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

时间:2024-05-25 13:19:24
  • 相关推荐
苏轼诗词

苏轼诗词1

  1.《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2.《菩萨蛮·娟娟缺月西南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枕泪梦魂中。觉来眉晕重。华堂堆烛泪。长笛吹新水。醉客各西东。应思陈孟公。

  3.《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4.《菩萨蛮·城隅静女谁人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城隅静女谁人见。先生日夜歌彤管。谁识蔡姬贤。江南顾彦先。先生那久困。汤沐须名郡。惟有谢夫人。从来见拟伦。

  5.《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6.《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7.《菩萨蛮·雪花飞暖融香颊》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8.《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想伊归去後,应似我情怀。

  9.《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10.《满江红·清颍东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苏轼诗词2

  [宋]苏轼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

  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

  时来拾流胶?一作肪,未忍践落子。

  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

  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

  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

  问渊明?或曰:东坡此诗与渊明反,此非知言也。

  盖亦相引以造意言者,未始相非也。

  元祐五年十月十四日。

  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则为星斗悬。

  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

  委运忧伤生,忧一作运去生亦还。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苏轼诗词3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诗词4

  一、《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二、《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三、《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四、《椰子冠》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五、《出游纪游诗》

  半醒半醉问借黎,竹刺藤捎号号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苏轼诗词5

  惠崇春江晚景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老饕赋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茧之长缲(sao一声)。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li二声)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lao二声)。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惠州一绝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猪肉颂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於潜僧绿筠轩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寒具诗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豆粥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

  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

  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

  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

  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

  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题记:携白酒、鲈鱼等物,虽非珍馐美馔,然与好友醉饱高眠,而乐亦在其中矣。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苏东坡随笔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友朋设宴庆云楼,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错杯杯尽,门前石狮口水流。

苏轼诗词6

  1、《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3、《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4、《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6、《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2、《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诗词7

  苏轼的经典诗词集锦一:《定风波》

  苏轼(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经典诗词集锦二:《洞仙歌》

  苏轼(宋)

  余七岁时,

  见眉州老尼,

  姓朱,忘其名,

  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

  一日大热,

  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

  作一词,

  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

  朱已死久矣,

  人无知此词者,

  但记其首两句,

  暇日寻味,

  岂《洞仙歌》令乎?

  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的经典诗词集锦三:《蝶恋花》

  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经典诗词集锦四:《永遇乐》

  苏轼(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曲港跳鱼,

  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

  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

  为余浩叹。

  苏轼的经典诗词集锦五:《西江月》

  苏轼(宋)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的经典诗词集锦六:《水龙吟》

  苏轼(宋)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诗词8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宋代: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译文

  杏花飞扑帘幕散播着最后的春光,明月进入门户寻找我这幽居的人。

  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着摇曳花影,月华如水,点点花影有如水中飘浮的青萍。

  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

  山城酒薄喝起来没有味道,劝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

  清越的洞箫声在这月明之夜吹断,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

  明朝可恶的春风卷地刮起,就只见绿叶丛中栖息着点点残红。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注释

  ⑴散余春:一作“报余春”。

  ⑵幽人:幽隐之人。

  ⑶褰(qiān)衣:用手提起长袍。

  ⑷炯(jiǒng):光明貌。青苹: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⑸香雪:指杏花片。

  ⑹吸:饮。

  ⑺栖:生长。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为“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所以除了写人还要写月、写花、写酒,既把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诗的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开门见山,托出花与月。首句写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寻幽人”的“寻”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诗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主,明月是客,说明诗人意兴极浓,情不自禁地邀月对饮。而在此诗中,明月是主,诗人是客,明月那么多情,入户来寻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为月的盛情所感,从而高兴地与月赏花对饮。

  接下来“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苹”二句,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苹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媚,妙趣横生。诗的上下两句都是先写月光,后写月影。“步月”是月光,“踏花”是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月影。“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明亮,如杜甫《法镜寺》:“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知月惜花的诗人,沐浴在花与月的清流之中,正好可以一洗尘虑,一涤心胸。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两句写花与酒。杜甫《遣兴》诗中有“狂风挽断最长条”之句,白居易《晚春》诗中则说:“百花落如雪。”“花间置酒”两句化用了杜甫、白居易诗意,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香花,趁着酒兴观赏,则赏花兴致也就更高。花与酒互相映发。诗人此时的情怀,与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山城”以下四句,前两句写借月待客,突出“爱月”之心。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是从白居易《寓龙潭寺》诗“云随飞燕月随杯”中化出,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了对酒之爱。后两句情绪渐转低沉,见诗人“惜月”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此时诗人最忧虑的不是别的,而是月落。这里含着十分复杂的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诗人,虽然此时处境略有好转,但去国之情总会带来凄清之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月落西山,诗人情无以堪。

  诗的最后两句转写花,不过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将尽矣,于是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诗中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韵味淳厚,声调流美,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与人的映衬,情与景的融入。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首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接着“明月入户寻幽人”一句,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诗人因情设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构思的错落有致,变化自如,使全待情致显得更浓。开篇两句既写花又写月。三、四句重点写月,其中也有写花之笔。五、六句写花、写酒,但重在写花。七、八句写爱月之深。九、十句写惜月之情。最后两句是虚笔,借花的凋零写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通观全篇,诗人紧扣诗题,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妙趣横生。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清。这种仙气与诗情,是诗人超脱飘逸风格的体现,也是诗人热爱自然的心情的流露。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创作背景

  此诗于元丰二年(1079)。据宋人王十朋注解:“按先生《诗话》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可知作于徐州任上。又宋人施元之注解:“真迹草书,在武宁宰吴节夫家,今刻于黄州。”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诗词9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诗词10

  一:《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三:《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四:《点绛唇·不用悲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五:《点绛唇·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六:《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七:《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八:《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诗词11

  《水调歌头》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翻译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水调歌头》诗句赏析

  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道明亮的月亮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此时,我想拿起酒杯,向上天先敬一杯酒,然后问一问青天,这个月亮究竟是什么来历。

  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也不知道天上的那些神仙居住的宫殿,以及无数琼台楼阁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都说天上一天就是人间一年,那么,今天晚上,是神仙们的哪一年呢?

  第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多么想变成神仙,乘着今夜的秋风,飞回天上的宫殿去呀!却又十分担心,恐怕天上那些玉石砌成的琼台楼宇里太冰冷了,我在高高的宫殿中,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竟然对着月亮跳起了舞,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澈的影子随着人的动舞,仿佛跃上云端。那种乘云御风的感觉真是洒脱呀,哪像在人间那样抑郁!

  这是第一段,描写中秋夜,作者和朋友们饮酒时的情景。这是酒醉后的表现,对着明亮的月光,胡思乱想,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但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长时间沉思之后,借着酒兴,摆脱郁闷后的一种情感的抒发。现在,作者终于从郁闷中解脱出来了。解脱之后,他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呢?继续听吧:

  第一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已经夜深人静,月亮向西移动,月光照进了朱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房间里。此时,有多少人不能和亲人团圆,因为思念,无法入睡呀!

  第二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虽然月圆了,但很多人不能相聚团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月亮呀,你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满的出现在天上,来加重离别后的伤感?

  第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然而,细想一下,人生总是坎坷不平,有悲伤,有欢乐,有离别,有相聚。月亮也是圆缺不定,有阴暗,有晴朗,有圆满,有亏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啊!

  第四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忧愁了。因此,在这里祝愿大家:健康长寿!虽然亲人朋友远隔千里,但不妨碍我们同时对着月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吧!

  人生的离别在古人的眼里是如此的沉重。可能是宋朝人安逸的'生活,自由的思想,平等的际遇造就的。正如苏东波的暗示,亲人朋友的分别,已经令人无限的惆怅忧伤了,更何况是生离死别的痛苦呢?

  因此,有很多宋朝人坚决不同意朝廷组成强大的国家军队,到北方和野蛮人打仗。宋朝人非常精明,也十分自私。当然,精明与愚笨,自私与无私都是相对的`。所谓人生苦短,建功立业重要,还是享受生活重要?这是千古的难题。

  《水调歌头》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20岁那年,他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他个性独立,一生追求自由。42岁任知湖州时,因涉嫌诽谤御史台入狱,第二年被贬到黄州,在东坡修筑一室,自号东坡居士。49岁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57岁又因出言不慎,被贬惠州、儋州。63岁被召北归回京,次年死于常州。

  《水调歌头》作品赏析

  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

  诗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的是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结尾的“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回首暮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段串起来。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

  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与啁哳之声相伴,唯独彩凤不鸣。这里写以凤凰不鸣,起到"留白"的特殊效果,也点出了深刻哲理:真正内涵的,从不在言语上夺人眼球。之后琴声在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诗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的是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推手从归去”描写的是琴师奏完将琴推开的动作,也在其中暗示这诗人心中归隐的情怀。“无泪与君倾”,表现出诗人此时肠中之郁结,比起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不堪较之,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虽然无落泪,但是更加表现出心情的郁结。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诗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诗的“隐括”,即把韩愈的诗文《听颖师弹琴》剪裁改曲诗,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诗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苏轼诗词12

  《南歌子·再用前韵》

  宋代: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南歌子·再用前韵》译文

  山中下雨我便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气晴好我便和衣而睡。不知道报时的钟鼓几时响起,酣睡梦中,我如蝴蝶一样欢乐畅快。

  人老才尽,还无法实现归隐的志向。我经营家产惹得人们笑话,他们不知道我只想在湖边无泥的地方悠闲散步而已。

  《南歌子·再用前韵》注释

  和衣:睡不解衣。

  梦里栩然蝴蝶:庄周《齐物论》中说,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悠游自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忽然醒过来,觉得自己是庄周。这时,他自己都迷糊了,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呢?栩然:是“栩栩然”的省文(见《齐物论》),相当于“翩翩然”,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

  老去才都尽:来源于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guó)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此处反其意而用之。

  归来计未成:来源于郑谷《兴州江馆》:“向蜀还秦计未成,寒蛩(qióng)一夜绕床鸣。”

  求田问舍:指购买田地和房屋。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曾对许汜(sì)“求田问舍”表示极度鄙视。

  《南歌子·再用前韵》赏析

  上片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词一开始,就描绘出苏轼带着酒意冒着山中阵雨匆匆赶路的`形象。带酒冲山雨”,苏轼的劳苦以至于狼狈不言而喻(这同苏轼在黄州时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不可同日而语)。接着便转到写归来后酣睡的情景。当他赶回凤翔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天已放晴,苏轼似乎什么也顾不上,连衣服都没有脱,就躺在床上睡着了。这一觉睡得真香,连城里报晓的钟鼓声都没有听到。以上两句叙述,除了写出天气变化,表示人已归来(由“钟鼓”所示)之外,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出旅途的极度疲劳。苏轼还写到夜里或清晨(李商隐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之句)做了一个梦。“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此句显然是用典,而不是梦境的实录。其用意可能有两点:一是表示行旅生活(虽然是短暂的)结束后的一身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于庄周的淡泊功名的意识,因为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物我不分,是意味着超然物外的。

  下片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宋仁宗嘉祐八年正月宋选罢凤翔府任,陈希亮来代,陈氏驭下严肃,不假人辞色,而苏轼年轻气盛,每与之争议,胸中不平,时或流露于笔端。事实上,苏轼当时28岁,何谈“老去”。这大概缘于宋人的一种文化心态,喜欢称“老”。苏轼同时创作的《题宝鸡县斯飞阁》诗中的“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与此意正同。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苏轼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这句写出了苏轼进退两难的心情,而后苏轼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表现了苏轼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凤翔之作仅仅是初露端倪。 “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东湖的缘故,这句是承上“归来”二字而言,又与开头写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苏轼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

  全词,先描写苏轼旅途的生活情景,再由景入情抒发感慨,反映了苏轼摆脱了仕宦名利、红尘俗务的束缚,以及旷达潇散淡然的人生情怀。

  《南歌子·再用前韵》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凤翔通判任的苏轼赴长安(今西安),往岐山,过宝鸡,重游终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变化,苏轼由景生情写下该词。

  《南歌子·再用前韵》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诗词13

  诗词赏析

  《暮归》苏轼

  牛和羊已经下,寂寞掩柴门。

  水喜鹊城墙,萤火虫飞上戟衣服。

  夜凉江海靠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船夫,冷江渡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诗词14

  1、苏轼笔下的秋天,是达观的。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

  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东坡就是东坡,即使在萧瑟的秋日,他依然高昂,你看他怎么说:不用悲愁,我身强体健,能吃能喝。发那悲秋的哀叹作甚。

  这首词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调子,实在可贵。东坡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沾沾自喜,从而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千百年来,鼓舞了许多人,令人可敬。

  2、苏轼笔下的秋天,是孤独的。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3、苏轼笔下的秋天,是苦闷的.。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这首悲秋之作,写于作者晚年。上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片抒情。

  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官场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4、苏轼笔下的秋天,是愁思的。

  菩萨蛮·秋风湖上萧萧雨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

  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上片写天意留人,然后推进一层刻画作者内心活动,即使今日留得友人,明日行者终当行,那情景仍然令人肠断,所以今日留君终是徒然。

  下片借佳人泣别再写离情,最后写送行者比行者更加伤心。该词用第三人称写法几经转折,将离别情思表达得委婉曲折。

  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

  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5、苏轼笔下的秋天,是矛盾的。

  蝶恋花

  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词,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

  全词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词人的秋“愁”,这是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词的成功尝试。

  6、苏轼笔下的秋天,是寂寞的。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

  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7、苏轼笔下的秋天,是怀念的。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该词上片写登临远望之所观所感,通过对所观景象的描写,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借登高宴饮来抒发自己达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

  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

  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8、苏轼笔下的秋天,是遗憾的。

  木兰花令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苏轼与胞弟子由感情深笃,离别后经常思念。这一夜,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他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

  9、苏轼笔下的秋天,是绵长的。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思乡之念,悠悠绵长。

苏轼诗词15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诗词】相关文章:

苏轼的作文02-27

写苏轼的作文05-19

读苏轼作文05-27

苏轼的赤壁作文02-04

与苏轼同游作文02-18

如果没有苏轼02-25

走进苏轼作文01-13

关于苏轼的作文04-06

描写苏轼作文04-07

与苏轼相遇作文04-02