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25 07:44:18
  • 相关推荐
课堂观察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观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观察读书笔记1

  我们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没有观察的目标,也就无法确定观察点;没有观察点,也就丧失了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课堂观察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匆忙的观察、泛泛的观察往往就会陷入观察没有针对性,结论没有实效性。观课前的课前会议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会议上需要点确定观察目标(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观察点(确立所需要收集的证据),再分配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解决“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是什么?上课班级有什么特征?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是在什么地方上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习(教学)目标与学习(教学)策略是否有创新?教学环节是如何构成的?教学评价是怎么开展的?”等等细节性的问题。因此一次成功的课堂观察,必然需要一次成功的课前会议。

  具体的观察工具可以视不同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而定。但是工具必须要具有证据的表明结构、证据的分析推论结构。进入课中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针对观察点要进行可解释性的记录,要避免个人主观的论述,让每一条记录会自己说话,让自己的`每一条推论都有严谨的证据。

  做出恰当的推论。文中指出:结论与建议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不能随意快打或缩小单个证据的解读;建立起证据之间的相关性;避免推论繁琐且重点不突出;加强推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我们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课很流畅,但是讲解的不细致。”、“要提高机体备课的质量”等结论模糊的评语。这些语句没有证据的支持或者和课堂观察的目的不一致,造成推论没有价值。关于推论文中还指出:要强化证据、遵守规则,由点到面、把握整体,抓大放小、突出重点,留有余地、便于接受。

  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教研活动,需要系统的考虑观察的细节。做好课堂观察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读书笔记2

  今年寒假我校发了一本《课堂观察》,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呢?观察后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产生。接着是,学校请朱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科组长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课堂观察” 。基本上知道是什么东东。原来是听课评课走向更专业的发展道路。最后是自己看完《课堂观察》这本书,才对课堂观察的真正面貌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

  现在,我听课前,听课时的目标不那么明确与清晰。我听课的目的带着的是学习的心态,但究竟学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再次,听课后进行评课,我更是害怕。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尝浅,洞察课堂问题的敏锐力不强,不能说出自己深刻的体会与想法,往往评课时说的是客套的话。但通过学习《课堂观察》后,才明白它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更是一种团队合作。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环节。课前会议它让我们明确观察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课中观察,让我们收集观察所得来的信息;课后会议,让我们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解决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评课有据可论,而不是夸夸其谈。这一系列的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合作方法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而运转;促进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课前,带着自己特定的具体目的去听课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用。课堂观察的第一个阶段是课前会议,而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确定课堂观察点。确定课堂观察点本人感觉有点困难。因为一节课来,师生的具体行为有很多,而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解释的,如果我选定的观察点是不可记录的怎么办?可能是由于个人理解问题,我认为被观察者在说课时必须很详细地介绍这节课是如何操作,才便于我们确立观察点,而本书说是课前会议要15分钟,我想没一节课也确定不来。

  而本人认为课堂观察中最难操作的是选择或自主开发课堂观察工具。首先,每个人的观察点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观察记录工具。再次,由于每个学科的教学性质不同,课堂类型不同,课堂教学情景不同,需要有较强针对性观察记录工具。虽然,不同观察记录工具可以自行开发,我觉得开发时,对我来说有困难,需要培训与指导。再者,我发现本书的课例研究中的观察记录工具有些是定性观察的,而记录的信息是比较主观的,不够确切,如:熟练度处记录(熟练与不够熟练)那么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呢?没有清楚说明。而我们开发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否则,有时观察记录的数据也不够科学与确切。

  总的来说,就课堂观察的构成比我们现在的听评课程序的目标明确;观察后,还能有理有据地评论。俗语说“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课堂观察这个新生事物对我来说书上得来都觉难,觉知此事要努力。

课堂观察读书笔记3

  哲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命题,说凡事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简单事情复杂化;二是复杂事情简单化。仔细观察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不外乎这两种。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追求的是一种智慧和豁达;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需要的则是一种研究和精致。很多的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情定义为简单的时候,往往是没有把它展开,没有用心的处理它的细节,挖掘其中的价值,所以,也就没有吸收其中的营养与精华。听课、评课也许就是如此。

  听评课对每位教师而言就如同呼吸一样,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以往听评课的时候,很少能想到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很少去想怎样能与其他老师持续合作,更是很少去想获取来自课堂的信息和数据,从中读出提升本人和授课者及其他听课者的专业素养。《课堂观察》让我大开眼界。

  收获一: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

  “越是精简的东西,难度越大,精华不一定等于精简,但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这句话是我写在《课堂观察》“故事分享”旁边的,我感慨于中学的老师和大学教授的平等合作,感慨于余杭中学的老师们十年的苦索,两年的艰辛合作、研究与实践。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追求观察维度的精简与观察点的可行性。《课堂观察》展现给我们的正是教授和老师们研究和实践的精华。

  收获二: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

  余杭中学生化组的老师们在研究课堂观察量化表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固然令人佩服,但是所得到的专业提升也是令人羡慕的。一个会研究别人课堂的人,下意识中就会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而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参与“课堂观察量化表”的制作,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才会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去思考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又因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评课,科学量化的记录课堂数据,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共性的易疏忽课堂漏洞,学生共性的课堂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收获三:接受专业的《课堂观察》,完善自己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而在课前说课的五个方面

  (1)说教材

  (2)说学生

  (3)说教法

  (4)说课堂结构

  (5)说预计的课堂反馈,最后一条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因为没有提前预计,所以会对课堂的突发性学习反馈会处理不完美甚至会措手不及。

  关于走进课堂实行课中观察,如果真正完成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话,我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任务,需要很多老师的共同合作和参与,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我提出几点疑问: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点——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时间为多少?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针对这些统计性的问题,如果想统计出具体的数据,得好几位老师才能完成,如果想统计部分推算出全班,那选的这一部分是否有代表性,也是个问题。有一些观察点需要老师动态的观察才能实现,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教师进入课堂最好是常态化的,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毕竟我们做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如果课堂中融入过多的动态观察,势必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那课堂观察就成了为观察而观察了。所以针对《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点我们在设计观察量表的时候还是要在简化和斟酌的。

  收获四:沿着专家的路化繁为简

  以前我把听评课想的做的都太简单,看完《课堂观察》这本书,我才真正的`品出了其中的奥秘,也体会到了专业的课堂观察的价值。现在再想课堂观察,突然觉得,它依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它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简单。这件简单的如同我们呼吸一样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按照《课堂观察》所提示的去做。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高效的课堂学习,一堂课,最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便是最后环节的”目标达成检测“,如果最后的检测效果特别好,那所有的课后分析从简;如果,检测效果未达到预期,那听评课团体要做的便是查找原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便达到授课者会自己把脉——把学生的脉、把课堂的脉、把教材的脉。当然,设计科学的课堂检测环节也是需要我们用心付出的。

课堂观察读书笔记4

  平时教学已很是辛苦,加之本次假期实在太短。十多天的假期,又逢春节,每天迎来送往。要想静下心来,读完两本专业著作,实属勉强。加之,本人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只能就《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谈点浅见。

  一、课堂观察对教师的重要性。

  课堂观察是一种课堂研究的科学方法。进入21世纪,课堂观察作为”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进入教育界的主流视野。随着”有效教学“的深入,课堂观察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被重新挖掘,教育研究者们对课堂观察的关注热度逐年上升。而教师天然是课堂观察的研究者、使用者、反思者。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通过课堂观察,营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明确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学生,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核心因素。教师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程性质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的客体,明白学科性表现在哪里?课堂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也是听这节课的整体感受。

  (一)观察课堂的演员──学生

  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真正确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是否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调动,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感、审美等素养是否得到应有提升。课堂所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是否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获得了新的感悟体验或新的收获。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观察:

  1、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能达到全员参与,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率达到百分比是多少,个人展示的次数是否适度。

  2、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学生思维的空间。观察师生、生生之间是否有思维的碰撞的火花,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能否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获得收获、启迪。

  4、学生的情感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5、学生的反馈状态。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效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观察统计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为观后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材料和依据。

  (二)观察课堂的导演──教师

  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否厚实,教学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能否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总之,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否了然于胸。具体包括: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能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寻求应对策略,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3、教学策略:教师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观察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等等;观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使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观察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

  4、练习设计: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典型而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三)分析课堂的剧本──课程性质

  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为了达成目标怎样处理教材?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采用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怎样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分析课堂的感受──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这一特殊的文化,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体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人的精神气象,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才能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也才能展现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从文化的角度上,教育教学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总之,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每一堂课入手,经过观察,借别人的眼睛看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在教学上不断进步、不断收获!

【课堂观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01-13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01-04

课堂趣事02-18

课堂的作文12-09

课堂的作文01-16

在课堂的作文01-17

游戏课堂作文02-09

课堂趣事作文02-04

未来课堂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