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航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航天观后感1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们每一次飞天,都标定下中华民族向更远星空迸发的崭新高度。20xx年10月15日,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今年,三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又驻留中国空间站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多年来,一项项记录的刷新、一座座里程碑的建立,都是我国航天工作者奋斗不息、拼搏不止的业绩,他们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迈向航天强国扎实脚步,不断向世界亮出中国航天新名片。
即使飞向高远的星空,航天员也因有着坚强的后盾,与祖国大地牢牢连接。为了给三名航天员铺开一条更顺畅、更安全的回家之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采用多项经过验证的新型测控手段;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之后,东风着陆场搜索回收队迅速抵达;航天员出舱后,医护团队第一时间与航天员进行沟通,对航天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每一次丰功伟绩,都是无数攀登者、奋斗者勠力同心赢来的。在轨工作的“太空出差三人组”,一直凝聚着世界的目光。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我衷心地希望社会各界携手,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航天观后感2
20xx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1992年9月21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研制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这已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
第二步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两项关键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这是建造空间站的前提。这也已通过“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进行太空行走拉开序幕,并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通过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实现了自控交会对接;通过分别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自控和手控对接,这标志着我国独立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此后,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第二步第二阶段,在20xx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还将在20xx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验证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在轨加注技术和未来空间站的部分新技术。
第三步是在20xx年左右建成长期载人的大型空间站,将在轨运营10年以上,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试验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20xx年10月,我国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xx年,我国将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天舟”货运飞船货运载荷比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的运输效率。
此后,我国将以空间站建设和应用为基础,以载人月球探测为新突破,以支撑国家发展利益向地月空间拓展为目标,研究制订新形势下载人航天发展的新战略。
航天观后感3
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着无数颗充满了雄心壮志的中国心。而我也有那么一颗壮志凌云的心。
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我就会安静地欣赏天空,这样,我就会感到空前的平静,忘乎所以,融入这美好而又静谧的天空,而它呢,总能平复我内心起伏的情感波澜,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明天,为了未来,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因此,我对天空有着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幻想。
仰望星空,一颗颗美丽的星球挂在蓝莹莹的夜空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天真无邪地眨着眼睛,似乎能把人的心灵变得空明、纯洁。天空,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似乎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是我能够吐露真心的天地,更是我美好的愿望和幻想。我相信你们已经猜出来了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假如我成为了一名宇航员,我就能在宇宙中尽情地遨游,飞过一颗颗美丽的星球,飞过一片片漂亮的星云,尽情地去领略那洋溢着神秘气息的宇宙的无限风采。我就能为祖国完成一些伟大的科学天文实验,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我还能去探索一些至今都没能解开的谜团:宇宙真的没尽头吗?外星人真的存在吗?黑洞里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探索,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每每听到国歌在我耳边缓缓地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肃立在操场上,对着国旗致敬,我的心就像那红五星的熊熊烈火,燃起那颗充满雄心壮志的报国之心。我就会付出比上次更多的努力,向梦想迈出坚定的一步,为了梦想,勇往直前。
其实我们都是那茫茫宇宙中小小的星辰,虽然渺小,但是经过不懈努力,终究能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宇宙,星空,等着我,总有一天我会来见你,实现我的中国航天梦!
航天观后感4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航天观后感5
今天我们看了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上亲自授课的视频,在太空上的饮食习惯与我们在地面上的不同,他们喝的水是装在特质的水袋里面的,如果水漂出来,不会散落在地上,而是在漂浮着不会落地,他们吃的也是特制的东西,科学家们还制作出了在太空中吃的粽子,扁扁的。
主教课的航天员是——亚平老师给我们上课,她给我们讲的是太空中失重是怎样的,首先她拿出了两个弹簧,上面各有两个按钮,她把他们放到同一位置,然后一拉,只见两个弹簧的平率不同,这就是太空中唯一与地球相同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发明出在太空中第二种测量人体重量的仪器(注:第一种是用牛顿第二原理来测量的。)。
第二个讲课内容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陀螺,把陀螺在空中放下,陀螺竟然打着转飞出去了,它的中心轴,一直在变。第二次是上了发条的陀螺,以同样的地方放出去,但它的中心轴几乎没有变,而是一直在前进,最后把两个陀螺一个是没上发条的,一个是上了发条的,然后一起放出去,给他们同样的干扰力,看得出上了发条的看起来非常稳定。
最后一次实验是水膜和水球,老师先把一个金属圈套在水袋里,然后拿出来,竟然成了一层厚厚的水膜,试一试稳不稳定,无论怎么摇都不会破,只要把水加到上面,不会破而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会越来越大,但不会爆炸,这就是在太空中的失重。
太空真是太神奇了,这些在地球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能到太空去探索一下的话,我一定会做很多很多的实验,去研究发现太空的奥妙。神奇而美丽的太空我爱你!最后,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为国家造福。
航天观后感6
认真观看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相信大家被航天员王亚平体现出来的航天“巾帼力量”所震撼,我们要从天宫课堂中,汲取奋斗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执笔绘就“奋斗长卷”。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逐梦的力量。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亚平心中的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凝聚成奋斗的力量。训练的难度高、强度大,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精神意志,从水下训练到离心机训练场,王亚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坚守、脚踏实地的行动、艰苦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推开梦想之“门”,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实干铸实成功的基石,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付出锻造出青春梦想。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奉献的幸福。巾帼不让须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这样说:“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学习的快乐。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党员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实践方法、发展经验的途径,是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
航天观后感7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已经圆满落幕。在大多数孩子都还在细细回味这堂生动的太空授课带来的乐趣时,或许很少人会想到,究竟还有多少孩子没有机会参加这堂课。
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学习乐趣时,一些山大沟深的山区,还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带着干粮步行到学校,而因师资和教室匮乏,在不少地区甚至还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级同班一起上课的复式班,二年级上完课复习,老师再给三年级上课,之后是四年级……
对他们来说,一本崭新的作业本、书本都已经算得上奢侈品。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兴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也让能问出“iPad可以吃吗”问题的他们,成为被“最高讲台”抛弃的那一批人。所有这一切,无容置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责任推卸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差异的中国现状。
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缺少的不是资金,也不是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平衡的调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彻底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和勇气。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抛弃,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被现代化抛弃的一代。因为抛弃他们,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贫困地区的未来,更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航天观后感8
今天,我在学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课,这堂课的老师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这位老师就是神舟十号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
虽然这堂课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但是神舟十号的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叔叔都有为这堂特殊的课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个无重力的状态,但是无重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三位航天员在无重力状态下的样子了,我抱着期待的心情开始认真地听课。
课程的一开始,聂海胜叔叔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只见他先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站稳,然后两脚往上一收,做出一个打坐的动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仅没摔在地上,还稳稳地往上漂浮了起来!接着王亚平老师只用一只手指,轻轻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聂海胜叔叔,聂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实在太神奇!王亚平老师这样的神功,看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平时活动的样子呀!每个人都身轻如燕,还能轻而易举地拿起很重的东西,省下了不少力气,真是让人羡慕!
太空授课接下来的实验,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实验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点长大,学习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一样,飞上太空,感受一下无重力的状态!
【航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战马观后感08-19
《交易》观后感08-13
榜样观后感08-03
《信仰》观后感07-20
开学观后感07-19
《2012》观后感07-08
《人生》观后感07-07
《在云端》观后感07-07
《房间》观后感07-07
生命观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