈子稳稳当当,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场。”

  幸福,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人倾尽毕生之力去寻找幸福,却往往没有结果。其实,我认为,幸福就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管你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你内心充实,那便是幸福。

  (二)关于信仰

  周国平认为:“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有多么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现之一是: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对之施以哄笑,以无信仰自夸。”

  有人说:“这是个信仰缺乏的时代”。确实,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相反的,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物欲世界的诱惑中,因为他们缺乏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生活在盲目中,没有最高的来自信仰的指导。

  (三)关于死亡

  周国平说:“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厂和喧闹的市场。”人总有一死,无论经历多少喧哗和骚动,有过多少光荣与梦想,结局总要走向寂灭。他认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

  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才不会辜负来到这世上走一遭。

  读完《守望的距离》,总能感受周国平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园。确实,一个人拥有精神家园,他才会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7

  初读周国平先生的书,我庆幸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人仿佛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记得当年的我还把这段话抄在了活页纸上,大学四年里,本子的扉页语一直都没有变过,一直都是这段温暖又激励的话语。

  它就像路的尽头的那盏灯,一直指引着我前行,它更像是我深藏于内心的一个温暖的家园,时刻都对我喃喃细语,“累了就回家。”时光荏苒,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象牙塔里的人儿,一头扎进了工作后,生活也复杂了许多,不能说迷茫满布,困扰也是不少的,很难能静下心一读好书。

  于周国平先生,我是心怀感激的。正是这么一个朴实温暖的哲学家让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哲学也不尽是晦涩难啃的理论,也不都是些抽象难懂的哲学问题,原来我们也可以过上一种哲学的生活。哲学与生活,也是理性与感性。一个不感性又不理性的人,生活不一定精彩,但也肯定是纯朴的。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人,理性的光辉普照生活中的杂绪万千,若能理得清清楚楚,想个透彻明白,那便是有福气的生活。倘若总是在感情与理性之间徘徊与挣扎,那便是纠结丛生。

  理性而不感性,生活会枯燥些,但应该也是井井有条的。人最怕的就是感性而不理性。缺少了理性对生活的整理,人就容易迷失在感性化的生活里。莫名的挫败感,难以驱逐的空虚感,对未来的无力感,斗志昂扬又情绪低落,自信又自卑,生活陷在情绪化的泥潭中无法解脱。

  感性是天生的,你不能控制自己对一花一木伤怀。感性也并非不好,它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但要丰富且多彩,人就必须理性的活着。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理性不必达到通晓生死的哲人智慧,我们理性的活着,只需要接受现实,接受自我。接受现实,人理性活着的第一步。接受现实,生活的每一步才能扎实的落在土地上。

  而接受现实,最重要的莫过接受自我。恰当的自我评价,你才不会陷入无谓的自信与自卑之中。接受了现实,你就要着手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间于你才真正产生了价值。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是有得做,二是可做,在一点一滴的小成功中积攒把握生活的信心。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8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他对待生活充满着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着睿智与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使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境遇,关怀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还有一处说道“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的确,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饮食、文化也有诸多的不同,我们把个人放到其中简直太渺小了。对于世界,我们没有理由奢望能够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对待学习多一份责任心;对待同学多一份关心;对待自己多一份信心。在遇到任何挫折时都永不言弃,因为自己是自己的全部,如果自己都放弃了,谁还会来帮助我们?

  《守望的距离》也是本关于审美的书。审美本身就超过功利,审美并不仅仅止于欣赏自然或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开阔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态度,是以自己的理想涂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结果。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有审美的人生态度,那么他从茅棚中和从宫殿中看日落,其实感受是一样的。只要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周国平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9

  初识守望者一词是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脑海里出现的竟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稻草人的意象,还觉得颇为形象和贴切,稻草人静静的驻守,遥望远方,多温暖唯美的一幅画面啊。那时的我对塞林格和他的作品甚至一无所知,莫名的就喜欢上守望者的称谓,或许就是因为这种意象吧。“守望者”在我心中是静默的,属于自然的,就如同灯塔守护归航的渔船,永远出现在画面了,浮现在漫无天际的各种想像中。

  及至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初,有些失望,我对主人公的种种“劣迹”以一个乖乖女的角度去评判,真不明白作者浓彩重墨塑造这样一个角色有何用意?及至霍尔顿说出了他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惊讶之余更多的是不解,不解主人公顽劣的脾性何以敢亵渎这神圣的梦想,穷极一个中学生的理解也觉得突兀的不真实。《麦田里的守望者》谜一样的留在心里。

  后来工作了,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并非我理想中的那般样子,有时顽劣得令人沮丧,反叛的使人气馁,“堕落”得让人绝望。但我始终补相信那是“天使”本来的面目,于是我开始读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书,迷雾慢慢剥开了,我又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焦虑,困惑,被误解了的不羁少年和他那个纯真的梦想: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一群孩子。不禁为自己曾经对他梦想的嗤之以鼻而愧疚了。成长就是如此,我不再单以眼之所见来评判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守望者的静默中开始涌动出一种生命力量,一股温情的暗流。这股暗流深藏在卡西莫多的守护里,隐匿在杨绛《我们仨》的浓情中,身边比比皆是的守望:父母的守望,战士的守望,恋人的守望,朋友的守望,孩子的守望……

  我们都是守望者,也都被守望着。这守望中蕴含着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又饱含着多少的厚望衷情。心中守望者的画面似乎又飘出舒缓而又深情的背景音。

  近日读完《守望的距离》,守望者在周先生的笔下又升华了:”一个人一旦省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他在这个浮华世界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了。不过,如果他对天下事仍有一份责任心,他在世上还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适的位置的,守望者便是为他定位的一个确切名称”守望者不单单是静静的守护,守候,深情地凝望,眺望,更多了一份哲人的通透与豁达。这样的守望者是我钦佩和敬仰的,深处世事喧嚣的大众非一定的阅历是难以企及的。似乎也只有‘守望’的份了。

  我更愿做一个生活的守望者,守护心中所爱之人,所衷之乐,所执之志,即便平凡但不至平庸,足矣。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那片麦田上的守望者!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0

  读周国平的这本书已是四月初的事情,至今依旧沉醉。那时用心将整本书仔细阅读完毕,遇见很多与灵魂相撞文字。现摘录如下:

  一、关于童年和童心

  回首往事,谁不缅怀童年的幸福?童年之所以幸福,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有最纯净的感官。

  童年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曾经一度拥有永恒。自从失去了童年,我们也就失去了永恒。从那以后我所知道的唯一永恒便是我死后时间的无限绵延,我的永恒的不存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

  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这永不枯竭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分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

  所谓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他始终保持一颗淳朴的童心。

  孩子或者像孩子一样单纯的人,目的意识淡薄,沉浸在过程中,过程和目的浑然不分,他们能够随遇而安,即事起兴,不易感到无聊。

  二、关于人与人生

  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理想便是灵魂的寄托。

  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我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然而,当我检点思考结果的时,却发现我弄明白的似乎只有这一个简单的事实——今天我活着。

  万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人生中,只有死是必然,其余一切均属偶然。

  生活是一场永远不能成为正式演出的彩排,一张永远不能称为正式作品的草图。

  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作为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却向往永恒和无限。

  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

  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第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

  与天才相比,最富于幻想的女子也是过于实际的。

  青春未必全是舔吻和鲜花。有这样一些敏感的心灵,对于他们,青春意味着平生第一次精神危机,意味着某种幻灭和觉醒。

  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三、关于爱情和婚姻

  有一个字,内心严肃的人最不容易说出口,有时因为它太假,有时是因为它太真。

  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

  家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把它作为活的有生命的东西那样,怀着疼爱之心去珍惜它。

  古犹太法典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和他的结发妻子离婚时,甚至圣坛也会为他们哭泣。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四、关于艺术

  一个艺术家无论在阅历和技巧方面如何成熟,在心灵上却永远是孩子,不会失去童年的清新直觉和少年微妙心态。

  美如此令人心醉,人类的语言又如此贫乏无力……除了艺术,没有什么能把美留住。除了作品,没有什么能把灵感留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1

  最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一书,让我深受感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书中饱含哲学思辨,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却依然动人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都希望寻求到人生的意义与真谛。

  在本书中,先生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和人生的境界。先生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

  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空虚无聊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先生还对探讨死亡情有独钟,因为死亡和人生的意义紧密相连,即所谓“未知死,焉之生”。对生命的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寻求,全出于人只有一次人生。

  人总有一死,无论经过多少喧哗和骚动,有过多少梦想和荣光,总要走向寂灭。他认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就不会看重和孜孜追求到头来却一场空的浮利虚名。因此他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

  他觉得一个人思考了死亡,就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先生的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哲理的隽永内涵,让我感到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一种人生境界与另一种人生境界的碰撞。充满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语的语句,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灵魂。国平先生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说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我愿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来守望我的快乐与幸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2

  一

  鲁迅曾经谈到一种情况:呼唤革命的作家在革命到来时反而沉寂了。我们可以补充一种类似的情况:呼唤自由的作家在自由到来时也可能会沉寂。仅仅在政治层面上思考和写作的作家,其作品的动机和效果均系于那个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一旦政治淡化(自由正意味着政治淡化),他们的写作生命就结束了。他们的优势在于敢写不允许写的东西,既然什么都允许写,他们还有什么可写的呢?

  二

  我终归相信,探究存在之谜还是可以用多种方式的,不必是小说;用小说探究存在之谜还是可以有多种写法的,不必如昆德拉。但是,我同时也相信昆德拉的话:"没有发现过去始终未知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说是不道德的。"不但小说,而且一切精神创作,唯有对人生基本境况作出了新的揭示,才称得上伟大。

  三

  昆德拉之所以要重提小说的使命问题,是因为他看到了现代人的深刻的精神危机,这个危机可以用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就是“存在的被遗忘”。

  存在是如何被遗忘的昆德拉说:“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旋涡中,胡塞尔所讲的‘生活世界’在旋涡中宿命般地黯淡,存在坠入遗忘。”

  缩减仿佛是一种宿命。我们刚刚告别生活中一切领域缩减为政治的时代,一个新的缩减旋涡又更加有力地罩住了我们。在这个旋涡中,爱情缩减为性,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宾馆里的室内风景,对土地的依恋缩减为旅游业,真正的精神冒险缩减为假冒险的游乐设施。要之,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永恒的怀念和追求缩减成了当下的官能享受。当我看到孩子们不再玩沙和泥土,而是玩电子游戏机,不再知道白雪公主,而是津津乐道卡通片里的机器人的时候,我心中明白一个真正可怕的过程正在地球上悄悄进行。我也懂得了昆德拉说这话的沉痛:“明天当自然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谁会发现呢?……末日并不是世界末日的爆炸,也许没有什么比末日更为平静的了。”我知道他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和自然一起消失的还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整个心灵生活。上帝之死不足以造成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在人不图自救、不复寻求生命意义的那一天到来的。

  可悲的是,包括小说在内的现代文化也卷入了这个缩减的旋涡,甚至为之推波助澜。文化缩减成了大众传播媒介,人们不复孕育和创造,只求在公众面前频繁亮相。小说家不甘心于默默无闻地在存在的某个未知领域里勘探,而是把眼睛盯着市场,揣摩和迎合大众心理,用广告手段提高知名度,热衷于挤进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的行列,和他们一起成为电视和小报上的新闻人物。如同昆德拉所说,小说不再是作品,而成了一种动作,一个没有未来的当下事件。他建议比自己的作品聪明的小说家改行,事实上他们已经改行了——他们如今是电视制片人,文化经纪人,大腕,款爷。

  正是面对他称之为"媚俗"的时代精神,昆德拉举起了他的堂吉诃德之剑,要用小说来对抗世界性的平庸化潮流,唤回对被遗忘的存在的记忆。12下一页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3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周先生对待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灵魂。

  从周先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智者的沉思,一位长者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份力量去面对凡尘中的一切琐事。周国平在自序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守望者,“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而做一个守望者,“职责便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这样,即使到头来你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你在精神上一定是一个富翁。这是多么深邃的思考啊。其实,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的使命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生是场边走边唱的戏,有太多的欢喜和悲伤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尝,去守望,去记载。但人生也终究是美的,不管这其中夹杂着多少零乱不堪的东西,从中领悟一份真谛,得一份智慧,然后始终平和而从容的走下去,一直到结束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一份完美的世俗人生!

  周先生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我想也正表明了人生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它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世俗人生。

  以守望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守望中含着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实、是宁静、是信心十足。读他的书,我的心变得轻松,思想变得澄澈,对生活有了更新更积极的理解。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4

  生活本来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不会因为痛苦或者快乐而改变形状。《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记叙了他对生活的感受,每一篇散文都扣人心弦。

  作者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这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人生、生活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吧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带着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更不要是去精神花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有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和守望血药恰当的距离,一守望的距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是守候。

  合上书,闭上眼,静静的思考,去守望着快乐和幸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5

  《守望的距离》是一本充满对生活热爱的散文。作者是1945年出生于上海的文学家周国平。主要作品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触很深。作者的生活有许多辛苦与幸福经历,体会过爱与孤独的感受。

  作者没有用多么华丽的语句来描绘他的人生,在我的想象中:“优秀的散文家都是一位旅行者。”是的,作者就是如实的记录了自己的经历,平凡、普通,但含有很深的意义。一开始,我不知道作者为何要以“守望的距离”为题目,最后,我把题目分为两种意义,“守望”和“距离”“守望”也许是说,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事情,因为你得不到,所以才想去努力得到它,或是盼望、守望它。

  还有一种意义,就是执着和珍惜,执着追求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珍惜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后都能值得回忆。“距离”也许是说,想靠近却怎么也不能到达,想实现却怎么也实现不了。两者放在一块,就合成一段人生哲理,想做的事情如果做不了,而你也要执着的去追求。去品味人生的价值。

  书中的情节令人感动,也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作者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所谓智慧的痛苦,主要不是指智慧面对无知所感觉到的孤独或所遭受到的迫害。”他告诉我们,智慧的痛苦来自内在于它自身的矛盾。作者在书中常常对死亡进行讨论,死亡跟我们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死亡的经历,但价值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才说:“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这句话别有一番蕴意,我的看法是:珍惜人的一生,生命真的很短暂,应该在匆忙的人生路上缓缓脚步,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要学会审美,不要错过……

  这本书用自然的语言写出一句又一句的人生哲理,仿佛能够用心灵来你沟通。我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书中有说道“守望者”,我也要做一位“守望者“守护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守护属于我的那份快乐;我要放眼未来,体会生活、品味世界。而那个“者”就是我。我愿做一个快乐与幸福的守望者。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距离02-28

促膝座谈-拉近心与心间距离02-14

经典读书笔记12-09

《芳华》读书笔记01-05

《散步》的读书笔记01-01

中学读书笔记01-01

亡羊补牢读书笔记12-22

《雷雨》读书笔记12-17

祝福读书笔记12-14

家长读书笔记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