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观后感

时间:2024-07-15 14:22:10
人生大事观后感(经典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大事观后感1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观后感2

  《人生大事》,故事围绕殡葬师莫三妹和失去外婆的孤儿武小文展开。莫三妹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武小文,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同时,影片也带给我以下启示。

  近期内热映的口碑大片电影《人生大事》,聚焦国产院线几乎从来不敢触碰的殡葬行业,将殡葬题材引入了大银幕。影片塑造了一批以殡葬师“三哥”为代表的,既具有侠义心肠江湖气又具有温暖柔情烟火气的殡葬从业人员者形象,也因此引发了社会对殡葬从业人员的关注。

  原来,我们是种星星的`人。影片中,小文一句,“我爸爸是种星星的人”,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原来,我们的职业是一份这么浪漫的职业,原来,除了殡葬师,我们还有另一个名字——种星星的人。我们这一行,近些年随着社会的逐渐关注,外界对我们开始接纳与包容,但在公众场合,我们还是有些不敢大声又自信地介绍自己是殡葬人,怕他人忌讳,就像影片中莫三妹一开始对殡葬师这份职业也是自贬自弃的,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自身还缺乏自信,我们缺少了对这份职业的认同与坚定。种星星的人,多美的词,温暖中又给我们这群殡葬人带来足够的认同与力量。

  把逝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来做服务。小文听到病逝的小女孩会像外婆一样被烧成烟,于是她在骨灰盒上作画,画了很多星星去陪伴她,让小女孩的父母感动的一塌糊涂,鞠躬致谢。三妹的父亲送走每一个人也都会记录描述,因为他尊重丧葬,希望给逝者最好的服务。曾经,在心中我也对逝者产生恐惧,但在给外婆守灵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害怕了,我也明白以后我也不会再恐惧了,因为只要我把逝者当做是自己的亲人,我就不怕了。原来要做好温情抚慰,贴心服务,我们首先就要把逝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来做服务。

  人生除死,无大事。人生除死,皆是大事。面对生死,其他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只要活着,所有的事情都有机会去完成,所有的不如意都不值一提,所有的遗憾都有可能挽回。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珍惜当下永远是最优解。每年殡仪馆的野花都开的格外灿烂,这里送走了一位又一位逝去的生命,但看到如此安静绽放的野花,又会让我们更加去敬畏生命,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影片中,三哥收养小文并给小文亲生母亲一个谋生的机会,外婆舞伴为帮助三哥提前给自己办葬礼,逝去小女孩的父亲拼尽全力去修好小文的电话手表……每一件都传达出善良与感恩,正如单位每次开会与学习时,领导总强调要心存善良,常怀感恩。影片结尾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们作为殡葬人,离星星最近的人,我们会带着爱、善良、感恩,更加热爱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生活,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人生大事观后感3

  前阵子看了电影《人生大事》,写了一篇观后感。

  故事讲的是一个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和一个小女孩(孤儿)的故事,这个殡仪馆的小伙子被周围人认为吊儿郎当、没正性,女朋友跟别人跑了。这个小女孩(5、6岁吧)和外婆相依为命,结果外婆一觉就没醒来,然后殡仪馆去办丧礼,就和这家人家认识了,结果小女孩的亲戚谁都不想养这个孩子,又着急去北京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小女孩和外婆感情深,看到殡仪馆那小伙子把他外婆拉走了,就追着那小伙要还她外婆,因为着急赶飞机,就无奈把小女孩暂存在殡仪馆办公的地方三天。这个小女孩非常调皮,这小伙很不喜欢这小女孩,但是慢慢发生了很多事,这小女孩竟把这没正性的小伙给感动了,于是就照顾这个小女孩,小女孩也和殡仪馆的这些人有了感情。三天过去了,小女孩的舅舅从北京回来了,殡仪馆小伙给送回去,发现舅妈不想要这个孩子,说丧礼都没钱付,哪还有钱养这个孩子,舅妈厉害舅舅也做不了主,那小伙一听,一生气,就说你们不养我来养,当面问小女孩愿意跟着谁,小女孩选择了他。他就要正儿八经养这个小女孩了,但办理收养手续的时候被告知不符合条件,要结婚才能收养孩子,正好殡仪馆的另外一对男女同事好上了准备结婚,就以他们的名义收养了孩子。后面发生了很多事,小女孩闯祸,帮殡仪馆拉业务,吃了跳跳棋子,上幼儿园、亲自活动等等一系列,后来小女孩的亲妈回来了,要把孩子领走,他经过一番挣扎,含着泪让小女孩走了,小女孩不愿意走,两个大人硬让孩子走了。没过多久,孩子失踪了,他们满城找,没找到就回到了殡仪馆,发现小女孩站在路口喊他,他很生气就跑过去训斥了小女孩几句,小女孩说我爸叫什么(他的名字),我家住什么地方,我走不丢,突然男人眼眶又湿润了。后来男人保证和小女孩再也不分开了,然后他们又回归了之前的生活,后面孩子的妈妈来送孩子的东西,送完就准备走,男人问你能干我们这行吗?女人非常感动,就留下来一起做殡仪馆的工作,后面的画面是,殡仪馆一家人,小女孩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很开心,很温暖。(小女孩的妈妈怀孕之后,男朋友就离开了她,然后她的人生非常坎坷,后面去了国外发展,又坐牢,后面终于回来了,就去寻找自己的女儿,其实她也是无依无靠,在殡仪馆工作,能和自己的女儿在一起,也有了工作,是最好的安排了。)

  几点感受:

  1、小女孩非常想念外婆,心心念念在找外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都是按外婆教的做的,她有一个电话手表,外婆死后,她想念外婆的时候就播放外婆生前发给她的语音,从语音里可以听出,外婆是多么疼她,也看出小女孩对外婆的'深深思念,外婆是她的依靠,是她的精神支柱。(爱的力量)

  2、小女孩很撒泼,她对待大人的杀手锏就是咬大人的胳膊,外婆死后她的人生变得非常坎坷,但她很厉害,不屈服于大人的吼骂或者距离的遥远,她内心非常强大。(内心强大的力量)

  3、小伙子在世俗中也是磕磕碰碰,经常被他爸骂,看样子像个二流子,但他本质还是善良的,他总是按自己的内心做事,开始不喜欢小女孩,觉得是负担,就不要,后面他被小女孩感动,然后他又对她非常好,最后对他爸的骨灰盒的处理(当礼花放在了星空,他姐姐非常反对这么做),也是他追随自己内心做事的表现,这种人,在别人看起来有点“傻”,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心的力量)

  4、小伙的老爸是葬礼业德高望重的专业人士,他不但技术高,复杂的化妆只有他能搞定,而且他有精神有操守,他说:“他们家从事的是死人的行业,人生的事,只有死是大事,从事这样行业更要有一颗‘圣人之心’”。(道德的力量)

  5、小伙名叫“三哥”(真名叫“三妹”),小女孩名叫“小文”,是四川的一个故事,说话很有四川味儿(有人说是武汉,武汉就武汉吧)。

人生大事观后感4

  电影《人生大事》从小人物视角切入,以葬礼开始,以婚礼结束,以育儿为核心故事线索。从葬礼的角度讲那种鲜衣怒马的、活色生香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说如何好好活。

  “人生除死无大事”,大概是因为这件事每个人逃不掉、躲不开。“人生除死无大事”是一种激将式说法,就好比说“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生与死,大概没有人能随意操控,但怎么活着似乎可以自己决定。只要想好好活,有意义地活,哪一件事不是人生大事呢?

  对孩子来说,高质量的陪伴是人生大事。

  小文说自己没爹没妈,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她有外婆。她不明白什么是死亡,所以追着莫三妹要外婆。外婆给她做爱吃的饭,做可爱的玩具,教她打麻将的同时也教她人生的大道理。她要的,其实是那份充满爱意的、充分理解的陪伴。

  正是对这种陪伴的需求,小文在面临舅妈的嫌弃,舅舅的软弱时,她选择了仅仅相处三天的莫三妹。她闯祸,她想办法弥补过错,她在闹腾中明白自己没有外婆了,但她在闹腾中收获了上天堂葬礼店里所有人的`理解与关爱。

  她把取名“种星星”的人的画送给莫三妹并悄悄告诉他,自己有爸爸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会因为爱与责任成为一家人。这或许就是高质量陪伴的意义。

  对成人来说,高认同的肯定是人生大事。

  莫三妹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争取自己在乎的人的认同与肯定的奋斗史。

  每次给祖先磕头,父亲也要求他给已过世的二哥磕头,他认为父亲只认同优秀的二哥。

  长大了,为女友打架进监狱,出来后女友和别人在一起了,连孩子都有了。女友直白地告诉他,看不到他的责任心,瞧不上他的职业。女友否定他,不认同他,直接摧毁了他之前所有的努力。

  他的合伙人建仁和白雪虽然对他时有忍让,但两人偷偷结婚,他最后才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完全认同。

  当他遭受这些否定时,他挣扎着,愤怒着,痛苦着。

  小文找他要外婆,依赖他,相信他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他与自己父亲的关系在小文的强势介入下有所缓和,父亲指导他完成了自己认为不能完成的遗体缝合工作。而这具遗体是前女友的现男友。

  这件事里他收获了父亲、前女友、死者家属的认同。高认同的肯定让人成长,人生大事莫过于此。

  对老人来说,高姿态的理解是人生大事。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非常难得的,高姿态是一种宽容不计较的态度。

  人,能活到老,或许最希望的是儿女能高姿态的理解自己。影片最后,莫三妹终于以圣人之心对待传家的殡葬事业。工作日记字迹歪歪扭扭,但老爷子读完后,脸上是含笑的。

  父亲相信儿子理解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理解了这份传家的事业,将自己的葬礼交给了儿子,作为对儿子最后的考验。江边,沙滩上空,绚丽夺目的烟火是莫三妹给父亲的答案。

  我想,子女能听进父母的话,能有上心的事,能负责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高姿态的理解。

  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同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也不同。所谓人生大事,不过是不管天地如何变,好好活,昂扬向上地活,充满斗志地活,珍惜所经历和拥有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份美好的情感……

  好好活,才有无限可能!

人生大事观后感5

  去看这个电影之前,我没有看剧情,没想到开头的剧情,是以老人离世为题材,话题很沉重,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不适合,但是,每个人终究要经历,不如让孩子从小了解,对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面对漫漫人生路有个思想准备。

  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贵,有的平凡,有的辉煌;有的步步高升事业有成,有的碌碌无为却被视为没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轻时候走过弯路,历经坎坷和磨难,但是,幡然醒悟之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金不换,犹如重生,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闪耀出善良、友爱、尊重、孝道的优秀人性光芒。

  电影中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成长、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祸福,都要面对无法预测的生老病死,在这个漫长又短暂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义。

  小时候都不能理解“死”含义,像电影中的小姑娘寻找死去的外婆,就给她说:“外婆化为青烟,飘到了天上,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在静谧的夜晚,仰望着满天繁星,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电影中有句台词:“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是守护着爱着你的人。”你可能会想到你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些爱着你的人;你可能又会想到无私爱着我们的父母,也可能会想到在我们面前撒娇的有时候气人,有时候可爱的孩子们。

  面对爱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动,从生到死,爱都在我们的周围。《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说:“谢谢你,温暖我。纵有悲欢离合,纵有艰难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着,努力的活着,善良的活着……”

人生大事观后感6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入殓师”这个职业,随即提到的还有《人生大事》这部电影。虽说这部影片本质上仍是让人从头哭到尾的家庭感人片,但依旧是我喜欢的一部电影。

  “不被看好的青春叫成长”

  可以说,影片中的入殓师三哥和外婆去世、被家人抛弃的小女孩小文,他们就是彼此的救赎。两个被生活“抛弃”的`人相互取暖、救赎彼此。小文的出现,让三哥心中有了念想和盼头,也改变了他对入殓师职业的看法;三哥的出现,让小文有了依靠,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工作时被冤枉偷东西、被女友背叛、被父亲瞧不起,在三哥生活的最低谷,小文的出现让他看到了生命中的光,也让他变得心软,学会保护曾经让他头疼的小文、去想尽一切办法把小文坏掉的手表中外婆的语音拷贝出来,尽管他曾严厉告诉小文“在我面前不准提你外婆!”

  小文也在三哥的陪伴下,不再张口闭口说“老子”,变得有文化、不再被邻居瞧不起,表演节目也不再只是“出殡”仪式……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温暖的神,那么他们对彼此来说,应该就是吧~

  “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或许我们都听过“家人去世以后,其实并没有离开,而是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一直陪伴着我们”这样的话,影片中小文对外婆的思念让我感动,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外婆是被三哥藏进了盒子(棺材)中。是的,对于三四岁的小孩来说,或许并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她只是想念抚养她长大的外婆啊!

  请永远保持善意、永远相信: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大事”

  关于死亡或者丧葬题材的影视不少,但似乎我们依旧没有学会怎么坦然面对死亡(至少现在的我没有学会),看着身边我爱的人、爱我的人一个个离世,除了哭,我好像什么也做不了,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突然想到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其实从出生开始,长大、结婚、生子、老去、死去,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体面地来,也要体面地走,对于活着的人,更应该体面地接受吗?

人生大事观后感7

  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对此有多种看法:学业、婚姻、事业、生育……而电影《人生大事》给出的答案则是:死亡。

  全片主要讲述了人称“三哥”的殡葬师莫三妹为女友熙熙打架入狱,在刑满释放后的一次出殡中遇见了孤儿武小文,小文从此粘上了麻烦缠身的莫三妹,并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活难题,在经历一番啼笑皆非后,这对混迹于殡葬业的特殊的父女碰撞出奇妙的情谊,同时也改变了莫三妹对“殡葬”这一行业的感情和对生活态度的故事。

  “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呀,画上的是句号;有的画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的是省略号……”电影中老莫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是啊,“人生自古谁无死”,既然无论如何都要面对死亡,何不抓住一切时间,为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或是精彩的“惊叹号”呢?时间不会为任何人驻足,但学习工作的成果、成长的经历等都是扎扎实实的'收获,会陪伴着我们继续向前。

  影片中还有这样诙谐而又引人深思的一幕:婚庆店的老板娘训斥莫三妹将灵车停在她的店门口,还强硬地命令好奇的儿子小胖放下丧葬用的菊花去洗手,并呵斥抽了三妹的烟的丈夫也去漱口,只为嘲讽莫三妹从事的殡葬业是“晦气”的。或许有人会认为老板娘欺人太甚,但反观我们自身,又是否歧视过同莫三妹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从事“低端”“晦气”职业的人呢?在此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他们。例如殡葬师,他们让每一位逝者风光体面地离去,也用心体恤生者,向他们传递生活下去的勇气。他们是人间大爱的体现,人生驿站的送行者,他们有一个温柔的名字:种星星的人。他们都为社会提供做出了贡献,所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人们对某职业的刻板印象被歧视。

  人生大事,生离与死别。愿我们都能把握青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8

  朱一龙在电影中极具xx性地出演一位刑满释放的刑释人员,江湖人称三哥,三哥从事的还是游走于生死边缘的殡葬行业。

  殡葬师、刑释人员、半道父女……选择这样冷门却极具挑战的题材,就连角色形象也来了个彻底的.转变,这真的很朱一龙。不惧挑战、热爱冒险、拒绝被定义、不想呆在舒适区的他,又一次默默地用行动刷新了大众对他的认知。可盐可甜、可刚可柔、可动可静、可正可邪、可雅可痞……一龙千面,诚不欺我。

  中国俗语本有“这世间除生死无大事”之说,电影《人生大事》四字隐喻的,想来跟生死二字也脱不开关系。因为世俗忌讳,从来没有尝试了解过殡葬行业,现在想想,刑满释放的。三哥,在监狱里经历了社会性死亡之后,又要在殡葬业面对真正的生理性死亡,日日在生死之间游走的他,对生和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又会如何面对原本苍凉惨淡的人生?他和半道收留的小女生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而因为海报里的暖暖烟火气和殡葬业给人的凄冷之感有着强烈的违和感,也让我不由想起用热闹温情的方式讲述生死离别的《寻梦环游记》,这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似乎也在暗示我,题材虽苍凉清冷,故事却仍可治愈温暖。

人生大事观后感9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看《人生大事》观后感《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人生大事观后感10

  《人生大事》的导演刘江江谈起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他说:“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烧纸出殡……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原来他是想通过拍摄一部“死亡影片”,表达他对逝去亲人的眷恋和对生命的珍爱啊。

  《人生大事》,英文名Lighting up the stars。当镜头对准殡葬店的店名“上天堂”,当小文告诉老师她的家长是“种星星的人”,当莫老爷子去世后他的骨灰化成满天的星花与烟火在夜空中闪烁,我选择相信:那些原本离开了我们的亲人,其实都去了天堂,他们化作了漫天的繁星照耀着我们;所以,每当地上少个人,天上就会多颗星,而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是我们失去的亲人在跟地上的我们说话,他们其实从来不曾远离,只是换一个地点、换一种方式,继续爱着我们。

  同事孙老师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在今天这个“后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会让我们想起多久没有见过面的亲人、多久没有关心过的'朋友。在乏善可陈了太久的电影院里,《人生大事》或许能够为我们扮演短短两个小时的“摆渡人”,载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人间烟火,感悟生命的温度。

  一同观影的闺蜜小雨说: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地看完整场电影。常把“以后”挂在嘴边的我,多了一些身在当下的紧迫。贪生的我,也多了一点变成烟花的勇气。尽管什么都留不住,可我还是喜欢这人间的喧闹和悲喜。我想外婆了,也不知道哪一颗星星是外婆的眼睛。

  从电影院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一定接受了一场爱的洗礼,对人生、对死亡、对爱,会有一些新的理解吧。

人生大事观后感11

  电影《人生大事》算是最热的暑期档电影了。电影一开头便是小文外婆的离世,殉葬师三哥做着后事工作。本来小文和外婆相依为命,外婆的去世让小文变成了孤儿。小文的叔叔从北京回来,叔叔想跟外婆多待几日,而他的老婆却不停催促他回北京,她丝毫不在乎小文外婆的去世。就连小文也不想留在家中。小文的叔叔寻不到办法,只得将小文托付给三哥,从那以后,暴躁易怒的三哥开始从这个“小哪吒”身上感受到亲情与欢乐。

  但一位殉葬师又怎能避开“去世”一事?即使是活人的.要求,他也照做!剧中最荒诞的情节,是一位大爷找到三哥,请他为自己办一场“皇帝”般的葬礼。三哥和他的朋友们,以及临时找来的各路“群演”,搭了戏台、穿上戏服、卖力地哭,“戏”到高潮,老人的儿女找上门来,一场荒诞戏草草收尾。

  原来,老人的儿女为了拆迁费吵到不可开交,这个老父亲早已被他们遗忘。对老人的孩子们来说哪是什么大事啊,他们的大事是分拆迁款,又怎会将一个老人的去世放在眼里,不过是形式罢了。为自己办葬礼,是老人苦涩的诀别。是想唤起儿女对老人的关爱!

  三哥的爸爸也是殉葬师,但在他眼里,人生除了死亡,别无大事。人总归都有一死,名啊利啊都是过眼云烟。正如老莫所说:“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呀,画上的是句号,有的呀,画上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上的是省略号。”

  人死后会被烧成烟,飘到天上变成星星,而殉葬师们就是种星星的人;三哥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所以,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直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好当下,更好地理解人生意义所在,生命的热浪不会因死亡而消逝。

  看了这场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死是大事,活更是大事!这也算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吧。

人生大事观后感12

  今天去看了一下电影人生大事跟我想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是不是碰到了事情,人才会真正地成长起来。不然一直都是这样,混日子,没什么目标,男主是一个有案底的人,经营着殡仪馆,送人最后一程。

  经历女朋友的背叛,整个人也很丧,但他身边一直有朋友陪伴着他,后来遇到一个小女孩,碰到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他与小女孩的亲情越来越深,也慢慢成长起来,也收养了这个小女孩,他刚开始与父亲关系一直不太好,后来也慢慢的变好,然后经历了父亲去世,小女孩的妈妈过来寻找她的女儿,他本着为女孩好,然后送还回去了后来小女孩丢失了,他急死了去找,但是小女孩自己找了回来,他也慢慢成长了起来,懂得了责任,与小女孩的母亲一起抚养她。挺感人的.,人真的是在某个阶段成长起来的,不在乎时间长短,不在乎年龄大小,在于你愿不愿意去成长,一切都还来得及。加油,你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

人生大事观后感13

  葬礼,又被称作是“凶礼”,是传统五礼之一。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讲究寿终正寝,为死者穿衣,整理仪容,全死者体面。《荀子 ·礼论》中就提及“葬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即活着的人们要像对待生者一样对待死者。影片《人生大事》以丧葬文化为切入点,将镜头指向武汉街头市井之中,让观众通过殡葬师莫三妹的一次次殡葬服务窥见人间温情。

  影片《人生大事》讲述了刑满释放的殡葬师莫三妹因为孤儿武小文而改变对殡葬师这一职业的态度,开始正视生活的故事。众所周知,中国人向来忌讳死亡,对死亡怀有敬畏之心。而影片《人生大事》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死亡的敬,而非畏,并且在敬死者的同时,也对生者给予人文关怀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片中莫三妹因自小被人骂“吃死人饭”,在接手上天堂之前,对殡葬师这一职业怀有抵触心理。可莫三妹在以殡葬师的身份接连直面5次死亡后,整个人对殡葬这一职业有了较大改观。这个从小饱受同龄人嘲笑,童年玩具是纸扎和丧葬用品,人生沾满污点的边缘人,开始正视殡葬师这一职业,慢慢了解殡葬师的意义。并且以殡葬师的身份去保全死者的体面,弥补生者的遗憾,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诠释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以浓浓的温情治愈生者。影片从生者和殡葬师的角度来讲述死亡,将人们从对死亡固有的恐惧和焦虑的状态剥离开来,更多地呈现出亲人对亡者的眷念以及生者对死者的尊敬。在描绘死亡的庄重的同时又给予生者希冀,传达出每一个生命都不会因为死亡而消逝的信号。活着的人只有坦然面对死亡,坦然面对生活,才能将亡者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中国人的葬礼,其实是在治愈活着的人。”这是《人生大事》导演刘江江对影片中丧葬文化的诠释。他用冷门的“冰葬”题材来讲述人间温情。影片中失去外婆的小文在看见莫三妹整理外婆遗容的时候,将莫三妹当做坏人。她手持红缨枪试图赶走莫三妹等人。作为一个小孩,小文并不理解什么是死亡,她企图用自己的办法来保护外婆,却被大人认为她是在搞破坏,所以她一次次被阻拦,最后只能看着外婆被带走。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文的外婆去世后,家人没有给小文关于外婆死亡的任何温和的解释。对小文来说,外婆是她的全部,但在小文看来,外婆就这样被“坏人”带走了,而自己将要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舅妈口里的麻烦和累赘。那时的小文尚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直到她通过手表拍照找到上天堂,在火葬场从莫三妹的口中得知外婆已经“变成烟”没了。这时候她的世界崩塌了,因为最爱自己的人消失了,再也不会出现了。这个残酷而冰冷的事实对年幼的小文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直到后来莫三妹告诉小文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死亡的意义变得生动起来,冰冷的死亡被赋予温度。小文抬头望着天幕上的星空,听着手表里外婆的声音。那一刻,“人生大事”的笔画也得以描摹,小文的内心也得以被治愈。但被治愈的不仅是小文,还有莫三妹。这个生活一团糟的边缘人物在拥抱小文的同时,也在治愈那个生活在灰暗童年里以纸扎为伴的自己。

  在《人生大事》这部影片中,生死作为一个宏大的命题,在紧凑的情节和冲突中慢慢铺叙开来。面对死者,殡葬师莫三妹以温情的抚慰,来治愈生者和每一个观影人。影片没有过度的留白,小文外婆的丧事后是一个小女孩的丧事。影片中出现了这样一幕场景:一群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围在小女孩的病床旁,而这个小女孩正处在弥留之际。可想,忌讳死亡的父母在女儿垂危之际见到殡葬师,不亚于是在心口上再剜上一刀。主人公莫三妹通过小文与亡者父母的共情而得到这一单,但当时莫三妹并没有意识到殡葬师的意义,他将订单拍照交给父亲,这时候他的这一行为可以说是功利性的。但是莫三妹在女孩父母接过五彩缤纷的骨灰盒时,她楞住了。看着女孩妈妈指甲上的画,看着女孩妈妈拥抱小文的身影,莫三妹的内心也开始动容了。那一刻,生与死不再宏大,而变得具体而清晰,莫三妹送五彩斑斓的骨灰盒的“无奈之举”以特殊的人文关怀抚慰了女孩父母的哀思。接着莫三妹开殡葬界的先河,给生者办葬礼。闹剧结束后,被儿女训斥的颓废老人所说的话,让莫三妹对于生死有了新的思考,同时也使观影人陷入沉思。在现实生活中关心老者似乎正在被一些人所遗忘,但却在影片《人生大事》中被人拾起。活人葬礼之后,紧接着莫三妹又迎来了另一场不一样的葬礼,前女友丈夫的意外离世。莫三妹因曾经的“仇人”向父亲低头。为亡者整理仪容时他的心态不知不觉开始变化,死亡开始呈现出其该有的庄重。殡葬师莫三妹在对待曾经的仇人的态度与对待其他亡者无异,那正是殡葬师的慈悲和温情。从父亲口中得知二哥的故事,莫三妹对于殡葬师的理解渐渐深刻。为了一个死人,莫家没了一个活人。二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殡葬师,莫三妹对二哥的嫉妒之心慢慢转变为尊敬。亡者已逝,但亡者的志向在殡葬师莫三妹身上永存。最后面对父亲的亡故,莫三妹彻底的'对殡葬师职业下的人生大事有了思考,进而明白人生除死无大事。作为殡葬师,面对死这一人生大事时,要不忘对亡者和生者赋予温情的人文关怀。

  中国的孝文化下,殡葬从来不是禁忌,他满怀人性温暖和终极关怀。殡葬往往意味着死亡,充斥着悲伤,而婚庆截然相反。《人生大事》的镜头中一直着重书写矛盾,以及温情与荒诞的割裂感,从而在矛盾与割裂感中突出温情关怀。闹市区的上天堂与对面的婚庆店仅一墙之隔。红白色彩的强烈对比中,婚庆店老板娘与莫三妹的矛盾让人无法忽视。作为殡葬师的父亲与混混莫三妹之间的矛盾也几乎贯穿整部影片。生与死的矛盾在片名《人生大事》四个大字上便极尽体现。全死者体面而自己却不得体面的矛盾也时时刻刻得以在影片中演绎。莫三妹与父亲之间的传承和妥协,老刘与子女之间的畸变关系,无不呈现出现实生活里肉眼可见的,活人的生活困境。在一个又一个矛盾的堆叠中,戏剧化的荒诞情节与影片中的温情场面似乎也散发出矛盾意味。这些矛盾突兀的呈现在片中角色和观众面前。片中人物的选择或许会不同于观影者的选择,这些同与不同引发的深思构成影片主题完整的续写。影片给我们呈现出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世界,鲜明的红白色彩碰撞,摇晃的镜头以及频繁而快速的特写,快节奏与慢镜头的更迭。这样一个个荒诞的氛围中,孝子的哭声与变调的唢呐,抬棺的号子与市井中人们的嬉笑怒骂,无不呈现出一种黑色的幽默感。这样的幽默感冲淡了死亡的严肃,生与死在被放大的同时,生死以外的一切也在缩小。片中人们面对死亡的郑重,面对生活的坚韧与包容无不是传统殡葬人文关怀的结果。

  《人生大事》以其极为浓郁的华夏文化以及特殊的文字符号来表达对亡者温情的人文关怀。殡葬仪式、殡葬物品、以及与西游记相关的文化意蕴都是华夏特有的文化印记。片头频繁出镜的上天堂,大胖婚庆店,以及老六经营的母婴店,这三个文化符号分别代表着死亡、结婚、新生这三件人生大事。每个人都终将经历死亡和离别这个人生大事,殡葬师的人文关怀可以使殡葬仪式充满温情,温馨和温暖。使殡葬仪式成为抚慰哀情,寄托哀情敬畏生命的过程。譬如星星是逝者的象征物、碗意为替死者开路、哭丧意为对亡者的哀思、纸钱、火盆、纸扎等意为给亡者送财、抬棺喊号意为护持送别亡者、佛珠意为护持、守灵意为守护亡灵。在殡葬仪式中每一个殡葬物品都有着其特殊含义,也满怀中国人对丧葬的重视和对亡者的敬意。片中莫三妹抬棺时唱的振聋发聩的号子“日落西山了,老爷子最后一天喽,众人帮忙喽。”这样苍凉的号子传达出一种直面生命的感觉。隐含着殡葬师对生命的敬意,帮忙抬棺的人以及亡者的亲人都参与在殡葬仪式中,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这些细节都表达出中国人特有的生死观,以及对亡者温情的人文关怀。

  人生百态最是令人动容,人间温情也使人难忘。《人生大事》着重出现了6场死亡以及5场丧事,小文外婆的丧事下,是子女的默然和麻木。舅舅身为人子却不能守孝,面对小文有心而无力。舅妈责怪外婆死的不是时候,在庄严肃穆的死亡面前,她更为关心的是金戒指的踪迹和儿子的比赛。这时小文的感情就尤为的珍贵。小女孩的父母因事业疏于照顾孩子,孩子去世之后再想弥补已追悔莫及。虽然特意定制了公主骨灰盒,但逝者已矣。小女孩妈妈最后将手上的发绳捆在了小文的头上,那何尝不是爱的延续?指甲上女儿的画会渐渐消退,但女孩父母对女孩的爱则会随时间流逝而更加浓郁,逝者难追,但生者却仍要坚强。老刘的活人丧事虽然荒诞,但却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无人养老的问题。因拆迁而获得的意外之财,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办了一场葬礼被儿子斥责丢老刘家的脸。老刘低垂着头坐在梯子上时内心可能除了无奈更多的是凄凉。不妨想象若老刘就此死去,子女的哭孝又能有几分真心?莫三妹作为殡葬师的胡闹和老刘子女的对比下,殡葬师的温情炽热而难忘。前女友亡夫老六的丧事下,是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是未亡人和遗腹子的悲痛欲绝。殡葬师莫三妹混混外表下的善,全了仇人死后的体面,又如何不让人动容?随着二哥死因的展开,莫三妹对殡葬师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过去执拗的自己释怀。父亲的丧事教会了莫三妹安慰死者,尊重生者是殡葬师的真正价值,也让莫三妹明白人生除死无大事,作为殡葬师,要以真情面对亡者,以温情面对生者。

  与其说《人生大事》是一部丧葬题材的电影,不如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殡葬师温情折射的日常。一些人评价该片结局仓促,快节奏与密集的冲突以及生硬的剧情带来的观感让人出戏。但笔者看来这些都不应该被归类于缺点,影片节奏虽快却流畅地将剧情展示清楚。人物情感的发展与递进都符合规律。生离和死别的嵌入让故事更加生动。以莫三妹处置父亲的骨灰为例,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似乎一直被视为传统,莫三妹将父亲的骨灰炸上天,被视为一种极其离经叛道的做法,但深思这一行为,会发现此举的意义。烟花上天对应了上天堂,而烟花落下来恰好是落到水里,对应了父亲和二哥的重逢。烟花虽绚烂却转瞬即逝,不正印证着人生的稍纵即逝?要珍惜人生,抓住当下?莫三妹的离经叛道不正是殡葬师独有的温情关照?小文母亲海菲的出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以及莫三妹与小文之间情感的递进。莫三妹鲜明的性格也得以凸显出来,他选择送走小文是出于为孩子考虑,一意孤行的将自己认为好的强硬的递送给小文,没有征求小文以及小文养父母的意见。这不正与莫三妹父亲的做法一样?最终小文的亲生母亲海菲加入上天堂,完全符合传统中国人对孩子的祝愿,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那么预期中小文与莫三妹未来相处将会出现的亲情隐患也会消减。要知道殡葬师也是正常人,也要面对生老病死和结婚生子,殡葬师的日常和每个人的日常都一样,他们只是比常人有更多接触亡者和治愈生者的机会。

  人这一生犹如趟水过河,湿了鞋袜,水没脚踝。每个人都会到达彼岸。正如《人生大事》影片中所说,“人就像一本书,都有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只不过有的人最后是句号,有的人最后是省略号。”影片的英文名叫《Lighting up the stars》译为点亮繁星,与片尾“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相呼应。就像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中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最后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将不再和你有关。”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生者与殡葬师祭奠亡者,记住亡者,那么亡者便没有消失。人死灯灭后保全亡者体面的殡葬师让笔者窥见死亡不再冰冷,人间充满了温暖的色彩。

人生大事观后感14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人生大事观后感15

  奔着美团上9.6的评分,我完成了在六库的第一次观影活动,也算是新生活中又一个“零”的突破。刘江江执导的《人生大事》,英文名:LIGHTING UP THE STARS(点亮星星)。入场前我也反复期待:何为人生大事?“点亮星星”的英文翻译又有什么深意。这些内容,在观看完毕后终于有了解答,也给我一些思考。作为一个不常看甚至不喜看电影的人,我对影视的审美缺乏眼光,更乏善可陈,因此写下的东西远谈不上为影评。

  莫三妹(朱一龙饰)和武小文(杨恩又饰)的角色设置,给我很大的新鲜感。这两人跌宕起伏的故事纠葛是本剧的线索所在,亦是全剧的关键。

  这部剧有太多针砭时弊的地方,就像一束束光,射进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角落,照亮那些从来被人忽视但又最令人痛心的地方。

  一、生与死

  故事的开篇,便是小文外婆的去世。僵硬的遗体、殡葬师的出场、殡仪馆的场景,使我一开始对这部剧竟有一丝丝抵触。是否剧情太过于“开门见山”,是否情节设置太过“直白”呢……转念一想,这大概是我的心理作祟。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死”是不吉利的,是应该避讳的,我想这样的观念确实已经深入我心,这方面我的确是个“传统”的国人。

  中国人畏惧死亡,可谓谈虎色变,甚至忌讳在言语中提及。古代帝王常有求生不老的行为,中国人的神话中,有“长生不老”的愿望,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皆知,生命从来到去,有自然的.规律,但却常没有一种正确的生死观念。在当下中国,有这样一种丑态:父母在时不尽孝,甚至有死于榻上才发现者;然父母去世后大操大办,搞排场,请专人来哭灵,表示自己之“孝”,以至于竞相攀比,形成极差的乡俗风气,着实可恨。剧中,小文外婆的去世的情境,便是很好的说明,年幼的小文并不知道迟迟不接电话的外婆已经死亡,更是苦苦纠缠殡葬师莫三妹以寻求外婆下落,甚至为寻找外婆而大闹殡仪馆。小文的少知和舅舅的软弱、舅妈的绝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依为命的婆孙俩或许是当下许许多多这样残破家庭的写照。同样,因拆迁款而对子女心灰意冷的老头,破天荒地搞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同样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人生一世,谁都要走向终点。无论是被烧成烟,还是骨灰伴随烟花变成星星,它的实质都是终结。这部剧,或许能教会我们部分人认识生命,正视死亡。既然这一天总会来临,你又会选择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必然是人各有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到最后一时刻的我们一定都会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也会有许多牵挂的人事,剧中的外婆、“老六”、小女孩、莫老头(罗京民饰)的去世,留下的是另一群人的痛苦,当然这即将与逝者无关了,人世间的疾苦莫过于此。鉴于此,我想人活着的时候更应该选择宽容和温暖,做好身前事,毕竟人生的转折,我们无法预料。

  二、关于职业

  子承父业的莫三妹是一名殡葬师。从事这个职业,他常常被人边缘化,甚至污名化,就连他自己,也从小就对自己鄙夷,对父亲很失望。但就是这样一个职业,能给逝者最后的尊严,送走人的最后一程。这是莫老头坚守的原因。他的一生,见证了多少人的最后一程,人世间的冷暖悲喜全在他心里。因此他说,做这一行要有一颗“圣人心”,这是对人性与生命的尊重,深刻阐释了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以人为本。“圣人心”,我粗浅理解为“公心”,区别以“私利心”。殡葬师,给逝者以形体美,冒传统心理之大不韪,甚至要复原因车祸而毁坏的躯体,捞江底的沉尸,这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给从业者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仅仅是高额收入就能吸引人去做的吗?莫老头说“这一行有能耐的人看不上,没能耐的人干不了”。若没有一颗“公心”,没有对人性和生命的尊重,恐怕确实做不了这个行业,若莫三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也做不好这份工作。

  职业的认同感,首先来自于从业者本身,对职业的认知,不能仅怀有私心。养家糊口固然是就业的第一驱动力,但除此之外还应加入职业道德。若为牟利而泯灭天良,这样的职业必然为人不耻。唯有怀一颗“圣人心”,手中的职业有了温情,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意义。这对教书育人的我,有极大的启示。

  对职业的包容,来自于社会。莫三妹常被人恶语相向:“吃死人饭”,主营婚庆的邻店生意总是火爆,自家冷门的“上天堂”店总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平日里人们对莫三妹避之不及,但有事相求时才意识到他的重要性,这是中国人观念中的“死者为大”使然。也正是莫三妹的坚守,填补了人们这一心灵空白。所谓“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或许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世人可耻的功利心。

  三、道路的选择

  剧中的莫三妹曾因一时冲动坐过牢,出狱后又遭遇情感变故,这让他更加暴躁,三句话不离“老子”,糟糕的家庭关系,从事连自己都厌恶的职业,在大众眼里,这样的人是“不干净”的,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人生似乎注定是失败的。同样“不干净”的还有当过小偷的同行王建仁(王戈饰),因年少无知而伤痕累累的武小文生母海菲(李春媛饰),他们都有不被看好的过去,但并不等于他们不能有一个改正的机会和美好的未来。剧情设计也从侧面戳中当今社会问题的一些要害:家庭教育与监管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社会毒瘤的铲除等等,由此引发的悲剧比比皆是。剧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大结局,在沉浸于剧情的哭与笑中,我们都在感悟。人生大事,莫过于人的逝去,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救赎,追寻幸福与光明的过程,有些人总是一帆风顺,有些人也曾误入歧途,有些人则彻底堕入深渊,愿天下世人,皆能务正业,走正道。

  潦潦绪绪,行笔于此,仔细想来还是漏掉了剧本中许多珍贵的信息,那些东西或者又会给我不一样的思考。急剧反转的剧情或许会成为它的缺陷,但需要指出的是,能切中要害,能戳中泪点,能唤醒灵魂,我便认为这是一部好剧。

【人生大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观后感11-16

人生大事观后感07-11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1-11

《人生大事》观后感11-11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1-17

[经典]人生大事观后感11-16

人生大事观后感07-15

人生大事观后感悟06-07

《人生大事》观后感【经典】06-07

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