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穹顶之下》观后感1
"穹顶之下——这个名词在最近并不陌生,这是柴静自制的纪录片,我们借用她的双眼平视着中国当今环境的现状,这部影片的确给了我们警示作用,这也又让人们在心中重新草拟了一道道德的标准,无可厚非的是这部纪录片的确有着不同凡响的积极作用,至少我已经学会打12369来维护我自身的权益 。不过这一切都是从她的眼睛看见的,这一切也都是她的道德标准在衡量,道德标准人人有异,所有人都不是纯粹的圣人或者纯粹的坏人。
观看完后我有很多疑问,这便好奇的查了查资料,实际上查到的是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气污染。但是眼睛却全部的往空气污染上看,很简单:空气污染能扩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却留在当地。后来我才知道1级致癌物地这个1级只是一个因果性的标准,这仅仅说明致癌性证据充分,吸烟的危害远大于雾霾,委婉的说一句听说你吸烟可能戒烟带来的好处比带口罩防PM2.5更好。这让我想起一类人,这类人是一旦有事情影响到他自己的生活圈,这便揭竿而起,以圣人的方式讨伐影响到自己的人或事,却不顾影响到你的人和事有不能言说的秘密,便肆无忌惮地责备,圣人不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心着世人吗?
人的出发点总是是利益,柴静女儿天生肿瘤与雾霾其实并无直接关系,有可能与她的生活方式或高龄产妇有关,此外柴静女儿出生与美国,说不定这与产地有关?总而言之嘛,纪录片就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不过关不关系道德的事儿需要观众们自己斟酌。
不知所云,不喜勿喷。
《穹顶之下》观后感2
这是一个说起来可笑的事情,和我们从小在教科书上学到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这个备受哂笑的教条背道而驰!去年(20xx年)底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投资规模和增速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在中国经济火箭电光火石般提速的今天,中国最伟大的受税机构有关部门与中国最大的纳税大户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国企巨头们在中国最光鲜的城镇化进程中唱着喜庆的双簧,却对于饮鸩止渴般的通过不合理的重度能源消耗盲目为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助威加油。而唯一的制衡法律却游戏般走马观花在企业圈子里溜达了一圈后继续睡大觉,空、悲、叹这样的情绪足以让所有新闻人瞠目结舌。
最惊悚却又发人深省的历史回顾: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如果污染继续下去,中国的下场有无前车之鉴?这个答案貌似是我们中学时代历史教科书上一笔带过的旧闻: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沉痛到让地球人无法接受的故事,发生在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国家:美国、英国很难想象,当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被镀金的发达经济逼近空气污染的毒气集中营的时候,那些罪魁祸首会否追悔莫及?!羞愧难当的情绪,通常只有在人类无法,直面自己的良心的.时候才会出现。而这样的情绪下,再冷静的环境解读显然对于那些腰缠万贯的巨商富贾只会演变成毫无任何意义的苍白的说教。谁能在中国环境被经济推进火坑之前拉他一把?政府?企业?千千万万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都有?我希望都是,而且应该必须是!
《穹顶之下》观后感3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400字其实我现在看到一个人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后都会有些眼红,而柴静的纪录片却只让我感到敬佩与感激,可能当某个人做的事与社会的公益乃至我自己休戚相关的时候就真的会让人不再忍心去狭隘地看待他的成功了。
一个个机智一针见血的发问,一个个荒谬而又合理以致显得无奈的回答,那些多环环相扣的推导与反思,把雾霾的本质、成因,执法的真相,法律的漏洞探究得既深入又明白。
还有那种能为环保这种公益而非私利的问题劳神费力四处奔波博弈的社会责任感与公益心,我相信不可能全部装得出来的。
不管这纪录片怎么拍的以及那些数据影像资料哪来的,至少我觉得它真的成功地影响了一大批人,让许多像我这样过去对雾霾只是讲几句哀叹的人真正开始忧患空气污染的问题。
比如我,自从看了柴静的.纪录片后,晚上都不敢出去跑步了。
另外,貌似好久没见着柴静了,这回才知道她已经从央视辞职了,我以前了解到她其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不知道她今后有什么打算,不过希望还是能够看到她做的调查采访吧,每回看到她的调查都是能把问题刨根究底揭示得透彻淋漓,感觉很是痛快,其实我很少有耐心看完100分钟的纪录片,而柴静的穹顶之下真的让我回味良久。
《穹顶之下》观后感4
最近网络上蓝黑与白金不断混淆着我们的视觉,开学风也不断袭来各种版本。正想着该写点儿什么的时候,突然看到央视辞职后的柴静,自费近一百万调查探寻问题的答案,这部由母亲柴静完成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不由得让我们沉思……不得不让我们震撼。
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们,是一群希望改变世界的人,期望着在未来世界变得更好更方便。我们在科技的路上高效地奔腾着。然而,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已经病了。我们引以为傲的阳光和空气,不再是那么美好,当呼吸干净的空气变成一种奢侈,当孩子再也看不见星星,当你不再放心把自己守护的生命,交到自由世界的广阔户外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我只知道,作为一名火力发电厂的`普通电厂工人,我很骄傲我们公司为了给#1机组脱硫提效,为了环保减排,于14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了湿式电除尘器技术改造。直至今日无意中登高而望,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这座钢架结构的大家伙已经初显轮廓。我也知道,这是我们公司对环保减排的极大重视。我更知道,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燃煤火力发电厂,环保减排我们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我看见了,我们为之努力了,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未停歇。
是啊!正如柴静在视频里所说的那样,除了悲观,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作为。请相信,天空会更蓝,世界会更美!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穹顶之下》观后感5
天使穹庐,笼盖四野。
天像个盖子一样,将大地笼罩。曾经盖在九州之上的是碧蓝如洗的天,偶尔有几朵许闲云飘过,在天之涯有几只野鹤点缀。而现在,在社会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笼罩华夏的已不仅仅是我们眼中的天,还有霾。它死死的扣在头顶上,无时不在,却又无可奈何。
柴静对此做了一年的调查制作,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霾的`范围,危害与原因。
或许,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自己觉得这里应该没有霾,那应该在北方多,而且这里也没有什么重工业。但是我想我错了,我忘记了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我们相距并不远,这里早已被霾入侵。
初时感觉并不明显,只觉得经常感觉视线模糊,前方的东西也总感觉被挡住了。抬头看天,也不再如小时候一样湛蓝,因为天经常是满满的白,还透着一点淡黄色,晚上也经常看不见新鲜了,从前以为是因为近视了,所以看不见,可我告诉我不近视的人时,他们也说没看见多少了。原来那不是云,是被一片邪恶的东西掩盖住了。它遮住了星星,遮住了蓝天,原来霾离我如此之近。
尽管如此,即使有许多人在为此努力,可也只是杯水车薪,在这样的中国,有这样的社会现实与这样的中国人。为了利益,为了发展,不顾一切!确实中国需要发展,可发展之后呢,留下满目的疮痍无法抚平,到时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这片哺育我们的天地?
我们生活在“穹顶”之下,无可奈何,也无法改变,只有当环保的观念是从心底升起,而不再只是挂在嘴边,也许我们的蓝天白云,才会重新露脸。
《穹顶之下》观后感6
我很少有耐心看完这样长的一部纪录片。
它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
我们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雾霾一直是个大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它有害、应该防治,然而真正了解雾霾、知道该怎么做并愿意去做的人太少太少。
柴静提出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做。
我看到了雾霾的可怕,这种感觉是以前不曾有的,我相信每一个看过“穹顶之下”的人到有这种感觉,以前觉得模糊的忽远忽近的雾霾原来早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影响,而曾经的我并不知道。
我想只有切身地感觉到它的危害,才能真正自觉自愿地为解决雾霾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这大概也是柴静想要做的,她想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个人到意识到问题,感觉到危机并为了改变它而努力,而并不只是像以前那样,仅仅知道而已。
网络上也有一些关于穹顶之下的负面评论,最大的争执点就是许多人认为柴静给大家讲的无非也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
“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事实上不只过去和现在,只要国家发展,这个矛盾永远避免不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永远把发展当作挡箭牌。
柴静所提出的很多建议,例如洗煤,我也并不知道它是否可行,但至少提出了一个方法。柴静并不是专家,她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量,不管这份力量有多微薄,至少好过袖手旁观。很多人在说她的数据不精准,给出的建议异想天开,可是这些人自己又做过什么呢?
柴静的“穹顶之下”,除了普及雾霾知识,它最可贵的其实是告诉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还回一片蔚蓝天空。
《穹顶之下》观后感7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团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想政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后,还是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穹顶之下》观后感8
从网上听来的超火的《穹顶之下》,这部片子说实话,我不确定是纪录片,还是演讲,不过先来说感受吧。
看完之后超级激动,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着12369,想着污染地图,好想自己立刻去拯救地球,可是就我一个人,再怎么样,也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吧。
作为小学生,对政治什么的先不管,光从表面上来说,柴静是说出了所有为了环保事业而奋斗的人想说的,言辞有点激烈,那是因为只有非常少数的人去做,大部分人都置之不理。想想那蓝天白云,想想暖烘烘的太阳,想想繁星闪烁的.天空,为了这些,难道就不应该去做一件小事,来挽回这些景象吗?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当整个国家都毁灭了,利益还有用吗?
我是支持柴静的说法,那些数据和别的国家的努力,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也应该加把油,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法律应该严格执行,不能把这些当成废话。为什么英国在经过灾难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中国却在雾霾已经缠绕着这些原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景象一天天的消失,采取的行动却微乎其微呢?就真的没有考虑过吗?
说着说着,我也激动了起来,以前看过的滥杀动物,往食物里放各种添加剂的纪录片,地球难道还不够惨吗?地球在中国这片丰富的大地上给予了各种东西,让这片土地强大,难道现在对这片美丽的土地的回报,就是毁灭吗?
我想不是的,每个人其实只要做一件小小的事,比如离得太近的地方就走路,该节约的节约,这些事应该幼儿园,小学时候都讲过吧,请为地球,或者说我们生活的地方变回青山绿水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9
人在世时,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
推开门,迈开步,这“仙气缭绕”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重雾霾!这洁白散漫的霾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干净,里面掺杂着许多有毒物质,侵蚀我们的生命。
柴静是一位记者,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能够站出来呐喊自己心声的人,她是一位勇者。
作为一位记者,她深入调查污染新闻事件,这其间的艰难险阻也无法想像,她渴望真像与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
作为一名母亲,那蕴含着她对女儿的爱。我不是一位母亲,我无法完全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去体会柴静对女儿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儿,作为女儿,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受到伤害,这也是血缘之爱。
作为一位勇于站出来的人,首先必须敬佩她的勇气,她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内心有所不安于现状人的呐喊,我们及我们的儿女后代需要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干净新鲜的空气!
雾霾仅仅是个开始,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们若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天灾是无法预计的,物极必反。人们看看自己身边,恐怕早已不是儿时的记忆了吧。我怀念,怀念小时候的那条小青沟,那里的水又透彻又清凉,我脱掉鞋子轻轻踏下去,却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溅起了水花,涟漪一层层扩散,岸上的小伙伴也打趣地调侃着,青葱的年华……
我在回忆中沉醉,也在期盼中展望未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10
或许你们并没有看过《穹顶之下》,又或许你看过《穹顶之下》,却不把它当回事,将自我置之度外。那么,我将告诉你一个令你震惊的消息:全年有50万人死在大气污染之下。听到这可怕的噩耗后,难道你还会认为大气污染只是一个人造成的吗?我确信,你们还会怀疑,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今日,我想让你们都明白什么叫做可怕:河北,山东,上海这些城市的.钢铁产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强。异常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顶之下》中,主持人问一个小女孩:“你看到过蓝天和白云吗?”小女孩回答道“白云,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蓝天只看见过有一点点蓝的”到了那里,你们心中都想问:为什么那里会看不见白云和蓝天呢?罪魁祸首就是——大气污染。原因是:钢铁厂中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PM2.5的“诞生”过快。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可能会产生雾霾。雾霾遮蔽了蓝天与白云,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中国。你们不妨想一想唐山人们生活之艰辛,每一天看着尘土飞扬,雾霾盖天,他们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顶着这令人憎恶的雾霾。而雾霾的“父母”不正是人类吗?此刻人类是在自食恶果。
我们必须从此刻开始,珍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将它们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为君之道。要从长久的方面去研究问题,不要只顾着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苍生所依懒的世界。生命仅有一次,莫让利益害了自我,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护环境,我们何愁见不到蓝天和白云呢!
《穹顶之下》告诉我:环境胜过利益。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爱护环境这条正道,令我受益匪浅。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踏上对抗雾霾的阵营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11
其实,应该不乏我这种人:我们无比爱这个世界,同时也希望这个世界是爱我们的。我们爱蓝天空,我们爱新鲜的空气。但太多事情真的也不是我们能够瞬间控制的,为此我们会难过,会懊悔,会感慨,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小;也会无奈,因为太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而今天,她出现了。她没有沉浸于对这种部分大众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悲伤和无奈情绪中,而是选择站起,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有关人员,抽丝剥茧,逐一排查,发现并提出国家法律和制度上存在的多种问题。
我为一个无私的新闻工作者敢于在公众面前提出这种议题的行为,感到欣慰和骄傲。因为,当下深化改革的国家,真正缺少的并不是改革所需要的技术和金钱,真正缺少的是敢于将扎根于社会制度的毒瘤赤裸裸摊开于公众和社会的人。这种力量是振奋人心的,同时又是温暖的。我们应该为她的勇敢感到骄傲,也应该为她在国家没有采取明确行动之前觉醒社会大众意识的行为表示感恩。
如果她不做这件事情,也许她不用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出差于各种城市和国家,也许她只是在家里和女儿先生聊聊天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她选择了站起来,消耗了精力体力来完成这件事,并且号召公众来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这就是她的伟大之处。
我想,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和才华能像她做到如此,但也能在施工有扬尘时提醒下工人们加上除尘罩,在油烟浓重的中餐馆中提醒业主安装排气装置,在做饭时比起煤炭选择更洁净的天然气,在两公里以内的出行中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等等。
空气,我们同在呼吸;环境,我们同在生存。
保护环境,不仅是爱自己,也是爱家人,爱别人,爱我们的祖国。
《穹顶之下》观后感12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一团一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一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一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一性一,我想政一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一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后,还是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穹顶之下》观后感13
"沉寂了许久的前央视主持人、知名公众人物柴静,2月28日发布了个人视频作品《穹顶之下》。在这部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作品中,柴静再次运用了她所擅长的新闻深度调查,也以感性和个人经历出发,并以“私人恩怨”来强势介入公共话题,吸引注意力,引起广泛共鸣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穹顶之下》简单来说讲的就是雾霾的严重程度,以及它正在以超出人类预期的速度和影响力在干扰你的生活,治理很困难,每个人、每个具有日常行为能力的人都身陷其中,你感受到了被影响,你就有一份责任。
雾霾本身是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至少透过《穹顶之下》,我们应该知道雾霾的产生不仅仅是单边的邪恶或者坏事,它是某个历史时期的难以规避的`产物,如今我们到了治理它的时候,但治理之难也是显而易见,因为它同样牵扯到你的日常生活,其威力并不比雾霾本身对我们的影响力小。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穹顶之下》这部仅耗资百万的视频作品的正面意义正在彰显,哪怕是那些阴谋论的发散,以及对科学素养的质疑和关于视频新闻技术上的批评,那也是在烘托“环保”和“健康”这两个关键词。毕竟《穹顶之下》是一部作品,任何观看和关注了的人都有权利对之表达自己的观后感,you can you up这种气馁的说法并不是适合。等我们忘却了“柴静”以及“穹顶之下”之时,还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审视和关心自己的环境和未来,那就是成熟的标志和《穹顶之下》本身的意义。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
《穹顶之下》观后感14
今天晚上我看了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它深深震撼了我,使我难以入眠。对于中国环境问题,我感触很深,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同命运。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这部纪录片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让人们开始关注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热议。
在身边,我就感受到了环境发生的变化。比如说以前的北江,那时水还没有被污染,有很多人去那里玩,有人划船,有人钓鱼,还有些人玩水上摩托艇。那时有蓝天,有白云,晚上可以看星星。几年后,北江的水变黑了,沙滩上有很多腐烂的死鱼散发着臭味,再也没有人来这里玩。向远处看时,就像蒙着一面轻纱,而且有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少了。
我非常感谢她,她让我认识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呼吁中国人关注环境问题。她使我们引发思考:如果环境继续恶化,工业污水乱排放,无限制地排放燃料废气,河水被污染,森林无限制砍伐,天空永远阴森森的,酸雨泛滥,人类有什么未来?带给我们的就是疾病,癌症,毫无生气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的后代问:书本上说的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春天的小鸟呢?我们该怎么回答?也许我们只能说:那只是曾经,再也回不去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
为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不要让后代生活在穹顶之下,让天空重新出现蓝天白云,让河水依然清澈,让春天还有小鸟。
《穹顶之下》观后感15
“颤抖吧,人类,你们的每一口呼吸我们都在”这句话,让我想起,去年爸爸在北京出差了10天左右的时间,回来后一直咳嗽,也没有感冒的症状,咳嗽了很久之后才好,说下次再也不去北京了,说北京的空气质量太差了,在北京看到的天空是雾一片。当时我也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家里之后就买了2台空气净化器。
看了柴静拍摄“穹顶之下”才知道爸爸20xx年去北京的时候,遇到就是雾霾,“雾霾”“PM2.5”这2个名词也被我深刻的理解,那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太可怕了,而且是无处不在,早上上学的时候总是发现空气总是雾朦朦一片,让我在想这是雾还是霾呢?看到宣传片中,多年前空气被污染的不像话的'伦敦,很担心这就是不久之后我们的城市。那该怎么办?
人们为了发展,为了GDP值,为了自己,为了“省钱”,不断消耗劣质能源。而我们,我们未来的孩子、子孙却要为今天买单,去承受。面对现在各种因素,引起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前媒体人还是一个母亲的身份,柴静的努力和成果也不在于一个宣传片的“成败”与否,而在于一种执着的斗争精神。
特别喜欢纪录片最后的一段话:“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 人类与环境污染的战争历程中,雾霾的治理不是个人所能左右,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共识,正如环境治理不在个人却离不开每个人一样,而穹顶之下的柴静也不应该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我都行动起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相关文章:
《穹顶之下》观后感01-09
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10-23
[精选]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01-20
穹顶之下观后感8篇08-09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01-27
(精华)《穹顶之下》观后感11篇01-12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05-27
光影之下作文03-24
月光之下作文06-28
【精华】月光之下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