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海海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生海海读后感1
《人生海海》是当代闻名小说家麦家出版的新作。麦家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其中《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保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20xx年度全球十大小说”。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奇,故事传奇曲折,充溢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依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对谍战类型剧开展意义重大。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讲解并描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溢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个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赢了多数场仗,最终却败给一个缺乏道的隐私。作者功力深厚,情节开展顺畅,不困难的故事又总有悬念,让人忍不住去猜测,上校到底藏了怎样一个隐私?整个故事围绕这个“隐私”绽开,从“我”的视角,讲解并描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动,可读性特别强。整本书没有震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慈爱。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形容人生困难多变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们像海滩上的两粒沙子一样相遇。”好在林阿姨终究找到了疯了的上校,余下的后半生,于林阿姨而言,既是爱,也是救赎。人生海海,苦难总会过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现实里的深情和蔼良让人感动不已,读到上校离开的那一段,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个闪着金光的人呀……
麦家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仍旧酷爱生活。生活从来不完备,不完备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2
很久不看小说了,因为总觉得小说读起来虽然过瘾,但许多时候就像是吃一包薯片,吧唧吧唧嘴,解了馋却留不下什么。尤其前一阵我实在沉迷在简史类的书里,觉得他们带来的思索的启发性更强,有理有据地剖析世界,弥补了学问的空白。进而,更对虚构的、悬置于生活之上的小说有些排斥。
但《人生海海》,作家麦家潜心8年的新作,还是在各类文学大咖的引荐下——莫言、高晓松、董卿等等——被吸引了。
读罢,只觉得这本书,我可能会把它放在我书柜中最惹眼的地方,然后时常重温,竭力引荐。因为它不只是一本让人阅读起来感觉酣畅淋漓的小说,更有着很深厚的内在,让人难忘。
故事发生在江南的村庄,男主子公有两个名字:有人叫他上校、有人叫他太监。每一个村里的人,都有着对他的推测,每一句对他的描述中都有个转折:
“他是全村最稀奇怪异的人,怪异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办法。
其次,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似乎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第三,他素来不出工,不干农活,每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
故事就此而绽开,在令人心碎的.背叛中、在残酷的斗争中、在宽容的救赎中,描绘了主子公的一生,说明了这些冲突。不仅是主子公,小说中也呈现了“上校”身边见证人的遭受——雌老虎、老巫头、劳保长、小瞎子和我,一波波历史的洪流——抗日、内战、xx,描绘了每一个人或缺憾、或懊悔、或悲悯的一生。
这本小说,极强的故事性肯定是过瘾的阅读,但读完后也会印刻下一个最深的感受:世事改变,命运多舛,人生海海,像航行上大海之上,人生困难多变,有一帆风顺的祥和,也有波涛汹涌的凶险。人面对前程,只有前进不止,不管怎样的际遇,始终要坚毅活下去。
读完整本小说花了2天时间,期间思绪完完全全的被故事占据。有时因为太过震惊悲恸,而停留在一段上不忍心再读下去。有时也被故事带着,想要一目十行,赶快知道后面发生的情节。
这本小说是段旅程,像是乘着文字,我搭上了一艘小船,航行在咆哮改变的大海上。上岸后,身体好像还在左摇右摆,适应不了陆地的平稳,不断回忆着沿途的风景。虽是令人揪心的感慨,也留下一段不会被磨灭的故事。
人生海海读后感3
看到腾讯出的《文学的日常》,史航对话麦家,才知道他,然后花了三天时间读了这本《人生海海》。
看了文学的日常,感觉麦家是个怎么都不开心的人,是如此的消极主义,麦家的工作室在西溪湿地,风景如画。但还是不开心,小心,谨慎。
《人生海海》我读到了父子关系,英雄主义,自我和解。
父子关系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爷爷对父亲的爱,爷爷爱的付出跟父亲所感受到的往往会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很多的父子关系都经历相背,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相近,但相背的力道太大,儿子往往要花一辈子时间才能感受到父亲的爱。更可悲的是,有时候没有和解的机会,父亲会先离开。
上校是没有欲望的`,耶稣式的。因此他不是真正的人,他是神的化身。整本书我看到的都是麦家自身在跟自身和解的过程,小瞎子就是他心中的魔咒。当他看到黄金手术钳的时候描述“在我手上,它确实是吉祥的,灵丹一样的,一下驱散了蛀噬我多年的心病。我轻轻抚摸着包,心底暖洋洋的,感到又一只温柔之手在抚慰我,也许正是上校在天之灵的手吧”这个时候,小瞎子这个魔咒被击碎,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麦家接受了过去,砥砺前行。
人生海海读后感4
前两天拖着我妈去了书店,随便挑了点书,她选了这本《人生海海》。我看到她拿着这精装外皮的时候着实有些抗拒,一来精装书又贵又丑,二来麦家——我只听过,但不知道他有什么代表作。
看书皮简介就能把内容猜了个大概。“《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那无非就是从抗战、解放、文革到改革开放的各种际遇了,当然会令人嗟叹、唏嘘、扼腕云云,这一类小说的立意内涵也总是大同小异,区别开来的就是架构如何,文风如何。
书衬上有王家卫写的:“有人说,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经典文学的直线距离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这三步。麦家的了不起在于他走完了这三步。”首先这个有人说是谁说,我很迷惑。一般来讲,要使自己说话有份量,那最好搬些名人名言。这样堂而皇之地降下一个“有人说”,倒像是“我自己说”。还有“这三步”是哪三步,讲话要讲清。不知道王家卫原话如何,但书衬上宣传这一段,真叫我摸不着头脑。那意思不过是“王家卫觉得麦家很好”,但我也不喜欢王家卫的电影。
本书的叙述方式有些意思。主角该是这位上校,但他的人生轨迹却不是他自己说的,也不是“我”看来的。“我”在书中应该就是个耳朵,上校的人生经历都由听来的故事凑完整。
这种构局挺精巧,“我”听来的既有正面也有负面,人物形象立体起来了,且悬念充足,不到最后读者都不会明白上校的经历究竟如何。由于叙述者众多,作者也在上校——剧情的主线中穿杂了这些配角的人生。也许作者原先是想构出一个庞大的故事。不过,这种叙述方式被用的挺多了,作者也用得挺顺的。
我想了一会儿,不知道还能夸啥了,我还是来说说我觉得不好的点吧。
繁冗。三百来页,内容却多的很。主要人物们有绰号,好多好多;各种角色也着里不少墨,甚至有些多余的墨。一个配角,不多的戏份就可以刻画出大致形象了,但往后读,还在写,可又没写出什么新内容,只是拿同样颜色的笔,在草纸上不停地叠涂,但涂来涂去还是那色儿。可以说是人物欠缺成长吧,从头到尾还是那样子。比如说小瞎子,很工具人。
主角光环太重。角色都依附着上校,他们的行为、意愿、结局,都是由上校起,由上校终。在此过程中,时代的力量被淡化了,“命不由己”的特色被削弱了,反倒是“上校”变成了天命,而时代只是个推手。有些主次颠倒吧。本以为看的'是时代浪潮颠倒众生,但最后只瞧见了个人魅力的庞大影响力。尤其不太理解“我”对上校态度的取向,为什么“我”会对一个不甚了解,鲜有接触的人怀着如此之深的、几十年都难以泯灭的愧怍?就仅仅是因为爷爷毁了他?还是因为好奇?“我“儿时的行为与“我”长大后出入甚远,到底怎么变化的,书中也缺少交代。另外,爷爷揭发上校导致“我”家破人亡的剧情刻画太少,这让我这从未体味过当年环境的孩子颇为恍惚。
语言。不太流畅。看起来很想模拟那种乡土感,但读起来还是带点城里人的味道。可对比余华,那写得就很接地气。
关键剧情转折太快了,钢没用在刀刃上。
按书皮介绍来讲,本书的主旨应该就是“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所以它其实也可以叫《活着》,不过余华叫了他就不能叫了。书中主要角色,上校,并没有刻画他怎样生不如死,最后也疯了,所以更没有活着的困扰了,你总不能说被压迫然后发疯体现了活着的勇气吧;上校的妻子,同样也没有到抉择生死的地步;我爷爷,其实可以衬这句话,但没做多少描写;我爹,看起来不适用;我,似乎是真过过苦日子,经历过生死抉择的,但西班牙的生活显然不是本书重点,而我也不是本书着力刻画的对象。综上,主旨不突出。总体感觉就是作者做了一桌子菜推到你面前,都差不多,因此我不知道他最想秀一把的是哪道了。
我只是草草读了一遍,所以有些地方可能没注意到,有些地方可能会错了意,但一遍下来后,我无论如何都不想读第二遍去弥补疏漏了。这种题材的书不少,优秀的有,一般的肯定更多了。这本《人生海海》总体来说肯定是还行的,行文流畅,人物丰富,惨也都挺惨的。
不过也就是还行了,我还是更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
人生海海读后感5
读完心潮澎湃,这本书悬念迭起。描写了一群乡村人的正义感、朴实、快意恩仇、小肚鸡肠、刻薄、算计。人物形象立体,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这些秘密压的人活不下去,身体被压垮掉。
上校,一生经历辉煌又坎坷,为人豪爽。最后疯了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救赎
爷爷,封建守旧爱面子。因为想保住脸面而出卖上校,受不了全村人的辱骂排挤,最终在猪圈里上吊自杀。
小瞎子,胆大妄为好生事利用职权获取上校的.秘密,被上校隔了舌头双手致残。
主人公的妻子出场时间不长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人生海海读后感6
人生如海里的海浪!
我以为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叙述,后来才知道是一部小说,它真实的让我觉得肯定书里的人都有原型,刚开始以为上校是书的全部主角,后来发现人生海海写的不只是上校的一生,是“我”,上校,林阿姨,爷爷,父亲,一个村庄的一生。
上校是一个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身心的人,他从来不活在别人的嘴巴下,他有好多秘密,救过无数的人,最后疯了,却有林阿姨照顾了一生,无忧无虑活到了94岁,以前的丰功伟绩也好,不堪往事也罢,都被他遗忘在了内心深处,偶尔像鱼一样,越出水面透了透气,不知道是不幸还是不幸中的万幸。林阿姨和上校就像是冥冥中注定的牵在一起的人似的,她和他的相遇,和互相的.伤害和毁灭。却也造就了他们也许注定这下半辈子是夫妻。或许下一辈子也是,我相信上校心里是有她的,比如那张画,她说教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养蚕,而林阿姨也许是欠他的,在以为的情况下,中了副院长的计谋,她直到后来才知道,可是却也是深爱他的,记得她说过,这个世界上坏人太多了……摘了几句文里深刻的话,
人和兽之间,只隔着一团愤怒。
乡亲面前自大不得的,即使你上升到月亮上,你的祖宗也在他们脚下。
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别人的眼。
我饶过了他,也饶过了我自己。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7
麦家老师这本书不厚,但书里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却足足有一个人一生的经历那么厚。“人生海海”一词出自闽南语,喻意是:人生像大海一样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总是会起起落落,总是有很多不定因素。
人生如海,有起有落;海如人生,有沉有浮。
故事的主人公是上校:蒋正南。故事因他起,也随他终。上校的一生就如同大海一样,潮起潮落,几经沉浮。文中的爷爷、父亲、“我”、老保长等人物是从不同的视角或烘托或批判上校这个形象,进而将其全貌塑造并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村里人眼中,上校是一个神秘的复杂综合结构体,像寒冬里的一把火,让人既想靠近,又敬而远之。
上校的人生以当兵入伍为分界线,当兵之前,他还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青年,不爱劳动,只图享受;当兵之后,他成了军人、军医、金一刀、战斗英雄、军统特务......纵观上校一生,骨子硬,心气傲,由着性子活,但却淡泊名利、有情有义、有原则、有底线。他用生命在守护着心中那份信仰忠义爱国,他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玷污它。哪怕断人筋骨、割人喉舌,哪怕千人骂、万人嘲,哪怕亡命天涯,哪怕牺牲一切,也在所不辞。在火热的信仰面前,他始终保持战斗姿态,决不妥协,毫不让步,就像一个孤独而又勇敢的斗士在拼命维护心中的那团火、那道光。经历过战争的人,对生死都有自己的理解,面对死亡,会比常人多出一份从容和淡然。上校不怕死,他唯一怕的就是别人口中传的“汉奸”、“卖国贼”成为既定事实,他死死遮住身上那该死的耻辱的纹身,怕别人看见,怕别人误会,更怕别人相信。他坚信,只要没人看见那个所谓的“铁证”,一切都只是他人的猜测、流言、嘲讽、忌妒、谎言,他根本不在乎,依然可以闲庭信步、潇洒不羁的过日子,因为他的命没有断,火没有熄,光没有灭。就算别人不理解,嚼舌根,他还是可以自己告诉自己: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直到有一天,有人想把他的秘密公之于众,他再也无法忍受,终于被活活逼疯了。就这么一个义胆忠肝的大人物、大英雄,却还是敌不过一些人的卑鄙、险恶和丧尽天良,真是让人惋惜、喟叹。不得不说:人言可畏,人心可畏。
上校和父亲是一块长大的,两人之间过命的兄弟情义决定了父亲不论何时何地何况都坚定的站在上校这边,哪怕被全村人嘲笑,哪怕和老爷子翻脸,也无所谓。而上校也时时刻刻尽力护父亲周全,即使自己背黑锅也毫不在意。世间这种情义实在太难得了,这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产生的非爱情式的深度共鸣,高度交融,两个人仿佛活成了一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生能收获这样一份情谊一定很幸运,而这样的情谊也着实让人感动和羡慕。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文中有两个人让我既困惑又气愤。
一个是爷爷,后文爷爷的举报背叛和前文的老练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给读者巨大的心灵冲击。一向深谙人生哲理的爷爷为什么会在大是大非面前犯糊涂,在家族清誉和尊严面前选择了牺牲他人,成全自己?即使曾和上校有过小摩擦的老保长在上校蒙难之时也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勇敢的冲上讲台为上校辩解开脱,试图叫醒台下那些装睡的村民们。即便是那些迫于形势压力企图装睡的村民们也并没有在别有用心的人的诱导下失去判断力,对上校恶语相击,他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了沉默。老保长和大多村民们都受过上校的恩惠,从内心深处知道上校是一个好人,即使有人往他脸上泼脏水,也改变不了上校在他们心中的光辉形象这个铁一般的事实。知恩图报,是一个人行走于天地间的基本修养。可为什么偏偏是爷爷在关键时候做了恶人?拼命想维护自家清誉与尊严的爷爷到底是成功了还是亲手毁灭了这所谓的清誉与尊严?儿子在村里抬不起头,孙子逃命国外爷爷是不是应该承担责任?一个人是否可以有选择性的放弃自我的明辨是非能力而去“卖友求荣”?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爷爷,你会怎么做?爷爷的所作所为我们是否应该理解和原谅?复杂不过人心,善恶一念之间,做选择难,做正确的选择更难。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去指责,去评判,但我们应该在灵魂深处拷问自己,在大脑深处反复思考:怎样做才能问心无愧,无愧自己,无愧世人,无愧天下?
另一个是小瞎子,不管是因为年少无知,还是好奇心裹挟,还是形势驱使,他踩到了上校的底线,结果被割舌断筋。其实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筑起一道自我保护的防线,任何人只要越过这道防线就可能会有危险,轻则情感破裂,重则一命呜呼。也许是上校的痛下杀手让他怀恨在心,也许是人性的顽劣性使然,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说谎,而且时过境迁那么多年,依然不肯承认,还活在自己想象的`谎言里。如果说造谣可以达到他复仇的目的,那么的确,他成功了。可是那又怎样呢,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了吗?并没有。悲剧的起源是因为他自己的年轻冲动造成的,但即使当时他只是个不谙世事的青年,认知有限,我也绝对不会为他开脱,做错事,担后果,天经地义。在那个时代,有很多青年被推到无路可退的境地,他们的思想不再是他们自己的思想,他们只是冷漠的枪手,在屠杀无辜的、善良的、优秀的好人。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依然可以从书中感受到那个时代带来的恐怖感,真是一段黑暗的日子。
书中把农村的那种味道描写的非常到位、真实。既有乡亲们的真诚、淳朴与善良,又有乡下人的低俗、愚昧和卑劣,众生百态,一览无余。不过我相信,世间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只希望那些人间恶魔不要伤害他们,也希望我们能永远真诚善良。
人生海海读后感8
这本小说我是通过樊登读书转过来的,才读了几章就发现原来小说描写的场景就在我的隔壁——富阳农村,而我在萧山。里面的乡村俚语还是那么熟悉,让我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可能这是其他很多读者感受不到的。
读完回味这本书,感觉有点沉重,在那个扭曲的时代,英雄和小丑颠倒的年代,真正的英雄沦为被耻笑、践踏的对象,而那些跳梁小丑却拿着所谓的真理,肆意妄为。本书的线索就是上校肚脐下面的那几个字,这几个字贯通了这本书,也贯通了上校的'人生,虽然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那几个字,但我想我们也不必知道。上校用上了一生去掩盖这个所谓的耻辱,其实我们知道,这也是他的军功章,是他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奉献的印记!
书里面有一段“我”和小瞎子的对话,他说上校的下场比他惨,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却能看到,上校过得远远比他幸福,有爱他的人陪着他,用童心走完最后的路……
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上校的人生就似那片大海,有狂风暴雨也有波涛汹涌,但终归囊括万物!
人生海海读后感9
忙碌了一天,这会终于得闲,泡一杯茶,拿起手机,整理思绪,把昨天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
麦家的《人生海海》,之前就有耳闻,印象中好像是记录作者与其父亲的故事,翻开书,昨天在图书馆无意间偶遇,翻开第一页是上午九点多,看完最后一页,看了一眼手机已经下午四点,真真的是一口气读完,中途连厕所都没去上过。
这本书没序言,第一页就直接开始讲故事,没有推介没有渲染没有期望值管理,这个我倒是第一次碰到,但甚合我意。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南农村画卷,对农村长大的我来说,画卷有些不准确,应该是照片,对,照片,就像照片一样还原了我记忆里的农村,那人那物那家长理短人情世故,真切朴实好不做作。
正当我以为这是一本生动追忆作者小时候农村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剧的时候,故事朝着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家庭伦理剧转场成了惊心动魄的悬疑剧,再后面融入了时代洪流的大背景,居然读出来波澜壮阔的意味,再到结尾上校林阿姨我爷爷父亲小瞎子的人生结局,读到的是人生。何为人生?高高低低起起落落五味杂陈,总体来讲,人生的底色是苦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从从一声啼哭开始,大抵源自于此。但人又是崇尚活着的,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为什么呢,因为人之所以为人,除了皮囊,最重要的是还有一颗心,有心智就有所求,人世间的善恶皆源于此。坏如小瞎子者,为求被认可被看得起,在特殊年底充当四大门神去冲锋陷阵打杂寺庙审问收拾上校。,年老去撒谎诬陷我的父亲,为的是为自己的所做的恶合理化。我的'爷爷为保护自己家族名誉去出卖举报上校,又在邻里的唾弃中自我了结谢罪。我的父亲为下一代安宁坚守老屋缠绊住恶鬼,林阿姨为赎罪半生奉献出来照顾上校,而上校这个穿越大半个世纪的传奇英雄,更是用自己卓越的才能,纯粹的善念,一生践行与人为善与友为善与邻为善与家国为善,历经磨难而不改初衷,可歌可泣可敬可爱。
而我们绝大多数平庸的普通人,能力一般,见识一般,生活磨难也一般,看着他们的一生,唏嘘一句,原来人生是一个找糖之旅,在艰难苦涩的人生中,努力寻找一点点甜,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海海读后感10
感觉像读了三到四本不相干的书,风格太割裂。本以为麦家返璞归真写乡土,结果第二部分还是忍不住走向谍战传奇,最后变成十七年文学传奇和九十年代都市传奇。并不喜欢这种絮絮叨叨的文风,而叙述视角的不当切换也总让人出戏。麦家擅长讲谍战故事,这次想玩深度就漏了怯。大段大段的自白看似真诚其实极不真诚,人物像说书人一样讲故事,读者只能知道人物想告诉你的,但是人物其实并不可信。《人生海海》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传奇故事,没法深入探讨人类的心灵困境。那些被讨论到的困境,都是社会性的。包括主旨“人生海海”,不也是一句“报纸上得来的话”吗?
故事逻辑上其实有颇多破绽,明明都是相似的事件,有些奇迹可以发生而有些奇迹不会发生,一会儿神通广大一会儿无能为力,成为有选择性的发生,悲剧本身也变得牵强,太像是一个作者随心所欲构造的故事,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物自然生发的命运。心灵铺垫的薄弱和故事逻辑上的硬伤让人搞不懂书中每一次逃离的意义和必要。最讨厌那些说教气的句子,前半部分作者明明用童年“我”的`视角去讲故事,但又太想讲道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就用“爷爷说”这种生硬的方式表达。后半部分爷爷不在了,谁来承担这个说教的角色?于是又有了“报纸说”,其实都是“麦家说”,写杂文一样。作者强行介入文本其实挺没劲的,就像昆德拉说的,“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唯一的存在理由。”话虽然偏激了点但道理不假,能用一句话表达的东西为什么要写成小说?换句话说,这难道不是观念性的主题先行吗?感觉讲了这么多故事,就是为了那些“爷爷说”和“报纸说”的句子做注脚。也模仿一次这种句式表达:报纸上说,这种麦家式的表达,直接干瘪,像浅水滩,一览无遗。如果真正的好小说就像大海,那《人生海海》就像电影《罗马》的开头。最奇怪的是母亲的缺位,难道只有男人的传奇故事值得被讲述?六十天卖了六十万本,真的很会营销了。
人生海海读后感11
无意间看到这本书,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一定要一口气看完。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有点疑惑,这本小说怎么语言这么优美,比如描绘村庄或者人物外号等。于是我被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折服。而这本书的视角也很吸引我,故事以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的视角来写,并且是以一个个“往事”串联起来。主人翁是蒋正南,全书只提过一次他的名字,而最多的称呼是“太监”、“上校”、“金一刀”、“小爹”。他是全村最奇怪的人,人们背地里取笑他,然而家家户户有什么事都找他商量。他养两只猫,像养儿子一般,为了猫甚至可以放弃大好机会。他有一个皮包,里面有金子打的十几件手术器具。他入了国民党,也当过共产党特务,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他忠贞为国却多次入狱受苦。他被爱他的女人害的丢了前途。他有一个好兄弟却被兄弟的父亲害的入狱。他被小瞎子看到了他的秘密于是断了小瞎子手筋和舌头。他最后疯了和爱他的女人结婚了。他像个孩子一样的'活到了接近一百岁......
故事很精彩,看到精彩处,实在想拍案叫绝。雌老虎、老保长、、老巫头、小瞎子……这些人活生活现,故事荡气回肠。
作者刻画的主人翁是那么的有血有肉,让人心生敬佩。首先,他从小就很厉害,比如学木匠,很快就学会了。还有打仗受伤在医院看医生救治病人,自学了医术。比如救了门耶稣和老首长等等人……他当特务深入敌人内部,忠贞为国等等。这样一个人真的像金子闪闪发光。
阅读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哪怕有几处甚至让我看的落下眼泪,但是却给我一些启发。文中有一处我印象很深刻。老巫头说:“为什么惊蛰不能动土?因为惊蛰是蛇虫百豸苏醒的节气,地里土里都窠着各种幼虫胎卵,娇气得很,动了土就要了它们的命了。哪怕害虫也是性命,要让它们投胎活一世,不能叫它们投不了胎,死在胎盘里,这是做人的起码。”这本书用蒋正南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是一本值得回看的书。
人生海海读后感12
《人生海海》是麦家老师的一部杰作,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打动了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世界,跟随主人公的脚步,经历了一场关于人性、命运和道德的深刻探索。
《人生海海》中的主人公——“太监”,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和变化,从最初的懵懂少年到后来的权谋高手,他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麦家老师通过对“太监”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他在权力斗争中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在面对命运时的坚韧与勇敢。
除了对“太监”的刻画,麦家老师还通过其他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秘密,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通过这些角色的互动和碰撞,我看到了人性的光明与阴暗、善良与邪恶,也看到了人们在面对命运时的不同选择和反应。
《人生海海》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的近代史时期,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为故事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麦家老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现和对时代氛围的营造,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性的`扭曲。同时,小说中也蕴含了对权力、道德和信仰的深刻探讨,这些探讨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麦家在书中强调了“活着才需要勇气”的观点。上校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选择了自我囚禁,这种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软弱和逃避。与此相反,那些经历过更大痛苦的慰安妇们,她们在噩梦般的生活中坚持下来,甚至勇敢地站在公众面前。这种对比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正的勇气不是面对死亡,而是面对生活的苦难。
《人生海海》的叙事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麦家老师运用了多线叙事和时空交错的技巧,使得故事结构复杂而富有张力。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思考和感悟。同时,麦家老师的文字简练而富有力量,他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描述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让我为之动容。
麦家在书中提出了对英雄主义的反思。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行动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勇敢。上校虽然在行动上显得聪明和果断,但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他却选择逃避,这让我们对他的英雄形象产生了质疑。
《人生海海》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人和事。同时,这部小说也提醒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被权力和利益所驱使,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我相信《人生海海》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人生海海读后感13
我们有什么日子过不了的吗?应该做到无论在哪里?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开心的生活,过好每一天。前段时间微博,才发现以前很容易满足,每天都有小幸福。后来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找不到感觉了。
最近看到其他号在写抑郁的事情,原本以为只有自己会连续性抑郁,情绪低落。看到后才发现大部分人都很痛苦,不是个体的原因。有些人因为生活的艰辛暂时掩盖了抑郁的时间,或者是忙碌的没有时间抑郁,但内心还是很痛苦。只是在人生的浪潮中随波逐流,没有方向。我想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做自己未来的路会如何不知道,只有自己去寻找。
《人生海海》是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20xx年出版的新作。麦家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其中《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xx年度全球十大小说”。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对谍战类型剧开展意义重大。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个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赢了无数场仗,最后却败给一个缺乏道的秘密。作者功力深厚,情节开展顺畅,不复杂的故事又总有悬念,让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终究藏了怎样一个秘密?整个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可读性非常强。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们像海滩上的两粒沙子一样相遇。”好在林阿姨终究找到了疯了的上校,余下的后半生,于林阿姨而言,既是爱,也是救赎。人生海海,苦难总会过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现实里的深情和蔼良让人感动不已,读到上校离开的那一段,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个闪着金光的人呀……
人生海海读后感14
看过《风声》,看过《解密》,才知道都是麦家的作品。在薇娅直播间抢购的一本书,风格绝对不似之前的谍战,就当做一个故事读。
偏远的村子里,有一个上校,古怪的很,不干活居然也生活的很好,有一套金子做的手术套装,谁家有事都会去找他商量,但是传言很多,好多人背后偷偷叫他“太监”。上校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只在乎他养的两只猫,而整个村子里,只有父亲与上校关系最好。可是,红卫兵的时代,打破了这样的平静。上校疯了,爷爷因为告发被村子排挤上吊自杀了,而“我”的家,也散了,父亲为了让我们活下去,都偷偷送到别的地方生活。但是命运没有给大家圆满的生活,二哥二嫂,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最后上校也在他后半生智力仅为七八岁的儿童的生活中安详去世了,陪伴他的还有一直照顾他的林阿姨。
书中经常提到“报纸上说”,读到最后才明白,那是源于书中“我”在国外艰苦生活的经历,被人欺负的时候,认识了前妻,她就用报纸上面画了一句话安慰我,从此,那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每个人的大脑容量能记住多少,人的一生那么长,到最后我们会记住什么呢。而每一段记忆都是我们选择的路。上校的'人生跌宕起伏,如果在小说里,那的确是精彩的人生。而如果这些事真实的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我觉得那是悲剧。上校的生活,他选择记忆了什么,或者说,他不得不记住什么。记住的那些他承受了太多,被人误解,被人辱骂,但是就是不能让人揭开他曾经的耻辱。最后的疯癫是对他一种解脱,上天让他不记得了,才是救赎。痛苦的源泉是揭开回忆,不是不想忘,是越想忘记越是记得牢固。谁都想把痛苦的记忆挖去,但是它们却像绵延的根,驻扎在了我们细胞的每个角落,但凡触及一点类似的东西,那回忆如同海啸,侵袭整个思绪。
“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压榨机中的头号零件。”小瞎子是个无赖,借着红卫兵开始作威作福,审讯上校,编造谣言,挑拨离间。他的人生开始的确挺惨的,但是,压榨别人可能是他认为或许补偿的一种方式。大家的悲剧,或许不完全是他造成的,但却是他引起的。活着难吗?真的挺难的,虽然我还没到下有小的地步,但是也有中年危机的压力。从出生开始,我们的生命曲线是上升的,但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的曲线就到达了顶点,开始向下走。曾经我们对生活充满向往,但是生活却无情的压榨我们,我们用尽力量去热爱生活,却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不是我们付出多少,生活一定会回报多少。最终,我们向生活低头,麻木的任生活在我们身上肆意划下伤痕,同时,也压榨别人来获取平衡,最后,不知道是生活压榨了自己,还是我们相残压榨了彼此。
“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但人们兴高采烈地活着。”上校被抓起来后进行审讯,各种侮辱和传言屡屡不断,逼疯了他,但是林阿姨照顾他,虽然智力不高了,但是人却精神富足,甚至成了养蚕能手。小瞎子被上校割断了舌头,手筋脚筋,依旧活着,后来甚至学会了上网,甚至有人迷恋他。“我”被迫离开家乡,到国外求生,机缘巧合遇到了前妻,开了自己的店,后来又遇车祸,怀孕的前妻和孩子一起离开了。虽然过了几年捡垃圾的生活,但是又遇到现在的妻子,慢慢开起了公司。生活不停的让我们遇到劫难,还好,我们用自己那仅存的坚持熬了过去,即使当时很难很难,还好,抱着一点点的希望,我们走到人生尽头。不一定是兴高采烈地,但最起码,活着。
我不知道对于生活不抱有更好的期望,继续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是否正确,但是人生下来就背负了责任,选择死亡也许真的可以一了百了,但是对于别人,我们有亏欠。只有活着,才能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弥补过错;只有活着,才能遇见。
人生海海读后感15
麦家在《人生海海》末处写道: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人生似海,起落浮沉。“人生海海”,这极富诗意的四个字装载了厚重的人生况味,这其中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每天打开手机,萤萤发光的屏幕里总有层出不穷的舆论风暴,让人深感错愕。这恰恰是最为真切的,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
也不知从何时我慢慢不再为那些表面的东西动心,更喜欢自然的东西,对自己宽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死缠烂打,越活越简单,坚持自己的形式——让那喜欢闪光的事物尽情闪光,以最低调最隐幽的方式生存着。哪怕,人前黯淡,人后,亦黯淡。
通常,在一个单位都要从最基础做起,这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问题往往是,由于长时间工作而丧失了向上流动的可能,其中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主观、客观都有。这些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常常会给人带来沮丧感,时间久了,人又开始习惯了这种沮丧感。
我们可能看到的未来就是成为某个部门的主管,但问题是你成为主管的条件也并非完全靠你努力就能具备的,况且成为他又能怎样呢?
常说,人要有梦想,梦想可以有,但大部分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即使实现不了那也没关系,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或者说,有些梦想实现不了更好,这意味着没有付出有可能是很沉重的代价。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平凡没有什么不好,平凡自有它的幸运和乐趣。
在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厢情愿的,对生活和社会还不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朝夕相处,逐渐会感到那些梦想越来越远,有人会因此郁郁寡欢,有人会开始淡忘梦想,也有不幸的是当你的心再一次被唤醒,开始反思或是抱怨目前的处境。
【人生海海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11-11
人生海海读后感12-26
人生海海读后感05-17
《人生海海》读后感06-26
[合集]人生海海读后感06-08
《人生海海》读后感(热)05-23
人生海海读后感13篇01-02
[经典]人生海海读后感15篇05-17
人生海海读后感(经典15篇)06-20
《人生海海》读后感(精选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