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年味的作文

时间:2023-12-24 16:47:26
  • 相关推荐
写年味的作文9篇(推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年味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年味的作文1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老家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老家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老家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老家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写年味的作文2

  还没有过年,家里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年前,住在乡下的二姨一家乘车来到这里,为过年做准备,我们一起去了大润发超市购物。“大润发”里比以前更加热闹了,那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来来往往,纷纷挑选过年时需要的东西。“大润发”里的装饰也不一样了,里面张灯结彩,挂着许多灯笼、中国结和各种福字。超市里面还专门开辟了一条年货大街,上面集中摆放着一些过年时热销的物品:八宝饭、保健品、糖果……烟酒区也比往常更热闹了,柜台上的服务员忙的不可开交,嘴里不停地说着:“怎么这么多人啊!好像买东西不要钱似的”。二十几个收银台全部开放,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想找一个空位子是根本不可能的',从机器里打出来的小票都是一长条一长条的。从大润发里走出来,许多人都在候车亭里面等免费班,车子刚到,大家就挤着往车上搬年货。

  要过年了,得回乡下,路上车子很少,老爸都能开到一百码。回家,姑姑在包蛋饺,我问姑姑:“为什么要包蛋饺?”姑姑告诉我,要过年了,亲戚要来做客,饭桌上少不了这个。桌上,还摆着一大盆团子,爸爸对我说:这是年团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过年,还要打年糕,年糕代表年年高。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上,小朋友里我最大,爸爸妈妈让我敬酒,一开始我一直说“新年快乐”妈妈让我换一换,我就对爷爷奶奶说:祝你们身体健康!他们也回敬一句:祝依依学习进步!敬好酒,长辈们纷纷发了压岁钱,我收得很高兴,收好后把他们藏进了口袋。放烟花是大年三十少不了的东西,烟花的名字取得很吉利:什么鸿运当头,捷星高照、步步高升……一个个烟花飞上天,在天空中绽放着笑脸。大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守岁前的必看节目。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在一片鞭炮声中我又长大了一岁。

写年味的作文3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将“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将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与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将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将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将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将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与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与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写年味的作文4

  空气中氤氲着一层挥不散的香,是年味,更是家味。

  ——题记

  天刚露出鱼肚白,几缕金光洒在大地上,为这吉祥的日子增添了几分瑞气。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灯笼高悬在门前,人们穿红戴绿,脸上挂着幸福的神情。

  哚哚厨房里响起了刀与砧板打架的响声,也是过年时独有的年声。我快步跑下楼,冲进厨房,跑到正在剁鱼笼糕的奶奶身旁,一手扶着柜子,一边探头去问奶奶:奶奶,是吃鱼笼糕吗?奶奶慈祥地笑了笑,皱纹里漾出宠溺,眼睛闪亮得开出花来。她应声答道:是啊,小调皮鬼,帮我去打鸡蛋吧。我点点头,转身就去拿鸡蛋。

  我把碗端端正正地放在桌上,把鸡蛋轻轻在桌子上敲一下,再轻轻捏开,蛋清蛋黄顺利掉进碗里。再用筷子顺时针搅匀,金黄的蛋液上泛起一层细微的泡泡,透明的泡泡熠熠发亮,映照出我的脸庞,嘴角是微翘的,笑着。

  我端着搅匀了的蛋液走到煎锅旁,奶奶看了看我,夹起一片切得平齐的鱼笼糕,稳稳地铺平在浇满了热油的煎锅上。我拿着勺子,舀起一勺金黄的鸡蛋液,把它轻缓地浇匀在鱼笼糕上。热油响起嗞嗞的音乐,蛋液在鱼笼糕上跳着华美的圆舞曲,伴随着一阵香甜调皮地钻入了我的鼻尖。奶奶看了我一眼,眼里闪烁着不明的意味。我们默契十足,很快,一盘美味就出锅了。我看着盘子里金黄的鸡蛋与粟色的'鱼笼糕交缠在一起,冒出腾腾的热气,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挥不散的香味儿。

  大家似乎闻到了香味,不约而同地围坐在了桌前。我把鱼笼糕端到桌上,大家蠢蠢欲动,看见盘子里的鱼笼糕,个个抄起筷子开动了。奶奶夹起一片鱼笼糕放到我的碗里,她笑了笑,说:今年也要步步高(糕)升啊!我点了点头,笑着答道:好,步步高升。我夹起鱼笼糕塞进嘴里。香甜在我的口腔中散开,热气沿着我的舌尖钻进我的胃,一瞬,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这就是我熟悉的年味,更是我迷恋的家味。

  瑞气笼罩在我们周围,阳光下,一家人边吃边笑着聊着,好不和气!空气中弥漫开的香甜,是年味,家味,更是幸福的味道。

写年味的作文5

  背倚着木门,木门光滑而灰溜,散发出冬日阳光般的温暖灶膛里柴禾劈哩啪啦地响着。爷爷咝咝地抽着烟,向灶里添着柴禾。奶奶在锅台上翻炒着,烟气很快弥漫了整个厨房,呛得我咳了出来。

  像单调的素描,漫山遍野地萧索的颜色的,铺天盖地地撒满了整个窗台,可即使是这样无事做的冬日,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有数不清的乐趣的。运气好的时候堂哥伊东逮住一两只野兔子,这是让所有大孩子垂涎的事。而年纪略小的孩子就只能捧着皴裂的红扑扑的脸,鼻子一吸一吸地,趴在堂哥家的院墙上,听那杀兔子时野兔乱扑腾的声音,心里不知是激动还是惋惜。更多的时间孩子们会摆弄那两毛钱一盒的擦炮,一擦盒边沿,往冰面上一扔,只听啪的一声。冰面上就只留下一个小小的黑乎乎的印记。扔进空罐头瓶子里的声音更奇特,瓮声瓮气地嘭的一下。倘若多扔几个进去,罐头就常会震得打颤。各个村庄上此起彼伏的炸响的声音,算不上大,却大肆地炫耀着孩子们的'快乐。

  似乎吃食都总是别人家的好吃些。两三个孩子挤在厨房的矮桌子边的,脚却不安分地踢来踢去。然后,每一个人一海碗面就端了过来的,都挑了大块的鸡油在碗底的,香得钻入骨髓。将粗瓷碗有缺口的一边转到另一边,香菜厚重的味道扶摇直上,趴在碗沿滋溜溜地吮吸一口汤的,暖烘烘的。于是几个孩子埋着头呼哧呼哧,不亦乐乎。

  到了傍晚,炊烟在远处一点点升了起来,直直的,不浓,略高一点时便渐渐地散了。于是,那绵长的亲切的呼喊声就悠悠地在空旷的田野、河岸上散开来了。浓郁的乡音,满蕴爱怜。若是喊了两三声依旧不见孩子虎头虎脑的身影,母亲或奶奶就拎着饭铲子奔出院门吆喝起来。袅袅的炊烟,模糊的喊话,一点点地漫漶,昏乎乎的甜蜜。而今我坐在教室的桌前,任凭旧年的声音无形地在脑海里出现,又带着不能再触及的遗憾流回往昔,怅然而美丽。

写年味的作文6

  在初三紧张的复习生活中,日子一天一天的往前滑过。看着日历上新增的划痕,羊年的钟声快要敲响,而我却在空荡荡的房间察觉不到新年的气息。

  或许是因为作为初三的学子有太多的学习任务,让作业掩盖了过年的痕迹;或许是在偌大的城市却没有亲戚的走访,听不到过年的脚步;或许是因为科技的插足,玩耍不再是幼时的`简单快乐……总之,在春节前夕,我感受不到这个节日该有的红火。

  犹记小时候,过年是我们小孩子的日思夜盼。过年,意味着可口的美食,意味着红包里的压岁钱,意味着一年之中难得的团聚。年前,爸爸妈妈总会带着还是小孩的我,布置一大堆年货,看着爸爸妈妈手上挂上一个个的袋子,在为如何带回家而苦恼。那时家中还没有车,要在春运前早早定好火车票,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人群中挤过,找到位置。听着火车轰轰的响,我的心也扑通的跳,期待快点到那个熟悉的站口。十个小时,对于一个孩子太过漫长。满脑子都是新年的欢喜,脚尖触到实地的那一刻,便猛扑进家人的怀抱。

  没有烟火的春节,当时的我,是无法想象的。叔叔家开的花炮厂,是儿时的过年的好去处。各式各样的花炮,在地上或天上舞动着,拖着七彩的尾巴。那淡淡的硫磺味,是我心中最欢乐的年味,无可替代。

  如今的我已经长大,不在是那个只知美食和鞭炮的孩子。年的味道,是鼻尖的那一丝红火,看见亲人时迸发的迷人的香味。

  初三的学子也许不该奢求假期,即使是这最红火的春节,也应当它是一段潜心修炼。今年的年味,大概就是作业册的墨香,一丝清冷和半点温暖。原想让这千年造出的汉字陪我聆听新年的钟声,到达新的一年。

  冷清的房间却让我陷入沉思。

  带着一丝负罪感,我终究是抵不过那浓浓的思念,坐上小车,走在通往家乡的路上。高速公路上,车很多,车里是和我们一样的兴奋雀跃。这漫长的旅途是否值得?我走下车,看着满天烟火,和烟火照耀下的身影,心中释然。

  没有家人,什么味道都不是年味。

写年味的作文7

  他们说,年味,淡了;

  他们说,年味,变了;

  我说,年味不曾改变,是时代变了。

  ——题记

  21世纪,科技融入人类生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可面对这么一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会怀疑、会好奇,也有人开始惧怕。

  过新年,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这些个过年的习俗,在古代,因为地域和气候、人文、朝代等等的限制与影响,虽然大致相同,但终归在细枝末节的地方上出现了差异。

  所有的习俗都在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改变着,在21世纪,它们更是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但因为人的骨子里对未知的恐惧,这场改变注将坎坷。

  我们老在说年味变质了,智能手机隔开了人与人的距离,可实际上年味并没有变。去旧迎新,年也是在不断改变的,智能手机在全世界的大面积普及注定了它将与我们的`传统习俗发生冲突,但最终相融合。

  古人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则可以运用在所作文有地方。

  新事物的产生,先是旧事物的分裂,再是新旧之间的冲突,最终新旧融为一体。年味一事亦是如此,新时代科技融入生活势不可挡,那我们何必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我们都视手机为洪水猛兽,那么杀不尽,就驯化好了。但还有一点,虽我不赞成年味变了这一说法,可我对年夜饭饭桌上人人低头的做法也不敢苟同。鄙人不才,不敢妄论解决之法,可倘若我们真想让这现象消失,除了时间的打磨,唯有前人的引导。为人父母,当树立良好榜样,以理教其子,且不是一天便能看到效果的,需要从小养成。

  言归正传,当某样东西为大势所趋的时候,不要抗拒,也不要急着向社会发问,更不要在网上以舆论力量,试图通过抨击某机关已达到自己的小心思。时间,自会给人答案。当我们这代老去,时代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与如今相比又是另一幅模样,那我们更要告诉自己的后代:能一成不变的,只有历史。

写年味的作文8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与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与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将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与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将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将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与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将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与妈妈尝尝。看着姥爷与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写年味的作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爸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心灵感知新年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期许,希望新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里面充满了浓浓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充实,享受。我们吃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乐趣,等待零点钟声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