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的盛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1
林语堂说:人生的盛宴无非这么几场
第一场是当你呱呱落地来到人间满一个月的满月喜宴,民间俗称添丁;这是向世人宣告新生命诞生的仪式。意味着从此这个家庭香火后继有人了!
第二场是当你年满十六周岁的举行成人仪式时喜宴。父母给刚步入成年的你主持仪式,宣布你已长大成人,同时,也借此仪式向世人宣布你已经是成年人了。
第三场是当你步入婚姻殿堂的婚礼喜宴。婚宴乃人生喜宴中最隆重的盛宴,它对人的一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仪式,通过了这个仪式,你将从一个过去为人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的单身青年到你现在为人妻为人夫的角色转变,乃至不久的将来为人母为人父。同时也将意味着你要为人类繁衍的生生不息组建新的家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场是人到四十岁开始的寿宴;传统的寿宴十年一次,逢十必过。
第五场是丧宴,也是人生唯一的一场不是喜宴。摆完了丧宴,人生终了!人随风去,在一片呜呼嚎啕声中化作生者对死者的无限的哀思和缅怀。
人生只是过程。在这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荣辱兴衰,痛苦与欢乐,都是整个生命历程的一个小小标点符号,它无法改变你的直线人生趋势。人随万物,生死乃茫茫宇宙中的自然现象。人生的悲喜同样不可或缺,它是丰富你的生命历程的精神内容。名利实为人生一空场,如果你过分的看重名利,在名利场上与他人拼个你死我活,那样,于你本是脆弱的生命无益,只会加速你跑完人生终程。
那么我们何不置身其外呢?那样,你就可看到,那些自诩所谓人生多么辉煌多么有价值的人其实是在Q自己。至于辉煌或价值的大小与否,只因社会的分工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已。这就好比公司要生产一个产品,其中要涉及到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出仓等等各环节,而工作在各个环节的`工人所做的工作就是社会分工,并不能一概论为谁或谁的贡献大小。说白了那都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人生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两点一线——直线人生。除此以外,其他任何对人生的解释都是对直线人生内容的解释。
人生的盛宴一场场,串成你人生历程的一长串。每一场的人生盛宴都是长长人生路上的必须标注的标点符号,它改变不了你迈向人生终点的大趋势。每一场盛宴就象整点敲响的时钟不时地提醒你已到了人生的哪个驿站点。
就人生的意义而言,那场场的人生盛宴不管它的场面多么豪华或清淡,它终究只是个仪式,与场面的豪华与冷清无关。除此之外,便无其他意义。任何苛求豪华人生盛宴的人们,也与其要实现的人生价值无关,它更多的跟随世俗随波逐流,跟随追逐时尚的人流浩浩荡荡没入茫茫人海,没入尘俗
林语堂说: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样。原来问题是胃口而不是盛宴。关于我们,都工作着,因为我们必须工作,因为在文化日益进步的时候,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阻碍和野心,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生产出来的,而是由我们这群工作着的人产生出来的。我知道我的午餐比一只鸽子复杂得多,于是在获取食物的工作中,失掉了吃东西的胃口。
我觉得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盛宴面前却失掉了胃口。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2
人生是一场盛宴,每个入席者都是特选的嘉宾。在这场盛宴中,国王与乞丐,智者与庸人同席而坐,共享人生的宴席。或许有人更愿意做国王,而不愿做乞丐,更愿做智者,而不愿做庸人。他们只看到自己置身在生存的席宴中,而没有看到自己已在人生的席宴中占据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且只为他而摆放。
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获得了一笔无价的财富,这笔财富就是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生命。相对于那些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相对于那些没有成为自我的人,我们成为了自我。我们是上帝的优选者,因为上帝只允许优选者出生,并且成为生命。每个成为生命的人都是上帝的宠儿,上帝不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带进人生。
但有的人可能会抱怨上帝的不公,为他们所遭受的种种痛苦和不幸。这完全是对上帝的误解,因为你的痛苦也是上帝的痛苦,你的不幸也是上帝的不幸,就像你的欢乐就是上帝的欢乐,你的笑声就是上帝的笑声。上帝深谙人类的一切情感,因为人类的'一切情感都源于上帝的胸中。上帝让幸运的人体验他尘世的情感,却让不幸的人体验他的神性,以便更近的走进他。所以,痛苦不幸的人有福了。
人生在年轻人眼中是无限遥远的未来,在老年人眼中却是一个短暂的往昔,而在临终者看来,就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幻了。而我更愿意把人生当做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体验了童年的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少年的迷茫和幻想。青年的进取和勇气,中年的睿智和成熟,老年的恬淡和彻悟,最后还要体验死亡。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还给造物,然后再无声的化入永恒。或许有人会为必然的死亡而痛苦,但这种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证明。如果我们不为终将逝去的生命而难过,我们又何曾热爱过人生。
生命是一种爱,因为生命倘不是一种爱,我们又何以能在这个世界生存。如果子女不爱父母,他又怎能希图他的后代更爱他们;如果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又怎能使稚弱的生命一天天长大,并使自己的血脉得以延续和留存;如果男人女人之间没有那种强烈的爱的渴望,他们又怎能走到一起,共同创造一个生命;如果没有对他人的爱,我们又何以获得同样的爱,使自身不再孤独,使心灵得到慰籍;如果我们不热爱美丽的天空,清晨的朝霞,黄昏的落日,路边的小草,林中的鸟鸣。我们又怎能发现生存之上的美,使生命得以升华,超越有限的自身;如果我们不怀着感恩的心境去理解接纳身外的万物,我们又怎能走进心中的上帝,以有限的自身体验无限的永恒。
生命是一种爱,生命不能不是一种爱。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每一时刻都充盈着生命之爱。因为每一时刻,对于我们都是永不复得的唯一时刻,每一时刻对于我们都是“弥留”。所不同的只是在此时,我们还有明天,而当真正的死来临时,明天再也不在了。人生是盛宴,但即是盛宴,就有起身离座的时候,但我们终究是做了一回嘉宾。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3
林语堂是个融中西文化为一身的学者、作家,他的思想有东有西、亦耶亦孔。《人生的盛宴》收录了他的中文、英文中译本中有关人生、生活、文艺等方面的精选篇目,通篇充满了智者风范,语气温和冲淡,却意蕴深刻、见解精辟。
他说“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在“论读书”中他还谈到“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冥冥中,我觉得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我一见如故的老师。读他的作品轻松愉悦,如沐春风。他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光阴,但是现在用来指导我们读书、生活,仍有着现实意义。在这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体、各种新鲜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心浮躁,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有多少人是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呢?
“碎片化”的在线阅读快速蔓延,真能取代传统纸质读本深层次的阅读吗?引用林语堂先生所说,“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我很认同。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坐下来,静心感受读书的优雅与快乐……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4
林语堂先生著作等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家,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但因其大半生在国外度过,所以国人对他并不十分熟悉。第一次知道有位作家叫林语堂,是因为电视剧《京华烟云》。所以廿年前在书店看见他写的这本《人生的盛宴》,想也没想就买了。《京华烟云》中的每个人影子都已淡化,唯一的记忆就好像有个女主的名字叫木兰,而这本书到现在更是把里面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啦。今天看到它,又有一种阅读的冲动在翻滚。
这本《人生的盛宴》,林语堂先生从对人生的态度、观念,到谁最会享受人生,酷爱人生;从家庭、女人到享受大自然,享受文化;以及做文、做人都有他的高论和看法,洋洋洒洒地发表着他的观点,我们不得不感叹他丰厚的知识底蕴,古、今、中、外的典故信手拈来,也许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有关系,自幼接受基督教的家教,读的是教会学校,又长期生活在西方,但对中国的儒、道、佛三教又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他在理解和看待人生及事物时既有西方人士的眼光和思维,也有基督教的观念,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林先生的高见就带了三分诙谐,三分感叹,三分林氏哲理,他就是用这样的情怀烹制了一份人生的饕鬄盛宴。
对于家庭,林先生给予了最高的评价,他说家庭是世界上唯一自然的单位,唯一在生物学上有真实性、令人满足的、有意义的单位,中国人始终觉得一个人是比国家更伟大更重要的,可是并不比家庭更伟大、更重要,因为他离开了家庭便没有真实地存在。在家庭中,他更给予了女性最高的评价,认为女性是家庭树的主要部分——使家庭延续着的要素,因为未来家庭的整个性格是受她支配的(这个观点个人觉得太过沉重,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差不多完全放在女性身上)。
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他把古代圣贤逐个进行了分析,庄子的发现自我,孟子的情智勇,老子的玩世、愚钝、潜隐,子思的哲学,陶渊明才是人生的爱好者。并尖锐地指出名、权、利、及时尚都是人生的骗子,人们甘愿被这些骗子所骗并不停地追求,在成为“重要人物”的幻觉中陶醉、辛劳地工作,没有依着人的真本能为自己而生活着。人生的舞台是根深蒂固的,以致于我们常常忘记在离开舞台的时候,我们还有真正的生活可以享受。
林先生自己就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这从大自然的享受一篇中就可以看出,他说现代的天文学在探索整个看得见的宇宙时,是在强迫我们承认这地球本身是一个天堂,没有比地球更美好的住所。如果一个人不会享受地球上的春夏秋冬,他怎么能够享受天堂里的春夏秋冬,列举了地球上的昼夜晨昏、花鸟树物种种美好事物,宇宙间没有一样比此更好。
林先生认为一个虚怀若谷的、好奇的、好问的人始终会保持着探索的精神,那么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且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无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如此,便能够享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幸福。当一个人能够知道自己何所爱何所恶,便尝到了知识的滋味,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力。当然,我们还得再进一步去“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学而不思还是思而不学都是不可取的,对于教育,这更是可怕的。
读过林先生的《人生的盛宴》,也要吸取一些精华,以便提高自我修养。因为读了书,有了知识,是谓文人。作为文人,更应该规规矩矩做人,更懂得谦恭礼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千万莫要学习文人之恶习,生性疏懒,潇洒不羁那也罢了,如若文人相轻,实则是可悲可叹。所以一个人纵然读书千卷,文章锦绣,如则做人的行径不雅,未必为君子咦。自叹今生文笔已难提升,但做人切不可不做好。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5
陈春花在《读者》中曾写道:“在人生当中重要的三个阶段,我刚好遇到了能带给我心灵成长的三本书。”而其中的第二本便是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
林语堂说:人生的盛宴无非这么几场。
第一场是当你呱呱落地来到人间满一个月的满月喜宴,民间俗称“添丁”;这是向世人宣告新生命诞生的仪式。意味着从此这个家庭香火后继有人了!
第二场是当你年满十六周岁举行成人仪式时喜宴。父母给刚步入成年的你主持仪式,宣布你已长大成人,同时,也借此仪式向世人宣布你已经是成年人了。
第三场是当你步入婚姻殿堂的婚礼喜宴。婚宴乃人生喜宴中最隆重的盛宴,它对人的一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仪式,通过了这个仪式,你将从一个过去为人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的单身青年到你现在为人妻为人夫的角色转变,乃至不久的将来为人母为人父。同时也将意味着你要为人类繁衍的`生生不息组建新的家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场是人到四十岁开始的寿宴;传统的寿宴十年一次,逢十必过。
第五场是丧宴,也是人生唯一的一场不是喜宴。摆完了丧宴,人生终了!人随风去,在一片呜呼嚎啕声中化作生者对死者的无限的哀思和缅怀。
人生的一场场盛宴,就像闪耀的珍珠,由时间为线串成你人生历程的一长串。每一场盛宴都是长长人生路上的必须标注的标点符号,它改变不了你迈向人生终点的大趋势,但你可以决定每一颗珍珠的光泽;每一场盛宴就像整点敲响的时钟,不时地提醒你已到了人生的哪个驿站点,你无法改变结果,但可以书写过程。
人生只是过程,我们需要的不是纠结,而是体验和热爱。在不同人的眼中,这唯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在年轻人眼中可能是无限遥远但又憧憬满满的未来,中年人眼中可能是重压之下平凡又幸福的当下,老年人眼中可能是遍布遗憾但又荣誉的往昔。所以我更愿意把人生当做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体验童年的无忧无虑,体验少年的迷茫幻想,体验青年的进取勇气,体验中年的睿智成熟,体验老年的恬淡彻悟。我们不需要纠结人生,而应该热爱人生。
林先生自己就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这从大自然的享受一篇中就可以看出。他说现代的天文学在探索整个看得见的宇宙时,是在强迫我们承认地球本身是一个天堂,没有比地球更美好的住所。如果一个人不会享受地球上的春夏秋冬,他怎么能够享受天堂里的春夏秋冬,列举了地球上的昼夜晨昏、花鸟树木种种美好事物,宇宙间没有一样比此更好。
就人生的意义而言,那场场的盛宴不管场面多么豪华或清淡,它终究只是个仪式,其中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悲喜不可或缺,在这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荣辱兴衰,痛苦与欢乐,都是丰富你生命历程的精神内容。除此之外,便无其他意义。任何苛求豪华人生盛宴的人们,也与其要实现的人生价值无关,它更多的跟随世俗随波逐流,跟随追逐时尚的人流浩浩荡荡没入茫茫人海,没入尘俗。因此名利实为人生一空场,如果你过分的看重名利,只会加速你跑完人生这场旅途。
读过林先生的《人生的盛宴》,我吸取了一些精华,提高了自我修养,懂得了规规矩矩做人,更懂得了谦恭礼让,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莫学习恶习,生性疏懒。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07-22
烟花盛宴作文01-24
关于《冰与火之歌的盛宴》读后感10-04
《人生》读后感09-27
[精选]《人生》读后感07-04
《人生》的读后感11-17
人生读后感06-12
《人生》读后感09-04
人生定位读后感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