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1-07 09:10:55
  • 相关推荐
创新中国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中国观后感1

  通过观看《创新中国》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了解到创新发展这一恒古不变的生存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从我们身边经常能接触的高铁网络到高端的量子卫星,从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到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创新中国》里面大量的科研成就,每一项都凝聚着磅礴的中国力量,令世人震撼。

  回顾中国近代的清王朝,由于长期的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段痛彻心扉的屈辱历史。没有创新,没有发展,致使中国落后挨打。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事物都在日新月异的更替变化,只有不断地创新、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找准方向,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世界丛林里立于不败之地。

  是否还记得前几年用的最多的诺基亚手机,当时的诺基亚手机占有全球手机50%以上的市场,是手机里的NO.1, 是手机里的王者。但是仅仅数年,我们还能看到诺基亚手机吗,满大街的苹果、安卓手机。还有我们以前胶卷相机里的王者柯达,巅峰市值达300多亿美元,而现在也只能破产倒闭。这两个曾经的商界大佬,用生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不懂得创新、不把握时代的脉络,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因子,这是我们中青年干部继承的财富和起点。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青年干部必须要坚定地选择创新,以激扬的锐气、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态度,为实现中国梦儿努力奋斗。

创新中国观后感2

  最近静下来重新看了一遍《创新中国》,看完后沉默了一段时间,原因是被祖国的强大给震撼到了,太厉害了,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到了这么厉害的地步,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是感觉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种油然而生的敬意是从骨子里发出的,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沉睡的巨狮觉醒了。

  也许是平时关注度不同吧,各媒体都是在说关于娱乐、影视等圈子的消息,至于科技等领域的了解非常少,以至于片中的出现很多科学家、院士名字的时候我感觉很陌生,是他们太低调了吗?显然不是。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和默默付出,才打破了一个个技术堡垒,让中国科技向前推动几十年,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这么多创新和突破,离不开科学家们付出,同时和国家的大力支持,领导决策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不得不说现在的中国是强大了,可是领导们并没有至此停步,因为他们明白了科技可以改变世界的事实!感谢祖国,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反观所有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放在祖国的大熔炉里我就是一颗尘埃!我能放弃吗?不!肯定是不能的。我要像一颗离子一样,要产生巨变!释放无限的能量!做一个有用的人!

  之前看过一个电视《鸡毛飞上天》,里面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人要有梦,要学会做梦!有了梦人才会不断的前行!是啊,我们需要一个推进自己前行的梦,也许在某些领域不是佼佼者,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挤进一些领域!去创造奇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能说的准呢!

  我要开启新的征程了,你愿意一起吗?

创新中国观后感3

  最近央视纪录片《创新中国》的播出,让我看到在现今中国发生的那充满激情的活力,才思不竭的创意,闻鸡起舞的干劲和永无止境的追求的故事。置身于这个时代,主动接受这个充满新鲜思想和观念并且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很庆幸,也很自豪,中石化正在这艘时代巨轮的引领下开疆拓土,一展风采。

  提起地沟油,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脏、恶心、垃圾、有毒有害……这感官上的不适已经让我们对地沟油望而却步,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在追求精致菜肴,极致做法,最好味道的路上,伴随的就是大量的餐饮垃圾,地沟油最为臭名昭著,如何将地沟油变废为宝?在纪录片《创新中国》中提出的问题,中石化给出了答案。

  20xx年海南航空的一架民用客机,采用了以餐饮废油作为生产原料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这是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商业飞行。加工这种燃料的,正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不断创新的技术,发扬石化人求真务实,默默奉献的精神,攻坚克难,服务人民,回报社会,践行着一个伟大企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引领性,在不可知的未来,敢于创新者必然是最有话语权的人。创新中国,中石化在路上!

创新中国观后感4

  于我而言,纪录片代表着枯燥、乏味,但是这次党校安排我们看的6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却抓住了我的眼球,先不谈内容,纪录片本身就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是世界首部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

  此纪录片一共有六集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和浪潮,记录片通过一个个事例,展示了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涉及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基因编辑技术、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等,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明白了现金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国际地位,但是本片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创新”本身。记得片中有一学科带头人说到‘很多前沿高端科技,其他国家是不带我们玩的,所以我们只能创新,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才能让国家在高端科技方面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闻鸡起舞的工作精神,才有我们看到的如今国力。

  虽然片中讲的都是前沿科技的创新,但其实创新可以发生在任何行业、任何环境、任何事物。观完此片后,我有种深深的危机感,我们这样在一线的基层工作,每天面对大量的不同的人、事、物,按理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理应跟上节奏,以创新的精神,用各种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事实上,虽然我们时时把创新放在口头,但很多时候我们奉行的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墨守成规、得过且过成了最真实的写照。

  创新是不易的,但是不创新却是迟早要被淘汰的;创新是需要坚持的,成功不是想想就能得到的。但愿我在这里也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创新中国观后感5

  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停下发展的脚步,故步自封只会使得我们完全停滞不前。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没有改变,就不会有发展。如今的中国式发展的中国,是创新的中国,因此必须要加强创新。以下是观看创新中国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当一扇门关上,另一扇窗户可能已经打开,只是你需要有勇气把目光从熟悉的风景移开,再次出发”。这句话出自央视纪录片《创新中国》第六集《潮起》篇,也是在上周九洲员工培训例会上大家观看学习《潮起》篇时小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乐凯集团原本是国内一家专门生产胶卷的企业,然而一夜之间,数码摄影就像飓风一样风卷残云般的吞噬了胶卷相机几乎所有的`领地,危机来得太快,胶卷行业还没来得及进行任何抵抗,便迅速败给了新技术,最后乐凯不得不关闭掉最后一条彩卷生产线。面对这种现实,乐凯必须迅速转型才能存活。经过一番探索,乐凯决定集中精力做符合乐凯核心技术的产品。

  于是依靠在胶卷时代积累下来的微粒、成膜和涂层三大技术,中国第一条光学聚酯薄膜生产线建成投产,而这种薄膜是制造平板显示器的关键材料。凭借这一技术,乐凯成功转型避免了被淘汰的命运。胶卷巅峰时代,乐凯的最高年销售额是20亿元人民币,而现在变成了60亿元。

  看完乐凯的转型之路,小伙伴们都极为感慨,还互相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从平板显示器到到数字印刷,从彩色印纸到医疗胶片,乐凯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功,无一不是来自于乐凯数十年的积累和从未停止的创新。乐凯的转型也告诉我们,无论哪个行业,没有永远的强者,不断地积累和创新才是每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创新中国观后感6

  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凡益之道,与事偕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发展,才能找准方向,走在前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就需要我们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洞悉潮流、研判趋势,只有保持创新敏感,从而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让我们有了底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型。

  无论做哪一件事情,小事也好,大事也好,仅仅有热情和能力是不够的,有热情只是具备了想干事的态度,有能力只是具备了干成事的条件,只有有方法才是干好事的保证。而方法从何而来,改革任务复杂且艰巨,不能用不灵的老办法和低效的旧办法,就只有开创新的手段,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创新让我们有了作为。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民众诉求水涨船高,通过创新,求变化、求发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进步。

  又日新,日日新,苟日新。创新在我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创新中赢得主动,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创新的进程中逐步满足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期待。

创新中国观后感7

  xx组织我们收看了《创新中国》,此纪录片一共有六集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和浪潮,记录片通过一个个事例,展示了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其实记录片本身也就是一个创新成果的体现,他在制作中创新性地使用了语音合成技术,是世界首部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

  《创新中国》从顺丰无人机研发开讲,到农业科技应用、无人车驾驶研发、量子科学、鸡粪发电站、神奇玻璃、攻克疾病延长寿命等等,这些都让人激动,让人感慨,原来我们的中国创新力量如此强大,我们的未来可能会因创新发生更加巨大的改变。

  可以说,创新发生在各个领域,创新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创新促进了中国的强大。依靠创新中国大步向前,创新动力源源不断,创新领域人才辈出,科技成为了强国之重器。

  细细思考,纪录片里体现的更多是科技创新,但对我们无疑是一种启发。创新不仅包括了科技创新,还包括了制度创新。在我们日常的行政工作中,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尤为重要。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这个定位决定了党校工作创新的重要性。作为党校人,党校教育如何在当前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党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党校的性质、地位、作用,党校的体制、编制,党校的教学、科研、后勤,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学经费,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等等,应该如何创新?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我想我们可以学习和运用《创新中国》中各行各业的创新精神,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起,学会创新,善于创新,创新个人,创新事业。

【创新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骄傲》观后感11-05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11-03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11-06

感动中国节目观后感11-05

中国机长观后感(集合15篇)11-06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11-06

《中国机长》观后感集合15篇11-06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5篇)11-06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篇)11-05

中国机长观后感(集锦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