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观后感 推荐度:
- 论语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观后感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论语》观后感2
“子贡问:‘师与商也熟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我正在摇头晃脑地背着儒家学派的精华《论语》。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共有二十章,有些涉及学习与礼仪,有些阐述了做人之道。比如上文所说的“过犹不及”,就是大人们经常挂在口中的至理名言。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子贡请教老师:“子张和子夏,谁比较杰出?”孔子说:“子张的言行过于急进,而子夏则稍显不足。”子贡说:“那么子张就是更好一些吗?”孔子笑着回答道:“过度和不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你做过头了,就和没有达到的一样。此刻,你是否觉得惊讶?难道做过了和没达到的是一样的吗?
“过犹不及”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一旦与生活相遇,不少人成了迷途的羔羊。
明朝时,有一个人被称为“永乐第一才子”,他就是解缙。因为他编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鸿篇巨制《永乐大典》,皇帝便对他赞赏有加,并把他视为“第一宠臣”。可是皇帝刚给了他几分颜色,他便准备开染坊了。有一天,他向皇帝报告:“有一位皇子越礼了。”于是他就被皇帝在心中埋下了不快干涉第一家庭的内务。但他还是没有意识到,不过什么事儿他都要插两脚。终于忍无可忍的皇帝发怒了,让他到边疆去扶贫。于是这位大宠臣就这么覆灭了。解缙啊解缙!你也管得太宽了!你不去安心编书也就罢了,居然敢到太岁爷的头上动土。难道你没有读过《论语》吗?“过犹不及”啊!
如今的校园中,“豆芽菜”和“汉堡包”越来越多。他们有的为了减肥,少吃甚至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成了一棵棵“豆芽菜”;而另一些人呢,经常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大快朵颐,成了一个个“汉堡包”。这两种不健康的人群不都是“过犹不及”最好的例证吗?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尺度,要拿捏好分寸,不然就会“过犹不及”。《论语》中像这样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还有许多,快来和我一起学习吧!
《论语》观后感3
“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使许多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提到“君子”一般都会与男子相联系,谁说女子中就不能有“君子”。“君子”并不是男子的惯用名词,所谓“君子”就是在星光大道上夺放异彩的人物,并不是从外表能看出来的,而是内心散发的一种无可彼及的光辉。
称之为“君子”的第一标准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所谓善良是攻于身,行于义。真正善良之人是渺小的,是默默无闻的,待人处世皆以善为本。所谓:“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说一善话,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善良之人是不求回报的,这种善是发于内心的。如果你挖掘它将不断涌出来。善良的心灵是园,善良的思想是根,善良的语言是茎,善良的行为是果,善良之人会使灵魂变得高尚,会对生活充满勇气,会对未来充满自信。
称之为“君子”的第二个标准是要做一个有恒心的人。所谓“无恒产而有恒心”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成大事不再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够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但决定去做,就要把事情做到底,那怕是一件不大的事情,每有这种恒心的`力量,就不可能认真的建设工作。有神么比石头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软?然而,只有坚持不懈,软水可以穿透硬石。
称之为“君子”的第三个标准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也就是说君子会人真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而小人呢,在别人提出意见时,只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能提出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具备以上三个标准,那么应该可称一为“君子”,要具备以上三点决非易事。
这章随谈君子之道,似乎有些人会认为与生活太远,格格不入,不切实际,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要具备的一些品质,是息息相关的。
《论语》观后感4
很早就听说过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也一直想买来看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付之行动。这次公司组织大家一起观看《论语心得》的录像,我感到非常高兴,很感谢公司实现了我这个没有付之行动的想法。通过观看录像,我感觉论语中的很多观点,不仅适用于孔子生活的年代,也适用于几千年后的现代。
得失观。
一个人的一生中难免有些缺憾,这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他们的心态。纠缠于缺憾中的人将失去更多的东西。只有正确的对待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
一个人总是后悔昨天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今天的事。
交友观。
亲情、友情、爱情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亲情带给我们温暖,友情带给我们快乐,爱情带给我们幸福。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满快乐,所以每一个人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朋友。但是有的人却总是抱怨这个朋友欺骗了自己,那个朋友伤害了自己,岂不知你是否也伤害了他们。
一个人总是想交一些出色的朋友,却不知自己是否出色。
唯物观。
社会存在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他们就如同硬件和软件一样有形和无形。现今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提高,却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追求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我想每一个人追求物质上的提高,都是为了心灵上的那种优越感。反过来说难道优越感一定要建立在物质上吗?
每个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提高,却忘了追求物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也许不是生活出了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论语》观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观后感02-16
论语的句子03-04
论语的作文09-17
论语经典名句11-13
论语观后感[必备3篇]02-27
论语作文优秀11-22
《论语》教学反思12-22
论语名言名句09-15
读论语作文09-02
论语读书笔记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