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07-28 08:35:53
  • 相关推荐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

  最近网络上蓝黑与白金不断混淆着我们的视觉,开学风也不断袭来各种版本。正想着该写点儿什么的时候,突然看到央视辞职后的柴静,自费近一百万调查探寻问题的答案,这部由母亲柴静完成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不由得让我们沉思……不得不让我们震撼。

  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们,是一群希望改变世界的人,期望着在未来世界变得更好更方便。我们在科技的路上高效地奔腾着。然而,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已经病了。我们引以为傲的阳光和空气,不再是那么美好,当呼吸干净的空气变成一种奢侈,当孩子再也看不见星星,当你不再放心把自己守护的生命,交到自由世界的广阔户外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我只知道,作为一名火力发电厂的普通电厂工人,我很骄傲我们公司为了给#1机组脱硫提效,为了环保减排,于14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了湿式电除尘器技术改造。直至今日无意中登高而望,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这座钢架结构的大家伙已经初显轮廓。我也知道,这是我们公司对环保减排的极大重视。我更知道,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燃煤火力发电厂,环保减排我们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我看见了,我们为之努力了,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未停歇。

  是啊!正如柴静在视频里所说的那样,除了悲观,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作为。请相信,天空会更蓝,世界会更美!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2

  人在世时,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推开门,迈开步,这“仙气缭绕”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重雾霾!这洁白散漫的霾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干净,里面掺杂着许多有毒物质,侵蚀我们的生命。

  柴静是一位记者,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能够站出来呐喊自己心声的人,她是一位勇者。作为一位记者,她深入调查污染新闻事件,这其间的艰难险阻也无法想像,她渴望真像与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作为一名母亲,那蕴含着她对女儿的爱。我不是一位母亲,我无法完全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去体会柴静对女儿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儿,作为女儿,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受到伤害,这也是血缘之爱。作为一位勇于站出来的人,首先必须敬佩她的勇气,她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内心有所不安于现状人的呐喊,我们及我们的儿女后代需要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干净新鲜的空气!

  雾霾仅仅是个开始,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们若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天灾是无法预计的,物极必反。人们看看自己身边,恐怕早已不是儿时的记忆了吧。我怀念,怀念小时候的那条小青沟,那里的水又透彻又清凉,我脱掉鞋子轻轻踏下去,却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溅起了水花,涟漪一层层扩散,岸上的小伙伴也打趣地调侃着,青葱的年华……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3

  从人人做起,保护我们所依赖的环境,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穿越古代来和自己的行为做对比来分辨是对是错,我们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我们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过的好,没有麻烦。我觉得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想到它这么强大,它抢走属于我的颜色。被抢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颜色,也将生活变得单调,无趣甚至低闷。我本是挺讨厌风这种东西,但是,现在我多么渴望来一阵风吹走它,吹走我心里的“霾”。

  在告诉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一直把目光注视在GDP,城市化进程,国内生产总值上,注视在高速发展的繁荣上,注视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我们的双眼被繁荣的光芒所吸引,我们的思想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喧嚣中。我们的身体还享受着喜悦的美酒,眼前的繁荣像巨大的光幕,笼罩在天空上,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光幕后的黑暗,才能感到喧嚣后的平静,才能尝到美酒中的苦涩。很有幸,今天我能观看这部让人震憾的影片,让我们引发思考,这触动了我们心灵的风暴。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4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柴静的调查——《穹顶之下》,这是一篇关于雾霾的调查报告。其中,柴静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这些数据真实可感,令人十分震撼,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十年前的我还是个孩子,对未来满怀期待的孩子。或许你们和我一样,住着破旧的房子,和邻居的孩子在长满荒草的地里玩耍。每当暮色降临,借助微弱的灯光,轻拨云帘,我们能看到挂满星斗的苍穹,黑暗中隐匿着清晰与神秘。

  而十年后的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虽然国人的思想已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高耸的烟囱仍然提醒着我们——我们正在被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点点吞噬。

  眼下的中国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一样,正遭受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北京大学环保研究院专家强调:转型是改变中国目前环境现状的最好办法。如何从传统型传变成现代型,我以为创新才是根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崛起的关键阶段。另一位院士则苦笑:中国人在以前犯下的错误,应该在今天得到弥补。

  而我们正应为此有所行动。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这一切在中国,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我们所做的,不足以彻底改变环境的现状,但至少可以一点点剥去黑暗、重见蓝天。或许,可以减少一个因环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没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这些不忍直视的、难以置信的事实,我宁愿它们只是历史。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实践,我们终会迎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触目惊心。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柴静所言:同呼吸,共命运!

  我可能不会留意天气是否晴朗,顶多是在雾霾天气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从来不会留恋白云,甚至从未注意青草。然而当APEC蓝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我第一次为蓝天惊奇、为白云感动。于是我开始紧张,于是我开始留恋,我害怕镜头一转,我又将落入那灰色的梦魇。我才明白,原来蓝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离不开它。

  20xx年,合肥有164天空气污染,排名全国25位,27次进入全国污染前十名。在这样一个不算太发达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严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柴静帮我们分析了很多。我想,这次真的应该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车,减少浪费,购买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商品。对了,还有12369这个号码。虽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远不需要拨打这个号码。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与雾霾都有一场私人恩怨!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7

  我所知道的《穹顶之下》有一部同名美剧,说的是一天,一个小镇被一个外来的“穹顶”笼罩,与外界隔绝。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穹顶——原央视记者柴静以此作为雾霾调查的题目,再贴切不过。

  没有一点点的防备,不知何时起,雾霾在我们身边集聚。建筑物、车辆和行人的伦廓在雾霾的笼罩中渐渐模糊。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去年一年,北京的雾霾致使全年重度污染天数为175天,而石家庄则为265天……人们有大半年的时间都生活在看不见蓝天、看不见远方的雾霾中。那是一种痛苦又无奈的沉闷。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河北省这个钢铁能源大省,大大小小的烟囱随意地站立在土地之上,头顶肆无忌惮地冒出连绵不绝的废气,灰了蓝天白云,浊了青山绿水……面对柴静犀利的发问,负责人们却出奇一致地支支吾吾,抑或是在这个坚强的女性面前强词夺理……

  看过视频,想想自己,再望望窗外,有时也是灰蒙蒙的一片。正如一个巨大的穹顶罩住了整个城市,遮住了太阳的光芒,月亮的银辉,自然的生机。

  而我们,正是活在这穹顶之下的一群人;我们,正是需要为这自然做出改变的一群人。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8

  我不知道我每天抱怨着城市浓厚的烟雾的同时,又有多少的黑暗潜伏在深处。每天周而复始地吞吐着肮脏的空气、呼吸着浑浊的灰雾、不知倦怠地奔跑跳跃的同时,我又是否为自己拥有过某一片蓝天而庆幸呢?以前我是多么没有环保意识,认为“环保”这个词太大、太空,与自己又有多大干系呢?

  当下中国的环保面对现实的道貌岸然,无力的狡辩与推卸之后,又何尝不是大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的矛盾呢?饱览了太多的山清水秀,我何时把目光投向过重工业基地下的满目灰尘?也许我真的没办法改变太多,但我可以从点滴小事着手,践行环保理念,做一个环保之士。

  曾经知名的央视记者柴静因为《穹顶之下》的演讲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本该在一国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环保部门却在中国处于尴尬境地,被视频中的某一个老板称为“有义务没权利”的机构。一句戏言,却道出了环保部门有心无力的处境,有的人甚至打出了“经济与环保不可兼得”的旗帜,然而事实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柴静为了孩子,为了一家人,为了这个愈加恶劣的社会环境站了出来。我们为什么不站出来加入这一场利人利己的环保活动中呢?茫茫宇宙之中,可只有一个地球啊!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9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团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想政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后,还是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相关文章:

穹顶之下观后感15篇06-10

《信仰》观后感07-20

开学观后感07-19

《2012》观后感07-08

《人生》观后感07-07

《在云端》观后感07-07

《房间》观后感07-07

生命观后感07-06

熔炉观后感07-06

圆明园观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