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读后感

时间:2024-05-16 10:01:08
  • 相关推荐
诗词的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词的读后感1

  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把它写得内容丰富,情节动人,意境优美,韵律铿锵,合辙对仗。

  我喜欢这诗意的人生,喜欢诗意的的幸福生活,喜欢诗意的风花雪月,喜欢诗意的悲欢离合,更喜欢诗意的男人和诗意的女人。诗意的人是一种浪漫丰富充实愉悦人,诗意的人是一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

  诗意的男人是豁达超拔的男人,是洒脱奔放的男人,是真诚善良的男人,是丰富深刻的男人,是乐观向上的男人。这样的男人站起来如一道山伟岸不屈,顶天立地。躺下了如一条河淡定从容,渊源流长。

  诗意的女人温柔善良的女人,是热爱生活的女人,是健康快乐的女人,是优雅自信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如绽放的鲜花恬美馥郁,如林间的清泉清澈纯净。她们犹如一道令人迷恋的风景灵性自然,含蓄纯美,她们懂得爱和被爱。她们质地如蕙、心思如兰,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时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奇魅力,犹如一首韵味十足的诗,让人百读不倦,回味无穷。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诗意的人生是对真、善、美的升华,是对假、丑、恶的鞭挞。诗意的人生浪漫温馨的人生,是激扬向上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诗意的人生里想爱你就大胆的爱,有梦你就尽情的追,投入的活一次,潇洒的走一回。让这首人生的诗篇更加的精彩完美!

诗词的读后感2

  今年的暑假期间,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中华最美古诗词》。这本书精选了上至先秦两汉下至宋元明清,这跨越两千年的优美的诗词。通过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本书里面,尤其是唐诗更是让我情有独钟。读罢,让人手不释卷,受益匪浅。

  这本书里面关于唐诗里,有许多名家名篇,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我比较喜欢李白、杜甫以及初唐四杰、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著名诗人。下面逐一列举。先说李白。李白的名句很多,李白在其《行路难(其一)》里面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他在《将进酒》里豪迈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这些千古名句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传递了很多正能量。李白不愧为诗仙,不愧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说了李白,就不能不提杜甫同志。杜甫同志,大家都知道,他是和李白并驾齐驱的诗圣。他的名句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凄惨、忧郁的色彩,这和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杜甫经历了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这段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使得杜甫同志的生活很窘迫,他在名篇《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表达了生活的艰难和无奈。此外,他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惆怅在《蜀相》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名义上是写他的偶像诸葛亮的,实际是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惆怅。总之,杜甫的名句也很多,但都是反映了当时底层人们的生活窘迫,生计的艰难。因此,也多以忧郁、纠结类型的为主。

  说完诗仙、诗圣,再说一下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青年才俊。这里,我尤其喜欢王勃,王勃的名句很言简意赅。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可是传颂千古的名句,经常被后人引用。可惜,王勃只活了二十几岁,真是天妒英才啊!

  再说一下中唐时期的“领头羊”————白居易。白居易可是中唐时期的一个“大咖”。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人们广为传唱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及“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让人难忘。

  限于篇幅,下面晚唐时期的小李杜的作品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诗句,让我在唐诗中尽情遨游。回味千年前古人的诗句,让我感叹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为唐诗自豪,她的优美能媲美任何国度的文化。她是我国文化瑰宝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明珠!这本《中华最美古诗词》很精彩,它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更让我对祖国诗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诗词的读后感3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诗词的读后感4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的《咏怀古迹》不像是一首诗,更像是一幅缓缓铺开的历史画卷,一笔笔的厚重色彩徐徐绘之。广袤无垠的朔漠平原,长风一吹,野草连天,一个身穿红色斗篷的年轻女子从马背上翻身而下,寻一处僻静,侧身而坐;抚一曲琵琶,低吟浅唱。缠绵悲戚,哀转久绝。彼时空中的大雁听得入神,竟也忘了挥动翅膀,落了下来,惊动佳人。

  前段时间偶然间翻阅到一本书籍《未若柳絮因风起——古诗词中的传奇女子》。历史的长河中充满了传奇,自然也有数不清的传奇女子,这些曲折离奇的千古绝唱拨动着后代世人的心弦。“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更是脍炙人口。然而在这些女子中,我独倾昭君。

  汉元帝年间,昭君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宫,拉开了她传奇一生的序幕。深宫的女子,想来都是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多少红颜葬送一生,老死宫中,却又只能伫立伤神,黯然泪下到天明。但初入宫中的大多数女子一开始仍然是怀揣喜悦,遥望宫车,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只愿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成为人上客。其他的入宫女子都在用重金贿赂画师毛延寿,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得到君王的青睐。唯独昭君不愿意这样做,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昭君也因此无缘面见君王。

  此时匈奴单于来到长安表达与汉朝和亲的意愿,皇帝自舍不得派亲生公主远嫁,便准备在宫中择一女子,封为公主嫁于匈奴单于。于是宫中便传出了“谁愿去匈奴便封为公主”的旨意。深宫围墙虽然能熬死人的一生,万重枷锁也锁住了一生的欢欣,但彼时大家宁愿老死宫中,也不愿抛下长安的繁华,远赴风餐露宿穷山恶水的塞外大漠。几日下来,并无一宫女愿意,一时之间朝廷之中也左右为难。正待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昭君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自愿请行随单于到匈奴。这一决定震惊众人,无人不为其钦佩也无人不为其担忧,但总归解决了朝廷当务之急。

  和亲大礼当天,《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汉元帝见如此绝色,心中懊悔万分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昭君离去。

  我不知道她在作出这一决定的时候抱有怎样的心情,她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女子,不仅仅是美貌自持,更是有自己的心性和思想,精通诗书,弹得琵琶,实可称为才女。但在她的大义凛然面前,坚韧豁达面前,她的美貌和才情又显得是如此微不足道。在这众多高贵的品质里,我最钟爱的则是她勘破她人勘不破,放下她人放不下的胸怀和勇气。

  但尽管拥有如此心胸,在告别亲人远离家乡的时候也总有一些离愁之苦。回想起曾经看过的影视作品《昭君出塞》,远嫁当天,昭君拜别母亲,母亲只是低叹一声“自古忠孝难两全”,又深知她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希冀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最初看到这里,我心中是没有感受到离别之苦的,也许是电视剧里美化了昭君和单于的故事,让人觉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又或是年少时期并不懂得此去经年,山高路远,从此难见亲人面是怎样的一种诀别。但现在回想起来,脑海里竟只剩下昭君身披红色斗篷缓缓骑马离开长安的背影了。

  昭君出塞在路上走了整整三个月,回望长安写下著名的《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萎黄……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道尽了心中的离殇。比起宫中的围墙,昭君选择了塞外的广阔,但又不得不舍弃一切,心中又怎能不悲痛万分?古代女子的命运从来都不是自己能左右的,纵有再多的'才情在面对命运时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一年后,单于逝世,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需再嫁给单于之前的嫡子,而这和她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驰、罔顾人伦,昭君修书一封希望能返回汉朝,然而终究逃不了和细君公主一样的命运。帝王为了长治久安怎么会在意一个女子的哀求呢?不同于细君公主的是,她接受了,没有抑郁成疾,而是坚韧地活下来,又为匈奴带去了大汉的文化,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农业器具,养蚕剿丝,据传也教会了他们在荒冢上种植能不被雨水冲刷掉的绿植。据说,如今的昭君墓仍然青青郁郁,故而称为“青冢”。

  也有许多的有志之士为昭君歌颂、为昭君叹息,“可怜青冢已荒漠,尚有哀弦留至今”“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终究没有人会在乎一个女子的喜怒哀乐,她埋葬了她的一生,换来了边境几十年的和平。但在《昭君怨》里也有些许宽慰的语句,“明妃莫抱千秋恨,尚有长门老死人”。无论怎样,昭君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女子,她的美貌和勇气被后世仰望,千古传颂。

  史书工整,谱尽英雄。青冢墓碑语写道:“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历史星光闪闪,琵琶一曲世千年……

诗词的读后感5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谁如此自豪地评论美丽的祖国,又是谁谈古论今,品味了五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那就是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

  为何毛主席能带领红军度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是因为他的自信,他的大器,还有他那鹰击长空的神勇,毛主席一生有许多诗词,使人一读就想象出诗中的`意境。诗词中,曾经赞美过祖国,赞美过自然,赞美过感人的革命事迹,我学过很多毛泽东诗词,每次朗诵完后都感慨万分。其中最令我回味的,是一首赞美人民、回味历史的诗——《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没有给人一点凄凉的感觉,反而让人们感到精神奋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把连绵不断的群山比作银蛇、巨象,气势磅礴,境界雄伟。群山、平原是人民的革命象征,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侮辱的,中国要斗争、要反抗。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话展示了祖国美好的前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反映了对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古代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在中国发展中有着丰功伟绩的人,只是凭借武力,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即使威震四方在历史上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也不过只会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随着时间车轮的飞转,都成为了过去。真正的英雄,是我们今天的劳动人民!

  现在,我们青少年也要像毛主席,像走过长征的老前辈一样,不怕困难,充满自信,把长征,把革命的精神永远传播下去,让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孙,领会到毛主席那九天揽月的精神,走出辉煌的人生之路!

诗词的读后感6

  相信大家都背过很多古诗词吧,当大家背古诗词时,常常会觉得有一些诗词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有时还会因为无心背下去而放弃。但是有一本有趣的书,能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爱上古诗词。在一个个幽默的段子和夸张的漫画中,你会被作者陈磊带入有趣的古诗词世界,这本书就是《半小时漫画必背古诗词》。相信你一定会爱不释手,过目不忘。

  作者语言诙谐,通俗易懂,有趣又有料,内容精彩丰富。让我们一起在哈哈大笑中轻松弄懂古诗词吧。

  必背古诗词,这本书讲的一定是唐诗和宋词喽。不过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可不是只有唐诗宋词,还有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等,它们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在古代,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朝廷派采诗官到各地收集民歌,来了解民风。《诗经》和《楚辞》共同组成了先秦诗歌界的两大品牌,《诗经》是下载量第一的音乐App,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汉赋其实是一本职场生存宝典,而两汉乐府诗则是来自民间的《大汉吐槽大全》。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大词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边塞诗人岑参、高适。他们为中国文学史创造了巅峰。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不是很难记住啊?别发愁,他们就是曹家爷仨——曹操,斗了一辈子的曹丕、曹植哥俩,和建安七子。还有南北朝娱乐圈顶级流量贡献者——谢灵运,他可是王勃、李白、杜甫的偶像呢。

  当然,这本书也收录了很多名篇:《陌上桑》、《子虚赋》、《离骚》、《蒹葭》。你知道《诗经》里的三种表达方式“赋、比、兴”的区别吗?看看作者打的比方,保证让你笑喷,并且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爱上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和古人对话,可以放眼古今,同时,也可以从古人的诗词中学到些什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少女对春光逝去的伤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苏轼的豪放旷达的内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极致的浪漫和孤芳自赏的高傲。这些诗人,用诗词在历史长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当我看到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当我看到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歌赋时,我为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

诗词的读后感7

  素来酷爱唐诗宋词的我,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很多初学者深感古诗词深奥晦涩,难以理解。尤其是对常见意象把握不准,不知它象征着什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意象,常以自然景观或事物的形式出现,代表着特殊的含义。如绿窗,多表示闺阁情境。蓬莱,多表示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折柳多蕴含惜别之情……只有掌握了这些常见的意象所象征的寓意,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诗词讲究炼字。即用最简洁的字词表达丰富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讲,诗词本质上是篇幅较长的一篇文章的缩影。它将长篇大论用凝练的方式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诗词的格律,决定了诗词的言简意丰。

  最值得回味的应是诗词带给人的.各种美感吧!诗词具有音乐美,讲究对仗与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感很强。很多诗作能在人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仅仅是诗中有画,而且营造出的林子里那种清幽静谧的意境美,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我们平时读到的诗词,大多是经过千百年来的锤炼而流传下来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每一篇都堪称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鉴。而且,对于指导我们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诗词的读后感8

  唐诗之美,美在诗韵和酒香,依然芬芳。似春风十里,卷上珠帘。宋词之美,美得足以让人陶醉;如在墨香古卷的词香里穿行,如回到烟波浩淼、青山长袖、吟诵醉月的时代。《孩子们喜爱的诗词故事》这本书带领我领略诗词气势、了解有趣的故事、感受诗词之美和诗词之韵。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的诗句。这本书中李白的故事也都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谪仙人嗜酒,小小一樽金杯里,盛下了李青莲多少心事多少愁!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诗仙,他的.诗歌中始终洋溢着浓郁的酒香。在喝醉时,李白的个性能得到释放,心理的愤慨不平也唯有此时才能毫无保留地流露。故事描写得生动,形象。它用我们熟悉的《赠汪伦》开始创编了汪伦给李白送行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白的豪爽和洒脱,故事还描写了李白醉倒在花丛里为杨贵妃写诗,可见他人气之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千古传诵的《虞美人》竟是李煜的绝笔,流水落花春去也。诗词往往也是和诗人的生活、处境息息相关。从南唐后主到违命侯,再到一代词宗,生命赋予了李煜独特的轨迹,他的词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由“寻春须事先春早”、“风格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楼”,到“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最后反复吟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在想,或许现在的我们只顾“行乐需及春”,那么便也会“老大徒伤悲”了!

  《孩子们喜爱的诗词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位引路人,激起我去深入了解一首首诗词的兴趣,让我爱上了诗词。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在学习强国的“经典咏流传”吟唱经典;我在“诗词大会”听赏美好;我在“百度”里搜寻比较;我在《唐诗》、《宋词》、《人间词话》、《李煜词传》、《李清照词传》、《纳兰词》畅读遨游……

  在学习吟诵的过程中,发现“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映)春台”、“月如长恨月长(常)圆”、“昼出耕(耘)田夜绩麻”、“山抹微云,天粘(连)衰草”,用词不同,意境也不同。

  我爱上了诗词!

诗词的读后感9

  小时候,看着一本本配有精美插图的故事书,品味着古人之间妙趣横生的典故,总使我不断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春秋”这个词来替代历史,而不用“冬夏”呢?带着这个小小的疑问,我跑去问妈妈。可怜的妈妈,一下子被我问倒了,但她还是告诉我:“书本里的问题要从书本里找。”

  于是,我开始从阅读中不断找寻答案。可是,这答案却与我玩起了捉迷藏。字里行间,怎么也寻不着,而我却已经迷失在里面了,迷失在了一篇篇经典的`名篇中,逐渐忘掉了最初的问题。但关于季节的古诗文章却逐渐积累起来。我品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有朱自清的春,史铁生的秋,老舍的冬等等。逐渐的,我似乎悟到些四季的奥秘:春季是新生,夏季是生长,秋季是衰败,冬季是终结。万物生长就这样归于统一,周而复始。

  时光在飞越,书本在翻阅。终于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那是于丹老师所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当我翻开书,在眼光接触的那一瞬间,无数繁杂在我脑海中爆炸、盘旋、飞升、又拢聚起来,汇成一道道思想,既喜悦激动又久久无法释怀,多年来阅读的积累终于汇成答案。“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激荡我们的内心”。用于丹老师的话说,“春秋”更适合中国人的诗情,更蕴含了时光流转的美。

  孩童时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用了十年时间慢慢寻找,又在一瞬间完成了领悟。阅读,伴随我度过一次次春秋冬夏。

诗词的读后感10

  今天的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时间神州大地似乎都被诗意所沁透,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是啊,诗意原本就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一切的风花雪月都能够唤醒我们血脉中千年积淀的离骚。而学者于丹在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将这种藏在华夏民族身上深深的.诗情叫做“蛰伏着的诗意”。

  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丝丝暖风,随着“随风潜入夜”的滴滴雨声,我打开了这本于丹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作者于丹以她的人生感悟和角度,将她认为最美的古诗词按照原诗内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四字题目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作者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刀刻出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

  不论你是初学者才刚刚开始窥探诗词海洋的浩瀚,还是学有所成的诗词达人已经满腹经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能让你在不同的切入点感受到那些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佼佼者们所有的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无限的深情和他们看待人生的艺术眼光,从而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

  作者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更用她优美精炼的语言,串联起了那一首首诗词,将它们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更贴近了现代社会的理解,就作者说在这个不用仗剑的时代里,倘若剑气不泯,也许会化成风骨,流露在一个人的眉宇之间,昂扬、潇洒。而当激情被唤起,当我们的心意不吐不快时,便是诗意的苏醒。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诗词的读后感11

  广阔的绿野,放眼望去,雄鹰展翅翱翔。诗人苏轼驾驭铁骑,马儿嘶鸣,疾驰而去,且学天骄弯弓射大雕。这,是洒脱的快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人苏轼又被贬入了万丈深渊。把酒独饮,岂能自甘颓废耶?此乃诗人苏轼也,虽屈于偏远之地,岂可自弃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苏轼是不羁的,甩开不尽的烦恼,用最旷达的胸怀接纳一切。在乡间小院,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田间小路,他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自由豪放的快乐,在诗人苏轼心底蔓延……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进宫与贬谪,诗人苏轼选择了释怀。心中保留了一方快乐的净土,那是在乡间修来的气度。忘却宫中的阿谀奉承、权权相争,忘却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忘却当年的乌台诗案,只待闲看时,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过眼烟云的浮华万千之下的超然的快乐!

  诗人苏轼是锦绣大宋中的一代才子,自是一家的他,把烦恼抛之脑后,总会在诗词之中渲泄心中的快乐。这快乐积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坦然,凝聚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激昂。把握这份快乐,我的心中也似有一股豪迈之气荡漾开来……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诗人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

  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之所以说《前赤壁赋》是诗人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因为这篇文章几乎包揽了苏文的主要风格特点。宋元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纷纷指出,苏文的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确实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确切。从《前赤壁赋》来看,苏文的风格乃是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文中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写欢快时可以羽化登仙、飘然世外;述哀伤时,又能拿动蛟龙、泣嫠妇作比;而苏文的舒卷自如、活泼流畅,在《前赤壁赋》中也不难发现,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至于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举来,毫不费力。"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渺沧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钧,读来似铿锵作金石声。《前赤壁赋》一文还充分体现了诗人苏轼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诗词的读后感12

  读《千古绝唱:古代文学》有感

  我喜欢读诗词,每每被诗词中的意境所感动,为古代文人的智慧所折服。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愁,一起感慨,体会到了字字珠玑,篇篇生花的含义。不得不为我国这一文化遗产中的奇珍异宝感叹!

  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多想和陶渊明一起种菊赏菊品菊,体会他那悠然自得生活。不得不感叹:闲适自由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我也想和孟浩然去重温农家人的淳朴热情,想在重阳日和他一起去农家品菊花酒。我也想像张志和一样着青箬笠,绿蓑衣,看白鹭飞,看“桃花流水鳜鱼肥”,估计也会“不须归”吧。我也憧憬着跟随陆游的脚步去看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给自己树立不轻言放弃,勇敢坚持,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信心!

  哀愁

  那抹人比黄花瘦的身影总让我痛心,我恨不得穿越到南宋去寻找战乱中的.她,执起她的双手,将她带到那个永远“沉醉不知归路”的日暮??我又想将脚步停留在安史之乱的时刻,为杜甫建不为秋风所破的广厦千万间,了却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伟心愿!我也还想为这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老人送去抵万金的家书,让他的哀愁少一点,让花溅泪少一点,鸟惊心少一点??

  情思 是谁家的窈窕淑女,是哪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拨动了对岸少年的心?又是谁在控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每次念到这些句子,我会对这位有着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表示同情。

  我一方面想为唐婉和陆游编织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完美结局,另一方面也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深受感动。真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豪情壮志

  我想乘坐李白的小船去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也想和他一同跨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更想和他痛饮三百杯,“与尔同消万古愁”。想去体验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军旅生活,去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

  在那个战争年代,这些诗人词人,他们有的辞官归隐,有的在底层苦苦挣扎,有的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他们都用手中的笔为我国的文学宝库增加了无价之宝。难怪世人称赞说:如果将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比作一串华贵典雅的项链,那么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那一颗颗晶莹闪亮的珍珠!

诗词的读后感13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着书立说。

  那个如烟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触手可及,但终究随风飘逝,唯独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欢的香气,弥久不散、渗人心脾,仿佛在倾尽生命的诉说着那曾经的、曾经的美丽与蹉跎!

诗词的读后感1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了这首李后主李煜的诗词,心中永永不能平静,这是一首用血和泪写成的心声,最凄美的生命绝唱,有位大文人说的'好,最美的文章是用生命来谱成的,也是最悲惨的人生来写成的。就像曹雪芹悲惨凄凉的一生,生前无人问津,最后是饥寒交迫而死,他的著作<<红楼梦>>却在死后广为发表和流传,最终成为中国名著、世界名著。我想这也是他的人生经历所著成的,也是同样用血和泪凝成的。

诗词的读后感15

  宋词之美,反复被人们咀嚼至今。李清照,是其中被反复提及的名字。她是大众印象里的古代才女。下面我就为大家推荐一本《李清照诗词全集》带领大家走进宋词。

  幼时,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不受物质困扰,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有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豆蔻少女,在院子里面荡秋千,懒懒地收拾衣裳,整理发丝。院子里的植物上面布满了一层露珠,而自己的薄衫也被汗水浸透了。

  见客入来,袜划金釵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见到客人来,害羞地匆忙躲避,来不及穿鞋子,只穿袜子走路,头发上的金钗也不小心滑落了。尽显仓皇失措的样子,悄悄地藏在门口,却还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客人,手里捻一枝青梅,细嗅起来。

  刚刚仓皇失措紧张逃走,之后又细嗅青梅来掩饰内心的'羞涩,这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地切换,把少女的调皮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可以看到门后面少女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对外面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好奇。

  让我们慢慢去体会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在柔软情义的包裹之下,是深刻而坚韧的内核。

【诗词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李白的诗词12-19

白居易的诗词11-22

春天的诗词01-26

励志的诗词01-27

与诗词相约02-19

立夏经典诗词04-29

沁园春诗词04-24

与花的诗词05-15

荷花诗词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