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功勋》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功勋》观后感1
近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在发布会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小目标”。袁老说,长期目标就是实现“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xx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即“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今年已90岁高龄的袁隆平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100后’(指100岁)。”长沙冬季寒冷,为了有更多时间进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从长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小目标”不过是风趣之语,并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沉淀与积累,需要的是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着“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小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经说过,他曾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标,如今又向着两个新的小目标继续前进。“大理想”指引着“小目标”,让大理想看起来没那么遥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规划即是我们的一个小目标,我们还有“两个奋斗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因为有“伟大梦想”的指引,我们才一步步实现着一个个曾经看似困难的“小目标”。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灵犀一指”的创新。袁隆平谈及自己和团队的小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小目标”就会成为无法完成的目标。有了“灵犀一指”的'创新,沿着创新之路前进,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对创新的大胆尝试。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到头来很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过得去“时间”这一条湍急的河流,让国家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够解决越来越多从前从未遇到的难题。
希望袁老的“小目标”早日实现,也希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并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功勋》观后感2
在《功勋》里,不仅八位传主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亲友和同事也熠熠生辉。在家人群像中,从孙玉芹到邓哲,传主的妻子和丈夫们,在爱人为国担当的时候,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分别之苦、扛起家庭的重担。《功勋》开始于七连高呼“保卫千千万万个二妞”宣言,收束于袁隆平对妈妈的告慰。在首尾相应之中,作品含蓄地揭示了在英杰自强不息的背后,有厚德载物的脉脉支撑。在同事群像中,李延年深得营长、教导员和团长的信任,于敏的自信有郝国志的力挺、陆杰的协助,孙家栋的担当有钱学森的信赖、李东海的嘱托,申纪兰的勇气来自李华的提携和韩记者的指点,黄旭华的设计有刘宏元、赵达生的分担,袁隆平的实验有陈洪新的肯定和谭胖公的付出。《功勋》并未回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凉薄,更展现了木秀于林林必护之的温厚。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在这部作品里,故事基本上都发生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那是新中国创基立业、爬坡过坎的时期。剧中的主人公大多处在物质条件短缺的条件下,艰难困苦如影随形。可以说,《功勋》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今天,在新中国经过70多年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之时,在国家实力和物质条件强大充裕的条件下,我们如何保持坚毅的进取精神,如何创造新的功勋,这或许是《功勋》带领我们在缅怀英雄前贤功绩之后,留下的思考。
《功勋》的观后感 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观看了《功勋》后,我深有体会,受到了很多启发。
李延年带领着战友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为了保卫国家,保卫亲人,一次次在冲锋号响起时拼命向前冲;于敏每天没日没夜地做科研,多次昏倒也还是不放弃,这种执着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张富清扎根基层,总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帮助村民们修建道路;黄旭华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受着委屈和不理解,隐姓埋名30年执行着秘密任务;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让原本“好汉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的封建思想得到破除,贫穷落后的`村民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孙家栋的“天路”,让我们在太空中有了一双“眼睛”,为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刻苦钻研;屠呦呦为人民研发出青蒿素来摆脱疟疾的折磨,尽管研制过程中出现很多意外,依然没有退缩;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为了能让中国人民吃上白米饭,顶住各方压力研究出杂交水稻,不仅让中国人不再忍受饥饿,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跟着受益。
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地触动了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们也让我认识到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坎坷崎岖,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加倍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功勋》观后感3
《功勋》呈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受,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急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斗的恐惊和残酷;经济的进展和生活的富有,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困难,永久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布满奋进的力气。新时代的"功勋',正呼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观后感4
《功勋》里第一部真是难得的以我军政工干部为主角的好片。政治工作是我军建军强军最鲜明特色之一,在党史军史上发挥了极大作用,遗憾的是之前表现政工干部的片子太少了,尤其是主角。
上甘岭》的指导员、《大决战》的罗帅都只是次要角色,不过细看可以感悟他们的作用;《东进序曲》的黄主任戏份很重,但主要表现统战工作。《亮剑》的赵政委其实真只是“管生活〞,见不到什么政治工作。《集结号》的指导员更是凑数。这次《功勋》全面展现了一个优秀政工干部该是什么样,什么叫军政双全。
这里面的献礼剧很多,每一步都是尽量复原每个人物背后真实的故事,这一部功勋还是很符合,很优秀的。
现在看到了周迅的屠呦呦板块,周迅的演技真的很好,我认为,用最质朴的造型,最接地气的演技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周迅把科学家严谨大胆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真的很优秀。
在看张富清单元,非常令人感动,一位普通人把为国家为党的奉献做到了最极限,是每个普通人、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的典范,确实配得上共和国的功勋,向张富清前辈致敬!刚开始没怎么看明白,跟李延年和于敏比好似没有那么出彩,越往后看越明白,张富清不但是战争年代的战斗英雄,更是普通人在普通甚至是艰苦工作岗位上的战斗英雄,真真正正共和国栋梁、功勋。感谢国家给这样的同志颁发共和国勋章。
李延年局部,各个人物鲜明,性格立场有始有终,剧情每集都有自己的.核心矛盾。李延年局部看出了关键是导演,毛导太牛了,编剧好、道具好,各种拍摄方式也新潮。
可以说是中国的“兄弟连〞,每一集都可以扩充到一部电影。6集李延年合并剪辑后就是一部优秀的成熟的战争电影。而且比某湖精彩,如果考虑到是现实人物改写,那精彩程度更加升级。
此后的雷佳音局部因为与上级和同事以及家庭的关系,颇具看点,有紧张有幽默。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辈的奋斗结果,他们被写在历史上,他们的功勋我们也会永远记得。
《功勋》观后感5
老师每次推荐的影视都特别好,很值得反复观看。这次仅观看完袁隆平和屠呦呦两个单元就已经感到热血沸腾,预告片里的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袁隆平这样袒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
《功勋》共分为八个单元: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孙家栋(佟大为饰)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黄晓明饰)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雷佳音饰)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王雷饰)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屠呦呦(周迅饰)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黄志忠饰)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郭涛饰)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蒋欣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于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作为奋战在环保事业战线上的一名知识分子,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身外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外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功勋》观后感6
如果不是《功勋》,我一定不知道中国藏着这么多低调英雄,默默付出。
剧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共产党员,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张富清哪里困难就去哪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此后几十年,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来凤、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
60多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连儿女也不知情。英雄事迹传出后,有媒体闻讯而来。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张健全只好骗父亲:这是组织的要求!张富清这才答应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这位95岁的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了眼眶,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我的战功,和他们的贡献相比,差得很远;我现在人还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他们享受得多,还有什么理由向组织提要求?
谢谢您们,正因为有了您们的默默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安康。
《功勋》观后感7
《无声的功勋》纪录片通过对功勋人物的`真实人生经历进行模拟和还原,充分展现了特殊年代功勋人物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仰,这无不教导我们要铭记历史、爱好和平、珍惜当下,无不教育我们要爱党爱国、爱民敬业。结合自身实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学习革命烈士功勋事迹,以“功勋”和先进为榜样,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功勋》观后感8
《功勋》一书如同一本生动鲜活的功勋簿,立体地展现了九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怎样“炼成”的。九位功勋人物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打开任何一位功勋者的人生履历,都如同踏入一条宽广的河流,静水流深。
功勋者们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隐姓埋名的坚守;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苦心孤诣的执着。他们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他们行动的根本遵循,祖国和人民需要干什么,他们就去干什么;需要干多久,他们就干多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一部功勋事,悠悠多少年;千秋家国业,尽在平凡间。”晚年的李延年非常简朴,走在街上鲜有人会认出他就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那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屡建奇功,指挥仅存的40余人毙伤美军600余人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xx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1周年,每当谈起当年的赫赫战功,李延年总是平静地说:“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战士,保家卫国是我应尽的本分,这些荣誉是属于所有流血牺牲的.烈士和人民群众的。”
见贤思齐,见贤思进,功勋者们忠诚、执着、朴实的精神将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点燃当代青年理想的火种。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中国青年是功勋精神谱系的继承者,吾辈应当追随功勋者的脚步,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功勋》观后感9
一部《功勋》,8位人物,8个单元,每段6集的篇幅,浓缩式地展现了功勋人物的传奇事迹:“能文能武”的李延年如何展现大智大勇,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做隐姓埋名人”的于敏,如何从零开始,做成“惊天动地事”;把赫赫军功锁在箱子里的张富清,如何一心扎根山里,为大家舍小家;“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黄旭华,如何为国家利益一辈子“深潜”钻研核潜艇;嫁入西沟村的申纪兰,如何“让姐妹们活出人样来”并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坚信“骑着自行车也能上月球”的孙家栋,如何排除万难在太空筑出一条中国“天路”;苦心钻研的屠呦呦,如何遍寻古籍、反复实验,坚持不懈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时间赛跑”的袁隆平,如何因“欠一碗饭”而用一生奋力追寻“禾下乘凉梦”。全剧如同一本生动鲜活的“功勋簿”,在观众面前娓娓道来、次第展开。时代的酸甜苦辣、人生的百转千回、信念的历久弥坚,在剧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功勋》的不同凡响,从片头就已开始。一枚“共和国勋章”的特写后,8位演员徐徐走来,逐渐变成现实中的功勋人物。几步路,几秒钟,人物走近观众,也呈现出献给祖国的一生。扑面而来的庄重感与真实感自开篇起油然而生。类似的.匠心制作在剧中处处可见:历时一个月打造的346.6高地战场、几乎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初样貌的西沟村、冒着风沙实景拍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全剧的艺术质感还体现在演员的出色表演上,周迅对于屠呦呦“走路步伐很大、包在手腕上挎着”的细节还原,雷佳音塑造于敏“心思不多但装满了科学理论”的生动形象,王雷饰演李延年处理小安东事件时16分钟的精彩独白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正如制片人曹平所言,8位主演“贡献出了职业生涯的最大能量”。
《功勋》观后感10
《无声的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
我们要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观后感11
《功勋》呈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验,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不过,在最危急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须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斗争的恐惊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有,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恒久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溢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溢奋进的力气。新时代的“功勋”,正呼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观后感12
稻菽千重浪,杂交最闪光。您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杂交水稻之父。稻念袁隆平,千古永流芳。
您是伟大的理想家,激励中华民族为梦想而奋斗。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理想如灯,照亮人生;理想如水,滋润征程。从植物园中理想的诞生,到对农学专业的选择,到对杂交水稻的伟大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对事业的伟大理想让人敬仰,对人类的伟大理想让人仰慕。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袁隆平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xx年突破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大关,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伟大的理想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让人生永恒。您是当代神农,是奋斗榜样,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您是伟大的实干家,启迪中华民族实干成就伟业。梦想引领方向,实干成就伟业。您是一位伟大的实干家。您说: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接近灵感。把脚步留在三尺稻田里,把身影留在稻香中。夏天的烈日、秋天的泥泞,冬天的冰雪,春天的风沙,都阻挡不了您行走在田间地头、试验场地的脚步。挽起裤腿的双脚,拿起稻穗的双手,满脸皱纹的面孔,睿智的'目光,您是最伟大的农民,您用双手牢牢托起了中国饭碗的充盈。您说:我的工作主要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您是真正的耕耘者!您的耕耘风采,启迪我们在复兴伟业创造新的奇迹。
您是伟大的科学家,助增中华民族志气、骨气、底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敢于冲破桎梏,敢于创新探索,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从几万稻苗中寻找,从几颗稻苗中培育,三系法诞生,杂交水稻诞生,海稻诞生,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从杂交水稻茁壮生长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杂交水稻在世界多国生根开花。要提高粮食单产,只能依靠科技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一粒种子充盈了中国饭碗,精彩了世界粮食。您用一生的事业解决农业科技的卡脖子问题,助力中国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上世界舞台,您是增强中华民族志气、骨气、底气的伟大科学家之一。您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高大的丰碑赋能中华民族浩然正气,走向伟大,昂首阔步世界舞台。
五月田野丰收在望,您走了,给我们留下东方魔稻稻浪飘香。5月22日晚,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写道,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今天,我们一起稻念袁隆平,袁公必然千古永流芳。
《功勋》观后感13
电视剧《功勋》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解并描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行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榜样力气,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敢于斗争、敢于成功,为实现宏大幻想坚韧拼搏、不懈奋斗。
牢记“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情怀,一生一世“守初心”。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探讨、应用与推广,只为“让全部人远离饥饿”,实现“禾下乘凉梦”。屠呦呦团队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胜利发觉了“青蒿方”,挽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百年来,坚决的志向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力气。“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把党和人民事业长许久久推动下去,恒久做志向信念的坚决信仰者和忠实拥护者。秉承“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志气,尽职尽责“担使命”。孙家栋等中国航天人从一张白纸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开拓中国航天事业、胜利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黄旭华等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几十年,初心不改克服万难,最终成就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年轻干部就要多经验一些险峻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无畏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遇到疑难困难的问题,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搞明白问题症结,破解难点和堵点,把工作任务一步步推动,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追求“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境界,对标对表“找差距”。于敏隐姓埋名30载的坚持与奋斗。“离乱中寻找一张宁静的书桌。受命之日,寝担心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世界;一个名字,隐形近30载。申纪兰的女性进步思想,并推动了“男女同工同酬”先锋事迹。党员干部要艰苦奋斗,坚守工作岗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气,同时,更要学习榜样的力气,从榜样中吸取前行力气,把为人民谋华蜜始终攥在手里,做在行动里。
发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实”。17岁的李延年面对饱受过贫困和战乱之苦的家乡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他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比参军更为荣耀,始终觉得:“打仗不能怕死。”24岁的张富清面临“是带着解放军发的路费回家过日子,还是跟着共产党去奋斗”的人生选择时,坚决选择后者:“我要为穷苦人去打仗!”他们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新时代新征程上,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党员干部要有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上交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足的答卷。
《功勋》观后感14
《功勋》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创作的一部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今日正式宣布定档。该剧将于9月26日在上海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黄金档首播,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此次曝光的还有定档预报和人物系列海报。 《功勋》是总局“志向照射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行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功勋》集结了全国一线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由导演郑晓龙担当总导演,李小明任总编辑,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单元由毛卫宁执导,刘戈建、李修文编剧,王雷主演;《于敏》单元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主演;《黄旭华》单元由杨阳执导,申捷编剧,黄晓明主演;《张富清》单元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郭涛主演;《申纪兰》单元由林楠执导,巩向东编剧,蒋欣主演;《孙家栋》单元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主演;《屠呦呦》单元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周迅主演;《袁隆平》单元由阎建钢执导,宋方金编剧,黄志忠主演。不同于以往的单元剧,《功勋》摒除了“人物传记”的惯用叙事手法,集中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时的高光时刻。八位主子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性格也不尽相同,不同导演的拍摄风格各异,多元丰富,但都将带给观众同样的情感冲击。
《功勋》观后感15
电视剧《功勋》讲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故事,他们或在贫困的基层默默地奉献,或隐姓埋名为国家科研做出突出的贡献,或从战场走向基层继续为人民服务,发光发热。
《功勋》既尊重时代真实的逻辑,又忠于功勋人物生而为人的'情感。《功勋》人物,有“柴米油盐”,也有儿女情长。剧中细密的情节与细腻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功勋人物平凡细碎的“生活的毛边”。
《无名英雄于敏》从于敏与妻子孙玉芹的家庭生活讲起,于敏一离家便数月、对工作三缄其口,孙玉芹包揽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十月怀胎一朝临盆那晚,孙玉芹把熟睡的大女儿托付给邻居,独自一人提着脸盆、待产包步行去医院。氢弹爆炸成功,大街上人群欢呼雀跃,依然要保守秘密的于敏只能借口发工资让妻子买一只烤鸭庆祝,而妻子则把工资做了各种生活分配,回到家中收听广播,于敏流下了泪水,他无法向妻子说明原因,只是要了一杯酒……
《孙家栋的天路》单元中妻子孕后期直到生产,孙家栋都在戈壁上与“东风二号”死磕。再进家门时,孩子已落地,妻子一人扛着家里全部家务。曾经,妻子也会为承受离别之苦闹点小情绪,为丈夫不肯吐露工作的详情而气恼,但在偶然被告知那是一项“伟大事业”后,她从此成为丈夫事业的头号支持者、捍卫者。一位位科学家的背后,是家人们义无反顾的奉献与付出。“其实这家,你是功勋。”这句台词是剧中于敏对妻子的心疼和抚慰,也是对科研人员家属的崇高致敬。
《功勋》让我深刻认识到功勋人物一生都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功勋的家人们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正是有功勋家庭这样舍小家为大家、乐于奉献的精神,新中国才能又快又好地建设起来。
【《功勋》观后感】相关文章:
《功勋》观后感01-04
《功勋》观后感11-06
功勋于敏观后感12-22
《功勋》观后感10篇12-03
《功勋》观后感8篇11-26
《功勋》优秀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1-13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03-11
[荐]功勋屠呦呦观后感作文11-26
《妖猫传》观后感-观后感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