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机长》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机长》观后感1
预售票房拔头筹,四天票房过十亿,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就这样成为了今年国庆档的一匹大黑马,将之前最被看好的"种子选手"《攀登者》遥遥甩到了身后。然而任何电影只有看过之后才能发表评论,虽然影片很主旋律,也很惊险刺激,但与真正的"好片"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作为一部力图还原真实事件的电影,人物塑造自然成了重中之重,根据在事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特将其分为了四组。第一组毫无疑问是处在事件核心中的九名机组成员,让曾经塑造过谷子地、杨子荣和高刚等英雄形象的"中国硬汉"张涵予来饰演"英雄机长"刘长健,的确是再适合不过了,他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沉稳、坚毅、果敢和自信都非常传神到位。两位当红青年演员杜江和欧豪分别饰演二机长和副机长,却不似《烈火英雄》中二人的角色那般稳重,而是显得有些油滑和浮夸。杜江闲暇之余时常不忘撩妹,而欧豪跟女孩之间的对话又总是没话找话的尬聊,好在危机中欧豪身处险境却不忘职责的担当精神以及杜江紧紧抓住两人的胳膊为他们摩擦取暖的场景还是比较感人的。袁泉的独特气质和强大气场自然可以驾驭乘务长这一可以镇得住全体乘客的关键角色,而饰演其余空姐的四位90后靓丽女孩,与之一比就明显逊色了许多,漂亮的脸蛋时常会让人产生脸盲,也折射出这一代女演员的悲哀:清一色的高颜值难掩个性的缺失,模式化的表演难以雕刻出角色的质感。第二组当然就是飞机上的乘客了,他们是整个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也是英雄壮举的直接受益者,这其中既有傲慢无礼的油腻中年暴发户,又有去西藏去看望逝去战友的虔诚老兵,还有假装去西藏大饭店当大厨实则是去工地为工友做饭的善良伙夫,再加上冷艳女孩、羞涩男孩、甜蜜情侣、恐慌大叔、藏民同胞等个性鲜明的乘客,从而丰富了这一组角色的群像特质。第三组则是负责后方保障的民航西南空管局各部门指挥和工作人员,虽然有黄志忠、吴樾、余皑磊、李现、焦俊艳、阚清子、冯文娟等明星演员友情出演,但他们都是些功能性角色,只是为了展现出整个事件的全貌而交替露脸,倒是最后朱亚文的出现算是一个不小的惊喜。第四组则是英雄家属和普通民众,同样也是功能性角色,陈数饰演的妻子和那个等爸爸回家为自己过生日的小女儿就是为了衬托出张涵予的好父亲属性,让英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完美,而杨颖饰演的空姐女友所承载的也只有事故中对杜江的悲伤和期盼之情,当然最鸡肋的当属关晓彤的"航空发烧友"角色,根本不知道她的功能何在!
作为曾经执导过《古惑仔》和《无间道》这两个划时代系列作品的香港大导演刘伟强,这次拍摄如此主旋律的内地电影,可谓是极力隐藏自己的"作者"属性,将整个事件的流程表现的中规中矩。影片一开始便从早上起床洗漱,到单位打卡接受安检吃自助早餐,再到飞机起飞前说的一连串极为专业的航空术语,都让其仿佛是一部展现民航人一天生活的纪录片。接下来便成了飞机起飞后各位乘客的百态展示,有晕机不适的,有谈情说爱的,还有对空姐百般刁难的(一句"就一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完全不留口德)。而真正遇到危险后,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立刻便有了欧豪半个身子都悬在机舱外的惊险场景。接下来机舱内的强烈晃动,强大气流的冲击,行李箱的纷纷掉落,以及氧气供应的严重不足,都是采用运动平台近乎真实地模拟出事故后飞机上经历的重重险境。而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上空穿越降雨云层的近乎自杀式冒险行为更是成就了影片的高潮所在,刘伟强通过天上飞机驾驶舱和地上指挥中心画面间的来回切换,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情绪。到了如今这个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此前嚣张的商人不再嚣张,隐瞒妻子的丈夫吐露出了实言,羞涩含蓄的男孩终于对邻座的哑女表达了爱意,情绪激动的大叔也被劝退回自己的位置上老老实实地呆着。而最后的机场降落又再度掀起高潮,过重的负荷,过快的速度都在不停设置悬念,从而再现"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戏剧效果。然而影片最值得诟病的还是那种电视剧的思维,太注重结局的圆满了,降落后先是把机场指挥中心每个部门的庆祝画面都要展播一番(毕竟盒饭不是那么好领的),又要等半天才让英雄出仓接受膜拜。而后很多乘客又乘坐另一架飞机飞到拉萨完成各自心愿,英雄机长也回归重庆家中赶上了女儿的生日宴,一年后机组人员还聚在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欢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多方位展现看似面面俱到,却没有给人留下一点留白,正所谓观看的时候热血沸腾,看完之后却没有再多回想的必要了!
《中国机长》观后感2
由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等主演的国庆档大片《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主演张涵予9月22日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他表示,从《湄公河行动》里的陆地作战,到《红海行动》里的海上作战,这次在天上开飞机,自己把“陆海空”角色凑齐了,“这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被风机吹着拍机舱戏电影《中国机长》的故事,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而成。20xx年5月14日,航班从重庆至拉萨飞行途中,在9800米高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损脱落,导致座舱失压。随后,机组成功处置,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安全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授予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刘传健也被中国网友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 在电影《中国机长》中,原型为刘传健的“机长”角色定名为刘长健,由张涵予饰演。张涵予表示,自己跟真实的3U8633的机长刘传健有联系,经常进行沟通,心里真的对他五体投地的佩服。“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问他一些问题,我们有一段时间见面机会也很多。”
为了全面了解民航飞行,《中国机长》在开机前,选择了英雄机组复飞的前一天,剧组主演就跟着英雄机组飞了一个来回,“然后我录下了很多的视频。后来我们又到模拟机学习,学习怎么驾驶空客,我觉得特别有用处。”张涵予说。驾驶舱拍摄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张涵予说:“在驾驶舱拍摄的时候,有七八个风机、风筒吹着,效果我觉得还挺好。因为风挡玻璃碎了以后,在天空上风力是很大的。我们还会有颠簸,每天颠得人跟散了架一样。拍摄的时候每天颠、每天大风吹,吹得眼睛都睁不开。可想而知,在当时真实的情况下,飞机驾驶在高空中,他们经受了怎样的过程。”
被狂风吹着拍戏,让剧组主演吃了不少苦头,“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那些天我们拍被狂风吹的戏的时候,我们演员私下互相交流,说怎么总是肚子难受、肚子胀。平时也没吃什么呀。后来一想,就是因为每天喝风。那些天演员集体都不怎么爱吃饭,也是因为喝风喝饱了,喝得我们也吃不下饭了。”张涵予说。“中国机长”不煽情民航界有一种说法是“民航不需要英雄,我们要的是安全”,对此,饰演了民航机长的张涵予深有体会,“安全是民航的底线,也是生命线。刘机长在加入民航之前,是空军的飞行员,另外他对这条航线很熟悉,再有他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张涵予还透露,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就是开场他用冷水洗澡,“刘机长告诉我他可以一口气憋4分钟,所以当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在宝贵的4分钟里让飞机下降,这是要有非常专业的驾驶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最危急的时候,他平时的锻炼、训练都起了作用。所以抓住这点对我创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张涵予坦言整个电影中大家并没有刻意煽情,“这部电影实际上我们拍得很克制,从导演到演员,都非常克制,我们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去夸大去煽情去怎么样,我们尽量让所有的细节让观众们信服。” 纵观张涵予近些年的电影作品,《湄公河行动》是陆地作战,《红海行动》是在海上作战,这次《中国机长》是在天上开飞机,算是把“陆海空”凑齐了,对此,张涵予说自己并不是专门地挑角色,“这些角色演员自己是设计不出来的,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部戏里我跟导演也老沟通,我们就是要尽最大的可能,还原3U8633英雄机组备降事件最真实的那一面。” 张涵予透露,这几年每拍一部电影都差点“死”一回,“我拍这么多年电影,好像还真没拍过舒服的电影。我从影以来,拍的都是上刀山,下火海的电影,每一次都是持续好几个月,而且都是落一身的伤痛,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我觉得,这些也是挺特别的体验吧!”
拍摄《中国机长》对张涵予的影响非常明显,“我现在每次坐飞机,当飞机起飞、滑行、在空中和降落的时候,我都会想当时驾驶员是怎么操作的,同时我马上会联想到我在模拟机里面是怎么样转弯、怎么样起飞、怎么样抬杆。飞机一起飞,我就会想到操作手势。”张涵予说,拍摄《中国机长》之后,感受机长如何降落,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机长在降落的一瞬间是怎么样松的杆,我自己都能感受到机长的操作。机长这趟是降落得很棒,还是说稍微松晚了、松早了一点?飞机为什么颠了一下?这些我都可以感受到。”
《中国机长》观后感3
3月21日,广西梧州藤县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沐浴着惬意的午后时光。“轰”地一声巨响从远处山谷中传出,漫山的大火不断蔓延,人们这才发现——一架飞机失事了,一百三十二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至今失事原因未明……这则消息紧紧揪住了全国人们的心,我不由得想起前两天看过的一部电影《中国机长》。
那是一架从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早晨五点多,机组人员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一名名美丽的空姐登机后有条不紊的向乘务长报备情况,6点多时,乘客们陆陆续续上了飞机,面对个别乘客的无理刁难,乘务长总是彬彬有礼,轻易化解,即使受到辱骂也处之泰然,云淡风轻的挂在温和的微笑。其宽容大度的胸怀让我打心底里竖起大拇指,空姐素质真的非常人所能及。当飞机行驶到6时54分时候,突然遇到一股强气流,开始颠簸起来,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好在在刘机长的操控下上升了高度,有惊无险。惊慌的的乘客也逐渐平息下来。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恶劣的天气影响下,驾驶窗的玻璃“啪”的竟裂出碎痕,机长们凝神屏息查看状况之际,一名副驾驶突然被气流拽出机窗外,玻璃彻底破碎了!副驾驶半个身子在外面,高空中白茫茫一片,猛烈的气流不断撞击着他的身体,似乎下一秒就要把他撕成碎片,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机舱里的乘客也乱成一团,因破碎的玻璃,导致强气流发起可怕的攻势,甚至连舱门都被推开了,重量轻的物品腾空而起,笨重的行李箱在“哐当哐当”重重砸向地面,飞机颠簸的非常厉害。乘客的哭声,喊声,尖叫声……整个机舱好似一锅沸腾的粥,腾起一股铺天盖地的恐惧……关键时刻,空姐们很快调整好了状态,纷纷报告情况,就连一位因重伤无法站起的空姐也强忍着疼痛,积极配合乘务长的指挥。乘务长告诉大家:“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一复一日训练,这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请相信我们”“我们会一起回家”不断的鼓励声中,透露着坚定和力量,成功将乘客们恐慌的情绪稳定下来。而画面一转,刚说完话的乘务长像用尽了全身力气似的,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发白,浑身颤抖……这需要多大勇气啊!即便在生死危急关头,她们也害怕到了极点,却依然能够坚守岗位,不忘职责去安抚乘客,将带有希望的曙光给了别人,把死亡的恐惧留给自己,这是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我对空姐的认知又刷新了一个高度,她们是伟大的,坚强的,是令我肃然起敬的。
另一边的驾驶舱里依旧在与死神做着顽强拼搏,刘机长与梁机长合力好不容易将副机长拽了回来,却又遇到更大的难题——积雨云。此时的四川8633已经与塔台失去了联系,高度急剧下降,随时会撞击到山头上,机毁人亡,他们孤立无援,几乎没有生还可能。在危难时刻,刘机长担起了重任,他在积雨云前盘旋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找准时机!他咬紧牙关,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机上119名乘客,抱着“要把119名乘客安全送回地面”的信念毅然冲进了云层……舷窗外雷声轰鸣,风雨交加,此时的他们无疑是在一个巨大的“搅拌机”里,时间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怦怦!”“怦怦!”我一时竟分不清是哪里的心跳声……终于,他们成功了,冲出积雨云的那一刻,天光大亮。此时,屏幕前的的我热泪盈眶,人类自身是如此脆弱,可凭着强大的信念,突破身体极限的他们却也是如此永垂不朽。机长坚毅的面孔在那一刻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陆地上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警车,消防车,医护全员出击,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尽管反推刹失效,但在机长的出色操控下平安落地。相比较而言,3月21日失事的MU5735航班的出事是那么令人揪心,电影里乘客们被巨大的恐惧笼罩着,每个细胞都充斥着绝望,那一刻我似乎窥见了MU5735航班出事前的缩影,可奇迹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出现,飞机上可能有正要奔赴一片光明前途的大学生;有千里迢迢看望儿女的年迈父母;也有贫困家庭的唯一顶梁柱……不管怎样,一群无辜的鲜活生命瞬间烟消云散,一百多个家庭支离破碎,只留下一地狼藉和悲痛。
回归到电影里,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一百多名乘客幸运的存活了下来,然而它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根据20xx年一次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个奇迹。机组人员临危不惧,凭借出色的能力把乘客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他们是可敬的,他们是伟大的',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更让我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一想到我国有这样的机组人员我就满心骄傲。逝者已成为遗憾,但衷心祝愿中国航天的未来更加美好!
《中国机长》观后感4
昨天我在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中国机长,该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
当时的真实情况情况是,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因挡风板破裂破裂脱落,而紧急备降,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机组人员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理,避免了一次重大灾难的发生,反应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当代民航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次的迫降创造了世界奇迹,3U8633川航机组人员所体现的当代民航精神精神是十分值得品味的。
当代的民航精神,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性质,团结协调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4句话虽然说的很抽象,但是抽象的描述中却存在着许多的故事,换一种说法,当代民航精神其实是通过许多生动故事凝练而成的结晶,此次川航紧急备降事件避免了一次重大灾难发生,正是一个新的例证。
忠诚担当的政治品质,这体现的是一个集体的综合素养。在此次的备降中,挡风板破裂后,驾驶舱内迅速试压零,温度降到零下40多度。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的半个身子都被吸了出去,在这个情况下,机长和副机长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理,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危为安。反映出了他们高超的技术水平以及非常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这种职业素养则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体现出来的,其背后折射的是一种中国的工匠精神。
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这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在此次的紧急备战中。驾驶室那个机长和副机长娴熟的操纵着飞机的每一个驾驶部件。体现出了机组人员的专业精神。其实专业精神便是敬业精神,只有做到专心于某个职业,你才会热爱某一个职业,才可能敬畏这个职业。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强调干一行,爱一行。
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体现出了民航的一种管理文化。在此次的紧急迫降当中,机组人员互相配合,团结协作,转危为安。从中不难看出团结协作需要个每一个人都具有较高的素质,也需要视服务为生命的团体精神,也是一种重重要的管理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升我们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能力。机组人员正式通过了这一种品质才。才克服困难,保证了每一个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精神风貌。在整个备降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关键在于:一切为了保障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次出航都把安全放在了第1位。在民航的管理机构中。旅客的安全出自于机组人员和指挥人员的敬业奉献的奉献的精神品质,而精神奉献的品质来源于良好的职业操守。
总而言之,当代的民航精神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职业精神,才能让民航的管理更为科学,更为有秩序,正因为有了这种秩序,乘客才能乘坐飞机时才能更加的安全安全,同时有了这种民航精神就能够化解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有了这种职业精神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赢得最终的胜利。
说完了本片体现的民航精神,再来说一说,有本片内所出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在本片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情节便是三位机长驾驶飞机穿过电闪雷鸣的雷雨云层,从此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位驾驶人员的团结一致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重要的品质,三位机长才能控制飞机成功迫降在成都机场。
本篇中最感人的情节便是人物长在一位乘客。愤怒的时候安慰众人告诉众人说,我们也是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也都有自己的家庭也都有自己的职责,我们一定能回去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乘务组人员的这种。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精神,这种精神使陈赫们们不再骚动,为成功迫降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在本片中,各个控制室、机场塔楼的工作人员、空军地面总指挥部以及其他川航的机组人员都互相配合,可谓是一方有难,八方来助主,他们的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从客观方面帮助了3U8633成功备降成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团结以及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个时代造就了一群英雄,当然一个英雄的成功也离不开其他人和集体及社会的帮助。并且英雄的诞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副日复一日的磨练。正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此我们要以英雄的事迹为榜样,让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练就不一般的本领,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芒,在平凡的岗位上。建立自己的一番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最好的自己。
《中国机长》观后感5
9月21日,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剧组空降成都,举行试映。当日下午,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及电影导演刘伟强携演员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等在蓉举行电影见面会。
据了解,《中国机长》由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事件当天,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9800米高空,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随即遭遇速度为800km/h的强气流、零下40℃的极低温、飞行仪表多数失灵、整架飞机开始剧烈抖动、失压、强噪音……在生死关头,川航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非常冷静地控制方向杆,果断处置突发特情,全体机组沉着应对,于34分钟后平安将飞机降落成都,确保了飞机上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随后,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被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授予 “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此次事件也被称为“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真实还原全过程 真实讲述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见面会上,谈到此次自己出演“英雄机长”刘传健这一角色,张涵予表示,自己最开始感到很有压力,“出演一个当代的英雄人物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后来,经过多次和刘传健机长的沟通,感到十分敬佩,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在电影中,我们没有刻意煽情,夸大。要让观众们信服,首先就是从细节入手,每个演员都和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进行了细致沟通。拍摄中,也会不断地通过微信和英雄机组的成员探讨交流。”
张涵予说:“将35分钟的过程真实还原。真实讲述这次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是我们整个剧组想做到的一点。”
饰演乘务长的袁泉讲到,在此次拍摄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做到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恐惧瞬间降到低点。带领乘客,保障安全。“很幸运,能够参演电影,深入地了解这个职业,也对他们强大的心理能力和专业素质感到敬佩。”袁泉在现场分享肺腑之言。
“最开始决定将川航3U8633紧急备降事件拍成电影,就是因为这是由中国人创造的史诗级备降,同时也是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于东表示,“这就是电影人应该做的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起用一比一等大模拟机 电影致敬英雄机组
电影中的飞机,是一个一比一的模拟机,同时,由程序员设立了专门的程序,来使模拟机能够进行三种不同层次的颠簸,使演员们能够更好的进入程序。刘伟强导演讲到,“在一开始知道要开始拍摄此次电影后,我还专门去到美国,对于后期特效,进行了仔细的沟通。”在拍摄的途中,有很多的困难,但通过剧组的努力以及各个部门的配合支持,最终这部电影顺利完成。在现场,刘伟强表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全力以赴地完成了。”
于东向现场媒体介绍,“这次电影中的模拟机,正常制作时间是10个月,但十分感谢他们,只用了 3个月就制作完成。电影是今年1月份开拍, 拍摄时间很紧张。但最终得以高质量的完成,我还是要代表博纳,谢谢所有主创的努力。”
在电影中饰演副驾驶徐瑞辰的欧豪,分享了自己与其饰演者徐瑞辰在模拟机舱中的交流:“徐瑞辰告诉我,当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快不行了,但是在那极限瞬间,觉得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要帮助机长将飞机安全降落,保障飞机上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对此,欧豪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向英雄机组致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也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
《中国机长》将会从成都越飞越高
“电影中,事件中最后的迫降,是在成都的双流机场,而当时在双流机场的拍摄时间,是在人流量最大,最繁忙的春运期间。这是件很难协调的事,对此我们非常感谢各个部门对于我们剧组的支持。”于东表示,电影拍摄期间得到了四川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救护车、消防车、地勤、塔台等方方面面的保障。“感谢四川为电影提供的装备和便利,我们才能这么快的去完成这部电影。”
对于刘伟强而言,成都是一个很熟悉的地方,“1997年我就来过成都拍戏。成都,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很亲切的地方。所以,这一次我们也选择第一站来到成都。此次在成都拍摄,得到了很多部门的支持。机场的各种调度是很不容易的,对此,我十分感谢大家。”
成都籍演员雅玫在影片中饰演乘务员张秋悦,她表示,能够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家乡,感到十分的骄傲,也希望家乡老乡能够多多支持该部电影。她憧憬道:“既然3U8633能够平安的落地成都,中国机长也会从成都越飞越高。”
据悉,《中国机长》将于9月30日上映国庆档,作为由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四川航空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峨眉电影集团等影视川军联合出品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片,同时也是博纳影业“中国骄傲三部曲”的压轴之作,《中国机长》将和《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一起上映,同台争夺20xx年国庆档冠军。
《中国机长》观后感6
《中国机长》是完成度非常高的国产灾难题材商业电影。
它可能是国庆档期三巨头(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中相对主旋律元素最少的一部,也是真正能够融合新时代语境的迭代进化,既兼顾宣传需要又满足商业诉求的新类型。
专注、紧凑、聚焦,点到即止,并不过度沉迷于呼喊口号和政治表态,而是踏踏实实用职业的手法地讲好一个精彩的冒险故事。以表现职业与专业,演绎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强。
看下来,不觉得生拉硬扯,不觉得空洞无物,情绪与情节结合得非常紧密,主弦律得让人很舒服,也成为导演刘伟强近年来执行最出色的一部电影。
中国机长改编自川航3U8633真实事件,事件发生不过才过去一年,真实的场景还让人记忆犹新,冲击仍在,是电影天然的光环。
电影并未向一般的好莱坞类型片那样,浓墨重彩地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通过聚焦航空管理各点各面各个岗位,以重大应急事件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中国航空管理众生相。
自开篇始,电影便拍得行云流水。各色人物相继穿插入镜,身份性格背景一一固定,从机组、空管,到调度、指挥,再到乘客与军方,众多视角围绕中心的危机事件徐徐展开,以多方立场,不同层次的焦虑与应对来调控和把握电影的叙事节奏。
相比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视野与格局更显宏大,叙事空间也变得更加开阔。
完成史诗级的应急迫降,沉稳老练的机长固然居功至伟,但各方面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支援与应对,才是危机化险为夷的关键。
从这点而言,《中国机长》虽套用了好莱坞最常见的灾难片叙事文本,但骨子里依然是集体主义至上的中国主义,毫无疑问表达中国意志与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实力的主旋律。
主旋律未必就要喊口号,事实上《中国机长》是近来主旋律电影里口号喊得最少的电影之一。它着重于展现航空人的职业魅力,整齐划一的动作,一丝不苟的精致装束,专业高效的服务水准,超强的危机应对与掌控能力,以及居于后台极强的管控系统,让整个系统都散射着非凡的魅力。
由于空间与使命的特殊性,可供第一主角,也就是机长表演发挥的空间并不多,而张涵予对人物的设计,可能严肃过了头,并没有展示出足够丰富性,而更加符号化。
更多戏份放到了乘务长袁泉的身上,她表达出了电影中女性角色所少见的坚毅、笃定、沉着以及责任感,微妙的情感状态尺度拿捏极好,既丰富了人物也没有喧宾夺主洒狗血,是整部电影里最突出的一位。
同样有记忆点的还有欧豪与杜江,没占太多镜头,但性格特点写得精准又巧妙,很讨巧。
电影同时多线穿插,气氛在机舱失压的高度紧张中不断变化,整个电影始终保持着张弛有度的姿态,让人看来并不觉得疲惫。
机舱里的危机应对局促而专业化,外化于行,不过是不停地拨弄各种复杂按钮和推拉操纵杆而已,看起来没有那么精彩,便只能通过放大乘客的恐惧反应,强化环境的险恶,以及细致描绘外围空管部门的绝望神情来加剧危机感。
这样的处理方式确保了电影在力求写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节奏的层次感,让多种反应聚合成了始终存在又张弛有度的压力。同时电影在拍摄上保持了相当高的效率,紧凑的剪辑让故事始终维持着一个舒适的推进节奏。高效,却又拍得清楚明白。
也不是没败笔,客串明星用得太多,多少会影响主线。
关晓彤的那条线实在碍眼,生动的画蛇添足,像落入菜里的苍蝇,整个拿掉都行。
免不了有几句口号,处理得也比较随意生硬。
实在没什么深度,咣咣一通刺激完事儿,没什么回味。这点上,同样题材的《萨利机长》真是强多了。当然,两部电影也不是一类型。
最遗憾的还是对居于救援核心地位的机舱情景表现的不足。整个救援没有向观众进行很好的诠释,普通观众很难意识到机长到底做对了什么,优秀在哪里?只觉得他神情凝重地拉扯着操纵杆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然后飞机迫降了,大家得救了。
至于为何这么做,技术难点在哪里,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应对操作如何随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以及适当的专业科普,电影都做得不够,语焉不详,观众也只能囫囵吞枣。
这一疑惑几乎延续到了救援的最后一刻,在全面展示救援的同时,机长的功能无形被弱化了,只知道他坚毅,他专业,他技术高超,但这些特征是由神情与语言所传达的,却缺乏有效的行动给予呼应。所以电影不得不整出一大片积雨云来,让飞机在电闪雷鸣的绝境中寻找一条几近不存在的求生之路,用几乎是宗教隐喻的象征手法,来映衬英雄的伟大。
电影就是虎头蛇尾,在坚持了四分之三篇幅的紧凑气氛后,反而在最后陷于温吞和拖沓。本该是干净利落的收尾,却喋喋不休地讲了好多。有意思的神来之笔是朱亚文客串的管理局官员,无形中透露出一线人员与管理机构之间的隔阂,但又恰好地带出了机长接受乘客们的欢呼。
最后乘客们的众星捧月反而显得俗气了,处理得也不感人,实在多余。
字幕后,还有彩蛋。一年后的再聚与合唱纯粹是为了点题,强行往主题上靠。这也是优秀作文里常见的一招,不管正文写了什么,最后的收尾一定要呼应上中心思想,点出主题,便不会太错。
这很聪明,也很讨巧,其实该说的意思,该表达的深意,早已到位。但还要这样嗓音嘹亮地唱上几句,深怕别人误会自己只专不红。
小心翼翼到这份上,导演确实也不容易,就更显得《中国机长》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准,实在难得。
《中国机长》观后感7
既然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自然,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中国机长》。关于电影本身,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看见鸡,有人看见蛋,有人看见骨头……我只是简单谈一谈我眼中的《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讲述的是一个英雄的故事。
我们平日对英雄的认知,就像是看一座座树立在云端的雕塑,他们形象鲜活但常常显得高远而缥缈:或是一振臂万人集的领袖,或是挽长弓射天日的神灵,或是“视死忽如归”的幽并游侠,或是“一一垂丹青”的铮铮铁汉。我们似乎并不容易想到,英雄可以离我们如此之近,甚至几乎就是我们自己。
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川航8633的机组在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上遭遇风挡破裂的极端险情,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释压、地形和天气的多重考验,最终成功处置、安全落地。
作为一个飞行员,我不可避免的在观影时从一开始就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要不然,我怎么会觉得张涵予洗澡的姿势和我一样帅呢?这当然是玩笑,谁还没洗过澡吗——但是后面我们很快就发现,正因为机长在洗澡时刻意为之的三分钟憋气训练(这显然不是他心血来潮的表现),风挡破裂之后的释压环境下,他才能够顶着极端缺氧的压力将飞机牢牢掌控住。
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老套,但是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
不过再好的身体也只是血肉之躯,顶得住短时间缺氧,却顶不住长时间的狂风骤冷。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在风挡破损,副驾驶被吸出受伤之后,第二机长拼命返回驾驶舱,会第一时间帮机组戴好氧气面罩,会全力的帮机长搓揉冻僵的胳膊,会不间断的询问“你还好吗”,会在铺天盖地的凛冽寒风中声嘶力竭的提醒和鼓劲。
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老套,但CRM管理真的保障运行安全的重要工具。
CRM指的是机组资源管理,这里的机组同样包括了客舱的乘务组。在险情发生时,一切突如其来:大幅俯仰、快速释压、严重颠簸、杂物乱飞,纷纷落下的氧气面罩丛林里,人群的惊声骚乱伴着婴儿啼哭不绝。纷乱之中乘务组竭尽全力的安抚情绪,协助吸氧,阻止闹事,维持秩序,最终使得客舱能够保持住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造成进一步的恶果。
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老套,但是这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正是因为平时的训练,昏倒的乘务员才会在苏醒后本能的踩下餐车的刹车;正是因为平时的训练,机组才能在凌乱之中飞速的找到释压航路;正因为平时的训练,管制、消防、医疗才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完成必须的地面保障;正因为平时的训练,机长才能在绝境之中牢牢把控住飞机状态,并且把从险情出现到安全落地的每一个决断都踩在正确的步子上,返航、下降、穿云、备降……最终完成这次英雄的壮举。
如果说英雄的壮举如大厦顶端迎风猎猎的旗帜,那么平素的一举一动一板一眼便是筑就高楼的砖石层垒。影片在前半截用大段的时间展示了一个机组在正常航班运行中的工作流程,从酒测到协同,从机舱准备到绕机检查,从推出开车到滑行起飞,从检查单执行到频率更换……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俊男靓女,全都是标准程序和统一规章。是的,飞行员的工作,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而正是每一个环节的细致入微和一丝不苟,“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才有了随后情况突变时的“猝然临之而不惊”。
冷静是必备的职业素养,然而机组并非全然冷漠的机器。乘务长在一番对旅客和善而坚定的表态之后,同样会颤抖着抚摸手指上的戒指;机长到后来体能精力到达极限时,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女儿在客舱中欢快行走的场景。你可以将之理解为他思念女儿,也可以理解为他把后面的一百多号人全都想象成自己的家人,又或者二者兼备。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爱。
这里有另外几个细节:一开篇机长悉心照料被人遗弃的小狗,飞行中四号乘务员全程对孩子的温柔安抚,最后遍体鳞伤的副驾驶对医护人员所说的“他们更需要你们”。相对实际而言,这里面有一部分艺术加工,但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是,性情内敛的中国人也许并不擅长把“爱”字挂在嘴边,然而两千多年的历史浸润依然使得仁爱精神无形扎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心中。这种爱不做作,不矫情,因为这份基于人性的自然生发,才使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所以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对一次英雄事迹的总结宣发,更贴切的应该是对整个中国民航精神内核的极力诠释。过硬的身体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冷静的临危心态,优良的作风,团队的配合,以及穿越三万英尺高空,漫步云端却又脚踏实地的人间大爱。
可能很多空勤人员看过这部片子后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你看,我们不是只会“一起一落、巡航喝咖啡”的吉祥物,我们不是只会“米饭还是面条?两边旅客当心腿!”的花瓶,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民航人,我们是在关键时刻守护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你看,我早就跟你们说过吧!
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毕竟“人不知而不愠”这样的境界很少有人能达到。然而我们更需扪心自问的是,在真正到了真正的关键时刻,这个安全你到底能不能如真实的四川8633机组那样守护得住?也许风挡破裂算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在每天的飞行中遇到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处理那就是必然的了。到那个时候,英雄真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又或者,英雄不英雄什么的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自己还是不是自己。
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对我们来说最有意义的地方。
《中国机长》观后感8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题记
国庆我和父母去看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重温了5.14事件当时的情景。
“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信心,有能力,能保证您的安全。”铿锵有力又充满信心的话语,是我在看“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在遇上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掉落和座舱施压的险情下,他们临危不惧,最先想到的是乘客们的心情与感受,是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触点。
“四川8633听到请回答,四川8633听到请回答。”在飞机突然从雷达上消失时,塔台的人员真真正正的担心了,一声声急促又充满担忧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出,只为迫切的想知道机上的人的安全情况,一遍又一遍,一声又一声,塔台的人员不断的发出通讯,却好似往广阔无际的深海里抛下一枚石子,只是激起了一点小小的水花,然后沉下,沉下,找不到一丝痕迹,我的心在这一刻也被的揪了起来。突然8633重新出现在了雷达上,像过山车似的,这是一个奇迹,从一大团雷云中穿过是一个奇迹,我相信也确信后面一定还会有奇迹。
从挡风玻璃炸裂开始到副机长被吸出去,到穿过雷云再到平安落地,9800米的高空,零下40摄氏度,34分钟,4分钟降8000英尺,20xx年5月14日,短短的几句话,简单的几个数字,记录了不简单的经历,创造了民航上的奇迹!我们中国机长的实力已经迈近世界之巅!
在此,我只是一个看客,我和千千万万的观众都只是看客,但是在飞机安全着陆下,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为机长,为空姐,也为那些演绎电影的演员们。
要还原出当时的情景是超高难度的,特别是饰演副机长,他要时时刻刻的去补妆,不断地加深脸上的特效,一个小时十多次,到最后自己的脸上已经过敏了,也只是笑笑调侃说:“这下更真实了!”。必须要在中国拍摄,在3个月内完成了10个月才做完的1:1原大小,三段分离的模拟机,这其中的艰辛在幕前的我们是无法相信的,每一位演员每一天都会与原型英雄人物联系,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确认以确保表演的准确与真实他们很努力的让观众们了解到当时的险情,很努力的让观众们明白机组的艰辛。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每一次去机场,看到工作人员们很紧张的检查,查看人们的行李,检查天气,我曾经嗤之以鼻,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我明白了,他们是在保护我们的安全,一个动作即使重复了上百遍上千遍,他们仍会用自己最高的热情谨慎地完成,因为他们知道这马虎不得,他们身上肩负着五万多人的责任,每一个动作井然有序他们在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来保证我们的安全。坐在飞机上,在高空上飞行,平稳的飞行,我的内心是激动的,为中国机长过硬的实力而骄傲。
在看完电影后我又去看了看有关5.14事件的报道,相关视频,机长刘传建说:“这件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就是靠积累下来的经验,然后去做的”重庆——拉萨,每天都有航班,每天同样的路线,刘传建就凭借着这些救下来119名乘客和9民机组人员的性命。这是我们的英雄机长!
有一幕印象深刻,其实这一幕在之前的爱国电影都有出现过,只是这一次让我更加的感触:在知道飞机即将到达成都机场时,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极速赶到有序的做好了准备工作,爸爸和我说,。在全世界,只有中国能把每一个救援工作做到最好,在救援活动上面中国是站在世界之巅的,每一次都有序的快速的全体出动,即使与这件事无关的也会在第一时间赶到。这让人想起了中国从来都是把每一位中国人当作极其重要的珍宝来看待,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从来没有例外,即使在海外,知道有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也会毫不犹豫的派人去接他们回家!
中国制造,中国飞机,中国本领,中国技术在他们奋斗的那一刻有着充分的体现“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人会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敬畏生命又尊重生命,敬畏职责,又遵守职责,这就是中国机长!这就是中国空姐!中国人民的骄傲!面对困难不屈服,面对失败不服输,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国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七十年前,七十年后,中国没有一刻是停滞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努力奋斗,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的成长全世界人有目共睹。
从别后,今安好,九国影河星动摇,熠熠星辰为裳,为祖国山河共唱荣光!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这样的环境里,自己所受到的待遇都是最好的,但又惋惜,因为自己无法在祖国最危机的时候帮助他,只能现在努力,不过中华民族正是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来完成伟大复兴,所以请相信我们,我们有能力一定能把中国带上世界之巅,就像中国机长一样一定会把大家平安送回家!
《中国机长》观后感9
四川8633,收到请回答!写到这,我的耳边突然回荡起这一句话。在一八年五月份的一个早晨,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瞬间把副驾驶上半身吸出了窗外。在这危险时刻,机长刘传建并没有因为惊慌而手足无措。他在脑库中不断搜索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大量专业知识,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他可能比飞机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害怕,但是源于他对机长这份职业的心存敬畏,对每一个人的生命的热爱。
满屏都是故障显示 舱外零下40多度低温
驾驶舱失压后,狂风吹翻了飞行组件控制面板,很多数据板都遭到破坏无法确认。控制面板被破坏,就相当于飞机从智能汽车变成了手扶拖拉机,自动驾驶已没有可能,必须依靠手动来完成。
刘传健:强风吹着,脸上有撕裂感。我当时感觉我整个人都变形,整个机身也在抖动,仪表看不太清楚,在晃动。爆裂了以后很多设备都不工作了,两个屏幕全是故障。
近万米高空,驾驶舱破了一个大洞,将迅速导致两个致命后果,一是低温,二是驾驶舱内缺氧。理论上,9800米的高度,舱外的温度为零下40多度。
刘传健:前期我太紧张了,肌肉是非常紧张的,我真的没有感觉到冷。有戴氧气罩,但是我戴不上,因为风太大了。当时一心想把飞机操纵好,没想到缺氧的问题。
第二机长辅助飞行 副驾驶发出7700
除了高度和速度上的不同外,刘传健驾驶的飞机下面,是山尖上耸立着冰川的青藏高原。一旦遵循常规操作下降,势必撞上冰山,后果不堪设想。
在刘传健的操纵下,飞机继续飞行。幸运的是,风挡玻璃爆裂二三十秒后,被强力压差吸出驾驶室的副驾驶徐瑞辰回到了驾驶舱。
刘传健:一下爆裂了以后,相当于里面没有压差了,飞机里面和外面,它的压力是一样的,实际上是顺着风往里吹爬进来的,如果风一直往外吸,他是进不来的。
意外发生后,正在客舱休息的第二机长梁鹏立刻进入驾驶舱,并提醒副驾驶发出7700的提示。7700代码表示遇到紧急状况,这个编码可以使飞机在空管的雷达系统中以红色标识区分,提醒空管人员和其他空中机组注意避让。
梁鹏:我直接看到驾驶舱门爆开了,很大的风声。进到驾驶舱后,看见飞机在转弯,下边全是山。我坐下系好安全带,把氧气罩给机长戴上。我拿出电子飞行包,翻出拉萨的失压程序。我负责导航通信,他负责操纵飞机。
乘务员专业镇定 全力维持客舱秩序
千钧一发之际,客舱内陷入一片混乱。乘务长毕楠在慌乱时下意识的本能,只有保证乘客安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她通过广播器一遍又一遍地安抚乘客。
客舱内,正在分发早餐的乘务员因为失重,和手推车一起飞到半空中又跌下来。但为了不让餐车失控影响到乘客,乘务员在身体受伤后,依然本能反应要去把餐车刹车按住。面对紧张到抽筋的乘客,乘务员不停地帮他按摩放松。
成都8633,全部安全返航!
7时10分,西南空管局收到了3U8633航班发出的航空器遇险代码A7700,全体值班管制员立即进入紧急工作状态。他们指挥空中6架飞机紧急避让,成都双流机场跑道外的8架飞机在空管的指挥下全部停止起飞,一切只为3U8633的紧急迫降提供最优的空域环境。
7时11分,飞机开始平稳下降。7时20分,飞机逐渐被控制,刘传健终于把飞机带出了青藏高原山区。此后,飞机继续平稳下降。
事故发生34分钟后,3U8633航班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
第二机长梁鹏回忆说,能见跑道之后,自己心里不再恐惧。在他们看来,只要能看见跑道,就能把飞机平安降落。降落后,机长刘传健侧过身握着他的手说:我们都还活着。
刘传健:飞机落地一刻长长舒一口气,我和他同时在那儿,我们都还活着。
这是专业性的体现 更是中国民航的奇迹
电影中,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这不是属于一个人的胜利,这是整个机组乘务人员的工作专业性的体现,也是中国民航的奇迹。
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决定,授予川航3U8633航班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副驾驶、第二机长等均获表彰。
事发七个月后,经过了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的康复治疗后,机长刘传健和整个机组重回蓝天。用他的话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中国机长》观后感(9篇)】相关文章:
《中国机长》观后感11-29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11-22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11-28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11-26
中国机长观后感集合15篇11-29
中国机长观后感汇编15篇11-27
中国机长观后感集锦15篇11-26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11篇11-25
中国机长观后感(汇编15篇)11-23
中国骄傲的观后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