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1
《欧也妮·葛朗台》是老师推荐给我们在假期里看的一本课外书,在读完之后,书里的几个重要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很多的认识。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先生是这本书中极力刻画的形象,而他也是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就是他的一切。但是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的贪婪、吝啬主要表现在几件事上。他每天吃饭时,都要亲自分配饭菜,把面包切成薄片,每个人只分上几片;他家的仆人娜农任劳任怨地为他做了几十年的工,而工钱只有那几十法郎,钱少也就算了,葛朗台先生把她看成狗一样,让她睡在走道尽头,她一边睡还要一边看门,他身家千万,为了女儿将私房钱送给表弟而与女儿反目成仇,把她幽禁在阁楼上,只给她清水和面包;最令我痛恨的是:他的亲弟弟——法国的葛朗台资金周转不灵向他借钱时,他却无动于衷,眼睁睁地看着弟弟破产而自杀,最后他还想利用弟弟的死再赚一笔。像他这种人该判死刑,就算如此,社会上还有人置亲属死活不顾,但愿他们在看完这本书之后能醒悟过来。
他的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他身家千万,却一点也不显摆。哪像现在的有钱人,名车、名表的,他们真的该收敛一些。他家的楼梯坏了,他也自己修,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要加强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方法。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2
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憎的吝啬鬼形象--老葛朗台,他以积累财富为乐趣,他家财万贯,但却穿着破旧,居室简陋;他能言善辩,有一套套理论,但当他谈生意时,却狡猾地装成一个结巴;他说渴望亲情,但当他妻子病危时,他却舍不得花钱去请医生。他的一生,没有享受过,也从没快乐过,因为他思考的只是怎样算计别人,怎样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为了金钱能够放下一切,这是多么愚蠢,多么可悲。他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自我的万贯家财,在垂死挣扎的一刹那还不忘手伸向神父的金十字架。在金钱面前,幸福简直一文不值。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如此,他仅仅是一个缩影,透过他我们看到一个唯利是图,互相算计的社会。他的一生,深刻暴露资产阶级家纯粹的金钱关系。
小说的主人公欧也妮是一个令人惋惜地女儿,她不懂利益的纷争,不追求金钱的虚荣,但可悲的是她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个社会,有着这样的一个父亲。她的生命中也曾出现过一道波澜,她企图冲破家庭社会的束缚,去追求自我的幸福,然而她的社会不允许,她的感情在这样的社会终究成为虚幻,他们看中她的只是她的金钱。这样一个天真纯洁的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注定只能成为杯具。
看完作品,我的情绪是沉重的,书中的一个个人物给了我强烈的内心震撼。人生究竟为了什么?联系当今社会,许多人为金钱,权利,名望,欲望奔波劳碌,勾心斗角,互相压轧,比如一些官员贪污,某些人抢劫犯罪,一些奸商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他们与葛朗台,查理又有什么区别,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然而他们快乐吗?不要选取一条错误的道路,那只能使你暂时的满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明白,那条道路是多么肮脏、丑陋,而你终究也会明白这些毫无好处。人生是充满黑色调的。那么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只是几个知己,几个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些够用的钱,一份对得起自我的良心,一个适合你的目标和一段充实的生活就足够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能做到问心无愧,那么你的人生将充满乐趣,生活将更加精彩!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3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一部,刻画了法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他是当时的社会风俗的色彩缤纷的画幅。
小说对主人公葛朗台的贪婪,狡诈,吝啬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其至今成为文学作品中臭名昭著的四大吝啬鬼之一。他是金钱为上帝,为了获得财富,野蛮凶恶,不择手段,泯灭亲情,丧失了人立身的道德良知;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却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天真善良,淡漠金钱,珍视情感。欧也妮的悲惨结局映射了法国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对社会的毒害。
在这部小说的相关评论中,我常常见到这样的感悟: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我们常从道德伦理上批判葛朗台所代表的资本家而同情天真烂漫的欧也妮。小说本身也试图揭露资本家的丑恶行径来呼吁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但另一方面,为我们所忽视的是,追求财富是符合人性,无可厚非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在现代社会中,不难发现,在个人追求财富的同时,无形中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而真正为人们所不齿的是资本家不择手段的敛财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资本家无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来扩大他们自身的财富。社会的运作逐渐暴露了这些矛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这种社会形态难以稳定和长存,资本主义社会不断进行改良,完善民主,法制和舆论监督,保护工人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给资本家的权利套上枷锁。小说中,葛朗台因财得利,聚敛横财而不受制约:普通工人只能忍气吞声而不敢伸张,逆来顺受。当资本能够获得百分之百的利润时,人们可以置生死于不顾,这也产生了当时物欲横流,拜金主义至上的社会风气和风俗。
做社同情和颂扬天真善良,珍重情感,淡漠金钱,有着圣女版形象的欧也妮,这或许只是文学作品中乌托邦式的想象,而在现实中难以将这种美好品质普及大众。但是我认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主,法制,博爱意识的注入,势必会纠正人们错误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小说中描绘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也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这里是转型期,思想文化混乱,社会重物质轻文明,金钱被作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金钱大潮把所有的伦理道德冲击的荡然无存。而当我们步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文明,人们则理性地看待金钱,认识到金钱的双重性,并以法律来制约获取金钱的手段,发挥其正面作用而遏制其负面影响。在批判吝啬鬼的同时,这或许是我们更应思考的。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4
寒假里,我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
这本书主要讲了老葛朗台很会利用大革命的好时机,他在共和政府拍卖产业时,买通了监督官,花很少的钱买到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他当市长时,说是为"本地的利益",造了几条通往自己产业的公路;他还十分会精打细算,酒桶比酒还贵时,他总有酒桶出售;别人100法郎就脱手的酒,他要等到每桶涨到200法郎才抛出来.他虽然有一千几百万法郎的财产,但他的家却破旧不堪.由于他十分有钱,克罗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都想与欧也妮结婚,好继承财产.可是欧也妮却爱上了一位巴黎小伙,叫夏尔.葛朗台,他父亲破产了,还欠了别人400万法郎,欧也妮帮夏尔还清了债务,但夏尔却被打发到了大印度,最后,他发了财,也变得贪得无厌。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创造幸福.欧也妮虽然有巨额的财产,却没有家庭,也没有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老葛朗台,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在他的心里,钱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甚至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看到了钱便感到了"温暖".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的眼里,钱比命更珍贵.他们都是一帮可怜虫。
这是一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5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我觉得葛朗台这个人是巴尔扎克刻划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因为他虽然实现了挣进大量钱财的目的,但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的整个身心都被钱给融化了。他的人生是失败的,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但他吝啬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令人津津乐道,从中受到启迪。
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栩栩如生。葛朗台是欧也妮的父亲,他同时也是个贪婪的人。他住的房子十分阴森,楼梯都歪七倒八的,女仆上楼还差点摔下来。即使是这样,他也舍不得花钱修,这是因为他怕修理的话太费钱了。难道他没钱吗?不,他拥有万贯家产,还通过经商等方法不断扩大自己的财产。可他却变成了一个守财奴。在他的眼中,钱已经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等级。他每次给妻子的钱都不超过6法郎,他给了钱还常常变着戏法将钱骗回来。尤其令人嗤之以鼻的是,有次,他见自己的一部分储蓄没了,就逼问女儿说出原因。女儿瞒不过,就将原因说了出来。原来,她见夏尔穷,就用了他的一部分积蓄捐给了他。他知道后,勃然大怒,将女儿关在了屋子里,指给她吃面包、喝冷水,这哪有半点父亲的味道?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事与贪财好利的葛朗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最近发生的北京洪涝灾害中,很多人尽所能的救出灾民。一群在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奋不顾身地救起190名遇险车主、乘客。而他们却一再地谢绝了获救人员凑起来的万元感谢!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给那些向钱看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成功的塑造,深刻的启迪。现在,葛朗台已经成了吝啬鬼的代名词,他是唯利是图、不变好丑、漠视亲情的贪婪本性,受到人们广泛的批判。也时刻警醒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6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本不流血的悲剧。
这本书以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为核心贯穿始终,老葛朗台无疑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然而欧也妮小姐是伟大的。起初,她善良纯洁:后来她在自己的生活中虽然很吝啬,但她把钱花在了公共建设以及穷人身上了。葛朗台死了,他的女儿只在私人生活上继承了他的吝啬,然而欧也妮没有子女,受他影响大的人不存在。葛朗台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如今,与他相反的人的队伍却逐渐壮大了起来,我暂且叫这些人为“反葛朗台”。
读了这本名著让我知道了:成功人士一定都很注意细节。至少一定会注意与他研究的专业有关的所有细节。就象葛朗台老爷,甚至将黄烛的用量,柴火的用量都了如指掌一样。那么,对于巴尔扎克这样优秀的作家来讲,他一定很精通各种人物的生活细节。小说中的葛朗台老爷在提及关于金币的问题时,突然变得贪婪而发亮的目光;欧也妮小姐在偷看了堂弟夏尔的信件后的和激动;夏尔刚刚来到葛朗台叔父家的困惑与一丝巴黎贵族的骄傲以及德彭封法官在终于可以与欧也妮小姐成婚进的巴结和亢奋。
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处,葛朗台先生在洽谈生意时的口头禅:“我不知道。我做不到。我不愿意。以后再说吧!”我还明白这个世界上拜金者甚多,如此经典仅葛朗台一人矣。他是“吝啬鬼”的典型,令人为巴尔扎克的文笔叹服。虽说这是一本不流血的悲剧,但又不完全是一个悲剧。因为那个爱情悲剧虽然穿插在整个故事里,但巴尔扎克要说的应该不只是这个。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描写与刻画。他将葛朗台这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及吝啬鬼的形象描述地惟妙惟肖。
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故事叙述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它震撼着每一位读者,在法兰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这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为这本小说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7
翻开这本书,开头就令我印象深刻,我从没见过一本书的开头有三十几页的描写,但千万不可跳过去不读,它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葛朗台的身世,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甚至整个民族的面貌。
老葛朗台是个吝啬的人,他有巨额的财产,却在生活中显得十分穷苦,他将可能得到的金钱,通通揽入自己的口袋,在我们看来,他没必要做这些,他咱一辈子的钱,等到他死了,这钱也并不属于他了。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看到的一本书《花甲背包客》,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开始了环球旅行,有一句话印象很深:不要被财富绑架,丢了幸福。也许你有钱了但你过的并不安逸,每天都在想这些钱会不会失踪,花在哪儿。钱能买来高质量的生活,却买不来幸福的生活。
与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小姐的善良慷慨。葛朗台太太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在担心自己的宝贝女儿在这个社会上受苦。欧也妮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惜给他所有的积蓄,让他白手起家,她对爱情执着追求,一直向往着那种单纯甜蜜的爱情,最后等来的却是一个负心汉,不免为欧也妮感到惋惜。就像作者所评论的那样,她在世俗中却不属于世俗,她是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没有丈夫,没有儿女,没有家庭。
我想作者写这样一个故事,也抨击了这种对金钱的疯狂追求,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
就像女仆娜侬,起初她一心一意的为葛朗台一家服务,得到一点儿关心就很满足,尽管她有丑陋的外表,但她这颗心也不由让我赞叹,遗憾的是,娜侬最终还是适应了金钱社会,在她身上看到了老葛朗台的影子。
读过文章的人应该都有了对金钱的感悟,而我是这样想的,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多的金钱,每个人都希望过得更好,否则,我们不可能这么卖力地工作或学习。但也没必要像葛朗台一样吝啬,该享受时就要享受,在金钱范围内提高生活的质量,这样的金钱才有价值。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8
人们常常说起两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还有一句:金钱可以买到别墅豪宅,却永远买不到幸福的家庭。这两句话确实有各自的可取之处,但仔细想来还是后者更能发人深省。有了钱自然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潇洒。但是即使没有钱,生活照样也在继续。无论有钱与否,人总会照着自己的轨迹走完这一生。我想,应该也不会有人会因为没钱而选择匆匆了断自己的生命吧。再看看那些放下一切,只为钱财的人,也许他们最后真的达到了所谓的成功,生活在锦衣玉食中,但是抛开金钱,他们还剩下什么?也许只有那颗贪婪而孤独的心迷失在钞票的油墨香里。
而再看看书中刻画的葛朗台先生,拥有五百万法郎以上的财产却只让妻子和女儿住在类似肮脏的地窖一样的房子里。家里的所有人买任何一样物品都要向他请示。他只许仆人在自己的咖啡里放两块糖,多一丁点都不行。他弟弟破产自杀,侄子远渡印度经商,他只舍得花极少的钱作侄子的路费……这个吝啬鬼竟把自己几百万的财产全都换成金子堆在地窖里,每天看上一眼便心满意足了。他宁愿这些金子全变成废铜烂铁,变成一堆尘土,也不愿拿出一点去救济一下那些正处在饥寒交迫中的穷苦之人。
这一切都让人瞪大了双眼,与自己头脑中假想的富人形象对比着,不禁发问: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样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钱,毕竟只是人类社会中用于经济流通的价值符号而已。到了人生尽头,不管有钱没钱,还不都是两手空空去往另一个世界。既然一辈子辛辛苦苦地赚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让自己吃好住好,享受一番;为什么不让一家人过得幸福一点;为什么自己玩乐够了,不慷慨地施舍一些去救济穷人呢?由此可见,他的心也早已成了黄金做的,没有流动的鲜血,没有对他人甚至是对自己的爱,只有看似浮华的外表和冰冷无比的触感。这样的守财奴,吝啬鬼,怎能不让人望而生畏呢?
其他家族知道葛朗台老头有钱,都想和他攀上关系,都竭尽所能想把欧也妮娶回家门。对于他们来说,欧也妮踏进自己家,就如同眼睁睁看着五百万法郎走进家门一样。而葛朗台老头却想与皇室贵族拉关系,坚决不让欧也妮嫁给其他人。这样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利益关系。一个纯真少女竟像玩物一样被人争来夺去。这样的世界多让人害怕,害怕之余又是多么令人失望。纯粹的利益吞没了多少人的内心,毁灭了多少人间真情。也许正因如此,葛朗台老头才会对自己的妻儿如此冷漠。
试想当今社会,这样让人心痛的人际关系不也正在悄然蔓延。见义勇为,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没得,可是如今又有多少见义而不敢为的人。扶起晕倒的人,本应是值得赞扬的事,如今却因个别人的贪婪物欲,让人们再也不敢去扶。多少商家贪图利益,使用伪劣原料来获取暴利。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诚信从何谈起。
我们真的不应该把钱看得太重。睁开被利益蒙蔽的双眼,去享受最美好的人间真情。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9
在书店里我静静地靠在书架上,翻阅着书。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小说,一部可谓经典的小说,小说要细细品味、阅读,所以我要买它回家,慢慢欣赏。读完后,发现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却令人心痛的悲剧。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解除代表,一生创作九十六部长、中、短篇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著名的篇章就是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其中小说的最大成就就是塑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吝啬鬼,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老表现他的性格。例如,葛朗台阴森森的房子年久失修,楼梯都被蛀虫咬坏了导致女仆差点摔跤,还责怪女仆在不够结实的地方落脚,以及每天点的蜡烛都要亲自发,一点也不能多。还有其中卧病在床呀想到的不是如何治好她的病,而是想到最后要不要花钱医妻子,以及妻子死后,为了得到女儿的遗产,对女儿的生活费承诺也没有实现。还有葛朗台对金钱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痴迷。
葛朗台在文中是一个看到金钱就会闪出光芒,并且对金钱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他看似一个普通的商人,但他的失败在于他太在乎金钱的看法和态度。我想如果有一天,他失去他所拥有的金钱以及积蓄,他大概会发狂而自杀吧!
但欧也妮是这部小说最善良、纯洁的一个人,整部小说以她的悲剧人生为线索。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与葛朗台、查理等人的对比中呈现出来,他锁遭遇的人生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的虚伪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宽容越分明。她在这一群利欲熏心的人中似是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在人类情感领域中,金钱是无能为力的,它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太多的渴求只会使人陷入泥潭,无法自拔。人的语文是无止境的,要支撑这些滋长的欲望,也许酒后想葛朗台那样的成为金钱的奴隶,让真正的快乐无处生根,过多的欲望只会生出更多的痛苦,它们掩埋了人最基本的人生和良知。
许多人被金钱、权力蒙住了双眼,最后浑然不觉。盲目的追求只会让人忽视了真正的幸福,迷失在认识到中途中。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初中的课本上,只知道这本书大体讲了一个吝啬鬼的故事,当时只是为了升学而看书,对于这些外国名著我是丝毫没有一点兴趣的。但是后来渐渐的接触了一些像葛朗台的“吝啬鬼”,我就想让现实生活中的葛朗台与书上做一下对比,看一下到底是谁比较“抠门儿”。以上纯属题记,请某些同志不要对号入座。
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故事展开自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由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但是它惨烈的程度去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人物的是命运;在巴尔扎克的笔下主宰一切的却是金钱。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贪婪吝啬,但又远不止这一点,重要的是葛朗台这一形象概括了一段历史,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以后迅速崛起的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代表。
葛朗台胸有城府,说话不多,动作更少。他心狠手辣,玩弄世人于股掌之上。在他所住的城市—索漠城,人人都被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的抓过。人们看见他,没一个不觉得又钦佩又可怕。所以他自然成为众人膜拜的对象。他把所有的开支都看成浪费,奢侈享受更是最不可容忍的恶习。尽管他家财万贯,但是他一直保持相当“节俭”的作风,喝的总是坏酒,吃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家佣人拿侬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而且是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奢侈品看待。年收入达三十万法郎以上的家庭,开销不到几法郎,所以家产越滚越大,直到他死竟留下了一千七百万家产。
这个吝啬的老头,不仅对索漠城的人如此吝啬,就连对他唯一的女儿也是如此,以至于在我认为他的女儿是整个故事最大的悲剧,因为专横、吝啬的父亲老葛朗台给了欧也妮一个"黯淡而凄凉的童年",并且葬送了她的青春。这个勇敢的女孩为了爱情,敢于与自己的父亲反抗为了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资助恋人夏尔到海外去谋生;为了爱情,她勇敢地反抗父亲,不为他的淫x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终日思念、牵挂远在万里之外的恋人。但是却遭到自己最心爱的人的背叛,最后嫁给了公证人的儿子,没想到的是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守起了寡,悲惨的童年加上悲惨的爱情遭遇,想必是一个女人这辈子最大的痛苦了。虽然最终她得到了一大笔遗产,但是他的人生是无比空虚的。
读完这个故事,看到葛朗台的死,欧也妮悲惨的生活,试想他们一家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什么,直到死去,那他们拥有这么多钱又有何用?在葛朗台的心中,”钱和人是一样的,会动的,他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他一辈子都在琢磨的就是这钱是怎么生怎么死的秘密。但是如此的人生拥有着太多的遗憾,钱是身外之物,它是会来,也会去,但是要让它来的有意义,去的有价值。让钱发挥自己的价值才是它存在的意义。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10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于1833年脱稿完成的一部震动世界的小说。小说看似只是普通的描绘了一个平凡家庭的日常生活,却批判了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状况——对金钱的无限膜拜。在法国那个时期,人是金钱的奴隶,金钱是所有人的信仰。那些吝啬鬼与拜金主义者们不为人知的故事,就这样通过葛朗台先生,生动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发人深思。
“说到理财,葛朗台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领。他会蹲在那里,长时间窥伺着猎物,然后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进大堆的金币,然后安安静静地躺下,像吃饱的蛇一样,冷酷而不动声色,徐徐消化吃到肚里的东西。”这是巴尔扎克对主人公葛朗台的细致的描写,就根据这一点小小的描写,就可以看出葛朗台对金钱的贪欲已经深入到了他的灵魂之中,像巨蟒身上的小虫,不断地吸食他的肉体,渐渐地摧残他的心灵。
葛朗台的一生如同是一部闹剧。葛朗台虽然富有,但他却过着穷人都嗤之以鼻的“朴素”的生活,桌子上的面包渣都不能成为漏网之鱼,真是滑稽!但是对女儿的幸福,他却不以为然,在他的心目中女儿远远赶不上小小的面包渣。因女儿喜欢上了一无所有的穷表弟,他几乎跟女儿断绝了关系!妻子因对他的恐惧和怯懦而导致体弱多病,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他经营的破败不堪。葛朗台比巴尔扎克塑造的另一篇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还要可悲。起码高老头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他这颗小星球是有旋转的方向的,为了女儿甘愿付出一切代价;但是葛朗台的一生毫无价值,空洞,他追求的只是随时都有可能破灭的幻影,这样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虚度了所有的光阴。对于葛朗台本人来说,他有他自己的道德观,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试问哪个人没有欲望,哪种社会欲望可以不靠金钱得到满足呢?”这种理所当然的解释,实在是令人不得不对其印象深刻。他咽气前的最后一个动作竟是要神父手中的金十字架,可怜的家伙!马上就要堕入地狱,要这个究竟有什么用呢!是能带进棺材呢?还是能在梦中挥霍呢?他聚敛那么多的钱财有什么用呢?或许对于他来说看着这么多的钱,是唯一的幸福了吧。我认为葛朗台相对于那些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纨绔子弟还要可悲的多,毕竟他们花掉了大把的钞票,享受过灯红酒绿的生活;葛朗台直到进了棺材还没有,也没能挥霍那么庞大的一笔财产中的一部分。他只知道聚敛财产,却不懂得聚敛财产的目的。
但是,像葛朗台这样贪婪、狡诈的拜金主义者却有心地善良、不慕荣华富贵的女儿。我认为,欧也妮是葛朗台一生唯一的杰作!欧也妮在父亲死后,终于可以恬静、从容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用纯洁的心、朴实的行动来帮助他人。父亲的死竟成了女儿的解脱,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对葛朗台的一种深深的讽刺,更是对这个人欲横流的社会的痛斥、谴责。就像葛朗台本人所说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有无限膨大的欲望。但是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为何陶渊明就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葛朗台却被金钱、欲望压弯了腰?原因就在于:葛朗台没有适时的把握好自己的欲望,反使得欲望来控制了他。在过分的欲望中浑浑噩噩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个可悲的人就这样自食苦果。他的精神是空虚的,心灵是空洞的,生命是无趣的,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是渺茫的。欲望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摧残了一个人!《欧也妮·葛朗台》被称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巴尔扎克曾评价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小说,它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心智上的启迪。
流星再美,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握转瞬即逝的人生,不必过分追求得与失,把欲望放下一些,这样,人生的舞台上必定会少一些可以避免闹剧、悲剧。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11
《欧也妮·葛朗台》作为《人间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巴尔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守财奴形象,使其在法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广为流传。并与此同时创作描画了如欧也妮、娜侬、夏尔等一系列生动逼真的人物,同样精彩万分。
下面,就对此作品中的部分人物进行简要赏析。
对于主角老葛朗台,多数人早已熟谙于心。贪婪、吝啬已经不足以来形容他。对于金钱的疯狂热爱,是老葛朗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守财奴。相比较阿巴贡、泼留希金等其他吝啬鬼而言,老葛朗台更擅长于敛财。他狡猾、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都精心算计,总在投机中获利,假装口吃和耳聋是他惯用的把戏,也是他颇为自傲的手段之一。
崇尚金钱的葛朗台,泯灭了最为根本的人性,将亲情踩踏得面目全非。家道没落且背负巨债的侄子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他一丝一毫的同情,相反,他绞尽脑汁想一脚踢开受难的亲人,同时竭力保持着他伪善者的微笑。对待妻子女儿欧也妮,他也不因为是至亲就有所善待。妻子卧病在床,他却在医疗费上大做文章,推托犹豫。名义上给欧也妮的金币,却时时紧盯,生怕女儿花掉一个子儿。当得知欧也妮将金币全部交付夏尔,他立刻暴跳如雷,把欧也妮关进阁楼,甚至只给她水和面包,用如此极端的方法惩罚亲生女儿,实在令人不齿。而之后看见夏尔留给欧也妮的金质梳妆匣时,态度便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夸赞起女儿的“功劳”来。如此无常的喜怒变化,归根到底,是金钱的驱使。
老葛朗台将其血液中流淌的拜金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即使在濒临死亡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弥留时,却给欧也妮留下一句清晰的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了那边向我交账!”
“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没有蕊的花更加短暂。”老葛朗台被金钱腐蚀了心灵,失了自我,断了与人维系的情感之线,终究是枯败了,被时间之烬掩埋了。
与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比的,即为其女儿——欧也妮。
这部作品以欧也妮命名,自然有作者的用意。书中对欧也妮的外貌是这样描写的:“很清秀,像斐狄阿斯的丘比特雕像。贞洁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显然作者在努力打造一个纯洁的人物,是否可以将其看做作者寄托理想人际关系的缩影呢。欧也妮单纯温顺,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软弱的性格,就像是一只洁白的羊羔,安静地守在他人所画的范围之内,默默注视,从未想过找寻自己的生活,逆来顺受。但欧也妮毕竟不是羔羊,在遇见夏尔之后,她的那颗沉寂的少女的心苏醒过来,终于也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道路漫长而艰辛,欧也妮付出所有,拼命保护夏尔的金匣子,换来的不过是负心人的薄信一封。
有美貌而能谦卑不炫耀,便是一种智慧;有智慧而能怜悯苍生,则是慈悲。欧也妮是慈悲的,她继续为夏尔还清了庞大的债务,高尚无暇的爱情让人泪垂。在此之后,她用父亲的遗产修建养老院、教会小学,是对父亲的救赎,也是其仁爱之心的流露。欧也妮是个天使般的人物,虽有弱点,但无法掩盖她身上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芒,不耀眼,但温暖人心。
欧也妮的爱情如幻影泡沫,但这并不妨碍她将个人之爱化作大爱。她仿佛一株圣洁的百合,缓缓绽放,吐露芳华。
与欧也妮关系密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改变了她生活的人——夏尔,是一个资本主义残酷金钱关系的牺牲品。
夏尔一出场,纨绔子弟的形象便深入人心。依靠父荫,内心幼稚,只懂得奢华享受,在金钱的摇篮里与世隔绝,实际知道的远比想象中的少。与欧也妮的相遇,或许开始是真实的,他被淳朴单纯的爱感动了,但并不是爱情。等到他在印度心狠手辣地敛财,终于成了有钱人时,也就彻彻底底忘记了欧也妮,所谓爱情灰飞烟灭。与此同时,他为了进入上流社会,甚至与侯爵奇丑而嫁不出去的女儿订了婚。为了金钱、权力、地位,夏尔沦落,坠入资本主义肮脏的深渊。从此,夏尔为钱生,为钱死,为钱出卖灵魂。
蓝色的灵魂之花凋谢,红色的鲜血果实即将成熟,夏尔他不会明白。
最后,再说一个同样刻画得入木三分的人物,娜侬。
娜侬,葛朗台家忠心耿耿的女佣人。她强壮,率直,质朴,勤劳,有时愚笨。但就是这股憨劲儿,缓和了葛朗台家尖锐的矛盾,给冰冷的家带来一丝快乐,让人不至于绝望。她给生活注入活力,让生活生动起来,变得有人情味。娜侬也是这部作品中鲜有的不被金钱所役使的人物之一。没有金钱的困扰,她轻松而自由,是最贫穷也是最富有的人。娜侬最后嫁与老师的科鲁瓦耶,两个人用双手打拼生活,无愧而幸福,这也算是她的完满结局了,如开在角落的雏菊,冷暖自知,不向往热烈的宠爱,尽责绽放,用一掬清水将其放于窗台,便是最好的归宿。
《欧也妮葛朗台》中人物个性丰满,仿佛缓缓展开的一幅画卷,向我们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百态,意味深刻,引人深思。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12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杰出代表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为我们捧出了葛朗台这个栩栩如生的吝啬鬼的形象,也捧出了一部不朽的巨著。在这部书中,并没有什么刀光剑影,也没有悬念迭起骇人听闻的惊险情节。它描述的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农村的一幕普普通通的家庭悲剧,在作者笔下微微大理来却如此的惊心动魄,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心灵的震撼。
故事其实很简单,它展示了薄情寡义,贪婪,虚伪,吝啬,爱财如命的大富翁是如何毁掉了亲生儿女一生的幸福。情节是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的生日聚会开始全面展开的,当各地的各色人物——实际是为了争夺葛朗台老头的巨额财产,葛朗台,可罗旭家族,德格木立家族这三首之间从此展开了一系列微妙而又尖锐的勾心斗角。
在这本书里,作者为我们指出了社会主义的荒谬,指出了金钱固然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却无法给人们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中,金钱当成人生的需要,而葛朗台正是这样的人,表面上他是金钱的主人,实际上只是金钱的奴隶而已。
读了这本书后,我更加的明白了金钱的含义,虽然人们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不能像葛朗台那样吝啬,虚伪,贪婪,否则最后只能上道了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即使也造句05-04
用即使也造句05-04
大数据气象台:晴,反弹继续02-15
商场服务台工作总结15篇01-15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124句)12-15
经典读书笔记12-09
《情书》读书笔记01-14
《散步》读书笔记01-11
《芳华》读书笔记01-05
《散步》的读书笔记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