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的最后愿望》观后感

时间:2024-01-08 07:28:27
  • 相关推荐
电影《爱的最后愿望》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爱的最后愿望》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果只把这部电影当作爱情片来看,可能是比较缺憾的;毕竟从故事性来说,未免有些老套与逻辑硬伤。但如果从文化角度去分析,会发现这里面隐藏的视角与逻辑非常有意思;导演堂而皇之的把地位尊崇的婆罗门当作了魔王罗波那,并在迦梨女神的安排与注视下被推翻与推上祭台。把南北印之间最深刻的文化裂痕在美丽的故事下描述的淋漓尽致。

  这凄美的故事就彷佛是来自达罗毗荼人的高声呐喊:婆罗门与某些自以为是的印度教徒,是千年以来的压迫我们的敌人与侵略者,他们把我们的女神强行嫁给了几位神祗,把女神的化身当作奴隶关在神庙里,还把我们的同胞称作达利特人,生生世世饱受歧视。

  什么是达罗毗荼人?他们是使用达罗毗荼语言各民族的统称,属不同人种类型,包括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以及坎纳拉人,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各邦,与“雅利安人”是一个对立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印度次大陆的原生民族与文明。而在雅利安人不断的从开伯尔山口入侵之后,达罗毗荼人不断地南迁,最终分布于南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以及随着生存空间的不断压缩,在印度教中的地位也普遍较低。

  而印度教虽然也融合了许多来自达罗毗荼的文明,但团体地位的下降也让他们的文化在整个印度教体系中有所下降。比如达罗毗荼人的女神信仰,就从尊崇的存在变成了主要神祗的妻子。如杜尔迦女神、迦梨女神,实际上本来都是独立存在接受供奉,直到达罗毗荼人逐渐式微,才无奈“被迫”成为了湿婆的妻子。而原本许多是自由民、农民的达罗毗荼人,也随着种姓制度的南下,被宗教掌权者列为“表列种姓”,逐渐成为低贱者、甚至是不可接触者。

  所以从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来看,来自北方的掌权者与婆罗门,实际上就是压迫他们的存在;而许多宗教习俗,也同样是被迫接受。这就可以解释,这部电影为何体现出对印度教的矛盾态度;批判贱民制度、批判婆罗门的腐朽、批判宗教的意识束缚,却仍然时刻体现出对女神(萨克蒂)的尊崇。

  理解了这些,再来看看一些情节的安排,或许会觉得更有意思:

  夏姆辛格罗伊说自己是个“无神论”者,是在讽刺某些印度教徒,因为萨克蒂才是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存在,夏姆辛格罗伊受到萨克蒂女神化身的吸引,于是拿起迦梨女神的刀,将邪恶的、妄称神之化身的婆罗门作为血祭之物,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还是在十胜节烧掉魔王罗波那的日子,简直就是把婆罗门与罗波那划等号了);

  夏姆辛格罗伊与罗茜不能有孩子。两位都是神的化身,自然不会在人间留下孩子,但他们可以转世。在法庭上两位律师的对话实际上就说的很清楚,对凡人来说转世之说当然是可笑与无稽之谈,但如果是“神”呢?毗湿奴可以,萨克蒂自然也可以。

  两位男主每次开挂暴打恶徒,都有女神大大的头像在场——在那一刻,他是替代萨克蒂维持秩序,使用的自然并非凡人之力。

  所以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在印度获得较高的评分,并非偶然,而是将南印度之文化与宗教内核顺畅的融入了当代的故事,且表达了达罗毗荼人心底最深刻的呐喊——我们有自己的信仰与逻辑,不需要来自北方的傲慢与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