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1
校园小忆
我忆起了大学的校园。它在我的记忆里还是原来的样子。
校园主教学区属于全校的中心位置,邻近小湖,出教学楼侧门就站在了湖岸,这是校园里唯一有水的地方。岸上栽着好多柳树,柳条倒垂,拂着水面。人在岸上走,柳条像雨丝般垂挂半空,影影绰绰。湖边就该栽柳,不然该有些什么呢湖上架两座小桥,桥上拴一只小船,不为渡人,用来清理湖中的浮萍和落叶,因而小船时常空着,不禁让人记起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湖心有一个土丘,接通了两座小桥,栽满了花草,是整个校园里照相的绝佳之处。湖水引自洛河,穿过校园,流向校外。湖中央有几株荷花,荷叶紧贴水面,像长在水面似的。夏天一到,荷花开了,红白相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好看极了。
早晨起来,不少学生跑到湖边朗诵,有时还可听到从湖面传来高亢的、似是宣誓的爱国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大有捐躯赴国难的决心和勇气。太阳出来,照射地湖面白晃晃的,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湖里有鱼,不大。傍晚时刻,校外的一些闲人来湖边垂钓,把鱼钩扔进水里,坐在马扎上静静地钓鱼,他们钓鱼不是为了吃,为了玩,一种兴致。后来湖边安置了好多条凳,仿佛专为欣赏湖中景色而置,人、柳、水、花、凳,这是一幅闲适恬淡的写意画。
白天校园里静悄悄的,都在上课,谁会在校园无事嬉戏呢,除非上体育课。到了晚上,大不一样,活了。有绕着校园跑步的,有骑车进出的,有打羽毛球的,有跆拳道协会在路灯下野蛮其体魄的,有学院开办演唱晚会的。晚上的校园充分体现了生活之自由丰富,多姿多彩,尽显大学活泼之貌。学校对面隔着马路是一条商业街,一到晚上,卖衣服的、卖首饰的、卖小吃的、卖水果的都来了,卖这卖那,买这买那,熙熙攘攘。出入酒家、超市的更是层出不迭,真可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有来校园定期向学生出售东西的几位常客,学生们都认得。卖蜂蜜的中年人,高个子,穿着朴实,人看着挺实诚。每次都骑一辆自行车来,带着两个白色塑料桶和几个玻璃罐装的蜂蜜,他停的位置也巧学生食堂的门口,放学后去食堂吃饭的学生都能看见。他不吆喝,只在牌子上面标着蜂蜜的种类和价格,一目了然,算是招牌。喜欢吃蜂蜜的同学于是就走了过来,看看成色,闻闻味道,压压价格,双方各退一步,成交。
有一个卖笔芯和修理手表的、上了年纪的老人,花白胡子,戴一顶旧式黑色鸭舌帽。他的装置是一个木匣子,一底一盖,后面用合页连着。匣子里摆着红蓝黑三色不同品牌的笔芯和一些修理手表用的零部件。学生有几个戴手表的呢贵的戴不起,便宜的不好意思戴,一个学校总共戴手表的也没几个,需要修理的更是寥寥无几。有时需要笔芯才到跟前买一盒。笔芯下水顺不顺怎么样好样。好样是怎么样好样就是好样。他夸赞任何东西都只说俩字:好样。生意不怎么好,但他仍旧常来,好像还很享受。
有贴手机屏保的一对夫妻。每天下午准时把摊位摆在两个食堂之间那条路的树荫下。摊子不大,两张桌子,几把椅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屏保有五元、十元、十五元、二十元的。手机屏保是个新兴的行业,以前没有,虽是手艺活,不难,没个三五天就学会了,可要真正贴的完美无瑕,难。摊前时常围了好些个人,不全是要贴屏保的,也有看的,贴屏保还好看大概什么手艺做到了极致就会很美。贴好的同学打开手机划一划,挺灵敏,不赖。
每逢周六,二号食堂门口就摆起了书摊。这是一个书商。他卖的书很多,有史书、传记、小说、散文、侦探,还有财经类的、机械类的、电商类的、电子类的、体育类的等等。他的书很便宜,大都不是正版,学生经济有限,对于正版盗版不太在意,不缺页少字就很满意。吃了饭拐到书摊前抽出一本翻翻,相中了,付钱,一手提着水壶,一手拿着书就走了。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好比太阳一天的轨迹,有自己的节奏。每学期都有几门基础课,与专业没有关系。学生的素质需要综合培养,故而基础课显得不可或缺,因为与专业无关,许多学生只为修得学分即万事大吉,因而对课程的内容便看得很淡,很不以为意,逃课。老师上课,教室的空位一天比一天多,临时点一次名。点名册毕竟具有威慑性,下次上课空位明显少了。教室的空位犹如哮喘的病人,吃了药虽止住了咳嗽,药力一过,还是老样子。临近期末,课程结束,准备考试,教室和图书馆的人骤然增多,平日里很少去的学生此刻都成了急先锋,座位瞬时变得炙手可热,无奈座位供不应求,于是宿舍也就成了教室,书不离手,头悬梁锥刺股。平时各干各的,现在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这种景象是难得一见的。临时抱佛脚并非一无是处,对于老师划下的重点快速学习一遍,应付考试绰绰有余。有的课程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挂科率。成绩出来,考过的欢天喜地,挂科的如丧考妣,继续钻研未竟的学科。
学校里很多事留在记忆里想象会很有乐趣,有时候不必要表述下来,一旦表述下来反而缺少了真味,好比一道美味的佳肴吧,等完全冷后再食用,色香味就会贬值不少。
校园每日里的日子大多如此吧。
离开学校后校园里的事情再难知晓。书商和贴屏保的夫妻还会照常去吧。至于修手表的白胡子老人,还会去吗也许会去。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2
不经意间,我的大学已悄然流走了四分之一。
从最初的大一新生将要成为新一界的学长了。
从最初的对大学的一切都充盈着新奇和好感到现在平淡从容的心态。
从高中时的苦涩,束缚,压抑的生活到现在的自由自主开放悠闲的生活方式。
从不能自主自由的分配时间到现在的拥有太多的时间却不知怎么样分配。
从高中时悄悄的把爱情的种子掩埋在那谁也看不到的心中到现在遍野尘世中不能寻觅到与我心心相通知我心者。
从那时的单重压力到现在的多向压力。
从因高考而不敢过多的看一些课外书到现在大有想览尽一切好书的狂妄……
经过大一这一年的洗礼,我们真的改变了不少,成熟了不少,我们也渐渐的适应着习惯着现在的生活。
而在这些改变中,我们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处境是否真正如我们所愿的那样充实,真正的能够为我们的未来打下成功的基奠。
我想,这也是做这次规划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出发点吧!
是的,大多有所成就的人在大学里度过了奠定他们成功资本的生活,寻找到了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核心竞争力,锻炼了能力,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甚至收获了爱情。
然而,我在大学这几年里要做成做到那些事情才能够问心无愧,而怎样设计和安排这些事情的组合才能让大学过得既充实美好又不乏趣味和动力。
下面是我的看法和观点:
我想进入大学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自己成长自己塑造自己的。
人最可贵的一种精神便是能知己要知己。
大学四年里既便什麽其它事情都没有干成,只要你能够真正的了解了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定位好自己的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通过了解自己真正的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依此选定合乎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从哲学层面上来谈,便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正能够形成。
我觉得做到这点最重要。而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
依我的观点是独自一人静下心来真正的摊开一本自己认为不错的愿意读的真正能够帮助你认识当下世界和自己好书与彼心灵相汇。和去做那些真正能够让你参与其中并能够磨炼你人格和毅力的活动。
在这个基础上,当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确立大致方向后,我们需要考虑现实问题了:
是选择继续到更高的层次上塑造自己,还是到另外一个新天地里去锻炼塑造自己。
当然任何一条道路都要历经艰辛坎坷才能迈出去,这就需要听从你的心灵对你的呼唤,到底那一个更加适合你。
我以为如果你能足够的相信自己并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话,那麽第二条道路更适合你。
爱情这个最为泛滥的季节,我只想对自己说要保持着对它美好,神圣纯洁高尚的向往,可遇不可求,不要为了寂寞和孤独抑或为了从众而不珍惜爱情。
当然,我也希望能够拥有一位红颜知己能够共铸爱情的美好,是的,知己红颜是一个多麽可遇而不可求的人啊!
时间是可贵的,而要让自己能够合理有序平衡协调地安排好这三大要事,的确是挺不容易的事。
但我相信,生活的强者是那种在人生前进中不退缩而是勇于挑战并把握住自己的人。
相信自己有这样的不凡追求!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3
大学,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成材"而非"成才"
这两个月,各种各样的企业来到学校招聘,我猛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我马上要走出校园了,我一下子被吓到了,整个人都颤抖了,发了好长时间的呆。
我禁不住地问自己: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大学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以前总觉得,大学是把一个人打造成才的地方,好像上完了大学,我们就都是人才了。现在想想:与其说成“才”,不如说成“材”。
一般意义上讲,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需要明确的方向,长期的深入,有一定的成果和造诣才能称之为人才;而人材就不同,只需要一些基础的能力和素养,如缜密的思维,不错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表达和沟通等,而且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基本的要求。
大学时,我们都是钥匙坯,读大学就是为了把我们打磨成能开企业这把锁的钥匙。可是一把已经加工成品的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而没有成型的钥匙坯却具有打开任何一把锁的可能,而且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被打磨,也不知道自己将被磨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要开的是一把怎样的锁。这里还存在一个风险,就是一旦具备了开某一把或某一类锁的能力,想要打开其他的锁,就只能回炉再造。所以,在不清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钥匙之前我宁愿接着做一把钥匙坯。
其实,在大学里的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都陷入了盲目色疯狂竞赛中;考试的排名,分数的高低,证书的多少,甚至担任的职位和恋人都可以拿来攀比。我们上课好像只是为了不挂科,或者说是为了找工作,再也没有因为获得新的知识而感到愉快和欣喜;证书则几乎沦为了摆设,不知多少人,过了四级之后再也没认真的学过英语。成绩和证书不能堆砌出人才,只能让人蜕变成机器,达到了指标才可以休息,这简直有些悲哀。
当然,应该没有企业会不喜欢人才,可是我们毕竟还在学校,对于一些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知之甚少。即便能够耳濡目染道听途说一些,也很难切身的体会到;实际上,即使清楚单位的要求,处在学校这个环境里我们还是很难把自己打造成他们所需要的标准人才的,因为你没有那个环境。
白岩松曾经在一个讲座里这样告诉在场的大学生:社会需要怎样的你们,绝不是拿来就能用的你们,而是能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能不断学习的你们,一个有潜力可以塑造的你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也就是材。其实在我们刚踏进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块材料,不幸的是一部分自甘沦落成废材,一部分挤破头想成为人才,可是很少人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潜力的可塑之材,也许这就是出众的英雄只是少数的原因吧。
我们在象牙塔里生活,绝大多数时间里还是在按照这里的规则行走,可是在这里对人才的要求和以后企业的标准会一样吗?倘若还在用读高中的思维看待大学里的各种标准,真的不排除被教育“毒害”的可能。既然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到工作中学习,那干嘛非要在不清楚要学什么的时候盲目的去“学”呢?踏实的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多看本书,或学门外语,积累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力,扎实的文笔,标准的普通话,等等。这些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绝不亚于你得过几次奖学金,当过几回第一名。
大学,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成材"而非"成才",而现实是毕业能够成为人才就很不错了。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4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女大学生的生活都没有这么地堕落,就我所在的学校来看,我每天差不多准时6点半起床,然后去早读,而我很庆幸地能找到很多同伴,在我到来之前已经在那里读书了,然后我去教室,同样能在教室里看到很多自习的女生,图书馆的自修室不用说,迟点去就没有位子了,且不说用书占位的不道德行为,但那里确实是有很多埋首苦读的女生。
我们的生活很有规律,基本上是教室—食堂—宿舍。像我这样6点半起床的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没有女生睡到9点10点的,即使是第一二节不用上课,我们即使在考前才奋斗专业课,但我们在平时也是在看有关专业课的内容,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到大学是为了堕落,为了傍大款的,我们会自己自己兼职养活自己,我们会自爱,在奔驰宝马中进出,在五星级酒店留宿,在别墅当小蜜的毕竟是个别。
我们会恋爱,但对象大多是学校的同学,与社会上的大叔们出双入对的毕竟是少数,人说女大学生变得现实了,充满了物质与铜臭,但我却知道,在大学里的女生更多的是向往着纯洁的爱情,而不是以金钱来衡量感情的轻重。
我们更注重的是心灵的沟通,而不是大款大叔们一句“来,叔叔给糖吃”就乐巅巅地去投怀送抱,所以请那些批评者们在看到大学女生傍大款时,千万要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我们会为自己设定一些目标,即使这些目标很功利,但我们会自己去争取。我们考着各式各样的证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也许有人要批评我们不注重自己的学术修养,只顾着功利地去适应社会,可是当现实是那么摆在面前当证书意味着工作时,没有人有理由去批判这些功利的做法。
我所知道的是,大多数女生的时间都用来考证了,英语四级六级,剑桥商务英语,会计证,律师资格证,秘书证,导游证,计算机证,总之可以考的证,都尽量去考,从大一考四级开始就一直都在考证,当那么的人那么多的时间都被考证榨掉的时候,我们还剩下什么时间去做那些批评者所描述的事情呢?当我们拥有了那么多辛苦考来的证书时,那些评论者有什么资格说我们不学无术呢?
我想说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请那些板着面孔批评女大学生的人注意选好自己的批评角度,在批评别人时,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读过大学,或者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5
一个人太过于自卑,就无法塑造一个强大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总是拿人之长比己之短,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一个觉醒的人总会在不断反思中超越自己。我们最难超越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因为我们无法成为他人,只能成为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将自己迷失在羡慕、模仿他人中,然而也正是这些迷失才使我们重新塑造了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丑女无敌》,其中女主角林无敌没有美丽的容颜,取而代之的是钢丝头、大龅牙、铁牙套、臃肿的身材、邋遢的穿着,这不仅有点影响公司形象,似乎还有点影响市容。
当然,她并没有丑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而在我们身边,像她这样的人恐怕并不少。所不同的是,她没有因自己的短处而自卑,更没有自暴自弃。如果她稍微动些和其他女士比美的攀比念头,相信一定会败得惨不忍睹。
我们很想知道,她是如何从一个小小职员,坐到一个令身边人都不敢相信的位置上的这无疑吸引了很多职场打拼一族的眼球,而且还可能引发了一场关于职场丑女,缘何能无敌的话题大讨论。
出人意料的结果尽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似乎不坐到那个位置就不合情合理,不近人情。尽管快速提拔也让她感到压力,但我们并不觉得她被工作压得头昏眼花,喘不过气来。
此时,我们的第一感觉一定是既好奇,又疑惑,甚至还会不停问自己,她到底走了什么捷径,用了什么绝招。下面我们不妨对其进行一个全面剖析,看看到底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看家本领。
她毕业于某重点大学金融专业,尽管熟谙金融与企业管理,但却因外形不堪,打扮老土,在职场中屡屡碰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是越挫越勇,在被用人单位拒绝了17次后,最终获得了工作机会。
身处美女如云的广告公司,她的生存之道,就是扬长避短,以智慧与忠诚赢得老总信任。在公司出现危情时,她总是挺身而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麻烦。后来,终于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完美蜕变。
看完这个故事,再想想现实中的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我们是否会因技不如人而感到自惭形秽,会因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而抱怨父母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将自己放在了一个矮人一头的位置上,然后独自黯然神伤。
与人攀比是人之本性,我们也无法将其从内心完全清除,只是在与人攀比时不能一味否定自己,将自己比得一无是处。而且一旦过分自卑,我们就很容易忽略自己所具有的巨大潜能。我们自认为处处不如人,其实一旦我们真正觉醒,就会发现其实一切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
也许我们并不缺乏上进心,也不会虚度光阴、不学无术,只是缺乏自我觉醒。在我们追求梦想的途中,障碍不断,面对挫折也是常有的事儿,此时我们的态度将决定自己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它们。
正确的方式是在障碍面前积极反思,而不是让自己陷入一个消极、自卑的泥潭,叫苦不迭。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自己驻足不前就跟这种错误的思维方法有关。一个人如果已经不再看好自己,那么他将来也只能碌碌无为了。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得强大,当然强大不一定是拥有多少资金、占有多少财富,更多的是一种不愿让自己消磨时光,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的期望。我们从坎坷中走来,在经历各种挫折后终于发现,自己真正难以超越的不是外在的种种障碍与限制,而是我们自己的态度、观念。
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强大的自己呢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就是我们无法成为别人,只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总是为自己找出太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足、水平有限、条件不够,那么你就无法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如果你仍然无法走出自卑的影子,对自己顾虑重重,那么你就无法将储藏在自己身体中的潜能释放出来。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觉得自己误入了迷途。人生没有弯路,那些获得辉煌人生的人也多是从迷途中走出来的。他们不但不会憎恨自己的那些经历,而且还会对其充满感激。因为迷失中他们懂得了反思,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己。
他们也曾经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时甚至放弃了突破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前面是高山,后面是绝路,在无路可走,无处可退时,他们终于爆发了,开始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奋力一搏。
也正是因为这奋力一搏,才使他们看清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原来一切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个样子,是错误方式和观念将自己逼上了一个无路可退、无路可走的境地。觉醒后,他们发现自己原来有如此大的潜能被埋没了。于是他们的信心之门开启了,并开始从自己身上获取能量,对自己深信不疑。
感谢那段迷失的路吧,经历了它,我们就会渐渐变得强大起来。当一个人开始向内心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时,他就离真正强大的自己近了。而且也只有走过了那些误区,我们才会坚信,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6
认真对待大学生活
第一次翻开那黄金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眼睛里有泪花在涌动,我知道,这泪水不是咸的,而是苦尽甘来的甜。
然后,我抬头,微笑,望着天,憧憬着我的大学生活,憧憬着我的梦想。
犹记得离开家,来学校那天,我一个人拿着行李,坐上了长途汽车,和那片熟悉的故土挥手告别。看着车窗外的景色,白色的阳光,灰色的天空,仿佛正与我此时的心情相呼应。远离那熟悉的小镇,独自一人将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心里是不舍的,毕竟阔别了那萦绕了我十九年记忆的地方,远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以及那些熟悉的朋友。
当我收拾起回忆,踏进那曾经只在我梦中出现过的大学校园时,心情是激动的,这里将是我青春的主旋律。或许这里没有我想象中的大学殿堂那么大,那么豪华,但走进这里,让我不经意的想起了两个词:干净、清新。是的,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清新。那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是那么的娇艳欲滴;大片大片的草坪,绿是唯一的颜色,是那么的有生气,让人情不自禁的闭上眼,深呼吸。
我是一个对待生活乐观积极的人,不久便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也标志我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一个没有激情的人,就如一只折了羽翼的小鸟,永远都不能高飞。我不愿做那只折了羽翼的小鸟,因为我不愿让我的激情和梦想都被地心引力所禁锢,飞不高,也看不远。
大学和高中有很多的不同。高中多数的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从早到晚排着满满的课,可以这样形容我的高中生活:一头扎进书丛中,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在大学,课不多,教室并不固定,因此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也导致了除室友外,和班上的其他同学相处的时间很少,了解也不多。
有一种感情叫室友情。因为在教室上课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寝室生活占据了我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人们都说中学的友谊很真,很纯,喜欢你就和你一起玩,一起笑,难过的时候,可以在好友面前毫无掩饰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份透明的友谊无疑是让人难忘的,因为很它很纯粹。可在大学这种透明的友谊是否还是存在呢也许因为上大学的我们都成熟了,经历的更多,更懂得去珍惜身边的友谊,人与人之间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怎样去沟通,怎样去相处,不再任性。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分享各自的小秘密,整天朝夕相处,难过的时候她们会安慰你,孤独的时候有她们在身边陪伴你,失落的时候她们会安慰你,谁又敢质疑这样的友谊不真呢
这是一个花开的季节,正如我们的青春年华,有着人生最绚烂的时光。年轻的我们,有一种感情一直都镌刻在我们心中,那就是爱情。中学时,这种感情是老师和同学都避而不谈的,我门内只能带着青涩,将这种懵懂的感情隐藏在心灵的深处,夜深人静时,偷偷地念着你心中的他或她。而进入大学的我们,可以执着地追求属于我们的爱情,带着天真,带着倔强和任性,相信这份爱可以天长地久,并为这份共同的小幸福而努力着,奋斗着,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将这份爱化作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的不竭动力。
大学里的友情和爱情是我们学习之余的主色调,这两种淡淡的色彩总让人在疲惫时候,感觉甜甜的,很温馨。
青春本就短暂,大学四年尤为珍贵。我喜欢这样一句话:趁年轻,为何不放手一搏呢这也是我的.座右铭。因为我们还年轻,时间就是我们最有利的资本。大学生活中,学习不再是我们唯一的要事,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做到全面发展,才不会被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所淘汰。
因此,该怎样去规划我们的大学四年,该怎样谱写人生中最华丽的一段旋律,是步入大一的我们应该认真去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7
想象中的大学肯定是个倾城倾国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定过的是神仙般的曼妙生活。无奈想象和现实差距实在太大,走近大学和走进大学的感觉完全不同,经过近两年的长长摸索后终于明白,原来大学就是一个刚刚退休的大老爷们,任务就是没事找事,如果愿意找,事情会有很多,能忙到鼻青脸肿焦头烂额,精神崩溃。可是要是不找,又却闲的很,会闲到无聊无奈无所事事,精神崩溃。
漫不经心的过着每一天,恍恍惚惚的就晃了两年。上着五花八门的课,结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林林总总的事,穿越着越走越熟悉,却越看越陌生的路,徜徉在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大方而拘谨的挥霍最后的青春。
有时候会和很多同道中人聚在一起看小时候最爱看的动画片,会呵呵的冲着电脑乐:哦,原来我还没长大,还是个孩子;可有时候当自己事故圆滑的说起言不由衷的话,当被朋友拔下一跟陡然惊现在后脑勺上的白头发,也会低着头对自己苦笑:哎,原来我早已经老了。
有时候会觉得由衷的快活,在大学里我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可以非凡得意,可以自在潇洒;有时候也会莫名的恐慌,当三年后离开了大学这把保护伞,我又将迎来怎样的生活呢?
有时候又发现自己会突然迸发出学习的****,能在一天甚至一个夜里学完一学期都几乎没听过的内容,虽然这样的事情大多发生在期末;有时候也发现自己已经没了理想,没了目标,只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等着三年后或心平气和或欣喜若狂或垂头丧气的接受一个已经完全不由自己操控的命运。
有时候会感到明明是昨天的事却觉着很遥远;有时候又会感到很遥远的事,却又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就这样快乐并忧伤着矛盾着,数着漫漫难熬的每一天,不舍却又惊奇着转瞬而逝的这一年。
曾经一度很奇怪,为什么古人一到春末就会难过,就开始叹什么: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怨什么: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放花无语对斜晖……春天离开了,夏天不是一样的姹紫嫣红,百花盛开吗?后来慢慢的明白,炎炎的夏日里纵然鲜花齐放,但却决不会再有春天那种嫩绿的青涩的味道了。
是啊,就是这么快,夏日的滚滚热浪就轰轰烈烈的汹涌而至,宿舍里的电扇就吱哑吱哑的扭着头转开了……但生活还要继续,也许早一步出发还赶得上暮春的最后一次落日,也许早一步改变还能迎上初夏的第一缕微风,毕竟在我们的前面还有长长的,长长的路。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8
大学即将告一段落,多想记忆定格在此刻,却抵不过时间的流逝,只留下满满的回忆,写下此篇文字,纪念我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活、纪念属于我们幸福的225宿舍。
从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意味着我们注定陪伴彼此走过大学之路,依稀的记得20xx年9月8日,我们不约而同的来到这所陌生的城市,陆陆续续的走进这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225宿舍,那时一切都是陌生的,熟悉的只有自己的身影而已,陌生变成熟悉,只需一个个善意的微笑,就这样我们六个人友好的在一起,这就是青春的笑容。
来自不同城市的我们开始期待着大学的美好,身着统一服装的我们经历了军训让我们更加的团结,只是时间会让彼此的缺点优点慢慢浮现出来,渐渐的我们有过矛盾,不过最后还是一笑而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学校是美好的地方,我们在坎坷的经历中懂得了珍惜,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是多么难得的缘分,我也很庆幸在这个宿舍,有你们给我带来的快乐、帮助,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心中的谢意,曾经我们有过误会、哭过、笑过,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经历让我们建立了难以割舍的友情,懂得了包容、理解、沟通的重要,只是还是会习惯性的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选择沉默,很多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如果多一点沟通一切误会或许会不了了之,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误会、没有这些在乎,那么怎会知道真正在乎的是什么,这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让我们更加的懂得珍惜。
当即将走到尽头,猛然的翻起以往的照片,才发现相机是双明亮却也用很的眼睛,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我们美好的瞬间,看着我们成长的点滴,那一张张天真的脸庞在经历过2年多的生活后多了些许的成熟,数年后回忆起来大学这段时光该是怎样的温馨,回忆里有你,有我,有她,有我们的快乐和在这无羁青春里留下岁月的烙印,学生时代的我们疯狂的玩过,如今即将各奔东西,别的废话也不多说了,省得你们说我啰嗦,嘿嘿,只是希望每个人的笑容能常绽放,各自有满意的工作,然后找到各自的幸福,有个好的归宿,最好的还是能把这份舍友情延续下去,珍惜225 ,属于我们的幸福的225《明、柳、丹、苗、园、晴》
大学,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开启青春大门,锁住年少无知,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校开无数条路,一个家开出幸福的花朵,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9
前不久,两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的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100个正宗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美国总统有7位。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随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太累了。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我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昏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在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重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谢娟说,我有同感,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浓厚的兴趣。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得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着渴望。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很大的挑战。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伤悲。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绝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4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三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潜力?哈佛一一告诉你。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10
大学的时间花在哪
人生能不能规划,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变数太多,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了也没有意义。然而,若你较早就有明确的长远目标,始终记得把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每件事,都转化为更接近人生目标的阶梯,那仍然可以在变化无常中保留一分从容自在。
有明确的目标,大学几年就会容易规划。几年前偶然见过一位小伙子,当时他刚刚大学毕业一年,也就是23岁左右。然而谈起他的大学四年,实在让人印象深刻。他就读的并非名校,学校的名字我听过就忘了,专业大抵是很普通的市场营销之类。不同处在于,这位南方小伙子很早就清楚地知道,他未来的目标是要自己创业,如果去打工,也一定服务于创业这个目标,这大约受他父亲做生意的影响。于是,他整个大学都围绕着未来如何创业而展开——功课之外,他打过很多份工。每份工只做两三个月,他就离开,去做下一份工。他打工原本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去了解别人如何经营一门生意。
当你目标如此明确又用心去了解时,哪怕从基层做起,几个月下来也可以弄清不少门道。到读完大学,他已经打了10份以上的工,换了10多家不同企业(可能还分属于多个不同行业),这样的积累,和普通应届毕业生是不一样的。即便如此,他的创业并没有一帆风顺,跟着社会流行做的商业计划书,被父亲一把撕掉过。后来他在家乡发现盈利点,动用所有资源搭起了第一个平台后,他的选择仍出人意料——不是在那里做老板,而是聘了一位大学同学为他管理公司,他自己则去了一家服装公司做销售,说是为了掌握那家公司的销售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他不是我见过的最成功的创业者,然而实在是一位有心人。
对大学生来说,若还没有目标,那在大学里求知识、求友谊、求爱情的同时,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为自己找到长远目标。真正的目标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单单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也不是为了迎合社会流行。若你对某些事情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那非常好,遵从内心的指引就够了。
即使你觉得从来没有喜欢过什么热爱过什么,甚至从来没有过梦想,也无须停留在一片茫然中,上大学正是多方尝试、去探求热情所在的好机会:各种必修课或选修课,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兴趣小组,跟师长或学长们多交流,找机会实地观察和了解某些行业的从业者怎样工作……一些职业兴趣类的测评也会有所帮助,至少,可以弄清你是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喜欢跟数字、机械打交道。
找到热情所在,能激发你长久的内在动力源;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养成相应的能力,则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有明确的目标或方向时,不难找到若干榜样人物:有谁已经实现了你的目标?或正在你向往的领域大展身手的?去了解哪些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后跟自己的现状做个对比,那你未来5年8年10年的能力发展计划就差不多出来了。单是弄清哪些因素帮助榜样人物获得成功这个过程,也会对你的思维训练、把握重点、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能力大有帮助。
如果你暂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方向,可以在一些通用能力上下功夫:主动性、影响力、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若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则要注意沟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培养。
有规划有计划,不是寻求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容不得半点儿变动,而是同时也做好心理准备,不执着于预期,学会灵活应变。单纯做事,比较容易规划和安排;与人相处上,经常需要灵活性。
进入大学,有了大好机会开始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智慧,也有了大好机会认真了解自己、学习自我管理。目标明确,有利于你围绕目标扬长避短,这比在抱怨不满中混日子要积极主动,比漫无目的地跟风、盲目考证要集中火力。
大学的时间花在哪儿,明眼人是不难看出来的:寻找长远目标、做好规划。
目标、规划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心态够好、心胸开阔、生性豁达,可以把整个人生看成一场旅行或探险,内心不受境遇的高低起伏所扰,不管走到哪里遇见什么人,都能激情四射尽享生命,那么,有无规划根本无所谓。不过,若你还没到这般境界,还关心安身立命讨生活,那么目标、规划这类俗事儿,有助于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时间。
寻找长远目标、做好规划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开始逐渐拿回生活的主动权,从大学开始,学习管理好自己,成为你生活的主人。很多同学在中小学阶段习惯了被管理被安排,进了大学有了相对的自由之后,反而茫然不知所措。
曾听从名校毕业即将赴美留学的学生感叹:在国内都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要出去读研了,还真发怵!这听着让人有些悲哀。
现实中只知道听从安排的同学还真不少,你们打算何时学习超越自我,何时学会为自己负责任,去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们真想为自己尽力,那么,在大学里找到长远目标,做相应规划,会是很好的切入点。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11
大学生如何从自卑中走出来?
当有人跟我说他们很自卑时,我非常能理解,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自卑的人,算是过来人了。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强的自卑心理。不只是因为家境贫寒,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从小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口吃,也就是结巴。没有口吃毛病的人,永远不会理解口吃的烦恼。不敢跟人说话、不敢跟人打招呼、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读课文……
口吃这一毛病,从我上学开始就一直困扰我,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高中的时候,进入了县城,全部都是新同学,更让自己不敢说话。我本身性格外向,但又强迫自己少说话,导致每天内心都在纠结。直到后来这些同学都混熟了,才慢慢放松下来。到了上大学,又有新的挑战,因为要说普通话。我内心的焦虑更加严重,我找了口吃矫正器的广告,去咨询了他们如何购买,但因为价格比较贵,当时没钱,就没有买。
回想那一段经历,有些不堪回首。那时我经常晚上在被窝里默默念:老天啊,你可以让我长得矮一点,长得丑一点,只要让我说话能正常,我都愿意。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朝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其他人也会有明显缺点么,其他人也会自卑么?我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苦恼的问题,有人苦恼自己头发少,有人觉得自己长得丑,有人苦恼自己太矮,有人苦恼自己太胖,还有人烦恼自己没有毅力……大部分人都会为自己的某些缺点烦恼,就像我为自己的口吃烦恼一样;同时他们都在羡慕别人。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羡慕别人的,都是我们缺少的;我们不在意的,都是自己拥有的。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有口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后来我在大学当班长,在班会上我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个毛病,就是结巴,请大家多多包含,也希望大家能帮帮我。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如释重负。从那以后,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真的有很多人会私下里过来建议我如何克服,还有人说以前压根就没有意识到我有这个毛病啊。
自卑的人,最害怕别人说自己的毛病,但这个毛病一旦自己主动说出来,他就会慢慢走出自卑。
后来我去了淘宝工作,我经常给淘宝的管理者讲课,每次讲完课,我妈都会问我:你讲课时不结巴?我说:有时候也结巴啊,不过没关系,大家都习惯了。
自卑的人,经常会把自己的缺点放大,以为周围的人只要看见了自己,就会发现这个缺点。其实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焦虑,没有时间来关注你的缺点。
自卑的人,内心极度的敏感,最害怕别人谈起自己的缺点,一旦听到类似的言语,都会觉得是针对自己。
自卑的人,都会极力的掩饰自己的自卑。就像一些家境不好的人反而会表现得非常大方,而且不好意思申请贫困助学金……
如果敢在公众面前说出自己的缺点,就是走出自卑的第一步。
【大学生活的励志文章】相关文章:
励志经典文章11-13
励志文章11-08
励志的文章11-02
工作励志的文章11-18
励志类文章11-16
励志工作的文章11-15
大学励志文章11-14
广播的励志文章11-14
管理励志文章11-10
文艺励志的文章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