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世博园作文

时间:2024-01-09 11:31:14
  • 相关推荐
参观世博园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世博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世博园作文1

  蓝蓝的天空下,在重重青山环绕中的昆明世博园里热闹极了。

  那儿汇集了世界各地的风情建筑,著名景观,以及各地特有的。科技馆里充满了时代气息,中国馆里洋溢着民族风味。在这个浓缩了全世界精华的世博园里,最吸引我的是那个“小海南”。走进那精致的小竹门,只见一棵棵高而笔直的椰树,乌黑一片碧蓝的“”。这水是那样的亮,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闪闪发光的蓝宝石;这水是那样的清,甚至可以看见“海”底的沙石。在“海”边的小沙滩上,立着一座五六米高的.山石,上面清楚地刻着“天涯海角”的字样。此时此刻,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来到了海南这块美丽的岛屿。

  我刚离开“海南”,又到了山水甲天下的“”,一会儿又进入了我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上海”。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欣赏了日本的花卉,游览了“韩国”、“加拿大”……真像是在世界各地周游了一圈。

参观世博园作文2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世博园,这是我第二次去。我们先去了城市人馆,里面讲的是六个国家的六个家庭,介绍了这六个家庭的工作、家居、学习、交往、健康等情况。我在了解他们的学习时,看到了许多许多的书摆放在书架上,书架与书架之间还有梯子连接,这让我想起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城市人馆里面的装饰是用一些牛奶盒、抽屉、塑料箱子、硬纸板、瓶子、油漆桶做成的',又结实又环保。之后,我们来到中国馆,我本以为可以直接参观,但来到馆内还得排很长时间的队。

  我们在中国馆里先看了一个短片《历程》,短片讲述了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高科技越来越多。我们还看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人会走、船会动,栩栩如生,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远大馆,它是一天建成的,像堆积木一样,是世博园最低碳最环保的场馆。我在里面看了短片《方向》,一个人一生要消耗的东西、制造的垃圾已经很多很多了,想想地球70亿人会是什么结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低碳生活,这不仅仅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整个地球。所以说人类的方向就是低碳。

  因为其他热门馆排队的人太多,所以我们只看了一些小馆,今天真是满载而归呀!

参观世博园作文3

  一到世博园区我就兴奋不已,因为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那宏伟的建筑和人山人海的队伍,真是太壮观了。

  一路上,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许多场馆,有沙丘般的阿联酋馆、充满佛教气息的印度馆和尼泊尔馆、艺术殿堂法国馆等,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德国馆,因为它可是我排了好几个小时队伍才得到的参观机会哦!德国馆的主题是“和谐的都市”。里面高科技产品令我眼花缭乱,尤其是那神奇的'屏幕,不用接触屏幕,只凭光线感应,就可以远距离地用手指直接操作屏幕。在我这个小小设计师的指点下,居然完成了一个城市的污水处理,还在河边建造了一个美丽的人工小岛。

  最神秘的还是那个叫做动力之源的金属球。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随着我们的呼喊,动力球会来回摆动,静止后它的表面还会呈现地球孕育种子、种子又变成花的生命诞生过程。接着,我们呼一声,球面蒲公英居然飞走了,真是太神奇了!在我出馆的时候,还幸运地被德国阿姨邀请做了个小调查呢!

参观世博园作文4

  今天早上,我5点钟就起床了,因为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参观上海世博园,世博园很大,听车上的导游叔叔介绍,第一届世博会是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但那时的世博会没有吉祥物,今年我们上海的世博会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吉祥物叫“海宝”,听着导游叔叔的一路介绍我们很快就到了上海世博园。

  世博园真的很大,进入世博园后,爸爸妈妈先带着我坐地铁来到了浦东园区,再坐上环保电瓶车到了中国馆的大门口,呀!太雄伟了,中国馆像用一个个比足球场还大的印章搭上去的,排队参观的'人太多了,我们进不去。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韩国馆,韩国馆的外墙上画满了一个个韩国字母,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我们又来到了英国馆的大门口,它的外表像一只巨型大刺猬,荷兰馆像一个五彩的巨型游乐园,波兰馆像一把巨大的凳子,西班牙馆是用一张张席子搭成的,最后,爸爸妈妈带着我从浦东园区坐着轮船回到了浦西园区,接着参观……..

  天暗了下来,世博园五颜六色的灯光亮了起来,哇!好漂亮啊!

  今天我好开心呀!因为我去了难得见的世博会

【参观世博园作文】相关文章:

世博园作文06-03

游世博园作文03-07

[优]游世博园作文10-16

沈阳世博园作文10-18

游世博园作文优选[15篇]12-05

参观的作文03-21

有趣的参观作文12-31

参观北京作文01-04

消防参观作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