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
1、什么是“坏孩子”?
“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足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因此,学校的多样性,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孩子追求优越的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有“好孩子”的学校,也需要“坏孩子”的学校。
2、学校为谁培育学生?
“学校必须明白,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
“学校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这句话很值得校长和老师们思考。
如果一个学校是为了社会培养人,学校就会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学校为自己培养人,就会抢生源,就会市场化。
衡水中学这大幅的宣传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抢生源,是为了学校自己的发展。如果它说是为了社会培养人,那恐怕是一个笑话。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都是为了学校自己培育学生,有几个是为了社会培养人?
3、“懒惰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就越是正中他的下怀。因为不停地责骂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
阿德勒对孩子的懒惰心理分析的非常深刻,”懒惰“真的是一种不错的心理状态。
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再勤奋一点,一定会取得比现在还好的成绩。”而面对勤奋的孩子,你觉得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应该的,甚至会觉得他已经尽了全力,没有潜力了。
同样,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不这么懒惰,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勤奋的孩子,你觉得努力了还学不好,一定是能力不够,甚至会觉得他笨。
所以,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懒惰的孩子是大赢家,不管怎样,都是勤奋的孩子吃亏。
4、尊重儿童有多重要?
“在有些场合,对于孩子来说,说话是多余的。”
在对儿童的尊重方面,我们确实做得还远远不够。
当儿童在津津有味得跟大人讲话的时候,大人会有意无意的忽视掉儿童,要么根本没有发现儿童在讲话,要么假装在听,儿童讲的什么根本不在意,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儿童就会感觉到自己说话是多余的,就不再跟大人讲话了。
还有一种对儿童的不尊重的表现是对儿童的溺爱,“儿童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因此儿童总是试图表达自己的愿望,溺爱的家长在儿童表达自己的愿望之前,他们就猜到并满足了儿童的要求,久而久之,溺爱的孩子也会感觉到“说话是多余的”,溺爱延缓了儿童的发展,长此以往,这样的儿童也懒得跟大人讲话了。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2
教师和班主任在每天的教育教学,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在寒假中又认真研读了一遍《每天读点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更进一步了解书中知识的真谛,受益匪浅。
一、真正用心去发现学生,教育好学生的信心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仅靠我们用眼睛,更需要用“显微镜”。一个好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越多,能把学生教育好的信心就越强。教育心理学可以说就是我们的“显微镜”,把我们的眼睛擦亮了,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亮点。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被人欣赏,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内心,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一次成功的鼓励,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当我们去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会觉得我们的学生是如此可爱。
从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学生的潜能是隐藏在其身体内部,在其学习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无形的潜能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是需要教师来开发的,所以我们要去做发现者,挖掘者。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大方得体的仪表,更重要的是去欣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哪些富有灵气的学生身上,值得我们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还有很多,学生的进步也就越多。
二、做学生的守护者,用心呵护学生成长
学生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他们的心理是不成熟的,就像一株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小草,只要风一吹,他就会随风摇摆,甚至会被大风折断。作为教师,怎样更好的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来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首先,真诚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做事往往出现既不听你的,也不顶撞你,很是头疼。这就需要你及时去平等真诚的与他们沟通,结果可能是另一个样子。其次,换个角度去看学生,去体现一个教师的大智慧。如果教师带着“悲观”的眼镜看待学生,可能很多学生肯是调皮、扰乱班级秩序的同学;如果换上另一副眼镜,可能看到的就会是他们的热情、活泼、上进。因而教师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角度对待学生,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和身心健康。
新鲜的事物总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注意力集中的做好这项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适时巧妙的利用角色转换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体验,那么教学可能会出现神奇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教师很多时候会对各自的学与教的角色感到厌倦但又不得不面对相同的重复的东西。教师给自己换个角色,让学生也给自己换个角色,巧妙运用这种转换,能够更加深入的走入学生当中,知道学生需要的东西而去给予他所需要的。
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为人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榜样,能够从多方面去把握学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学管理中适时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指引学生发展。很多时候,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当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的身体力行感染着学生。榜样的树立是做出来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作用。除了正面的榜样引导,我们教师还要注重困境当中的挫折引导,挫折教育,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竞争,面对压力,面对问题怎样很好的得到解决,才能让自己不至于陷入泥潭而无法自拔。在挫折教育引导中还要注意各种各样的误区,如对学生奖励不当,当学生只克服一个小小问题后就大加奖赏,这很容易让学生看不到有形奖励而放弃任何困难。
就引导策略而言,疏比堵更有效。引导学生开启心灵的窗户,是教育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所以,变限制为引导,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这在现实教育中意义是巨大的,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向应该怎么样堵住这个缺口,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缺口越堵越大。因为我们在强迫学生在作出某种选择,学生对这种选择产生了高度的心理抗拒,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们作出相反的选择,因而教师在教育中只有变堵为疏,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都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对教师实施心理教育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生活当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他人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一个对他的印象,这个印象我们称为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让人感知最深、记忆最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同样重要,教师进入课堂开始第一节课开始,教师的第一印象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心理趋向,最终影响到教室的教学效果。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读,再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与不足。能够正确的去把握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方法,引领教师快速的发展和创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学生走向成人、走向完善的发展总趋势是一定的,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3
假期里,我阅读了与自己工作中相关的书籍——《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吸收和思考: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对教学过程,我是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归纳书中的观点: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中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里对此作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正确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教师了解了“雪上加霜”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4.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如果我能将教育心理学切实的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去,无疑的,对于教学工作,我想这本书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4
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咨询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咨询,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咨询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咨询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咨询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咨询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咨询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咨询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5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告诉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到慧眼识人呢?
一、调整情绪,将爱包容发展为教师标志性性格力量。
立足发扬优势品德,避免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转变态度,关注积极面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树立服务意识。关注学生情感需要更多的鼓励,慎用批评和指责。我想为此,我们必须做到:要多读名著,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还得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改风声水起,作为一个有想的教师,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能见风是雨。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二、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
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我们教师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作为老师,要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却时常不能静下心来,虽然不似吴老师说的那样带着功利阅读或跪着阅读,却比较浮躁,有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之嫌。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愿和吴老师那样,就着一杯清茶,选几本喜欢的书,细细读起,去经历别人的生活,去咀嚼别人的思想,去品位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6
假期来临了,我们的共读书目是陶新华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趁着假期我想好好静下心来看看书。当看到这本书时,我是很期待的,因为以前我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一直觉得心理学很炫、很酷,可以洞察人的内心。现在当了老师,就更想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想了解孩子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尤其是想知道当碰到棘手的问题时我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整本书的内容正如书名所言,作者认为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当视角不一样时,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书中说:“通常,幸福的人大多乐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有时候我们会抱怨工作很多很繁琐,希望工作能够轻松一点,但是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就不会这样想了。多工作,多奉献,这样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而且我认为工作着就是快乐的,虽然辛苦,但是有一种满足感和认同感,无所事事则会消磨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变得更消极。
本书中还谈到了对“早恋”的态度,“早恋”不以结婚为目标,“早恋”不是恋爱,“早恋”只是对异性表达爱慕的正常的情感反应。我们教师当发现学生的“早恋”情况时,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粗暴阻止,而是要正确引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青春期教育。
看完这本书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大多数老师以分数来区别对待学生,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成绩好的.学生犯错了也会给他找客观理由,大多数时候比较宽容。而如果差生犯了一点点错就被会批得狗血淋头,老师心里肯定在想:“学习不好,还不遵守纪律,天天给我找事儿,这个学生怎么这么差劲!”越批越狠,说的差生好像一无是处。我们根本不听学生的辩解。有的时候真的是有一些客观情况我们不了解,误会了学生的情况也是有的。我就在心里想我有时候也是这样的,没有真正的公平看待每一个学生,把成绩看的更重要,学生的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而我们没有发现。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体育比较好,有的学生喜欢劳动,也有的学生音乐方面有特长,所以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阳光、快乐。
看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多,知道了理想教师的积极特质有:职业理想、诗意激情、自我效能、团队合作、学习反思、灵活创新、爱心责任、勇敢坚韧、积极面对。我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力争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7
看了《用教育心理学塑造自己》和《用教育心理学打造日常教学新亮点)两个章节后,我发现身为教师,心态很重要。“心态积极天地宽”,快乐与失意往往取决于人对事物是否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悲观的老太太晴天担心做伞店生意的女儿,雨天则担心做洗衣生意的女儿。有一天,一个人说:“下雨天,你的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你另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她听后豁然开朗,不再发愁,转忧为喜。
看来,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态对待,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此,我很羡慕后来那个人的心态,不仅阳光、积极,还能感染、带动周围的人。
记得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调侃道:“小时候,我的理想是成为伟人,但随后慢慢发现,要成为伟人实在太辛苦;于是我又冒出一个念头,做伟人的妻子吧,可后来又发现,这一愿望也很渺茫;最后我决心成为伟人的老师!”都说老师是充满阳光的事业。一开始,我踌躇满志,一心要培养优异的学生,但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自己的愿望越是美好,对学生抱的希望越大,就越容易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失望与悲观的心理占据了上风。我对学生的“爱”也渐渐变了味,动辄发脾气,口口声声是为他们好,其实是未摆正心态、急于求成。一度,我视“差生”为敌人,其实,不是他们不听,而是我戴上了“眼镜”看待他们,以消极的心态对待问题、处理事情,陷入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工作得不愉快,对学生也失去耐心,学生则对我丧失了信任,自然使局面陷入被动。
后来,我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进行思考,心态逐渐变得平和。与学生的关系有所缓解后,我变得耐心与细致了,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被人信赖是一种福分,然而信赖他人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一位女教师刚当高三班主任不久,班里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学生价值近千元的快译通在教室里丢了。一切迹象表明,偷东西的人就是本班的学生。这位女教师的第一感觉是心里非常难受,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班里,而且是自己刚刚“走马上任”后不久。她当时非常自责,觉得这是自己对学生品行教育的失败。
如何处理这件事,这位老师考虑过许多方法,最终她是这样做的。那天放学前,她像往常一样站在学生们面前,尽管她心里波涛汹涌,脸上却显得风平浪静。学生们似乎都很紧张,一双双眼睛神情复杂地看着她,他们在等待老师“破案”。于是,这位老师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个同学错拿了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很后悔。我很了解他,我知道他一定会把这件东西还给同学的。我相信他,我敢用自己的生命打赌,他一定会这样做的!是的,我打赌,从现在开始我不吃饭,等拿错的东西还回去后我再吃饭。好了,现在放学吧。”
学生们都背着书包回家了,没有一个人留下来。
第二天早上,仍然没有人来找老师承认错误,也没有人把东西送回来,当然,这位老师也没有吃饭,可是她依旧打起精神去上课。
第三天上午又是这位老师的课,她的胃里空荡荡的,强烈的'饥饿感揪心抓肝,她喝了一杯水,坚持上完了这堂课。走下讲台的时候,她感觉到腿有些发软,头上冒出许多虚汗。学生们都在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中充满关心。她知道,这些眼光中一定有一道是愧疚的,她要给他时间。
晚上放学之前,这位老师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了那个失踪的快译通、一块三明治和一封信。信上写道:“老师,谢谢你的信任。我一定会改正错误的。”下面没有署名。她没有再追查这个学生是谁。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这批学生早已经毕业了。她想他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是他做的,但她坚信,他再不会这样做了。
后来有人问那位老师,为什么要用这种自虐的方法来处理,如果那个学生真的不交出快译通,你岂不是要饿死。
那位老师说,如果当时当机立断进行搜查,也许那个东西还没有转移,查出来了,胆大的死不承认,又没证据证明一定是他偷的,怎么办?既要费事费神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胆小的承认了,成了小偷,从此他会永远抬不起头来,而且眼看就要高考了,他的人生将会逆转,这辈子不就毁了。所以,她就用“绝食”来呼唤、催促那个学生“悄悄”改正错误。而这个非常之举的前提和力量便是信任。果然,她获得了成功。
书上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一些残酷的教育现实时,就试着改变自己;当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过去时,我们可以努力改变他们的现在。”不论教师是要有平常心、公正的态度,还是要能充分信任与理解学生,我想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有了爱,能克服一些不良的心态,像急躁、武断和厌倦等,也能工作得更积极些吧。
在看这本《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时,我不仅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学生,也是自我心理成长的过程。读史让人明志,读书使人明思。还是要多读书。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8
这两个孩子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弟弟不得不生活在压抑中,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能干,远没有哥哥有价值。他可能经常从妈妈嘴里听到这些评价,而哥哥经常叫他傻瓜或者白痴。摆在我们眼前的结果是:他认为自己活得不如别人有价值。生活似乎也印证了他的想法:他的同学看不起他并对他百般嘲笑,他的作业错漏百出,他认为自己缺乏专注力。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把他吓倒,结果教师还时不时说他不该进入这个班级或者学校。难怪最终男孩会相信自己不可能走出困境,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1、“我们应该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教导他们不要将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将它们视为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或者教师不要因为遇到问题就轻易泄气。我们不能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变得绝望,不能因为孩子垂头丧气、缺乏兴趣或者极端被动就断言孩子注定失败,也不能让自己被天赋早注定的遗传论所影响。个体心理学认为,我们应该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教导他们不要将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将它们视为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足以补偿我们的缺憾。下面就是一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
2、“他很懒惰,并以此引起别人的关注,他抱怨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能专心听讲”。
这是一个12岁的男孩,就读于小学6年级。他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在乎。他有着非常不幸的过去,因为患有佝偻病,他到了3岁才会走路。快到4岁时,他才会说很少的话。到了4岁,他的母亲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认为康复的希望很渺茫。他的母亲并不相信,她将孩子放到一家儿童心理辅导中心,但孩子并没有取得多少进步。男孩在6岁时开始了学校生活。在入学的头两年,他在家里接受了额外的辅导,所以他可以通过学校的考试。他还设法完成了3年级和4年级的学业。
这个男孩在学校的表现是这样的:他很懒惰,并以此引起别人的关注,他抱怨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能专心听讲。他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总是显得自己比别人弱一点。在这么多的同学中,他只有一个朋友,他非常喜欢这个朋友,两人有时会一起去散步。他觉得其他孩子都很讨人厌,无法和他们建立关系。教师抱怨他的算术不好,也不擅长写作,尽管如此,教师还是相信他可以在学习上获得与其他人一样的成就。
3、“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哥哥已经训练自己在课堂上就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他能够专心听讲,在学校就把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消化并记在脑海里”。
根据男孩过去的经历和他现在的能力发展,很明显男孩接受的治疗并没有基于正确的诊断。这是一个有强烈自卑感的孩子,简而言之就是他有自卑情结。男孩有个哥哥,各方面都很不错。他父母甚至宣称他哥哥不用学习都可以考进高中。如果父母喜欢夸耀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学习就有好成绩,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这么吹嘘。但毫无疑问,不学习是不可能学到东西的,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哥哥已经训练自己在课堂上就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他能够专心听讲,在学校就把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消化并记在脑海里。而那些在学校没有专心学习的孩子就不得不在家里继续学习。
4、“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
这两个孩子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弟弟不得不生活在压抑中,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能干,远没有哥哥有价值。他可能经常从妈妈嘴里听到这些评价,而哥哥经常叫他傻瓜或者白痴。摆在我们眼前的结果是:他认为自己活得不如别人有价值。生活似乎也印证了他的想法:他的同学看不起他并对他百般嘲笑,他的作业错漏百出,他认为自己缺乏专注力。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把他吓倒,结果教师还时不时说他不该进入这个班级或者学校。难怪最终男孩会相信自己不可能走出困境,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
5、“他总是试图重温过去,想回到比现在更弱、更小、更需要帮助的过去”。
我们试图用愉快的方式和男孩开始聊天,在此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出男孩完全丧失了信心,不是因为他颤抖的身子和苍白的脸色,而是因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小细节。当我们问他多大时(我们知道他12岁),他回答:“11岁。”我们不应该将这样的回答看成偶然的口误,因为绝大多孩子都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这样的错误是有潜在原因的,有很多迹象帮助我们弄清楚这一点。结合他的回答,我们仔细回想儿童的各种经历,我们感觉他总是试图重温过去,想回到比现在更弱、更小、更需要帮助的过去。
6、“男孩想留在过去,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时光倒转”。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重构男孩的人格系统。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完成既定的任务并获得正常的发展,反而在行为上表现得不如别人,难以与别人进行竞争,他心里似乎也是这么想的。把自己年龄说小的举动正好体现了他感觉落后于人的心理状态。虽然他回答“11岁”,但实际上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可能连5岁的孩子都不如。他非常确信自己能力不如人,以至于他试图使自己所有的行为都符合这种假想的落后。
他白天仍会尿裤子,无法自如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如果儿童相信或希望自己仍然是婴儿,这些症状就会出现。这证实了我们的分析:男孩想留在过去,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时光倒转。
7、“男孩不喜欢上学,因为他与同学难以和谐相处,感觉处处受压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上学的”。
男孩家里有位保姆,她在男孩出生前就已经来到这个家庭。她对男孩充满了爱心,只要有可能,她就取代男孩母亲的位置,充当男孩的后盾。我们就此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男孩的生活被照料得很好。我们还知道他早上不喜欢早起,他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床上起来,他的父母向我们描述这一情境时浑身上下透露着嫌弃。我们的结论是男孩不喜欢上学,因为他与同学难以和谐相处,感觉处处受压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上学的。
然而他的保姆却说他很想上学,因为当他生病的时候也会提出想上学的请求。其实这和我们的结论并不矛盾,真正要弄清楚的是“这位保姆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答案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当男孩生病的时候反而提出上学的要求,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保姆会说:“你不能上学,因为你生病了。”然而保姆并没有弄清楚这似是而非的矛盾,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男孩的言行。诸多事实表明这位保姆其实没有真正理解男孩的内心想法。
8、“拿(偷)钱买糖是极其幼稚的行为,只有控制不了糖果诱惑和自己行为的小孩子才会这么做”。
男孩被送来咨询的直接原因是发生了另一件事。他从保姆那里拿钱去买糖。这再次说明他的行为像个小孩子,因为拿钱买糖是极其幼稚的行为,只有控制不了糖果诱惑和自己行为的小孩子才会这么做。男孩通过这种行为向家人表达:“你要好好照顾我,否则我会调皮捣蛋的。”因为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会制造各种状况使得人们围着他转。如果我们将他在家里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对比,就能明显看出差异。他可以在家里让大家都围着他转,但是在学校,人们不可能像家人一样围着他转,所以他的策略在学校没有取得成效。
9、“他总是以悲观消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事情没开始前就接受了失败”。
我们已经清楚男孩行为的原因,问题是如何才能纠正他的行为?在男孩来咨询之前,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发展缓慢、落后于人的孩子,实际上他并非如此。只要他重获自信,他完全可以像正常的同龄人一样完成各项任务。然而他总是以悲观消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事情没开始前就接受了失败。他用各种行为表达自己的自信不足,教师的评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不好、散漫、缺乏交际能力等。”他的信心不足显而易见,几乎明眼人都能觉察出来。外界环境也不利于他的自信心发展,要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非常困难。
10、“儿童早期的职业梦想体现了他们稚嫩的价值观”。
在填写了个体心理学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开始这个案例的正式咨询。除了男孩本人,其他相关人员都会分别被邀请过来参与谈话。首先是他的母亲,她早已对男孩放弃了希望,只是希望他可以继续生活,最终可以找点事情谋生。其次是他的哥哥,他非常看不起自己的弟弟。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面对这个问题,这男孩自然没有什么想法。但这有点不寻常,当即将步入成人阶段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时,这确实很值得探究。当然,儿童长大以后一般不会真的从事他们小时候选择的职业,但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心里有想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自己的行为。儿童早期的职业梦想体现了他们稚嫩的价值观,例如有些儿童会渴望成为司机、守门员、售票员,或者其他自己听过、见过的职业。如果儿童缺乏一个肉眼可见的目标,我们可以怀疑他缺乏放眼未来的志向,沉湎过去,也就是说他想逃避未来以及与未来相关的问题。
11、“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
这看似与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论断相矛盾。因为我们曾说过儿童具有追求卓越的特性,我们一直在证明每个孩子都想展现自己,想变得比别人强大,想有所作为。但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截然相反的孩子,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个案例的情况呢?心理活动并不简单,它的'发展背景错综复杂。如果希望从复杂的案例中得出简单的结论,我们很容易犯错误。因为这些复杂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我们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才会发现与表面事实截然相反的真相。例如,男孩的行为在倒退,因为这样,他才感觉自己最强大、最安全。可见,除非我们了解事情的全貌,否则似是而非的情况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12、“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
实际上这类孩子也追求卓越,只是他们的方式比较荒谬。当他们还是很弱小、很无助的婴儿时,外界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这段时光是有史以来他们感觉最强大、最有权力的日子。这个男孩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这样的孩子无法面对对他有所要求的真实世界,也无法面对对他有所期待的未来。所以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久而久之,他可应对的情境所剩无几,只剩下极其受限的几项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他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他也追求卓越,追求他人的认可,但是这些追求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跟需要依赖他人的小婴儿所追求的认可差不多。
13、“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参与谈话的人员很多:男孩的教师、母亲、哥哥、父亲及我们的同事。一连串的会议工作量很大,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那会节省很多工作量。这并非不可能,但也不容易。因为很多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惯用旧的方法和理念,认为心理测验太荒谬。不少教师害怕心理测试会限制他们的工作方式,甚至对他们的工作横加干涉。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不是一门可以立马上手的科学,我们必须进行潜心研究和实践。然而,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要接受新知识,开放宽容很重要。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对新的心理学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是很明智的,虽然这种新观点似乎与我们一直秉持的观点相悖,但长期来说会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在这一案例中,我们没有权利直截了当地否定教师对男孩的评价。情况很棘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4、“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
根据我们的经验,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几乎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至少男孩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他可以进入全新的环境重新开始。在新学校,他可以努力不让别人对他形成坏印象,不要让自己再被别人轻视。具体操作不太容易,但总体来说家庭环境的支持很重要。此外,每个个案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如果有一帮精通个体心理学的教师可以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个案,并且在学校里对他们进行帮助,这样的个案处理起来会容易很多。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9
作为一名第一次教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菜鸟班主任,内心无比忐忑。此时,教育局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寒假假期共读一本书,还是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就如及时雨一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翻开目录,快速浏览一番,我已经深深地被这本书给吸引了。
就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们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成长迅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大都出现了如下现象:更多的开始关注自身的衣着打扮、流行事物,沉迷于网络游戏,懵懂地与异性交往、不可自拔,叛逆、顶撞父母,还有的盲目补课,焦虑考试。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教好课的同时更要育好人,日常开展德育工作,九年来积累的教育经验已经不能支撑我,急需一些强有力的教育理论知识来给予我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这本书不正是给我准备的吗?
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用通俗的话语向我们讲解了积极心理学对人的影响,我收益颇丰。在阅读第二篇第二节纠错教育与长善救失中,陶老师讲到教师更大程度上存在对学生问题的研究,容易指责学生出现的问题,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我就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总是以为直接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阅读、书写等方面的问题能让学生明白,也节约时间,多的是严厉的要求、指责和训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压抑的情绪。教育教学中我更应该立足学生的成长阶段,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以积极的思想去肯定学生的立场与行为,再进一步指出如何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我想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积极改变的地方。
再者就是现在升学环境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比自身,现在孩子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起点,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对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各种形式的辅导、考级给孩子的精神增加了压力,而家长也认为只有课下多辅导才能学有所成,使学生日常乃至周末为辅导、考级而奔波疲倦。作为一名老师,看了陶老师写的第二篇第六节考试焦虑与意义理解,我会借助一切机会讲给家长们听一听,培养孩子兴趣的前提是让孩子情绪放松自由地去学习,而不是为了考级、升学而学,虽然不能左右这种形式,但我也想要更多的去改变家长的思想,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学生。
读完此书,给我很好地上了一堂积极心理课,给我的教学方式一次新的洗礼。作为一名教师,今后,我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让学生从我身上感受到快乐、阳光的生活态度,一步步指引他们走向成功,让自己通过多学习提升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0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以下是我看完书后的一些观点: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相信做好这些,教师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1
开展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学的气质是指人的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2
“先入为主”一词,大家都不太喜欢,在教育中也常常是被批判的。一般而言,先入为主,是个贬义词,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可是《每天读点教育心理学》一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解释:先入为主,在教育中是个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成为一名幼儿喜欢的教师。
“先入为主”在我们成年人身上很常见,而且我们很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圈子。比如,面试时,主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即将决定你能否入职;相亲时,对方看你的第一眼即将说明你们两个有没有可能在一起;购物时,看到商品的第一眼即将决定你是否喜欢它。在幼儿身上也存在“先入为主”的现象,比如,第一次跟幼儿见面,会出现不同的场面:乐乐来园的时候,她看见你在洗碗,那么她会认为你是个保育员,不是老师;你表扬了滔滔,并告诉他,你喜欢他,因为他很有礼貌,主动向老师问好,那么他也会很喜欢你,以后每天都会主动向你问好;今天你批评了豆豆,因为他淘气,把肥皂扔进下水道,堵住了下水道口,那么他就觉得你很严厉,以后可能会“害怕”你会不喜欢他。在不同的情景下,你对幼儿建立不同的印象,幼儿也会对你产生不同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影响你跟幼儿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教育的实施及效果。倘若形成好的印象,将有助于师幼之间良好关系建立,有助于教育的实施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反之,形成了不好的印象,不仅会影响师幼关系,还会危害幼儿心理健康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抓住“先入为主”这个关键词,给幼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对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记得我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正值我们园实行“三教轮保”,第一个月我做保育员。班上的幼儿都以为我是专职保育员,不会带着他们教育活动、户外活动或其他活动,对我的态度也不像班上其他老师一样热情。早上见面,有时候打招呼,有时候不打招呼;我说的话,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再加上我跟幼儿彼此之间都不熟悉、不了解,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冷淡,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危机感。
为了解除幼儿对我的“刻板印象”,我利用就餐时间、洗漱时间、户外活动和午睡之前的时间,主动跟幼儿交流,谈谈我的经历和对每个幼儿的了解,问问幼儿的爱好;让幼儿说说对我的看法;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睡午觉,为什么吃饭不能讲话,为什么要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等等;午睡和放学之间,我会讲故事给幼儿听;户外活动时间,跟幼儿一起做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也是他们的老师,无论是生活还是各种活动我们都在一起,逐渐加深我跟幼儿之间的了解,改变幼儿因“先入为主”对我产生的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然解除了对我的“刻板印象”,开始主动跟我打招呼,找我聊天,喜欢听我讲故事。我说的话,他们也愿意听、愿意做。抓住“先入为主”这个关键词,打破了幼儿跟我之间的冷淡关系,让我们的师幼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对我之后的教育活动也有很大帮助。
不要讨厌“先入为主”,不要逃避“先入为主”,这是每个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必须要面对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抓住“先入为主”这个关键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3
学校在暑假给每个教师都发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我认真拜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多。本书主要有两篇内容:教师发展和积极心理学。教师的困惑和应对策落。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播种幸福的价值观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衷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一直以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我不苟言笑,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总是大声训斥或冷脸相对,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生怕触怒了我,课后这些学生也不敢和我沟通,总是绕道走。这种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曾经让我烦恼、反思,可一直没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教师要快乐生活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作为数学教师,令我头疼的是学生的计算。每次当我改学生计算的时候,学生有时错很多,我都大为恼火。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更多的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好几次因为这个情况,到了半夜也没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虑当中,那段时间也是很不开心。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4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知识的容量和面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生物发展规律当中有着生物进化大爆炸现象,当生物量变到大爆炸,必然会出现新的物种和时代的到来。在《教育心理学》的研读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信息化变革时代中做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皮亚杰说“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智慧或思维的本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上要不断积累与学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学生在跟随教师和班主任的学习和管理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一智慧在不断增长。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是好的。而我们的教师与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长与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一变化。否则,就会出现“现在学生怎么越来越难管了?”这样的疑惑。尤其我们看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更强,他们的思维也更激进,我们就要不断的去发现和适应,并与之交流,以达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
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心理学的支撑,我们在做好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导。这个的效果好不好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效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我觉得维果斯基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首先,确定每个学生的两种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这其实是对学情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的独学、群学基础上的精讲点拨,维果斯基把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早已上升到理论水平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并加以运用。其次,定期与每个学生一起探讨那些能提供“教学支架”(指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是要知道学生学习当中的困惑与难点,对学生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是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最后,把班级营造成为学习者团体。改变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主导方式,代以学生相互之间的指导。这一方式也就是我们和合小组学习中的兵教兵、兵带兵的方式,强调小组内的学习,以期达到快速领会,并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从中我们也就能看出和合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更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
可以说,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给了我们教师和班主任更多学习与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多一点对教学与管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感觉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与班主任要坚持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并把它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当中来。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能否经受住并能战胜它,取决于我们如何来对待它。如果能正确得面对挫折,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努力去改变,最终就能战胜挫折,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如果一碰到挫折就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丧失原本的信心,就可能让自己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所以,帮助学生战胜各种挫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挫折往往是最多的。曾经任教的班级一个女同学,腿有点残疾走路不太方便。所以这个女孩子变比别人少了很多玩耍的时间,她每天坐在教室除了上厕所就是做作业、看书,多了学习的时间她的成绩在高一高二一直是班级的一二名,在年级也是前列。正是因为这点,进入高三以后她比别人少了去问问题机会,题目比高一高二时的难度和综合性提高了很大,使得她的成绩下降了很多,一模考试她没有上线,她沉默了;二模考试她没有上线,她有史以来哭了。她几乎是拐着带跑着到办公室找我说:“班主任,我还有希望吗?”我看着她,没有思考就说:“有!老师相信你!”并和她一起分析考试的每科得分失分情况,告诉她从哪些方面去改变这些。三模考试,她又一次没有上线,当她哭着过来的时候,我都为之动容“老天怎么能这样”。但是我强忍着自己的情绪,迅速恢复过来和她说:“孩子,请你相信,老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它给了你一个不完整的身体,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完整梦想。只要你咬牙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胜利就在眼前!”她使劲的点点头回到教室去了。那年高考她是班级里面上本科分数最高的,是学校里的一匹黑马。她后来和我说,最后一次模拟她死的心都有了,她输不起,听过我鼓励她才一直坚持走来。是啊!高三一年是所有人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转折,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每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挫折,回顾陪伴学生这些年高三学习生涯,深感高三教师对学生的挫折化解和引导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候我们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他们在那个时候多么需要有个人对他所遭受的挫折指引!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2-10
《心理学》读书笔记11-08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02-08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5篇12-13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5篇)03-05
教育读书笔记02-17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11篇02-08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10篇02-09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6篇02-20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