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1-14 15:34:00
  • 相关推荐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

  直从我看了这部电视剧,对我的启发很高,这部电视剧的几位主角,都是少年,他们给我的印象很高,因为他们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顺父母、无私奉献、善解人意。特别是他们勤奋好学的品质,最让我佩服。

  这部电视剧勤奋好学的少年有毛泽东等人。特别是毛泽东,他非常尊师,有一次,他在上课跟老师顶嘴,晚上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老师家向老师道歉,初时,老师不肯原谅他,他就跪在老师家门口不起,过了许久,老师看他那么诚恳,就原谅他了。

  这些少年非常爱国、爱人民。有一次,毛泽东带领二百名学生军去打倒敌人,他们身上没有枪,用一个铁桶放一些鞭炮,让敌人误以为是枪声,然后大家一起说了一句话:“放下枪,不然你们三千个人都要死。”这声音在敌人的周围回荡着。那些敌人叫毛泽东他们下来谈判,毛泽东坚决要他们缴枪,而且一只不剩,后来,有位敌人的同伙揭发他们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枪,他在向学生军其余的人叫道:“你们没有枪,如果真有就一枪射过来呀!”幸好,一群长沙城的警察下来援救,射了一枪给那个人,不然毛泽东他们就惨了。在这件事中,我非常佩服毛泽东他们的镇定、冷静。

  这些少年的勇气都很让我佩服。我长大后一定要学他们一样,做一样,做个有勇气、爱读书的少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2

  20xx年7月7日 星期五 晴

  昨天,蜗牛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少年m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读书学习生活。今天,我看了第一集,觉得非常好看。

  一个当官的带着乐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杨先生的家,想请杨先生当教育司的司长,却被杨先生果断拒绝了。这位先生叫杨昌济。

  在一个阁楼里,一位汗流浃背的少年正倒立着读书,而房间外面是一群人在打架,这位少年好像外面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外面的人叫他出来帮忙,他也当没听到,还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位少年,叫毛润之,就是少年m。m走出房间说了句“东乡打西乡,西乡打东乡,老乡打老乡,划不来呀!”接着,他来到一个书店,坐在书店的地上,全心全意地读书,从上午读到下午。可是他只读不买,老板也拿他没有办法。这时,走来一位女同学,要买这本书,这本书只剩下一本了,老板从m手中夺过了书,要卖给女同学,m不同意,说要有个先来后道,说自己要买这本书,可是他的钱却不够,失望地走了。m看到大街上卖烧饼,才想来来自己一天都没有吃饭,就买了两个烧饼,这时,一个要饭的小女孩问m要烧饼,本来就就没有钱的m,却给了小女一人半的烧饼。m真是一个有读书、善良的人!

  m回到了家,告诉爸爸他想考北京大学,他爸爸不同意,还说他一个月换一所学校,哪个学校都没有都好。还把他关了起来。到底能不能去考北京大学吗?且听下回分解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

  《恰同学少年》一剧刚刚在央视落下帷幕,作为80后的我在《恰同学少年》开播的第一天就被它深深吸引,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恰同学少年》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该剧吸引我的另一点是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女,但跟韩剧和其它偶像剧所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揉造作“装酷耍帅”的桥段,整部电视剧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这部电视剧也使我想起刚刚离开的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明白那段的光阴是最珍贵的。好怀念大学生活,好想念我的母校,好想念我的同学,一点点,一幕幕,大学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还会想起那花园的假山和喷泉,那秋天里红红火火的海棠,雪天里冰凉的景色,那是充满烂漫幻想的时候啊,我们太多的憧憬,却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罢。如果时光再重来,大学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震撼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下了《恰同学少年》,看完以后颇有感受:

  首先是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孔昭绶先生作为校长,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将经世致用的理论输入毛主席、蔡和森等稚嫩学子的脑中,要用教育来开启尚未开化的民智,用教育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国。其间,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一批著名的中国教育家革命家任教于一师,“欲栽大木驻长天”,他们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养了这样一批中国的栋梁,毛主席他们在一师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了初始的社会经验。这些教师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偏科,由校长组织讨论,并引发对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思索;他们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向教育司提议并更改校规,试问在当今的教育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教育产业化”的思想,使得教育的目的出现偏差,老师被工资奖金升学率领导牵着走,学校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那么何为师,何为教?

  其次,就是毛主席、蔡和森、萧子生等人的成长,他们身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北洋政府,护法战争……正是在这样的国乱民荒中,毛主席他们立志要强国,强民,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他们要用知识来改变贫困落后的中国。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责任感与使命感,我认为这是一代伟人成长起来的关键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一个“匹夫”二字,使多少人望而却步。当有了改变社会的理想,又怎么会在意生活中琐碎的'鸡毛蒜皮呢?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宏伟的理想,贫困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们的眼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高尔基所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但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他们也有过迷茫和彷徨,有过苦楚和辛酸。当他们面对袁世凯恶行、当他们面对儿女私情和理想抱负的矛盾、当他们面对权和利与信仰理想的碰撞时,是老师的开导和启迪、是朋友的搀扶与鼓励,让他们认识到:纵使是千年的古城壁,依然会有植物爬满石缝间,未来是美好的……

  再有就是剧中塑造的其他一些鲜明的人物:城防营营长张自忠、普通警察警察郭亮、商会老爷陶翁、卖臭豆腐刘三爹……他们的深明大义,让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没有灭亡,正是一位有了这样一群伟大的人。少爷王子鹏,也打破了人们对纨绔子弟的印象,他从一个软弱无能的少爷,变成一个敢于吃苦、敢于搏斗的新青年。菜和森的妈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依然爽朗的朗诵着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部创下央视收视纪录的红色励志电视剧,真的是让人获益良多,大家也不妨亲自去感受一下伟人的成长历程。去找找自己的榜样。

  最后,就以梁启超的话共勉吧: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业,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首《沁园春·长沙》写出了主人翁都深有感触。

  毛泽东:一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新一代青年学子,反对封建地主,创建新中国。只要他想做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他对学习知识的热爱,让我深深的敬佩他,舍不得给自己买鞋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每天挑灯夜战,借着路边的灯光看书,组织读书会等;他身上的品质都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刘俊卿:这是一个与毛泽东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他的父亲靠卖臭豆腐供他学习生活,他的妹妹给富人家里当丫鬟挣点钱给他读书养家糊口。而他却不懂得感恩,还天天埋怨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在学校上学,也只懂得夺机取巧,一味的想升官发财,甚至要加害自己的校长,到头来却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最终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等青年学子,在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质朴,是坚强,是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在杨昌济和孔昭绶身上展现出的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形象,他们因材施教,为了学生不辞辛苦,孔昭绶校长险些献出了他的生命。

  《恰同学少年》中那精彩的一幕幕,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动不已。还有那些师生们,在他们的身上所流落出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他们时刻鼓舞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勇往直前,积极向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6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今天的语文课,是来检测一下昨天的试卷改错,老师们都拿着试卷在门口从各自的教室进来。走到我们的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紧张的不行,因为可多人昨天晚上都没改完错!但是又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在那里神情自若的坐着,眼神中透露着坚毅与自信的目光。等老师进来,他第一个站了起来,帮老师拿起了卷子。老师也是第一个检查他的,但是看到他的卷子上全部都是改过的密密麻麻的整齐的工整的字迹,便开心的笑了。其实少年的风采就在于这样自信,自立,自强,交代的任务一定要及时到完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时也应该表现在诚信。有些人与同学们约好了时间,他们却总是不守约定,这样的人是不好的,而有些人他们虽然冒着风雨,却还要准时赴约。就有这样一位学生,有一天天下着蒙蒙的小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大,但是后来越下越大,反而成了磅礴的大雨,他却毫不知情,让他出来的时候,他正赶着一同学们赴宴,所以她义无反顾地骑上自行车,冒着雨来到了公园,虽然同学们最后没到,但是他的诚信行为却把同学们都感动了。少年的风采,也正是这样,负责任,讲诚信,做一个守道德的公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还应该表现在坚持。有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这样的人总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他们走把过去的辉煌当作成功的希望。所以千万不要这样,一定要坚持下去,就有这样一句话,贝多芬他坚持画鸡蛋,终于成为了画家——每天都要画一百多个,才成就了他的画家梦。所以坚持才是胜利。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定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展示出中华少年的魅力!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7

  起初听到《恰同学少年》这个电影名称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时就有点奇怪,这电视剧怎么起一这样的名字?肯定和毛泽东有关吧!后来,我便怀着一种崇敬而又好奇的心情去细细观赏、品味它。

  该剧是一部关于做人、立志题材的红色青春偶像剧。它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当我把这部电视剧完完整整地看下来,内心深处便有一股激情在涌动,在沸腾,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他们在对待学习、做人、立志等方面以其典范式的态度和行动感染激励着我,令我激情荡漾,热血沸腾……但在崇敬之余,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现在的大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做人、立志方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对前途、未来很迷茫,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枯燥的大学课程令他们乏味,所以成天把“无聊”挂在嘴边,便想寻找一种脱离现实的刺激,于是乎网络游戏便成了他们迷恋的理想场所……这样,一些大学生在自由的大学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诚然,当前的教育制度、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现行的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有其难以推脱的责任,另外,物欲横流的竞争环境使整个社会都变的有点浮躁,有点物质化,有点拜金主义。但是,这只是一个客观原因,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自制与勤奋,毕竟,大学校园中也不乏栋梁之材。但是为什么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以后会有良才与庸才之分呢?

  我想到了一个关于大学生的比喻:大学其实是一个“猪栏”,大学生就是里面成长的“猪崽”,老师们则是“饲养员”。大学给每个人一样的“猪栏”,“饲养员”也公平地给每头“崽猪”同样多的饲料,可四年后“猪崽们”的出路却各不相同:有些被送去进行加工制成上好的“猪肉成品”,有些直接被投入市场作“精肉”畅销,有些却因为销路不畅而臭掉,而有些却因为四年间只汲取了少量的“饲料”导致体型瘦小而出不了"栏"。

  这个比喻虽然有失妥当,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比较贴切的。自由的大学生活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大学生的自由竞争空间,强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努力发展成为当中的佼佼者,引领竞争潮流,收获甚多,而弱者则不能正确为自己取材,从而畸形发展,在自由竞争中处于可悲的地位,收获甚少。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辈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国人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最关键的奔跑、飞跃时期,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你们还在彷徨什么?你们还有时间去“郁闷”、“无聊”吗?你们应义不容辞地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理想!退一步从自身上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人生何其宝贵,青少年时代又是塑造自身的最关键时期,现在如果不努力,那到老时真的就只能“徒悲伤”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谆谆教诲我们不能轻视。青年们应该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青年,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陶冶其情操”。同学们,努力吧,在这最宝贵的时刻!做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让自己的青春、生命多一点豪迈与激情吧!切莫做等闲之辈,否则到老时只能感叹岁月的蹉跎,悔恨曾经的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只能“空悲切”了!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

  昨天,蜗牛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少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读书学习生活。今天,我看了第一集,觉得非常好看。

  一个当官的带着乐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杨先生的家,想请杨先生当教育司的司长,却被杨先生果断拒绝了。这位先生叫杨昌济。

  在一个阁楼里,一位汗流浃背的少年正倒立着读书,而房间外面是一群人在打架,这位少年好像外面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外面的人叫他出来帮忙,他也当没听到,还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位少年,叫毛润之,就是少年毛泽东。毛泽东走出房间说了句“东乡打西乡,西乡打东乡,老乡打老乡,划不来呀!”接着,他来到一个书店,坐在书店的地上,全心全意地读书,从上午读到下午。可是他只读不买,老板也拿他没有办法。这时,走来一位女同学,要买这本书,这本书只剩下一本了,老板从毛泽东手中夺过了书,要卖给女同学,毛泽东不同意,说要有个先来后道,说自己要买这本书,可是他的钱却不够,失望地走了。毛泽东看到大街上卖烧饼,才想来来自己一天都没有吃饭,就买了两个烧饼,这时,一个要饭的小女孩问毛泽东要烧饼,本来就就没有钱的毛泽东,却给了小女一人半的烧饼。毛泽东真是一个有读书、善良的人!

  毛泽东回到了家,告诉爸爸他想考北京大学,他爸爸不同意,还说他一个月换一所学校,哪个学校都没有都好。还把他关了起来。毛泽东到底能不能去考北京大学吗?且听下回分解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9

  暑假渐渐临近尾声,我也正愁着学校布置要看的《恰同学少年》,还没看呢。有天中午,就让我给撞了个巧,刚好有个电视台正在播放《恰同学少年》,而且一天播好几集。

  以前,我对毛主席并不怎么熟悉,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周总理。但是看了《恰同学少年》后,我对毛主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剧中让我最深刻的剧情:就是他带领了200名师大的学生,佩带着扁担做的假枪,放鞭炮充当枪声吓唬溃兵。城南郊外,四下突然“枪声”大作,旌旗招展,到处是围上来的“人马”和“缴枪投降”的叫声,溃兵都以为中了埋伏,一时乱作一团。溃兵们终于答应派人去谈判。最后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三人一起去谈判。就在溃兵团长命令溃兵“缴枪”时,忽然马疤子逃了回来,并揭发了他们。而这时,毛主席居然能故做镇静的,不紧不慢的倒了碗茶水,喝了起来。那样子,就好象自己真的是个如假包换的桂兵似的。

  就连我这个局外人,看到这个情景,吓得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所谓皇上不急,太监着急。可是没想到,毛主席竟能如此完美的演绎了一段生死之交臂。这足以显示出他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气魄。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如何去逃避,去躲开它;很少会有人会勇敢的去克服它的。如果毛主席他们,当初也是选择逃避的话,那我们这些后人还能看到如今的湖南么?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看了《恰同学少年》,不仅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用我们的智慧、勇敢,和临危不乱的精神去和敌人作战斗。这样,我们会比逃避多了一丝希望:化险为夷的希望!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0

  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连续剧——— 《恰同学少年》,其中有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情节——— “雨夜认错”。

  毛泽东在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很喜欢读梁启超的文章,写作时也有意模仿。写作老师袁仲谦却认为梁启超写文章就像喊口号,不应该模仿,所以毛泽东的作文分数越来越低。毛泽东认为不公,忍不住在课堂上顶撞了老师。还是杨昌济老师有办法,他旁敲侧击,让毛泽东连夜去老师家认错。他站在袁家的院子里,大声地喊道:“本科八班毛泽东课堂上顶撞老师,特来认错。”他连续说了好几遍。可袁老师还在气头上,不让他进屋。

  这时,电闪雷鸣,豆点般的雨直泻下来,毛泽东在风雨中整整站了一夜。袁老师看出毛泽东是很有诚意的,就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借给他一套古书,并且要求他多读欧阳修、韩愈等古代名家的文章,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从此,毛泽东的作文突飞猛进。毛泽东“雨夜认错”真是太感人了!

  当汤芗铭把学生的费用拿去当军饷,要学生上交10元当学杂费的时候,张校长是多么的犹豫不绝。但是,他为贫困的学生们着想过,并且自己掏钱出来,甚至将自己的怀表也当了。难道这不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吗?

  当毛泽东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想跟张校长道歉。但是已经太迟了,张校长已辞职离开学校。待毛泽东长大了以后仍没有忘记此事,还将张校长接来北京道歉,并且为张校长支付生活费用。这说明了我们要尊重师长。

  想想生活中有时我犯了错,被爸妈批评后,心里觉得委屈,偶尔会狡辩,不肯认错。事后意识到是自己错了,也不主动承认,只是默默改正。爸妈见我改了,也就不追究了。看了电视剧后,我想:以后有错要主动承认,学习毛泽东认错认到底的精神。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1

  以前的社会是物质很缺乏,精神很丰富饱满;而现在的社会呢,恰恰相反。当我第二次看完这部电视剧就感觉很想写点东西,我很羡慕那个年代的人们,真的很羡慕。那个年代的许多珍贵的东西,在我们这个年代逐渐丢失了。为什么在和平年代,在物质富裕的年代,人们却渐渐被蒙住了双眼,看不清楚什么东西才是珍贵的。在许多方面,与那时的青年相比,我甚至觉得社会在退步,在退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了。

  这部电视剧真正让我重新认识了毛泽东。片中塑造的青年毛泽东的丰满形象,让我发现,我对毛主席实在太不了解了。甚至还误解了这位伟人。我觉得似乎我们这一代都不真正地了解毛泽东,年轻人往往都对政治、历史、军事不屑一顾,更加不用说去了解了。一说起毛泽东,大家似乎往往更加愿意谈论他晚年的过错,对于毛泽东的看法总是太主观,根本就不了解却妄加评论。而如今我才明白毛泽东到底是如何地“功大于过”,他的“功”到底是怎样的“大功”。毛泽东的形象在我面前更加丰满了,对他的评价也更加客观了。

  任何一个伟人,一开始都只是凡人,毛泽东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青年。但是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身上,明显可以看到他不平凡的品质。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积极好学,勤思善辨,修身养性,重情重义,孝顺父母,忧国忧民,志存高远。他的眼睛明亮、有神、笃定、坚韧、勇敢、无畏。他有一帮和他志同道合、与他一同奋斗的好朋友。

  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缺乏那种敢拼敢干敢闯的精神,缺乏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还有做人还得脸皮厚点,呵呵。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2

  理想,是一个人的向往与追求。

  一个有理想的人,而且目标远大,就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从《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里体会和认识到的。

  这个电视剧,每晚一集,看了三星期零二天。剧中主人公毛泽东那勇于追求、有远大理想的精神感动了我。

  毛泽东生在旧中国,因此他的理想是: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并说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非常喜欢看书,他借老师的书、借同学的书,还去图书馆看书。就因为他这样喜欢看书,所以,下课后要找毛泽东,别处没去,就在图书馆。刻苦读书这一点,我有点做得不好,有时该读书的时候没有读书,去干其它事情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毛泽东每天洗凉水澡,冬天还去河里游冬泳,并且在风雨中锻炼,还自编出了一套体操。锻炼体操这一点,我虽然每天都锻炼,可是还不像毛泽东那么刻苦,我应该以后更加刻苦锻炼身体。

  它遇到了紧急时刻不慌张,会冷静地对待事情。例如:毛泽东率领二百学生军,缴获了三千反动军队的枪。在谈判过程中,还差点漏出马脚来,可他始终是沉着冷静。这一点,我做得不错,我在紧急时刻的时候会冷静。就像用一块冰冷冻似的将心情冷静下来。

  我感觉毛泽东革命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每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要做一个有追求、有伟大理想的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3

  翻开《恰同学少年》,走进毛泽东,走进那段难忘的岁月,感受那个时代的青春激情。

  内容向我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斗志。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好奇心,翻开这本震撼心灵,给予我无限斗志的《恰同学少年》。

  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颗颗积极向上,为国为民的心,仿佛催促着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也为我们谱写心中最美的诗篇。

  穿越时空,那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让人浩气长舒,激起我内心深处潜能的正义感。明耻篇使我看穿有的人邪恶的嘴脸,而有的人却让我领会昂首向前;一句“感国家之多难,誓九死不移”掀起我内心的波澜,瞬间万分感概就像汹涌澎湃的巨浪涌上心头;书生练兵则告诉我:没有一个野蛮强健的身体,光有满脑子书虫,那国家的强没有了武力的振兴何提成就啊;

  合上这本书,回忆她一桩桩,一件件震撼人心的事件。它教我向领袖革命看齐,引我迈出困境将历史和未来的接力棒焊接。

  新中国,新未来是中国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暗暗许下誓言:在中国未来的道路上一定有我铺下的牢固的砖。

  我在静谧中感叹道:“书中看到的竟不是一堆“国家,民族,理想,志向”的大道理,而是一个个年青人为新世界而奋斗,打拼的历史。我想:岁月是永远夺不走那昂首挺胸的神情,张翅飞翔的雄鹰,就算再过一个世纪来翻开它,也依然会让人的激情像洪水般泛滥得到处都是。”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4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陶斯咏、蔡和森、向警予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纯正的情感经历。与此同时,也塑造了孔昭绶、杨昌济、徐特立等一批优秀的教师形象,深刻阐明了“学生该怎样读书,教师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

  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中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诉孔昭绶,自己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二位“海内人才”。

  恰同学少年,将无谓的民主认同感熔铸在每一位观众心中,他告诉我们,青年的斗志昂扬,决定未来复兴之路的光明与辉煌。如此优秀的影视作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勃勃生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5

  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你还记得吗?你还记得那个为中国人民赢得和平的,那个率领人民群众登上了井冈山,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统一的人吗?他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他知错能改,古人“程门立雪”他“袁门立雨”,用诚心打动了老师他坚忍不拔,坚持冷水浴等有益运动他心中有天,有地,有中国,有世界!做人要做的堂堂正正,不要因为追求荣华富贵和名利而失去尊严,就像兰花一样,他虽然不如牡丹有名,但是特姿势所透露出的高贵的气质却使人回味无穷。朋友之间的友谊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因为友谊而失去诚信,任意诚信为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不讲诚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要像毛泽东一样,每天的积累,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间。“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有的伟大,有的平凡,但是他们都一样,都能使人们努力的向他前进。利益、友谊、理想,怎样正确的去面对?

  “少年强则国强”无论怎样,我们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也应该承担一份责任,只有我们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强大,国家才能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强大。现在的我们直至青春年华,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机,错过了就不会再有,错过了就不会再来,时间是宝贵的,贵的什么人都买不到,好好学,好好干,做一个有用的人。

  恰同学少年,在最摇摆不定之时,坚定自己的理想,与国家一同进步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相关文章:

《小小少年》观后感11-12

《少年的你》观后感(15篇)11-09

《少年的你》观后感集合15篇11-11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15篇)11-09

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观后感11-13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15篇)11-12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通用15篇11-10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汇编15篇11-10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15篇11-10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15篇)11-10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

  直从我看了这部电视剧,对我的启发很高,这部电视剧的几位主角,都是少年,他们给我的印象很高,因为他们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顺父母、无私奉献、善解人意。特别是他们勤奋好学的品质,最让我佩服。

  这部电视剧勤奋好学的少年有毛泽东等人。特别是毛泽东,他非常尊师,有一次,他在上课跟老师顶嘴,晚上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老师家向老师道歉,初时,老师不肯原谅他,他就跪在老师家门口不起,过了许久,老师看他那么诚恳,就原谅他了。

  这些少年非常爱国、爱人民。有一次,毛泽东带领二百名学生军去打倒敌人,他们身上没有枪,用一个铁桶放一些鞭炮,让敌人误以为是枪声,然后大家一起说了一句话:“放下枪,不然你们三千个人都要死。”这声音在敌人的周围回荡着。那些敌人叫毛泽东他们下来谈判,毛泽东坚决要他们缴枪,而且一只不剩,后来,有位敌人的同伙揭发他们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枪,他在向学生军其余的人叫道:“你们没有枪,如果真有就一枪射过来呀!”幸好,一群长沙城的警察下来援救,射了一枪给那个人,不然毛泽东他们就惨了。在这件事中,我非常佩服毛泽东他们的镇定、冷静。

  这些少年的勇气都很让我佩服。我长大后一定要学他们一样,做一样,做个有勇气、爱读书的少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2

  20xx年7月7日 星期五 晴

  昨天,蜗牛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少年m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读书学习生活。今天,我看了第一集,觉得非常好看。

  一个当官的带着乐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杨先生的家,想请杨先生当教育司的司长,却被杨先生果断拒绝了。这位先生叫杨昌济。

  在一个阁楼里,一位汗流浃背的少年正倒立着读书,而房间外面是一群人在打架,这位少年好像外面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外面的人叫他出来帮忙,他也当没听到,还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位少年,叫毛润之,就是少年m。m走出房间说了句“东乡打西乡,西乡打东乡,老乡打老乡,划不来呀!”接着,他来到一个书店,坐在书店的地上,全心全意地读书,从上午读到下午。可是他只读不买,老板也拿他没有办法。这时,走来一位女同学,要买这本书,这本书只剩下一本了,老板从m手中夺过了书,要卖给女同学,m不同意,说要有个先来后道,说自己要买这本书,可是他的钱却不够,失望地走了。m看到大街上卖烧饼,才想来来自己一天都没有吃饭,就买了两个烧饼,这时,一个要饭的小女孩问m要烧饼,本来就就没有钱的m,却给了小女一人半的烧饼。m真是一个有读书、善良的人!

  m回到了家,告诉爸爸他想考北京大学,他爸爸不同意,还说他一个月换一所学校,哪个学校都没有都好。还把他关了起来。到底能不能去考北京大学吗?且听下回分解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

  《恰同学少年》一剧刚刚在央视落下帷幕,作为80后的我在《恰同学少年》开播的第一天就被它深深吸引,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恰同学少年》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该剧吸引我的另一点是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女,但跟韩剧和其它偶像剧所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揉造作“装酷耍帅”的桥段,整部电视剧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这部电视剧也使我想起刚刚离开的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明白那段的光阴是最珍贵的。好怀念大学生活,好想念我的母校,好想念我的同学,一点点,一幕幕,大学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还会想起那花园的假山和喷泉,那秋天里红红火火的海棠,雪天里冰凉的景色,那是充满烂漫幻想的时候啊,我们太多的憧憬,却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罢。如果时光再重来,大学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震撼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下了《恰同学少年》,看完以后颇有感受:

  首先是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孔昭绶先生作为校长,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将经世致用的理论输入毛主席、蔡和森等稚嫩学子的脑中,要用教育来开启尚未开化的民智,用教育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国。其间,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一批著名的中国教育家革命家任教于一师,“欲栽大木驻长天”,他们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养了这样一批中国的栋梁,毛主席他们在一师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了初始的社会经验。这些教师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偏科,由校长组织讨论,并引发对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思索;他们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向教育司提议并更改校规,试问在当今的教育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教育产业化”的思想,使得教育的目的出现偏差,老师被工资奖金升学率领导牵着走,学校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那么何为师,何为教?

  其次,就是毛主席、蔡和森、萧子生等人的成长,他们身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北洋政府,护法战争……正是在这样的国乱民荒中,毛主席他们立志要强国,强民,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他们要用知识来改变贫困落后的中国。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责任感与使命感,我认为这是一代伟人成长起来的关键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一个“匹夫”二字,使多少人望而却步。当有了改变社会的理想,又怎么会在意生活中琐碎的'鸡毛蒜皮呢?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宏伟的理想,贫困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们的眼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高尔基所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但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他们也有过迷茫和彷徨,有过苦楚和辛酸。当他们面对袁世凯恶行、当他们面对儿女私情和理想抱负的矛盾、当他们面对权和利与信仰理想的碰撞时,是老师的开导和启迪、是朋友的搀扶与鼓励,让他们认识到:纵使是千年的古城壁,依然会有植物爬满石缝间,未来是美好的……

  再有就是剧中塑造的其他一些鲜明的人物:城防营营长张自忠、普通警察警察郭亮、商会老爷陶翁、卖臭豆腐刘三爹……他们的深明大义,让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没有灭亡,正是一位有了这样一群伟大的人。少爷王子鹏,也打破了人们对纨绔子弟的印象,他从一个软弱无能的少爷,变成一个敢于吃苦、敢于搏斗的新青年。菜和森的妈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依然爽朗的朗诵着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部创下央视收视纪录的红色励志电视剧,真的是让人获益良多,大家也不妨亲自去感受一下伟人的成长历程。去找找自己的榜样。

  最后,就以梁启超的话共勉吧: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业,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首《沁园春·长沙》写出了主人翁都深有感触。

  毛泽东:一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新一代青年学子,反对封建地主,创建新中国。只要他想做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他对学习知识的热爱,让我深深的敬佩他,舍不得给自己买鞋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每天挑灯夜战,借着路边的灯光看书,组织读书会等;他身上的品质都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刘俊卿:这是一个与毛泽东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他的父亲靠卖臭豆腐供他学习生活,他的妹妹给富人家里当丫鬟挣点钱给他读书养家糊口。而他却不懂得感恩,还天天埋怨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在学校上学,也只懂得夺机取巧,一味的想升官发财,甚至要加害自己的校长,到头来却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最终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等青年学子,在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质朴,是坚强,是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在杨昌济和孔昭绶身上展现出的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形象,他们因材施教,为了学生不辞辛苦,孔昭绶校长险些献出了他的生命。

  《恰同学少年》中那精彩的一幕幕,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动不已。还有那些师生们,在他们的身上所流落出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他们时刻鼓舞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勇往直前,积极向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6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今天的语文课,是来检测一下昨天的试卷改错,老师们都拿着试卷在门口从各自的教室进来。走到我们的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紧张的不行,因为可多人昨天晚上都没改完错!但是又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在那里神情自若的坐着,眼神中透露着坚毅与自信的目光。等老师进来,他第一个站了起来,帮老师拿起了卷子。老师也是第一个检查他的,但是看到他的卷子上全部都是改过的密密麻麻的整齐的工整的字迹,便开心的笑了。其实少年的风采就在于这样自信,自立,自强,交代的任务一定要及时到完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时也应该表现在诚信。有些人与同学们约好了时间,他们却总是不守约定,这样的人是不好的,而有些人他们虽然冒着风雨,却还要准时赴约。就有这样一位学生,有一天天下着蒙蒙的小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大,但是后来越下越大,反而成了磅礴的大雨,他却毫不知情,让他出来的时候,他正赶着一同学们赴宴,所以她义无反顾地骑上自行车,冒着雨来到了公园,虽然同学们最后没到,但是他的诚信行为却把同学们都感动了。少年的风采,也正是这样,负责任,讲诚信,做一个守道德的公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还应该表现在坚持。有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这样的人总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他们走把过去的辉煌当作成功的希望。所以千万不要这样,一定要坚持下去,就有这样一句话,贝多芬他坚持画鸡蛋,终于成为了画家——每天都要画一百多个,才成就了他的画家梦。所以坚持才是胜利。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定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展示出中华少年的魅力!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7

  起初听到《恰同学少年》这个电影名称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时就有点奇怪,这电视剧怎么起一这样的名字?肯定和毛泽东有关吧!后来,我便怀着一种崇敬而又好奇的心情去细细观赏、品味它。

  该剧是一部关于做人、立志题材的红色青春偶像剧。它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当我把这部电视剧完完整整地看下来,内心深处便有一股激情在涌动,在沸腾,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他们在对待学习、做人、立志等方面以其典范式的态度和行动感染激励着我,令我激情荡漾,热血沸腾……但在崇敬之余,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现在的大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做人、立志方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对前途、未来很迷茫,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枯燥的大学课程令他们乏味,所以成天把“无聊”挂在嘴边,便想寻找一种脱离现实的刺激,于是乎网络游戏便成了他们迷恋的理想场所……这样,一些大学生在自由的大学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诚然,当前的教育制度、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现行的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有其难以推脱的责任,另外,物欲横流的竞争环境使整个社会都变的有点浮躁,有点物质化,有点拜金主义。但是,这只是一个客观原因,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自制与勤奋,毕竟,大学校园中也不乏栋梁之材。但是为什么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以后会有良才与庸才之分呢?

  我想到了一个关于大学生的比喻:大学其实是一个“猪栏”,大学生就是里面成长的“猪崽”,老师们则是“饲养员”。大学给每个人一样的“猪栏”,“饲养员”也公平地给每头“崽猪”同样多的饲料,可四年后“猪崽们”的出路却各不相同:有些被送去进行加工制成上好的“猪肉成品”,有些直接被投入市场作“精肉”畅销,有些却因为销路不畅而臭掉,而有些却因为四年间只汲取了少量的“饲料”导致体型瘦小而出不了"栏"。

  这个比喻虽然有失妥当,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比较贴切的。自由的大学生活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大学生的自由竞争空间,强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努力发展成为当中的佼佼者,引领竞争潮流,收获甚多,而弱者则不能正确为自己取材,从而畸形发展,在自由竞争中处于可悲的地位,收获甚少。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辈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国人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最关键的奔跑、飞跃时期,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你们还在彷徨什么?你们还有时间去“郁闷”、“无聊”吗?你们应义不容辞地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理想!退一步从自身上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人生何其宝贵,青少年时代又是塑造自身的最关键时期,现在如果不努力,那到老时真的就只能“徒悲伤”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谆谆教诲我们不能轻视。青年们应该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青年,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陶冶其情操”。同学们,努力吧,在这最宝贵的时刻!做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让自己的青春、生命多一点豪迈与激情吧!切莫做等闲之辈,否则到老时只能感叹岁月的蹉跎,悔恨曾经的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只能“空悲切”了!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

  昨天,蜗牛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少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读书学习生活。今天,我看了第一集,觉得非常好看。

  一个当官的带着乐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杨先生的家,想请杨先生当教育司的司长,却被杨先生果断拒绝了。这位先生叫杨昌济。

  在一个阁楼里,一位汗流浃背的少年正倒立着读书,而房间外面是一群人在打架,这位少年好像外面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外面的人叫他出来帮忙,他也当没听到,还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位少年,叫毛润之,就是少年毛泽东。毛泽东走出房间说了句“东乡打西乡,西乡打东乡,老乡打老乡,划不来呀!”接着,他来到一个书店,坐在书店的地上,全心全意地读书,从上午读到下午。可是他只读不买,老板也拿他没有办法。这时,走来一位女同学,要买这本书,这本书只剩下一本了,老板从毛泽东手中夺过了书,要卖给女同学,毛泽东不同意,说要有个先来后道,说自己要买这本书,可是他的钱却不够,失望地走了。毛泽东看到大街上卖烧饼,才想来来自己一天都没有吃饭,就买了两个烧饼,这时,一个要饭的小女孩问毛泽东要烧饼,本来就就没有钱的毛泽东,却给了小女一人半的烧饼。毛泽东真是一个有读书、善良的人!

  毛泽东回到了家,告诉爸爸他想考北京大学,他爸爸不同意,还说他一个月换一所学校,哪个学校都没有都好。还把他关了起来。毛泽东到底能不能去考北京大学吗?且听下回分解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9

  暑假渐渐临近尾声,我也正愁着学校布置要看的《恰同学少年》,还没看呢。有天中午,就让我给撞了个巧,刚好有个电视台正在播放《恰同学少年》,而且一天播好几集。

  以前,我对毛主席并不怎么熟悉,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周总理。但是看了《恰同学少年》后,我对毛主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剧中让我最深刻的剧情:就是他带领了200名师大的学生,佩带着扁担做的假枪,放鞭炮充当枪声吓唬溃兵。城南郊外,四下突然“枪声”大作,旌旗招展,到处是围上来的“人马”和“缴枪投降”的叫声,溃兵都以为中了埋伏,一时乱作一团。溃兵们终于答应派人去谈判。最后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三人一起去谈判。就在溃兵团长命令溃兵“缴枪”时,忽然马疤子逃了回来,并揭发了他们。而这时,毛主席居然能故做镇静的,不紧不慢的倒了碗茶水,喝了起来。那样子,就好象自己真的是个如假包换的桂兵似的。

  就连我这个局外人,看到这个情景,吓得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所谓皇上不急,太监着急。可是没想到,毛主席竟能如此完美的演绎了一段生死之交臂。这足以显示出他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气魄。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如何去逃避,去躲开它;很少会有人会勇敢的去克服它的。如果毛主席他们,当初也是选择逃避的话,那我们这些后人还能看到如今的湖南么?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看了《恰同学少年》,不仅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用我们的智慧、勇敢,和临危不乱的精神去和敌人作战斗。这样,我们会比逃避多了一丝希望:化险为夷的希望!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0

  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连续剧——— 《恰同学少年》,其中有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情节——— “雨夜认错”。

  毛泽东在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很喜欢读梁启超的文章,写作时也有意模仿。写作老师袁仲谦却认为梁启超写文章就像喊口号,不应该模仿,所以毛泽东的作文分数越来越低。毛泽东认为不公,忍不住在课堂上顶撞了老师。还是杨昌济老师有办法,他旁敲侧击,让毛泽东连夜去老师家认错。他站在袁家的院子里,大声地喊道:“本科八班毛泽东课堂上顶撞老师,特来认错。”他连续说了好几遍。可袁老师还在气头上,不让他进屋。

  这时,电闪雷鸣,豆点般的雨直泻下来,毛泽东在风雨中整整站了一夜。袁老师看出毛泽东是很有诚意的,就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借给他一套古书,并且要求他多读欧阳修、韩愈等古代名家的文章,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从此,毛泽东的作文突飞猛进。毛泽东“雨夜认错”真是太感人了!

  当汤芗铭把学生的费用拿去当军饷,要学生上交10元当学杂费的时候,张校长是多么的犹豫不绝。但是,他为贫困的学生们着想过,并且自己掏钱出来,甚至将自己的怀表也当了。难道这不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吗?

  当毛泽东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想跟张校长道歉。但是已经太迟了,张校长已辞职离开学校。待毛泽东长大了以后仍没有忘记此事,还将张校长接来北京道歉,并且为张校长支付生活费用。这说明了我们要尊重师长。

  想想生活中有时我犯了错,被爸妈批评后,心里觉得委屈,偶尔会狡辩,不肯认错。事后意识到是自己错了,也不主动承认,只是默默改正。爸妈见我改了,也就不追究了。看了电视剧后,我想:以后有错要主动承认,学习毛泽东认错认到底的精神。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1

  以前的社会是物质很缺乏,精神很丰富饱满;而现在的社会呢,恰恰相反。当我第二次看完这部电视剧就感觉很想写点东西,我很羡慕那个年代的人们,真的很羡慕。那个年代的许多珍贵的东西,在我们这个年代逐渐丢失了。为什么在和平年代,在物质富裕的年代,人们却渐渐被蒙住了双眼,看不清楚什么东西才是珍贵的。在许多方面,与那时的青年相比,我甚至觉得社会在退步,在退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了。

  这部电视剧真正让我重新认识了毛泽东。片中塑造的青年毛泽东的丰满形象,让我发现,我对毛主席实在太不了解了。甚至还误解了这位伟人。我觉得似乎我们这一代都不真正地了解毛泽东,年轻人往往都对政治、历史、军事不屑一顾,更加不用说去了解了。一说起毛泽东,大家似乎往往更加愿意谈论他晚年的过错,对于毛泽东的看法总是太主观,根本就不了解却妄加评论。而如今我才明白毛泽东到底是如何地“功大于过”,他的“功”到底是怎样的“大功”。毛泽东的形象在我面前更加丰满了,对他的评价也更加客观了。

  任何一个伟人,一开始都只是凡人,毛泽东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青年。但是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身上,明显可以看到他不平凡的品质。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积极好学,勤思善辨,修身养性,重情重义,孝顺父母,忧国忧民,志存高远。他的眼睛明亮、有神、笃定、坚韧、勇敢、无畏。他有一帮和他志同道合、与他一同奋斗的好朋友。

  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缺乏那种敢拼敢干敢闯的精神,缺乏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还有做人还得脸皮厚点,呵呵。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2

  理想,是一个人的向往与追求。

  一个有理想的人,而且目标远大,就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从《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里体会和认识到的。

  这个电视剧,每晚一集,看了三星期零二天。剧中主人公毛泽东那勇于追求、有远大理想的精神感动了我。

  毛泽东生在旧中国,因此他的理想是: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并说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非常喜欢看书,他借老师的书、借同学的书,还去图书馆看书。就因为他这样喜欢看书,所以,下课后要找毛泽东,别处没去,就在图书馆。刻苦读书这一点,我有点做得不好,有时该读书的时候没有读书,去干其它事情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毛泽东每天洗凉水澡,冬天还去河里游冬泳,并且在风雨中锻炼,还自编出了一套体操。锻炼体操这一点,我虽然每天都锻炼,可是还不像毛泽东那么刻苦,我应该以后更加刻苦锻炼身体。

  它遇到了紧急时刻不慌张,会冷静地对待事情。例如:毛泽东率领二百学生军,缴获了三千反动军队的枪。在谈判过程中,还差点漏出马脚来,可他始终是沉着冷静。这一点,我做得不错,我在紧急时刻的时候会冷静。就像用一块冰冷冻似的将心情冷静下来。

  我感觉毛泽东革命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每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要做一个有追求、有伟大理想的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3

  翻开《恰同学少年》,走进毛泽东,走进那段难忘的岁月,感受那个时代的青春激情。

  内容向我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斗志。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好奇心,翻开这本震撼心灵,给予我无限斗志的《恰同学少年》。

  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颗颗积极向上,为国为民的心,仿佛催促着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也为我们谱写心中最美的诗篇。

  穿越时空,那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让人浩气长舒,激起我内心深处潜能的正义感。明耻篇使我看穿有的人邪恶的嘴脸,而有的人却让我领会昂首向前;一句“感国家之多难,誓九死不移”掀起我内心的波澜,瞬间万分感概就像汹涌澎湃的巨浪涌上心头;书生练兵则告诉我:没有一个野蛮强健的身体,光有满脑子书虫,那国家的强没有了武力的振兴何提成就啊;

  合上这本书,回忆她一桩桩,一件件震撼人心的事件。它教我向领袖革命看齐,引我迈出困境将历史和未来的接力棒焊接。

  新中国,新未来是中国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暗暗许下誓言:在中国未来的道路上一定有我铺下的牢固的砖。

  我在静谧中感叹道:“书中看到的竟不是一堆“国家,民族,理想,志向”的大道理,而是一个个年青人为新世界而奋斗,打拼的历史。我想:岁月是永远夺不走那昂首挺胸的神情,张翅飞翔的雄鹰,就算再过一个世纪来翻开它,也依然会让人的激情像洪水般泛滥得到处都是。”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4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陶斯咏、蔡和森、向警予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纯正的情感经历。与此同时,也塑造了孔昭绶、杨昌济、徐特立等一批优秀的教师形象,深刻阐明了“学生该怎样读书,教师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

  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中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诉孔昭绶,自己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二位“海内人才”。

  恰同学少年,将无谓的民主认同感熔铸在每一位观众心中,他告诉我们,青年的斗志昂扬,决定未来复兴之路的光明与辉煌。如此优秀的影视作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勃勃生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5

  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你还记得吗?你还记得那个为中国人民赢得和平的,那个率领人民群众登上了井冈山,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统一的人吗?他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他知错能改,古人“程门立雪”他“袁门立雨”,用诚心打动了老师他坚忍不拔,坚持冷水浴等有益运动他心中有天,有地,有中国,有世界!做人要做的堂堂正正,不要因为追求荣华富贵和名利而失去尊严,就像兰花一样,他虽然不如牡丹有名,但是特姿势所透露出的高贵的气质却使人回味无穷。朋友之间的友谊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因为友谊而失去诚信,任意诚信为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不讲诚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要像毛泽东一样,每天的积累,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间。“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有的伟大,有的平凡,但是他们都一样,都能使人们努力的向他前进。利益、友谊、理想,怎样正确的去面对?

  “少年强则国强”无论怎样,我们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也应该承担一份责任,只有我们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强大,国家才能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强大。现在的我们直至青春年华,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机,错过了就不会再有,错过了就不会再来,时间是宝贵的,贵的什么人都买不到,好好学,好好干,做一个有用的人。

  恰同学少年,在最摇摆不定之时,坚定自己的理想,与国家一同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