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构思》说课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说课的题目是《作文构思》,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的程序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在写作方面提出的要求中有这样一点:“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的环节。”这四个环节中尤以“构思立意”最为重要,它就像一篇文章创作的灵魂,决定着全篇的精神,反映出创作者的内涵和思想境界。然而这往往又是学生认为最难的地方:怎样构思?如何立意?主题确定得是否新颖、是否有深度是决定文章水平高低的关键。而确定新颖、深刻的主题要靠独特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九年级上册已经增加了议论文的阅读,学生一般都能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就为作文的构思教学提供了可能。同时,对学生作文构思立意的指导不仅能帮助他们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思考社会和人生,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议论文的思路。
为此,我将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联想的思维训练为主,指导学生结合课内外内容进行作文的构思;第二课时学生定时完成一篇习作;第三课时师生围绕“构思”的广阔与独特进行评改交流。
今天我将给大家重点展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联想,学习作文一般的构思方法和流程。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我将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因为:新课标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能根据内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写作。”
我将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因为:
1.农村学生由于信息相对闭塞,阅读面狭窄,思路不够开阔,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强,作文千篇一律的情况比较普遍。
2.传统作文教学以讲授技法为主,忽略学生素材储备的调动;重仿写,轻创造;重形式,轻内容,导致作文缺个性,少灵气。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以问题探究法、讨论点拨法为主,帮助学生通过以下学法达成目标:
1.联想发散法:我引导学生从话题出发,以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顺应思路自然展现各种联想,明确写作的内容。
2.讨论归纳法:指导学生从罗列的众多材料中,去粗存精,分别归类,从生活素材走向作文题材。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引发思考。我的导入语是这样的:
同学们,再过不久,我们就会走进中考考场,拿到语文考卷,我估计多数同学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生答,看作文)对,看今年作文是什么样的题目。为什么看题目?因为担心,担心什么呢?有没有做过?会不会跑题?说到底,是对构思没有把握。审题和构思是影响作文成绩最主要的因素。所以,今天就让我与你们一起来谈一谈作文的构思。
(我设置这样的情境,紧扣学生写作过程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思考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写什么”以及“怎么写”的困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对本课的关注。)
第二环节:设置话题,发散开去。
多媒体出示话题:汉代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也可医愚。”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从识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以书为伴的生活。关于读书,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一定有许多故事。请以“读书”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学生朗读后,我提出第一个关键问题:看到“读书”这个话题,你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什么?我们会想一些什么?
(设置读书为话题,与第四单元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问题直指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
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联想,拓宽思路,我要求学生首先要非功利性地去想各种各样具体的东西,并采用接力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回答。
我把学生所想到的所有与“读书”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想到读书种类、读书方法、读书意义、读书态度,想到作家作品、读书经历、读者年龄,以至读书评价等与“读书”有关联的方方面面。并提醒学生随手记下,为第二环节教学作好准备。
第三环节:指导讨论,寻找路径
在积累上述材料的基础上,我知道学生两人一组,一起讨论完成构思,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要先从这些材料中归纳一个方向,确定写哪一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要找出一个思路来。比如读书的作用、读书的方法,题目先不想。
第二步,为这个方向找三点支架。一个支架就是思路里的一个驿站。我们要三个驿站,这条路才走完。要求学生要从上面去找,有的需要补充,有的需要用别的句型改造,然后找出三个驿站来。
第三步,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发言交流,谈思路的方向及选择的三个支架,其他学生要随时做笔记。引导学生结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相关内容打分评等级,说理由。
(这样做,是把中考的强化训练与写作相接轨,既遵循写作的规律和习惯,有照顾到中考应考的需要。)
第四步,下水构思,拓宽思路。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高高在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师下水作文,与学生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还能在深度和广度上起到示范作用。
比如,我可以这样构思:小时候读书是上学之路;现在呢,是考试之路;未来,是成功之路。不同人读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读工具书,有的人喜欢读文化书,有的人喜欢读历史书。也可以这样写,有的书像白开水,虽然淡然无味,但必不可少,有的书像茶,平淡中有宜人的芬芳,可以调养精神,像周作人、梁实秋的书,这就是读书的不同种类有不同作用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在深度上拓展联想,我继续示范写不同的作家给我的启迪,第一个写的是余秋雨,下一个我要写的是梁实秋。第三个写的是鲁迅。余秋雨关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中国或外国的文化现状;梁实秋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而鲁迅关注的是社会的现实和它的走向。这是不一样的。那么有的书像酒,读后让人热血沸腾、力量倍增;有的书像咖啡,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这是不同类的书。如果我只是说读余秋雨怎么样,读梁实秋怎么样,读鲁迅怎么样,那么就是三类文;如果我加一个有的书像白开水,有的书像茶,有的书像酒,那么就可以是二类文。
(这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渐渐认识到了“读书”的话题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建立我们构思的坐标系,可以沿着时间的轴往前走,可以沿着空间的轴往上走,也可以沿着书籍的种类,还可以按照人物、按照不同的作用等等这样一些东西建立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建得越远,我们的路就越宽,作文构思实在是件不难的事情。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创作欲望,顺势进入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延伸拓展,巩固实践。
用刚才训练的流程,展开“回归”这个话题,想到什么写什么,要求学生越具体越好,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想到什么名人名言,想到什么课文都可以,一定要想得小而实,每个人力争写十点吧。(之所以可设计此过程,是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也可以说都是与“回归”这个话题有关的。鲁迅的《故乡》写游子二十年后归乡;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写失学少年在放鸭的旅程中想着归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抒写一家人对流浪兄弟回归的企盼;黄蓓佳的《心声》真诚期望教育回归本色的质朴。实在找不到第三个,就联系当下的现实。引导学生把作文构思的视角延伸至书本,进一步拓展思路。然后再进行分类归纳,找出三个支点。)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理清层次
要注意三个层次的关系,每个层次要有一个中心句。
我对学生进一步提出以下要求:
1.话题找到的三个支架,按照合理的顺序排列。
2.个层次确定一个中心句,并尽量使三个句式整齐。
3.中心句,拟好标题,连缀成文。
至此,本课对作文的构思就基本完成了。这样设计,是为了向学生强调作文构思要有两个意识,一个是层次意识,一个是层进意识,力求文章层次清晰,达到二类以上作文的要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