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我宁可舍弃自已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这是我看完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后,记得最清楚的一段对白。
这部电影导演通过主角马克斯回忆展开,用现实与理想交汇,灵魂与欲望的交织演绎一部钢琴师1900充满神话的传奇一生,让人震憾。 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邮轮弗吉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索富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时却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收留了这个孩子,并起名叫丹尼博德曼T·D·雷蒙1900,1900这个名字是为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故事从这里开始,并没有什么出其不意的地方,然而,当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在一次意外的风暴中丧生之后,8岁的1900却意外地走一个音乐天堂弹奏了动人心弦的音乐弦律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生命便从此定格于这艘油轮无法改变。
我在欣赏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心中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震憾中产生迷茫,这不仅是钢琴天才无师自通而细致优雅,潇洒飘逸又深情动人还带些许伤感的音乐的律,更重要的是他人生的演绎给我的震憾:人该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生命?人一生到底该留下点什么? 《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一直在海上飘泊,对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那一眼就能让他魂牵梦萦的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他也是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即使是最知己的朋友马克斯用他那最动听的弦律换起他走向世界,寻找高雅而富贵的人生,但也没能让他走出一个自己独有的空间那个将被爆破的油轮。他的生命中只有钢琴、游船和大海,他在滚滚浪涛中享受的是平稳与宁静,直到最后他还是选择和这舶船一同走向天堂。他的生命中没有物质欲,但他的生命充实,自由、快乐、单纯,他为他自己的信念活着直到他死去。
看完这片子,我的脑海涌现出很多的盲点,想理理不清,想道道不明,只是深深感觉到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一个没有经过洗礼与塑造的灵魂,一个纯自然,纯灵魂的生命个体。这部影片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生命的命题:人的一生该怎么活着,怎么活才算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我们应该怎么去尊重人性,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经历着不同教育影响的人,生活在不同国界的人活着,我们需要什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能这样做。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能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我们从中也许能领会出他拒绝下船的原因。这不能简单的用怯懦来定义。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但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实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杯佳酿。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该电影命题时只选取了典型的命名法,即影片要素:地点在海上,人物为钢琴师。可以感受到导演的拍摄初衷是一种启发式精神输入,从高潮、结尾亦可感知影片的拍摄更侧重记述、讲究一件事情,而非主张一种观点。
由此,我们大可将影片的掌握度由所述之事开始。为了讲好这件事,由角色、场景、情节、色调、音乐的空隙,扩张的表现手法层出不穷,单看镜头上,值得细谈的好角度便有很多。
比如,1900婴儿时期被老头丹尼发现时所在的船舱餐厅,后面男二(友人)迈克斯亦穿越来找已准备迎接死亡的他,无论是那个找到他出生后他的老头,还是去找死前的他的友人,都是一二载破片一样甚至后来前来单挑的爵士创始人,也颇给我以如此疑惑:这世间有些人是生来只为了作为天才的记录体而已的?有多少存在只是为了成为供火光一现的落地烟灰而已的?
其次,女主透过窗看到的模糊的男主,和当年幼小男主透过窗看到的展厅有得一比,一墙之隔,真假不易。当初,男主在船上(阶梯之上)看到并结交了阶梯下岸的迈克斯,后来,男主却不能在阶梯上接受去到岸中的自己,音乐的界限在哪里?甚至存在吗?文学有政局阻挠,画作或相片有保鲜期设限,它在共鸣中唤起欲望,它背后有一种在本片所有死去的人身上共有的东西:理想主义。
灵魂死寂的爵士乐创始人,为理想所杀,他并非败于技艺,而是尽头比天才短。
生命死寂的丹尼,以为他爱这孩子,这孩子爱他,死在他自己充满父爱的世界里,对“TD”的妄想里。
1900,于光影对比、冷暖色调里,他始终更像一个音乐的初学者而非大成者,他太单纯,一如给他的镜头基本都让他待在某一纯色里。他又不全是“音乐”的海绵,他对船的留恋出于凡性中的乡情,显然,他最后已无法再走更多追究,有人纯粹只成了记录他的器具,而天才终有不再的记录更全更多整个艺术的容量,1900是有限的,我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在理想主义的眼罩里自以为是灵魂的倾尽者,实际上只是艺术的工蚁、美学的针管、一切的餐盘?而我们拼尽全力留住的,尚有杂质的音乐唱片。百年难见的天才牺牲凡人所铸造,大生大死的艺术牺牲天才护养。观众无法成就作品,理想亦无法成就作品。
1900的自尽,我大抵会效仿,但并不出于明白他的理由,只是在归去时犹如没有理想过,将我的一切理想留在人间,还给艺术,不必带走一物,如来时两袖空空。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岁月里,我有着一颗飘荡的灵魂,我将人生看成一种漂流。然而很多时候,我总会发问自己,漂过岁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钢琴师》,名叫“1900”的主人翁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与不舍,就是一种对家的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家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这艘船载着他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太平凡,每天对着的都是那一抹蓝,不停地飘着。然而远航的水手都知道,当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时,他们的心跳是欢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温暖港湾。
他在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美妙的乐曲,想到哪里弹到哪里。人们在他欢快的琴声中度过一次次难忘的旅程,而他一如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热情迎来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温暖包围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选择了家。
家是永远的岸
家是永远的岸。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早或迟,都需要一个家。记得奥运会经典语录里就有菲尔普斯获奖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妈妈!”妈妈就代表着一个家。不论成功与否,家都是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的最佳场所。当船要被拆卸、炸毁的时候,他依旧没有登上岸,他是属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永远的岸。他赤条条被人抛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油轮天地里的那份独有的情感,让他觉得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纷扰,家,才是一个默默护佑着自己也铭记着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0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这样的台词太沉重。《海上钢琴师》。
本来对于生与死的话题,太重太重,我尽量的克制自己不要去思考,过好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就好。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些时刻,让我不知不觉的沉入对于生命这样深刻话题的思索中。其实,每每思考,最后总会以得不到结果而告终。
下午有人在MSN和我聊天,说了很久很久,关于恐惧,关于长得看不到尽头的人生,关于生命的意义,在电脑这头,我一直扮演着一个开导者的角色。几个小时之后,我觉得筋疲力尽。真的。有许多的问题,常常我也会觉得困惑。生活平静如水的时候,我也会觉得了无生趣的看不到尽头;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我也会觉得仿佛是被这个世界遗忘;面对选择的时候,也会患得患失不知道如何选择;爱上一个人,也会为这个人的一点点小小的情绪而惊慌失措胡思乱想。嘿,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要怎么样呢?我没有那么勇敢,敢于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没有那么懦弱,胆小得活不下去。你看,无论如何,不论是高峰还是谷底,生命的尽头,都是殊途同归。
有人说,闭上眼,什么都不想,也就是几十年。可是对某些人而言,这把像白开水一样的软刀子,也会一刀一刀的要人命。
他继续问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如何能知道?除了你自己去走,谁又能真正的告诉你?
一种很悲痛的感觉,是觉得这样的规律太残忍了,一种无法挣脱的残忍。就像人生或许最有趣味的,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你会怎么走,而如果一旦你知道了,那样的人生或许就没有任何刺激性可言了吧。我真想,和电脑对面的他说上这么一句,可是好奇心极其大的某人,似乎兴趣不减。现在的自己,总是觉得很多时候,挺悲观的。对人性,对人生,其实,也有许多开心的时光不是吗?可是人的心理特征总是会更深刻的记起那些开心时光的背后,比如说,一曲终了,音止人散,空留1900一个人孤独守着钢琴。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对曲终人散的孤独寂寞,或许要比一般人体会得更加深刻。Jakie是这样,Pianf也是这样,而这里的1900,还是这样。上天在某一方面给你天赋的时候,也会在另一方面让你体会人性更加深刻。这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如果你选择了跌宕起伏,那么必定会有高潮和低潮,而普通的人,虽然看不到顶峰的风景,可是他们的人生永远是平平静静。
想起曾经和朋友聊天,我说,很羡慕她现在过着平静的生活,老公,孩子,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而我还在继续漂泊。她回过来说,可是我看到了许多的风景,我选择的是走出去,而她选择的是留下来。你看,就是这么简单。可关键就是,人生从来不可能从头来过,选择了就得继续走下去。所以,在这样的时刻,还不如用一瓶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安然睡去最好。
就这样。哭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一个人,一艘船,一架钢琴,一辈子的光阴,一段传奇的故事。“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目前为止我在海上体验的时间很短,我总是在期盼着,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轮,在大海上航行几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体验在海上的感觉。一艘船孤独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如果没有阳光和星空,四周几乎没有分别,可以学着放松,让晃动的船体带我回到婴儿时代,感受对周围的未知,对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无所事事。也许最初几天我会到处溜达,保持亢奋和好奇的劲头儿。然而也许十天,也许二十天,当这种新鲜的感觉一天天消散,厌倦、疲惫、无聊、焦虑、愤怒、恐惧……随之而来!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运!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须和孤独长时间相处。幸运的是在我看来,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自己交流,船上来往的旅人,正好给了他多元化的感官体验,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给了他无惧生命的力量。而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也为他的演奏注入了灵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学习,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独有的,是任谁也无法夺走的!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开启了自主意识模式,并擅长用意识创造和体验生命。我们工作、生活、旅行、学习等等行为模式的意义是为了打开我们的意识框架:借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借由体验到的去创造更多可以体验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从不期盼那个目的地的到来,开船的瞬间,他为同行的旅人开启一场音乐盛宴,驱散陆地带上船的雾霭。没有分别心,却更愿意在有梦想的人群中抒发自己的梦想,没有评判心,更纯粹的倾听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过思考把感受融入灵魂,融入梦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体可以说被禁锢在船上,可并不影响他的心灵在宇宙间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没有瑕疵,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短短人生所有传奇也都在船上创造,而他的音乐,却拥有法式爱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诉说,美式激荡的呐喊……
他用意识走遍了千山万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名利对于他的音乐执著,对于他的创造守护,卑微而肤浅。生命的意义!深奥的话题,却有着无数简单的回答,可谁也说不清哪个更为贴切……我愿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也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但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谢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己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可以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爱情,但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
《海上钢琴师》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个被遗弃在豪华的“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的婴儿,由一个黑人船工丹尼抚养长大,因此取名1900。他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传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长于船上,他死于船上,他的一生与陆地无缘。
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 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
随着1900的长大,他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给深深的打动,音符仿佛是自他的血液里流出一样,随性而至,信手拈来,却每每动人心弦。
后来,1900有机会登上城市,但是最后他却放弃了,当他看到又边界的城市时,他说道:“我出生在这艘船上,在这里,世界流动,每次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无法超越从船头到船尾的空间。你弹奏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没有边际的键盘上。 对我来说,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长的旅程。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种太强烈的香水。是一种我无法弹奏的音乐。请原谅我。我不会下船。让我回去吧。 拜托了。 现在,朋友,请你试着去体会,试着去体会,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个世界。 美丽,可怕。”一艘轮船是他的一生;一架钢琴,是他的一切。
1900始终明白自己内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无论代价如何,他都选择听从内心,这种平凡的伟大,最难能可贵,这也带给我们思考,面对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时代,我们也会迷茫,能做的也都有限;在面对不顺的处境时,我们能始终坚持做真实的自我,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面对的诱惑太多,只有勇敢追随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才能不忘初心。
在故事的最后,游轮废弃,被装满了炸药,有机会逃跑的他,却选择了留在船上,麦克斯的劝说也无法使他回心转意,在巨轮炸毁的前一刻,1900双手灾凭空弹奏,这个落入凡间的天使要回归天堂了。
1900虽然死了,但他避免了被世俗玷污,被磨去棱角,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也应该如1900般追随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诱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影片。有人厌恶它的矫情,有人喜欢它的梦幻。
在我看来,能打动人的便是一部好作品,可以从1900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我不知道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或许只是对生活多了某些感悟。我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一遍遍地听,试图去寻找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到最后,我仍然是似懂非懂。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爱上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1900或许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多数人,他们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悲伤。
相较于1900,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的。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它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而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学习,工作,结婚、赡养,繁衍……抛不开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很短暂。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可能,“永不结束”。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获得永生,自由。
大多数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虽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也会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温情,那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对我而言,“外面的世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较1900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我们勤恳、踏实。从单纯和执拗开始,变得圆滑,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记得,这种种妥协,是为了在这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而天才心灵第一,生死次之。很多人说这是悲剧,我却认为这是1900的追求,他热爱船上的生活,那里是他的世界,离开这里,生活就不是他的了。
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干净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最近我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遗留在了船上,无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捡到了,并取名为1900。有一次在挖煤时,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楼上的钢琴声,从此爱上了弹钢琴,他一直没有下船,甚至有关部门准备炸掉船之前,他还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后被活活炸死。我认为他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
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有一件事让他变得非常出色,那就是弹钢琴。1900在丹尼去世后开始迷恋钢琴,他有着极好的天赋,一摸就通。音乐就是1900的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他感觉自由自在。他通过不停地观察别人,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来了解人世间的感情,并体现到音乐当中。
我认为1900在弹钢琴时非常自信和无所畏惧。由于1900钢琴弹得太好了,人们很崇拜他,甚至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都向他发起挑战。在挑战时杰利非常傲慢,但1900却沉着应战,在发挥自己最强实力之前,他甚至冒出了一句:这都是你自找的,混蛋。他最后出人意料的表现使大家都震惊了,包括杰利在内。
1900的无所畏惧还体现在他从容面对死亡。1900的好朋友麦克斯经常劝他下船去看看世界。1900每次都说我连个出生证明也没有,哪个人会让一个连名字也不确定的人上岸呢?炸船之前麦克斯劝1900下船,他最终选择了留在船上,和船同归于尽。
同时1900又是一个懦弱的人。炸船前他告诉了麦克斯他一直以来都不肯下船的根本原因:世界那么大,有成千上万种路可以走。我要是下去,就面临着重要抉择。一架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数量是有限的。可用这八十八个琴键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却是无限的,而我在船上就好比只有八十八个琴键,我可以在上面活出各种各样的人生,甚至每天都不一样。如果我真的下了船,琴键的数量是无限的,那么音乐就更加无限,甚至每一秒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到底该怎么选呢?面对下船之后的角色,他害怕了,退缩了,他感到有压力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陌生的世界,很难跨出自己熟悉的小空间。看到这一处的镜头,我难过地为他流下了眼泪。
1900在面对弹琴挑战的时候非常勇敢。面对下船时,他又感到有些害怕。从这几个事例就不难看出,1900是一个矛盾的人。当然,留在船上可以让他心思更加单纯,更好地发挥他的音乐才华,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我觉得《海上钢琴师》真的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他在电影院放,以前为啥不放呢?被禁?为啥啊?这样的片子,又有什么理由被禁呢?
不用纠结这些,还是多关注影片吧。挺好的故事,当然了,我作为一个外行人,首先看的肯定是剧情。说到剧情,我特别佩服这个片子的编剧、导演。佩服编剧,是他把故事设定的特别完美,从一个官方都不承认的人的历程,从被人捡到,到取名,到天赋被发现,弹琴,中间还有爱情,这样的故事。
佩服导演,是这样的故事,他用了两个视觉的感觉。一个是从1900这位伟大的钢琴师的角度来经历这一切;另一个视觉就是寻找钢琴师的小号手,姑且叫肖恩吧,因为他的小号是肖恩牌的,他真实的姓名我还真记不住。
看到最后,钢琴师还是选择留在即将炸毁的船上,我觉得整个片子就提升了。反正我看到那儿,特别感动。那个船,可以理解为是钢琴师的故乡、故国,毕竟从他的时间跨度来说,肯定是经历了一战二战的嘛,不管这个故乡是多么颠沛流离,不管官方是否承认他,他眷恋这个故乡,愿意与之共存亡。他站在下面,肖恩站在台阶上,位置略高,他仰着头,描述他缺胳膊短腿去见上帝的时候,真的特别感人,有种哀而不伤的惆怅,看得我内心唏嘘不已……
故事当中可能最有意思是那种含蓄、没有结果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段爱情,只是男主角蓬勃的感情世界的一次外露而已。在我看来,他其实一直都有丰富的感情,他总是如同旁观者一样,看着船上的人。并且通过对这些人的观察,来编写曲子,宣泄他的感情。终于,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一个干净、纯洁、单纯的姑娘,他心动了。就有了这部电影比较高潮的一件事,他曾经想过要离开这艘船——当然我把这艘船理解为主角的故乡、家国。
我最喜欢的肯定不是主角和爵士乐的大咖茬琴那一段,那肯定是电影最大的高潮,钢琴演奏最精彩,但是我不懂音乐,没太在意这些音乐、弹奏这些。在乎的是主角恬淡,无招胜有招的,这个金庸的令狐冲已经很极致了,我就不多说了。
我最喜欢的关于弹琴、音乐方面的片段,肯定是主角带着肖恩在颠簸的船上,钢琴的滑轮被打开,他们随着钢琴的滑动弹琴,就像是一首冰上舞蹈的钢琴曲,像极了奔放的青春,自由的青春。在撞开了船长的寝室门时,都是那么轻松、自然、又让人有种青春恶作剧的快乐。
看完了,我都要感叹:我啥时候能写出这样的剧本,能有这么缜密的故事情节,从朴素的情节里凸显出不同人看有不同体会、感悟的“故事”呢?也许还是来生吧,今生就好好修炼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我知道那是一个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闯不进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着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比我们任何人都强大。同时,他也是矛盾的,他无法脱离于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湮灭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们,众多的人不都处在这样的矛盾和孤独中吗?但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永生?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我们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最后就是现在这般丢掉了个性,只能在无数的经典中得到共鸣,借助艺术寻找同感。
进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轻轻踏上云端……
好的电影里总是会有好的音乐作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几支曲子,《playing 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个时候、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与一个叫“爱情”的词语有关。差一点,1900为了这个女孩踏上陆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还有片尾1900那段经典的台词,共享: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xx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在我看来,这个意大利电影讲了一个真正浪漫的故事。
不过,说是故事,也许还不如说是心愿,一种不顾一切的对纯粹的追求。
我觉得世上必定会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因为在我们的心中,生命唤起的感慨,虽然也许是隐约的,但却恒在。有一种心愿,它要求擦除一切杂质,来表达对存在的最纯粹的呼应。《海上钢琴师》,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这样的呼应。
我们中国把那种人人都会有的生命的感慨叫做“人生如梦,此身如寄”什么的,西方则叫做1900——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他的世界在一条叫做弗吉尼亚的游轮上。作为一个人,他的附属关系被减到最少。没有生日,没有身份,没有家庭,没有爱人,没有社会纠葛,也没有性冲动,没有发育烦恼……他什么都没有,但碰巧是一个天才,碰巧是最虚渺的音乐的天才。他活着,却等于不存在,他死去,正如不曾活着。他爱过一个女孩,但止于凝视,至多是黑暗中轻若鸿毛的一吻。
1900,他孓然一身,轻盈地、洁净地、无邪地、忧伤地,悬浮在无垠的大海之上。
影片较出我意外的是,1900不是一个像《Lolita》(港译:一树梨花压海棠)里的那个忧郁而变态的中年男人,他像儿童一样无忧无虑,嘴角总是挂着漫不经心的游戏一样的微笑。还有,他也讲粗口,但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玩弄人生的自恋狂。他真是干净的。
但是,当人生被减去得太多,就会失去还原真相的能力。我总是害怕那些过于纯粹的东西,我害怕它们破坏生活的根基,轻巧地擦除了生活所必须的杂质。它们把一些罗曼蒂克放入人们眼中,同时偷去一些朴素。
罗曼蒂克就是充满巧合。罗曼蒂克的优美建立在脆弱的平衡之上。但在我们那一脚深一脚浅的人生里,却没有办法去维持这种平衡。
二战后,残破的弗吉尼亚号将被爆破,但1900躲过所有人的搜索,留在船上。当他的朋友最后找到他,他倾诉了自己对陆地与城市的恐惧,解释了他将与弗吉尼亚赴黄泉的打算。
我想,也许不要让他讲这么多话吧。不要太自信。如果真有1900这个人,难道真有人知晓他在生命的终点想了些什么?生命的神秘,一个人对生命的感知,真能用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来解释清楚么?
我的设想是,1900始终没有出来与康恩相见。在浩瀚的海中,爆破前一刻,他从船窗玻璃露出一贯微笑的脸,朝这个世界挥手作别。康恩也早知道他不会出来,他只是设想了几种1900可能对他说的话。这样,是不是更符合影片虚渺轻盈的质地呢?可是,康恩是个太笨的朋友。这个小胖子,总是激动万分的鼓动1900下船,列举了陆地的千般利诱,名利啊,妻子啊,孩子啊。正是他的憧憬吓坏了1900。要我就不这么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观影的时候,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曾令我泪流满面。
1900,是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孤儿,他被水手收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年代。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面对钢琴的88个键,他能够弹奏出惊人的音乐,受到船上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外面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为什么不离开大海呢。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他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成长,学习,工作,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我尤记得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话语时的眼神,是那样孤独,坚决,而又温柔。我也曾在高楼中凝视远方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然而我终究不是他。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有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门】】相关文章:
【热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27
【热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2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门】11-2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2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11-2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荐】11-2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11-28
【精】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2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荐】11-2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